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实用教案

上传人:深*** 文档编号:75272053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9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失效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实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失效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实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失效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实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资源描述:

《失效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实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效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实用教案(6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讲 失效分析(fnx)的基本理论和技术1. 痕迹(hnj)分析第1页/共66页第一页,共67页。1.痕迹分析的作用(zuyng)和意义 痕迹:环境作用于系统,在系统表面留下的标记 对事故和失效的发生、发展过程作出判断 为分析结论提供可靠(kko)的依据 在机械失效时,定义中的“系统”便是“机械”,而“环境”中的力学、化学、热学、电学等因素“作用”于机械,在机械表面及表面层所留下的损伤性标记,便是痕迹。第2页/共66页第二页,共67页。1.痕迹(hnj)分析的作用和意义 痕迹标记:包括表面形貌(花样)、成分 (或材料迁移)、颜色、表层组织、性能、残余应力以及表面污染状态等的变化。 痕迹分析:

2、对上述变化特征进行(jnxng)诊断鉴别,并找出其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为事故和机械失效分析提供线索和证据。 第3页/共66页第三页,共67页。 机械接触( jich)痕迹 腐蚀痕迹 电侵蚀痕迹 污染痕迹2.痕迹(hnj)的分类 根据(gnj)痕迹形成机理和条件的不同,痕迹分成以下几类: 分离物痕迹 热损伤痕迹 加工痕迹第4页/共66页第四页,共67页。压入性机械(jxi)(jxi)痕迹 3.3.机械(jxi)(jxi)接触的损伤痕迹 造痕物压入留痕物时,法向载荷的作用缓慢而持续,保持较长时间的接触状态或接触面不再分离(即静态接触),变形速度一般较小,这时留下的痕迹(hnj)称为压入性机械痕迹(h

3、nj)简称为压痕(或压印)。第5页/共66页第五页,共67页。 一般(ybn)形貌比较规则,与造痕物的接触部位的形状比较吻合 在有些情况下仍能保留机件原始的表面加工痕迹,压痕的边界比较清晰 在垂直表面的方向上的变形最大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留下的有害压印痕,是机械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3.3.机械接触的损伤(snshng)(snshng)痕迹压入性机械(jxi)痕迹的特点: 第6页/共66页第六页,共67页。 在摩擦过程中形成(xngchng)的(没有摩擦,就不会产生滑动性的机械痕迹) 亦可称为摩擦痕迹,它是摩擦过程的真实记录。滑动性机械(jxi)(jxi)痕迹3.3.机械接触的损伤(snshng

4、)(snshng)痕迹第7页/共66页第七页,共67页。 a. 犁痕(即划痕):包括犁皱痕迹、犁削痕迹和犁碎痕迹 b. 粘着(zhn zhe)痕迹 c. 摩擦疲劳痕迹 d. 摩擦腐蚀痕迹(复合型)滑动(hudng)(hudng)性机械痕迹的分类 3.3.机械(jxi)(jxi)接触的损伤痕迹第8页/共66页第八页,共67页。4.4.电接触(jich)(jich)损伤痕迹 主要包括:电腐蚀(电侵蚀(qnsh))痕迹电腐蚀(表面)损伤痕迹电接触粘附电磨损痕迹静电痕迹第9页/共66页第九页,共67页。5.5.热损伤(snshng)(snshng)痕迹 热冲击 具有如下一些痕迹特征:表面可能烧熔,出现

5、铸态熔坑、几何花样、交叉滑移表面烧蚀变色(bins),失去金属光泽表面龟裂,萌生热疲劳裂纹,并且出现多条热疲劳裂纹第10页/共66页第十页,共67页。5.5.热损伤(snshng)(snshng)痕迹 热磨损当固体物体(wt)相互滑过时,甚至在中等负荷和速度下都可能产生非常高的表面温度。低熔点金属的热污染低熔点金属受热液化时若与固体金属表面直接接触,常使该固体金属浸湿而脆化,在拉伸应力的作用下,从表面起裂,而裂纹尖端吸附低熔点液态金属原子,进一步降低固体金属的晶体结合键强度,导致裂纹脆性扩展。常导致接触金属的脆性断裂,一般称作液态金属脆。第11页/共66页第十一页,共67页。6. 6. 痕迹分

