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教案下册(全)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76217126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9.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教案下册(全)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教案下册(全)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教案下册(全)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教案下册(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教案下册(全)(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题1、认识常见的材料课时本课共1课时本课为第1课时总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观察教室或家里的物品, 能识别出身边常见物品是由哪种材料制成的, 初步认识常见材料。2、举例说出常见材料玻璃、陶瓷、石材、布料、木材、纸、金属等等,能观 察并描述常见材料的基本特点。3、认识到一种物品可以由一种或多种不问的材料组成,因此我们的生活才如此方便。4、愿意与同学合作观察,相互交流。教学及训练重点1 .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物品,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了解这些材 料的基本特点。2 .在初步认识各种材料的基础上学会辨认材料,了解常见材料的基本特点和 作用。教学容和过程修改与调整一、导入新课1、出示A单元

2、篇头的一首小诗:什么软,什么硬?什么重,什么轻?什么不怕水?什么不透明? 什么容易碎?什么有弹性? 经常辨一辨,感官更灵敏。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 并想一想这首小诗中的问题, 全班交流。3、同学们:我们刚才讨论了各种各样的东四,这些东西后的软,有的 硬,有的不怕水,有的不透明那为什么小同的东四会扃/、同的特点 呢?因为他们都是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的。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 学习二年级下册科学A单元一一他们是用什么做的。今天这节课我 们先来学习 A 单元的 A 课认识常见材料。4、板书课题:1、认识常见材料二、观察身边的常见材料1、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照片。2、出示教材第四

3、页的图片,引导:同学们,这是老师家的客厅,你们 看老师家的客厅漂亮吗?(漂亮。)老师家的客厅里有什么东西?这些 东西是由什么材料做起来的呢?3、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客厅里有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分别由什 么材料制成的?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同学们的眼睛真尖啊!老师家里所有的 东四都被大豕后出来了。卜面我们再来看 看我们教室里后哪些东 西?这些东西乂是用什么材料做起来的?5、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说一说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6、教师指导并评价,对于学生的错误概念加以纠正。三、辨认归类材料1、教师引导:听了刚才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大家了解的东西还真不 少,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给材料宝宝

4、找自己的家。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老师出示八种材料,看谁能够又快又准的给这 些材料找到自己的家。3、游戏开始,老师分别出示陶瓷、纸、塑料、金属、布料、石材、玻 璃、木材等八种材料。才一名学生上台分别把这八种材料放到相应的 盒子里面,其他同学认真看一看,看他放的准不准。4、分小组做游戏,小组每个学生轮流来给材料宝宝找家,一个同学做 完之后,把材料重新混乱,下一位同学接着寻找,让学生在不断的识 别中进一步熟悉材料特点。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游戏情况并相机加以 指导。5、引导学生辨别金属教师出示铜勺、铁锅、铝罐、菜刀等常用金属物品,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

5、导:同学们,铜铁、铝、不锈钢这些都是金属。 金属也分好多种,在众多的金属中,人们常用的金属是铁。大家知道 铁跟其他的金属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讨论交流,想一想该怎样区分铁和其他的金属?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对学生说的方法可以加以验证。如果学生没有 好的方法,教师可以提供一种方法那就是用磁铁验证。磁铁可以吸住 的,那就是铁;磁铁吸不住的,那就不是铁。四、识别并记录材料1、教师引导: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材料,下面我们来看一们每天 携带的文具盒和文具,说说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2、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文具盒和文具,看一看是有哪些材料组成的? 在此基础上完成活动手册上的将物品与制作材料连线这一道题目。3

6、、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自己的文具盒不是仅仅由一种材 料做成,而是由几种材料共同组成,布做的笔袋,尼龙做的拉链,每 一种材料都有,/、同的用途,从而进一步懂得一种物品由多种材料共 同组成,功能会更好。4、过渡:其实生活中除了笔袋,还用很多物品都不是只由一种材料做 成,而是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比如说我们穿的鞋子、衣服等等。 五、观察帆命鞋1、出示课本上的帆布鞋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鞋子各部分的名 称,教师边指着图片上鞋子的相应部位,边引导学生认识鞋面、鞋底、 鞋带、鞋带孔、魔术贴等等。然后引导学生看一看这双鞋子各部分是 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并说一说使用这种材料的好处,然后完成活动手

7、册上相应的题目。2、学生分小组活动,观察帆布鞋图片,并完成活动手册上相应的题目, 教师引导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同 材料后不同的用途,一种物品由多种材料组成的话,功能会更好。下 面大家再看一看自己脚上穿的鞋子,了解一下自己穿的鞋子各部分所 用的材料以及它的好处,并在本小组交流。六、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木料、布料、 塑料、金属等各种不同的材料,知道了生活中的物品都是由一种或者 多种材料组成,每种材料都有不同的作用,用多种材料组成的物品, 功能更全面。七、课后延伸课后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各种物品,看看他们是有

8、哪些材料制 成的,这些材料各有什么作用。板书设计教学记课题2、各种各样的杯子课时本课共1课时本课为第1课时总课时第2 课时课时目标1、介绍自己带来的杯子, 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可以制作同一种物品,说一说各种材料的简单特点。2、观察并描述保温杯各部分的材料,并说出使用这种材料的目的, 从而意识到利用不同材料的特点及其作用。3、观察并描述不同材料的杯子,发现不同材料有着不同特点, 并学习针对不同材料的特点提出简单的问题。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规则进行 合作研究学习。教学及训练重点1 .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材料的简单特点及作用,并对不同材料的特点,提出简 单的问题。2

