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维修、加固投标文件

上传人:gui****hi 文档编号:75244378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26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建维修、加固投标文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古建维修、加固投标文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古建维修、加固投标文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资源描述:

《古建维修、加固投标文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建维修、加固投标文件(8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建筑群维修加固工程投标文件 技术部分第一部分投 标 函 部 分园林古建工程公司 一、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 单位名称: 单位性质: 地 址: 成立时间: 年 月 日经营期限: 姓 名: 性别: 职务: 系 的法定代表人。特此证明。投标人: 日 期: 年 月 日二、授权委托书致: (招 标 人 ) (招 标 代 理 机 构) :我 系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成立并在境内注册的 的法定代表人,现授权委托 作为公司合法代表,参加 古建筑群维修加固工程 施工招标(招标编号为 )的投标活动,授予他代表公司签署投标文件、进行谈判、签定合同和实施一切与此有关事宜的权利。本授权于 年 月 日签字起生效,其签名真迹如本

2、授权书签名所示,特此证明。授权委托单位: 法定代表人: (签字或印章)授 权 代 表: (签字或印章)日 期: 年 月 日三、投 标 函 (招 标 人 ) (招 标 代 理 机 构) :1、根据已收到的招标编号为 的古建筑群维修加固工程施工 的招标文件,遵照有关规定,我单位经考察现场和研究上述招标文件的投标须知、合同条件、图纸和其他有关文件后,我方愿以总报价 人民币(大写) ,小写(¥ 元),按上述合同条件、图纸的条件承包上述工程的施工、竣工保修。2、一旦我方中标,我方保证在 年 月 日开工, 年 月 日竣工,即 天(日历天)内竣工并移交整个工程。承诺工程质量达到 国家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

3、 。3、如果我方中标,我方将按照招标文件规定提交中标价的5%作为履约担保金。4、我方同意中标后,按要求付给招标代理单位服务费,金额为中标价的1%。5、我方同意所递交的投标文件在“投标须知前附表”第14条规定的投标有效期内有效,在此期间我方的投标有可能中标,我方将受此约束。6、除非另外达成协议并生效,你方的中标通知书和本投标文件将构成约束我们双方的合同。投标人: 地 址: 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 (签字或盖章) 邮政编码: 电 话: 传 真: 开户银行名称: 开户银行账号: 开户银行地址: 电 话: 日 期: 年 月 日四、投标函附录序号项目内容专用条款承诺内容1履约担保41.3合同价格的 %

4、2施工准备时间签定合同后 天3工程质量未达到要求标准时的赔偿费35.2扣质量保证金、扣罚合同款的 %,并承担返工的全部费用。4施工总工程32.6 日历天5质量标准达到国家现行质量验收规范标准质量6质量保修金额26结算价的3%7保修期按附件3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书之规定投标人: (公章)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 (签字或印章)日 期: 年 月 日五、投标保证金函 (招 标 人 ) (招 标 代 理 机 构) :根据 古建筑群维修加固工程 招标文件的要求,我单位的投标保证金人民币 万元 整已于购买招标文件时递交。如我方在本次招标投标活动中有违法的行为,你方有权全额没收该投标保证金。投标人: (公章

5、)地 址: 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 (签字或盖章) 邮政编码: 电 话: 传 真: 日 期: 年 月 日六、工程承诺书如有幸成为中标单位,我公司承诺投标中标后按中标价款下浮5%。投标人: (公章)地 址: 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 (签字或盖章) 邮政编码: 电 话: 传 真: 日 期: 年 月 日第二部分商 务 部 分园林古建工程公司 一、投标报价说明 1、本报价依据本工程投标须知和合同文件的有关条款进行编制。2、本报价的币种为 人民币 。二、报价汇总表金额单位:人民币元序 号名 称金 额备 注一工程预算价二安全技术措施费三风险系数四优惠额五投标报价三、投标工期表序 号名 称时 间 (日历

