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混凝土试块送检规范批量及龄期

上传人:dus****log 文档编号:75927292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m混凝土试块送检规范批量及龄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m混凝土试块送检规范批量及龄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m混凝土试块送检规范批量及龄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m混凝土试块送检规范批量及龄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混凝土试块送检规范批量及龄期(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混凝土试块送检要求与时间一般标准养护要在28天的时候送,可以提前三天,不能超过28天,否则要回弹,算超龄期同条件养护在600以上,一般从当天捣混凝土的时候,开始累积现场温度,达到600度就可以去送了。同条件天数不能小于14天且不能大于90天。以下为项目批量样品取样数量1. 砼抗压试块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少于1次2. 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砼不足100盘时不少于1次3. 当一次连续浇筑起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不少于1次4. 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少于1次5. 灌注桩每浇注50m3砼,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 组不少于1次

2、6. 每一拆模检验批砼至少1组7. 基坑工程的地下连续墙,每50m3或每槽段不少于1次8. 建筑地面工程砼试块每一层(检验批)每1000m2取样不得少于1次,每增加1000m2应增取1次,不足1000m2的按1000m2计。当改变配合比时,相应增加取样次数首次使用混凝土配合比开盘鉴定至少1组混凝土试块强度评定以该工程同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试块组数来定,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mfcu-1Sfcu0.9fcu,kfcu,min2fcu,k式中:mfcu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N/m)Sfcu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N/m)。当Sfcu的计算值小于0.06fcu,k时,

3、取0.06fcu,k;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fcu,min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N/m 1,2合格判定系数,混凝土强度的合格判定系数1:当试块组数为10-14组时取1.70;15-24组时取1.65;大于等于25组时取1.60。合格判定系数2:当试块组数为10-14组时,取0.90;大于等15组时取0.85。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sfcu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fcu,i第i组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N/m); n一个验收批混凝土试件的组数。当试块组数小于10组时,则按下面两式:mfcu1.15fcu,kfcu,min0.95fcu,k附中

4、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1988 年 3 月 1 日关于发布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通知计标1987ll40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 号文的要求,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87)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八年三月一日起施行。本标准施行后,现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04-83)中有关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和选择混凝土配制强度的有关条文自行废止。该标准由城

5、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我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国家计划委员会一九八七年七月九日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l98430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北京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等十二个单位共同编制的。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混凝土的质量状况和有关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及系统的试验研究,吸取了行之有效的科研成果,并借鉴了国外的有关标准。在征求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和进行试点应用后,经全国审查会议审查定稿。本标准共分为四章和五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一般规定,混凝土的取样,试件的制作、养护和试验,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6、等。在实施本标准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l987年5月第一章总则第条为了统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混凝土强度的质量 ,特制定本标准。第条本标准适用于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验评定。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强度的检验评定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第条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注:对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 l0-74 设计的工程,使用本标准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时,应

7、按本标准附录一的规定,将设计采用的混凝土标号换算为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时的配制强度也应按同样原则进行换算。第二章一般规定第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符号 C 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 N/mm2 计)表示。第条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对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 28d 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 5%。第条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对施工现场的现浇混凝土,应按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

8、划分验收批,每个验收项目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确定。第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按本标准规定的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对零星生产的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或现场搅拌的批量不大的混凝土,可按本标准规定的非统计方法评定。第条为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混凝土强度评定的要求,应根据原材料、混凝土生产工艺及生产质量水平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可按照本标准附录二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第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混凝土强度进行统计分析,控制混凝土质量。可

9、按本标准附录三的规定,确定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第三章混凝土的取样, 试件的制作、养护和试验第条混凝土试样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每 100 盘,但不超过 l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二、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 100 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注:预拌混凝土应在预拌混凝土厂内按上述规定取样。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后,尚应按本条的规定抽样检验。第条每组三个试件应在同一盘混凝土中取样制作。其强度代表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取三个试件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每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二、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

10、差超过中间值的 15% 时,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三、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 15% 时,该组试件的强度不应作为评定的依据。第条当采用非标准尺寸试件时,应将其抗压强度折算为标准试件抗压强度。折算系数按下列规定采用:一、对边长为 l00mm的立方体试件取 0.95;二、对边长为200mm的立方体试件取 l.05。第条每批混凝土试样应制作的试件总组数,除应考虑本标准第四章规定的混凝土强度评定所必需的组数外,还应考虑为捡验结构或构件施工阶段混凝土强度所必需的试件组数。第条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用的混凝土试件,其标准成型方法、标准养护条件及强度试验方法均应