9、.进一步认识材料的基本特点,认识到/、同的材料可以组合在一起,利用各 种材料的优点设一个产品。教学容和过程修改与调整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只玻璃杯,引导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用什么材料做 的?它有什么特点?2、学生说一说玻璃杯的制作材料及特点。3、教师引导:同学们,除了玻璃杯之外,大家还见过哪些杯子呢?他 们分别又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又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 们就来探讨各种各样的杯子。4、揭示课题:2、各种各样的杯子二、识别各种杯子的材料1、教师依次出示各种各样的杯子图片,引导学生抢答,说一说这些杯 子分别由什么材料制作而成?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看谁说的又快又 准。2、开始抢答游戏。预

10、设:玻璃杯玻璃。透明好看、健康安全、表面光滑,容易清洗。木头杯子一一木头。倒开水不烫手。不锈钢杯一一不锈钢。坚固耐用,防锈防腐蚀、传热导热快。搪瓷杯一一搪瓷。易携带、易清洗、不易生锈。塑料杯一一塑料。造型多变、颜色鲜艳、不怕摔打。陶瓷杯一一陶瓷。花纹漂亮、手感好。一次性纸杯纸。方便、快捷、便宜。3、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杯子是由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进一步认识各种材料的基本特点。二、利用各种方法观察不同材料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刚才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杯子,知道了这些 杯子分别由什么材料制成。 大家知道这些由不同材料制作而成的杯子, 分别有什么特点吗?卜面我们就来探

11、究探究。2、学生分小组活动,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杯子拿出来,聚 在一起。然后同小组的同学相互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去分辨杯子的特 点,再用讨论的方法来验证一下,了解这些杯子的材料各有什么特点。3、教师巡视,提示学生可以借助课本上的看一看、掂一掂、摸一摸、 捏一捏等方法来辨别这些材料的特点,引导学生把自己交流的结论写卜来,完成表格。比较方法比较的杯子得出的结论4、全班讨论交流实验的结论,完成表格,并指几名学生当众演示演示 自己的方法。5、教师相机引导,对于学生表述不到位的可以适当的指点,引导学生 概括出各种材料的/、同特点。四、观察交流保温杯的材料1、同学们,在各种各样的杯子中,有一种特殊的

12、杯子不可忽视,那就 是保温杯。2、教师出示保温杯,引导学生说一说保温杯的特点。学生交流:保温杯最大的特点就是保温。3、教师继续引导:保温杯为什么具有保温的特点?引导学生继续观察保温杯,认识到保温杯不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而是用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保温杯,看一看保温杯由哪些部分组成?这些部 分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这些材料在保温杯 保温方面侣什么用途,5、学生分小组活动,每小组同学共同观察一个保温杯,交流这个保温 杯的各部分分别用什么材料做成,这些材料的特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然后完成表格。保温杯部位材料特点作用杯体密封圈开关杯嘴杯盖胶垫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

13、情况,提醒大家同小组同学要相互合作,共 同探究。6、全班交流讨论,共同完成表格。教师相机指导,对学生表述不当或 者不到位的部分加以引导,以便学生准确到位的描述出保温杯各部分 的材料、材料的特点和作用。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1、教师总结: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仅是保温杯,其实很多 东西都是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每一种材料都有它的特点,都有它的 作用,我们可以把/、同材料的优点集中起来,就做成了我们想要的物 品,这个物品用起来更方便、更实用、效果更好。2、课后请各位同学认真观察我们周围的物品,看看这些物品各部分是 由哪些材料制作而成,这些材料各有什么特点,对于这个物品的用途 有什么帮助。板书设

14、计教学札记3、神奇的新材料课时本课共1课时本课为第1课时总课时第3 课时课时目标1、能观察并描述荷叶表面的特点,发现荷叶表面不容易沾水滴或尘埃颗粒。2、做蜡烛黑上滚水滴的实验,发现蜡烛黑/、沾水不占灰的神奇特点,了解水滴在荷叶上和蜡烛黑上滚动时的相同之处。3、了解各种新材料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与热爱。4、愿意与同学合作观察,互相合作交流。教学及训练重点1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荷叶和蜡烛黑不沾水不沾灰的神奇特点。2 .引导学生完成在荷叶和蜡烛黑上滚水滴的实验并得出结论。教学容和过程修改与调整一、导入新课1、出示视频:夏天,外面下大雨,衣服、被子、泥土等都湿了,可是 荷

15、叶却没有被打湿。2、教师引导:同学们,这个视频中,大雨把衣服、泥土等很多东西都 打湿了,可是荷叶却没有被打湿。荷叶不仅不能被水打湿,而且出淤 泥而不染,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3、学生摇头,表不小知道。4、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相信通过这节课的 学习,大家就能知道问题的答案了。5、揭示课题:3、神奇的新材料二、观察荷叶表向特点1、教师出示一荷叶,引导:同学们看一看,这是一荷叶,下面老师在 这荷叶上滴一滴水,大家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教师在荷叶上滴1到2滴水,并轻轻晃动水滴。学生看一看,然后说 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预设:我看到了水滴像一颗珍珠一样在荷叶上滚来滚去。2、学生同小组

16、合作,动手操作,做一做荷叶上滚水滴的小实验。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塑料滴管。3、教师再引导学生在荷叶上撒上一点粉笔灰,让水滴在粉笔灰上滚来 滚去,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同小组合作进行,边做实验边观察水滴在粉笔灰 上滚来滚去,看一看有什么发现?4、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荷叶表面的特 点,发现荷叶表面不容易沾水滴或者尘埃颗粒。5、过渡:不仅荷叶有这样神奇的特点,我们另外一样物质,也有这样 神奇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做一做蜡烛黑上滚水滴的实验,看看有什 么发现。三、做蜡烛黑上滚水滴的实验1、教师出示材料:纸杯、水、蜡烛、打火机、粉笔灰,并讲一讲这些 材料的作用。