6、析的一般(ybn)(ybn)程序 寻找、发现和显现痕迹痕迹的提取、固定、显现、清洗、记录和保存鉴定痕迹进行针对性的检验,一般原则是由表及里,由简而繁,先宏观后微观,先定性后定量遵循形貌成分组织结构性能顺序(shnx)痕迹的模拟再现试验综合性分析做分析结论并写出有建设性意见的报告 第12页/共66页第十二页,共67页。2. 裂纹(li wn)分析第二讲 失效分析的基本理论(lln)和技术第13页/共66页第十三页,共67页。l裂纹(li wn)和断口是表述断裂失效过程不同阶段的术语。l在力的作用下,零件表面或内部的连续性遭到破坏而未最终破断之前称为裂纹(li wn),最终破断的断裂面称为断口。l

7、断裂经历裂纹(li wn)的萌生、扩展直至最终破断等不同阶段。第14页/共66页第十四页,共67页。l断裂过程的每一阶段会在断口上留下相应(xingyng)的痕迹、形貌与特征。l断口和裂纹分析就是通过对这些痕迹、形貌与特征的观察、鉴别及分析,揭示出断裂过程的相关因素,从而判明断裂失效的性质与机理。l断口和裂纹分析是断裂失效分析的基础。第15页/共66页第十五页,共67页。 裂纹深度与断裂强度的经验公式断裂强度c与裂纹深度a的平方根成反比: 或 K非一般(ybn)的比例常数,它表达了裂纹前端的力学因素,反映材料抵抗脆性断裂能力的一个断裂韧性指标。aKc1.裂纹(li wn)分析的力学基础aKc第

8、16页/共66页第十六页,共67页。 断裂韧性的基本概念 (1) 平面应力(yngl)和平面应变的概念aKc(a)带缺口的拉伸试样(sh yn) (b)平面应力状态(Z=0) (c)平面应变状态(Z=0)第17页/共66页第十七页,共67页。分析(fnx)首断件的原则当各断裂件中,既有延性断裂,又有脆性断裂时,一般脆性断裂件发生在前,延性断裂件发生在后;当各断裂件中,既存在脆性断裂件,又存在疲劳断裂件时,则疲劳断裂件应为首断件;当存在两个(lin )或两个(lin )以上的疲劳断裂件时,低应力疲劳断裂件出现在前,而大应力疲劳断裂件出现在后;当各断裂件均为延性断裂时,则应根据各零件的受力状态、结

9、构特性、断裂的走向、材质与性能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评定,找出首先断裂失效件。2 首断件的判定(pndng) 第18页/共66页第十八页,共67页。案例(n l): 2002年某燃机热电厂燃气轮机 发 生 事 故(shg)。分解检查发现有一片一级压气机动叶片从叶根处断裂(1),其余一级动叶片全部严重打伤。燃气轮机叶片(ypin)损伤情况第19页/共66页第十九页,共67页。案例(n l): 1叶片有两个源区,一处在叶盆侧中部,一处在排气边附近。 1叶片断面上有明显的疲劳弧线; 1叶片瞬断区面积所占断面总面积的比例较小,两个疲劳区扩展的很充分; 进气导叶和其它压气机叶片呈瞬断或被打伤,损伤程度从第1级

10、到第17级逐渐(zhjin)减弱。1叶片断口疲劳(plo)区形貌1叶片为首断件,同时也是燃机致损的肇事件第20页/共66页第二十页,共67页。 3 主裂纹(li wn)及裂纹(li wn)源的判断 在机械事故分析(fnx)中,当残骸拼凑之后,经常会碰到在同一失效件上出现多条裂纹,这就要求从中准确地找出首先开裂的部位主裂纹。 (a)“T”型法第21页/共66页第二十一页,共67页。3 主裂纹(li wn)及裂纹(li wn)源的判断 (b) 分叉(fn ch)法(c)变形法 变形量大的部位为主裂纹(li wn),其它部位为二次裂纹(li wn)第22页/共66页第二十二页,共67页。3 主裂纹(

