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寺初级檀讲师答题77888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75644621 上传时间:2022-04-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祖寺初级檀讲师答题77888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六祖寺初级檀讲师答题77888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六祖寺初级檀讲师答题77888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六祖寺初级檀讲师答题7788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祖寺初级檀讲师答题77888(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祖寺初级檀讲师答题77888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学习题库第一讲1、 为什么说地藏经不但是佛门的孝经,更是我们的救命经? P3-5通过学习地藏经,使我们了解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为了救度母亲发宏深誓愿,度恶道众生的四个示现,知道了地藏经是孝经,更是我们的救命经。因为地藏法门能够救度一切众生免堕三恶道苦,好好地学习地藏经,我们决定最起码有一个保险:我们不会堕三恶道, 我们能够再得人身,再闻佛法。2、 释迦佛的教法可分为哪三期?在这三期中众生各依什么成就? P6释迦如来的教法可分为正法、象法、末法三个时期.释迦如来入涅磐以后,正法一千年戒律坚固,众生依靠严持戒律可以成就;像法一千年禅定坚固,众生修习

2、禅定可以成就;末法一万年斗争坚固,净土成就。3、 南传佛教的佛历是依什么来计算的?公元2008 年是佛历多少年? P6南传佛教的佛历是依释迦如来涅磐那一年为佛历元年来计算的(公元前544 年) .公元 2008 年是佛历二五五二年。4、供水表法的意思是什么?P12供水表法的意思是清静、平等、觉悟。5、 阐释“解般若道,行下士行,不空不著,悲心内蕴”。P14这个就是实修法的精华。“解般若道”见地上要很高, “行下士行”行持上要非常踏实,业果取舍如理如法,“不空不著”、不空,要重视这个事相的修持,但是要不执著,“悲心内蕴”.6、 名相解释五重玄义 P15 释名、辩体、明宗、论用、判教相称为五重玄义

3、。三德秘藏 P18 、 20 、 22 第一个是法身德,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第二种是般若德,般若德最重要的是修正知正念。第三种是解脱德,解就是解开,解开烦恼习气,解开妄想、分别、执著,脱就是脱离三恶道,脱离六道轮回。五利使 P20 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五钝使 P20贪、嗔、痴、慢、疑。四念处 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四念处的四种观法即為: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五力 P25信、进、念、定、慧。五时八教 P40从佛陀说法之顺序分为华严、鹿苑、方等、般若、法华涅槃等五时;从教导方法,分为顿、渐、秘密、不定等四种类 (化仪四教 ) ,要适

4、应根机,而教导教理内容,分为藏、通、别、圆等四种类(化法四教 )。以上总称为五时八教。7、 阐释“正见名出世,邪见无畏法”。 P23明白法身德以后就知道“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出世间不是离开这个世界另外有一个世界,而是要有正见,有正见就是出世间。8、 如何转五蕴成三德?P27色、受、想、行、识五蕴,转识蕴为般若德;转色蕴为法身德,转受蕴、想蕴、行蕴为解脱德。9、解释“檀义摄于六,资生无畏法”。 P36这是弥勒菩萨所说的。布施度可以把一切法都包括起来,整个佛法说到底就是修布施度。为什么呢?六度也可以摄到布施度里面来。10 、解释净业三福P37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

5、,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第二、三、四讲1、简释三界二十八层天P46三界是 :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有六层天 ,第一层天是须弥山的山腰是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南增长,西方广目北多闻;第二层天是须弥山的山顶是忉利天, 四方各八天, 中央一天,所以也称为三十三天; 第三层天是焰摩天; 第四层是兜率天;第五层是化乐天;第六层是他化自在天。色界分为四禅十八天。 初禅三天: 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三天: 少光天、无量光天和光音天; 三禅三天: 少净天、无量净天和遍净天;乃至于四禅九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五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