17、2、教师出示课本在蜡烛黑上滚水滴的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读一读,了 解本次实验的步骤。3、教师强调实验的要领: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使用蜡烛熏纸杯底部的时候,要把纸杯放在蜡烛火焰上方1厘米处,让蜡烛烟熏杯底,不能离得太远,也不能离得太近。用蜡烛熏杯底的时候,杯子里要有少量的水,以防止把纸杯点燃。4、学生分小组活动,同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这个实验。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要领,并且引导学生注意仔细观察实 验现象,思考我们提出来的问题,然后完成实验记录。5、实验结束之后,全班交流讨论实验的现象及实验的结论。6、讨论交流:水滴在荷叶上和蜡烛黑灰上滚动时有什么相同之处?7、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

18、刚才两个实验以及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 蜡烛黑跟荷叶一样,同样也有不沾水不沾灰的神奇特点。四、各种各样的新材料1、教师引导:同学们,荷叶为什么不沾水不沾灰呢?蜡烛黑为什么也 不沾水不沾黑呢?人们通过研究发现,荷叶的表面和蜡烛黑的表面有 一样相同的东西,正是这种神奇的材料,让荷叶和蜡烛黑有了不沾水 不沾灰的神奇特点。人们根据荷叶和蜡烛黑的这一神奇特点,发明出 了很多的新型材料。2、学生看一看第10页的几幅插图,并读一读上面的两段文字。3、交流讨论:人们根据荷叶的特点,发明出了哪些新型的材料?(制造出的新型材料有纳米布料、纳米玻璃涂料等等。)这些新型的材料又有什么特点?(有不沾水不沾灰的特点。 )人

19、们用这些新型材料制造出了哪些产品呢?有自净作用的纳米布料、防水防晒的复合木头、安全的钢化玻璃、雷 达不易发现的隐形飞机等等。4、教师相机出示课本第 10页的几幅插图。引导学生相机介绍这些新 型的产品,如大家比较熟悉的钢化玻璃和防水防晒的复合木头,进一 步了解这些产品的神奇之处。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1、教师小结:同学们,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正在诞 生,这些新材料正不断的运用于新产品的开发研研究之中,相信将来 会有更多的性能优异的产品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使我们的生活更加 方便,更加快捷。2、课后延伸:课后,请大家观察我们周围生活中还有哪些产品使用了 新材料,这些产品有什么神奇之处。

20、板书设计教学记课题4、磁铁的吸力课时本课共1课时本课为第1课时总课时第4 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探究和玩磁铁的活为 知道磁力可以传递。2、通过交流,知道磁铁在士 3、能利用磁铁的本领解决士 4、在玩的活动中感受科学白上 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馍,能够隔空隔物吸铁。匕活中的一些用途。L活中的困难。勺乐趣。教学及训练重点1 .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馍,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2 .通过探究,知道磁力可以传递,磁铁能够隔空隔物吸铁。教学容和过程修改与调整一、导入新课1、出示本单元篇头的小诗:小磁铁,好神奇,全身上卜后磁力。 能吸铁来能吸馍,隔空抓物没问题。大小方圆虽不一,南北两极取启力。

21、 处处都有他踪迹,看你有无好眼力。2、学生自由朗读小诗,了解小诗的容,知道磁铁的一些特点。3、教师引导:同学们,这首小诗向我们初步介绍了一些磁铁的特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第二单元一一玩磁铁,系统的研究有关磁铁 的性质和作用。这一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部分的容一一磁铁的吸力。4、揭示课题:4、磁铁的吸力二、用磁铁吸金属材料1、教师引导:我们大家都知道磁铁能吸引金属材料,那么金属做的物 品都能被磁铁吸引起来吗?引导学生预测,有的学生说能,有的学生说不能。2、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看一看是不是金属做的物品都 能被磁铁吸引起来。3、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金属物品,学生也可以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各种

22、金属物品拿出来验证验证。4、通过验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一磁铁不仅可以吸铁,还可以吸馍。5、教师相机介绍馍。馍是银白色金属,具有磁性和良好的可塑性,有好的耐腐蚀性,近似 银白色,非常坚硬而具有延展性,并具有铁磁性。我们平时使用的一 元硬币中就含有馍这种金属。三、用多种方法研究磁铁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磁铁有吸力,能够吸引铁和馍。你 们平时用磁铁吸过东西吗?是怎样吸的?2、学生介绍自己平时玩磁铁的经历,教师相机出示课本13页上玩磁铁的方法,引导学生看一看课本,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3、教师提出要求:下面,同学们可以仿照书上的样子自己动手切L玩 磁铁,不过在动手玩磁铁的过程当中,我们要

23、边玩边思考:这些活动 可以看出磁铁有哪些性质。4、学生分小组活动,先做一做这些活动,再在交流讨论,通过这些活 动,可以看出磁铁有哪些性质。5、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活动情况,并引导同小组同学之间要相互 合作,共同探究,才能完成的更好,同时对完成有困难的小组加以指 导。6、全班交流,教师指生展示自己玩磁铁的方法,并且说一说得出的结 论。接力吸钢珠活动一一说明磁性会传递用钉子把吸在磁铁上的钢珠取卜来一一说明磁性会转移将磁铁慢慢靠近回形针,观察吸住回形针时磁铁的位置一一说明磁铁 能隔空吸铁。7、引导学生探究磁铁隔物吸铁的性质。(1)出示课本上的隔着练习本吸回形针的实验,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实验的材料

