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研究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75426526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4.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研究(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引言随着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迅速,市场竞争越加激烈,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增 加销售额。企业实行赊销或其他优惠的销售政策,以达到将产品销售出去的方法; 销售与存款所存在的时间差以及企业所缺乏的商业信用意识都将导致企业的应收 账款的产生,严重的甚至威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 施加强企业的信用与管理政策。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目标,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并在这 种信用政策所增加的销售盈利和采用这种政策预计要担负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 只有当所增加的销售盈利超过运用此政策所增加的成本时,才能实施和推行使用 这种信用政策。同时,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还包括企业未来销售前景和市场情况的

2、 预测和判断,及对应收账款安全性的调查。如企业销售前景良好,应收账款安全 性高,则可进一步放宽其收款信用政策,扩大赊销量,获取更大利润,相反,则 应相应严格其信用政策,或对不同客户的信用程度进行适当调整,确保企业获取 最大收入的情况下,又使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点。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重点, 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信誉情况制定企业合理的信用政策,这是 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为达到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目的的必 须合理制定的方针策略。研究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意义,首先,科学地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管理 可以控制企业的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满足企业正常经营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又不对 后

3、续规模扩大产生不必要的影响。其次,对这些应收账款带来的影响进行客观的 和正确的评估,并做好充分的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降低或避免坏账损失的发生, 保证应收账款的回收效率。止匕外,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可以有效的保 证财产的安全,而对销售人员的约束和激励政策,可以很好的调整企业重销售轻 回款的不良现状。第一章应收账款相关概述1.1 应收账款的定义应收账款(Receivables )指该账户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 材料、提供劳务等, 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以及代垫运杂费和承兑到期而未能收到款的商业承兑 汇票。在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列为流动资产,具范围是指那些预计在一年或 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

4、期内收回的应收款项。应收账款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发 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因此,应收账款的确认与收入的确认密切相关。通常在确 认收入的同时,确认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是由于企业赊销而形成的,赊销虽然能扩大销售量,给企业带来更 多的利润,但同时也存在着一部分货款不能收回的风险。这种无法收回的应收账 款称为坏账,给企业带来损失,增加企业风险,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1.2 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1.2.1 在市场竞争激烈下为扩大市场销售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机制的作用迫 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上商品空前丰 富,商业竞争日益激烈。各生产企

5、业纷纷采取各种营销策略来销售本企业的产品。 在商品质量和销售服务都相当的情况下,付款方式也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因此, 赊销的销售方式应运而生。出于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企业不得不以赊销或其他 优惠方式招揽顾客,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由竞争引起的应收账款,是一种商 业信用。1.2.2 销售与收款存在时间差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经常不一致,这也导致了应收账款。企业 在销售发出商品以及付出劳务之后,就会向购货单位或者劳务接收单位开出销售 发票,同时确认销售收入。当然,现实生活中现金销售是很普遍的,特别是零售 企业更常见。不过就一般批发和大量生产企业来讲,发货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 间往往不同。这

6、是因为货款结算需要时间的缘故。结算手段越是落后,结算时间 就越长,销售企业只能承认这种现实,并承担由此引起的资金垫支。由于销售和 收款的时间差而造成的应收账款不属于商业信用,也不是应收账款的主要内容。 但是在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这样的情况又普遍存在,因此它又是应收账款不可缺少的部分。1.2.3 企业缺乏商业信用意识企业信用政策制订不合理,由于部分企业缺乏足够的商业信用意识而导致应 收账款的出现。为促进销售、加速收款,企业常常对客户提供一定的信用条件, 但这必须付出一定成本。在确定客户的信用条件时,必须遵循对客户提供该信用 条件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大于其信用成本的原则。企业没有按照销售合同的条款