6、天)备 注一投标工期 投 标 人: 法定代表人: (签字或盖章)日 期: 年 月 日第三部分技 术 部 分园林古建工程公司 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 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1.1、编制说明首先十分感谢贵业主提供的这次投标机会,我们公司将以对业主真诚负责的态度和对工程尽善尽美的追求来组织、安排该项目工作。经过认真的现场踏勘,招标文件阅读等工作,针对工程实际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目的是从施工全局出发,根据各种具体的施工条件,为投标阶段提供较为完整的纲领性文件,一旦中标,将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用以指导工程施工与管理,并做好以下工作。1.2、编制依据1.2.1 国家、 省(县)建设工程的有关文

7、件。1.2.2 设计的该工程的施工图纸及有关图集。1.2.3 (招标人) 和 (招标代理机构) 发放的工程招标文件及答疑纪要等。1.2.4 国家现行施工规范。GB5016592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J588木结构设计规范第二章 工程概况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编制第三章 加固维修方案第一节 维修工作内容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编制第二节 维 修经过对现场的勘察、对图纸的仔细研究,为了更好的完成上述的维修、加固工程,我公司将按下述施工技术进行本工程的维修、加固工作:第一部分、屋 顶屋顶的瓦面是在卫顶木基层上,通过“苫背”“佤瓦”(即指铺瓦)等施工工艺而形成。“苫背”是指在屋顶木基层(屋背)上

8、,铺筑防水、保温垫层等的一项施工过程。“佤瓦”是指在苫好背的背面上进行拴线、排瓦、铺瓦的一项施工过程。(一) 屋顶瓦面的施工层次屋顶瓦面的施工层次是根据房屋的重要程度不同而有所区别。宋制屋面基层的做法比较简单,一般只有柴践层、胶泥层和石灰层,营造法式卷十三述“凡瓦下补衬,柴践为上,版践次之。如用竹笆苇箔。若殿阁七间以上 ,用竹笆一重,苇箔五重;五间以下,用竹笆一重,苇箔四重。厅堂等五间以上,用竹笆一重,苇箔三重;如三间以下至廊屋,并用竹笆一重,苇箔二重(以上如不用竹笆,更加苇箔两重,若用荻箔则两重代苇箔三重)。散屋用苇箔三重或两重。其柴践之上,先以胶泥偏泥,次以纯石灰施瓦(若版及笆箔上用纯灰结

9、瓦者,不用泥抹,并用石灰随抹施瓦。其只用泥结瓦者,亦用泥先抹版及笆箔,然后结瓦)。所用之瓦,须水浸过,然后用之。”即屋面瓦下的基层,以柴践为最好,版践稍次。其中“最”即指层数,柴践是指用木质板条铺成的屋面基层,版践是指用薄竹片或芦苇片等的编织物,荻箔即指草席之类。在柴践上先用胶泥普遍铺一层,然后用石灰浆铺筑瓦面,若版践上不抹泥,采用石灰浆铺瓦者,都用石灰浆随抹手术铺;若只采用抹泥铺瓦者,亦先在版笆上遍抹好泥,然后铺筑瓦面。(二) 苫背的施工工艺苫背的标准施工流程为:在木基层上抹护板灰锡背或泥背抹灰背扎肩晾背。1) 抹护板灰:护板灰是保护木望板并与上一层泥背分隔的一层抹灰层。它是在木望板上抹一层

10、12cm厚的深月白麻刀灰,要求表面平整。其中灰内的麻刀可少一些,灰质要稍次一些,主要起保护作用。若木基层不是望板,而是采用席箔或苇箔时,则不需用护板灰。2) 锡背或泥背 锡背是指将铅锡合金的金属板铺苫在护灰板上的一种高级防水层。锡背做法有很好的延展性,不易氧化,防水性能强,使用寿命长(一般可在百年以上),但造价很高,鼓一般只使用在极重要的建筑上。 锡背一般苫两层,即先在护灰板上苫一层锡背,然后苫一层泥背,抹平稍干后再苫一层锡背。每块锡背之间要用焊接,绝不可用钉连接。因钉孔易渗水,达不到防水目的。坡屋顶的锡背苫好后,要进行粘麻。即将麻分成若干把,每间隔一定距离,分别用灰将每把麻粘在锡背上。待粘灰

