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失误诊断

上传人:泽*** 文档编号:76015500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失误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失误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失误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失误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失误诊断(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失误诊断一、明确要求把握方向1. 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2. 善于结合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风格方面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3. 正确评价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内容及观点。二、梳理情感积累术语1忧国忧民:战乱离散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 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2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的寂寞, 报国无门的激愤、 年华消逝的感慨, 壮志难酬的悲叹、 热忱报国的激情 , 赤诚献身的心声。3思乡怀人: 天涯羁旅的愁思

2、、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勉励、革命战友的思念、难舍难分的惜别。4寄情伤逝: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凄美惆怅的记忆、悠长山水: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5感时寂寞的思念。6热情赞美:对英雄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的赞美、对亲情爱情的赞美。7人生梦幻:青春的梦幻、理想的追寻。8吟唱自然:自然的美妙、大地的景观。三、考题分析探明病因都门秋思黄景仁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

3、未剪裁。【注】 此诗作于乾隆四十二年,正值清王朝全盛时期。五剧,交错旁出的道路,此指北京繁华喧闹的街道。北邙:洛阳名山,汉魏五侯的坟墓多聚集于此。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哪种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失误答案:1、前两句采用借代的手法。作者因看到眼前繁盛景象而怀古,想到汉魏的英雄们为国捐躯,表达了作者的钦佩和对江山来之不易的感叹。?(没有读懂诗歌内容)2、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诗人将北京繁华喧闹的街道与内心安静平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前后手法不一致,情感判断失误)3、前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京城繁华热闹,洛阳冷清凄凉两相对比,表现了诗人此刻的孤凄惆怅,远离家乡,空有高洁志向

4、而无人赏识,心中感慨万千。 (不看注释导致忽略诗歌背景)4、前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五剧”之上繁华热闹、车声震耳,而“北邙”山中只有无数王侯的坟墓。作者通过对统治者“逸豫亡身”的告诫抒发了忧国之情。(无中生有)5、前两句主要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市井的喧嚣反衬出内心的低落忧郁,千堆冢凸显了自己的愁思, 表达了作者对盛世之下隐患的担忧, 以及世事变幻的感慨和愁绪。 (手法把握不准确)6、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现今北京城的繁盛热闹与已消失在历史中的王朝的衰败凄凉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对繁华易逝,盛衰交替的感慨与怅惘。正确答案: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1 分)通过四通八达的闹

5、市街道传来轰隆隆的车声和北邙荒野的坟地加以对比(1 分),表达了作者认为存灭无常,人生倏忽的情感(1)同时也点出了盛世背后隐藏的危险,表达对繁华盛世终将过去的隐隐愁绪。(1 分)错题反思:1、对诗歌鉴赏题给出的注释关注不够2、未能把握诗题中隐含的信息3、答非所问4、把诗中的意象盲目地当成象征5、遗漏题干要求中的关键词6、答题不全或不点题7、只作单纯的解读8、表述空泛不实9、判断失误,阐述理由不得要领。四、自主学习,解读诗情。依据什么解读诗人情感的?征人怨(唐)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诗情解读: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

6、色单调。年年转战在金河和玉门关,天天都同马鞭和战刀作伴。三月飞白雪洒盖着昭君墓,万里黄河曲曲弯弯绕黑山。此诗写征人久戍不归的怨恨。远离家乡的征人, 年年转战于西北苦寒之地,天天与兵器打交道。暮春三月本来是征人家乡春暖花开的时候, 但边塞之地仍然白雪纷飞;黄河九曲,环绕着沉沉黑山。一切都那样零落荒凉。诗中没有一字是怨,但字字是怨,把征战之人厌倦戎马生涯的怨情寓于其中。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字,用叠字和名词

7、,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 ”字,怨情自生。与东吴生相遇韦庄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适泪满缨。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注】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 流落江南起,直到昭宗乾宁元年 (894 年 )擢第,总共十二年,其间战乱频仍,诗人颠沛流离。全诗以“泪”起,以“笑”结。请分别指出“泪”与“笑”蕴涵的思想感情。诗情解读作者常年在外漂泊,老来与故人相逢。想起自己于乱世中颠沛流离,而此时又与友人同病相怜,于是不禁流下辛酸的泪水。作者的“开口笑”,表达了对自己、对国家

8、美好前途的期待。全诗以“泪”始,以“笑”结,前后照应,关锁严密。“泪”是回顾, “笑”是前瞻。“泪满缨”说明诗人遭遇十年辛苦不寻常;“开口笑”说明诗人满怀信心向前看。诗人从公元883 年(唐僖宗中和三年)流落江南起,直到公元894 年(昭宗乾宁元年)擢第,历十二年,战乱频仍,颠沛流离,所以这首诗劈头便感慨万端地说:“十年身事各如萍”。诗人用随风飘泊的水上浮萍,刻画了自己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 ”。“各 ”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自不免同病相怜。“白首相逢泪满缨”。按理,这时韦庄已登第,禄食有望,似不该与故人泪眼相对,但自己在外飘泊多年,已是五十九岁的人了。因此,遇故人便再也忍不住涕泗滂

