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课词语万花筒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101725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5387778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第四课词语万花筒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101725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四课词语万花筒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101725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四课词语万花筒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101725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四课词语万花筒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10172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四课词语万花筒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101725(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词语的丰富多彩使文学永远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词语永远与人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本课让我们透过词语万花筒,辨识词语的“七十二变”,结识词语的兄弟姐妹,翻阅每年一部的“新词典”,采撷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词语的有关知识,澄清理论上的认识。2.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词放在句子里面,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词语,辨别词语的哪个义项适合句子要表达的意思。3.广泛阅读,培养语感。语感主要从阅读中来,因此应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培养语感,从而借助语感去推断词语的含义。4.勤查字典、词典,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常用词语的常用义项。篇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考点对接第

2、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了解什么是词语的意义,什么是单义词和多义词,理解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等各种意义,以及词义演变的几种方式能够利用工具书判断一个词语多个义项之间的联系,并且能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有多种意义的词语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第二节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了解什么是同义词,同义词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同义词之间的异同理解同义词产生的原因和途径,了解同义词的内部类型,了解同义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并能够辨析同义词和恰当地使用同义词正确使用词语(双音近义词的辨析)第三节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了解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和类型(如新造词、旧词新义和外来词等)理解词汇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旧词语不断消亡,

3、新词语不断产生,新词语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理解并能正确使用“新词语”第四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了解熟语,熟语的主要类别和基本特点了解各种熟语,理解“词”和“语”的区别正确使用熟语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主题展示引子感悟呆子“破”书多义词活动探究“意思”真有意思要点归纳1词义和义项词义就是指词所表示的意义。义项就是词义的单位。单义词的义项只有一个;多义词的义项有若干个。多义词具有多个义项,但是这些义项的地位并不完全等同,而是有先有后,有主有次。因此有的义项叫“本义”,有的叫“基本义”,有的则是“引申义”。2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多义词的不同义项词的本义定义指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意义示例

4、“兵”的本义是“兵器”特点在古汉语词典中存在或在成语中使用词的基本义定义指词在现代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意义示例“兵”的基本义是“战士,军队”特点基本义一般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第一个义项,基本义和本义可能一致词的借代引申义定义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关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示例“兵”的借代引申义有“军事”“战争”和“兵士”等特点整体与部分、物品与使用者、行为与行为发出者、工具与活动、材料与产品、产地与产品等都有着稳定而明显的关联,因而都可以在人们意识中建立起某种联想关系,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词的比喻引申义定义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

5、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示例“包袱”原指“用布包起来的包儿”,比喻引申为“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特点比喻引申义与原意有相似性;比喻引申义为词的一个稳定义项3.词义的演变词的意义会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对外界及对自身认识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词义的演变包括“词义深化”“词义扩大”“词义缩小”和“词义转移”等现象。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深化定义指词的适用对象不变,但意义更深刻或更准确示例“人”这个词古今适用对象一致,但古代解释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而现在解释为“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词义的扩大定义指词的今义所表示的范围大于古义,而古义包括在今义中示例“河”在古代

6、专指“黄河”,今则泛指一切河流特点词义的扩大总是具有从个别到一般、从部分到全体的特点词义的缩小定义指词的今义所表示的范围小于古义示例“子”原义包括“儿子”和“女儿”,现在只指“儿子”词义的转移定义指词所表示的概念的转移和感情色彩的转移词的概念的转移指词所表示的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新的词义产生后,旧义一般就不复存在了词的感情色彩的转移指词所表示的基本概念没变化,只是词的感情色彩转变了示例词的概念的转移:“涕”原指眼泪,而现代汉语中,除成语“感激涕零”“痛哭流涕”外,“涕”均指鼻涕词的感情色彩的转移:“爪牙”原指得力的武臣、猛将,是中性词或褒义词,现比喻坏人的党羽,用为贬义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

