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行录中的蒙古人消极形象试论

上传人:js****6 文档编号:75432801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燕行录中的蒙古人消极形象试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燕行录中的蒙古人消极形象试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燕行录中的蒙古人消极形象试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燕行录中的蒙古人消极形象试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燕行录中的蒙古人消极形象试论(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试论“燕行录中蒙古人消极形象之成因师存勋中央民族大学 08级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100081摘要:明清易代之际,朝鲜李朝在武力威胁之下以清朝为宗主国,明亡后清人虽入主中原,但朝鲜李朝并不以中华正统视之。而对于蒙古人,李朝之恨甚于对于满人之恨,燕行录即充分表达出了对于蒙古人之极大鄙夷。归其原因,首先在“满蒙联姻中,李朝人视蒙古人为满清的“帮凶。其次,在信仰体系中,蒙古人藏传佛教信仰与李朝人儒教独尊之间存在冲突。再者,在华夷之辨观念中,向以“小中华自居的李朝人视蒙古人为“夷族。关键词:燕行录; 李朝; 清朝; 蒙古人; 藏传佛教; 儒教; 华夷之辨明清易代,朝鲜李朝在武力威胁之下,视满清为宗主国

2、。由于对于满清强烈的抵触情绪,朝鲜李朝派往清朝的使节以使行目的地而称为“燕行使,他们出使清朝所留下的游记、日记等遂统以“燕行录命之。出使清朝所作的“燕行录较之出使明朝所作的“朝天录,在内容、思想、写作风格和感情色彩等方面皆有天壤之别,这集中表达在燕行使对满清政权的憎恨、对作为所谓“胡或“夷的中国少数民族的极大排斥等方面。尽管“燕行录历时长远,内容丰富,是我们研究中朝、中韩关系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但由于燕行使对于满清普遍的消极观念,“燕行录中的众多中国少数民族,其形象及其文化积极描写不多,其中的蒙古人即属被消极刻画者。本文拟从三方面就“燕行录蒙古人消极形象成因作一探讨。一、在“满蒙联姻中,李朝视

3、蒙古人为满清的“帮凶清朝正式建立之前,努尔哈赤即已开场与科尔沁等蒙古部落的联姻,皇太极时代,随着对察哈尔等内蒙诸部武力征服的展开,政治联姻更成为后金羁縻和团结蒙人的利器。如?清史稿太宗本纪一?载:天聪八年1634年冬十月己亥,“科尔沁台吉吴克善来归其妹,纳之;天聪九年二月丁未,皇太极“命多尔衮、岳托、豪格、萨哈廉将精骑一万,收察哈尔林丹之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而十年春正月壬戌,“皇次女下嫁额尔克孔果尔额哲。清朝建立后,满蒙联姻更趋制度化,广度与深度极大加强,此诚如著名和亲史专家*明德所说:“在整个清朝,满蒙双方终究有多少人结亲.目前,我们很难做出准确统计1。满蒙联姻制度对于团结蒙古、强化满清对全

4、国之统治意义深远,而蒙古人在清朝国家建构中受到的重视亦远高于其他民族。关于满蒙联姻及蒙古人,燕行使多有提及,试如金明远?燕行录?:“满人之得志,多蒙古之力,故世为婚媾,大内诸刹俱处蒙古僧,蒙古大臣多留城市馆,盖畏其生衅也。另一嘉庆燕行使朴思浩在?燕蓟纪程?之?留馆杂录?中写道:“夫蒙古天下莫强之众也,太宗先讨之,部勒其劲骑,所向无敌。自是以后,皇帝世世结婚,元舅、国舅、驸马、阁老、各部尚书、诸王贝勒,多是蒙古人也。雍和宫愿堂寺黄金屋锦绣裀衣、黄衣,侔拟皇帝眼色。坐享富贵者,亦是蒙古僧也。2燕行使姜时永?輶轩续录?中则载:“盖元之先国号蒙古,蒙古者,国言银也。因女真号国曰金,乃以银号其国也。世祖