7、要 求完全履行义务或者由于商品质量出现问题没能及时处理等情况导致购货单位或 者劳务接收单位拒绝付款,从而形成应收账款;有的企业进行信用销售前没有谨 慎地对客户的信用程度进行调查,导致向信用较差的客户进行赊销之后,不能及 时收回欠款,从而形成长期的应收账款;还有的情况是客户存在恶意的欺诈行为 导致销售货款收回出现困难,形成应收账款。1.3 应收账款风险的定义应收账款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应收账款所引起的坏账损失、资金成本和管理成 本的增加。应收账款的风险与应收账款的规模成同比例增长,企业利用商业信用 实现的销售额越大,承受的应收账款风险就越高。因此,对应收账款还进行有效 风险控制,增强风险意识,制定防

8、范措施,是现代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的一项重 要内容。同时,应收账款的风险也是由于市场因素的不稳定性和债权、债务关系在清 偿时具有不确定性,从而导致赊销企业的应收账款在回收时间和回收数额上具有 不确定性。简而言之,应收账款风险就是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在未来能够回收的 额度和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第二章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存在问题及产生影响2.1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存在的问题2.1.1 应收账款总量过大并持续上涨应收账款不断增加,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使企业应收账款余额不断增 加,从而导致企业的坏账损失过大。同时一方面使流动资金出现短缺;另一方面 又迫使企业不得不举债经营。为了维持经营,企业在高负债率经营

9、的情况下,以 大量举债为主。这样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致使企业经济负担过重,经济 效益下降,而且也使企业迈向了资不抵债的边缘。增长幅度过大,企业应收账款 总量逐年递增且增长趋势较猛,许多企业应收账款的增长幅度大于收入的增长幅 度,大大冲减了因制定赊销优惠政策给企业带来的诸多优势。由于企业控制不严、 管理不善,应收账款数额迅速扩大,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当前, 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应收账款总量偏高且增长趋势 较猛,己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一大顽症。以我国高铁上市公司为例,截至2011年6月底,33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 合计高达2261亿元,较20

10、10年底增加了 411亿,而“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 净额”则合计为-477.7亿元,2010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为-183.2亿。其中,中国 中铁,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据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中铁应收账款 高达907.8亿,较2010年底增加了近100亿,而“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额” 为-169.99亿元,2010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仅为-6.19亿元。其中铁道部 2008年 至2010年的在建工程,虽然铁道部资金来源分别为 3606亿元、7576亿元和10588 亿元,但其应付款金额仍在逐年递增,分别为 2627亿元、3603亿元和4503亿元。 2.1.2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

11、比重过高在我国,用大量的应收账款来增加营业收入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应收账款 增加营业收入本来没有问题,由于市场上的竞争非常激烈,许多行业的上市公司, 尤其是中小企业不得不以赊销的方法争取客户。但由于企业的疏于管理和一些潜 在的原因,导致企业应收账款的增长速度超过主营业务的增长速度。以我国高铁上市公司为例,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过高成为一种比 较严重的现象,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的持续上升,从而带动 动车组收入的显著增长,截至 2011年6月动车组业务营业收入100.67亿元,同 比增长101.88%。而根据中国南车2011年8月6日发布的半年报指出,2011年1 至6月,公

12、司应收账款为266亿元,比去年同期大涨84.8%;与之相对的,营业收 入400亿元,同比增长42.8% ,应收账款的上涨幅度超出营业收入一倍;若与去 年年末数据相比,应收账款更是暴增138.17%=其主要原因是销售收入增加导致应 收账款自然增长和主要客户迟滞支付货款。2.1.3 现金流急剧恶化应收账款急剧增长带来的后果是企业的现金流持续恶化。由于企业的回款的 力度的不够,导致企业资金到位不及时,企业就必需要垫付大笔资金,从而影响 相关产业链众多公司的资金状况,而业务比重越大的公司,资金压力会越重。长 此以往,有可能会引发产业的“三角债危机”,这样的现状使得现金流呈急剧 恶化的趋势。如果不加快应

