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必修1第二章大气运动(第2课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6183976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6.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地理总复习:必修1第二章大气运动(第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必修1第二章大气运动(第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必修1第二章大气运动(第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必修1第二章大气运动(第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必修1第二章大气运动(第2课时)(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2课时气压带和风带题组一: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影响(2010济南统考)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回答12题。1终年受风带与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 B )A终年温和湿润B终年高温多雨C终年炎热干燥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在风带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其类型、性质和方向可能是( D )A风海流暖流自西北向东南B补偿流寒流自西南向东北C补偿流寒流自西向东D风海流寒流自西向东解析 由图示知,和均低纬信风带。二者之间为赤道低气压带,其控制下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风带为南半球西风带,在其吹拂下形成自西向东流动的西风漂流,为寒流。题组二:气压中心及其天气特征左下图为“北半球某地

2、区冬季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气压数值。右下图为“该地区局部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3右上图中的甲处,最有可能位于左上图的 ( C )A地 B地C地 D地解析 据图可知,图示北半球某地区为低压中心,由内向地延伸的槽部形成冷锋,由内向地延伸的槽部形成暖锋;甲处气温较低,最可能在地附近。4与甲地天气状况最相近的描述是 ( B )A温暖干燥 B低温阴雨C风和日丽 D细雨连绵解析 甲地在冷锋后,形成阴雨天气,且被冷气团控制,气温低。题组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5下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

3、制地区的气候特征。(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3)说出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4)简述图2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A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2)B所在风带是赤道低气压带以北的信风带,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该处的风向为东北风。(3)与二分日相比,甲图的气压带位置偏北,乙图的气压带位置偏南,这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的结果。(4)C海为地中海,该海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答案(1)A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4、为终年高温多雨。(2)画图略。(提示: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3)甲图气压带位置比乙图偏北,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或回归运动)。(4)C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原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2009广东地理)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

5、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解析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问题受下垫面状况、地理纬度等因素的影响。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之间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第2题,注意是选择不正确的答案。地面辐射的强弱与地温有关,而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与下垫面性质有关;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强弱与自身温度呈正相关,云量越多逆辐射越强。答案1.C2.B(2010浙江五校)9月中旬,湘中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C,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长沙2009年9月中下旬的天气状况表”,回答34题

6、。日期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最低气温23C23C24C25C26C27C28C28C28C25C最高气温31C32C33C34C35C36C37C38C38C30C天气多云晴晴晴晴晴晴晴晴阴风力弱弱弱弱弱弱弱弱弱较强偏北风3.2009年9月1523日,长沙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A日温差减小,天气状况 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 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4与往年相比,长沙在该期间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夏季风强劲,晴热少雨B“副高”异常强大并控制该地C直射点向北移,太阳辐射加强D亚洲高压异常强盛解析第3题,从表中数

7、据可以看出,9月1523日长沙日温差增大,排除A项。读表可知,9月1523日影响长沙气温的主要因素为天气状况,故答案为D。第4题,夏季风强劲,主要在夏季,而此时为秋季,排除A项;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排除C项;若亚洲高压强盛,则气温会下降,排除D项,故答案为B。答案3.D4.B5(2008广东文基)下列对风向描述正确的是 ()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 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A B C D解析晚上陆地冷却快,气温低,形成高压,海洋气温高,形成低压,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如果地球不自转,影响风的因素只有水平气压梯度

8、力和摩擦力的影响,近地面的风会由极地吹向赤道。答案C下图表示“500百帕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据此回答68题。6与M点同高度的地点相比较,N点气压 ()A较高 B较低 C相等 D不确定7与N点对应的地表点相比较,M点对应的地表点气压较低的原因是 ()A地表冷 B地表热 C地势高 D气流上升8图中P点的风向可能是 ()A东风 B南风 C西风 D北风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500百帕等压面M处向上凸,N处向下凹,故与M点同高度的地点应在N点的上方,N点的气压低于该点。第7题,500百帕的等压面是高空气压分布状况,因而当高空M处为高压时,其近地面应为一低压,根据经纬度可知,M

