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布歌会草案

上传人:泽*** 文档编号:75629446 上传时间:2022-04-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大石布歌会草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大石布歌会草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大石布歌会草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大石布歌会草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石布歌会草案(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仅供个人参考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千年石恋神奇大石 ”布依歌会活动方案六月六,大石情歌唱起来传承布依文化展示魅力石乡六月六,缘起魅力石乡“六月六 ”是布依族过的年, 就像汉族过新年, 西方过圣诞节一样, 称为 “布依年 ”。男女青年这里一对,那里一对,坐在河岸边吹 “嘞友 ”、弹月琴,吹木叶,唱着古老的山歌。谈情说爱的青年们, 一双双河水般明亮深情的眼睛, 向对方表示着热烈的爱情,倒影摇摇,歌声美妙,又是一番风味。布依歌会策划主题:“千年石恋神奇大石”时间:2009年 7月 25日形式:开幕式文艺演出和特色仪式地点:大石布依族乡回水村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邀请扎佐新月、六屯独山、开阳禾丰、

2、乌当偏坡、新堡、金沙化觉乡等布依族聚居地组织歌手参加。聘请贵州省民族歌舞团专家作为本次歌会的评委民族民间活动策划主题:民间遗趣快乐同行时间:2009年 7月 26日27日地点:大石布依族乡回水小学形式:1、布依族民间斗鸡斗鸟活动2、大象拔河、扭扁擂台赛3、“仙石情醉夕阳”爱情呼叫转移( 1)活动内容: 66 名金婚夫妇共同漫游石林,并在“千年石吻”前相互祝福、互赠礼品。老年人祝年轻人“爱情永恒、天长地久” ,年轻人祝老年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2)征集金婚、新婚夫妇报名时间:2009 你 6 月 9 日 7 月 20 日。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4、真人 cs 比赛( 1)选手分组:

3、选手分为攻方和守方两组,守方着灰色专用比赛服装,攻方着彩色专用比赛服装,并分别佩戴同等颜色的头带。( 2)选手比赛装备:双方比赛必选装备包括:比赛专用枪、无线接收器和耳机。选手入场前,需由工作人员协助选手佩戴并检测比赛装备。( 3) 比赛开始和结束都由赛场专业裁判控制。安全须知( 1)比赛场内严禁吸烟、赌博、打架斗殴;( 2)禁止将易燃、易爆危险品及锋利物品带入场内;( 3)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及酗酒者禁止入场;( 4) 1.2 米以下儿童入场需成人陪同;( 5)遵守比赛规则,爱护比赛装备。5、配套传播电视传播【频道选择】贵州电视台第五频道【内容】活动前期:投放修文大石回水石林风光片活动进行中:

4、播放开幕式完整版;比赛完整版;公布获奖名单及获奖者现场采访。活动结束后:主题系列短片【投放时间】两个月6、楼宇视频【投放点】贵阳市内100 台楼宇【内容】修文大石回水石林风光短片;活动及报名方式【投放时间】前一个月7、网络传播【网站选择】贵阳市人民政府网站、修文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贵阳市修文县商务之窗、金黔在线、新郎网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内容】活动前期:以新闻窄告的形式预告开幕式及活动盛况(提前1 个月);网络公关软文炒作开幕式信息(开幕式前1 个月开始,持续2 个月);博客炒作开幕式信息(开幕式前1 个月开始,持续2 个月)活动进行中:新浪旅游频道网上播放活动结束后:(持续 1 个

5、月) 网络公关软文炒作;博客炒作8、报纸传播【选择报纸】贵州商报整版、贵阳晚报半版、修文报【内容】大力士大赛活动信息;报名方式9、户外广告公路户外广告牌(贵阳 修文高速)车体导旗沿路彩旗横幅海报10、LED 屏【地点】贵阳喷水池【内容】风光宣传短片;赛事及报名方式【投放时间】提前一个月11、物料筹备及预算12、突发事件疏散图主办单位:修文县人民政府承办单位:大石布依族乡人民政府六屯乡人民政府THE END谢谢聆听!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真人 CS比赛规则激光对抗赛俗称真人CS,其比赛规则是参照国际流行的CS电子游戏而制定。一、参赛选手1、选手分组选手分为攻方和守方两组, 守方着灰色专用比

6、赛服装, 攻方着彩色专用比赛服装, 并分别佩戴同等颜色的头带。每方最多可同时有 10 名选手上场参与比赛 ( 非标场地略有不同 ) 。正式比赛中,攻守双方各有 7 人参与对阵;比赛过程中,局间间歇时间教练可以更换上场选手;在非正式比赛中,在为公平起见,比赛过程中,双方选手数量可由双方协商确定, 原则上应相同或接近。2、选手比赛装备双方比赛必选装备包括:比赛专用枪、无线接收器和耳机。选手入场前,需由工作人员协助选手佩戴并检测比赛装备。3、选手生命值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每局比赛开始时,选手的生命值为100 点。在比赛过程中,如果选手的头部被击中,该选手将损失 100 点;击中某选手胸部或后