13、收账款的催收力度,提高其周转率,企业将面临进一 步增加借贷资金的压力。这一方面将进一步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财务成本,另 一方面也将增加了企业的坏账风险。以中国中铁为例,中国中铁2011上半年的业绩并不太差。报告显示,其上半 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228.95亿元,同比增长13.92%;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净利润为24.87亿元,同比下降22.48%。而2011年上半年,在“中国铁路建设一 级市场累计开标总额 317.3亿元”中,中国中铁中标了 176.7亿元,份额达到 55.7%。不过,中国中铁“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额”却为 -169.9亿元,与去 年同期的-6.19亿相比,减少了 163

14、亿之多。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中铁并未如期收 到帐款,这样的情况那必然导致建设公司的资金巨大。2.1.4 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不够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 50犯上,远远高于了发达国家的20% 的水平,应收账款现已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事物之一。同时任何一个企业 的领导者也都明白违反合同、协议规定,不归还到期债务是负债方的违约违法行 为,自身的经济利益理应得到保护。但是考虑到诉讼成本效益反差、交易合作关 系、社会影响等因素,很多企业对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甘愿沦为呆滞账,也不愿 催索欠款,更不用说诉诸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应收账款回收率极 低,只增无减,使得企业背负了过重的而不应该

15、有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市场扩张 所带来的动力必定受到不利的影响。资金流动混乱,经营业务与市场扩展形成恶 性循环,企业承担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明显的加剧。例如我国高铁上市公司就 存在账款不能立即收回的现象,导致企业需要承担大量的风险,从而对高铁上市 公司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2.2 应收账款风险对企业产生的影响2.2.1 加速现金流出虽然通过一定的赊销手段可以增加公司的销售收入,产生更多的销售利润, 但并不是从本质上的增加了公司的现金流入,这样的方式反而导致了公司现金的 加速流出。在产品被大量销售出去的同时并没有得到同样货款回收,这样的结果 必然导致公司需要运用现有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公司生产经营

16、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费用,其中包括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应的增值税、消费税及营业税等 的税金收入,除此以外还有因销售出去所产生的利润,而必须缴纳所得税所产生 的现金支付费用和利润分配的问题以及由于应收账款所产生的各种成本费用,如 管理成本、回收成本等,都需要以现金来支付,这样的情况加速了公司的现金流 出,产生不良的影响。2.2.2 减缓资金周转率应收账款的产生,使得上市公司的整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影响。如果公司 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将会严重减缓资金的周转率,使得公司的资金不能顺畅的流 通和循环使用。这是由资金的拖欠和无法收回所带来的现象,直接导致公司大量 流动资金被占用,降低资金周转速度,使

17、得公司的部分在建项目工程实行缓慢, 应收账款也随之推迟,因此,加重了相关企业的经营压力。这样的情况会导致企 业运用一些现有的流动资金来垫付企业所需要支付的必要费用,从而导致企业的 恶性循环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企业的本应收回的货款形成应收账款被占用在非 生产环节,降低了资金的周转率,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营运过程。2.2.3 形成坏账损失目前,我国企业确认收入时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将发生的当 期赊销全部计入当期收入,由于赊销的账款不一定能全部收回,因而对应收账款 自行计提坏账准备,如果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存在,所计提的坏账准备不能弥补实 际发生的坏账损失时,将会虚增账面上的销售收入。这样,

18、等于夸大了企业的经 营成果,而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不能充分估计,从而对公司产生极大的经济损失。 2.2.4增加了成本压力企业对于拖欠的这部分资金,可能产生机会成本,也就是企业用这部分资金投 资其他事项可能赚取的利得,而且如果账龄过长,也就是很久未收回的话,很有 可能有坏账损失,也就是永远收不回来了,企业也会损失一部分利益,这部分损 失的钱会计入坏账,从而减少企业利润。另外,由于货款的拖欠,使得产品在生 产过程中的流动资金欠缺,使得企业资金紧张,然而为了生产的需要则不得不借 款来填补空缺,这样必然使得财务成本上升。第三章 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通常情况下,应收账款的风险与应收账款的规模成同比例增