5、一统,改号曰元。今蒙古人属于内服,与满人无间于进用,而朝衣皆用黄色,舆饰亦取黄色。大抵中国之制,皇帝用黄,故朝臣及他外诸国,皆以僭不敢服用黄衣、黄舆,惟蒙古则不然。3以上说明,朝鲜李朝对于满蒙联姻有着很大关注。由于蒙古人作为满蒙联姻组成方之一,在政治、军事等方面予以满清政权极大帮助,因而在燕行使眼里,蒙古人进入满蒙联姻无疑是助纣为虐。明清易代之际,满清之于朝鲜的侵伐在朝鲜君臣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痕,李朝仁祖五年丁卯,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1727年,后金征朝鲜,陷平壤,李朝被迫与金签订江都之盟。丁卯胡乱中,朝鲜虽签约,但并未突破以明为宗主国的原则底线,可是朝鲜仁祖十四年丙子,明崇祯九年,清崇

6、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亲征朝鲜则给朝鲜人民带来极大的内心伤痛,根本一点在于:朝鲜被迫放弃了“天朝大明而以清为宗主国。而在李朝看来,“丙子胡乱中,蒙古人作为满清的积极扈从,在其中扮演了极为卑劣的角色。燕行使*有素有云:“崇德之丙子东抢也,贵永介谏曰:吾新造沈京,根本未固,宜修养士马,先为入关之计,不可黩武于外国。九王亦以为不可,独蒙古诸酋利掳掠,每劝之,崇德遂决意东抢,成功而归。4*有素“独蒙古诸酋利掳掠,每劝之,崇德遂决意东抢这一说法明显是泄愤大于确证,但也恰巧说明蒙古人在满清侵朝行动中带给朝鲜人民心灵创伤之大。虽然察哈尔等内蒙诸部于丙子侵朝军事行动前不久才归附后金,但在归附后却表现出了非凡

7、的忠诚:先是附金蒙古诸部贝勒与自明降金的孔有德等一道,成为皇太极建立大清、登基称帝的积极劝进者,紧接着于崇德元年,即清朝建立当年,蒙古兵参与了满清入侵朝鲜的军事行动。该年十二月十日,清“渡*而抵义洲州,十一日至定州,命蒙古兵沿海略地5,而据?清史稿?中?太宗本纪二?,崇德元年十二月己亥,清军“命都统谭泰等搜剿朝鲜国都,留蒙古兵与俱。降清后朝鲜国王返京,“是时蒙古尚在城中,百官皆入处于阙内,闾阎多被燃烧,僵尸纵横于街头,6“而咸镜一道,更摧残于取道北归之蒙古兵。7而在其后近三百年间,一方面,蒙古人与满清之间以联姻方式形成的联盟一直在强化,另一方面,李朝则不得不承受满蒙联姻的事实,曾有燕行使姜浚钦

8、作组诗?,其十四曰:“甲兵财赋今谁主.只把文衔与汉官。自是胡人偏爱党,回回蒙古并朝端。8从该诗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胡人偏爱党一事,即满蒙联姻乃至满清积极团结*回部事实的存在,以及满清对汉人的提防。因此,李朝臣服于满清实际也可以说是间接臣服于蒙古人,于是李朝对于这种臣服产生强烈的抵触。燕行使对于满蒙联姻的表达自然总是和对蒙古人的仇恨刻画交织在一起,敌意十清楚显。试如金景善?蒙古馆记?中说:“蒙古或称达子,而清之始起,颇藉其兵力,故恃功骄悍,如唐之突厥、回纥。皇帝念其功而长其强,待诸酋,视亲王,必以皇女嫁之,曾见蒙王及其妻趁正朝向燕京者。闻居其国,与皂隶共毡幕,寝食便尿混处无别,皇女不堪其苦,未

