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氧化池设计参数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76211342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接触氧化池设计参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接触氧化池设计参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接触氧化池设计参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接触氧化池设计参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触氧化池设计参数(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接触氧化池1、容积负荷表 1 各种处理方法的比较处理方法项目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标准活性污泥法BOD容积负荷510g/m2 d(kg/m 3d)池自身占地面积中大大MLSS量 (mg/l)6000 10000515g/m230002000污泥量最少少大停运后的问题长期停运,污泥剥长期停运,污泥剥若停运三天以上,离量大离量大则恢复困难2、生物膜重量氧化池中生物膜重量一般为620014000 mg/l ,呈悬浮状微生物的(活性污泥)一般只有200300 mg/l ,因此可以粗略的以生物膜重量表示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微生物数量。城市污水中生物膜重量为1200014000 mg/l 。3、填料(1)

2、填料特性比较表 2填料特性比较指标重量比表面积空隙率价格种类(kg/ m 3)(m2/ m 3)(%)( 元/ m 3)碎石( D=6cm)130011045101519 蜂窝422109830040015 蜂窝3117098仿英 Floccor398398(波纹板)立体波纹4510097日本微研式30310(立体波纹)纤维3 左右5002000995080(2)填料容积 V有效V有效=Q(C-C ) /I 1000013式中 Q处理水量( m/d )C0进水 BOD浓度( mg/L)C1出水 BOD浓度( mg/L)3I BOD容积负荷( m)4、停留时间(1)弗鲁因德利希吸附式3Q(C0-

3、C1)/V= 式中 Q处理水量( m/d )C0进水 BOD浓度( mg/L)C1出水 BOD浓度( mg/L)3V填料容积( m)(2)停留时间T=24V/Q=24 (C0-C1 )/、池体高度一般的氧化池填料高度为3m,底部的布水布气层高度为,顶部的稳定水层高度为,所以总池高度一般为。6、供气量( 1)需氧量( R):生物膜的需氧量( R)包括合成用氧量和内源呼吸用氧量两部分。即:R=a BOD+ bP式中 R生物膜的需氧量( kg/h )BOD单位时间内去除的 BOD量( kg/h )P活性生物膜数量(kg)a、b系数从等当量的化学反应来看,每去除1kg BOD需要 1kg O2。但实际

4、是随着负荷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如,在普通生物滤池法中,污泥负荷低,泥龄长,氧化反应进行的比较彻底,去除1kg BOD的需氧量可大于 1kg,系数 a通常为左右;在生物接触氧化法中,污泥负荷高,生物膜更新快,泥龄较短,有一部分 BOD物质未被氧化就排出系统,因此去除 1kg BOD的需氧量往往低于1kg,系数 a通常小于 1。根2据实验测定,用于生物膜内源呼吸的氧量为mh 左右,按照填料的3比表面积和生物膜的干重(kg/ m)可推算系数 b,在普通生物滤池中 b=。( 2)供氧量( Qs):供氧量 Qs 取决于需氧量( R)和曝气装置氧的总转移系数 KL0,当缺乏 KL0 资料时,建议按下式计算

5、Qs:Qs=RK/ 式中 K为需氧量不均匀系数。 在实际运转系统中水量与水质是变化的,这样也就形成了需氧量的不均匀性, 水量与水质高负荷时的需氧量往往比平均负荷时要高出很多。 在确定供气系统时必须按最大需氧量考虑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K值按排水制度、工艺生产等实测确定。 为氧的水质转移系数;为饱和溶解氧修正系数。、值视处理水水质而异。经实验测定,生活污水的 值为, 值为;工业废水,如印染废水的 值只有, 值为。 为不同温度时的充氧系数,其值可由表3 查得。表 3 不同温度及溶解氧时的充氧系数 值溶解氧温度()(mg/L)51015202532012345( 3)供气量( W):计算出来的供氧量还

6、需换算成空气量(W)3W= Qs/ C(m/h )式中 氧气的容重,在20标准状态下, = m3;C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比,标准状态下C=。根据上式所计算出的供气量应作压力、温度和水深的修正, 后两项影响较小,略去不计,则可按下式折算成为所需标准状态下的空气量( W标)W标=(1+P)1/23W( m/h )式中 P空气的表压 (kg/cm2),根据该式计算而得的空气量,即为供气系统的供气量。3标准状态下空气中含氧量(O) 为 Nm,需氧量为 R,空气利用率为 ,则标准状态下供气量Qs=R/ O。二、竖流沉淀池1、不同 BOD负荷时污泥产生量表 4 不同 BOD负荷时污泥产生量的实验结果BO