7、背一次, 会使该选手损失 20 点;选手生命值降为 0 时,该选手被视为击毙;被击毙队员将强迫退出比赛,并等待再次复活。4、选手积分在下列情况下,选手将得分:击毙对方选手一人,得25 分;本方获胜一局,本方每位选手得25 分;(攻守比赛模式中)攻方成功启动比赛目标(定时炸弹)一次,得50 分;守方成功解除比赛目标(定时炸弹)一次,得50 分;在下列情况下,选手将失分:选手被击毙一次,该选手将失25 分;选手击毙本方选手一次,失25 分;5、比赛模式比赛模式分为混战模式和攻守模式两种.二、攻守模式的比赛规则简介攻守模式为正式比赛模式,各方上场参赛人数为7 人(非正式比赛可由双方协商确定),阵容、

8、阵形由各方教练指定;比赛总局数为10 局(非正式比赛可由双方协商确定),每局比赛时间为5 分钟;双方赛满5 局后,将互换攻守;比赛结束后, 按照双方胜负总局数决定胜负;若胜负局数相同,则按照各方选手的积分总和决定胜负;1、单局比赛的开始及结束单局比赛开始的标志是裁判通知“比赛开始,出发”;单局比赛结束的标志是裁判通知“本局比赛结束,请所有队员迅速回到各队出发点”。每局比赛时间最长为5 分钟,局间休息时间1 分钟。2、选手入场及离场只有当一局比赛结束后,处于局间休息时间时,选手才可以入场或离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3、出发与返回每局比赛开始时,选手必须处于本方的出发点,否则裁判将会剥夺该

9、选手的本局参赛权。选手接到“生命开始复活”的通知,表明该选手正在复活过程中,接到“生命已复活”的通知,表明该选手已经复活并可以立即参与比赛;4、单局比赛的结果判定如下 5 种情况之一发生时,本局比赛结束,胜负判定如下:攻方未能在本局时间内启动定时炸弹,则守方胜;定时炸弹尚未被启动,但攻方选手已全部阵亡,则守方胜;定时炸弹被成功拆除,则守方胜;守方选手全部阵亡,则攻方胜;定时炸弹成功爆炸,则攻方胜;5、比赛动作规范选手被击毙后, 应立即举起一只手, 并迅速返回出发点。 若选手违反上述规定,裁判将判其违规,并通知违规选手;6、比赛目标的启动和拆除与 CS电子游戏不同,定时炸弹是被事先固定安放在比赛

10、场地的两个不同的区域,攻方选手可任意选择其一进行启动;当某个定时炸弹被启动后,另一个将自动报废;定时炸弹被启动后,将开始120 秒倒计时,在倒计时结束前,守方选手必须及时进行拆除;三、混战模式比赛规则混战模式为非正式比赛模式, 可用于日常训练; 混战模式适合于选手赛前体能锻炼、 攻防意识训练和团队配合意识的练习;也适合与业余选手或初学者的体验性比赛和健身活动;1、比赛的开始与结束比赛开始和结束都由赛场裁判控制。2、比赛局数与时间混战模式比赛总局数由双方约定,每局比赛时间也由双方约定;3、选手入场及离场只要场内选手数目没有超过场地容量限制,选手可以随时入场或离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4、

11、 胜负判定比赛胜负按照双方胜负局数判定;胜负局数相同的按照双方选手击毙对方人次总数决定胜负;混战模式比赛不使用定时炸弹;5、选手积分同攻守模式四、安全须知1、比赛场内严禁吸烟、赌博、打架斗殴;2、禁止将易燃、易爆危险品及锋利物品带入场内;3、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及酗酒者禁止入场;4、 1.2 米以下儿童入场需成人陪同;5、遵守比赛规则,爱护比赛装备;斗鸡时圈主用围鸭子的竹围,围成一个 20 平方米左右的圆圈,除了放鸡手可以进入外,观众不得入内,只能在圈外观斗,在关键时刻不许喧哗、比手,以免惊动双方斗鸡。 斗鸡,怎么分胜负呢?放鸡手入圈放鸡之后, 经发脚翼 3 次就算开始决定输赢了。 3 次未满,

12、一方畏斗逃跑不算输 (但双方有约在先不在此限) 。对斗死鸡有勇气置啄 3 次或发脚 3 次算赢,否则算输。这叫死鸡胜活鸡。 斗鸡一般各有各的习性和斗法,原则上敢斗算胜,出声算输。头发竖算败(颈毛竖不算败)。蹄不算败,哀叫才算败。逃跑是战术的运用,不算败。不敢回头应战才算败。每场斗鸡结束,如有输赢银钱的,圈主负责向输方取钱给赢方,抽取 5%佣金。目前无圈主,赢方付给养鸡主 10%报酬。斗鸡也有竖斗鸟这天,斗鸟客肩负手提,翻山越岭,汇集斗鸟场后,成百上千只鸟笼挂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满树梢。一刹时,叽叽喳喳,象一支庞大的合唱队在演出。 “三眼统”“轰!轰!轰!”三声爆响,斗鸟协会会长宣布斗鸟

13、开始,斗鸟客各寻对手,关进笼中的斗鸟一见到对手便射箭般扑向对方, 你抓我啄,厮杀起来。苗疆斗鸟有一整套术语,如用嘴尖啄对方头,叫“打箍头” ;嘴啄嘴叫“打掼嘴”;用嘴咬住对方肚皮往一方拖,叫“辫牵牛”;啄眼睛叫“双龙夺珠” ;还有“打侧腿”、“打侧翅”、“滚绣球”,斗败的苗疆斗鸟负伤惨叫着满笼逃,叫“扑笼” ,裁判据此判定输赢。最后由会长在爆竹声中给优胜者披红挂彩发奖金, 并视名次赐予得胜的鸟 “通城虎”、“叫狮”、“山大王”等誉称。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苗疆斗鸟都能参加战斗,老斗鸟客自有一套捕捉、伺养、训练高招。凡善斗的苗疆斗鸟一般口诀是: “黄蜡嘴、牛筋腿、剪刀翅、扇子尾,不打不打几千嘴。 ”