11、干透后再开始下一步抹灰背。 泥背:泥背是用麻刀泥或滑秸泥取代锡背的一种防水法。它是在抹好已干的护灰板上,分层苫上麻刀泥或混秸泥。一般苫23层,每层厚以不超过5cm为度。当遇有屋顶中腰部分或局部位置泥背太厚时,可将一些板瓦反扣在需要泥背的地方,以减少泥背厚的重量。每苫完一层泥背后,待干至七八成,用铁拍子拍实。在坡面较陡的部分,每层泥背苫完后,还要随时“压麻”。压麻是将麻分成把,按适当间距将麻的一端压在一段才苫的泥背下,待苫下一段泥背之前,将麻尾部分翻到泥背上来,并分散摊开成网状,然后扎进泥背中去,以后每段如此进行。3) 抹灰背 抹月白灰背灰背是对防水层进行保护并起到保温和垫囊的作用。它是在锡背或

12、泥背上,苫24层大麻刀灰或大麻刀月白灰,每层灰背厚不超过3cm,每层之间应铺一层“二麻布”(即网眼很稀的麻袋布),以加强灰背的整体性。每层苫完后要用铁抹子反复赶扎坚实后再苫下一层。灰背的囊度应随木架举势,它决定着整个屋顶的曲线。檐头和脊部的灰背应稍薄,两丑灰背应与博风上口抹平,前、后檐头的灰背应比连檐木略低。 抹青灰背月白灰背完成后开始抹青灰背。青灰背也用大麻刀月白灰抹一层,厚约23cm,但应配合刷青浆和扎背,赶扎次数不少于“三浆三扎”,要求扎实赶光。1、庑殿屋顶做法庑殿屋顶除前后坡外还有两山的撒头,需分别处理。(1) 前后坡的分中号垄:首先找出正脊长度方向的中点,然后从两端扶木尽端往里返两个

13、瓦口宽并找出第二个瓦口的中点,再将这三个中点平移到后檐的檐口上钉好五个瓦口,最后在这些瓦口之间赶排瓦当,钉好瓦口木,并将各垄盖瓦中点,号在正脊扎肩灰背上。(2) 撒头的分中号垄:首先找出扶脊木的中线作为撒头中的底瓦中,并以此安放出左右三个瓦口,然后将这三个瓦口的中点,号在灰背上,并将这三个中点平移到两山檐的连檐木上,赶排出两边的瓦当,按上述钉好瓦口木。2、歇山屋顶做法(1) 前后坡的分中号垄:首先找出正脊长度方向的中点,然后从两端博风外皮往里返两个瓦口宽度,并找出第二个瓦口的中点,即是边垄的底瓦中,再将这三个中点平移到前后檐的檐伉俪上钉好五个瓦口,最后在这些瓦口之间赶排瓦当,钉好瓦口木,并将各

14、垄盖瓦中点,号在正脊扎肩灰背上。(2) 撒头的分中号垄:首先量出前后坡的边垄中点至翼角转角处的距离,以此距离在撒头中的两边,定出撒头的边垄底瓦中点,按这三个中点钉好三个瓦口,并以这三个瓦口赶排瓦当,最后将各垄盖瓦的中,平移到上端小红山附近。3、瓦垄拴线首先按所定边垄位置进行铺灰铺好两垄底瓦和一垄盖瓦,然后以边垄盖瓦垄上的“熊背”为准,在正脊、中腰、檐口等位置拴三道横线,作为整个屋顶瓦垄的高度标准。脊上的叫“齐头线”或“上齐头线”,中腰的叫“楞线”或“腰线”,檐口的叫“檐口线”或“下齐头线”。如果屋坡很长不好掌握还可以多拴几条楞线。4、铺瓦的具体操作经过瓦垄的放样定位后,就可以开始铺瓦了。琉璃瓦