7、项是()A一个词并不一定只有一个意义,这些不同意义就叫作词的义项。B词典中同一个词下面列出的一个个的意义也就是这个词的义项。C义项包括词的理性意义,但不包括词的色彩意义。D即使一个词有多个义项,在一个特定场合也只能表示其中的一个意义。解析:选CC项,义项既包括词的理性意义,也包括词的色彩意义。比如“帽子”有“戴在头上保暖、防雨、遮日光等或做装饰的用品,比喻罪名或坏名义”两个义项,后一个义项就有贬义色彩。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词如果只有一个义项,就是单义词;如果包含多个互相联系的义项,就是多义词。B一个词的多个意义中,总有一个是最初的意义,一般来说最早在文献出现时的意义,就是这个词的

8、本义。C在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总有一个是现在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这就是基本义。D“引申义”顾名思义就是词沿着客观对象间的相关性联系或相似性联系引申出来的意义。相关性的词义引申方式是“比喻引申”,相似性的词义引申方式是“借代引申”。解析:选DD项,相关性的词义引申方式是“借代引申”,相似性的词义引申方式是“比喻引申”。3指出下列词中,哪些词的词义属于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钱江河颠臭肉(1)属于词义扩大的词是_。(2)属于词义缩小的词是_。(3)属于词义转移的词是_。答案:(1)江、河、颠、肉(2)臭(3)钱4指出下列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A本义B引申义(1)都(2)安(3)爱 (4)病(5)

9、城 (6)从答案:(1)AB(2)AB(3)BA(4)AB(5)BA(6)BA5确定各个词语的本义及基本义,并指出哪些是借代引申义,哪些是比喻引申义。疙瘩皮肤上突起的或肌肉上结成的硬块:手上起了一个疙瘩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面疙瘩不易解决的问题:心中的疙瘩早去掉了方量词:一疙瘩石头方麻烦;别扭:结下了疙瘩本义及基本义: _借代引申义: _比喻引申义: _答案:链接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什么是词语的意义,什么是单义词和多义词,理解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等各种意义,以及词义演变的几种方式。通过学习,能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有多种意义的词语。对应的高考考点是“正确使用词语(包

10、括熟语)”“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所谓“文中”,是指具体的语言环境,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二是具体词语所在的上下文,即通常所说的“语境”。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文中考查的“重要词语”主要有:表明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表现文章主旨的词语;反映文章深层内容的词语;体现作者感情色彩的词语;在结构上起过渡或照应衔接作用的词语;有指代意义的词语;有比喻、反语、仿词等修辞意义的词语。 所谓“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就是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意义,是与词典义相对而言的,主要包括词语的概括义、引申义、隐含义、修辞义、指代义等临时意义或附加意义。例1(湖南高

11、考)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举办的“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今日与观众见面。走进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迎面的青绿山水画谷口人家前站满了凝神观看的人。这青绿泼彩渲染的画面,墨色浑厚华滋,层次分明;章法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勾皴笔法遒劲雄健,开阖有度,令人叹为观止。在展厅右侧,一幅江山万里图静静地面对着来来往往的人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向人们展示着笔墨点染间的艺术功力,也仿佛在诉说着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下列选项中的“人家”与语段中加点词“人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B小女子已许配了人家C你走了,教人家怎么办呢D诗书门第,勤俭人家解析谷口人

12、家中的“人家”是泛指,指谷口的住户。“谷口”,是名词。A项,“人家在何许”指的是人家所在的地方在哪,“人家”可以理解为住户,与题干中的“人家”意思一致。B项,指的是女子未来的丈夫家。C项,“你”和“人家”相对应,是代词,指的是“我”(有亲热和俏皮的意味)。D项,“门第”与“人家”相对,而且“人家”的特点是“勤俭”,可知“人家”指的是家庭。答案A例2(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乾坤草亭朱良志明代王世贞家有弇山园,园中有一小亭,小亭坐落在丛树之中,四面花草扑地,绿荫参差,匾额上书“乾坤一草亭”。八大山人也曾画有乾坤一草亭图。一个小草亭,为何扯上广袤无垠、神秘无比的乾坤?又如元代画家吴镇,