9、几辄死云。捉虱吞之,尘垢遍体,见甚丑恶。9“皇女不堪其苦,未几辄死云等语即便今人闻之,不免有夸*之感,亦断难信其为真,但金景善之言所表达的对于满蒙联姻及蒙古人强烈的憎恶确实令人印象深刻。类似的表述亦见于李海应?蓟山纪程?之?蒙古馆?:“蒙人本犬戎部落,甚强盛。皇帝与结婚姻,而其番王之居住皇城者,不止一馆。其一馆则与玉河关玉河馆不相远,我国人相对语,愈不可通。衣裘粗污,面目皆狞悍,且广颧,异于清人。不畏风寒,脱衣抆虱,得辄吞之云。其妇女有随来居馆者,便旋不避人而闻之。蒙古人深居大漠,生活环境不免艰辛,风俗习惯遂异于农耕社会,此实属可理解之事,然较之金景善,李海应的刻画同样于字里行间反映出一种鄙视

10、之情,对于满蒙联姻及蒙古人之恨确为深刻。二、在信仰体系中,蒙古人藏传佛教信仰与李朝人儒教独尊之间存在冲突 与满蒙联姻相比,藏传佛教在团结藏、蒙等更多少数民族,稳固国家幅员与领土完整方面意义更为重大,故清朝建立伊始,即采取了支持藏传佛教、邀请达赖喇嘛赴清等重要举措,这对先于满人业已皈依藏传佛教、现刚成为满清盟友的蒙古人而言,无疑是一大振奋,且看崇德二年1637年蒙古各部为同意邀达赖喇嘛事宜复皇太极书:“闻圣主有拟迎聘达赖喇嘛之旨意,甚善也。喀尔喀七旗、厄鲁特四部亦欲前往迎聘。圣主假设遣使前往,乞请路过我部,以期同往。卑等三汗会议一致,特遣使前往问安,并尚迎聘达赖喇嘛事宜。10从蒙古各部复皇太极之

11、书,我们不难发现蒙古人藏传佛教信仰之笃及满清之于蒙古人支持之力。而以联姻、藏传佛教为纽带形成的满蒙特殊同盟,始终为朝鲜所关注,道光燕行使赵凤夏在谈到“胡藩蒙古人时曾就其藏传佛教信仰等曰:“其俗善驰突,耐饥寒,居无宫室,行无部落,强盛蕃殖,自古难制。独奉佛,惟谨生死,故清人因其俗而诱之,引其僧徒分处于诸愿堂及白塔、五塔、福道等寺,待之甚厚。仕宦于朝者,多宠以高秩。11满蒙联姻佐以藏传佛教信仰,满清政权遂成功地实现了与蒙古人的联盟,并将自己的统治力量最大化,从以下燕行诗?蒙古太子率其嫔来朝,清帝处以五龙亭,嫔事佛甚谨云?中,我们不妨就清代蒙古上层的藏传佛教信仰作进一步领略:“沙漠香车谒帝宫,麟衫貂

12、服暎春空。盈盈步入龙亭内,五夜纱灯礼佛红。12清皇支持下的蒙古太子及其嫔,对藏传佛教恭敬与虔诚之态尽显无遗。蒙古人对于藏传佛教虽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可在燕行使看来,蒙古人信奉之藏传佛教信仰是与朝鲜李朝的儒教独尊是势不两立的。清代中国佛教之盛不亚于儒、道,这与朝鲜王朝儒教独尊政策有明显区别。韩国著名学者云:“朝鲜朝建国后果断地采取斥佛政策,以性理学为治国理民之理论根底。这是一种巨大的改革,同时也是对丽朝新生事物的培养。13此言可谓一语中的。伴随着易代革命,作为“丽朝新生事物的程朱理学得到新生朝鲜王朝的重视,而作为高丽贵族文化思想的佛教则受到沉重打压,其后五百年的朝鲜王朝时代,崇儒抑佛政策坚如磐石

13、。朝鲜王朝性理学双璧李滉、李珥,皆为斥佛的代表性人物,李珥曾曰:“周衰始有老庄、杨墨骋其邪说,虽经孟子辟之,亦未能止。盖上古异端显是邪恶,故贤者犹恐或浼也。中古异端掉脱利欲,邪而似正,故贤者始惑焉。自汉以下,又有佛学。自唐以下,佛变为禅,其精微动人非老庄杨墨之比。于是高明之士靡然从之,遂使中国为禅佛世界,思之可为于邑。幸赖程朱作兴,撑拄宇宙,昭洗日月,其摧陷廓清之功比古尤盛,于是禅佛之学衰微不振矣。程朱既没,乃有外儒内禅之学嘘灰起火,复炽于世,甚矣,异端之难息有如是。14老庄、杨、墨这类中国外乡久已存在的学说都被视为“邪说,佛教这一相对晚近时期的舶来品就更难逃脱被打压的厄运,李珥之言语中,对于

