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教学设计(公开课)于进兰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75489722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2.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药》教学设计(公开课)于进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药》教学设计(公开课)于进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药》教学设计(公开课)于进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教学设计(公开课)于进兰(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药教学设计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 于进兰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明、暗两条线索相互连接、交织、融合的特点,初步了解小说主旨;2、理解华老栓、夏瑜及人物群象,深入把握小说主旨;3、理解环境描写对表达主旨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小说主题的分析三、教学难点夏瑜等人物形象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研究法五、教学时数3课时:情节、人物、环境各一课时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理解小说明、暗两条线索相互连接、交织、融合的特点,初步了解小说主旨。教学过程一、 导入检查预习作业(完成情节梳理表,解答阅读中遇到的疑惑)(PPT出示老师答案,点明小说两条线索交织的特点)情 节 一(开端)

2、 二(发展) 三(高潮) 四(结局) 时 间 秋天的下半夜 当天清晨 当天上午 第二年清明地 点 刑场(连接) 华家(连接) 茶馆(交织) 坟场(融合)华 家(正面描写) 买药 吃药 谈药 药效(无) 夏 家(侧面描写) 人被杀 血被吃 事被讥 影响(无) 二、 作者对夏瑜多用的是侧面描写,小说中还出现了哪些人,这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是怎么对夏瑜的?人物 形象特征 态度1、康大叔 杀、卖2、红眼睛阿义 欺压3、夏三爷 出卖4、华老栓一家 买、吃5、看客 赏鉴6、茶客 嘲讽7、夏四奶奶 羞愧8、其它夏瑜1、找出文中描写夏瑜的句子作上记号,说明其描写方法,理解人物性格;2、归纳夏瑜的形象特征;3、

3、说明形象的意义。明确:1、 描写方法:行动描写:参加反清革命,狱中英勇斗争,宣传革命思想,牺牲个人生命。语言描写:“可怜”、“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2、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语言等来表现这位民主革命者的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献身的精神。3、形象的意义:作者通过群众对他的态度来表现这位民主革命者的孤寂和悲哀:他讲革命道理,人们感到“气愤”;他在狱中挨打,人们“高兴”;他说阿义“可怜”,人们说他“疯了”;他被杀时,人们扯着脖子看热闹;他的血,被老栓当作为儿子治病的“药”;连他的母亲,也为他的行为感到“羞愧”。夏瑜的牺牲,只是给母亲带来了悲哀和羞愧,给华老栓提供了一味假药,给

4、刽子手一份诈骗钱财的资本,给看客们一次鉴赏杀人的盛举,给茶客们增添了无聊的谈资。这一惨痛事实,一方面极其深刻地揭露封建统治者对广大人民思想毒害的严重程度,一方面也显出辛亥革命的失败,是与资产阶级革命者脱离群众分不开的。华老栓1、找出文中描写华老栓的句子作上记号,说明其描写方法,理解人物性格;2、归纳华老栓的形象特征;3、说明形象的意义。明确:1、描写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2、人物形象:旧中国一个生活拮据、勤劳俭朴、胆小善良而又愚昧无知、麻木不仁的贫苦劳动者。老弱贫病的三口之家依靠一间小茶馆维持贫困的生活。满幅补丁的夹被,如豆一灯便足以弥满全屋的两间房,足见贫困;熬夜归来,又一趟

5、趟地给客人冲茶可见其勤劳;他不敢看杀人,不敢接人血馒头,又说明他的善良。但他又迷信人血馒头,最令人痛心的是,他不问杀的是谁就买其血,知道了是谁的血后还麻木不仁地、笑嘻嘻地为刽子手冲茶。3、形象的意义:华老栓不是一个人而是当时社会“众生相”典型,他代表着当时的落后民众,他和不理解儿子的夏四奶奶是当时病态社会人物中最令人忧心、痛心的一部分。康大叔文中重点写到康大叔的地方有几处?主要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他什么性格?明确: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康大叔的肖像描写最为精彩。“浑身黑色的人”,“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满脸横肉”,“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

