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课件

上传人:xx****m 文档编号:75415732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2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某县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某县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某县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资源描述:

《某县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注意红字部分(1)文本中有两张表,一张2012年度主要产品及产量表,一张规划期内重点项目一览表,如果有内容就补充上,如果没有就删掉。(2)其余红字部分,有些是2012年度数据是根据2011年度数据按照一定增速编的,有些是规划发展目标,也是按照一定增速预估的,请结合现状数据和实际看看合不合适,可直接调整。(3)行业建设重点中有些可能不是或者缺少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可直接修改。(4)其余文字部分有不合适的可直接修改。郎溪县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12020)郎溪县梅渚镇人民政府二一三年一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规划总纲31.1规划编制目的31.2规划依据41.3规划期限和范围41.4

2、规划理念与指导原则5第二章 规划背景72.1发展环境分析72.2产业集群战略是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大路径选择11第三章 发展现状分析143.1梅渚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43.2梅渚镇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16第四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54.1指导思想254.2基本原则25第五章 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285.1战略定位285.2发展目标28第六章 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306.1重点发展方向306.2行业建设重点34第七章 产业布局397.1产业布局原则397.2产业布局规划39第八章 保障措施与支撑体系418.1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环境418.2优化产业空间布局428.3完善产业分工协作网络438.4加强银企

3、合作对接438.5加强对企政策服务438.6加强节能与环保措施44前 言梅渚镇地处皖东南边陲,位于沪、宁、杭、芜的中心,北部与江苏省溧阳市相接,东连凌笪乡,西临溧阳市,南与郎溪经济开发区接壤,是郎溪县的北大门。全镇总面积68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总人口为2.6万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是安徽省唯一一个地接南京和常州地域的省际边界工贸型城镇。随着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加快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轴双核两翼”产业空间布局建设深入推进,梅渚镇作为全省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经济区核心区的东大门和“桥头堡”,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综合优势进一步凸显,是长三

4、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必经地”。此外,随着县城“北拓”和县开发区扩区建设,梅渚镇作为县域中心增长核和全县经济发展的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郎溪县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和先行区。十一五以来,梅渚的工业化进程提速升级,建立了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6家,形成了“机电电梯、汽车零部件及配套、循环经济、金属压延”四大特色产业。近年来,郎溪县委、县政府为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确定梅渚镇作为郎溪县经济开发区的配套园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等产业,积极打造以电梯及关键配件、金属加工机械、新型通用机械零部件制造、特种装备制造配套的金属铸、锻件加工为主要特色的经济园区,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一定

5、的产业集聚效益。产业集群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围绕主导产业,通过资源的充分利用、产业链的相互配套,形成规模的专业化生产群体,它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有关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产业振兴规划、安徽省“十二五”产业集群专业镇发展规划、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评选认定办法、安徽省经信委等六部门关于加快产业集群专业镇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相关规划、政策文件的要求,结合梅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实际,编制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1-2020),旨在进一步发挥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基础优势,扩大产业集群规模,提升产业集群质量,放大产业集群特色,

6、确定产业集群发展方向和重点,促进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第一章 规划总纲1.1规划编制目的梅渚镇工业化进程正处于由初期向中期加速推进阶段,作为郎溪县经济开发区的配套园区,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经过从小到大、从最初的粗放式发展到内涵式提升阶段,呈现出产业聚集程度不断提高、块状经济发展加快、龙头企业带动性增强、集群产业链逐步延伸、产业主体向园区集聚等突出特征,已形成了以华菱电梯、安华机电等为龙头的电梯及电梯配套产品产业园;以博伟铸锻、海龙机械、奔力铸造等企业为主的金属加工机械及铸、锻件加工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十二五”及今后更长的一段时期,既是梅渚镇经济迅

7、速发展的机遇期,也是面临诸多考验的挑战期,对产业的空间扩张、资源利用、布局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对现有的产业体系和空间布局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和规划,以引导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更加合理有序地健康发展,减少经济建设中的盲目性与粗放性。“十二五”时期是梅渚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实力梅渚、人文梅渚、和谐梅渚”的重要时期,是积极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时期。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对梅渚镇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集镇建设进行整体性、战略性、前瞻性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其目的是:1.1.1提出适合梅渚镇装

8、备制造产业集群科学的、有效发展的战略性方案与指导性意见,为“十二五”及今后更长一段时期的经济内涵发展,提供重要的项目建设储备方向和产业聚集的空间依据。1.1.2协调梅渚镇生产力空间、集镇建设与环境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通过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充分发展,加速梅渚“三个力争,三个率先”的总体目标的实现。1.2规划依据1.2.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1.2.2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1.2.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1.2.4安徽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1.2.5安徽省“十二五”产业集群专业镇发展规划1.2.6安徽省经信委等