6、、色究竟天。无色界有四禅四天:空无边处地天、识无边处地天、无所有处地天、乃至于非想非非想处天。总共三界二十八天。2、什么是四住?P50天住:心安住在十善业道的时候,来生决定生天道。梵住:心安住在修禅定,修清静心。圣住:菩萨心安住在菩提心。佛住:住佛之所住, 佛安住在大三空三昧,空、无相、无愿。我们应该安住在念佛三昧。3、修观照般若要经过哪三个层次?观照的总纲领是什么?p67 、 p68观照般若的三个层次是:第一层次是观照,我们日常生活中间,随时随地保持正知与正念来观照,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转变念头。转变念头是真实的修行功夫 ;第二个层次,观照的功夫深了以后,可以达到事一心不乱。第三个层次就是照

7、见,见是智慧,事一心不乱以后,这个本具有的大智慧显露出来,“照见五蕴皆空”,转五蕴成三德,这是“照见五蕴皆空”,这个是理一心不乱。观照的总纲领就是 金刚经 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幻”.4、按龙树菩萨的教导,怎么做一个智者?p81龙树菩萨说 :善妙地观察自己的身语意 ,于明觉状态下去利益自他。按龙树菩萨的教导 ,我们在修行中应守护正知与正念,增长智慧 ,发菩提心 ,修福德 ,这样做决定是大觉悟者、 大智者。5、名相解释四禅八定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p188-189)四禅是 :初禅 ; 二禅 ;三禅 ;四禅 .八定是 :色界的四定是 :离生喜乐地定、定生喜乐地定、离喜妙乐地定、舍念清净地定

8、;无色界的四定是:空无边处地定、 识无边处地定、 无所有处地定、非想非非想处地定.五眼六通 P100 、 P259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六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四缘五果 P126四缘:亲因缘、增上缘、等无间缘、所缘缘。五果: 1、异熟果。异熟,旧译为果报。2、等流果。是由原因流出来的结果。3、士用果。士指人;用为作用,指人的造作。 4、增上果。“增上”增迸助长。5、离系果。“系”,烦恼的系缚。离开一切烦恼的系缚称为“离系”。6、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讲地藏因地示现作为我们榜样的有哪四个例子? P、 P104 、106 、 P127 、 P230 、 P25

9、4 典范 1、正法时代的大长者子,见到佛的相好庄严,所以发心学佛,为了度罪苦的六道众生,设种种方便来令他们解脱。表示我们学佛要时时刻刻欢喜自在,快乐无忧。典范 2、像法时代的婆罗门女,知道自己的母亲业障很重,诽谤三宝,堕在恶道,便卖家产,广求香花及之供具,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佛塔寺院,大兴供养;一日一夜一心不乱念佛,仗此功德将母亲从恶道中超度到忉利天,并发愿尽未来劫都会到恶道去度那些罪苦众生。典范 3、因地做小国王时,人民多造恶业,发誓愿,以十善业来教化国民,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典范 4、像法时代的光目女,念佛功夫成片,将母亲超度到人间。为了救母发愿百千万亿劫到三恶道里面去救度众生,让众生先

10、成佛,最后一个成佛。7、简释下偈,并说明出自哪位大德的何种著作中?P127获得暇满大舟时,为自他渡轮回海,昼夜恒时不懈怠,闻思修是佛子行此文出自为图美桑波(意为无著贤 ) 的佛子行三十七頌中。(电脑中查)8、为什么寺院不能弘扬正法,住持的罪责很重?P148如果寺院不是一个弘扬正法的地方,而是一个争名夺利的地方,是个敛财的地方,这个道场上面没有修行,作为这个寺院的住持即便自己没有造恶业,没有好好教化的话,其他常住的人造恶业他都有份,那就是叫做堕地狱唯恐不快,唯恐不深。9、简释下偈,并说明出自哪位大德的何种著作中?P170苦害有诸德,厌离除骄慢,悲悯生死众,羞恶乐行善苦害有诸德,厌离除骄慢,悲悯生