14、男女青年这里一对,那里一对,坐在河岸边吹 “嘞友 ”、弹月琴,吹木叶,唱着古老的山歌。谈情说爱的青年们, 一双双河水般明亮深情的眼睛, 向对方表示着热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烈的爱情,倒影摇摇,歌声美妙,又是一番风味。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 对歌订终身。 每逢节日, 小女娃们都穿着艳丽的花边衣服,锁着极好看的盘花纽扣,小伙子们穿着对襟衫,系着留须的腰带,吹着木叶、一个个满面春风还有一种说法是,从前有个叫抵师的布依族后生,聪明能干,开朗乐观,而且有动人的歌喉。 他常在农活之隙, 引吭高歌, 他的歌声和人品感动了玉帝的一个女儿,她下到人间与抵师结为百年之好,夫妻百般恩爱。谁知好景不长。不

15、久,仙女下凡的事让玉帝知道, 他不允许自己的女儿与凡人婚配, 就派天神下凡拆散了这一对恩爱夫妻。离别时,仙女含泪送给抵师一只宝葫芦,告诉他,每年的六月初六她将在南天门与他遥见一面。 抵师遵嘱不再续娶, 并于每年六月六到河边与天上的妻子相望, 直到享尽天年为止。 后来,布依族人民为歌颂他们坚贞的爱情和表达对仙女赠送宝葫芦的谢意,每年六月初六这一天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2005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 200518 号)下发不久,贵州省都匀市就开始首手对该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摸底调查。2006 年 2 月,由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严格评审,

16、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委员会审核,省人民政府同意,都匀市申报的“布依族扫寨”和“水族婚俗”两个民族民间文化项目被列入“贵州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都匀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初战告捷。2006 年 8 月 29 日,都匀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和都匀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联合召开了都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会议。 会上布置了 9 月全面启动都匀市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 同时,成立了都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对都匀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进行指导。经过有关专家学者对都匀市的18 个乡镇、城郊 2 个办事处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及考察,通过相关专家认真细致的考察研究和

17、挖掘整理,2006年 12 月 25 日,都匀市人民政府对外确定公布了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共有 8 个乡镇的 14 个民族民间文化项目被列入名单。“布依族扫寨”:远古神秘的祭祀方式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沙寨乡布依族扫寨祭祀过程分为开坛、起坛、扫家。开坛:祭祀前的准备 ( 挂神像、佛像、各类祭祀用品 ) 。起坛:祭祀过程(念经、做法、杀鸡、杀鸭、赤脚踩烧红的铁犁)。扫家:每家作祭祀仪式驱妖避邪。祭祀活动时,主要供奉释迦牟尼、观世音等六佛,秦广王等十神;念大乘经、小乘经、金刚经、科书、忏咒书、真言书、如意书等。祭祀、念经时所奏的乐器有十三种之多。都匀市的布依族主要分布在都匀西面和南面

18、,总人口 130820 人,占全市人口的 35。布依族是都匀的土著民族, 是古代百越族群“骆越”的一支。 汉代称为“夷濮”或“夷僚”。古时蛇虫蚂蚁进家,认为不吉,须请魔公(有的称濮摩)扫家。据贵州少数民族 (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编、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一书记载,明初道教、佛教传入布依族居住区, 因此都匀地区扫寨祭祀活动都有道教、佛教特色,称扫寨濮摩(巫师)为道师。据沙寨乡落汤寨道师廖庆凯口述, 他家扫寨是四代相传,他是第四代(曾祖父以前不清楚)。现所藏经书有光绪三十年孟春廖智能手抄本。布依族作为都匀地区最早的开发者, 为了生息繁衍, 他们艰苦奋斗, 历尽沧桑,铸就了悠久的历史, 创造了灿烂的民俗文

19、化。 通过扫寨祭祀活动隔鬼驱魔,祈求各种神灵、佛祖赐福于人,保佑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扫寨过程庄重神秘 , 是布依族风俗的一个缩影。具有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价值。“水族婚俗”:六百年独特的“背妹送亲”奉合水族乡水族婚俗主要分布在都匀市奉合、阳和、基场三个水族乡。水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宗不娶。据水族简史、都匀市民族志( 1990 年都匀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编)记载,水族在明代开始使用汉姓,同姓未必同宗,故有“破姓开亲”的情况。 都匀水族其历史有两种说法, 一说明朝洪武年间由三都九阡沿都柳江上游迁徙而来; 一说明初直接迁徙于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白米街朱氏巷。可见水族婚俗已有 600 多年历史。现在水族青年