15、的操作过程为:审瓦冲垄铺沟滴瓦铺盖瓦捉节夹垄翼角铺瓦。(1) 审瓦、冲垄:“审瓦”是指在铺瓦之前,对所用瓦件进行检查一遍,将带有扭曲变形、破损掉釉、尺寸偏差过大的瓦件挑选出来。“冲垄”是指选择几处适当位置按“三线”铺筑几条标准瓦垄(一般是屋顶中间的两淌底瓦和一淌盖瓦),以作为屋面高低检查标准,如“铺边垄”就是对屋面两端的冲垄。(2) 铺勾滴瓦:即指对勾头瓦和滴水瓦的铺筑和安放。安放滴水瓦时,应先在滴水瓦尖位置拴一道与“檐口线”平行的线,滴水瓦的高低和出檐以此线为准,滴水瓦出檐为该瓦的舌头厚度。当位置确定后,即可铺筑瓦泥灰(用掺泥灰或月白灰)安放滴水瓦,并在瓦的尾端缺口内加钉固定。勾头瓦应以“檐

16、口线”为标准,先在勾头处放一块遮心瓦(可以用碎瓦片)以拦住蚰蜒当铺筑的瓦泥灰,然后安放勾头瓦,勾头瓦的出檐为瓦头“烧饼盖”的厚度,使勾头盖里皮紧贴滴水瓦外皮,最后在钉孔内钉钉,钉子上扣钉帽。(3) 铺底瓦:先按照已排好的瓦当和脊上号垄标记,拴挂一根上下方向的“瓦刀线”,“瓦刀线”的上端固定在脊上,下端拴一块瓦吊在屋檐下,线的上中下之高低以“三线”为准。一般底瓦的“瓦刀线”拴在瓦垄的在侧(盖瓦拴在右侧)。拴好线后即可铺筑瓦泥灰安放底瓦,铺灰厚度一般为3cm左右,依据线高进行增减。铺瓦工作应在两个坡面上对称同时进行,防止屋架偏向受压。底瓦应窄头朝下,压住滴水瓦,然后从下往上依次叠放。搭接密度有句口

17、诀:“三搭头压六露四;稀瓦檐头密瓦脊”。即指三块瓦中,首尾两块瓦要能搭头,上下瓦要压叠6/10,外露4/10;而檐头部分的瓦可适当少搭点,脊根部位的瓦可多搭点。底瓦的高低和顺直应以“瓦刀线”为着,瓦要摆正,避免“不合蔓”(即指因瓦的弧度不一致所造成合缝不严),不得偏歪,防止“喝风”(即指因摆得不正而造成合缝不严)。明显不合蔓的瓦应及时选换。摆好底瓦以后,要进行“背瓦翅”,即用灰泥将瓦的两侧边抹实抹直。背完翅后进行“扎缝”,即用大麻刀灰抹实蚰蜒当,扎缝灰应以能盖住两边底瓦垄的瓦翅为度。(4) 铺盖瓦:同上一样,在盖瓦垄的右侧挂好“瓦刀线”,铺筑瓦泥灰安放盖瓦,从下往上前后衔接,第一块筒瓦应压住勾

18、头瓦后的熊头,后面的瓦都应如此衔接,一块压一块,熊头上要挂素灰。每块瓦的高低和顺直要“大瓦跟线,小瓦跟中”。即一般瓦要按瓦刀线,个别规格稍小的瓦以瓦垄中线为准,不能出现一侧齐、一侧不齐的现象。(5) 捉节夹垄:它是指对每垄筒瓦进行勾缝补隙的操作过程,“捉节”是指将每垄筒瓦的衔接缝(似于竹节),用小麻刀灰勾抹严实,上口与瓦翅外棱要抹平;“夹垄”是指将筒瓦两边与底瓦之间的空隙,用夹垄灰填满抹实,下脚平顺垂直。上述完成后,应清扫干净。(6) 翼角铺瓦:有称“攒角”,先将“套兽”套入仔角梁的套兽桩上,然后在其上立放“遮朽瓦”,使其背后紧挨连檐木,并用灰堵塞严实,用以保护连檐木。再在“遮朽瓦”上铺灰安放