11、死众,羞恶乐行善 出自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意思是因为痛苦让人们生起厌离这个世界的心,消除傲慢的心态,才能对一切众生的痛苦感同身受, 生起菩提心。 对于过去的恶业要感到羞耻和忏悔。一切暂时的乐和究竟的乐都是因为乐于行善,因为修福修德智慧资粮而成就的,所以要勇猛精进修习、去积累。10 、什么是真正的心好、命好?什么是真正的富、贵? P173心好不单单是指善良,还要保持正知正念。命好不单单是指福报大,命好更是指能够遇到有缘的善知识来教化和启发,能够遇到正法。富,不是说有很多钱,不单单是财富,更加是指智慧丰富广大;贵,不单单是指地位高贵,更加指一言一行都能为社会大众做好榜样,受到大众的尊敬。第五、六

12、、七讲1、为什么说“心非沙门,伪作沙门”的人是最愚痴的人?P192做假和尚比杀了人的罪还要大,因为他如果以佛菩萨的名义骗了人,他们从此不再信仰佛法,从此诽谤三宝,就破坏了这些人百千万劫难遭遇的解脱机会,等于杀死了他们的法身慧命,因此要无量亿劫流转到三恶道。这些都是心非沙门,伪作沙门的人引起来的,所以这些人的罪过都是归他了。何况这些心非沙门,伪作沙门的人可能骗人无数,这个罪不得了。2、招感地狱之中拔舌耕犁和烊铜灌口之苦报的因是什么?P202 、P203拔舌耕犁:毁谤佛法,轻慢师长,不孝父母,而且用嘴说出来,“拔舌耕犁”狱卒把他的舌头拔出来,这个长度有万由旬,用铁犁在上面耕。烊铜灌口:五钝使外熏,

13、信口伤人,因为贪嗔痴慢疑乱说乱骂人家,让别人心里很痛苦,五内如焚,内脏里面像有火烧一样, 那这个行为的反作用回到自己身上来,烊铜灌口,融化的钢水,由口里面灌下去,内脏全部起火烧掉,死后马上又活过来,一日一夜万死万生经历无数大劫。3、沙门有哪四种?P209胜道沙门:成就圣果的人。说道沙门:正在修行之中,能够弘扬如来的教法,开阐如来的真实意,弘扬如来的三藏十二部。活道沙门:虽然不能讲经说法,但是能够以法活命,心与法相应,修诸善法,增长慧命。污道沙门:违背戒律,身披袈裟,心染尘劳。4、试从五个方面分析业的轻重差别P220第一个是因为体性故业重,身语的七业之中,以杀业为重,下面依次减轻一些, 意三恶业

14、是前者依次要比后者要轻,痴,愚痴业最重。第二是因意乐故业重,因为非常猛烈的烦恼所造的恶业是比较重。第三个是因加行故业重。杀一个动物,一刀杀死它,这个罪业重,但是更重的是慢慢的杀死,折磨它,用残酷的手段去杀生,这个罪业是比较重。再有一个就是杀形体越大的动物,业越重,形体大,痛苦也就大。第四是因久作故业重。久作,经常作,有一个习气,这个造作等流果会一次一次地把造恶者推到三恶道中间去。第五个是因无对治故业重。造了恶业没有对治的方法业就很重。一个人福报大智慧小,作小小的恶业都可能要堕到恶道中去。智慧大的人,善根福德大的人,迷失了,造了恶业,他有对治的方法,可以现生轻受,不堕地狱。5、业有哪几种特征?P

15、237 245业有四种特征:业决定、业增长、不遇未造业、已造业不失。业决定,就是说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绝对不会互相抵消。业增长,业会增长,好像种一颗树,一天天会长大,业长得更快。不遇未造业:你没有造这个业,你不会遇到的。已造业不失,神通难敌业力,对于没有解脱、没有觉悟的人来说,是业力蒙蔽一切。6、如何迅速用最小的力气去积累最大的福报?P248 P252第一个是由福田门故力大,用悲心去有病和老年人、或是弱势力群体;孝顺父母,净心供养受戒的比丘、比丘尼,如法修行的法师,再往上就是真正的菩萨和现在家相的菩萨;再往上是佛陀。第二是由所依门故力大,比方说明天想去供斋,最好头一天就受八关斋戒,然后供斋