11、li wn)及裂纹(li wn)源的判断 (d)氧化(ynghu)颜色法 氧化(ynghu)腐蚀比较严重、颜色较深的部位是主裂纹部位 氧化(ynghu)腐蚀较轻、颜色较浅的部位是二次裂纹的部位(e) 疲劳裂纹长度法 疲劳裂纹长、疲劳弧线或条带间距密者,为主裂纹或主断口,反之为次生裂纹或二次断口。第23页/共66页第二十三页,共67页。3. 断口(dunku)分析第二讲 失效(sh xio)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第24页/共66页第二十四页,共67页。l断口分析一般包括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两个方面l前者系指用肉眼或4040倍以下(yxi)(yxi)的放大镜、实体显微镜对断口进行观察分析,可有效地确定

12、断裂起源和扩展方向l后者系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对断口进行观察、鉴别与分析,可以有效地确定断裂类型与机理第25页/共66页第二十五页,共67页。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不可互相(h xing)取代,只能互相(h xing)补充、相互促进。断口分析技术一般应包括分析对象的确定与显示技术、观察与照相记录技术、识别与诊断技术,定性与定量分析技术以及仪器与设备的使用技术等。第26页/共66页第二十六页,共67页。1 断口(dunku)观察的原则 目的性与客观性 全面性和典型性 受动性与主动性 感性因素(yn s)与理性因素(yn s) 第27页/共66页第二十七页,共67

13、页。2 断口(dunku)宏观分析 断口宏观分析:指在各种不同照明条件下用肉眼、放大镜和体视显微镜等对断口进行直接观察与分析。主要任务: 确定断裂的类型和方式,为判明断裂失效的模式提供依据(yj) 寻找断裂起源区和断裂扩展方向 估算断裂失效件应力集中的程度和名义应力的高低 观察断裂源区有无宏观缺陷等第28页/共66页第二十八页,共67页。步骤:用肉眼观察断面形貌特征及其失效件的全貌(qunmo) 包括断口的颜色变化,变形引起的结构变化,断口附近的损伤痕迹等。2. 对主要的特征区用放大镜和体视显微镜进行进一步的观察 确定重点分析的部位。 第29页/共66页第二十九页,共67页。重点注意观察以下七

14、个方面(fngmin)的特征:断口上是否存在放射花样及人字纹断口上是否存在弧形迹线断口的粗糙程度断面的光泽与色彩断面与最大正应力的交角(倾斜角)断口特征区的划分和位置、分布与面积大小等材料缺陷在断口上所呈现的特征第30页/共66页第三十页,共67页。3 断口(dunku)的微观分析 主要(zhyo)指借助于显微镜对断口放大后进行的观察 分为直接观察法与间接观察法两种 直接观察法主要(zhyo)是使用体视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实际断口进行的直接观察。 间接观察法主要(zhyo)指复型观察法,即以断口为原型,用一种特殊的材料制成很薄的断口“复型”,然后用显微镜对复型进行观察分析,以揭示断

15、口特征的分析方法第31页/共66页第三十一页,共67页。4 断口(dunku)的特殊分析 在断口的分析中,可采用某些特殊的分析技术,其中(qzhng)主要的有断口剖面分析、断口蚀坑分析、断口定量分析、断口浮凸测量等。 断口剖面截取示意图(a)平行裂纹(li wn)方向的截取 (b)垂直裂纹(li wn)方向的截取第32页/共66页第三十二页,共67页。5 断口(dunku)的定量分析(相关章节会进行(jnxng)详细讲解)第33页/共66页第三十三页,共67页。4. 失效预防(yfng)与失效评估第二(d r)讲 失效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第34页/共66页第三十四页,共67页。4 失效预防失效