19、长,企业利用商业信用实现的销售额越大,承受的应收账款风险就越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 成应收账款风险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本质,可以从企业内部原因和外 部环境原因两方面来进行探究。3.1 企业内部原因3.1.1 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不但要在成本、价格 上下功夫,而且必须大量地运用商业信用手段来进行促销。但是,某些企业却一 味追求扩大销售,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在其内部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收账 款管理机制,并在事先没有对付款人的资信情况做出深入调查,也没有对应收账 款的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而就盲目地采用只重视账面的高利润和赊销策略去争 夺市场

20、,采用较宽松的信用政策,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 时收回的问题,从而成为应收账款风险加大的主要原因。3.1.2 企业内部控制不严一些企业决策层对应收账款管理认识不到位,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也缺乏相应 的规章制度,重视度不够。制定的管理措施与企业的发展现状不相适应,管理漏 洞随处可见,不能从根源上堵漏。例如有的企业仅仅以销售价值作为考核销售人 员的标准,使得销售人员对货款能否回收漠不关心;企业应收账款达到近亿元, 却没有及时采取催收、清理应收账款的办法;有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对应收账款的 概念不清,将一些其他应收账款一并作为应收账款管理导致与债务方的账目不清,并且财务部门不及时与业务部门

21、核对,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这些 问题都不能及时暴露,从而导致一些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影响企业的资金正 常周转,也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3.1.3 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在一些企业中,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实行职工工资总额与经济 效益挂钩,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就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回扣 等一些手段强销商品,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于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却 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要求相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从而导致应收账 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3.1.4 信用体制不健全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应收账款存在的客观基础。应收账款本质是一种

22、 商业信用,而目前我国的信用体制建设却存在种种问题。第一,社会信用意识薄 弱。企业信用意识是社会信用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时间 不长,社会的信用建设比较滞后,不少企业不重视自身的信用建设,恶意拖欠账 款,造成信用危机。第二,企业缺乏有效的客户信用管理制度。应收账款是企业 因赊销而产生的一种短期债权,是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客户的信用 信息是企业做出应收账款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许多企业没有统一的客户信用 管理制度,客户信用档案不完整,或信用信息不全。由于缺乏有效的信用信息支 持,企业往往凭主观意识做出决策,一旦决策失误,不可避免地导致应收账款风 险的产生。3.2 外部

23、环境原因3.2.1 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竞争激烈是导致企业应收账款不断攀升,风险不断加大的外部因素。在 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赊销成为企业扩大销售的主要竞 争手段。它除了能够向客户提供所需要的商品外,还在一定时期内向客户提供资 金。企业间的竞争激烈,为了不使自己在竞争中淘汰,大多企业向客户提供的比 竞争对手更好的信用条件。于是大多数企业采用赊销的方式销售产品,以获得竞 争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财务风险。3.2.2 商业信用不发达目前,市场上没有一个专业的企业资信库或者权威的资信统计机构,来为企 业提供客户的资信情况服务,使得企业难以准确、全面获取客户的资信信息。西 方一些发达国家

24、的信用管理做得很好,每个企业的资信情况都会在资信库中反映, 而且可以被公开查阅,一旦企业出现恶意欺诈,其恶劣行为就通过网络传播到每 个信息使用者手中,银行也会自动冻结其存款,企业发生信用危机,再难以信用 借贷。3.2.3 应收账款管理信息技术落后经济业务不仅复杂而且关联密切,在现有的信息系统下容易产生数据重复输 入、数据不一致、信息反应慢等一系列问题。企业管理者对此处于被动管理的状 态,客户信息系统和应收账款管理系统的建立与维护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客户相关业务信息模糊是造成应收账款管理混乱、加大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主要原 因。第四章 改善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措施4.1 事前控制4.1.1