20、男女恋爱多是通过对山歌相识相恋。 都匀地区的水族受苗族、布依族生活习性的影响,加之封闭式地域的限制,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婚俗。水族婚俗的独特性: 新郎不接亲而是“背妹送亲”; 接亲红伞只能半开罩着新娘;新娘进新郎家时,门旁坛里养放两条活鲤鱼;“新娘不落夫家”,一次婚礼三次接新娘,这些过程是其他民族的婚俗所没有的。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民俗文化特征:相恋靠对歌,讲亲唱“亲家歌”、“抬爱歌”,接亲唱“讨花歌”,新娘进新郎家后唱“劝酒歌”、 “赞美歌”,正席前唱“拦门歌”、“猜物歌”,客散要唱“相送歌”。水族婚俗是以山区农耕经济为基础, 涉及到水族山民的衣食住行, 不同时期的婚礼用

21、品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状况。 水族婚俗是本民族现存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与布依族、苗族的历史、文化史息息相关。水族婚俗的全过程充满山歌对唱, 即兴对歌,体现了水族是一个擅歌能歌的民族。发掘、抢救和保护水族婚俗,对构建多元民族文化并存、构建和谐社会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布依族古歌”:苍茫古老的恋曲摆忙乡布依族古歌的所在地摆忙乡位于都匀市境西部,距市区 33 公里。东与市的甘塘镇毗邻,南与市的江洲镇接壤,西与贵定县的尧上乡相邻,北与贵定的猴场堡乡接界。总面积 109.20 平方千米。摆忙乡是都匀市高海拔的唯一乡镇,海拔高度在 1 千米以上。乡的东面,是斗蓬山剑江国家重点风景

22、名胜区的螺丝壳景区,呈高山草场地貌。乡的西面则是崇山峻岭。全乡辖 56 个自然村寨。摆忙乡的丫口寨, 是一个以王姓为主体的布依族村寨, 全寨 87 户 357 人,其中布依族占 98%以上。摆忙乡丫口寨, 位于摆忙乡西北, 距乡政府 2 公里,处两坡丫口上,有人数 88 户 420 人,全寨都是布依族,现还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服饰和生活习俗、日常用语为布依语,汉语作为交际语言。摆忙丫口寨布依族的由来, 据现担任丫口寨村民组组长王德平称: 祖籍为江西株仕巷,在几百年前迁到现址。据都匀市民族志记载,布依族姑娘出嫁这天“女方家开正席, 来客多系女方家亲戚, 聚居在堂屋对歌, 有讨花歌、送花歌、敬酒歌

23、、古歌等。”都匀布依族古歌是用布依族语言演唱,曲谱、歌词都是世代相传。主要用在婚姻嫁娶、造屋、小孩满月主家办酒,在办酒席人家堂屋相互对唱,主要为中老年人。布依族是一个特别能歌的民族, 民间有“无歌不成席”的说法, 布依族古歌的种类很多,有“讨花歌”、“拦门歌”、“多谢歌”、“席上奉承歌” 在布依族婚嫁中, 每一个环节都需与来客对歌。 客人进寨,有三道拦门酒歌。男方家来接亲,进大门需唱“开门歌”。到堂屋落座唱“奉承歌”、“抬爱歌”,姑娘出阁唱“结婚歌”等。布依族古歌属礼仪性歌唱形式。歌词押宽韵,可转韵和换韵,形式自由。有两种押韵方法,一是押未字音韵,二是押腰韵。丫口寨布依族古歌多数还是押腰韵。每

24、唱段结束后,加后辍音(语气词)“啰唉”。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布依族古歌其特征为:一是用布依族语言演唱,曲调、歌词都为世代相传,具有历史特征;二是较为活泼,歌词押末字韵,也可押头一句的中间字韵,可转韵,具有诗歌特征;三是三道拦门酒:接亲开门、赞美歌、多谢歌,具有程序性特征。布依族古歌 其价值首先是歌词在押韵方式上和转韵的方式上, 对我们进行歌曲创作、诗歌创作均可鉴借, 具有民族音乐研究价值; 其次是曲调热情、质朴,节奏基本规范,抑扬有致。无论它的内容或者演唱形式,对于研究布依族传统婚姻形态、 生活方式、 歌唱功能等民族学、 民俗学的课题都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具有民族学和民俗学研究价值。“

25、杀白马祭祖”:对逝去亲人的祈福摆忙乡杀白马祭祖 仪式所在地摆忙乡石板寨的布依族中有一个罗氏大家族 , 罗氏称其始祖籍在江西省南昌府 ( 今南昌市 ) 朱仕巷,兄弟 7 人。明洪武年立云、贵两省时,奉杨大人之命,委征南统戒职住宿筏世之人,移迁贵州。后兄弟分居都匀、贵定、平塘、惠水、龙里等地。据罗氏家族称:传说从江西到贵州后, 老人去逝,需请道长先生来开路、做大道场。同时要放幡,幡打结视为好,不结需再祭。放幡即用一根高于房屋的竹子,上挂一段宽 1 尺、长 6 尺的白布,两端用红或黄布包边。上写“享寿乡评某公讳之旗”字样。祭祖原是砍牛(原称砍利)用以冲天门。他们认为人死就是升天, 到天上需经过“天门

26、关”。 后因牛一是走的慢, 二是牛有牛脾气、性烈,冲天门容易把死者亡灵摔下, 其祖不宁,不能及早“冲破天门关”。后改为杀马,因他们认为,马性温和,又有马鞍,飞蹄腾空平安闯过“天门关”,天门关守将来不及阻拦。此后,在摆忙乡的石板、双新(新龙、新堡)和贵定县的猴场堡乡摆龙、摆六、羊场等地的布依族都有杀白马祭祖的习惯。老人去逝,其他地方做为女婿的大都以猪、 羊做为祭品送到外家, 唯有上述地方的女婿,要牵上一匹白马作为祭品。布依族的丧葬,分为入殓设灵、祭奠、出殡、下葬、复山和立碑几道程序,在丧葬当天宰杀白马, 头尾作祭品摆在案作上供。 祭奠时杀马,由母舅掌刀,如是舅公辈操刀,预备上一桌酒肉,作为酬劳,

