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民主调查报告论文

上传人:dao****ing 文档编号:75278065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村基层民主调查报告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农村基层民主调查报告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农村基层民主调查报告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农村基层民主调查报告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基层民主调查报告论文(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本 科 毕 业 论 文论 文 题 目 :农村基层民主调查报告指 导 老 师 : 学 生 姓 名 : 学 号 : 院 系 :网络教育学院专 业 :行政管理写 作 批 次 : 原 创 承 诺 书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 日期: 年 月 日目 录摘要 IAbstract序言一、调查过程 1二、村民自治之现状调查分析 2(一)民主选举 3 1.村民的选举参与度3 2.影响参与度的原因3(

2、二)民主监督4 1.了解村务信息的情况4 2.村民不了解村务信息的原因4 3.具体内容5 4.了解的目的5(三)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5 1.村民参加村民小组会议召开的频数6 2.关于村内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6 3、村民对决策效果的满意度74.村民参与村集体活动8三、调查结论与建议8四、调查评论与思考10参考文献 12致谢词 13 摘要在本世纪初,我国顺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中的前两步,居民生活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正在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以此同时,在2005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其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很关键的新的政策被提出。“三农”问题历来都是

3、我国非常重视的问题,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三农”问题以更严峻的形式摆在了中国人民面前,同时也在考验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智慧和能力。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都相继出台了不少政策和措施,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直指“三农”。但在经济改善的同时,农村的基层民主却没有相应的提高,相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显得相对滞后,这或多或少影响了农村社会各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加强和完善现有的农村民主体制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主要任务。关键词:农村民主 民主选举 民主监督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I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our

4、country the smooth realization of the three step strategy in the two step, residents reached comparatively well-off level basically, are moving towards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society goal. At the same time, in 2005 October meeting of the sixteen 5 in plenary meeting, passed the elev

5、en five plan proposal, which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as a key new policies were put forward. 3 farming the problem is always our countr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blem, in building comprehensive and comparatively well-off society, 3 farming the problem with the more severe form is placed

6、 in front of the Chinese people, but also a test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ruling ability and wisdom. In order to solve 3 farming problem,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have published many policy and measure, especially in last few years the central a file is directed at 3

7、farming. But in the economic improve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rural grass-roots democracy without a corresponding increase, on the contrary, construction of democracy of rural basic level is relatively backward, which more or less influence on rural social aspect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Strengthe

8、n and improve the existing rural democracy is the present stage our country countryside democrac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construction main task.Key words:Rural democracy democratic elections democratic supervision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democratic managementII序言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集中统一

9、管理和群众自我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其主体是村民,其实质是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即“四个民主”;其根本的目的就在于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即“三个自我”。在我国,乡村自治的传统自古有之,如唐代有“乡遂制”,官吏由乡人充任,由乡人选举,担任地方公共事务的管理;元代有“社制”,在乡村中选择年龄较大、通晓农事者为社长,由他们负责处理全村事务。此外,历史上的各种“村规民约”和“家法”,也是这一传统的体现。1但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却是近些年的事:1982年的宪法第一次把村民自治作为基层民主政治原则加以确定,其中第111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主任

10、、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选举,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这条规定就从宪法上确立了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使村民自治有了宪法保障。尔后,中央又在198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试行)。早前党的十七大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列入今后农村工作六项亟待完善的制度建设之一,并对农村民主管理制度进行了更加全面系统的阐述。这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对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的重要部署,同时也表明在改革开放30年制度探索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农村民主管

11、理制度建设将更加重视民主质量的提升,以制度建设和创新推动农村民主发展不断深化成为其鲜明取向。如今,村民自治在我国得到了真正的落实,我国基层政治治理开始走上了制度化轨道。III 农村基层民主调查报告随着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分化加剧、不同利益群体也日趋多样化、“三农”问题越发突出,作为基层民主政治的村民自治制度更需要不断的跟进和创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村民自治建设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某些制度的不合理性和不可操作性;农村实际制度和成文制度的不一致性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规范村民自治的运