25、抓好销售环节应收账款事前控制主要指销售环节的控制。销售环节对应收账款的控制要做 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因此,销售环节就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以防坏 账的发生。要严格信用管理,对新客户在未评出赊销额度之前决不赊销供货,若 客户要求立即供货,则必须以现金结算;对于老客户,新单必须加上该客户账上 未清偿余额后与核定的赊销额进行比较,若超过核定的赊销额度,则必须报经主 管经理批准后方可接受定单,首要环节的工作做得细致到位,就可以防止给应收账款的回收留下隐患。4.1.2 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是建立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制度。企业要落实责任制,将应收账款的回收与 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及奖惩挂钩,责任

26、到人,对于造成应收账款不能回收 或产生回收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损失的要追究责任。二是建立严格的赊销审批制度,规范审批程序。实行“谁审批,谁负责”的 原则,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管理程序,赋予不同级别的人员不同金额的赊销 审批权限,各经办人员只能在各自的权限内办理赊销审批,超过限额的,必须请 示上一级领导同意后方可批准,金额较大的,需报企业最高领导批准,坚决杜绝 赊销审批的随意性。三是落实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各经办人员经办的业务应自己负责,并与其经济 利益挂钩,要求其对自己经办的每笔业务进行事后监督,直至收回资金为止。为 了防止销售人员为片面追求任务指标而不断扩大赊销额,企业应建立与销售额和 坏账

27、损失率、资金到位率指标挂钩的复合考核制度,使销售人员建立充分的赊销 风险意识。4.1.3 建立相对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应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建立相对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负责对客户的信 用资质进行管理,收集整理客户的信用资料,建立完整的客户信用档案,为企业赊销提供决策依据。同时由信用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销售、财 务等部门积极配合,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风险防范。4.1.4 建立客户信用资料库信用调查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源头,只有取得了丰富翔实的客户信用资料, 才能有效分析客户的资信程度,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从而有效地加强应收账款 的管理。企业可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客户信用状况,如:

28、开户银行、工商行政管 理部门、证券交易部门和媒体等,企业除进行内部信用管理外,还可以委托资信 公司进行调查。企业对客户进行必要的资信调查是防范信用风险的一个有效方法, 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因客户信用问题而使后期回款难度加大的问题。4.1.5 提高企业的信用品质企业应作好客户资信调查及评价工作。企业在确定给赊销单位的信用条件及 信用额度前,必须对赊销商进行了解并作出评估,给出合适的信用标准,从而有 效控制应收账款。信用分析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可采用53析方法。所谓5c分析方法就对企业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品和情况这五个信 用情况方面作出分析。4.2 事中控制应收账款事中控制主要

29、指赊销合同签订至应收账款回收之前进行的相应控 制。4.2.1 加强企业规范化管理企业实现销售须授权相关人员同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因此为加强应收账款管 理,一方面,签订的合同应规范,符合合同法要求;另一方面要对合同的标的、 数量、质量、交货期、交货地点、付款方式及违约责任进行认真评审,并决定是 否接受订单,以此使企业的经营行为规范化、精细化。4.2.2 加强销售业务处理过程管理对收款、开具提货单、发货、结算等环节的管理是应收账款控制的关键。财 务部门收到的客户货款应及时入账或作查询手续;要对照合同和客户要求开具提 货单,并送交运输人员或客户签收;运输部门应根据提货单组织发货,并确保货 物的规格、型

30、号、数量正确无误;发货后应根据提货单等及时向客户开具发票, 办理货款结算。4.2.3 选择有利的结算方式企业应尽可能地采用对自身有利的结算方式和先进的结算手段(如网上银行、电汇等),加速资金回笼、缩短资金在途时间。企业也可在合同中约定购买方带款 提货,以确保货款及时回笼。4.2.4 分析和评价客户的信用状况根据客户信用档案资料,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分析和评价客户的 信用状况。企业可根据分析的结果来决定对客户是维护良好关系还是放弃,决定 是否授予客户信用额度以及授予信用额度的大小。企业在对客户资信评价的过程 中还要谨防各种商业诈骗,以避免信用风险的发生。4.2.5 制订合理的信用政策一是