24、、方法及步骤。学生动手操作并做好记录,同时思考这个实验体现了磁铁的什么性质。学生交流讨论并且小结:这个实验说明磁铁具有隔物吸铁的性质。(2)引导学生用磁铁把水杯中的回形针取出来教师出示一杯水,水中杆-枚回形针,询问学生:同学们,大家能用 磁铁把水杯中的回形针取出来吗?注意磁铁不能碰到水。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看能不能在不碰到水的情况下用磁铁把水杯中 的回形针取出来,看谁的方法又快又好。指生上讲台进行全班演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活动体现了磁铁的 什么性质?学生经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磁铁具有隔物吸铁的性质。8、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了解到磁铁具有隔空、 隔物吸铁的性质,同时我们还

25、发现磁铁的磁力会传递。四、交流磁铁的用途1、教师引导:既然我们知道了磁铁的性质,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以利用磁铁的这些性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2、学生回忆生活中用到磁铁的例子,并说一说。冰箱门轻轻关上后就紧紧的密拢,是因为有磁铁的吸力作用。夏大,纱窗上有的也会用磁铁来保持形状。房间的门吸就是利用磁铁的吸力,把门紧紧的吸住。老师上课用的磁性黑板,也是运用了磁铁的吸力。还有扬声器、指南针、电磁炉、手机、拉杆箱、一些手提包等等上面都用到了磁铁。3、教师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相机补充一些例子,并出示一些图片, 引导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生活中磁铁的运用。五

26、、课堂小结,课后应用1、教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研究了磁铁的吸力,知道磁铁能够 吸引铁和馍,还可以隔物、隔空吸铁,同时我们还知道了磁铁在我们 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2、课后延伸: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磁 铁。课题5、磁铁的两极课时本课共1课时本课为第1课时总课时第5课时课时目标1、观察磁铁,知道磁铁有多种形状,无论哪种形状的磁铁,其特性都是一样的。2、通过用整块磁铁吸大头针、悬吊磁铁、让两个磁极靠近等一系列的探究实 验,引导学生知道磁铁的磁极吸力最大,磁极能指示南北,磁铁具有向极相 斥、异极相吸的特性。3、根据磁铁指南北的现象,标示出磁铁上的S、N极。4、利用所学知

27、识进行分析,知道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原理。5、磁铁易碎,引导学生能够爱惜磁铁,轻拿轻放。教学及训练重点1 .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验,知道磁极吸力最大,磁极能够指示南北, 磁铁具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2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实验探究中体会磁铁的特性,并能利用磁铁的 特性来解释磁悬浮列车的原理教学容和过程修改与调整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磁铁的吸力,知道了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馍,能够隔空、隔物吸铁。今天这一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磁铁。2、揭示课题:5、磁铁的两极二、观察磁铁的形状板书设计教学记教学札记1、同学们,你们平时见过的磁铁有哪些形状呢?2、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哪些形状的

28、磁铁,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所说的形 状的磁铁,并且补充学生没有说到的形状的磁铁,出示图片引导学生 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磁铁的形状主要分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圆形磁铁、环形磁铁、球形磁铁、菱形磁铁等等。3、教师强调:同学们,磁铁易碎,所以我们要爱护磁铁,轻拿轻放。三、探究磁铁的特性(一)用整块磁铁吸大头针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馍,卜面我们就用 不向形状的磁铁来吸一吸大头针,观察在吸大头针的过程中有什么现 象?2、小组合作进行用整块磁铁吸大头针的探究实验,并观察现象,得出 结论。3、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加以适当的指导。全班交流,说一 说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29、4、教师小结:正如刚才大家实验的那样,磁铁上有的地方磁力比较大,有的地方磁力比较小。磁铁上磁力最大的部分叫做磁极。不同形状的 磁铁,磁极的位置是不一样的。你们能把磁铁上磁力大的地方圈出来 吗?5、同小组的同学合作标出磁铁上的磁极。教师引导:如果我们不知道 磁极在哪里,就用这块磁铁去吸一吸大头针,看哪个地方吸的大头针 多,哪个地方就是磁极。6、全班交流,相机评价,看看学生标出的磁极是否准确。(一)悬吊磁铁、标磁极1、教师出示悬吊好条形磁铁的支架,引导:同学们,这个支架上悬着一块条形磁铁,下面我们让它自由转动,看看它静止的时候两端分别 是指向什么方向?注意多做几次实验,向小组的同学都要做一做这个

30、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2、同小组同学合作完成这次实验并且得出实验结论,然后再全班交流。(教师课前已经在支架上为几个小组悬吊好了条形磁铁。)3、教师小结并引导: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磁铁静止的时候,它 的一端总是指向南力,另一端总是指向北方。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 我们一般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我们总是用N表示。大家能 够根据磁铁的这一特性在磁铁上标上S和N级吗?4、学生在磁铁上标上S和N级,然后在全班展示,看大家标的是否准 确。(三)让两个磁极靠近1、同学们,我们刚刚玩的是一块磁铁,下面我们用两块磁铁同时切L玩,请大家睁大眼睛,看老师怎么做?2、教师演示,用手提一块悬吊的磁铁,慢慢靠

31、近支架上那快悬吊的 磁铁。3、学生仔细看一看,看看有什么现象出现。看得不明白,老师 可以再做一次。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边做边思考,这是为 什么?同时引导学生把悬着的磁铁掉个方向,再去做一做这个实验,会发生什么现象?4、学生向小组进行合作实验,教师提醒学生动作一定要轻,要保持两 块磁铁的静止不动,另外一定要仔细观祭,注意力要集中,不要错过 任何细小的现象。5、全班交流讨论自己的实验情况及看到的实验现象。6、教师小结:在磁铁众多的特性中,有一个特性就是同极相斥、异极 相吸,也就是说把磁铁相同的两极放在一块,两块磁铁会互相排斥; 而把磁铁/、同的两极放在一起,他们会相互吸引。7、引导学生根据