12、行,实现农村更为有效的自我治理,同时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参考意见,笔者特别选择了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的明西居委会的上仁坑、下仁坑、上高塱、下高塱、茶田、三桠、黎山7个行政村,对当地的村民自治情况进行了调查。之所以选择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明西村委会做为我的调查对象,是因为高明明城的农村发展情况接近中国大多数农村的情况,能最大限度的代表中国大多数普通农村的经济和基层民主的发展状况。一、调查过程本次调查以农村居民“参与村民自治的基本情况”这条主线展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农村村民自治的实际开展情况。 笔者围绕着村民关注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

13、管理这四项村民自治赋予农村居民的民主权利,于2011年10月1日10月5日对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明城明西村委会的3个行政村进行了专题调查。 为了真实而深入的了解现阶段高明区明城镇农村村民自治开展情况以及村民对“活力民主,阳光村务”工程的看法和评价,笔者对问卷进行了专门设计,在问卷的基础上辅以走访交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笔者依据事前确定的两条主线,通过仔细斟酌和权衡,反复修改,逐步细化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四个模块,共计15道选择题。为使问卷尽可能如实地反映问题,笔者主要采用了如下几种方法:、 为了增加问卷的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我们本次调查采取了匿名调查方式、

14、为了使调查信息更加全面,我们在进行问卷填写的同时对填写者进行提醒,补充问卷未提及的信息,同时提高每一份问卷的有效性,减少问卷的浪费。、 为了减少村民对本次调查的情感上的排斥,我们将被访者年龄、学历等基本信息栏放在问卷的最后,从而提高了问卷成功率笔者共印发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80份。问卷的调查对象大部分是生活在农村中的普通群众,其中还有少量的村干部、个体户以及农村中的大、中(高中)学生。问卷调查主要是在高明明城镇的上仁坑、下仁坑、上高塱、下高塱、茶田、三桠、黎山等7个行政村进行。问卷样本构成如下:由于我国农村政治民主化进程相对于城市而言普遍发展缓慢,农村妇女依然扮演着传统相夫教子的角色,较少

15、参与农村集体的政治活动,农村基层民主的参与主体主要为拥有独立经济能力的青壮年男性,所以我们的样本在性别比例方面也体现了一定的差异,其中男性占72%,女性只有28%;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且农村中普遍存在青壮年劳动力前往周围大城市打工现象,所以样本年龄分布较为均匀,3040岁、4050岁、5060岁村民所占比例差异不大,但30岁以下年轻人相对而言是最少的。笔者相信,学历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村民的政治觉悟水平、参与农村民主建设积极性以及参政议政的能力。由于本次抽样以偶遇抽样和判断抽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所以既有一定随机性也有着较明确的方向性。从上面图表可以看出,本次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

16、主要为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分别占39.7%和37.4%,这与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文化结构水平相符。从调查的全面性与真实性考虑,这有效的避免了过高或者过低学历的被调查者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所以本调查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二、村民自治之现状调查分析 自从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并实施以来,村民自治在我国走过了将近10个年头.在此次的调查中,值得欣喜的是村民自治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村民的自治意识有了普遍的提高,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基层的民主有许多的不完善的地方。下面笔者将对此次所调查出的结果分为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四部分来进行分析和说明。(一)民主选举 村民的

17、直接选举是基层民主的基础性内容,它决定着基层民主的深度和广度,同时选举的普遍性和公正性将直接关系到民主的原则和精神是否能得到真正的落实,笔者针对村民对选举的参与度、影响参与的原因设计了3个问题。下图是村民投票的情况:1.村民的选举参与度在受访的180人中,有115人在最近的一次村委会选举投票。在走访的几个村委中,笔者了解到村里许多轻壮年在平时都外出打工或者在外经商,只有在农忙时才回家,而平时村里大多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样就造成了参加选举的选民人数降低,因此建议根据具体的情况,适当地对选举时间加以灵活性的调动,这样可以避免这种选民人数降低的情况出现。2.影响参与度的原因在参与了投票的村民中,

18、促使他们参与投票的最主要原因有三个,依次是:想选出信得过的人、想选出能带领大家致富的人、想选出更能代表自己利益的人,其中各个原因分别占有去投票人数的58.12%、32.17%和22.61%。从这三个主要的原因可以看出,村民之所以参与选举,主要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希望有好的村干部能带领大家致富,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村民的收入。另外,更可喜的是有24人认识到了“投票是我的民主权利”,占总参与投票人数的20.87%,从以上这几个原因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经过多年的村民自治改革,农村居民的自治权利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知道应该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为自己争取利益。此外,还应注意到分别有21人和28 人选择“别