31、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 标准,也是企业对可接受风险提供的一个基本判别标准。企业确定信用标准,一 般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以利润最大或信用成本低作为中选标准。二是采用正确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赊销商品时给予客户延期付款 的若干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信用期限是企业为客户规定的最 长付款期限,适当的延长信用期限可以扩大销售量,但信用期限过长也会造成应 收帐款占用的机会成本增加,同时加大坏帐损失的风险。为了促使客户早日付款, 企业在规定信用期限的同时,往往附有现金折扣的条件,即客户如能在规定的折 扣期限内付款,则能享受相应的折扣优惠,但提供折扣

32、应以取得的收益大于现金 折扣的成本为标准。三是建立恰当的信用额度。信用额度是企业根据客户的偿还能力给予客户的 最大赊销限额,但它实际上是企业愿意对某一客户承担的最大风险额。确定恰当 的信用额度能有效防止由于过度赊销超过客户的实际支付能力而使企业蒙受损 失。在市场情况及客户信用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应对其进行必要调整使其始终保 持在自己所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4.3 事后控制应收账款事后控制包括赊销合同到期时款项的收回控制及款项到期由于各种 原因无法收回而形成坏账损失的处理。4.3.1 建立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信息系统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系统是指从赊销过程开始到应收账款到期日,对客户 进行跟踪监督,确保客

33、户能正常支付货款,最大限度地降低逾期账款发生率。通 过应收账款跟踪服务,可以与客户经常保持联系,提醒其付款到期日;可以发现 货物质量、包装、运输、货运期以及结算上存在的问题与纠纷,及时作出相应决 策;可以维持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同时也使客户感受到债权人施加的压力,极大 地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由销售所产生的应收账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资金管理的 重要组成部分。4.3.2 对企业优质应收账款实行资产证券化所谓资产证券化是将企业缺乏流动性、但能产生可预见稳定现金流量的资产, 通过资产结构整合和资产信用分离的方式,以部分资产为担保,由受托人控制的 专门特设机构发行,在资本市场上出售、变现的融资手段。4.3.

34、3 做好账龄分析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账龄越长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小,而发生坏账的可能性 就越大。根据账龄和风险将应收账款分为 A B、C,车+对A类账款进行详尽分析制 定合理收账政策,尽快收回;也不放松R C两类,尽可能缩短应收账款的周转期, 以加速资金周转。同时,对应收账款按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对坏账损失的可 能性预先进行估计,并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其净额计入资产总额,避免资产虚增。4.3.4 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当企业通过账龄分析发现账款被客户拖欠时,应当分析现有的信用标准及信 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批漏,再对违约的客户重新进行资信等级的调查与评价。企 业可以对应收账款进行跟踪管理,确保客户正

35、常支付货款,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预 期应收账款风险的发生率。同时,企业还应制定严格的资金回款考核制度,以实 际收到货款数作为考核销售部门的考核指标,每个销售人员都应对自己的每一项 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过程负责,从而有效防止销售人员因销售业绩而 盲目赊销,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回收。4.3.5 加强应收账款的安全保障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应收账款的安全和完整,企业应采用有效的保障办法, 尽可能地避免应收账款发生回收延时、拖欠等现象的产生。企业可采用债权担保 方式,实行定金、保证、抵押、质押、所有权保留条款、银行包函、代位权等, 甚至也可考虑采取债务重组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必要时也可以诉

36、诸法律,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赊销的经济效益。结束语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减少坏账损失, 才能增加企业的有效销售,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进而提高 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采取积极 的措施,尽量按期收回,有关部门之间定期进行交流、及时反馈信息,充分发挥 财务、供应、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一旦发生有收不回的坏账,要及时反馈给专门 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再从财务、供应、销售人员几方面入手,发动供应、销售 等部门尽量通过其他往来业务使往来单位的应收账款相互冲销以尽快挽回损失, 防止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随着新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