27、称“保马酒”。“花灯三人转”:在花灯歌舞和花灯小戏间穿行平浪镇花灯三人转 花灯属以独山为代表的贵州南派花灯。 相传花灯始于明初,明洪武年间流传在江南地区。 以独山为代表的南路花灯是集湖南花鼓调、江浙采茶调、 广西彩调等多个地方曲调组合演化而成, 从嘉庆年间传入都匀市的平浪镇。花灯分为地灯和台灯两大类型, 地灯因不受场地的限制, 在民间广泛流行。平浪花灯三人转属地灯,流传在平浪场坝、罗雍等村组。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解放初,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指引下,城市街道、农村大队都成立了各种文化俱乐部。 在都匀市的西南部地区的农村, 普遍成立的是花灯俱乐部。解放前,由于受重男轻女思想

28、的影响, 女人是不能登台唱花灯的, 演出中的女角全都由男人装扮。解放后,提倡男女平等才有女性上台唱花灯。花灯一般分为:“花灯坐唱”、“花灯歌舞”、“花灯小戏”等。平浪花灯三人转 是介于花灯歌舞和花灯小戏间的一种花灯表演形式。 即花灯歌舞的演唱特征,又有花灯小戏具有故事情节、角色的特征。平浪花灯三人转中的倒十字既有歌舞、戏曲的欣赏性,又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如:“一更一点打扮唱花灯, 请问哥是哪乡人?”“妹妹盘问请在旁边听,开开扇子哥是开封人。 ”用开扇子意为开封。 其间还有些类似猜谜的形式,如:“秤砣落水镇江”,“风平浪静平浪”等。平浪花灯三人转是以男角为主,两名女角分别问男角,男角回答的一种花

29、灯表演形式。在花灯演唱中透出文化知识,在其他民间戏曲中却不多见。“绕家呃嘣”:浑厚深沉凝重的古歌洛邦镇绕家“呃嘣” (大歌)的所在地洛邦镇绕河村位于都匀市东北部,距市区 15 公里。东与坝固镇比邻,南邻大坪镇的牛场,西与沙包堡办事处的摆楠接壤, 北接黔东南自治州的麻江县界。 绕河村是待识别民族“绕家人”的集居地,人口 3100 余人。据绕河村河口寨村民许玉明口述,“呃嘣”是由祖父传自其父, 其父又传予许玉明本人。其祖父去拜师学“呃嘣”时,须带上一升(相当于 2500 克左右)黄豆、一壶酒。现传承代表有:许安彬( 49 岁)、许安勤( 55 岁)、许安升( 49 岁)、许德武( 62 岁)、许化

30、明( 57 岁)、许玉明( 57 岁)。绕家语言系统有声母35 个、韵母 29 个,其中有 7 个单元音, 28 个复合元素。呃嘣”的韵调一般很讲究韵律, 唱法有:“妈依调”(即尾音为 i ); “妈爸调”(即尾音为 a);“妈松调”(即尾音为 ong);“妈血调”(即尾音为 ie );“妈秧调”(即尾音为 ang)。绕家人认为的调是把演唱时音落在某一个字上,就把这个字音做为调,这种调与我们音乐创作的调式有着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演唱“妈依调”中“没天没夜骂你, 恐怕嫁不出去, 可怜我的妈依。 ”把尾音落在“妈依”上,与“依”音近的字尾皆为“妈依调”。 “妈爸调”、“妈血调”等以此类推。歌曲有结婚

31、嫁女歌、起房造屋歌、喜欢娃娃歌、桌凳歌、碗筷歌、酒壶歌、酒坛歌等。情歌分为养蚕歌、卖钱歌、野葱歌、相思歌、讨蕨菜歌等。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绕家人”是大约在明洪武年间, 由三都水族自治县烂土牵往都匀绕河峡谷一带定居,“呃嘣”是绕家世代相传的民谣,具有历史价值。“呃嘣”唱腔独特, 在演唱作品中语音浑厚、 凝重。继承了古老的传统,由老年男性一领众和。其演唱浑厚、深沉,苍劲而富于活力,旋律古朴,节奏富于动感,具有欣赏价值。绕家“呃嘣”展示了“绕家人”的古老婚俗及其礼俗歌唱特征。 这特征即是:讲究歌唱的程序性和内容不得的延续性, 同时也展现了“呃嘣”寓教于乐的社会文化功能。 从现存的活体承传分

32、析, 它的曲调应源于古代协力的劳动唱和及舞蹈的踏歌,是古代民族音乐的留存,具有民俗、民族研究价值,更具有民族音乐研究价值。“绕家板凳舞”:打击乐舞蹈的范本洛邦镇绕家板凳舞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相传远古的时候,绕家祖先在举行第一个“冬节”时,酒饱饭足后没有乐器吹打,怎么也热闹不起来。众人百般无聊, 无奈之下妇女们顺手拿起坐的凳子互相打击充当乐器, 并翩翩起舞助兴。这时酒席上响起了哔哔啪啪的板凳撞击声, 给绕家过冬宴席增添了热闹气氛,男女老少高兴得手舞足蹈。 此后,经过演变成为观赏性极强的绕家板凳舞。二是传说板凳舞起源于绕家的一种独特行酒令。 用板凳击打,发生错误时被罚酒。一般分为两组,人数不等,