6、。只这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凶残、蛮横的刽子手形象。行动描写小说写康大叔把馒头交给华老栓,一连用了六个动词“抢”“扯”“裹”“塞”“抓”“捏”,生动地刻画了刽子手的贪婪、凶恶。康大叔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还有语言描写等。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凶残、暴虐、贪婪无耻的刽子手,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 。形象的意义:他是一个刽子手,替主子杀害革命者,公开宣扬革命有罪,告密有功,殴打革命者有理。诈骗群众,出卖革命者的鲜血,宣传人血馒头是治病的良药。总之,从外貌、行动、语言中显示了他的野蛮和凶残的本相、卑鄙的灵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及其走狗的可憎面目。阿义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凶残、贪婪、顽固,为了榨取夏瑜的油

7、水去盘问夏瑜,听到夏瑜的宣传,竟打夏瑜的嘴巴,等夏瑜牺牲后,拿走夏瑜身上的衣服。夏三爷出卖灵魂的势利之徒。卑鄙自私,为了独得赏银,丧心病狂告发侄儿,显示了他维护封建统治的反动立场。死者的家属和茶客(华大妈、华小栓、夏四奶奶、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二十多岁的人) 他们精神麻木、愚昧落后,是封建统治者施行愚民政策的结果。借麻木的民众唤醒民众的麻木,借凶残的刽子手控诉刽子手的凶残,借失败的革命者剖析革命者的失败,正是这几个形象在体现主题上的深远意义。三、勾画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思考它们的作用。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让学生通过分析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小说的主题。教学过程一、老师提问:小说的主题是什

8、么?通过什么来表现的?二、学生讨论,老师提示引导1、文题药有着揭示主题的作用,可以有三种理解:A、人血馒头绝不是医治病人的良药蘸着革命者鲜血的馒头决不是愚昧的群众所想象的医治病者的良药;B 、辛亥革命也不是医治中国的良药群众愚昧麻木,革命者难以发动群众,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决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C 、彻底革命才是拯救中国的良药只有唤醒群众,动员群众起来革命,才能取得革命胜利。2、情节分析:明线突出群众的愚昧,暗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两条线从并行到融合,突出因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这样安排明暗线索,使小说主题的内涵更丰富、更深刻,使读者在体会到明线所揭示的明显的主题思想之外,还能进一步

9、思索其深层的寓意。3、人物形象刻画(1)讨论:下面对小说主旨的说法是否正确A、表现亲子之爱和革命者的悲哀。B、反映革命者脱离群众的弱点,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C、表现群众的愚昧落后,暴露国民性的弱点。D、歌颂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号召人们不要让烈士的鲜血白流。明确:A、第一种说法,“表现亲子之爱”,是错的。这是只看表面现象,没看问题的本质。表现“革命者的悲哀”,是对的。B、第二种说法,可以说在客观上“揭露革命者脱离群众的弱点”。至于“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不合作品实际和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C、第三种说法,对。但只讲了一个方面。D、第四种说法,也对。但只讲了次要方面。(2)药通过夏瑜被反动统

10、治阶级杀害及华老栓们对他牺牲的反映,揭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显示出唤醒民众,使其摆脱封建精神毒害的重要性,启示人们去探求疗救中国病态社会的良药。4、环境描写(一)、社会环境1、“几个人从他面前过去了,样子不甚分明,但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2、“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赶。”3、“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4、茶馆里茶客们的谈话明确:“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多么渴望!“潮一般向前赶”,何等嗜血!“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何其认真