9、沱,泪满冠缨。三、四句是挥泪叙旧的辛酸语。回想当年大家欢聚一起观花饮酒的情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此时诗人为痛苦折磨得衰老、麻木,似乎已不感觉到花儿是美丽的了,再也没有赏花的逸兴了。 而酒与诗人却变得多情起来,因为乱世颠沛, 年华蹉跎, 只好借酒浇愁。 细味诗意,字字酸楚。五、六句是痛定思痛的激愤语。乱离社会,世态炎凉,“贫 ”与 “贵 ”,“陋巷 ”与 “豪家 ”,一边是啼饥号寒,一边是灯红酒绿,相距何其悬远。有才华的人偏被压在社会最下层,沾不到春风雨露;尸位素餐者偏是高踞豪门,吟风弄月。诗句是对上层统治者饱含泪水的控诉,也是对自己 “十年身事 ”的不平鸣。泪干了,愤闷倾吐了,诗人转而强作笑

10、颜:“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且对”一作 “独对 ”,据题意以 “且对 ”为允。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这两句是说:趁未衰之年,暂拚一醉,而破涕为笑,这是聊以解嘲;期望今后能河清海晏, 国泰民安, 这是自许和自慰。 诗人就是怀着这样美好的愿望而开怀一笑。这一笑,既透露着老当益壮的激情,也透露着期望社稷郅治的心理。全诗以 “泪 ”始,以 “笑 ”结,前后照应,关锁严密。“泪 ”是回顾, “笑 ”是前瞻。 “泪满缨 ”说明诗人遭遇十年辛苦不寻常;“开口笑 ”说明诗人满怀信心向前看。一泪一笑,总括全诗,字挟风霜,声振金石。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

11、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休。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注】此诗为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所作。诗情解读:“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自强不息的精神, 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 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自强不息。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 “存老马”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出力。 (怨恨之情。诗中提到“思归客”“腐儒”“牛云”“落日”等,特别是结尾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方的

12、怨愤之情。)(两个见解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蔡家亲:表亲。诗情解读:有的考生只看到诗歌标题上的“喜” 字,于是答 “表达了诗人对外弟卢纶来家看望自己的喜悦之情” ;有的考生则从诗歌前四句读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贫困衰朽的悲凉处境,于是答“表达了诗人在雨夜灯下的孤苦悲哀之情” 。结果上面两种答案都被判了零分。认真分析,不难发现,这两类考生都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没有全面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其实, 只要把诗歌的后四句读完,在结合题目的意思,就能准确归纳作者的思想感

13、情了。参考答案: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静静的深夜四周没有相邻,居住在荒野因为家中清贫。树上黄叶在雨中纷纷飘零,犹如灯下白发老人的命运。自惭这样长久地孤独沉沦,辜负你频繁地来把我慰问。我们是诗友生来就有缘分,更何况你我两家还是表亲。此诗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近人俞陛云说这首诗 “反正相生 ”。从章法上看,确是如此。此诗前半首和后半首,一悲一喜,悲喜交感,总的倾向是统一于悲。后四句虽然写 “喜

14、 ”,却隐约透露出 “悲 ”:“愧君相见频 ”中的一个 “愧 ”字,就表现了悲凉的心情。因之,题中虽着 “喜”字,背后却有 “悲 ”的滋味。一正一反,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使所要表现的主旨更深化了,更突出了。这就是“反正相生 ”手法的艺术效果。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诗情解读: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 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诗人以江碧衬鸟翎的白, 碧白相映生辉; 以山青衬花朵的红, 青红互为竞丽。 两句诗状江、 山、花、鸟四景,并

15、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读者千万不要被这些烂漫绚丽的景色所迷惑,诗人的旨意并不在于赞美春天。你看,诗人接下来在第二联中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 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 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 ,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韵致。参考答案:抒发了诗人羁旅异乡的感慨(漂泊的感伤),表达了浓重的思乡之情。别具归纳方法,解懂诗情一抓诗题 , 知门别

16、类,把握情感范围。二抓注释 ,知人论世,感知情感基点。三抓关键词 (意象、动词、形容词、修饰语、特殊词),知情达意,揣测情感内容。四抓技巧,知术蕴情,明确情感倾向。五、命题动向我们可以将高考情感类诗歌考查要点归纳为三类:(一)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的分析(二)对变化情感的分析(三)对复杂情感的分析1、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分析:【例 1】归自南阳李昌祺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江山非故土,人物是他乡。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问: 从思乡的角度看,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请概括。(4 分)提示: 先从题目入手,应首先抓出哪个字?(归)。明确了诗歌情感和思乡有关。首联中哪两个动词最重