33、首先双方列队站好, 每人手中拿着两只小木凳准备着,商议好后由一方先跺第一脚, 表示相约既比赛开始。 此后,双方右脚跺三脚为一个节奏,左脚跺三脚为一个节奏,如此来回十余遍。最后双脚跳跃式跺脚三次,三脚为一节拍,共九脚,来回十余次。其间跳错脚或板凳击打错的一方将被罚酒。绕家板凳舞属打击乐舞蹈, 一般为 3/4 拍,节奏明朗欢快。 经过不断培训辅导,板凳的撞击轻重缓急已发展为 2/4 拍、 4/4 拍。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舞蹈编排也有很大突破。绕家板凳舞 曾数次参加州市文化活动受到好评和被选送到省参加展演。绕家板凳舞已被收录中国民间三套集成贵州卷舞蹈类。“绕家过冬”:“绕家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洛邦镇

34、绕家过冬 是“绕家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绕家人”“过冬节”,又称“冬节”或“绕家年”、“过绕年”。绕家以农历 11 月(子月)第一个寅日为月首。相传明洪武年间,绕家由江西、湖广一带迁徙到黔(另一种说法为昆明十二部中的一支),途中历尽千难万险,无粮以食,只得下河捕鱼捞虾充饥,用芭蕉叶作碗,芭茅竿为筷。先迁至福泉(古称平越)后为两支,一支迁到三都烂土,再由烂土迁到都匀的基场水族乡,后又迁到都匀市的牛场一带,最后定居在洛邦镇的绕河峡谷。 为了让绕家后裔永远记住先辈们的迁徙艰辛, 族人商议:每年冬月后的第一个寅日(即虎场天)为绕家人的过冬节日,由远古沿袭至今。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绕家人”“

35、过冬节”,节日活动主要有跳芦笙舞,板凳舞,踩高跷,唱绕家古歌等文化娱乐活动。 特别是还要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 是日,家家以甜酒、糯米饭或素煮的河鱼祭租。祭祖仪式上,由族老掌坛念词,少男少女数人作陪焚香酌酒供祖。 当晚,寨子中男女老幼穿着节日盛装, 成群结队拿着火把汇集一起到“跳月堂”,众人手牵着手围着篝火翩翩起舞。此时,歌声、芦笙、板凳击打声响彻绕河大峡谷。“鸡贾苗族芦笙制作”:古老乐器的工艺传承坝固镇鸡贾苗族芦笙制作 工艺独特。 坝固镇是一个拥有 24000 人口的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95%,苗族占总人口的 86%,是一个苗族同胞聚居的乡镇。芦笙为苗族同胞最重要的乐器。 坝固镇

36、鸡贾(地名)芦笙的主要构件为气斗、笙管、天鸣筒、地鸣筒、吹管、篾箍、定箍等。制作芦笙的材料为水竹。 6 管笙制作一般选用口径为 1.5 2cm上下一般粗细的水竹为制作芦笙的笙管。长为 120 150cm之间。气斗选用岩杉树作为材料。 气斗为两瓣, 先做成形,然后将两瓣分别用刮刀将前部刮成圆锥形,形似鱼雷状,头大,逐步小至气嘴口。用铜箍箍好,钻孔通至底部。将做笙管的竹子按音阶(事先有一定尺寸样子)钻孔,并用尖利刀具将孔修好(手按音部份)。在竹子插入气斗中部,钻孔,安放簧片,将笙管依次插入气斗。六管笙每两管用篾箍箍好,中上部用大篾箍扎住。做天鸣筒、地鸣筒及其他装饰物件即可。最后刷上清漆。这样,一支

37、六管芦笙制作完毕。“新场苗族祭天神”:对“神”的敬畏与膜拜王司镇新场苗族祭天神仪式所在地王司镇新场村位于都匀市东南部,距城区 35 公里。据都匀民族志 记载,王司新场地区苗族于明朝洪武年间由三都普安一带迁入,至今已有 600 多年的历史,现有人口 8000 余人。该地区苗家人相信“天神”是主宰世间生杀大权和人生吉凶的神灵, 生儿育女是“天神”赐给人的福气,因此祖祖辈辈都有祭“天神”的习俗。新场村乌仰寨村民陈井文(祭师)口述:祭天习俗由来已久,祭师都是世代相传,陈井文的祖父陈应付传其父亲,父亲再传给他。苗族祭“天神”有三个特征: 一是程序性特征。 事前一个月请祭师, 关田鱼,烤酒封坛;事前准备各

38、种祭品、食品及长寿竹;祭器在室内、室外放置;祭祀开始,祭祀按程序进行;结束后主人忌三天钱、米、物不要外借,所借用的器具三天后归还。二是传承性特征。 祭师为世代相传; 程序为世代流传; 咒语(祭语): b bo mi n mi bo jin ,为先人编写,至今沿用。三是唯一性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征。都匀市其他苗族聚居的地方没有祭天神活动, 仅在王司新场地区这一支苗族有。都匀“新场苗族祭天神”程序严整、过程完整、行为规范、气氛庄重、色彩神秘、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民族学、民俗学、原始宗教学等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苗族六月六”:盛大隆重的民族节日王司镇苗族六月六 是该镇苗族的传统节日。 “六