13、喜欢独泛小舟于湖中,自称是“浩荡乾坤一浮鸥”。一只小鸟,为什么说是浩荡乾坤中的一只小鸟?而唐代船子和尚诗云:“世知我懒一何嗔,宇宙船中不管身。”小舟居然也成了宇宙中的一只船,宇宙、乾坤,说其大;小亭、小舟,言其小。在小亭中有囊括乾坤的期望,在小舟中有包裹江海的运思。小,是外在的物;大,是内在的心。从物上言之,何人不小!但从心上言之,心可超越,可飞腾,可在小亭而妙观天下,可泛小舟而浮沉乾坤。王维不是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吗?水虽穷,路虽尽,但云起了,风来了,我是一片云,我是一缕风,在这样的心灵中,哪里还会有穷尽时!乾坤中的一草亭,江海中的一浮鸥,宇宙中的一只船,反映出人的生命困境以及

14、从此困境中突围的可能路径。这是一种深层的生命自信。我们每个人都是渺渺宇宙的一个点,八大山人也有此认知,他早年号雪个、个山,自称“个山人”,这个“个”就是乾坤中之一“个”,一点。个,也可解释为竹,雪个,即皑皑白雪中的一枝竹,白色天地中的一点青绿。在个山小像中,八大山人录其友人赞语:“个,个,无多,独大,美事抛,名理唾大莫载兮小莫破。”八大山人想要告诉人们的是:我山人是天地之中的一个点,虽然只是一点,当我抛弃欲望的追求,唾弃名理的缠绕,获得自身的独立的时候,我就可以齐同世界,拥有世界,我就是大全。八大山人笔下的一朵小花,一枝菡萏,一羽孤鸟,都是一“个”,一点,一个充满圆足的生命。八大的自尊缘此而出

15、。清初诗人张潮将人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牖中窥月,这是一般的境界,没有改变山里人只知道山里事的看世界的方式;第二个层次是庭中望月,看到的世界不再是洞中之天,而是较为广阔的天地;第三个层次是台上玩月,则有“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的悠然,有包裹八极、囊括乾坤的境界,它站在世界的高台之上。这不是自高自大,而是心灵的悠游回环。中国画中通透的小亭,八面无一物的小亭,就是这样的心灵高台,无边的世界就在高台玩月的灵境中荡漾。那小舟也是如此,它在小河中荡漾,在开阔的湖面荡漾,在茫茫的大海中荡漾,在无形的宇宙中荡漾,说它是“宇宙船”又有何不可?中国画家不是看一只鸟就画这只鸟、有一朵花就画这朵花的人,

16、中国画的主流不是将画作为写实的工具,而是当作表达内在生命体验的工具。画的是这个亭子,但所要表达的生命体验却不在这亭子中,所谓不离亭子,不在亭子。高明的画家其实都想到那高台上去玩月。(有删改)请简要说明第三段中“个”的含义。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理解。在第三段中,作者从不同角度对“个”这一词语进行了分析。通过划分层次,理解各层次的内容,可知“个”这一词语的内涵:“竹”“点”“圆足的生命”。答案“个”从具体物象到抽象观念,形成了三个层面:竹,点,圆满具足的生命。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这一考点来说,近十年高考考查频率较高地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词语的隐含义,而不是表层义;2同

17、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3文章中的某些代词或非代词的指代义;4少数虚词在前后文中的作用;5特殊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临时义和特殊含义。解答有关“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题的方法:1联系具体语境理解词义一个词语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词语组成句子表达某种意思;反过来看,上下文中总是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包含这个词语的意思,或制约这个词语的含义。解题时要有整体观念,认真理解语境,把握上下文的意思,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2结合修辞手法理解词义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通过某种修辞手法赋予一些“重要词语”以特殊含义,因此,理解“重要词语”,就要弄清词语的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