17、要?(去 离开,归 归来)再通过两个时间词的暗示,这就表明了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了。归纳颔联中传达的信息。(身在异地他乡,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颈联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年龄增大。二呢?(乡情日浓)。尾联写自己风尘仆仆赶路,表现出了什么情感?(归情急切)。【答案】:不四层。首联为第一层,写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颔联为第二层,写眼前所见是故乡风物。颈联为第三层,写随着年龄增大,乡情日浓。尾联为第四层,写旅途艰辛,反衬归情急切。尾联想象丰富,表达巧妙(1 分)。作者不直接说风尘仆仆,旅途艰辛,而是用拟人的手法 ( 1 分)说风尘恋客,扑向旅人衣裳, ( 1 分)。表现了诗人归乡之切, ( 1 分)富有

18、艺术感染力。2、对变化情感的分析:【例2】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问: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 “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反映出作 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提示:标题中应把握的是哪个词?(登楼 通常表达报国之志、壮志难酬)。回顾岳飞其人(精忠报国之人,抗金名将,民族英雄。)诗人登黄鹤楼遥望北方失地,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感慨呢? 诗文中由 “想当年 ”、“到而今

19、”领起的这两组句子构成了一种什么关系?对比。 “想当年 ”的繁盛与 “到而今 ”的满目疮痍形成了对比。所以诗人首先是发出了昔盛今衰的悲慨。针对 “想当年 ”、“到而今 ”的情境, 还会有什么思想情感呢?(对统治阶级奢侈误国的痛心;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百姓的同情)。接下来诗人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想象。想象 “提锐旅 ”、“ 清河洛 ”,于是变得斗志昂扬。特别是想象胜利后再登黄鹤楼,心情变得舒畅了。)创作背景:绍兴三年( 1133)十月,金朝傀儡刘豫军队攻占南宋的襄阳、唐、邓、随、郢诸州府和信阳军,切断了南宋朝廷通向川陕的交通要道,也直接威胁到湖南、湖北百姓的安全。岳

20、飞即接连上书奏请进兵中原,收复襄阳等六州。次年五月朝廷正式任命岳飞兼黄、复二州、汉阳军(湖北汉阳) 、德安府(湖北安陆)制置使,统军出征。由于军纪严明、士气高昂,部署运筹得当,岳家军在三个月内,迅速收复了襄、邓六州,有力地保卫了长江中游的安全,打开了川陕通向朝廷进纳财富和纲马的道路。就在这本可乘胜长驱直入收复更多失地之际,朝廷却以 “三省、 枢密院同奉圣旨”的名义指示岳飞只准收复六州,然后班师回朝。于是岳飞只得率部回到鄂州。岳飞凭借襄、邓大捷以仅三十二岁年龄被封为侯(武昌郡开国侯),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徒,他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大业。因此他仍不断上奏,要求选派精兵二十万人直捣中原,收复失地,以免坐失

21、良机。在鄂州,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这样一首抒情感怀词。登楼远望中原, 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想当年啊! 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 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 风尘漫漫, 形势如此险恶。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悲叹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却田园荒芜,万户萧疏。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机会,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 ”的胡虏,收复中原。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之游兴。【答案】:由开头

22、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级奢侈误国的痛心,转而到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最后在想象“提锐旅 ”、“ 清河洛”之后表现出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3、对复杂情感的分析:【例3】春日南宋 吴锡畴)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注】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涑水翁:指司马光,世称涑水先生。问: “幽情 ”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 分 )居提示:依然分析诗题和作者给我们的暗示。(标题名为春日

23、,再加上首句“韶光大半去匆匆”,所以会抒发伤春之情。注释中说 “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 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处于这样的背景下,应该会有忧国之情吧?)后两联中,有个典故需要注意,怀王死后,正在流放中的屈原,得此消息,写了招魂,表示了对死于异国的怀王的吊唁和对楚国命运的哀伤。作者生活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回想靖康之难,徽宗、钦宗被金人掳至北方,终死于五国城,其遭际颇似楚怀王。北宋灭亡,南宋依然不振,至作者生活的年代已危在旦夕。他心中自是不能平静。【译文】美丽的春光 (暗指自己美好的青春, 也暗指宋朝大好国势)已匆匆过去了一大半,多少郁结在我心中的感情难以倾诉(暗含忧国伤春的隐痛)。燕子在寒食节的雨中

24、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虽未成家, 但终有安窝成家之日, 而宋朝大势已如盛春那样一去不复返,再也无法挽回。我感到自己像落花时节饮酒半酣时一样昏昏沉沉,黯然伤情。 年老的我唯有以草木自娱, 窗下的那一片绿草迎接我, 五亩的田地也偏爱着我。我虽不能像流放中的屈原那样写下招魂来吊唁客死在异国的先帝和哀叹宋国的命运,但可以暂且赋诗遣兴来酬答春天之造化。【答案】:“幽情 ”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 ”匆匆逝 去,目睹“落花 ”,满地堆积,一种 “春去也 ”的感慨油然而生。 ( 2 分)二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痛郁结心头。( 2分)强调规范 :1、层次清晰,注意分点作答,凸显层次。2、吃透诗歌所蕴含的感情,找到导致感情变化的因素。3、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注意思维的全面严密。4、精于表达,锤炼鉴赏的语言。鉴赏口诀:意象词句要关注,注重技巧莫疏忽。题目作者别遗漏,诗歌情感更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