32、两块磁铁同级相斥、异极相吸的特点,在未标注磁极 的磁铁上标出南极S和北极N。(四)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我们基本上了解 了磁铁的一些特性一一磁极吸力比较大,磁铁能够指小南北,让两块 磁极靠近,会发生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了解了磁铁的这些特 性,我们就可以把磁铁的这些特性运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当中。四、探究磁悬浮列车1、教师引导:在一系列磁铁运用的事例当中,磁悬浮列车应该算是一 个比较#的创举。2、出示磁悬浮列车的照片,教师相机介绍磁悬浮列车,特别介绍磁悬 浮列车的优点是速度快、噪声小、平稳舒适、环保安全。3、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说一说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原理。4、学生交流讨

33、论,教师相机加以指导并补充:磁悬浮列车利用电磁铁“同极相斥”的原理,让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使车体完全脱离轨道,悬浮在距离轨道的上方约一厘米处,腾空行驶,创造了近乎零 高度空间飞行的奇迹。由于磁悬浮列车是悬浮在轨道的上方,行走时 不需要接触地面,因此只后空气的阻力。所以磁悬浮列车行驶的速度 非常快。五、课堂小结,课后延伸1、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了磁铁的两极,知道了磁铁形状具有多样性,磁极吸力是最大的,同时发现磁铁能够指示南北, 让两个磁极靠近,会出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我们还知道了 磁悬浮列车就是运用了磁铁同极相斥的原理制造出来的。2、课后延伸:课后,请大家继续搜集资料,

34、进一步了解有关磁悬浮列 车的特点及工作原理。板书设计教学记课题6、自制指南针课时本课共1课时本课为第1课时总课时第6 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观察,认识指南针的结构,知道使用指南针的方法。2、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方法动手制作指南针,并使用自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3、阅读资料,了解指南针的应用,知道指南针用途广泛,同时知道用手机软 件辨别方向的新方法。教学及训1.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并根据书上提供的方法,动手制作指南针,使用自制 的指南针辨别方向。练重点2.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上提供的方法,动手制作指南针,并且使用自制的指南 针辨别方向。教学容和过程修改与调整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

35、们知道了磁铁有哪些特性呢? 生答磁铁的特性,即磁极吸力大,磁铁能指示南北,同性相斥异性相 吸。2、教师引导:正是因为磁铁能指小南北,所以古人根据磁铁的这一性 质发明了指南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指南针的有关知识。3、揭示课题6、自制指南针。二、了解指南针的知识1、教师出示古代指南针的图片,引导:同学们,关于指南针,你们了 解哪些知识呢?2、引导学生说一说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指南针的知识,教师引导并相机 补充后关指南针的知识。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旅行、航海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 用,现在人们利用更先进的卫星网络来确定方向和寻找目的地。3、过渡:刚刚我们了解了有关指南针的知识。那么指南针是如

36、何指明 方向的呢?指南针该如何使用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三、认识指南针,学会使用方法1、出示指南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指南针,并了解指南针的结构。2、教师指着指南针上面的一些部件,告诉学生哪个地方是方位盘,哪 个地方是磁针,并告诉学生哪里是北极,哪里是南极。3、出示课本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指南针的使用 方法。4、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指南针,一边演示,一边为学生详细讲解使用步 骤及使用要领。5、学生分小组活动,学习使用指南针。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指南针的 使用情况,并对使用/、止确的同学加以纠正。6、教师小结并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练习使用了指南针,初步学会 了指南针的使用方法。指南针

37、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不管在哪里,它的 一端总是指向南方,另一端总是指向北方,为我们指明方向提供了便 禾上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指南针呢?四、动手制作指南针1、出示制作指南针所需的材料:磁铁、钢针、软木塞、平盘、水、蓝 色水彩笔、写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小纸片等等。2、出示课本上动手制作指南针的步骤及方法,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 初步了解指南针制作的步骤及方法。3、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制作方法及步骤,并强调制作的 一些注息点。第一步:用磁铁在一根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一三十次。注意:在钢针上摩擦的时候,一定要沿一个方向摩擦。第二步:把磁化后的钢针放在木塞上,再把木塞放到盛有水的盆里

38、。注意:钢针要轻拿轻放,盆里的水不宜过多。第三步:待静止后,观察钢针所指的方向,把它指南的一端涂上蓝色。第四步:沿顺时针方向在水盆边沿上贴好标有“东、南、西、北”四个方 位的小纸片。注意:小纸片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去粘贴。4、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指南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同小组同学要合作分 工,共同完成指南针的制作,并且要注意指南针制作过程当中的一些 一、/ 1迂后点。5、学生动手制作指南针,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指南针的情况,并对个别同学进行指导。6、指南针制作成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本小组自制的指南针,全 班评价,对制作较好的小组加以表扬。五、使用自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1、教师引导:同学们的指南针

39、制作好了,大家想不想用自己制作的指 南针来辨别方向呢?2、出示课本用自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的方法及要求,引导学生自己读 一读,初步了解如何用自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3、教师强调用自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的要领,然后组织学生带好本小 组自制的指南针,分小组整队来到操场,按要求开始辨别方向。4、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用自制指南针辨别方向的情况,并相机加以指 导,提醒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制的指南针来辨一辨方向,让本小 组的每位同学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5、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辨别方向的结果,来才一指哪个方向 是南方,然后验证一下自己判断的是否准确。六、课堂总结,课后延伸1、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利用