9、六部门关于加快产业集群专业镇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皖经信办200988号1.2.7郎溪县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年)1.2.8郎溪县梅渚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2.9郎溪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1.2.10郎溪县梅渚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2.11郎溪经济开发区梅渚工业园总体规划(2010-2030年)1.3规划期限和范围1.3.1规划期限本规划为与国家和地方的“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相协调,规划期选择2011-2020年,时间跨度为10年。1.3.2规划范围本规划的空间范围涵盖梅渚镇整个行政区域,主要规划区域为梅渚工业园区。本规划

10、主要包括梅渚镇现有电梯及关键配件、金属加工机械、新型通用机械零部件制造、特种装备制造配套的金属铸、锻件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及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1.4规划理念与指导原则1.4.1规划理念始终把握科学发展、和谐布局的规划理念,将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贯穿其中,力求规划内容与发展导向跨越梅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体系与空间布局的现状约束,跟踪产业经济发展的现代趋势,充分体现走向国际化、参与产业分工与竞争的战略要求。在超前规划的同时,着重考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4.2规划原则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是一个综合的多目标规划,涉及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不同空间层次乃至不

11、同的专业领域,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应贯彻产业优化协调发展的重点,以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本规划的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加快发展为主题和特色产业培育为核心,注重科学性和可行性的统一,使资源的利用发挥最大效益,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2)追求梅渚镇整体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和谐,追求理念创新、思路突破和规划超前,构建梅渚特色产业发展的科学定位。(3)高度重视经济建设的中心和基础地位,落实“两个率先”,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集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追求研究成果既能指导梅渚的特色产业发展,又能有效促进集镇综合、整体性开发进程。(4)坚持以人为本,注重速度与结构、质量

12、、效益相统一,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与自然相和谐,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5)坚持长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统一,理念性研究和操作性设计的统一,发展战略和对策思路的统一。第二章 规划背景2.1发展环境分析2.1.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示范区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流域,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共59 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三角地区。规划期为2010-2015 年,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 年。在这一战略规

13、划中,确立以沿长江一线为发展轴,以合肥和芜湖两市为“双核”,以滁州和宣城两市为“双翼”,构筑“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分布的新格局。围绕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增长点,瞄准长三角等沿海地区迫切需要转移的产业,积极吸纳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提升原材料产业,加速壮大轻纺产业,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构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滁州、宣城两翼:充分发挥滁州和宣城两市毗邻长三角、民营经济活跃、矿产储量大、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开发空间广阔的优势,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形成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示范区规划中第一次明确了宣

14、城市作为皖江城市带一翼的战略地位,明确了“宣城重点承接发展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农产品加工、旅游等产业,建设重要的机械制造和畜禽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产业功能定位。为了更好地抓住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郎溪经济开发区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最前沿,应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着眼未来,扩大规划面积,积极拓展产业承接空间。梅渚镇作为毗邻江苏的“翼尖”,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理应成为承接转移的“桥头堡”和“首选地”,这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这也注定梅渚将在新一轮经济热潮中脱颖而出,阔步走上跨越式的发展道路。2.1.2安徽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促进装备制造业健康快速发展

15、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发展装备制造业,有利于拉动内需,形成经济增长点,促进其他行业技术进步。根据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安徽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印发了安徽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旨在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的机遇,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全省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安徽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依托省内外重点工程建设和九大产业调整和振兴的重点项目,扶持壮大煤矿机械、环保设备、船舶、工程机械、节能装备、冶金装备等六大装备制造基地,加快发展成套及重大装备、机床工具等六大重点行业,积极培育公共安全装备

16、等六大新兴装备制造产业,加快研究安全性、可靠性等六大产业共性技术,提升配套产品制造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培育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造就一大批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体系。坚持如下基本原则:1、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大力推动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化,支持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导企业逐步由依赖引进技术向自主创新转变,推进技术产业化,提升企业市场综合竞争力。 2、承接转移与东向发展相结合。选商择资,承接转移,注重东向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加快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装备制造业的合作,形成特色,优化结构,提升规

17、模,在承接转移中加快发展。3、重点突破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加快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机床及基础件等重点行业的发展;围绕煤矿机械、环保设备、船舶制造、工程机械、节能装备、冶金装备等六大基地建设,力争在成套装备产业化上有所突破。4、发展企业集团与扶持专业化标准化企业相结合。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发展成为大型综合性产业化企业集团,鼓励主机生产企业由单机制造为主向系统集成为主转变,引导零部件生产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5、发展区域经济与产业集群相结合。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发展特色产业园和专业镇,建成一大批在国内市场

