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专题限时集训: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5333932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专题限时集训: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专题限时集训: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专题限时集训: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专题限时集训: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专题限时集训: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专题限时集训(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对应学生用书第149页)(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7镇江一模)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质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引文中“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君主制 D郡县制B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与材料中“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质” 阐述的

2、是西周分封制,故B项正确;君主制与材料中“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不符,故C项错误;郡县制是中央集权,与材料中“地方分权体制”不符,故D项错误。2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这说明宗法制旨在()A强化专制集权 B巩固宗族团结C稳定统治秩序 D维护社会和谐B西周时期还没有出现专制集权,故A项错误;据材料“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得出宗法制旨在巩固宗族团结,故B项正确;宗法制可以稳定统治秩序,但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

3、主要说的是宗法制维护宗族稳定,维护社会和谐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3(2017苏北三市三模)有学者认为:“(春秋时期)国家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君主统而不治;大夫们很重要,不是因为其职位,而是因为他们是君主的亲戚,或是显赫家庭的家长。”这主要反映了()A宗法观念的延续 B分封体制的完善C君主权力的式微 D官僚政治的建立A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说明西周时期是按照血缘关系进行分封的,受分封的诸侯、卿大夫不仅是周王的臣子还是家族成员,体现出“家国一体”的特点,故A项正确。分封制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君主是秦统一之后出现,故C项错误;官僚政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4(2017扬州一模)陈旭

4、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历史上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 【导学号:40034003】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C内阁制代替丞相制D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A材料强调是的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

5、护了国家的统一,故A项正确;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更迭,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内阁制代替丞相制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更迭,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是土地制度的变革,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5(2017苏锡常镇四市二模)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的国家结构体系具备了逐渐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向单一制中央集权模式转型的客观条件。这里的“客观条件”最主要是指()A分封制的瓦解,郡县制的形成B宗法制的瓦解,皇帝制度确立C分封制的瓦解,实施郡国并行D秦灭六国后,实行三公九卿制A材料反映的是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当时最主要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走向瓦解

6、,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转型,故A项正确;宗法制的瓦解不是当时转化的客观条件,皇帝制度的形成是形成皇权专制的特点,故B项错误;郡国并行是西汉时期实行的,与题目不符,故C项错误;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度是在建立统一的秦王朝之后,不是战国时期的秦国,故D项错误。6(2017盐城三模)最近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收视热潮。1723年,雍正帝曾推行“养廉银”制度,即政府给予官员足够高的俸禄,以此杜绝官场贪污腐败现象。但事实上最终只剩下“高薪”而没有实现“养廉”。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惩治腐败不能仅靠制度建设B雍正“养廉”制度不够完善C“人治”之下的腐败难以根治D自古至今腐败现象不能根除D

7、雍正帝推行“养廉”制度,没有杜绝贪污腐败现象,表明惩治腐败不能仅靠制度建设,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雍正帝推行“养廉”制度,最终只剩下“高薪”而没有实现“养廉”,表明“养廉”制度不够完善,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封建社会是人治社会,在“人治”之下腐败现象无法根除,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腐败现象在古代封建社会无法根除,但在当今的法治社会是可以根除的,故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7(2016南京三模)王符潜夫论考绩:“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名家不相副,求贡不相称,富者乘其财力,贵者随其势要,以钱多为贤,以刚强为上。凡在位所以多非其人,而官

8、听所以数乱荒也。”材料反映出() 【导学号:40034004】A察举制弊端日益暴露B孝廉的标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C九品中正制难以持续D分科取士难以选拔高素质人才A材料“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表明选官制度是察举制,材料暴露出来的是察举制的弊端,故A项正确;材料“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表明当时的察举制没有依据孝廉的标准,而不是孝廉的标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科举考试采取分科取士,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8“魏末北齐的孝廉秀才,则已是寒门出身的通路。至于北周根本选无清浊(门第高低)。”

9、这说明南北朝时期()A察举制仍是选官的主要形式B世家大族已经失去选官的垄断权C九品中正制维护世家大族的利益D选官变化顺应世家大族衰落趋势D由“孝廉秀才,则已是寒门出身的通路”“选无清浊”等可知,此时选官不再强调必须出自世家大族,说明世家大族已经逐渐衰弱,选官标准的变化适应了这一趋势,故D项正确。9(2017镇江一模)下列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中部门之间隶属关系示意准确的是()A唐朝三省六部制下,尚书省下辖六部,故A项正确;六部并不隶属于中书省和门下省,故B项错误;六部并不隶属于门下省,故C项错误;六部并不隶属于中书省,故D项错误。10(2017扬州期中)对于古代中国的某一制度创新,

10、美国人史皮尔曾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导学号:40034005】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D根据题意的表述,由“制度创新”“政治原则公开化”“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可以推断此制度是科举制,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期用的是察举制,故B项错误;由“故委中正铨第等级”可判断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故C项错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描写古代