18、、反语义、色彩义、语体义、仿词义等。3结合文章主旨理解词义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往往和作者的思想观点、文章主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这类词语的理解还要和文章的思想内容联系起来思考,尤其是要求联系全文的词语。本节训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1按下面的提示答题。汉语语言博大精深,词汇尤其丰富多彩。同样一种现象,带有不同感情色彩的人就会运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认识。假如你“说话写文章善于用书上的文字或成句”,欣赏这种做法的人会说你精于“引经据典”;觉得你喜爱卖弄文采的读书人会说你“_”;认为你是不忘表演、时时显示自己的“新新人类”就会说你“_”。同样,假如“两个人彼此一样,不分上下”,若强调“力

19、量相当”可用“势均力敌”来形容;若用词追求典雅,则可说他们“_”;若用词通俗且带有贬抑,则可说他们“_”。答案:掉书袋作秀难分伯仲/伯仲之间半斤八两2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关于“自主学习”的问答。请仿照乙同学对“能学”所作解释的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解释文字。甲同学:你能告诉我“自主学习”有哪些要点吗? 乙同学:好的。我认为自主学习有四个要点,就是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能学”是指学习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想学”是指_;“会学”是指_;“坚持学”是指_。答案:示例:学习者主观上有学习的动机,并且愿意付诸行动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会不断总结学习经验学习者

20、有较强的学习意志,并且能够持之以恒3日常生活中常见以人体部位为喻的词语,取义各不相同,使用恰当可以增加表达的情趣。例如:期中考试已经迫在眉睫。取眉毛和睫毛距离极近之义,形容事情已到了极其紧急的关头。请参照例句,用“眉睫”以外的例子,再仿写两个句子。答: _答案:示例一:儿子是妈妈的心肝。取心肝是身体极重要的器官之义,比喻儿子是妈妈最亲近、最疼爱的人。示例二:高考复习到现在,总算有点眉目了。取眉目于人体头部最上面之义,喻指事情开始有头绪了。示例三:他凭着高明的手腕,终于平息了这场股市风波。取手腕是人体关节中极灵活的部位之义,喻手段、本事。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在遥远的古代,交通不便,人们在

21、相互隔绝的状态中生活。在相对独立的地域,每一种手工制品都是那里的特产。手成了心灵最灵便的工具。故而,愈是文明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双手就愈聪明;同时,不同民族的双手又具有各自奇特的本领和气质。有人认为画线句中“聪明”一词使用不当,建议改为“灵巧”,你认为如何?简述理由。答:_答案:示例:应该改。“聪明”指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其主语应是人,此处与“手”搭配不当。“灵巧”指敏捷,不呆板,灵动而巧妙。用来陈述手,很恰当。不能改。这里运用了“移就”的修辞手法,不仅体现出人类双手的灵巧,更突出了其中凝聚的智慧,改为“灵巧”就少了这层意味。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近代名士章式之给学生作文

22、写的批语相当幽默。有个学生在作文中一连用了十几个“而”字,都不恰当,章式之看了,啼笑皆非。于是在该生作文本上写了一段批语: “当而而不而,不而而而而,而今而后,宜而而而也!”(1)说说这段批语的大意。答:_(2)说说批语中“而”的意义。答:_答案:(1)应当用“而”的地方你却不用“而”,不应当用“而”的地方你却偏要用“而”啊,从今以后,应该用“而”处你才该用“而”啊! (2)第2和第5个“而”是连词,表示转折;第7个“而”是语气词,表示感叹;第8和第9个“而”是介词,“自、往”的意思;第11个“而”是连词,表示承接的意思;其他的“而”都是指“而”这个字而言。6解释下列“辣”的含义。(1)辣酱:

23、_(2)辣妹子:_(3)他的手段真够辣的:_答案:(1)用的是本义,即“刺激性味道的”。(2)用的是比喻义,指“性情泼辣,伶牙俐齿”。(3)用的是引申义,即“狠毒”。7下面广告中的“联想”一词,有哪两方面的含义?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公司的广告词答: _答案:广告语中的“联想”一语双关,既指作为电脑的“联想”品牌和联想集团公司,又指作为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桃李”一词。北大,你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梦想,也抚慰了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答: _答案:桃李指代学生。9简述下文中加点的“兽类”一词的含义和作用。书籍是会提高人的,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高尔基曾