19、人都去投,我也就跟着去”和“政府要我去投,我只好去”,其分别占总投票人数的18.26%和24.35%,因为是多选题,选择这两个选项的人是有重复的,但也为数不少,这说明部分村民的权利意识还比较淡薄,他们的投票将给选举的公正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还有一小部分人是因为想表达对当权的村干部的不满才去投票的,在走访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这一小部分人主要是因为对以前村干部的处事不公,或者有不廉洁行为不满,希望在选举投票时把他们换下去,这一部分也可以归为权利意识有所提高。在没参加投票的人中,有18人是因为“不知道要投票”,出现这个原因主要是选举委员会没做好工作,没有把宣传工作做好。在这次的走访过程中,大多数参

20、与过投票的村民告诉笔者,村里的选举是采取流动投票的方式,选举委员会带着投票箱挨家挨户地进行投票。因此若选举委员会有提前通知什么时候投票选举,许多人就不会不知道了。另外有10.77%觉得“投与不投,对选举结果没有影响”、9.23%的人 “觉得选举缺乏公正性”而不参与投票,这一部分人主要是觉得投票选举村干部只是一种形式,背后有许多的猫腻,最后的结果还是被当权的村干部控制着或者其他因素的干扰比如宗族势力、贿选等,他们并不是权利意识不高,而是觉得这样的选举不具有公平性,去投票与不去投票最后的结果还是一样。在走访的过程中有村民悄悄地跟笔者反映说他们村就有买票行为的存在。总的来说,村民的自治权利意识有了很

21、大的提高,但同时也有一些非理性的因素在干扰选举自由和公正性,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才能保证选举有其真正的意义。(二)民主监督 民主监督作为四个“民主”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村委会实际工作运行的透明度,应该说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保障。在现行的法律和制度下,关于村民自治中的民主监督的措施是很少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有关于民主监督的措施,其第22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村民委员会应当保证公布内容的真实性,并接受村民的查询。可以说,村务公开是现行制度下唯一的监督措施。村务公开作为唯一的监督措施,它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村民自治的效果。为此,笔者设计了4问题,以此来了解村务

22、公开在实际运行中的状况。村民民主监督的情况如下:1.了解村务信息的情况从图表可以看到,仅有63人去过村务公开栏了解村委会发布的村务信息,占总受访人数的35%,而有117人没有去了解过村务信息,占65%。由此可见,村民对村务公开的关注度不够,对民主监督的参与度还不高。2村民不了解村务信息的原因除此之外,从村民不去了解村务信息的原因中也可以得到印证,当问到为什么不去公开栏看村务信息时,有22和23人次分别选择“不感兴趣”和“ 了解了也没有用”,选择这部分的人,根本就还没有形成监督的意识。另外,还有49人次选择了“没时间”,占没去过人数的41.88%,其实在这一部分人的潜意识里,他们还是觉得关不关注

23、公开栏都无所谓的,因为村务公开栏离每家每户的距离都不是很远,去看一次也花费不了多少时间。还有11人次因为不知道公开栏在哪,而没能去看过村务信息,这也是因为村委在村务公开推广力度不够,致使村务公开制度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3具体内容从第2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村民去了解村务信息的面还是较广的,财务、计划生育、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信息所选择人次都相差无几。主要是这些信息都与农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但并没有提升到政治监督的层面。4了解的目的关于这一点,可以从第3题村民去了解村务信息的目的中可以看出。分别有36人次和29人次是因为想去“了解与生产、生活相关的信息”,其分别占总选择人数的38%和31%。而只有

24、20人次选择“监督村委会的运作”,只占总选择人次的22%。农民对村务公开栏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对自己基本利益方面,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抱有监督的目的,农民对村务公开的内涵还没有真正地了解,农民的监督意识还不高。在调查过程中,也有部分村民向我们反映说他们觉得公布的村务信息的真假性并不可靠,因为信息每年只公布两次,村干部将信息公布后,就算有人怀疑其内容的真实性,但也没有人去查询,因为那是“大家的事”,再说了,即便有人去查询了,但“数据是掌握在村干部手中”,其真假还是不得而知。 村民的监督的意识和对监督的参与度都不高,同时监督的制度也具有不合理性,村务公开的操作者主要是村委,这样就变成了自己监督自己,因此