18、有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集群。6、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坚持全方位大开放,坚持引进外资与内资并重,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企业出口技术和在国外兴办企业,扩大产业外向度。2.1.3安徽省“861”项目投资计划为梅渚装备制造业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和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为主线,进一步调整提升“861”行动计划内涵,坚定不移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突出重点、错位发展的原则,努力扩大有效投入,增加有效需求,支持各地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坚持优势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全省自主创新能力

19、和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强项目谋划,增加项目储备,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奠定坚实物质基础。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2年“861”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从2012年起,将八大产业调整为电子信息、汽车和装备制造、材料和新材料、食品医药、纺织服装、能源和新能源、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被列入了安徽省2012年“861”项目投资计划。2.1.4郎溪县城“北拓”和县开发区扩区建设为梅渚镇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根据郎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现状实际情况,郎溪县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提出了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以

20、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城市发展战略:郎溪县城发展应以区域的共享共荣为前提,加强区域分工与合作,注重文化的维育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重视组团间绿化隔离带的建设,以建设皖东南重要城市为目标,把郎溪县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绿城。城市建设目标:把郎溪县融入南京都市圈互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中,具有特色的产业优势、合理的用地布局、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以及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成为皖东南地区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领先的城市之一。按照“东进、西优、南限、北拓”的空间发展思路,形成“城区+开发区+南部农业生态区”的中心城市功能分区,实现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同步优化。根据目前

21、郎溪各个乡镇经济区分布现状及未来规划中分布特征,“大郎溪”空间结构为:“两轴、一主、一副、四区、两星”。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规划建设,郎溪县域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为了加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辐射面,更好更快地发展郎溪县域经济,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合理配置城乡空间和土地资源,构建郎溪县域合理的空间体系,打造“大郎溪”,以推动县域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随着县城“北拓”和县开发区扩区建设,梅渚镇作为“两星”之一,是县域中心增长核和全县经济发展的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位为郎溪县经济开发区的配套园区,应充分依托其交通、区位条件,在“大郎溪”总体构架下,利用“错位发展”、“耦

22、合发展”理念与思路,服从“大郎溪”整体发展,同时协调好与“大郎溪”其它功能片区特别是郎溪经济开发区的关系,进一步依托和对接县城和县开发区,实现借力发展。2.2产业集群战略是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大路径选择2.2.1装备制造业的行业特点适宜于集群式发展装备制造业适宜于集群式发展是装备制造业本身的特点所致。装备制造业的行业特点是配套环节多,工艺加工过程长,中间产品交易量大,专业化协作要求高,产品协作范围广,受关联产业的影响程度深,产品价值链长,对产业链的完整性要求强烈,产业之间存在很高程度的知识和关键技术共享。而作为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产业集群正适合那些产业链条长、配套环节多、中间产品交易量大、迂

23、回生产方式复杂的产业。这意味着产业集群战略适合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现代装备制造业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柔性生产方式,这种柔性生产方式要求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柔性生产有两个内在特点:一是随着产品越来越复杂,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单个企业都不可能快速、经济地制造产品的全部,这就要求不同企业之间紧密分工合作,每个企业都承担自己最有竞争优势、最能创造价值的环节,而把竞争力相对较弱的环节转包出去。二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柔性生产必须在一个生产区位完成整个生产过程。尤其是零配件供应商要与装配厂保持较近的距离,以保证及时交货并实现零库存,从而实现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灵敏反应。这两点决定了柔性生产企业内在

24、地具有在地理空间上集聚的倾向,需要实施产业集群战略。2.2.2成功的经验证明产业集群是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种现实有效的战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装备工业的集群化趋势不断发展,地理集中的企业、有关机构(大学、商会等)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通过不断创新而赢得竞争优势。英国北部的金属加工业群,美国硅谷和128公路的电子业群、明尼阿波利斯的医学设备业群,德国索林根的刀具业群、斯图加特的机床业群、韦热拉的光学仪器业群等,都是世界上较为典型的装备制造业集群。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集群的形成明显地促进了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集中于

25、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而东北和西部地区在产业集群发展上的滞后,已成为我国区域装备制造业差距的拉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2.2.3产业集群战略有利于进一步调整宣城市装备制造业的布局在各级各类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宣城市装备资源的布局进一步优化,但是工业园区这种模式的聚集缺乏内在有效机制,它是通过依靠提供土地和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进区而形成企业的空间聚集,随着地区政策上的差距日益缩小,区内的一些企业就可能会向其他政策更优惠的地方发生转移,这种转移导致各地区产业结构乃至形态上的趋同,甚至演变成为地区之间低水平的恶性竞争,竞争优势难以持久。纵观国内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发展,多数成功的园区都