40、磁铁能够指南北这一特性,动 手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指南针,并且用自制的指南针来辨别了方向。大 家表现非常好,为大家点个赞。2、课后延伸: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制的指南针,换个地方再来辨一辨 方向。板书设计教学札记课题7、栽小葱课时本课共1课时本课为第1课时总课时第7课时课时目标1、观察描述/、同环境中小葱的生长变化,知道小葱生长需要的一 些基本条件。2、观察并记录小葱每天的喝水情况,知道水是小葱生长的基本需 求之一。3、研讨如何照料盆栽植物,了解盆栽植物的生长后/、一样的基本 需求。4、愿意与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结论,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 心,喜欢动物植物。教学及训练重点1 .通过一些动手实践活动,

41、了解小葱生长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2 .按照要求动手培育小葱,并观察小葱的生长过程,知道小葱生长 所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教学容和过程修改与调整一、导入新课1、出小本单兀的篇首小诗:小蚯蚓,土里藏,钻来钻去松土壤。土壤松,种子忙,伸腿扭腰把歌唱。长啊长,长啊长,我要长到地面上。有f雨露和,生出一片新布望。2、学生自由朗读小诗,了解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3、教师引导:同学们,种子的发芽、生长离不开土壤、和雨露。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探讨土壤与生命。这一课,我们先来学习栽小葱。4、板书课题:7、栽小葱二、探讨小葱生长的基本条件1、教师引导:同学们,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呢?今大,我们就

42、以小葱为例,亲自动手栽小葱,探讨小葱生长的基本条件。2、出示本次活动的要求,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栽小葱的方法及要求:将一把小葱分成五份,放在同f 点的不同环境中,十天之后观察小葱的生长情况。3、教师详细讲解本次栽小葱活动的注意点:本次活动要求把五份小葱放在同f点是指把这五份小葱放在同一个地方,要么都放在阳台,要么都放在厨房,不能一份 放阳台,一份放厨房。/、同划、境指的是,把小葱分别栽在土里、放在水里、裹上湿的 纸巾、罩上黑纸袋、放在地砖上或地上。4、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书上的图片,明白书上五份小葱是放在土里、水里、裹在湿巾里、罩上黑纸袋、放在地砖上,这五 份小葱都放在阳台上的。5、学生回家按照

43、要求在大人的帮助之下进行栽小葱活动,十天之后把五份小葱带到学校。6、学生展示从家里带来的五份小葱,并说一说这五份小葱长 得怎么样?那些小葱长得比较好,哪些小葱长得不好。7、全班讨论交流:小葱的生长需要什么基本条件?教师相机 引导并加以小结:小葱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和水,在土壤和水的 共同作m下,小葱才it茁壮的生长。三、探讨小葱每天喝水的情况,知道水是小葱生长的基本需求 之一1、引导:通过环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葱的生长离/、开 水,没有水,小葱就无法生长。那小葱每天要喝多少水呢?下 面我们还是让大家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来探讨这个问题。2、出示课本探讨小葱每天喝水的情况这一实践活动的方法及 要求,引导学

44、生读一读,了解实践活动的方法及要求。3、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步骤4、教师提出本次实践活动的要求及注意点:本次活动为期一周,在小葱生长过程中,请大家运用自己已有 的知识照顾好小葱,并且每天去观察小葱喝多少水?把结果记 录在活动手册上。本次实践活动,选用小葱的时候,应该尽量的选择根系发达的小葱,这样实验效果更加的明显一些。在实践的过程中,最好用棉球将试管的口部堵上,这方面 可以防止试管中水的蒸发;另一方向可以固定试管中的小葱。5、学生回家在家长的帮助之下用试管培育小葱,并按照老师的要求,每天去观察并记录小葱喝水的情况。 一星期之后,学 生将培育的小葱和实验记也带到学校。6、学生展示自己培育的小葱

45、,看一看谁的小葱培育的比较好。7、交流实验记录,教师相机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实验记录, 肯定并表扬在此次实践活动中认真完成任务的同学。8、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通过此次观察小葱每天喝水情况的实践活动,我们从中发现了什么?9、教师引导并加以小结: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我们发现 水是小葱生长的基本需求之一。其实不单单是小葱,所有植物 的生长都离不开水,水是所有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之一。四、研讨如何照料盆栽植物。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家里面都有一些盆栽植物,这些 盆栽植物,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 作用。2、教师相机出示图片,展示一些家庭盆栽植物,引导学生欣 赏。3、继续引导:这些

46、盆栽植物我们该如何去照料呢?怎样使这 些盆栽植物长得更好更茂盛呢?课前老师让大家跟父母去探讨这个问题,怎么样?大家有没有收获呢?4、学生把自己跟父母探照料盆栽植物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听 一听,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以在别人说完之后再进行补充。5、教师小结:同学们,其实家庭盆栽也好,生长在大自然中 的植物也好,他们的基本需求都是一样的。在培育的过程中, 我们都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方长把它们长得更好更壮。6、教师相机出十些培育植物的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 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基本需求。(1)植物的生存需要水,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量也不同,如 玉米需要的水量就比较少,水稻则需要大量的水。(2)同一种植物在不

47、同的时期需水量也不一样,如玉米在接 穗期需水比较多,在成熟期需水比较少。(3)浇水过多过勤,土壤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水把土壤缝 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中的氧气过少,植物根毛无法 呼吸,就会导致烂根,使植物死亡,因此,我们要合理灌溉, 而/、是浇水越多越好。五、课堂总结同学们,大自然的植物沐浴着,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茁 壮成长。正是由于这些植物,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使我们的 环境充满了活力,同时也养育J无数的动物。六、课后延伸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我们身边的植物,看一看这些植物的生长与哪些因素有美。板书设计教学记课题8、养蚂蚁课时本课共1课时本课为第1课时总课时第8 课时课时目标1、通