39、月六”传统节日活动规模大,是当地苗族同胞最为开心的节日。这天,无论男女老少皆身着盛装,青年男女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参加“六月六”活动。“六月六”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斗鸡、斗鸟、赛马、斗牛,踩芦笙歌堂和文艺表演。 王司苗族“六月六”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 每年都是在王司镇母鱼村旁的山坡上进行。 “六月六”应当是布依族传统的节日, 王司镇的苗族同胞为什么过“六月六”?据调查, 王司苗族“六月六”并非模仿和借鉴, 而是具有历史根源,王司苗族“六月六”具有独特个性。相传明末清初,王司新场一带住着两位老人, 一位姓廖(苗名谷达捶) ,一位姓卢(苗名谷昌唉九)。两位老人精通医术,在当地很有威望,分别成为

40、药王和头领。因不满官军欺压, 在农历六月初六这天邀约众乡民以上山采药为名到当地的“早几”山上商议起义, 后因起义未遂, 两位老人因故辞世。 后来当地一名叫早芝的苗族领袖召集苗族同胞在清丁亥年( 1647 年)农历六月初六在“早几”山商议起事。 为纪念这三位苗族英雄,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这天, 苗族同胞都要到当地一座叫罩子山的坡上集会。此后,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王司苗族节日“六月六”。由于罩子山山高路远,荆棘丛生,路不好走,在民国十八年,歌场由罩子山迁至新场,民国二十年迁到柳树塘也就是现在的场地。“苗族芦笙斗鸡舞”:动感十足的集体舞蹈基场乡苗族芦笙斗鸡舞历史悠久。有苗族的地方,就有芦笙,芦笙已经成为

41、苗族的传统文化。苗族在都匀是少数民族人口仅次于布依族的一个民族,占全市人口的 14.7%。都匀苗族特有节日主要有苗年, 斗牛年(又称吃鼓脏)、吃新节、迎雷节、六月六米花节等,在这些节日里随处可见苗家姑娘们跳舞,小伙子们吹奏芦笙和芒筒伴奏。苗族芦笙从吹奏形式和构造上, 可分为大芦笙和小芦笙两种。 小芦笙又称齐奏芦笙,音调为中、低音。大芦笙称为合奏芦笙和排笙。 芦笙音调婉转悠扬,时而急促似林间小鸟般跳跃,时而缓缓如涓涓细流。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苗族同胞认为芦笙是他们的始祖母将竹管制作而成。 汉族史书记载“参差六竹管、长芦黄钟涛。短声清微微,舞随节奏来。吹去别促缓,苗女与苗男,明月满是山。”

42、都匀市“苗族芦笙斗鸡舞”的来历,相传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从前,在苗族的先民中有两个兄妹。 两兄妹因年幼不懂事, 经常打闹吵嘴。不顺心时你打我一下,我拍一回,很不团结。当二人长大后,迫于生活,兄妹俩带上了弓箭、叉子上罩子山。那时到处都是原始森林,古树参天。二人到了山上,忽然听到一阵阵风声, 一双虎兄妹也离窝外出觅食。 虎哥哥初次见到人倒也有些害怕,畏缩不前。那虎妹却是从小骄横,也不管是不是人,瞪着虎眼,咧着嘴,嘶叫着向两兄妹扑去。 顿时,妹妹被吓坏了, 哥哥为保护妹妹, 挺身向前,一边护着自已的妹妹, 一边与老虎周旋。 正当兄妹俩面临危险的紧要关头, 忽然从草丛中飞出来一对色泽鲜艳的山鸡 (当

43、地人称为锦鸡) 。这一对锦鸡打着翅膀,扑向虎妹妹,这时虎哥哥见是鸡,不是人,也上前来帮虎妹,这样鸡对虎,一个对一个的展开了激烈的搏杀。 兄妹俩得以脱险下得山来。 回来后,两兄妹十分团结,再也没有红过脸。 后来他们把锦鸡救他们的故事一辈一辈传下来, 要儿孙们永远记住锦鸡的救命之恩。 就把锦鸡尾巴上的羽毛捆在自已心爱的芦笙上。 他们听老一辈人讲述鸡虎搏斗的情形, 便学着锦鸡搏斗中的一招一式, “走、移、跨、踢、啄、蹬”跳起了苗族芦笙“斗鸡舞”。基场乡苗族芦笙斗鸡舞 是一个有 10 人参加的集体舞蹈。 男的 6 人,女的 4 人。男的 6 人中,有 2 人担当芦笙吹奏, 4 人吹芒筒和音, 4 名女

44、的担当伴舞。在舞蹈中模仿鸡的形态动作或踢或蹬, 不时扇翅、走圈等,表演栩栩如生。清脆的芦笙和浑厚的芒筒声,加上优美自然的舞蹈,令人陶醉。2004 年,都匀市举办首届民族民间技艺大赛,基场乡的“苗族芦笙斗鸡舞”荣获二等奖。“吃新节”:喜迎丰收的庆典奉合水族乡吃新节所在地丁木树寨系奉合水族乡奉合村第七组, 距乡政府 2 公里 , 全寨共 67 户人家 , 总人口 300 多人 , 以吴氏为主 , 该姓氏属水族家族支系之一。为什么他们不过“端节”过“吃新米”呢?他们吴氏自然有他们的独特之处。相传他们的远祖从江西迁徒到这里居住后,也同其他水族支系一样“过端”节。 由于当时该族发展比较慢, 就把自己过的