16、预防(yfng)与失效评估与失效评估 事故或失效后分析非常重要,必需分析失效性质和原因,解决问题,预防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但是,一旦造成失效必定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损失,有些事故要从根本上进行解决需要付出诸如改进(gijn)设计、更换材料等巨大代价。第35页/共66页第三十五页,共67页。事后(shhu)分析事前(shqin)预防4 失效预防失效预防(yfng)与失效评估与失效评估第36页/共66页第三十六页,共67页。4 失效预防失效预防(yfng)与失效评估与失效评估 中国有很多古训,强调了安全预防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万事防为先”、“防患与未然

17、”、“防微杜渐”、“防火重于灭火,隐患险于明火” 。 但是,在实际(shj)生活中,人们总是把解决危机的“灭火者”、“抗洪救灾者”看成英雄,而对于那些预先消除火灾隐患以及那些植树种草预防水土流失的无名英雄却不屑一顾。 古代古代(gdi)扁扁鹊鹊第37页/共66页第三十七页,共67页。4 失效预防失效预防(yfng)与失效评估与失效评估 预防失效需从设计、材料质量与可靠性入手,从源头解决,在设计和研制阶段就要对关键件和系统进行安全(nqun)和失效评估。第38页/共66页第三十八页,共67页。大型(dxng)构件设计(shj)制造(zhzo)装配使用维护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外力工况不同而变偶然因素的

18、影响构件的抗力材料组织不均匀内部缺陷随机分布加工制造不一致4 失效预防与失效评估第39页/共66页第三十九页,共67页。偶然性必然性构件(gujin)失效任何偶然性造成的随机性在子样大时总体上必然服从某些统计(tngj)规律为构件(gujin)安全可靠性评估提供了基础4 失效预防与失效评估第40页/共66页第四十页,共67页。传统的安全寿命(shumng)设计经典(jngdin)疲劳强度理论损伤(snshng)容限设计耐久性设计4 失效预防与失效评估第41页/共66页第四十一页,共67页。 要求结构在一定(ydng)的使用期间内不产生疲劳裂纹; 以裂纹萌生作为寿命的终结,而未计及裂纹扩展寿命;

19、 未考虑在使用期间内如何实施检修制度,以排除可能出现的意外损伤和初始缺陷;4 失效预防失效预防(yfng)与失效评估与失效评估传统的安全寿命(shumng)设计安全寿命设计并不能保证安全 第42页/共66页第四十二页,共67页。许多疲劳(plo)裂纹并未造成(zo chn)事故,但却严重影响飞行训练需对结构(jigu)进行复杂的检测和维修,使飞机的经济性变差可能因少数飞机的个别部件裂纹不可修理,而使大批飞机提前退役,更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4 失效预防与失效评估经典疲劳强度理论名义应力应变法、局部应力应变法第43页/共66页第四十三页,共67页。 在结构使用期间内允许存在初始(ch sh)缺陷

20、或出现疲劳裂纹 保证裂纹扩展速率较慢 使含裂纹结构有足够的剩余寿命和剩余强度持续工作,直至下次检修时能够发现予以修复或更换 不至由于裂纹对强度削弱过多而造成事故损伤容限设计原则在寿命预估(y )中未考虑裂纹的萌生阶段4 失效预防失效预防(yfng)与失效评估与失效评估损伤容限设计第44页/共66页第四十四页,共67页。 建立在安全(nqun)寿命设计基础之上 吸收了损伤容限设计的优点 引入了经济维修的概念 利用“概率”方法估算结构使用寿命及维修周期4 失效失效(sh xio)预防与失效预防与失效(sh xio)评估评估耐久性设计(shj)第45页/共66页第四十五页,共67页。耐久性分析方法裂

21、纹萌生方法断裂力学方法概率断裂力学方法原始疲劳质量当量初始缺陷尺寸裂纹形成时间4 失效预防失效预防(yfng)与失效评估与失效评估第46页/共66页第四十六页,共67页。 当量初始裂纹尺寸概率分布:实际构件或材料中必然存在某些微观缺陷(quxin)和宏观缺陷( q u x i n ) , 由 该 缺 陷(quxin)或裂纹扩展至临界裂纹的寿命为构件的总寿命。原始疲劳质量(zhling)模型4 失效预防失效预防(yfng)与失效评估与失效评估第47页/共66页第四十七页,共67页。英国PD6493的额质量带标准:首先用无损检测(jin c)方法检测(jin c)体积型缺陷的性质和大小,得到焊接结

