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4

上传人:泽*** 文档编号:75531214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重点词语,了解韩非子和吕氏春秋;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把握故事情节,领悟寓意;3、从不同角度理解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1、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象思维训练。2、能就寓言中包含的道理谈出自己的见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固执守旧,脱离实际的不良后果,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背诵两则寓言。2、深层理解寓意,体味寓言的形象性和哲理性。【教学要点】朗读课文、疏通文意,识记积累文言词语。情景再现,演一演,感受寓言的形象性,深悟寓意,理解寓言的哲理性

2、,畅谈收获,以智慧演绎生活。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郑人买履 1. 掌握“履”“度”“操”“反”等文言实词 2. 掌握文言虚词“之”的几种用法 3. 体会深刻寓意【教学过程】一、导课大家一定听到许多寓言故事,这是你们的文学启蒙,也是人生启蒙,它分明是一个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走开时,却突然变成了一个个哲理,严肃认真,催人深思,让人感悟现实,体会人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郑人买履。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背景资料。韩非(约前 280前 233)出身韩国贵族, 史记中老子韩非列传说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 。著有孤愤 内外储说 、说林说难。郑人买履出自韩非

3、子 。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全书论辩文占绝大部分,文风犀利,有很强的说服力。、学生初读课文,借助注释把握生字词履 l 度其足 du 吾忘持度d宁信度 nng 安宁nng3、理解词语,疏通文句( 1)、学生齐读课方,教师纠正字音,并指导朗读的语气和节奏。(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语,疏通文句。圈点勾画疑难文句。( 3)、学生交流疑难文句,合作研讨。然后把共性问题提交老师,集体解答。( 4)、师生共同释疑。4、概述寓言故事学生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同桌之间互相向对方叙述故事。学生推荐表现好的同学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点。注意体现以下内容:故事的起因:想买鞋

4、,量好脚做好尺码,但出门时却忘在了家中。经过:去集市上发现忘记带尺码了,于是回家去取。结果:取来了尺码,集市却散了,没买到鞋。三、情景再现1、学生分组来表演故事,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想像。2、师生共同评价教师点评,郑人的扮演者在表演买鞋时,动作很到位,那一“度”一“量”一“得”一“反” ,充分展示了郑人买履的经过和结果。当听到他人的询问时,郑人的答话表现出他那固执、迂腐的心理。最后的答话使得前面的无声动作更具有了讽刺性。四、合作探究,深悟寓意,理解寓言的哲理性。、教师问:郑人最可笑的地方是什么?他们错在哪里?能否说说你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学生分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郑人最可笑的地方是买鞋宁可

5、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他错在做事呆板,不尊重事实,只会按照原来的想法去做事,而不懂得变通。郑人买履讽刺那些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2、教师问:如果你想热心帮助郑人,请你给他一个忠告。学生情景对话:例如:郑人啊,你买鞋想到量尺码,这没错。但是不能脱离实际,把尺码当作买鞋的唯一依据啊。以后做事要实际出发,要灵活变通。认识来自实际,方法源自实际。五、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郑人买履2、预习刻舟求剑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刻舟求剑1. 掌握“遽”“契”等文言实词2. 体会深刻寓意【教学过程】一、情景导课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

6、(分钟)教师评点并揭题: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看来同学们学过的成语很多,而且记得很牢,今后继续努力,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刻舟求剑”板书课题。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背景资料2、学生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把握生字词遂( su) 涉( sh) 坠( zhu) 遽( j )契( q)三、理解词语,疏通文句。1、学生齐读课文后教师纠正字音并指导朗读的语言和节奏。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语,疏通文句。圈点勾画疑难文句。3、学生交流疑难文句,合作研讨。然后把共性问题提交教师,师生共同释疑。4、概述寓言故事。5、学生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同桌之间互相向对方叙述故事。

7、6、学生推荐表现好的同学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点。四、情景再现,体会寓言故事的形象性1、学生分组表演两个故事,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想像。2、师生共同评价。教师点评:楚人的扮演者在表演失剑刻舟时,动作表情有意味。剑不小心坠入水中,楚人着急慌张,懊丧万分。但就在瞬间,他突然以眼还眼,眉开眼笑,马上拿出刀子在船边上刻上记号,那“刻”的动作是那样的从容,仿佛在说:“剑啊,看你能跑到哪里去?记号永远有追随你!”船停了,他胸有成竹的下船找剑。就在此时,动作突然停止,表演结束,却给人留下无尽的思索。然后出示话外音:“糊涂啊!船行而剑不行,唉,怎么可以找到剑呢?”该同学的表演很有创意。师问:楚人最可笑的

8、地方是什么?他错在哪里?能否说说你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学生分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楚人最可笑的地方是不懂得船既然离开了河中心,而刻记号的地方已经不是掉剑的地方了。刻舟求剑讽刺了那些固守陈规陋习,不懂得根据变化的情况改变看法或办法的蠢人。2、师问:如果你想热心帮助楚人,请给他个忠告。楚人啊,你坠剑后,应该马上想办法去补救,人水打捞才是最佳选择。以后做事要尊重客观事实,正确面对现实,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灵活机动地处理事情。五、链接生活,反思自我我们学完了寓言二则,想想看,在你的生活中,有新时代的郑人和楚人吗?学生深思并交流:现在的教育改革,如果教师的观念不变、教法不变,则会出现“新瓶装陈酒” “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等。六、布置作业收集两三则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叙述其情节,并指出各自的寓意。【板书设计】古代寓言二则【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寓言这种文体进行课堂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感受寓言的形象性, 理解寓言的哲理性。寓言是浓缩的智慧,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读懂寓言,联系生活实际是关键。反思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和寓言中的人和事类似的现象,真正理解寓意。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学习文言的实际情况,本教学设计既注重情境设置、活动设置,又注重文言知识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