11、!七嘴八舌的谈论,如此愚昧!这里饱含着作者的嘲讽,更显现了作者深沉的悲哀:革命者为民众牺牲,民众不仅不理解他们的奋斗目的,反而将他们的死看作无聊生活的一种点缀,平淡生活的一点刺激。愚昧麻木如此,怎不让人痛心疾首!(二)、自然环境1、“秋天的后半夜什么都睡着”、“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可是一只也没有叫”2、“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3、“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明确:1、A、这种异常单调和阴暗的环境、景物,与华老栓爽快和充满希望的心情,形成十分鲜明的对照,暗示华老栓希望破灭的必然性。B、为夏瑜的牺牲制造孤寂肃杀的气氛,暗示了革命者脱离群众的悲哀。C、暗示当时的社会现实的阴暗、凄

12、凉和恐怖。2、坟上的花,可能是夏瑜的战友或同情者前来献上以寄托哀思的。这表明,烈士为革命而牺牲,没有被所有的人遗忘,还有人纪念他们。在夏瑜的坟头(死)布置一个花环(生),就深刻地把绝望、虚无、悲观与希望、乐观、信念揉合在一起,用沉重的音符奏响着历史发展的乐章和生命演进的乐曲。花环的出现,为荒凉之气增添了一抹亮色。表现作者对先烈的悼念,也寄寓了对未来的希望。3、制造了毫无生机的坟场的悲凉、阴冷氛围,令人窒息,既烘托了两位母亲极为凄惨的心情,又能激起读者对革命者的悼念,对受害者的同情。(三)、学生自由赏析其它环境描写可能的赏析有:1、灯笼:开头,灯笼只是一个照明工具。买药时,刽子手康大叔的一“抢”

13、、一“撕”、一“裹”、一“塞”,寥寥数笔,便把一个凶残、狠毒、诡诈的刽子手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后来,华老拴把馒头用荷叶包了,然后便连同破灯笼一起塞进灶里。一方面引火,废物利用;一方面销脏灭证,了却一桩心事,谨慎周密,不留破绽。一个小小的灯笼,在鲁迅的笔下写得反复迭宕,摇曳多姿,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2、“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在这里,作者把阔人家“吉礼”时的馒头和穷人丧嗣“凶礼”后的丛冢相比拟,吉凶互喻,是悲悯也是反讽,同时又和前文的“人血馒头”这味奇药的意象隐然呼应了。花掉老栓一生心血和寄寓老栓全部期望的“人血馒头”终于没能挽救小栓的生命

14、,“人血馒头”最终变成了“丛冢馒头”,这里的设喻又蕴含深沉的哲理和复杂的审美旨趣。“人血馒头”是生的希望,也是革命被愚昧扼杀的死的见证;“丛冢馒头”(坟墓)是死的见证,是个体生命终结的标志,而坟墓却又是人的生命、人的灵魂永恒不灭的外在形式。作者把一个革命者和一个小市民的双坟并列在一起,把“人血馒头”艳艳的鲜活色与“丛冢馒头”沉沉的死寂色重叠在一起,就正和主题“药”的双重意蕴相暗合。3、华老栓“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写出了老栓的小心翼翼和特别的幸福感。终于买到“药”了,这“药”一定能治好自己儿子的病,儿子一定从此好起来,老栓心中充溢着喜悦。但是,这份所谓的“药”到底是谁生命的奉献,老栓却毫不在意,漠不关心。老栓不是无聊的看客,可是他的迷信、麻木和自私的思想与看客没有本质区别。作者借这一比喻展现他的“幸福感”,揭示的内涵却是其愚昧、麻木和自私,表达出对国民素质深沉思索。4、茶馆在文中的作用A、连接作用: 连接明暗两条线索。B、推动情节发展: 由华家引出夏家的故事。C、展示人物性格: 通过语言、行动等表现人物。D、揭示小说主旨,浓缩社会现实。通过来茶馆的形形色色的人的语言等,展现了群众的愚昧、落后、麻木,对革命的不理解甚至仇恨,既是群众的愚昧,更是革命者的悲哀,这些均表现了当时旧中国社会现实的真实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