11、科举考中进士时的兴奋心情,故D项正确。11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无论是作为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抑或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其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节镇遏的色彩,一直非常浓厚。”该同学研究的政治制度()A拥有大权,不受中央节制B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使得专制主义空前强化C依据材料“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节镇遏”可以判断是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拥有大权,但是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故A项错误;行省的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遏制了地方势力的膨胀,故B项错误;行省拥有大权但是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严格制约,即中央

12、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故C项正确;行省制度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加强皇权,故D项错误。12(2017南京、盐城一模)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这说明当时()A六部停止了运行机制B内阁获得了官吏任免权C相权日益受阁权抑制D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D六部停止了运行机制,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表明内阁参与官员的任免,官吏的任免权属于皇帝,故B项错误;明朝设立内阁后就再没有设宰相,故C项错误;

13、“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表明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故D项正确。13(2017南通、扬州、泰州三市三模)永乐年间,内阁只是一个特命入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但到宣德年间,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并“票拟”皇帝谕旨,经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材料表明宣德年间()A内阁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B君主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C六部权力较明初大为下降D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D材料关键信息是“永乐年间六部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宣宗年间,内阁兼六部尚书,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等,据此可以判断“六部从直接听命于皇帝到经内阁听命于皇帝”。明宣

14、宗时形成了“皇帝内阁六部”这样的政务处理机制,内阁成为皇帝和六部之间中介,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从“下达部院”可以看出“六部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材料无法体现B项;六部权力较明初大为下降材料中未能体现且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14(2017苏锡常镇四市二模)明代万历年间的刑部尚书王世贞曾说:“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关于明代内阁的表述,错误的是()A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B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C成为控制六部的最高中央机构D权势日重皆因君主集权的结果C内阁不是控制六部的最高中央机构,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中“遂操丞相

15、之柄,而出其上”说明内阁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机构,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内阁职权大小是由皇帝决定的,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内阁权势的加重主要是皇帝专制的结果,所以日益倚重内阁,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5(2017如皋期中)“(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这说明清代军机处()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C军机处跪受皇帝笔录,承旨加以执行,无决策权,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

16、古代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排除B、D两项;A项与题干无关,排除;题干反映军机处将皇帝的“上谕”用快马传递,加以执行,故提高了行政效率,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5分)16(15分)(2017南京摸底)官僚体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行政管理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成士人参政之新局面。公卿朝士,名儒辈出士人在政府里渐渐占到地位,一半是凭借武帝时董仲舒、公孙弘诸人所创建的种种制度,一半是读书博通之士在政治上所表现的成绩,究竟比贵族军人和商人们来得强。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宰相杜范认为:“凡废置予夺,(君主)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

17、,给、舍得以缴驳,台、谏得以论奏。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己为天下,虽万世不易可也。”富弼对宋神宗言:“内外事多陛下亲批,虽事事皆是,亦非为君之道。况事有不中,咎将谁执?必致请属交走,货贿公行,此致乱之道,何太平之敢望!”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材料三中国古代官僚职位的升迁,一般说来都是凭资格而不凭能力的。从唐宋以后就已确定了所谓“磨勘制度”,人们一入仕途,就有了绝对的保障,只要循规蹈矩地做下去,过一定期限就可以升一级官专制政治下的权奸小人,无非就是那种善于伺候皇帝,取得皇帝信任,而在实际上只顾个人私利的人。在上面当政的是这样的人,在下面从政的全部官僚都得到了极大方便,更可以称心如意地

18、向人民诈索,更可以毫无顾忌地通过不合法的方法来取得高官。人们都骂唐代的李林甫、宋代的蔡京、明代的严嵩、清代的和珅,这些都是所谓奸臣权奸专政代不绝书。胡绳“国家之败,由于官邪”我看中国古代官僚制度(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政府自武帝后”出现了什么新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杜范、富弼两位宰相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制约相权,宋代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弊端,并指出其根源。(4分)(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官僚制度与皇权专制的关系。(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士人在政府里渐渐占

19、到地位”得出士人参政。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上推行察举制削弱贵族势力,经济上采取抑商政策增强经济实力,文化上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材料二中杜范建议君主“不以一己为天下”,富弼提出“事事皆是,亦非为君之道”,二者都认为皇帝独裁是“致乱之道”,建议发挥大臣的议政作用。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由“循规蹈矩地做下去”“称心如意地向人民诈索”“权奸专政”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4)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官僚制度既制约也强化了皇权专制。【答案】(1)局面:士人参政。原因:政治上,削弱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或创建察举制);经济上,抑制富商的势力;文化上,崇尚儒学,名儒辈出。(2)主张:皇帝独裁会招致天下大乱;皇帝与士人共治天下。(任答一点即可)措施: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3)弊端:因循守旧;吏治腐败;权奸专政。根源:君主专制。(4)关系:一方面,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限制皇权;另一方面,官僚制度本质上还是皇权专制的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