22、构件的实际质量等级;由该结构所要承受载荷大小和所要求的服役寿命,得到该结构所要求的质量等级;如果实际质量等级小于或等于所要求的质量等级,则结构是可靠的。 4 失效失效(sh xio)预防与失效预防与失效(sh xio)评估评估第48页/共66页第四十八页,共67页。 基于初始疲劳质量和裂纹(li wn)扩展速率的构件寿命估算方法: a N= a0i +ai a0i =aN-ai 122124126128130132134024681012141618an(mm)Nf 10 44 失效预防失效预防(yfng)与失效评估与失效评估第49页/共66页第四十九页,共67页。Frost-Bugdale寿

23、命寿命(shumng)预测模型预测模型Ln(a)=N+ln(a0)或或a=a0eN 4 失效预防失效预防(yfng)与失效评估与失效评估第50页/共66页第五十页,共67页。 应力-强度分布干涉理论:结构要能可靠地使用,其强度必须超过(chogu)外载引起的总应力。 一维动态应力-强度干涉(gnsh)模型失效评估的基本(jbn)方法4 失效预防与失效评估第51页/共66页第五十一页,共67页。4 失效预防失效预防(yfng)与失效评估与失效评估失效预防与失效评估(pn )举例第52页/共66页第五十二页,共67页。 某型咖啡壶失效(sh xio)评估 4 失效预防失效预防(yfng)与失效评估

24、与失效评估 某型咖啡壶美国设计、国内生产、美国销售,已经通过(tnggu)十三类国际电气认证。生产厂商寻求通过(tnggu)失效评估手段对该产品进行安全性及功能性评估。第53页/共66页第五十三页,共67页。 某型咖啡壶失效(sh xio)评估 分解、剖析对咖啡壶各元、器件的特性、工作原理与过程进行研究 模拟试验对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实测 预制(y zh)失效对系统的应激反应进行监测 元件性能检测 4 失效失效(sh xio)预防与失效预防与失效(sh xio)评估评估 采用预先危险分析、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和故障树分析等失效评估方法,对咖啡壶系统进行了失效评估。第54页/共66页第五十四页,

25、共67页。故障树-咖啡壶高温高压蒸汽(zhn q)泄漏第55页/共66页第五十五页,共67页。 热电偶失效预制 蒸汽(zhn q)涌出情况 结论该咖啡壶部分部件由于材料(cilio)加工工艺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4 失效预防失效预防(yfng)与失效评估与失效评估 失效模拟试验(FSTA)针对FMEA的预测结论进行失效预制,并监测系统的应激反应,以暴露出系统存在的隐患。第56页/共66页第五十六页,共67页。 分析结论异常的剧烈振动是导致导管从焊缝区疲劳开裂的根本原因。最终确定故障与某活门状态(zhungti)及导管的连接方式有关。该型机为了解决输油卡滞故障对某活门状态进行了更改,虽然改善了卡滞

26、故障,但在大输油流量下,活门的频繁打开与关闭使系统产生较大冲击(chngj),而冲击(chngj)压力波与燃油流动耦合引起了系统阵发高过载振动。4 失效预防失效预防(yfng)与失效评估与失效评估某型飞机燃油导管裂纹漏油故障故障简介某型飞机装备部队两年间,共有6架飞机发生燃油导管裂纹故障14起,严重影响了飞行安全。第57页/共66页第五十七页,共67页。 型号研制时间紧、任务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大量应用,由于设计初期对工艺和产品缺乏必要的失效评估,导致该飞机在部队的领先使用中暴露(bol)了大量成品及系统故障。 设计改进在改善某些方面的性能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其它方面性能的恶化,所以失效评估