48、过寻找蚂蚁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蚂蚁生活的环境。2、通过饲养蚂蚁的活动,知道蚂蚁生长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3、引导学生研究蚂蚁,了解后关蚂蚁的知识,发现蚂蚁更多的生 活习性和需求。4、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结 论。5、引导学生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喜欢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 知道动植物对大自然的重要性。教学及训练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寻找蚂蚁、饲养蚂蚁和研究蚂蚁一系列活动,了解 肩关蚂蚁的知识,知道蚂蚁生长的基本条件。2.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寻找蚂蚁和饲养蚂蚁的实践活动,仔细观察, 了解蚂蚁的后关知识。教学容和过程修改与调整一、导入新课1、出示蚂蚁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

49、同学们,这是什么? 你们认识吗?(蚂蚁)大家知道蚂蚁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 么?喝什么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蚂蚁。2、揭示课题:8、养蚂蚁二、找蚂蚁1、教师引导:同学们,蚂蚁生活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先去找一找蚂蚁吧。在找蚂蚁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蚂蚁可能生活在哪里?我 们到哪里才会找到蚂蚁?(大树下、石头缝里、草丛中) 2、我们找蚂蚁,用什么办法把蚂蚁引出来呢?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知道蚂蚁喜欢糖和面包屑,因此可以通过食物把蚂蚁引出来。3、教师强调在寻找蚂蚁过程中的注意点:找到蚂蚁的时候,不要用手去触摸,要用刷子或吸管。同小组的同学要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找蚂蚁的任务。4、教师将学生分成

50、小组,引导学生带上工具,如容器、小毛 刷子、吸管、一些糖或者面包渣,到校园里去寻找蚂蚁。5、学生找蚂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找蚂蚁的情况,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注意方法。6、学生找到蚂蚁之后,回到教室继续上课。7、展示本小组的活动成果。看一看哪个小组寻找到的蚂蚁又多又快。8、教师对合作比较好的小组和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9、教师引导:找到了蚂蚁,我们打算把它饲养起来,那么该怎样养蚂蚁呢?卜而我们继续学习。三、养蚂蚁1、教师引导:同学们,养蚂蚁对我们来说非常陌生,我们怎样才能把蚂蚁养好呢?2、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探讨养蚂蚁的方法。3、教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之上加以补充并相机出示有关

51、饲养蚂蚁的注意点:蚂蚁喜欢黑暗的地方,所以它的巢穴应该是黑暗的。蚂蚁的食量是很小的,每日每只约为0.1毫克,一般每隔3到5天喂一次食,喂食的时候以昆虫为主,可以加上动物性蛋白质食物,我们平时吃的肉类食品、饭粒什么的也可以。蚂蚁最适宜的生长繁殖温度为 22c到37 C,不宜过冷或过热。4、出示课本上养蚂蚁的步骤及方法,引导学生仔细的读一读,初步了解养蚂蚁的方法及步骤。5、教师强调养蚂蚁的步骤及注意点:养蚂蚁要用广口瓶,瓶口太窄不便于我们操作。在瓶子的外面还要套上黑色的布或者纸。因为蚂蚁喜欢黑暗的地方,光线太强,蚂蚁不适应。在托盘里放水,把小碟子倒扣在水中,再把瓶子放在小碟子上,是为了防止蚂蚁从瓶

52、子里面爬出来。给蚂蚁喂食,不能喂的太多,也不能喂得太勤。因为蚂蚁吃的非常少。活动结束之后,要把蚂蚁送回原来的地方。6、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喂养蚂蚁,坚持每天观察并完成活动手册。7、喂养蚂蚁的周期结束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养蚂蚁的结果及感受。8、教师对学生坚持养蚂蚁的行为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引导学生爱护动物。四、研究蚂蚁1、教师引导:同学们,大家在养蚂蚁的过程中f 了解了许 多关于蚂蚁的知识,卜而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蚂蚁,了解更多的 肩关蚂蚁的知识。预设:蚂蚁是一种有社会性的生活习性的昆虫,蚂蚁的种类繁多。蚂蚁是建筑专家。蚁穴后许多分室,这些分室各有用处。蚂蚁 窝牢固、安全、舒服,道路四通八达。蚂蚁

53、窝外面有f 土, 还后一些储备食物的地方;里面通风凉快,冬暖夏凉,食物不 易坏掉。蚂蚁懂得团结协作。一群蚂蚁共同将一只大岫岫的尸体运回窝 里,面对庞然大物,蚂蚁们都很从容,没有一只蚂蚁偷懒,更 没有偷吃的,有的只是步爪的搬运。生物学家曾说,蚂蚁 是地球上生命力最强的生物之一。2、出示书本上蚁穴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图片,并读一读 旁边的文字,进一步了解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蚂蚁的知识,但是还有更多的是我们不了解的,只要我们能够认真观察,勤于 思考,勤于查资料,就会了解到更多的关于蚂蚁的知识。五、课后延伸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关于蚂蚁的知识。板

54、书设计教学札记课题9、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课时本课共1课时本课为第1课时总课时第9 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土壤中的小动物,知道土壤中蕴藏着许多的土壤小动物,如蚯蚓、蚂蚁、噩鼠、变形虫、轮虫、线虫等。2、引导学生讨论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知道这些小动物的生 存环境各异,但都离不开土壤、水等基本需求。3、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小动物与土壤之间的密切联系,知道土壤 和生命息息相关。4、愿意与同小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结论。教学及训练重点1 .引导学生认识土壤中的小动物,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2 .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感受土壤和生命息息相关。教学容和过程修改与调整一、导入新课