14、程朱理学的溢美态度自然也颇为明显。正因李朝统治阶级持续的崇儒抑佛政策,朝鲜王朝遂形成普遍自觉的孔孟意识,因而对于异质、甚至是被视为“邪说的佛教,燕行使自然十分不适,故对于儒家与孔子之任何不敬都会令燕行使有所不适,康熙时著名朝鲜文人金锡胄曾奉命赴清,对于在中国所见佛教信仰等,他作?淫祀次前韵?一诗叹曰:“胡人喜淫祀,于道实云左。一村一佛宫,一室一神座。群祈虽转盛,七戒都已破。身常秽荤肉,手每拈香火。缁冠间妇女,藩落亦同裹。自谓神所祐,家间事百妥。闇者以眩惑,愚者以扬簸。吁嗟日染污,此俗其无奈。坐令华风殄,终甘鬼国堕。野鬼饱已久,家鬼饥且夥。况闻尼父庙,牛马相侩货。其谁障狂澜,距彼而助我。15金锡

15、胄的态度可谓朝鲜李朝普遍崇儒抑佛思想的代表。清朝与朝鲜李朝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是由于各自国家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李朝根本以儒教为独尊,而清朝则适应新的时代需要,实行灵活的信仰政策,因此便出现儒释道并兴的现象,而在中国所见的儒释道并兴现象和儒教所受来自异教的任何亵渎与冲击,燕行使都难以承受。佚名氏?燕行日录?中曾提到其“历路往柴市瞻宋*塑像一事,可当作者瞻仰了文天祥这位儒家义理思想出色践行者的塑像之后,不禁感慨曰:“盖公贞忠大节,可与日月争光。而今焉庙貌颓圮,尘埃满榻,反不如寺观之奢丽,甚可痛叹。如公精魄尚今不散,则倘使风伯卷起塑像,复入云中耶。作为儒家忠义思想的集中代表,为抗击蒙元而杀身成仁的

16、文天祥在朝鲜李朝君臣眼里享有崇高地位,而其庙貌颓圮,并与“寺观之奢丽形成鲜明对照,这是燕行使在朝鲜绝难看到的现象,因而也是其绝难承受之事。正由于对儒教有着相当的重视与热爱,因此燕行使对作为“异教的藏传佛教自然无甚好感,而笃信藏传佛教的蒙古人自然亦不免为燕行使所诟病,如成祐曾?愿堂寺?一诗叹曰:“蒙古老僧着帝衣,黄毡榻上起居稀所谓帝师见皇帝亦不拜。千余小佛金印爤,百丈高樑锦绣围。始觉如来兼富贵,谁知吾道尽精微。滔滔四海归西域,叹息儒冠万事非。16而燕行使姜长焕就其所见蒙僧描述曰:“蒙僧击钟至拜毕方止,入僧炕,铺以白毡,上设朱毡方席,椅卓桌器用极其华美,拟如宰相之居。蒙俗素称狞悍。17蒙古老僧穿着

17、和皇帝同样黄颜色的衣服,且“见皇帝亦不拜,而蒙僧住室“拟如宰相之居,按照儒教义理的标准,这无疑是性质严重、有犯上之虞的僭越行为,难怪燕行使对蒙古僧人和藏传佛教产生强烈的排斥、无奈乃至心理失衡。三、在华夷之辨观念中,向以“小中华自居的李朝人视蒙古人为“夷族蒙古世居大漠南北,其游牧生活习性迥异于中原和朝鲜半岛,而朝鲜半岛以农耕为主,与蒙古习俗相去甚远。由于浸淫儒风已久,华夷之辨思想在朝鲜李朝相当严重,因此,李朝以“夷对待蒙古人,对其有着文化上的排斥心理。伴随着儒学东渐,华夷之辨观念一道输入朝鲜半岛,且这一观念在朝鲜半岛后来的历史开展实践中得到了强化,并集中表达在高丽时期契丹、女真、蒙古等对朝鲜半岛