26、是专业化的园区,而入驻园区内的企业之间存在着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产业联系,从而形成产业集群。事实上,产业集群本身就是一个专业化园区。因此,借助产业集群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可以在现有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形成特色,形成专业化的产业链,从而获得较快发展。第三章 发展现状分析3.1梅渚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十一五”以来,梅渚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文化名镇、边贸重镇、工业强镇、生态新镇”的基本战略,加快集镇和新农村建设,发扬“敢于争先、敢于创新、敢于承担”的梅渚精神,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妥善应对各种挑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呈现出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镇

27、村区域均衡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良好态势,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中的各项指标,全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和质的飞跃,在全县较好地发挥了示范作用。3.1.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达23.8亿元,年均增长42.6%,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500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亿元,年均增长82.4%,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的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62%,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的5倍;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30:45:25比例调整为10:62:28,一产比重显著下降,二产比重大幅提高,三产比重稳中有升,产业结构明显优

28、化。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6.72 亿元,同比增长53.99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1.7 亿元,同比增长129.8%;工业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8.11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4.13亿元,同比增长38.2%;首次新增出口企业2家,直接出口产品缴汇值达854万美元,实现历史性突破。截止目前,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3家,规模企业已达36家,在全县规模企业数量和增长速度上都稳居首位。2012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49.5亿元,同比增长3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2.7亿元,同比增长34.7%。3.1.2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村镇风貌显著提升以规划引领发展,编制了全镇总体规划和

29、旅游规划、梅渚农业生态园规划,启动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围绕“东跨钟梅路、南接工业区”的城镇发展新思路,新镇区建设框架初步拉开,镇区面积扩大近4倍。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客商服务中心、计生服务综合大楼以及九华新城、皖苏边界农产品批发市场、烟花无药展示区等专业市场项目建设相继完成,梅红水库加固、永思河整治、引岗济梅、新建垃圾焚烧炉、钟梅路改造、村村通水泥路、“川气东送”工程梅渚段等一批水利、交通、能源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实施。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突破口,重点推进黎明村、大梁村、定埠村土地整治、村庄布点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农村风貌显著改善。3.1.3配套合作扎实推进,承接发展成效突出以县开发区的配套产

30、业园区和配套服务区为定位,梅渚与县开发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凸显特色,加快推进与县开发区在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接和招商引资工作统筹协调发展,全力打造产业承接新平台、新空间与新名片。进一步完善承接发展服务体系、优化投资环境,成立了梅渚工业园管委会和梅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胥源环境建设有限公司,“十一五”期间,全镇累计实际引进资金超过15亿元,累计引进项目61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3个,在全县招商引资综合考评中位居前列。3.1.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教育、文化、卫生、人口、社会保障、就业等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积极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名镇,跳五猖、小马灯、大小锣

31、鼓先后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梅渚镇入选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和文化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改建敬老院达到省一级院标准,新建村级五保户之家,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5%。村镇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28000元,年平均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年平均增长20%,均位居全县前列。3.1.5政府机制不断完善,民主法制逐步深入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加强政府机制的健全和落实,全面推行全程代理工作制,实施首问负责制、跟踪服务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党委议事、财务管

32、理、绩效考核等机制。严格推行镇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在村镇建设和产业发展中坚持依法行政,积极化解快速发展过程冲的各类矛盾,加快构建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全力打造“和谐梅渚”、“平安梅渚”。3.2梅渚镇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3.2.1梅渚镇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郎溪县委、县政府为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确定梅渚镇作为郎溪县经济开发区的配套园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等产业,积极打造以电梯及关键配件、金属加工机械、新型通用机械零部件制造、特种装备制造配套的金属铸、锻件加工为主要特色的经济园区。近年来,通过滚动发展,梅渚镇的装备制造产业彰显个性特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目前,形成了以电梯及电梯配套产品、金属加工

33、机械及铸、锻件产品为主的加工产业集群,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效益。至2012年底,全镇从事电梯及电梯配件、通用装备配件等产品制造的规模企业已有30家,从业人员1200人,分别占全镇总数的37%和20%。主要产品有电梯、电梯配重产品、电梯机电产品、港口机械、挖机配件、汽车配件及各种精密机械加工、木材干燥窑、船舶制造、风冷发动机、发电机组、水泵机组、工程机械、环保设备、钢结构、特种钢及棒材等,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船舶、石化、电气、纺织、建筑等行业。2012年,全镇装备制造行业完成销售收入40.6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82%,上缴税金2.12亿元,基本形成“小产品