11、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第条当检验结构或构件拆模、出池、出厂、吊装、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以及施工期间需短暂负荷的混凝土强度时,其试件的成型方法和养护条件应与施工中采用的成型方法和养护条件相同。第四章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第一节统计方法评定第条当混凝土的生产条件在较长时间内能保持一致,且同一品种混凝土的强度变异性能保持稳定时,应由连续的三组试件组成一个验收批,其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1) (-2)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 C20 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 (-3)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 C20 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 (-4) 式中 同一

12、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N/mm2); 混疑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验收批混疑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N/mm2); 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N/mm2)。第条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应根据前一个检验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数据, 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 第i批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m用以确定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的数据总批数。注:上述检验期不应超过三个月,且在该期间内强度数据的总批数不得少于 l5。第条当混凝土的生产条件在较长时间内不能保持一致,且混凝土强度变异性不能保持稳定时,或在前一个检验期内

13、的同一品种混凝土没有足够的数据用以确定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时,应由不少于 l0 组的试件组成一个验收批,其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1) (-2) 式中 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N/mm2)。当的计算值小于0.06 时,取 =0.06 ;合格判定系数,按表 4.l.3 取用。混凝土强度的合格判定系数表试件组数 1014 1524 25 1.70 1.65 1.60 0.90 0.85 第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第i组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N/mm2);n 一个验收批混凝土试件的组数。第二节非统计方法评定第条按非

14、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时,其所保留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1) (-2) 第三节混凝土强度的合格性判断第条当检验结果能满足第 4.l.l 条或第 4.1.3 条或第 4.2.1 条的规定时,则该批混凝土强度判为合格;当不能满足上述规定时,该批混凝土强度判为不合格。第条由不合格批混凝土制成的结构或构件,应进行鉴定。对不合格的结构或构件必须及时处理。第条当对混凝土试件强度的代表性有怀疑时,可采用从结构或构件中钻取试件的方法或采用非破损检验方法,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对结构或构件中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推定。第条结构或构件拆模、出池、出厂、吊装、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以及施工期间需短暂负荷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

15、足设计要求或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附录一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换算关系(一)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 l074)的混凝土标号可按附表 l.l 换算为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标号与强度等级的换算附表1.1 混凝土标号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600 混凝土强度等级 C8 C13 C18 C23 C28 C38 C48 C58 (二)当按 TJ l074规范设计,在施工中按本标准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时,应先将设计规定的混凝土标号按附表 l.l 换算为混凝土强度等级,并以其相应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N/mm2)按本标准第四章的规定进行混凝土强度的

16、检验评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可按换算后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强度标准差采用插值法由附表 2.l 确定。附录二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N/mm2) 附表 2.1 注: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本标准附录三的规定确定。附录三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一)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可根据统计周期内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和试件强度不低于要求强度等级的百分率,按附表 3.l 划分。对预拌混凝土厂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其统计周期可取一个月,对在现扬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其统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二)在统计周期内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和不低于规定强度等级的百分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 附3.2-1) ( 附3.2-2

17、) 式中 统计周期内第i组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 (N/mm2); N统计周期内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组数, N25; 统计周期内 N 组混凝土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 No统计周期内试件强度不低于要求强度等级的组数。(三)盘内混凝土强度的变异系数不宜大于 5%,其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附3.3) 式中: 盘内混凝土强度的变异系数; 盘内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N/mm2)。(四)盘内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可按下列规定确定:1.在混凝土搅拌地点连续地从15盘混凝土中分别取样,每盘混凝土试样各成型一组试件,根据试件强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附3.4-1) 式中 第i组三个试件强度中最大值与最小

18、值之差(N/mm2)。2.当不能连续从15盘混凝土中取样时,盘内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可利用正常生产连续积累的强度资料进行统计,但试件组数不应少于30组,其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附3.4-2) 式中 n试件组数。附录四习用的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关系表附表4.1 注:本标准中,混凝土强度的计量单位系按 1kgf/cm20.1N/mm2 换算。附录五本标准用词说明(一)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对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二)条文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