18、的侵扰过程中,还有李朝中期被李朝视为“岛夷的日本对于朝鲜半岛的侵略,即壬辰倭乱。可以说,朝鲜半岛遭受如上“夷的侵扰与压榨的事实,使李朝华夷之辨这一理论观念得到了空前的强化。而具体就蒙古人而言,虽然在蒙元高压政策下高丽最终困难免于灭国之灾,且蒙元之于高丽有过的侵略压榨亦无壬辰倭乱之烈,但其之于朝鲜半岛的创伤足令朝鲜王朝视蒙古人为世仇。曾有东北亚研究专家就忽必烈时代,即元代前期的中韩关系如是曰:“在这段时间里,元朝完全确立了对高丽的宗主国地位。不仅如此,与前代中原王朝相比,元朝对高丽的控制更加强化,通过设官、驻军等方式操纵高丽的政治,高丽则对元朝负有纳贡、助军、输粮、置驿等义务。上述新的控制方式和

19、义务,大大超出了传统封贡宗藩关系的*围。这也是元代中韩关系在整个中韩关系开展史上的独特之处。这种独特之处在元朝前期与高丽的关系当中已经根本形成了。18元、丽关系中的这一“独特之处对于高丽国家主权而言无疑构成极大威胁,正因如此,高丽时代,朝鲜人民对蒙古人颇为仇恨。高丽著名文人李奎报?闻达旦入江南?一诗曾曰:“北俗不习南,胡为入炎洲.忍令万民食,肥泽一邦仇。婴城蜼首策,清野亦良筹。安得天上剑,一时堕胡头。尽随白刃落,跳转如圆毬。不然大海水,倾注使漂流。化为鱼与鳖,作脍我民喉。此言亦迂阔,天意非人谋。但愿皇上帝,悔祸无尽*。呜呼何更陈,流泪纷难收。19高丽在蒙元强压下的愤怒与隐忍之情尽显无遗,而这一

20、对“胡元的憎恶心结直到朝鲜王朝末期仍未解开,咸丰燕行使金直渊就所见汉人妇女衣饰道:“至于妇人服饰,则长裙大袖,尚传中华古制,不宜视之以胡服也。我国妇女,独未变胡元之制,而眼目惯熟,不知所以为耻。20由于蒙元之于高丽长期的统治,李朝时妇女的衣饰犹不免有“胡化遗风,金直渊深以为耻。直到光绪时代,“胡元之恨仍未释怀,有燕行使讲到通州白河时即说:“大潦时通为江,是胡元郭守敬所凿。21可以说,自高丽时代起朝鲜半岛人民即以“夷鄙视蒙古人,而满人之王有天下以及蒙古人以满蒙联姻的形式进入满清国家统治系统,此对于朝鲜李朝而言无疑是典型的“蛮夷猾夏。关于满清入主中原,中川忠英编著、成书于日本德川幕府宽政十七年清嘉

21、庆四年,1799年之?清俗纪闻?序言一中有曰:“抑夫海西之国,唐虞三代亡论也,降为汉、为唐,其制度文为之隆尚,有所超轶乎万国而四方取则焉。今也,先王礼文冠裳之风悉就扫荡,辫发腥膻之俗,已极沦溺,则彼之土风俗尚寘之不问可也。被朝鲜李朝目为“岛夷的日本华夷之辨观念尚且如此,受儒家文化熏陶有甚于日本的朝鲜李朝其华夷之辨观念之烈自然更可想而知,尹汲?燕行日记?有云:“天子明堂,黄屋象辇,畀之于犬羊,今至百年之久。天之醉鹑一何至此.缅忆皇朝文明之世,自不禁?泉?、?风?之感。22而无独有偶,尹汲深沉忆旧的这种?泉?、?风?之感在另一佚名氏?燕行日录?中也有表达,该佚名氏如是描写城道:“与诸益出游街上,街