55、1、同学们,课我们学习了养蚂蚁这一课,了解了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知道蚂蚁生活在土壤之中。除了蚂蚁,大家还知道哪些动物也生活在土壤之中吗?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出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3、教师继续引导:其实土壤中生活着很多的小动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4、揭示课题:9、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二、认识土壤中的小动物1、了解什么是土壤动物。教师讲解:所谓土壤动物是指土壤 中和落叶下生存着的各种动物的总称。2、教师出亡些土壤中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同学们,这些小动物都是生活在土壤中的,大家认识这些小动物吗?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片中的小动物,说一说这些小动物的名 称。教师指着图片中

56、的小动物,告诉学生这些土壤中的小动物的名 称。3、小结:同学们,其实土壤中的小动物还启很多很多,在这 里老师不可能把它列举出来,不过,常见的土壤中的小动物主要有蚯蚓、蚂蚁、噩鼠、变形虫、轮虫、线虫、蜘蛛、潮 虫、千足虫等等。这些动物后的我们见过,有的我们没见过。不过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不断的接触到土壤中的小动物。三、寻找土壤中的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生活环境1、教师引导:同学们,土壤中的动物一般的生活在土壤机口落叶下,你们认为在哪里可以找到土壤中的小动物呢?2、学生说一说土壤中的动物一般的生活在什么地方?预设:大树下、土壤中、落叶下、草丛里、石头缝里、苔维卜、墙根等地方。3、教师引导:其实无论

57、是哪个角落,我们总能找到这些土壤 中的小动物,就拿我们校园来说,我们可以在校园的草坪里、 大树下、围墙角落、花坛里、小路边等等很多地方,找到这些 土壤动物。下面,我们就到校园里去找一找这些小动物, 看看 他们住在哪里?在干什么?吃些什么?4、教师强调到校园里寻找小动物的注意点:(1)同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合作,共同寻找小动物。(2)这些小动物不能直接用手抓,我们要注意安全,可以准备一个小木棍,也可以戴上手套。(3)在找到小动物之后,我们可以在旁边静静的观察他们,而/、要打扰他们,史不要破坏它们的家。5、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到学校的一个角落去寻找小动物。学生在寻找小动物的时候,教师巡视,密切关注各小

58、组的活动 情况,特别注意学生的安全。本次活动所需时间大约为十分钟,活动完成之后,学生回到教 室,继续上课。6、全班交流本小组寻找小动物的过程以及结果,并向全班同 学介绍介绍自己寻找到的是什么动物?它住在哪里?在干什 么?吃些什么?7、学生认真倾听并相机评价,教师表扬在活动中合作较好的 小组以及在活动中认真完成任务的学生。四、了解小动物与土壤之间的联系1、教师引导:同学们,土壤中的小动物终生生活在土壤中, 它们在土壤中吃什么?干些什么?和土壤又有怎样的联系 呢?卜而我们继续学习。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介绍土壤中动物的生活习性 及生存划、境。3、教师相机加以引导并补充一些资料,引导学生进一

59、步体会 小动物与土壤之间的联系。4、出示资料:土壤动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 F分土壤动物是自 然界垃圾的处理者,亿万年来,他们默默无闻的分解堆积在地 表的枯枝落叶、倒地的树木、动物尸体及粪便等等,改变土壤 的理化性质,促进大自然的生产与物质循环。土壤动物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人类活化土壤, 长期提供免费的肥料,促进植物的生长;二是持续进行自然界 的物质循环,亿万年来为人类创造吃、穿、用等财物;三是帮 助人类诊断土壤是否健康,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土壤动物能够 对退化了的土壤起恢复健康的作用,其中尤其以蚯蚓的作用最 为明显。5、学生朗读这些资料,进一步体会土壤中的小动物的重要作 用

60、。6、教师继续引导:其实土壤中的小动物一方面为土壤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又离不开土壤。许多小动物生活在土 壤中,土壤为他们提供了温暖、松软的环境和必需的食物。7、出示课本中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三幅图并读一读旁 边的文字,初步了解蚯蚓、蝉的幼虫、殿鼠在土壤中生活的情 况,进一步体会小动物和土壤之间的密切联系。五、课堂总结教师总结:同学们,动物生活在土壤之中,土壤为他们提供了 温暖、松软的环境和必需的食物,同时这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小 动物,又为土壤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这样说,这些小动物 和土壤是密切联系的,土壤和生命息息相关,因此我们不能破 坏土壤,伤害土壤中的小动物。六、课后延伸课后请

61、大家观察自己家周围生活的土壤小动物, 了解他们生活 的环境等方面的情况。板书设计教学记课题10、认识工具课时本课共1课时本课为第1课时总课时第 10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工具箱里的一些常用工具,如锤子、螺丝刀、老虎钳等。2、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如羊角锤、尖嘴钳等。3、认识到同一种工具也有不同的样式和不向的功能。教学及训练重点1 .认识工具箱的常见工具,能够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2 .利用简单工具完成小任务。教学容和过程修改与调整一、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我们来首儿歌。出示本单元开头的一首儿歌: 工具箱,家里放,小朋友,喜欢上。钉钉子,夹铁丝,锯木头,拧螺丝。赤手空拳干不成,全靠工具来帮忙。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初步了解儿歌的容,体会工具在手工的作用。3、教师引导: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打开工具 箱。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些工具。4、板书课题:10、认识工具二、认识常见工具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