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5381044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东方文学的发展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东方文学的发展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东方文学的发展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论东方文学的发展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东方文学的发展历程(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东方文学的发展历程摘要 东方文学又称“亚非文学” ,就亚非文学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重要阶段, 分别就古代亚非文学,中古亚非文学和近现代亚非文学展开论述。关键词 古代亚非文学 中古亚非文学 近现代亚非文学正文 伴随着 16,17 世纪欧洲人发现东西洋航路,并适应其向东进行经济扩张的 需要,一些西方学者在考古发掘的科学实证中, 开始系统地对亚洲和北非洲一些 文明古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宗教,艺术,风俗及其它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 行研究,逐渐形成了 “东方学”。我国习惯上将世界分为欧美和亚非拉两大阵营, 与此相应, 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界长期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 将东方文学称为 “亚非文学”。而亚非

2、文学的发展历程又分为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古代亚非文 学,中古亚非文学和近现代亚非文学。一,古代亚非文学的内容及特点 与西方古代文学导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传统、具有明晰性和统一性的特征相 异,古代东方文学的范畴是一个包涵众多不同种族、民族、国家、语言、哲学和 宗教等因素在内的多元聚合体。它的时间跨度从公元前4000至前3000年 古埃及文明肇始,一直延续到公元2至8世纪东方诸国先后进入封建社会这个时 段,即东方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其辽阔的地域从北非的 尼罗河流域、 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 到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 流域以及东亚的黄河与长江流域; 既有适应于灌溉耕

3、作的农业文明, 又有在地理 环境恶劣、 气候干旱条件下产生的游牧文明, 这两种类型的文明相互传播、 冲突 与融合,逐渐催化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上古东方文学。 最初的东方文学主要是由各 种神话传说和相关的宗教文本构成。 在古埃及,关于太阳神拉的创世神话和自然 繁殖之神奥西里斯死而复生的神话内在深层地主宰着古埃及人的精神生活, 体现 了他们敬畏自然、 繁衍生命的原始宗教意识。 他们的宗教观把生命视为死亡之前 经过一个预定阶段而将最终到达其终点的过程, 故对死亡关注的热情远超过现世 生活,死者的尸体被制成木乃伊放置于灵柩内而经久不朽, 并随葬放入指导亡灵 顺利通过冥国考验性质的诗, 以祈求获致灵魂的永生

4、, 这些诗作汇集成庞大的宗 教诗歌集亡灵书。古巴比伦宗教继承和发扬了美索不达米亚宗教的传统,与 古埃及宗教一道, 并称为世界上具有最古老文字典籍的宗教。 古巴比伦神话渊源 于苏美尔一阿卡德神话,其最重要的神话埃努玛埃立什是世界文学史上现 存最早的完整的创世神话,为后世的创世神话如旧约创世记和古代希腊赫 西奥德的神谱提供了范本。古希伯来人的犹太教圣典旧约中关于天地起 源、人类创造、伊甸乐园、洪水方舟的神话,早已成为人类象征性地阐释主体及 其客体最富想象力的典范。印度最古老的吠陀诗集中的神话传说、颂神诗、 祭仪诗与咒语等不仅是印度古往今来各教所尊崇的经典(如吠陀教和婆罗门教 等),同时也是印度人最

5、早的文学创作。由此可见,上述古代东方各国最初的文 学作品,均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其中有些文学作品本身就是宗教经典, 那些虽非纯粹宗教文本的神话、 颂诗和故事等无不与神灵崇拜的观念有着千丝万 缕联系,仍充溢着浓郁的宗教意味和宗教想象。二,中古亚非文学的内容及特点中古文学指的是亚非封建社会的文学 。东方各国在公元 2、3 世纪至 7、8 世纪确立了自己的封建制度 。形成了东亚、南亚、西亚北非三个文化圈 。它们 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中古文学呈现出一派繁荣灿烂的局面。中古亚非文学,因国度、地域、民族、历史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但从整体来看,具有如下共同特征。首先,多民族文学共同繁荣。 同中世

6、纪的欧洲文学(公元 5 世纪至公元 15 世纪,古代亚非文学的主要文学成 就也集中在这一千年)对照,中世纪欧洲文学由于教会统治,发展停滞,风格单 一。亚非文学虽然也受宗教的影响, 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封建社会初期 和中期,亚非文学空前繁荣, 。亚非文学的繁荣还表现为民间文学蓬勃发展,品 种繁多,文人创作与此相互辉映,取长补短,名家名作涌现。如中古阿拉伯文学 的艺术丰碑: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日本才华横溢的女作家紫式部,她的 传世力作源氏物语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其次,各民族文学相互交流,互相影响,形成了三大文化交流中心。 由于农耕社会的独立性和局域性,中古亚非