27、十分必要。如果在设计初期就对活门和油管连接方式进行系统的失效评估,此类故障完全可以避免。4 失效失效(sh xio)预防与失效预防与失效(sh xio)评估评估某型飞机燃油导管裂纹(li wn)漏油故障启 示第58页/共66页第五十八页,共67页。故障简介: 某型发动机在进行150h摸底试验时发生故障,压气机部件损坏严重,二、三级转子叶片全部从根部断裂,离心叶轮也发生严重损伤。发动机累计运转时间67h11min。发动机总运行89h47min。 故障压气机二、三级盘和离心叶轮所用材质均为TC11钛合金,按照(nzho)GJB2220-94标准进行验收。二级盘三级盘离心叶轮4 失效失效(sh xi

28、o)预防与失效预防与失效(sh xio)评估评估发动机压气机钛合金整体叶轮(yln)叶片断裂第59页/共66页第五十九页,共67页。二级盘体实际金相组织不均匀 , 大 多 在710级叶片部位金相组织高于10级与故障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二级盘叶片体实际金相组织高于10级,即原始晶粒基本完整,且晶界初生未发生明显的变形和破碎对叶片部位的材质显微组织验收标准选用不当早期的失效评估对盘体和叶片部位材质的金相组织要求进行分析研究,评估可能导致发生故障的潜在因素避免故障发生国内外标准、研究成果盘体110级叶片17级4 失效预防失效预防(yfng)与失效评估与失效评估第60页/共66页第六十页,共67页。

29、断口1断口2断口3左侧进气道后调节板外观故障简介:某型飞机在空中飞行时听到一响声,飞机飞回检查(jinch)发现,左侧进气道后调节板壁板前缘断裂,除在发动机内部找到一小块前缘残骸外,其它残骸均未找到。4 失效失效(sh xio)预防与失效预防与失效(sh xio)评估评估某型飞机进气道调节板前缘(qin yun)断裂分析第61页/共66页第六十一页,共67页。 分析结论:调节板壁板气流表面与横梁交界处的断裂为首先破坏的位置,然后在金属铆接与壁板气流表面交界处发生断裂造成调节板壁板气流表面与横梁交界处发生断裂的原因(yunyn):该位置是结构和工艺的薄弱部位,主铺层组与弯曲铺层组之间可能的缺陷使

30、得该部位发生断裂4 失效预防失效预防(yfng)与失效评估与失效评估第62页/共66页第六十二页,共67页。 进气道调节板表面与横梁的交界处T型铺层是工艺难点,容易产生缺陷,在设计上主要考虑强度而忽视了可能产生的工艺问题,而没有进行加固(ji )。设计环节对加工和使用考虑的不足常常是造成失效的根本原因,如果加强早期的失效评估,对设计有效性进行验证,可以有效的预防这类问题的出现。4 失效预防失效预防(yfng)与失效评估与失效评估启示(qsh):第63页/共66页第六十三页,共67页。 失效分析(fnx)常用的检测技术 及选用原则第二讲 失效分析的基本(jbn)理论和技术第64页/共66页第六十

31、四页,共67页。l失效分析(fnx)中所用的实验检测技术种类繁多,涉及到物理、化学、力学、电子学等各种学科和技术领域中的一些专门测试技术,其中金相检验、成分分析(fnx)、无损检测和常规性能测试等实验检测及分析(fnx)技术应用更为常见。l在进行某项具体的失效分析(fnx)时,究竟应该选用哪些检测技术,一般说来,应根据失效现象的复杂程度,同时考虑失效分析(fnx)的深度、时间性和经济性,有效而经济地选用检测技术。第65页/共66页第六十五页,共67页。谢谢(xi xie)大家观赏!第66页/共66页第六十六页,共67页。NoImage内容(nirng)总结第二讲 失效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术(jsh)。亦可称为摩擦痕迹,它是摩擦过程的真实记录。常导致接触金属的脆性断裂,一般称作液态金属脆。(1) 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的概念。分为直接观察法与间接观察法两种。直接观察法主要是使用体视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实际断口进行的直接观察。模拟试验对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实测。预制失效对系统的应激反应进行监测。结论该咖啡壶部分部件由于材料加工工艺问题存在安全隐患。谢谢大家观赏第六十七页,共67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