24、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着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为理想的境地,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答: _答案:“兽类”的含义:野蛮、庸俗。“兽类”的作用:更形象地突出书籍的作用。10判断下面加点字的意义是否相同。老孙头慷慨地说:“我那玻璃眼倒也乐意换给她,就怕马儿性子烈,她管不住。”刘胡兰这位十七岁的女英雄慷慨就义了。答: _答案:不相同。不吝啬;充满正气,情绪激昂。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五月槐花香王溱朋友打来电话,让晚上去他家吃槐花包子。他母亲刚从老家赶来,带来许多新鲜的槐花,知道我喜欢吃这口,于是便热情相邀。确实,我喜欢吃用槐花做馅的包子。以前住在大

25、杂院里时,每到槐花盛开,院里的大人、孩子便会提着篮子,搬着小凳,拿着铁钩子去摘槐花。那时马路两侧种满了开着白色花瓣的槐花树,远远望去,像白色的花海,煞是壮观。树多,花也多,一会儿就能摘一篮子,拿回去用清水略微一冲,便可以做各种菜肴了。最简单、最普通的是炒鸡蛋,把鸡蛋和槐花搅拌在一起,放进锅里炒,鸡蛋熟了,菜也就成了。然后是蒸槐花,把槐花和面粉混在一起拌匀,再加点儿盐、味精,放进笼屉里蒸,出锅后蘸着大蒜或面酱之类的就可以吃了。这些都是“小儿科”,复杂点儿的是槐花包子。猪肉、槐花是主打原料。猪肉要肥瘦兼顾,只肥不瘦太腻,太瘦又没有味道。槐花最好先用热水过一下,一方面更卫生些,另一方面更实落,还有就

26、是槐花有点苦,水一过可以淡化一下味道。有的人还喜欢放点韭菜大葱,说实话,我没觉得这样多好吃,反而觉得有点儿多此一举,或者是喧宾夺主了。我最喜欢的是纯槐花和猪肉馅的包子。那味道,想起来时心里的大馋虫就一个劲地往上涌。朋友家的槐花包子味道很正宗,这源于他母亲是鼓捣槐花的“老手”。许多人喜欢吃槐花包子但未必会包,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馅的味道很难调到恰好,这需要经验。南方人似乎在这方面逊于北方人,原因是槐树属于温带树种,不但喜欢光,而且更喜干冷气候,多生长在黄土高原、东北、华北平原,北方人见得多吃得多,日积月累,自然熟能生巧。槐花开花时节,北方不少饭店有槐花系列菜肴,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靠山吃山,靠水

27、吃水。槐树是大自然的产物,有着植物共有的特质,却又是适应性极强的物种。它不像其他花卉树木那样“矫情”,只适合在安谧的环境中生长。它耐得住烟尘,不惧吵闹,能在嘈杂的城市环境中茁壮成长,且寿命很长。我们大院门外的槐树打我记事时就有,母亲说她20世纪30年代搬来时,那些槐树就矗立在那儿,算起来怎么也有百八十年了。马路上每天要经过无数汽车、自行车和来来往往的人群,尾气、喇叭声、喧闹声,对槐树似乎没有任何影响。要不是拆迁改造、伐树让道,槐树再生长个百十年恐怕也不会枯萎。只可惜,城市进化株连了无辜的自然生态,让其变为记忆,铭刻在了人们的脑海之中。槐树开花在每年的四五月间,五月为多,主要看气候。往往先是极少