7、各国的河流文化发展形态十分完整, 因而造就了各自迥异的民族风格与民族文学机制。 在 7 世纪之后,随着亚非国家 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的发展, 出现了频繁的文化交流, 逐渐形成了三大文化交流 中心:以中国为中心的远东及东南亚文化区、 以印度为中心的次大陆南亚文化区、 以阿拉伯为中心的西亚北非文化区。 三大文化交流中心各自影响周边国家和民族,从而促进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 文学的发展。 这种文学发展的交流与整合, 导致了文学共同繁荣, 成为中古亚非 文学的一大特色。再次,内容的复杂化,形式的多样化。中世纪欧洲文学处于教会的控制之下, 而亚非文学是在政权高于教权的政治气 候中发展,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

8、就内容而言,有歌颂统治阶级功德、 宣扬封建秩序的, 更多的是揭露统治阶级罪 恶、表现被压迫者的生活理想和愿望的。 就文学样式而言, 各种体裁都在发展成 熟,特别是诗歌、戏剧走向了全面的繁荣,小说与散文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最后,民间文学蓬勃发展。在漫长的封建社会, 亚非各国口头创作极为丰富, 特别是 6 世纪之后,城市 相继繁荣,市民文学崛起,为民间文学的发展拓展了新空间,使得民间歌谣、民 间戏曲和民间故事都有了长足发展。 同时,民间文学的发展又为文人创作提供了 源源不断的题材与创作灵感。总之,中古亚非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日本在 11 世纪初就 产生了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

9、源氏物语 ;中国文学水平之高,在 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 中古亚非文学对欧洲文学影响深远。 中国的古籍, 印度的 民间创作和阿拉伯的诗歌, 都在中古时期传入欧洲, 成为推动欧洲文学发展的重 要因素。三,近现代亚非文学的内容及特点 近现代亚非文学, 指的是从 19世纪下半叶到 20世纪一百多年间, 地处亚非两大 洲的各个国家的文学。自 15世纪以来,欧洲列强不断入侵亚非, 到 19世纪中叶,亚非地区绝大多数国 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只有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因此 对大多数国家来说, 本时期都面临两大政治任务。 一是救亡, 即反抗资本主义国 家的侵略和殖民主义统治, 争取民族独

10、立和解放; 二是启蒙, 即借鉴欧美国家现 代化的经验, 汲取西方先进思想, 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 求得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因此,近现代亚非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既有民族矛盾,又有阶级矛盾;既 有人民大众与统治阶级的斗争, 也有殖民主义、 封建势力和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较量。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各阶级之间不断出现斗争、妥协或联合的不同格局。在思想文化领域,欧美文化的输入引进与亚非近现代知识分子救国救民的思想探索 相结合,形成了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总体文化格局。 亚非各国都出现了前所 未有的多元并举和众声喧哗的局面。举其大者有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有近代欧美 人文主义思想,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有现代西方各种

11、非理性主义,有亚非近代民 族觉醒的文化复兴意识,还有殖民主义者热衷传播的基督教等等,它们之间的互 相斗争、不同组合形成亚非近现代各种社会文化思潮。正是这样的动荡变革的社 会现实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亚非各民族不屈不挠的慷慨斗志和奋发图强的昂扬 精神,奠定了近现代亚非文学蓬勃发展的基础。亚非近现代文学史体现的即是亚非各民族独立斗争和亚非各国走向现代化的 历史,又是亚非文学自身转型更新和不断现代化的历史。 由于亚非社会现代化具 有外发性,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异常复杂的矛盾现象。首先,新文学的发展受到守旧势力的重重阻碍, 每一项革新、每一个进步,都经过长期斗争和 反复较量才取得胜利,新旧之争始终

12、伴随着亚非近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其次, 在亚非文学转型过程中,更多地接受了欧美近现代文学的影响, 从文学观念,创 作方法到体裁形式全方位吸纳,从而形成学习借鉴和传统继承之间的矛盾。 其三, 亚非近现代文学与欧美文学发展不平衡。近代亚非文学起步之时,欧美近代文学 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史。亚非文学在短短数十年中,将欧美各种文学思潮搬演了一 遍,因而各种思潮流派都没有从容发展的机会。 尽管如此,亚非近现代文学经过 了历史转型,经过长期自觉向欧美文学学习,经过了将外来因素与民族传统相结 合的融汇过程,在百余年间取得了飞速发展,基本完成了自身的现代化过程,大 约在二战前后,至少在部分国家,实现了与欧美文学的同步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