37、企业要在充分把握好以上的要点的基础上,更 好地开展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解决拖欠问题,保障资金安 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效益,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服务.应收账款的 管理相信在不断成熟的市场环境促进下会日趋完善,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同时要加强对方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控制,定期对账、清账,对那些名存实亡的应收 账款应及时转销处理,做到账实相符。参考文献:1管民.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生产的动因及加强管理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陈慕兰.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J.中国总会计师,2011(2).3蒙菲.我国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模式研究.江苏大学会计学20094张伟,石立

38、波.浅析企业应如何加弓S应收账款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5张晓建.应收账款保理融资业务探析J. 现代管理科学2012(02) pp.100-1026张晓建.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研究J. 现代商业2009 (04) pp.12-13口王芙蓉.应收账款证券化问题探析J.财会通讯2010 (26) pp.60-618王亮.谈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J.企业家天地,2011(1).9胡筱.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模式研究.安徽大学企业管理201110荆莉晓.浅析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时代金融,2012年09期11张玉扣.浅析应收账款管理的内涵及思路;中国商贸 2012年 第14期12李静激.应收

39、账款证券化融资对我国上市公司企业价值影响研究.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 200913叶炳周.应收账款管理和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14王革英.应收账款管理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15赵晓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16安丽霞.如何规避应收账款在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中国管理信息,2012年第08期17陈雪琴.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及管理;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2 年18邵鑫、段薇.浅谈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的防范;西部资源,2012年 第02期19李一帆.完善应收账款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经营管理者, 2012年 第07期20孙文美.国有企业应收账款

40、管理探究.会计师,2010年第112期.21刘春燕.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才智2010, (05).22王春玲.企业应收账款工作面临的风险与对策分析;企业导报,2011年第22期23罗小兰.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问题探析;价值工程,2012年第09期24刘延东、赵芬.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分析及防范;财会通讯,2012年 第08期25刘丽莎.应收账款管理初探一一应收账款信用标准决策;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年第03期26李圣荣.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中国市场,2012年第09期27柳伟.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探析;Chinas Foreign Trade , 2011年 第08期28楼锋.企业应

41、收账款风险管理及对策的相关性研究;商场现彳t化,2010年第16期29Khaled Soufani.The decision to finance account receivables- Thefactoring optionJ.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Chichester-Jan/Feb 2002. Vo1.23, Iss. l;pg.2130Wey, Frank. Keeping a TightRein on ReceivablesJ.Credi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SEPT 1971.Vo1.73, Iss

42、.9; p.2031 Williams, Bob.Plain and Simple Trading Terms Reap DividendsJ .Accountancy. London-Apr 1984. Vol. 95,Iss. 1088; p. 10632 Keefer, John J. The importance of collecting accounts receivable and how to do itJ. Credi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January 1978. Vol. 80, Iss.1;p.1233 Brodersen, Corne

43、lius. Hard Boiled Techniques for keeping Receivables down BrodersenJ.NPN, National Petroleum News. Chicago-JAN.1977.Vo1.69,Iss.1;p.3534Kirschbaum, Les. A Guide for Credit and Collection for Small BusinessesJ.The National Underwriter.(Property&CasualtyInsuranceEdition).Cincinnati- Nov 21, 1980.Vo1.84

44、, Iss.47; pg.8435 Rose, Carol. Extending and Collecting-Exercises in CreditJ.InBusiness. Emmaus - Apr 1981.Vol.3, Iss.2; p.4436Hingston, Colin. International Trade Credit Policy J . CreditManagement.Stamford- Nov 1987. p.2837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3: 1999 Kluwer AcademicPublishers.1 -29, 1999.在这里,要衷心感谢我的论文指导王春燕老师,虽然老师的工作非常繁忙, 但对学生的关心和教导丝毫不懈怠。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王春燕老师在选题、 思路和框架等方面都给予我很多宝贵的指导和帮助,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论文, 老师对我的教诲和关心将永远铭记于心。还要感谢参与论文审核、答辩的各位老师,感谢您们对论文提出的宝贵意见, 使得我的论文能得到进一步完善。082012最后,衷心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师长和同学,谢谢!届会计系四班 孙茂雯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