16、那天也受八关斋戒,以这个戒法摄持去做功德,功德要殊胜很多倍。第三个是修福报。 修功德的善巧方便, 由事物门故力大,修布施度, 法布施的功德比财布施的功德要殊胜, 智慧德相,能够成为大家的榜样就是在说法,能让大家升起信心和恭敬心,就是法布施。第四个是由意乐门故力大。喜欢去做这个事情,以菩提心去做这个事情。通过这四个方面,我们就知道要善巧,对于业果要善巧;业果如理取舍要知道善巧,我们就可以用最小的、很小的力气积累很广大的福德智慧资粮,培很大的善根功德,而且把那个不善业的造作降到最低,这样我们就知道如何去运用智慧来转业。7、名相解释二入四行 P260修行人参禅悟道,理入,事入,就在日常生活中间修。事

17、入里面有四行:逢苦不忧是报冤行;喜风不动是随缘行,冥顺于道是称法行;一言一行都是如理如法的,都是有正知正念在折持的,得失从缘,心无增减,这个是无所求行。阎浮提 阎浮提 :阎浮 ,梵语 ,一种树的名 ;提 ,梵语 ,洲的意思 ,新称赡部洲 ,此洲为须弥山之南,故又称南阎浮提,即人道众生之住处.8、阐释下偈,并说明出自哪位大德的何种著作中初未遮止非福业,不生人法无我慧,先得业果不诬慧,始生人法性空见见行更互为助伴,智者不狂戒不痴,乐作圣教众生事,愿遇善慧胜者教 梵名阿扎雅提婆:圣天菩萨 < 圣天四百颂 >< 中观四百论> 。9、试阐述心、业、境界三者的关系P227业是因为迷

18、的心造的,业随心转,是觉悟的心可以把它转过来。所以我们学佛要知道如何消业障,其实就是转业,依智慧而转。9、 法门“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的义理。生,是決定往生极乐世界; 去,是实实在在沒有去。极乐世界确实有。它与我們娑婆世界一樣,決定是存在的。虽然決定有, 但是这个境界是自己变現的, 不是从外境而來。大乘经讲:虛空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現,唯识所变 ,心就是真心,识就是妄想、分別、执著。换言之,识是心的作用。虛空世界依正庄严是这么來的, 所以說生則決定生 ,生是你变的,你念阿弥陀佛就变阿弥陀佛的境界。你想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就現前。 去則实不去 ,这个世界是我們真心变現的,西方极乐世界也

19、是我們真心变現的,从自己心跟识來說,沒有來去。第八、九讲1、念死无常的修法在我们修行的最初、中间和最后有什么重要性? P305最初如果我们的心与佛法不相应,不入道的时候,念死无常能够使我们生起道心,使我们的心与法相应。人常念死时,则道念自生。中间如果我们修法懈怠,懒惰的时候,念死无常能够使我们精进。后面结行不圆满的时候,念死无常能够让我们圆满。 让我们巩固对三宝的信心, 巩固这个功德,回向一切众生,都能解脱,不会染污。2、如来说法具足五支梵音,讲的是哪五支?P310第一是音声深沉,非常深沉,如大雷震,让人从迷梦之中惊醒过来。第二是音声远闻,佛的音声与佛的光明一样,尽虚空,遍法界。第三是闻者升敬