34、占领大市场,小集群成就大作为”的特点。表3-1 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2012年度的主要产品产量及收入主要产品产量销售收入(万元)合计经过多年的发展,梅渚镇已拥有一批发展较好的重点企业,如下表所示:表3-2 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主要企业名单序号企 业 名 称主营业务或产品1宣城市华菱电梯配件有限公司电梯、电梯配件(配重产品、机电产品)2宣城市安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电梯机电配件和风力发电配件3郎溪县奔力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扁钢、翼缘板、腹板等4郎溪县昌宏钢结构厂钢结构5安徽海龙机械有限公司风冷发动机、发电机组、水泵机组及工程机械6郎溪县天富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钢结构、卷板加工,彩钢瓦、夹芯板瓦及配件7

35、郎溪县盛强园艺有限公司园艺钢制品8郎溪县运盛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船舶制造9安徽博伟铸锻有限公司大型铸锻件加工10安徽晟泰研磨科技有限公司各类研磨、抛光及清洁用品11安徽福沃德干燥设备有限公司硬木干燥窑,软木干燥窑,炉气加热干燥窑等12郎溪县亚兴铸锻有限公司各种灰铁及球墨铸造13郎溪县力通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港口机械、挖机配件、汽车配件及各种精密机械加工14郎溪县星火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各种球铁铸件及灰铁铸件15铜陵市吉鑫电气有限公司郎溪分公司变压器、高低压开关柜等16郎溪锦达配重机械有限公司锻压机床、汽车配件17安徽福赛格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系统18郎溪县锦林铜业有限公司电解铜19安

36、徽远大铜业有限公司电解铜20郎溪瑞丰铜业有限公司以电解铜为原料,生产无氧铜杆21安徽鸿泰钢铁有限公司特种钢及棒材22安徽鑫普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SMC(片状模塑料)23郎溪县广鑫环保有限公司高效工业粉末除尘设备、不锈钢除尘脱硫设备等环保设备3.2.2梅渚镇装备制造业主要特点1、产品梅渚镇装备制造业产品品种较多,按照用途划分,可分为成套机械类(电梯、风冷发动机、发电机组、水泵机组、工程机械、船舶、锻压机床、环保设备)、标准件类(各类紧固件)、非标件(各类机械配件、电子配件、船用管件、挖机配件、汽车配件)、材料类(特种钢、棒材、线材、型材、电解铜)等四大类。2、技术随着产业链的拉长,梅渚镇从事装备制

37、造产业的生产型企业的机械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工艺流程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据统计,主要机械设备中,数控冲床、数控剪板机 、数控加工中心、焊接机器人、数控折弯机等机械装备都已经达到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梅渚镇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法,将各类数控冲床、数控剪板机 、数控加工中心、焊接机器人、数控折弯机等生产设备进行智能整合,利用先进管理系统ERP以及企业内部局域网设置对各类设备进行联网,进行实时跟踪与监控,做到流水线生产、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省人力劳动成本,减轻员工劳动强度,增强产品检验精度从而保证高稳定性产品质量。目前,梅渚镇的很多产品

38、都已经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有34类产品分别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其中, 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 被评为安徽省名牌产品。全镇多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9001系列质量认证。梅渚镇同国内的许多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从而具备了普通小企业所缺乏的科研开发实力。主要在材料开发、工艺改进、设备更新、产品升级、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环境治理、人员培训、项目申报和信息网络构建等方面开展长期稳定的全方位的科技工作。3、资金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日益到位,融资难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原因十分复杂,不仅有银行和企业本身的原因

39、,还有制度的因素。一系列的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资金上面临着多方面的阻力。梅渚镇为了解决镇内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与资金支持,通过多种方式开拓资金渠道。目前镇内现有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安徽农村合作银行、新华村镇银行4家金融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总体上看,梅渚镇的企业发展资金供给是比较充裕的。除了具有较好的融资环境以外,梅渚镇还通过引进内资、利用外资,弥补资金不足的困难。通过产业招商、以商引商和外出创业有成人员“引凤还巢”,投资上项目或投资参股。4、服务一方面,梅渚镇政府组建了郎溪县梅渚镇企业管理办公室,实施对企业的管理、监督、协调和服务,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结合镇本实际,

40、深入调研,拟定全镇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拟订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2)制订招商引商优惠措施,积极做好招商引商工作,大力引进发展“三资”企业,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3)依照乡镇企业法有关规定对企业实施管理,指导和协助企业制订安全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制度,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正当市场竞争,打击侵权行为,保障企业合法权益。(4)正确处理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生产协作关系,调处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纠纷,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5)积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对新引进企业协助给予解决申报用地手续,协助做好项目建设的报建等有关工作,以及企业工商、税务登记、商标注册等手续,帮