7、D负荷 (kg/m 3d)去除每公斤 BOD产生的污泥量( kg/kg BOD)以下2、竖流沉淀池从下到上依次分为:污泥斗(下底直径一般为,倾角一般为 50 60)、缓冲层()、沉淀澄清区、溢流区() 、保护层(超高部分)。3、澄清区计算澄清区面积的公式为:F=Q/2式中 F 澄清区面积( m)3Q最大污水流量( m/h )32上升流速( mm/s)或表面负荷( m/ m h)上升流速由污水水质、 混合液浓度和污泥沉降性能决定的。 例如,生活污水有一定的无机物, 上升流速可采用稍高值; 某些工业废水的污泥由溶解状化学物质合成的,质轻灰分多,上升流速宜稍低。混合液浓度高时,上升流速宜稍低,反之亦

8、然。国外生物处理系统的二次沉淀池,上升流速差别较大, 一般在s 之间。国内设计的二次沉淀池上升流速多在s 之间,沉淀时间常采用,一般为。生物接触氧化法二次沉淀池的工作情况有其特殊性,进水中悬浮物(污泥)浓度较低,一般为200 300mg/L,质轻呈絮片状,沉降性能不如活性污泥。但是,目前尚缺乏沉淀试验与实测资料,在设计时,往往仍然参考上述活性污泥法的数据。 澄清区水深 h2 计算如下:h2=Qt / F3式中 Q处理水量( m/h )t 沉淀时间( h)2F澄清区面积( m) 澄清区水深 H(m)还可按下式计算:h2= t 式中 上升流速( mm/s)t 沉淀时间( h)4、中心管、喇叭口及反

9、射板设置反射板,中心管流速V0 采用 s,则中心管有效截面积为:f 2=q / V 0中心管直径为:d=(4 f1/2/ )02喇叭口直径为:d= d01反射板直径为:d2= d 1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为:h3= q / V1d1V1 取 s。5、沉淀部分沉淀区高度 h2 = t 沉淀区有效断面积f 1=Q/沉淀区总面积F= f 1+ f 21/2沉淀池直径 D=(4F/ )验算: 3 h 2D 才符合要求。6、污泥斗污泥斗呈圆截锥体形,倾角 采用 50 60,下底直径 (D1)采用,则污泥斗高度为:h5=(D/2- D 1/2 ) tg 污泥斗容积为:W=h5(R2 +Rr+r

10、 2) / 37、沉淀池总高度:保护层高度 (h 0) 、溢流区高度 (h 1) 、沉淀区高度 (h 2) 、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高度(h 3) 、缓冲层高度 (h 4) 、污泥斗高度(h 5)H= h0 + h 1+ h 2+ h 3+ h 4 + h 5三、上向流斜板沉淀池( 1)池表面积 (m2) :f=L B, L(m)为池长, B(m)为池宽。323h)为流量。( 2)表面负荷 (m / mh) :q=q / f ,其中 q(m/( 3)斜板数目 ( 块) :n=(L- bsin30 ) sin 60 /P+1 B/a ,其中 a (m) 为板长, b (m) 为板宽,硬聚氯乙

11、烯塑料板每块ab=;P 为斜板放置间距,一般为 50150mm,采用 100mm者为多;该公式设置斜板倾角为 60,一般为 50 60。(4 )水流通过斜板的上升流速(mm/s):V=q/(a Pnsin60 ) ,国内运转实际证明, 上升流速 V 宜控制在1s。( 5)斜板总面积 (m2) :A1=nabcos60( 6)沉降流速 (mm/s) :VS=q/ A 1( 7)斜板部分停留时间 (min) :T1= b/ V( 8)沉淀池直部高度( H):配水区高度 H1 =(包括斜板支架的有效高度)斜板高度 H2=bsin60 =清水区高度 H3 =保护高度 H4=直部总高 H= H1+ H2+ H3+ H4=( 9)澄清部分容积 (m3) :W=BL(H1+H3 )( 10)澄清部分停留时间 (min) :T2=W/q( 11)斜板雷诺数 Re=。Re小于 2000 为层流,大于 2000 则出现稳流,在斜板沉淀池中, Re 可降到 500 以下,处于层流状态,对沉降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