20、爱之心,听闻到的人生恭敬心,欢喜心。第四是说甚深法很容易接受,“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浅根得到浅的利益,深根得到深的利益, 犹雨普澍,澍也得到水分,草也得到水分。第五是听之永无疲厌,永远不会厌倦。3、结合三德阐述普广菩萨德号的表法意义。P313普广菩萨他的名号的功德是从内心中间发出来的智慧弥漫虚空,所以称之为普;再以智导行,因为内心的智慧体现在外面就是德相, 做众生修行的榜样, 成就自利利他的功德,周遍法界,称之为广;所以称之为普广菩萨;我们的真心是法身德,普是般若德,广是解脱德。4、结合如来赞叹品第六的内容从十一个方面阐述地藏菩萨从生到死都慈悲关心我们,救护一切罪苦众生之事。P

21、314 P3561、闻名灭罪三十劫。2、造像升天。3、转女身成男身。4、转丑陋为庄严, 转疾病为健壮。 5、赞叹供养常得鬼神守护。6、毁谤者堕无间地狱。7、为病人舍物为福。8、救度亲眷。9、下贱人求忏悔罪障灭。10 、代婴儿修福。11 、十斋日诵经利益方圆四千里。5、既然地藏菩萨悲愿无尽,为什么毁谤修地藏法门的人还会堕无间地狱?P328-P329因为毁谤修地藏法门的人,会令不明事理智慧不广的众生跟着他的邪见跑,不信仰地藏菩萨, 断了众生的法身慧命,是自作业自受报。 。6、什么是共鬼神游?什么是尩(尫)瘵?P331“共鬼神游”是梦游,晚上睡着了,眼睛也不睁开,从床上爬起来,闭着眼睛往外走。“尩瘵

22、”,尩是精神错乱,瘵是身体虚弱,虚弱到极点。7、为什么每逢十斋日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功德很大,方圆四千里范围内都能得到保护?P356为诵经的人发射的心波是很平和,很光明的,他心力极大的话,以至诚心、清净心、平等心、觉悟心来念,方圆四千里范围之内,那些妖魔鬼怪的波都给这个光明的、平和的智慧压下去了,就不起现行,所以“百由旬内,无诸灾难”,是众生的福田。8、怎样做才是究竟的流通地藏菩萨本愿经?P362一方面是通这个法宝,弘扬地藏法门;另一方面,地藏同时就是我们自己心地本具有的宝藏,地藏本愿就是我们自己心性本具有的功德,我们通过修学地藏经,将自己心性本具的性德开发出来,显露出来,自利利他,这样是究竟的流

23、布。9、为什么“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P370“习恶众生”,从极微小的地方可以辗转到地增上,种现相熏。有一点点的恶习种子,没有正念保持,这恶念就出生为恶的行为,恶的行为又去熏种子,种子的力量又加强,这样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种现相熏,恶性循环,所以“便至无量”,这个恶的习气, 恶习的造作等流就会越来越重, 遇到恶友恶境就造恶业。10 、月藏经说佛法可分为哪五期?P389第一期是第一个五百年,佛陀入涅槃以后第一个五百年,称为解脱坚固。很多佛弟子得成就。第二个五百年称为禅定坚固,依靠修禅定可以成就。第三个五百年,佛灭度1500 年是多闻坚固。第四个五百年是塔寺坚固,者寺院的、塔造得很庄严

24、。第五个五百年是斗诤坚固。现在是佛如涅槃二五五二年,斗诤坚固。11 、菩萨六度万行中万行可归纳为哪五类?P393第一是圣行,圣行是菩萨自修因,自行因,修持戒定慧。第二是梵行,清净行,慈悲喜舍四无量因心,在因中度化众生。第三是天行,初地菩萨以上,由理起行,因为悟入理体,这样来度化众生。第四是婴儿行,婴行。第五是病行。12 、“菩萨以方便力,拔出根本业缘”,怎么拔出根本业缘?P395要把自私自利、 念念为自己的心转过来,以众生为中心,恒顺众生。拔出根本业缘是断人我执,法我执,真正地修菩提心,这样子修行会成就。13 、主命鬼王成佛时的德号是什么?P407他过一百七十劫可以成佛。德号是“无相如来”,劫