22、路通豁,市肆福盛,且其第宅壮丽,无上下参差,车马如云,填街咽门,可抵长安。右意一篇,侭是帝王之居也。耳闻目睹,不能暇接,而华夏文明之地,今焉作腥臭之菽,令人有?匪风?、?下泉?之思也。燕行使之于明清易代之痛非仅因满人入主中原而起,而更在于:满清王有天下引起饮食、服饰、风俗、信仰、语言等方面的变化,朝鲜人对此难以苟同,而蒙古人在这方面却与满人有着诸多一样或相似之处。最根本的一点在于,蒙古人与满人皆符合“华夷之辨观念关于“夷的几乎所有标准诸如左袵、辫发、腥膻、狞顽等等,这些皆与以“小中华自称的朝鲜之文明标准相去甚远,因此,燕行使之于蒙古人的憎恶与其说是即时所兴,还不如说是思维世界里的先入为主。燕行

23、录中的语言,凡涉及蒙古人者,十之八九为贬损之辞,且情绪之恨,甚于对满人,试如康熙后期燕行使李宜显在?庚子燕行杂识?中道:“今年则我国使臣之外,他国无入贡者,独蒙古累十人来参,我国使臣例坐蒙古之下,通官辈引余辈稍间之,曰:例虽上下联坐,而彼秽甚,不可使衣裾相接也。盖通官是我国人子*。故凡事颇为我国地。其言如此矣。所谓蒙古,广颧隆颊,容貌诡异,衣裘粗污,恶臭袭人,虽间席而坐,心中甚觉秽恶。23再如闵镇远?燕行日记?中的蒙古人:“而其广颧、黄目、黧颜、臭秽,个个自别于清汉儿,而知其为蒙人形体之丑恶,既如此,而又处乎沙漠之外,寒无室庐,饥食酪肉,不似人类,故凡其因买卖往来者,路傍之人摈不许接于村居近处

24、,谚数鄙恶,又曰臊达子,而闻者甚嫌之,则其卑视不齿之状可知也。24燕行使*万雄则如此描写其在辽西重镇中前所时遇到的蒙古人:“门外沙中有三十余人,系牛停车,问之,则乃蒙古也。状貌服色与清人同,而语音则异,猪眼粗面,清人相见,必唾卑之云。25此类描述在朝鲜燕行使笔下随处可见,朝鲜对于蒙古人之成见不可谓不深。 尤其需说明的是,燕行使笔下的蒙古人被凭空夸大成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成为诸多燕行使描述“蛮夷猾夏时作为“夷之异族的代名词。试撷金祖淳?望毉巫闾山歌?之局部:“山乎!山乎!肇封自有虞,千载镇幽都,蒙古据以国,云是古匈奴。呜弦逐兽不耕作,衣皮屋毡饮酪酥,耐卧冰霜嗜杀戮,其性与人殊,我欲昵之,畏矣乎!2

25、6与此诗类似者尚多,再试如蔡济恭?北镇庙歌?:“呜呼!医巫闾,我有一言神其听,天公本意设此险,欲防胡虏严鐍扃。如何放开山前路,坐使蒙古女真长驱假设风雨。此事实恐为惭德,清帝酹神神须吐。27如上两首燕行诗中,“蒙古一词未必确指蒙古人,它无非是作者用以指称长期以来侵扰中原的中国北方诸多少数民族,但以“蒙古一词作为所有“夷之借代,其中之意味不可谓不深,燕行使乃至整个李朝之于蒙古人之恨可谓甚矣余论当然,燕行录中之蒙古人也非百分百的反面形象,如曾入质*的李朝仁祖李倧之第三子麟坪大君燕行经过曾为明、清鏖战之场的松山堡时,感言曰:“诸祖纳降,遂屈膝清阵,独蒙兵数千,仗义不屈,清人大怒,诱以宴会,使去弓剑,驱