41、助企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为企业提供无偿信息服务,协助企业组织科技攻关和新产品技术鉴定,对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符合优惠条件的企业,给予申报办理有关税费等减免手续。另一方面,成立了郎溪县梅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梅渚镇区域内的城镇建设投资和资产经营;城市规划、建设、开发;为区域内的企业提供投资、咨询服务等。5、市场梅渚镇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市场是随着装备制造类企业的扩大而逐步成长的。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产品销售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1)与大中型企业挂钩,为其配套产品。这种方式属于“以销定产”,通常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小,但市场范围也相对有限。在企业发展的最初阶段,可以为企业提供市场保证,使企业专

42、注于产品的生产,但当企业相对成熟以后,若仍然局限于这样的市场范围,企业将无法获得发展。因此,企业要发展,必须有更广阔的市场支持。(2)通过全国的连锁店销售。这些连锁店的产品销售为扩大梅渚镇装备制造业产品市场,建立梅渚镇电梯及电梯配件、通用装备配件等产品品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依靠出口,扩大外销。巨大的国际市场是无法忽视的,2011年度梅渚镇首次新增出口企业2家,直接出口产品缴汇值达854万美元,实现历史性突破。梅渚镇的特色产品出口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有可能成为未来梅渚机械制造产品的一个重要增长点。由于对国际市场的不了解,梅渚镇相关产品的出口主要是被动接受国际市场的订单,而缺乏足够的市

43、场开拓。如果将国际市场开拓做好,直接到国际市场上争取订单,打出品牌,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必将出现质的飞跃。3.2.3梅渚发展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优势1、交通区位优势宣城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南翼”,而郎溪县作为宣城地区重要的产业集聚区,利用其良好的区位优势及交通条件,是皖江城市带中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梅渚镇形成于南北朝时期,迄今约1500年,地处皖东南边陲。地处皖东南边陲,西、北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和溧阳市相接。距县城16公里,距南京禄口机场75公里。梅溧路直通104省道,2小时车程可达杭州、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到上海只需要3小时路程。规划中214省道复线、扬绩高速穿境而过。正

44、在拓宽的国家三级航道芜申运河(古胥溪河)横贯镇域,上接芜湖,下至上海,交通十分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是安徽省唯一一个地接南京和常州地域的省际边界工贸型城镇,同时也是郎溪县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和先行区。2、产业基础优势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优势,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随着产业链的拉长,梅渚镇从事电梯及配件的生产型企业的工艺设备也逐渐实现更新换代、工艺流程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主要机械设备中,很多设备都已经达到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技术引进上,梅渚镇也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大力引进先进工艺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使得梅渚镇的很多产品站稳了国内

45、外市场。目前,梅渚镇已经有了一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均已通过了ISO9000、9001系列质量认证,这为梅渚镇电梯及配件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证,也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人才优势梅渚镇电梯及配件行业的人才优势主要体现在与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上。同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使得梅渚镇电梯及配件企业具备了普通小企业所缺乏的科研开发实力。目前,梅渚镇与省内外多所高等院所保持良好的合作;同时,梅渚镇的企业还与外地的一些大企业展开合作,保持产品、科研方面的联系。这些合作是梅渚镇电梯及配件产业特有的人才优势,使整个行业保持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同步。除此以外,梅渚镇电梯及配件行业的人才优

46、势还体现在业务培训上,各种培训实现了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3.2.4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梅渚镇的装备制造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仍然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与竞争对手相比,梅渚镇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差距。1、产品档次不高,终端产品较少梅渚镇的装备制造业产品品种繁多,形成了以电梯及关键配件、金属加工机械、新型通用机械零部件制造、特种装备制造配套的金属铸、锻件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虽然产品的品种较齐全,但是梅渚镇企业的技术含量较低,真正掌握产品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少,生产终端产品的企业少,属于配套加工型的企业多。归结到一点,制造的产品多于创造的产品。没有真

47、正的拳头产品,高技术含量产品缺乏,难以做大做强,这对企业乃至整个地区产业的发展都是相当不利的。2、高水平技工严重缺乏高级技工缺乏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由于技工数量不足和技工水平不高,一些生产工艺难以达到设计要求,一些新的科技成果在向产品转化时也遇到了困难。目前,行业组织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企业举办的职业学校数量较少,劳动力素质不高,尤其是高级技工缺乏。只有增强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职工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才能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努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基础。梅渚镇从事电梯及关键配件、通用装备配件生产的人员有1600人,技工占