25、名安乐。世界名净住。其佛寿命,不可计劫。14 、阐释“无边身如来”、“宝性如来”“、波头摩胜如来”、“拘留孙佛”德号的含义。 P411-412“无边身如来”是指我们的自性清净法身,这是法身佛。“宝性如来”是指佛性,众生本具佛性,觉就是佛性。“波头摩胜如来”波头摩,即红莲花,众生的真心如莲花,不染一切物,能照一切物。“拘留孙佛”是所应断,众生的烦恼应断,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断烦恼,烦恼断尽了,菩提现前。第 1011 讲1、为什么国王遇最下贫穷之人能亲手遍布施,就是具足修六度? P425“亲手遍布施”是说国王在修布施的时候就具足六度。因为亲手是修持戒度,亲手布施的时候,有情很欢喜,饶益有情戒,也是摄律

26、仪规,修布施本来就是摄善法戒,所以修的时候就具足了持戒度。亲手也是修忍辱度,没有国王架子,没有我相,清净心,对于接受的大众没有分别心,亲手平等布施这是修忍辱度。遍布施,也是修禅定度。普遍,这个是禅定度,外不著相名禅,内不动心名定。修得时候心中间没有分别,不动心。亲手遍布施,修布施度,外施是财物,内施是自己的精神体力;法布施是 底下的软语慰谕;无畏布施是亲手去施。所以说“亲手遍布施”这里面其实就具足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同时也具足了般若度。 能够三轮体空地修布施,没有施者之相, 无我相;没有受者之相, 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没有所施的物相。三轮体空来修,这个就是修般若度了。所以说

27、国王在修布施的时候就具足六度。2、阐释“乐不可喜苦可喜, 乐则昔集福德尽,苦则恶业罪障净”。P432快乐来的时候不可喜;违缘来的时候,痛苦来的时候可喜。因为快乐来的时候享福,过去积集的那些福德资粮全部都报尽了,苦来的时候消恶业。3、阐释 勤学三难事,取三主要因,修三不退失。P434 435勤学三难事:第一个是认识烦恼难,有时候心里起烦恼,心里面没有认识到,心中间有一丝一毫的与自性不相应,背觉合尘,都是障碍。第二个是认识烦恼以后修对治难。第三个是修对治断除难。所以要努力地认识,并且修学。取三主要因:值遇贤善的上师,还要有福慧,深信贤善上师的教诲。第二个是自心堪能, 自心堪能是要真正有正知正见,有

28、智慧。第三是衣食顺缘具足。修三不退失: 不退失对三宝的信心和恭敬; 不退失欢喜修心;不退失以正知正念守护学处,以正知正念来守护一切戒律,守护一切言行。4、如何供养三宝?P448第一个是如法修学,这是真正的供养。第二个是自己如法修学得到真实利益后,还要劝勉他人。再一个是要等待时节因缘,不要着急,自己如法的做, 身体的行为就是在说法。5、 坚牢地神请法的表法意义是什么?P453表示我们信心要坚牢,愿力要坚牢。6、 “于住处南方清洁之地供地藏形象”、 “南方”的表法意义是什么? P454“于住处南方清洁之地供地藏形象”、 “南方”的表法意义是指智慧之方。7、 简释“虚耗辟除”、“多遇圣因”P456。-457虚耗辟除是指社会经济危机。能够真正如法修学地藏法门,决定社会安定,决定虚耗辟除。多遇圣因:能够多遇善知识,善知识的开示正法,有这样的殊胜因缘,遇到诸佛圣贤的化身,得以闻法开悟, 远离恶道,增长善法,恢复五分法身香。8、 修行要远离哪六种颠倒?P4971、忍辱颠倒。2、味着颠倒。 3、悲心颠倒。4、希求颠倒。5、照顾颠倒。 6、随喜颠倒。9、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最后出来当机的是虚空藏菩萨,有什么表法的深义?P504表示修业果的如理取舍,去修,最后还是要证入空性,由不空证入空由有住证入无住,证入空、无相、无住、三解脱门,由地藏进入虚空藏,这是成佛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