26、出平野,以铁骑蹂之。蒙兵素善战,以赤手相搏,还夺弓剑。崇朝鏖战,纵未得生,亦能搏杀数千铁骑,如此忠勇,华人所罕,骸骨秪今堆积于*边。老祖之受困*也,虽未歼敌,足可以溃围一战,而安坐观望,任其事去,顾以四世元戎,忝厥祖负皇恩。甘心降虏,终至隳节,纵归黄泉,其不媿于蒙兵乎.28明清易代之际,蒙古诸部多有依附满清者,然以明为从者亦有之,麟坪大君笔下的蒙兵,即清人计六奇?明季北略卷十八?之?洪承畴降清?一节中,拒不随祖大寿降清并“欲杀大寿一门的“降夷。麟坪大君将祖大寿兄弟降清与助明抗清、誓不投降的蒙兵相对照,从而更有力地批评了祖氏兄弟的投敌行为,表扬了蒙兵之忠勇。由此可见,燕行使眼里的蒙古人,正面与否

27、取决于蒙古人是向明或向清的问题。蒙古人向明,则无疑是积极向化,匡扶正义之举;而蒙古人假设向清,遂沦为狞顽不化、与满人沆瀣一气者。而考燕行录之蒙古人形象,这种正面描写毕竟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情况下,燕行录中的蒙古人是以极其憎恶、极其反面的形象出现的,并且是燕行录所有中国少数民族形象描写中贬损最甚者,满蒙联姻、藏传佛教、蛮夷猾夏等固然为其主要因素,而再深入挖掘,*种意义上我们则可以说,燕行录中蒙古人消极形象描写所折射的是朝鲜民族历史长期开展过程中所累积的恨和文化上的自闭性。有专家如是曰:“恨是韩国的历史进程留下来的深深的伤痕,即不能不从成认恨是不能再抽象的民族现有事实的开场。对韩国人来说,恨是无法否

28、认的历史伤痕,是已经被活生生地被给予并成为构成历史意义构造根源性事实。重要的是应回到这个事实本身。因此,恨是民族的现事实,是绝对事实被给予的历史先验。29此言可谓中的,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与中国东北为邻,而中国塞北少数民族政权,有不少在历次南下中原之同时,总不免要侵扰朝鲜半岛,尤其是自高丽以降,朝鲜半岛深受中国东北少数民族政权侵扰之苦,而朝鲜半岛东部海中,“岛夷日本对于“君子之国的长期觊觎更令半岛难免浩劫,壬辰倭乱即险使李朝灭亡。因此,对于汉族政权之外的一切异族政权,李朝皆无好感,而同时,其更加自醉并自闭于在程朱理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文明秩序,燕行录中的中国少数民族自然就鲜有以积极形象出现者

29、。而具体到朝鲜燕行使笔下的蒙古人,元朝之于高丽残酷压榨的旧恨未雪,“鞑子进入满蒙联姻系统与满人为盟的新仇又始,此真可谓一波尚未平息,一波却又兴起。于是乎,燕行使笔下的蒙古人,形象刻画颇为消极,而其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恨也便十清楚显。注释:本篇所引燕行使“金明远和其作品?燕行录?,韩国林基中先生所编?燕行录全集?中误署作者为“未详,“金明远说系大学漆永祥先生考证,今从之,本篇所见金明远作品引文出自其?燕行录?,见于?燕行录全集?七十卷107页;本篇所引李海应之?蓟山纪程?,?燕行录全集?原误署作者为“*长辅,“李海应说亦系漆永祥先生考证,今从之,李海应?蓟山纪程?之?蒙古馆?相关文献,见?燕行录全集

30、?六十六卷242页;佚名氏?燕行日录?之作者,?燕行录全集?原误署为“*元容,漆永祥先生考证认为作者非*元容,应为佚名氏,本文亦从此说,本文中佚名氏?燕行日录?二处引文分见?燕行录全集?卷六十九395页和348页。漆永祥先生如上相关考订文字见?燕行录全集考误?中国学论丛?第24辑,首尔:高丽大学校中国学研究所,2008。参考文献:1*明德.中国古代和亲史M.:人民,2005:504.2韩朴思浩.燕蓟纪程M.燕行录全集,卷八十五C.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427-428.3韩姜时永.輶轩续录M.燕行录全集,卷七十三C.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211.4韩*有素.燕行录十六M.