25、也就算不上监督了。(三)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管理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而且村民自治的主体就是农民,这些需要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其中,集思广益。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决策和管理上的失误,使决策和管理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1.村民参加村民小组会议召开的频数。 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最近一个月有参加过村民小组会议的有34人占总受访人数的18.89%,据村民介绍,这种会议不是定期召开的,只有有重大事情的时候才召开。另外一个影响因素是,召开村民会议时,并不是每一个村民都需要去参加,通常是一家派一个代表,一般都是户主去参加会议,这样就降低了有参加会议的人数。2.关于村内重大事

26、务的民主决策(1)村内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的情况(2)村民参与村内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的情况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次在高明明城进行调查的几个村子,在民主决策方面还是做的比较好的,当被问到“你们村重大的公共事务是否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时,有74人回答“都是”,占总受访180人的41.11%,再加上回答“绝大部分是”和“大部分是”的14.44%和11.67%,这三者总共占到了64.21%,而回答“都不是”的只占13.33。但是对于讨论村中公共事务的会议,180份问卷中,有100人选择“不参加”,占总数的58%;有31人选择“经常参加”、49人”偶尔参加”,分别占总数的15%和27%

27、。虽然有许多人知道村内的重大公共事务是由大会讨论决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去参加的,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更多的是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而村民大会只有在遇到非常重大的事务是才召开,村民代表是由每一个生产队里选举产生若干名,代表村民的利益去参加村民代表大会。因而使得很大一部分村民选择“不参加”,而且就算召开村民大会,也是一家一户派一个代表去开会。题目一的数据告诉我们村内重大事务大多是由大会讨论决定,但村民对这种讨论效果的满意度如何呢?笔者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3、村民对决策效果的满意度(1)村民对决策效果的满意度分析:(2)满意与不满意的原因分析分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到,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总共占了48.

28、67%,接近一半比例。选择“一般”的也占了28.67%,而选择“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两者加起来才10%,这些数据告诉我们,村民对大会讨论村内公共事务的效果还是很满意的。而村民觉得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种会议讨论的形式能“产生好的效果”,这一选项有73人次选择,占总选择人次的47%,其次的原因是“能民主的反映村民的意见”另外还有27人次选择“体现了村民当家作主”。看来,笔者所调查的村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确做得不错,而且这种开会讨论事务的形式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这是值得我们为之欣喜的。在10%对效果不满意的村民和一部分认为效果一般的村民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认为“村民意见不起作用”,这一选项有

29、27人次选择,占总选择人次的46%。其次的原因是“开会讨论只是形式,最后还是由干部决定”,占总总选择人数的33%。这些原因也是民主决策中主要遇到的问题,村民反映的意见起不到作用,村民会议流于形式。在这些方面还是需要改进的,尽量多地考虑到村民的不同意见,在满足大多数人利益的同时,也不要以少数人利益的牺牲作为代价。4.村民参与村集体活动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有90人最近三个月没有参加村集体活动,占总受访人数的50%,可见在一年中村民参与村集体活动次数是很少的。有69 人次最近三个月参加了“改善村容村貌的集体活动”,这一部分主要是相应建设新农村的号召,每个村都有对本村的村容村貌进行改善,例如修缮村里

30、的道路,拆除一些不合理的建筑等,因此参与这项活动的人数较多。有12人参与了“村干部的述职”,这些主要是每个生产队的村民的代表,一般的村民几乎没有参加。我们还应注意到有6人“到镇上反映村干部的问题”,村干部的一些做法损害村民的利益时,村民只有寻求上级部门的帮助。另外,没有人选择“村民发起罢免村干部的会议”,当问到村民为什么时,村民们回答最多的是“以前有罢免过村干部,但现在村干部的的作风较以前好很多,也能的到村民的拥护”。总之,村民参与村集体活动还是很少的。三、调查结论与建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重视农村基层的建设,由家庭承包责任制到“三农”的落实,农村旧貌换新颜,经济生活踏上了一个新台阶,农民生