48、总用工的25%,主要来自于企业自己培养,实践经验较强,此外还有驻厂服务的高级技工或高校的博士,数量较少。总体而言,梅渚镇装备制造行业的技工仍然十分匮乏。随着集群化的发展,技工缺口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解决技工匮乏将是一项十分主要的任务。第四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4.1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是梅渚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但机遇大于挑战。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深入实施,通过科学的规划、明确的目标、前瞻的定位和合理的布局打造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无疑对梅渚镇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梅渚镇选择装备制造产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建设社会

49、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既凸现了自身的特色,又满足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快速提升过程中对电梯及关键配件、通用设备配件产品的强大市场需求。总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在现有产业框架的基础上,将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打造为具有个性特色的经济板块,并以产业集群化为主要发展形式,制定国际化竞争战略,实现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升级,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概括起来,就是“发挥产业基础优势,放大集群特色,实施国际化竞争战略,实现赶超目标”。4.2基本原则4.2.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产业集群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

50、”的原则。始终把调整产业内部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作为科学发展的重点来抓。在今后的发展中,梅渚镇要根据产业集群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态势,遵循市场规律,掌握产品需求,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目前,在产业集群处于发展期时,要着重引导龙头大企业裂变和众多的小企业围绕产业链聚集,加快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当产业集群处于成熟期时,要着重引导集群内发展循环经济运营模式和共创区域知名品牌,加快提升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当产业集群处于升级期时,要着重引导技术创新和融入国际产业链,加快开创产业集群新的市场空间和核心竞争力。4.2.2坚持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庶为目

51、标,以环境友好为条件,尊重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积极探索以技术文明和绿色文明为特征的发展新途径,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寓生态建设于各项事业的发展之中。不论产业集群发展到任何阶段,梅渚镇都必须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优化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在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冲突时,自觉服从环境保护的需求,不以牺牲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努力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4.2.3以“富民强镇”为根本出发点“富民强镇”是梅渚镇整体工作的重点。梅渚镇要从自身优势和发展基础出发,紧紧抓住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沿海地区产业向

52、内地转移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深入推进和县城“北拓”和县开发区扩区建设四大历史性机遇,扬长避短,培育特色,差别竞争,错位发展,努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高群众富裕程度。4.2.4打造宣城市乡镇级第一大产业板块根据目前郎溪各个乡镇经济区分布现状及未来规划中分布特征,“大郎溪”空间结构为:“两轴、一主、一副、四区、两星”。梅渚镇作为“两星”之一,定位为郎溪县经济开发区的配套园区,是县域中心增长核和全县经济发展的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发展速度与规模一直位居全市前列。以集群化形式加快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是梅渚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唯一抉择。具体地说,就是以原材料结构、

53、产品结构、装备结构、空间布局调整为主要手段,突出产业链中薄弱环节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和延伸产业链;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加强面向产业链的社会服务配套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专业大市场、会展经济、网络经济等对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和促进作用,使梅渚镇装备制造业产品形成有重点、分层次、按价值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成为宣城市乡镇级第一大产业板块。4.2.5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梅渚镇通过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全面带动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民主等方面的齐头并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既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落实,也为郎溪县乃至宣城市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第五章 战略定位和

54、发展目标5.1战略定位通过努力,把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最具有影响力的电梯及电梯配件、通用装备配件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电梯及电梯配件、通用装备配件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全国重要的电梯及电梯配件、通用装备配件贸易中心。5.2发展目标5.2.1总体目标把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安徽省重点产业集群之一。总体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技术高新化。通过各种途径提升生产技术设备,使生产设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强研发,使产品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逐步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2)产业集聚化。形成由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带动的社会化分工、专业化

55、协作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实力大企业5家,超亿元企业15家,超千万元企业50家组成的产业群体。(3)结构合理化。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将产品由标准件主导转向非标件、终端产品占主导地位,提高产品利润率。(4)产品特色化。重视培育产品的竞争优势,在现有企业和产品中形成“差异化竞争、特色化生存”的新格局。5.2.2总量目标(1)产业集中度目标。装备制造产业的销售收入占到全镇工业总量的90%以上,在2012年销售收入40.6亿元的基础上,销售收入每年递增20%30%,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90亿元,到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220亿元。(2)企业发展目标。每年新增从事装备

56、制造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510家,2015年达到45家,2020年达到70家。(3)投入目标。装备制造业工业企业每年增加固定资产投入5-10亿元,到2015年累计固定资产投入总额达到60亿元,到2020年累计固定资产投入总额达到150亿元。(4)出口目标。每年新增出口企业12家, 2015年出口企业达到5家,直接出口产品缴汇值达2000万美元;2020年出口企业达到10家,直接出口产品缴汇值达4000万美元。5.2.3环境目标(1)单位GDP产品能耗,比2012年降低30-40%,达到国际同业标准;(2)企业粉尘、废气、废水等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下降;重点企业实现清洁生