9、处位于青藏高原,因而该处比N处地表点气压低是因为其地势高。第8题,P点空气应由M地流向N地,因为是高空风,几乎不受摩擦力影响,其最终风向应平行于等压线,又因为是北半球,故风向应垂直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即为北风。答案6.B7.C8.D(2010青岛期中)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911题。9该月份最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10该月份,、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A地的较大 B地的较大C两地相当 D上半月地的较大11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该季节的盛行风向为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解析第9题,由图示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北半球

10、且同一纬度陆地比海洋气压低,是北半球的夏季。第10题,地靠近夏季风源地,处于沿海位置,风力较大。第11题,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为南亚地区,夏季盛行西南风。答案9.C10.B11.B(2008海南地理)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下表所示。完成1213题。5月10月11月次年4月平均温()降水(mm)平均温()降水(mm)甲地271 6502522乙地27890267712.两地的纬度约在 ()A15S20S之间 B15N20N之间C25S30S之间 D25N30N之间解析从甲、乙两地510月气温高于11月次年4月,说明两地位于北半球;从甲、乙两地510月高温多雨,1

11、1月次年4月气温较高但降水较少,说明两地为季风气候,且纬度较低。故选项B正确。答案B13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解析从甲、乙两地510月降水量看,甲地明显多于乙地,说明甲地位于迎风坡,乙地位于背风坡,两地之间有山地。答案D(2009江门调研)读图,回答1416题。14有关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特有 B雨热同期 C盛夏伏旱 D冬雨夏干15b地肯定位于 ()A北半球大陆东岸 B北半球大陆西岸C南半球大陆东岸 D南半球大陆西岸16a、b、c三地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 ()Aabc Bbca Ccab Dcba解析第14题,图中a地气候7月气温高,且此时降水

12、量大,因此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第15题,从气温情况来看,图中b地1月均温高于7月,故位于南半球,排除A、B项;从降水量来看,b地1月降水量大于7月,即雨热同期,可判断b地为季风气候,应分布在大陆东岸。第16题,三地的纬度高低,对比图中三地1月或7月气温即可得出。答案14.B15.C16.D二、综合题(共36分)17(2010厦门质检)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图所示:材料二图甲为福建省7月份气温分布图,图乙为图甲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图。(1)材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2)说出图甲由A地经戴云山、B地到黄岗山一线

13、的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材料一的实验,说明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3)福建省是我国的重点林区之一,森林消防工作已积累了许多经验。结合图乙分析,说出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解析该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第(1)题,沙石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两者昼夜温度差异说明了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第(2)题,结合等温线分析气温分布,结合海陆热力性质说明差异原因。第(3)题,森林因干燥可引发火灾,福建冬春降水较少,气候相对干燥,可能出现火灾。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平原和内陆河谷气温较高,黄岗山和戴云山地区气温较低;A地处于沿海,受海洋影响显著,夏季增温较慢,气温较低。(3)冬春。B地冬春

14、季节风干物燥,易引发森林火灾。18图甲表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乙表示两个大陆的纬度分布组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图甲表示(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其中表示带。(2)在图乙A、B、C、D四地气候中,由图甲中常年控制而形成的是地,其气候特点是,该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_。(3)图乙中H地与A、B、C、D四地中的气候类型相同,成因是受图甲中 和(填序号)交替控制。(4)图乙中20C等温线在大陆的西侧向弯曲,其原因主要是受的影响。(5)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判断图乙中E、F两地所示的气流运动方向的正误:E,F。解析根据气流偏转的方向可知该半球为北半球,为极地东风带,为西

15、风带,在其控制下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较多,因为阴雨天气较多,光热不足,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但适宜牧草的生长,可发展畜牧业。H地为地中海气候与C地相同,都是在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的。图乙中20C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该区域气温较同纬度偏低,主要是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北美大陆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E地为一低压系统,气流应向中心辐合。答案(1)北极地东风(2)B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光照和热量不足,不利于作物生长;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3)C地(4)北(低纬)本格拉寒流(5)错误正确w.w.w.k.s.5.u.c.o.m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