31、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的硬件设施也日趋完善,村民自治相应制度的出台与完善,村务的公开与公正已提上日程;村民参与村内事务的意识日益加强,自治能力也日渐提高。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并没有因此而产生显著提高,相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却显得相对滞后,这或多或少影响了农村社会各方面的进一步发展。现实生活中,农民群众在物质利益得到有效保障时,其民主权利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 从本次调查数据可见,在现有的村民自治制度下,村民的对村政村务的关心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不关心公共事务慢慢地过渡过要求自治的阶段。农民参政意识有明显的提高,即使是年迈的老人、专职的家庭妇女也有意愿参与村务工作,为村民共同利益作贡献。但是

32、,在本次受调查的自然村中,仍然存在着村民无法有效行使自身权力,村干部搞“一言堂”的现象,农民无权或被侵权的现象仍很普遍。同时我们还发现,村民不去了解村务主要是没有时间或没有兴趣,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人的需求层次决定的,对于农村居民,他们更关注经济的发展而不是政治民主建设改革,因而在繁重的农业劳作和经济活动占据了日常生活大部分时间的情况下,村民自然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对村中公共事务的管理。另一方面,往往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候,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出外打工,因此,也就产生了参加村中公共事务管理的人数减少,年长者积极性减低等问题。此外,村民的知识水平也构成村民参与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历很大程度上代表着

33、村民的政治觉悟水平、参与农村民主建设积极性以及参政议政的能力。由于文化的差异,农民缺乏了参政的能力和勇气,由此而造成的村干部过分集权或滥用权力现象,这些仍是摆在新农村建设面前的一大难题。针对于上述出现的问题,为了加强村民自治的建设,完善农村机制建设,笔者提出了以下的建议:一、慎防“村民自治”陷入“村官自治”的困境。村民自治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成功的村官自治”或“能人经济”,因为“能人经济”的成功也有其局限性,极易滋长领导者的“个人主义”作风,形成“能人”家长式的管理模式,领导者或村官一个人说了算,破坏了领导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因此,从善治的视域来看,要实现“村民自治”的有效发展

34、,不致出现失败的村官治理,就必须按照村委会组织法“依法自治”,谨防“村民自治”陷入“村官自治”的困境,使得村民民主管理变成少数村官的“民主”、村民群众合法利益遭到损害2。二、制定村规民约,实施全民自治。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必须以权力来制约权力”,进而发展出了用“立法权”来限制“行政权”的思想。在我国推进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实践中,“村规民约”也就成为“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它是限制“村官自治”与“村官乱治”的“法律依据”。但正如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念一样,“法治”需要两个条件,

35、一是法律得到了人们的服从;二是人们所服从的法律必须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也就是说“法治”必须是“良法之治”。从善治的基本理念“法治性”与“责任性”来看,现阶段,我国“村民自治”陷入“村官自治”的困境,很大程度上与“村规民约”的合法性相关。三、落实村务公开,全民监督。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实现“善治”是与良好的村民自治分不开的,而村民自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项内容,其中最薄弱的就是民主监督。缺乏民主监督的“村民自治”很容易滑入“村官自治”的漩涡。因此,必须要以村务公开为基础,推行村务公开,实行民主监督制度,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重要保障。当前造成村务公开困境

36、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这些村干部本身政治素质不高,在当上村干部以后就认为高村民一等,不想再接受群众的监督;另一方面,部分村干部的私心重、动机不纯,在当选村干部以后就把取得的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千方百计独揽权力。四、做好农村的“软”“硬”件建设工作。生产发展是物质支撑,是基础;生产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老百姓生活宽裕,反映在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提高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还把村中的环境搞好,做到人与环境相协调,做到村容整洁。接着是软件的要求,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現在要求建設社會主义新农村不是建新村,不单要有新楼房、硬底公路、自来水等硬件设施,還要在乡风和管理上都能提升。总之,要彻实做到物质

37、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五、定期地做好法制宣传工作,开展村内法制教育课,从而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文化水平,使他们的思想层次上升到政治阶段而不仅仅限于经济层面,使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村务工作;村民文化水平的高低与村内事务能否顺利完成有直接的关系,只有村民知法懂法、学会一般的生活生产知识才能有效地、乐意地参与村务的管理,才能敢于提出创造性的建议,从而更关心村务运作,达到更好地监督农村的发展,所以村政府应该加强农村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努力创造一个人人有书读的高知识分子水平的环境。六、针对大部分村民没能参加村大会讨论是因为大会多数在农忙时间举行的问题,我们的建议是加大农业生产的科学技