28、花蕾吐芳,白天露出一点白头,一夜间突然变成满树花瓣,一串串洁白的槐花缀满树枝,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这时凡是从槐树下走过的人,都会换上一种愉悦心情,情不自禁地张开嘴巴,大口呼吸着清新的槐花香,脸上荡起甜蜜的微笑。我们院里的人在傍晚时还会搬一个马扎子或小凳坐在槐树下拉呱、说笑,当然也少不了顺手摘些槐花含在嘴里,慢慢品尝它的滋味。槐花虽赏心悦目,但花期不长,短则十天八日,长则半月。所以,槐花更多的贡献是满足了人们的味蕾和食欲。槐花鸡蛋饼、槐花肉末饼、槐花鸡蛋汤、蒸槐花、肉米槐花麦饭、槐花炒蛋、槐花饺子、猪肉槐花大包子、槐花包菜、蒸槐花饼、槐花疙瘩、槐花肉丸汤这些名目繁多、花样迭出

29、的食谱,都离不开两个字:槐花。人们用普普通通、皱缩而卷曲的花瓣,烹饪出溢满自然香气的美味佳肴,丰富着人们的餐桌,实在是天赐所致。槐花以自己的美丽让人们心花怒放,同时又以自己的美味满足人们的口福。许多文人墨客赋诗作文赞美槐花。“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这首诗被无数人引用,可见人们对槐花的钟情之意。白居易的秋日,子兰的长安早秋都提到了槐花:“袅袅秋风多,槐花半成实”,“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这些年城里的槐树不多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可供欣赏的花木,这有点遗憾。不过在朋友家吃槐花包子时得知,我的老家山东莱西市,种了万亩槐花,已经连续四年举办了槐花节

30、。这消息让我振奋、欣慰,眼前立时呈现出那一棵棵浓密而高大的槐树,一股槐花香扑鼻而来。明年五月我一定要回去看看我喜爱的槐花。(选自光明日报,略有删改)(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文章以朋友请“我”吃槐花包子为引子,引发“我”对槐花、槐花加工的美食及与槐花相关的生活的回忆,表达了“我”对槐花的赞美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B第段描写槐树,并且突出槐树适应性极强、寿命很长等特点,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为下文描写槐花盛开的情景、槐花成为美食等做铺垫。C作者引述白居易的秋日、子兰的长安早秋中描写槐花的诗句,意在表现槐花的贡献,说明在唐代的时候人们已经开始欣赏并食用槐花了。

31、D“情不自禁地张开嘴巴,大口呼吸着清新的槐花香,脸上荡起甜蜜的微笑。”由写花转而写人,“甜蜜的微笑”反衬当下人们生活的无聊无味。E作者力图表现城市化加快过程中旧事物消亡、新事物产生引发的社会心态的变化:一是留恋、眷恋过去,二是担忧、惧怕未来。解析:选ABC项,白居易、子兰两人的诗句,主要是从审美的角度来描写槐花的,这里说“意在表现槐花的贡献”是一种功利主义的理解。D项,“情不自禁地张开嘴巴,大口呼吸着清新的槐花香,脸上荡起甜蜜的微笑。”由写花到写人,也是人与花的合写,以人在槐花清香里微笑,从侧面衬出槐花的美好、生活的惬意。E项,“担忧、惧怕未来”是对作者思想情感的错误理解,文中有怀旧思想,但并

32、没有因此而对未来产生担忧与惧怕之感。(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特殊含义。这些都是“小儿科”。这源于他母亲是鼓捣槐花的“老手”。答: _解析:“小儿科”和“老手”的特殊含义,其实就是它们的语境意义和比喻意义。“这些都是小儿科”里的“这些”指的是上文讲的“炒鸡蛋”“蒸槐花”等对槐花的简单加工,而“小儿科”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老手”,根据上文的“朋友家的槐花包子味道很正宗”,下文的“馅的味道很难调到恰好,这需要经验”,可知指的是“加工槐花做包子经验丰富”的人。答案:是指槐花炒鸡蛋、蒸槐花属于把槐花做成食品中很简单的事情。是指加工槐花做包子经验丰富的人。(3)这篇散文所描写的槐花有哪些特点?答: _答案:生命短暂而美丽。是可口的美味食品。有淡淡的素雅的清香。散发着乡土气息,寄寓着浓郁的乡情。- 13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