31、燕行录全集,卷八十四C.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294.57萧一山.清代通史,三十四朝鲜之征服M.:中华书局,1986:191.199.6韩李朝实录,仁宗十五年二月朔辛未M.东京: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所,1962.212.8韩姜浚钦.輶轩录M.燕行录全集,卷六十七C.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61.9韩金景善.燕辕直指M.燕行录全集,卷七十一C.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266.10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元以来*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Z.:中国藏学,1994:213.11韩赵凤夏.燕蓟纪略,卷三,胡藩M.燕行录全集,日本所藏编,卷二C.首尔:东国大学校韩国文学研

32、究所,2001:186.1227韩蔡济恭.含忍录上M.燕行录全集,卷四十C.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385.354.13韩赵润济.韩国文学史M.*琏瑰译.:社会科学文献,1998:116.14韩李珥.栗谷全书:卷十三,学蔀通辨跋A.首尔:士林院,1990:272.15韩金锡胄.捣椒录下M.燕行录全集,卷二十四C.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110.16韩成祐曾.茗山燕行诗地M.燕行录全集,卷六十九C.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149.17韩姜长焕.北辕录M.燕行录全集,卷七十七C.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287.18蒋非非,王小甫.中韩关系史古代卷M.:社会科

33、学文献,1998:231.19韩李奎报.东国李相国集,卷十八M.首尔:韩国东国文化社,1958:201.20韩金直渊.燕槎日录下M. 燕行录全集,日本所藏编,卷三C.首尔:东国大学校韩国文学研究所,2001:119.21韩林翰洙.燕行录M.燕行录全集,卷七十八C.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186.22韩尹汲.燕行日记M.燕行录全集,日本所藏编,卷一C.首尔:东国大学校韩国文学研究所,2001:236-237.23韩李宜显.庚子燕行杂识上M.燕行录全集,卷三十五C.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384-385.24韩闵镇远.燕行日记M.燕行录全集,卷三十四C.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

34、2001:439-440.25韩*万雄.野村集卷四燕行日录M.韩国文集丛刊续,卷四十六C.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7:406.26韩金祖淳.燕行录M.燕行录全集,卷六十五C.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347.28韩麟坪大君.松溪集卷六燕途纪行中丙申九月初八日M.韩国文集丛刊续,卷三十五C.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2007:269.29韩金永弼.“恨的现象学分析A.东疆学刊20053:42.On the Prejudice against Mongolians in the YonhaengnokShi Cun*un(Department of Chinese Ethnic Langu

35、ages and Literatures, Minzu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China)Abstract:The Yi dynasty of Choson was invaded by the Qing dynasty in 1636 and was forced to enter into an alliance withthe Qing dynasty abandoningMing superiority in the tributary system, not long after the invasion the Ming capi

36、tal of Beijing was taken too by Qing in 1644, sothe Yidynasty had a deep prejudice against Manchurians. Yonhaengnok,written by the Choson diplomatic envoys to the Qing court, reflects the prejudice against Manchurians and against Mongolians as well.The Yi dynasty hated Mongolians because of the syst

37、em of Manchuria and Mongolia marriage.In the eyes of the Koreans, Mongolians were just uncivilized beings and they supportedManchurians politically and militarily. Lamaism was the most important religion for Manchurians and ethnic Mongolians in the Qing dynasty,the Yi dynasty, however, had not a ple

38、te understanding toward the significance of Lamaism, the Confucianism e*erted a dominating ideological influence on the Koreans in the Yi dynasty then.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Chinese and barbarian played animportant role in the states political activities in the Yi dynasty, the Yi dynasty regarded

39、 Mongolians as barbarian because of the hideous barbarities mitted by the Mongolia troops in the Yuan dynasty. Keywords: Yi dynasty, Qing dynasty, Yonhaengnok, Mongolian, Lamaism, the Confucianism,Manchuria and Mongolia marriage,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Chinese and barbarian师存勋1974- ,男,汉族,*互助人,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08级在读博士,主要从事中朝比较文学研究。联系:电子:shicun*unsina.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