38、术投入,如机械化插秧、施肥、收割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民的农活负担,将他们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释放出来,从而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村内事务的讨论与决策,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推动农村的科学技术水平。四、调查评论与思考 通过本次调研,笔者获取了很多珍贵的第一手数据,通过直接的交流,增进了对农村现状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的调研报告,更好地体现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但是,笔者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调研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种种问题和障碍,以及笔者在调研过程中的操作失当,都可能影响到调研最终结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首先,调查的时间不够合理。今年全省地区干旱,10月正值禾苗抽穗时节,村中的主要劳动力都忙于农事,我

39、们的调查时间,又主要集中在12点以前和3点以后,这一时间段留守在家的大多为老人,妇女和小孩,这就使得我们的样本层次受到限制,难免出现青壮年的样本不足,甚至断层现象,不仅如此,农村的现实情况是主要劳动力往往是家庭的主要决策人,其政治参与度也比较高,对我们所要调查的课题往往更加了解,在不具备足够多的主力样本的情况下,势必会对我们的研究带来不良影响。 部分受访村民对本次调研行为的不了解,不关心甚至不合作也是调查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问题。调查时,经常能感觉到比较明显的敷衍情绪,有时甚至于直接的拒绝,村民似乎不能了解本次调查行为的价值,有些受访者只是纯粹抱着帮笔者完成一项任务的想法,这一种全当“做好事”的心

40、态,经常阻碍了正常愿望的表达,偶尔还会有村名在问卷做到一半时,突然以“我什么都不知道”为理由,拒绝继续做下去。这样明显带着情绪性的行为,归根到底,还是普通村民,不相信笔者的做法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既然和自己的直接利益无关,当然只是“闲事”,而对待“闲事”的敷衍态度也就顺理成章。事实上,如何让普通村名看到学术研究的价值,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努力的艰难过程。除了这些可能造成抽样误差的问题外,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客观存在的现象,总结如下:(1)农村男女之间所掌握的社会信息,社会资源严重不对等,中国传统上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在当代农村,还是能充分体现出来,充当劳力的男人,往

41、往因其“一家之主”的地位,成为家庭代表,参加村委会公共事务的讨论。而女人,留在家中,对村里的大小事务,村的建设发展发现都不甚了解,她们自己也没有想要了解得愿望,可以说,如果民主能落实,能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其很大程度上,将局限为调动“户主”的积极性,农村人口中,占相当比例的女性,却无法真正成为民主的受益人,他们的意见长期被忽略,长期被代表,她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淡忘了自己的权利与责任。(2)我国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农村人口的素质整体而言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缺乏一定的文化素质做铺垫,村民首先就很难理解的政策大纲,他们也不关心所谓的新政策,新机制,他们眼里,最关心的还是直观,看得见,摸得着的

42、利益,他们往往把政策的具体有力的措施等同于政策本身。在交谈中,经常发现他们对我们的问题存在误解,而且他们听不懂你的解释,固执地继续用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在政策的宣传上,基层组织真地应该灵活机动,宣传应该实事求是得考虑到广大村民的文化水平。尽管目前村民自治的实施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但笔者并不感觉惶恐,而是庆幸看见了一个更加真实的农村,了解了一群更加本色的农民,有些不足,可以称其为“教训”,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加以避免,而有些意料之外的问题,却需要国家投入更多的精力,长期治理,才能加以改善。注释“三步走”解释:邓小平1979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所

43、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为了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邓小平设想了著名的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三农”解析: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一号文件”就是中共中央在当年发的第一个文件,如今年的“一号文件”是中央编号“中发【2011】1号”“一言堂”解释: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现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出处:艾芜漫谈科学和文学:“要设法制止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的不民主现象。参考文献1一兄(网名):首届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奖题名项目公示(二),2007年6月,新浪博客 乡里人家.2王华华,邱奇芳,丁强:“村民自治”的困境及其实现,2011年5月,理论学习网.http:/www.chinarural.org/newsinfo.asp?Newsid=35281;3 单媛民主监督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D阅江学刊2010年第4期.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