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04

上传人:泽*** 文档编号:75495298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04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04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04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0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0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被安排在本单元 精彩演讲 教学的第四篇。 根据教纲和本单元教学的要求,初二的学生要求理解 “讲演稿的特点” , 对简单的议论文, 要学会抓住中心, 领会主要内容,能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同时在知识、能力教学的同时要渗透思想情感的教育,据此确定本篇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了解讲演和讲演的特点,了解对比论述的方法。2. 初步学会按讲演的基本结构分析课文, 体会对比论述的方法,理解言简意赅的语句。3. 感受“年轻精神”,并以此自励。教学重点:1、理解和发扬“年轻精神” 。2、体会郭老的语言艺术。教学难点:体会郭老的语言艺术。教学

2、方法:1、讨论法; 2、读写结合法; 3、分工合作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同学们,从年龄上看,你们都是年轻人,十六七岁,花一般的年龄。但从精神上看,你们算不算年轻人 ?怎样才算年轻人呢 ?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于 I948 年在萧红墓前的一次即兴讲演中,就“年轻人”这个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在萧红基前的五分钟讲演 ,看看郭沫若是怎样来论述这个话题的,同时也来感受一下郭沫若先生那充满激倩、富有哲理、幽轼风趣的讲演特色。二、作者简介 (课件展示)郭沫若( 1892 年 11 月 16 日 1978 年 6 月

3、 12 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 ( 因为他的家乡有两条河叫 沫水 和 若水 ) 。四川乐山人。汉族, 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为现代著名文学家、史学界权威人士,蜚声国际,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和著名的革命、社会活动家。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 年 11 月 16 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观娥乡沙湾镇。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 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科。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4、1919 年 9 月开始发表新诗。 1921 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 。同年 8 月,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 “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 同时坚持文学创作, 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 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参加革命工作, 三十余年,为八一南昌起义之核心人物。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全国文联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1918 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 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 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

5、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1921 年 6 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 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 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4 年到1927 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 、聂嫈、卓文君。 1928 年因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

6、1941 年皖南事变后,创作了屈原 、棠棣之花、虎符、孔雀胆等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 中国人民保卫世界生闰委员会委员、中日友好协会名淮会长等职。1978 年 6 月 12 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6 岁。所著甲骨文字研究 、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曾在学术界引起震动。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 17 卷)和郭沫若全集。1944 年,郭沫若歌颂明末女军事家秦良玉咏秦良玉 。他的代表作有星空女神等。欣赏视频,感悟伟人风采

7、。三、资料链接 (课件展示)萧红 (19l1 一 1942) ,是在鲁迅先生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 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寂寞的童年养成她恬静、孤独、矜持、倔强的性格。1930 年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开始了流亡与挣扎的人生征途。1932 年开始文学创作。 1934年与萧军一道到上海,得到鲁迅的鼓励和帮助,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35 年出版中篇小说生死场,奠定了萧红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抗战爆发后,从日本回国参加抗日斗争。1942 年病逝于香港,葬在靠近海边的浅水湾,年仅32 岁。萧红把一生都献给了人民解放事业,在她身上有着年轻人所应有的精神品质。视频欣赏,初步了解

8、萧红魅力。四、题目解释 (课件展示)为了纪念这位年轻卓越的女作家, 1948 年,一大批民主的、革命的文化人在萧红墓前举行集会,郭沫若在会上作了五分钟即兴讲演。讲演,是在公众场合就某个问题或事件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口头表达形式。作为议论文的样式之一的讲演的特点是: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发表个人的观点;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言简洁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五、字词处理 (课件展示)泳 yng博 b溺 n舐 sh反诘 : 反问。若无其事 : 像没有那回事一样。人饥己饥,人溺己溺 : 把别人饥饿看作自己饥饿, 把别人被淹没看作自己被淹没。 比噙设身处地,急他人所急,替他人着想。博爱:指对

9、人类普遍的爱畅泳:尽情地浏览、欣赏;畅快地游泳打抱不平:帮助受欺压的人说话或采取某种行动六、结构分析 (课件展示)按讲演的开头、主体、结尾的基本结构划分层次,并概括这三部分的内容。明确:全文除篇头外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1-4 )就“五分钟讲演” 赞颂萧红“一生为人民解放事业奔走”的精神,引出“年轻人”的话题,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 5-11)提出演讲的主题,分析“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这部分是演讲的主体,演讲的核心所在。第三部分( 12)结束全文,点明主题。演讲者把对祖国的爱寄托在培养年轻一代身上。对青年的鼓励,对青年的期望。使自己年轻的目的是使中国年轻,勉励青年为未来的新中国贡献自己

10、的力量。七、课文讲解 (课件展示)1、这篇讲演是怎样开头的? 开头几段文字是不是题外话?为什么?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讨论明确:不是。开头的文字,郭老先说要他作“五分钟”的讲演而感到困难;接着又对自己的本来设想“请大家沉默五分钟”加以否定;然后通过赞扬某先生讲的话,很自然地引出要论述的“年轻人”的话题。就地取材表达了“在萧红墓前” 、对一群年青人、作“五分钟讲演”这三层含义,起着领起下文的作用,为演讲话题作铺垫。这三段话是妙趣横生的开场白,语言风趣、幽默,营造了轻松活泼的气氛,拉近距离,激发听众对讲演的兴趣。2、什么是“年轻精神”?请从文中找出具体表现这一品质特征的关键词语。讨论明确:第一,是

11、真理的追求者。关键词语:毫无成见、如饥似渴、虚心坦怀、学习一切。第二,是博爱的实践者。关键词语:大公无私、打抱不平、切实为人服务。第三,是勇敢的战士。关键词语:不怕艰苦、倒下跳起、舐干血迹、牺牲自我。(这里的动词“跳”用得相当好。 “跳”指通到挫折或失败后立即作出恢复前进状态的反应,速度快,力量大,生动地展现了勇敢者的形象。)3、讲演者阐述了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讨论明确:第一个特征侧重讲学习精神。第二个特征侧重讲实践精神。第三个特征侧重讲战斗精神。4、“这样的认识”指什么 ?讲演者号召我们要怎样去做?讨论明确:“这样的认识”指对“年轻人”和“年轻精神”的认识。讲演者号召我们要向“年轻精神”饱满的青年朋友们学习,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结尾部分讲演者以热洋溢、催人奋进的语言结束讲演,给人以启示和鼓舞。起到了收束全文的作用。八、作业布置 (课件展示)对照课文,自己对比一下,看看自己身上是否具有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