45、“端节”卖掉。 “端节”卖掉后自己就没有节日过了,老祖先的妻子是苗族,每逢外家苗族“吃新米”,去时就带着子孙们一同前往参加, 孩子们过得非常开心、 也感到了幸福, 年年如此。后来老祖先为了答谢亲朋好友的好意,也过起了苗族的“吃新米”节。“吃新米”节原为祭祀性节日, 以祭祖、祭“米魂”为主, 现已演变成以庆丰收为主,是丁木树寨吴氏家族中较为隆重的特别节日。“吃新米”节在每年农历七月中任何一个“龙”场天, 或者八月中任何一个“蛇”场天过, 但以视水稻的成熟程度和家族共同协商的结果而定。 确定节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日后,过节的家族即派人通知亲朋好友前来参加,若亲朋好友也逢这日子过节,双方则要

46、互相派人前往祝贺。并请亲友中以外家郎舅为上客。“吃新米”节前,各家采摘新米、备酒肉、鱼等以便招待客人,新米以糯米为主,若无糯米,可以用粘米代替。节日的第一项仪式是“祭祖”, 祭祖在堂屋中间举行, 不请法师,也不念巫词,由一长老用本族语言呼请祖宗前来领受。 在完成此仪式前, 不准任何人动用祭品。仪式结束后,该长老先品尝祭品,并说一番较为吉利的语言。第二项仪式是“祭米魂”, 米魂又叫米姑。 相传米姑是从外家带来的水稻种子,现在水家嫁姑娘,在送亲队伍中,就有几人挑着种子送亲。并将所送种子的栽培技术传授给当地民族,故以此节日来纪念她。第三项是举行一些具有民族舞蹈的节目或民间体育活动来作为节日纪念。“水

47、族剪纸艺术”:南派剪纸的杰出代表之一奉合水族乡水族剪纸艺术剪纸世代相传 ,主要以装饰衣服、围腰及船形鞋的图案用。 由于长期的、 而且是自幼学习, 绘画与剪纸在水族农民同胞中十分普遍。大部份当地妇女可以不需要事先绘画, 用剪刀就能直接剪出栩栩如生的花样图案。图案主要以花、鸟、虫、鱼、民居、山水、田园风光以及几何对称图案为主。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参加过市、乡两级剪纸比赛的人数为30 余人。而该乡能凭剪刀直接在纸上剪出图案的,相对较好的有 60 余人。该乡 1994 年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剪纸艺术乡”。水族剪纸艺术家韦帮粉, 是都匀市奉合、 阳和、基场三个水族乡水族剪纸的杰出代表。韦帮粉在继承老人

48、们传统剪纸 (装饰服饰用) 的基础上, 突破传统构思(花、鸟、图案),大胆创新,使实用性剪纸向艺术剪纸过渡。1988 年,韦帮粉的剪纸作品背带花参加黔南州剪纸大赛,荣获三等奖。 1989 年,剪纸作品农民劳动图、鸟兽、背带花参加了首届全国剪纸展览 , 荣获三等奖,受到观众和专家好评。 1990 年,韦帮粉的剪纸作品背带花在贵阳剪纸联展中被评为三等奖。随后,韦帮粉的剪纸被都匀市文化馆发现。 1991 年初,文化馆派出两名同志, 随同韦帮粉到广州参加天津市艺术学会在广州举办的剪纸联展。 1991 年, 韦帮粉的剪纸作品水族背带花图案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剪纸学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民族民间剪纸

49、大赛”上 , 韦帮粉的剪纸作品水族背带花图案获得三等奖。同年 , 她的剪纸作品在“黔南妇女剪纸艺术比赛”中被评为一等奖。 1992 年 2 月,她的剪纸作品神话人物、鸟兽两件作品荣获中国民间剪纸大赛三等奖;同时神话人物、 青龙与白龙两件作品被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 作品神话人物入选“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展”,并送往瑞典玛尔摩市展出。 1995 年, 韦帮粉应邀赴广州参加中国百绝博览会 , 现场献艺 , 现剪现售 , 受到中外客人称赞。 2000 年 7 月,由贵州省博物馆邀请,韦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帮粉前往北京, 参加2000 年北京贵州省文化活动周,作现场剪纸表演。 2004年 10 月

50、, 韦帮粉的剪纸作品 农家乐荣获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 2004 年全国剪纸邀请赛”特等奖 , 同时还被大赛组委会评选为全国“十把金剪刀”之一,成为贵州省剪纸“金剪刀”称号唯一获得者。 2006 年 8 月,在“ 2006 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能工巧匠选拔大赛”中, 韦帮粉的剪纸作品获都匀市赛区第一名、 黔南州赛区第二名、贵州省评选第一名。韦帮粉现为贵州省剪纸研究会会员、都匀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黔南州人民代表大会第九、十、十一届人民代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 persona

51、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 r den pers?nlichen f 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des fins commerciales. , .以下无正文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 r den pers?nlichen f 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des fins commerciales. , .以下无正文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