57、产。5.2.4创新目标(1)通过ISO9000、9001认证的企业,每年新增35家;(2)每年开发省部级以上“星火”项目1个;(4)每年创省优产品1只以上;(5)每年申报国家专利产品5只以上。第六章 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6.1重点发展方向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前提,结构调整为根本,特色经济为方向,企业效益为目标,在今后的几年中,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在巩固现有品种、提升质量、拓展市场的前提下,将重点放在下列方面:6.1.1加快对接与承接,增强跨越发展新动力牢固树立对接发展和承接发展新意识,优化对接发展和承接发展新环境,拓展对接发展和承接发展的新领域、新空间,积极融入全县发展战略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

58、区建设,加快打造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镇。(1)全方位对接县城与县开发区以县城、县开发区的配套服务区和配套产业园区为定位,依托县城“北拓”和北部片区“加快专业市场、商贸服务、钟桥河及龙须湖绿色景观带建设、增强配套服务功能、向北连接以郎溪经济开发区为中心的工业新城”的发展战略,借助县城服务功能集聚梅渚产业和人气,通过产业集聚促进人口向梅渚集中。加快融入县开发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与县开发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加快推进与县开发区在产业、资金、人才、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对接,实现借力发展。(2)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和载体建设紧紧抓住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机遇,加快实施梅渚工业园扩园工程,即依托定埠港,规

59、划布局梅渚工业园(西区),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仓储物流和机械制造等港口型产业;梅渚工业园(东区)则依托建平大道“南连县开发区、北接新镇区”,进一步强化现有机电电梯、汽车零部件及新材料产业,积极构建“一园两区”、特色鲜明、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的新格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快无锡科技创意园(梅渚)建设,加速推进与新加坡、台湾以及周边苏浙沪等发达地区园区合作共建进程,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创新合作共建园区模式,探索引进战略投资者、托管、股份合作、产业招商等多种模式,实现区域优势互补、经济联动发展。6.1.2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技术水平是一个产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当一个产

60、业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发展条件,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时,自主创新就成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手段。从产业发展阶段看,要在主要依靠设备、技术引进的基础上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提升产品发展能力。梅渚镇的电梯及相关配件产业规模已经积蓄了一定的发展实力,但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内电梯及相关配件产业竞争激烈,不论从管理水平、营销网络、企业规模、研发能力等角度来看,梅渚镇都不占绝对优势。自主创新是梅渚镇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手段和中心环节。加强对新型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提高原料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

61、低生产成本,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借助外部科技力量,组织难题攻关,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和产品竞争力。6.1.3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比,与先进的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相比,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形势比较严峻。随着装备制造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需求的缺口都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尤其是对掌握一定技术能力、从事相关技术工种的熟练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技术工人总量不足、整体素质较低、结构调整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针对这一实际,急需建立定位明确、层次清晰、相互衔接的多层

62、次的优秀人才培养和支撑体系,逐步实现人才数量多、人才种类全、人才规模高、人才级配合理的基本格局。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整体开发、优化环境、开放聚才的指导方针,打造人才“高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梅渚人才培育工程和梅渚引才“521”工程,加强和鼓励现有政府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轮训、轮学、进修及攻读在职研究生,完善和落实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政策措施,5年引进20名研究生、100名本科生,进一步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成效、更加开放的人才

63、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6.1.4建立面向全球的信息化平台信息化使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确化转变,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如应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对供应链进行实时动态管理,能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带来效益。信息化可以大大节约交易成本,促进产品创新,从整体上提高运营效率。通过先进的通信工具、电子计算机网络,能够使供应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密切的网络联系。从目前的现状看,梅渚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中的信息化建设中搞得比较好的企业为数不多。相比之下,中小企业的情况则滞后于大企业。原因主要是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管理观念、开发能力不强,资金不足。同时,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人才匮乏的问题,尤其是IT业人才匮乏。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梅渚镇要以网站为平台,向外推介自己的产品,宣传自身的优势,广泛开展网上招商、网上销售。从推行信息化的具体过程来看,在生产环节,实现计算机数字控制(CNC)和柔性加工制造(FMS),流程开始实现主要工艺过程的分布式控制(DCS)和柔性控制(FCS)。在管理环节,应基本实现MRP、ERP等主要功能,开始实施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在经营环节,运用网站的互动功能,初步实现网上寻价、网上采购、网上营销等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