19、两块“割角滴水瓦”,与住“遮朽瓦”,继续在两块滴水瓦之上放一块遮心瓦,然后铺灰安放螳螂勾头。在螳螂勾头的上口正中与前后坡边垄交点的上口之间,拴一道线叫“槎子线”,作为翼角上的“瓦刀线”,当为庑殿歇山屋顶时,此线应按前后坡屋面的灰背面形,作成具有囊度的曲面,该曲线的做法是用若干个铁钎,按曲率大小分成若干小段钉在角线的灰背上,将“瓦刀线”别在铁钎上形成折线,按此线开始铺灰铺瓦,两坡翼角相交处的两块瓦要用割角滴水瓦和割角筒瓦。窝角部位的底瓦为“沟筒嘴和沟筒”,与其相交处的盖瓦和底瓦改用“羊角勾头”和“斜房檐”。5、屋脊的具体操作(1) 庑殿式屋顶的屋脊1) 庑殿屋顶正脊 拴线“捏当沟”;在屋面老桩子

20、瓦挤瓦抹灰后,应在两坡底外铺灰扣放瓦圈(即用标瓦横向断开的弧形瓦片),以便取平屋脊度面。然后拴线铺灰、中间砌胎子砖、两边安放“正当沟”, 中间的胎子砖叫“当沟墙”,它的宽度等于正脊陡板宽(即按正吻的厚度,两边各退进半个圆混),其高与“当沟”平。当沟墙一直延长到正脊的两端。 砌瓦条:在当沟墙上铺灰两边砌头层瓦条,再铺灰砌二层瓦条,两层瓦条两边外皮之间距离等于“正吻”厚度,中间用灰浆填平。 砌圆混砖:在二层瓦条上铺灰砌一层圆混砖,圆混的出檐同瓦条外皮。 砌陡板:在圆混上铺灰两边砌陡板砖,此处又叫“通天板”,两边用钢丝连牢,中间内“胆”铺灰填实。 砌圆混砖:在陡板之上铺灰再砌一层圆混砖,其外皮应与陡

21、板下的圆混齐平,两边圆混之间的空隙用灰砖填实。 盖筒瓦托眉子:在圆混之上铺灰盖筒瓦,然后按垂脊方法“托眉子”。并进行打点修理。 正吻“坐中勾头”下应设“坐中当沟”;因硬悬山屋顶的垂脊为排山脊,正脊端头只能在圭角下安放沟头坐中;而庑殿顶的垂脊不做排山脊,直接与山面瓦垄接触,山面撒头的瓦垄必须是底瓦坐中,故圭角不仅要求沟头坐中,还需在“坐中勾头”下设“坐中当沟”,与两边“斜当沟”交圈。 圭角应与二层瓦条齐平:因硬悬山屋顶正脊的“面筋条”与二层瓦条平,故圭角是在二层瓦条之下;但由于庑殿正脊端加了一个“坐中当沟”,所以圭角也应随之抬高,故应与二层瓦条齐平。2) 庑殿屋顶垂脊 铺砌垂脊端头:用砖砍制“圭

22、角”、“盘子”,即在“斜猫头”上铺灰安放“圭角”,再在其他铺灰放一层瓦条,再在瓦条上铺灰安放“盘子”,盘子上安放带有狮子的勾头。盘子用方砖砍制,圭角用城砖,圆混瓦条用停泥或开条砍制。 兽前做法:沿着“圭角”砖的后面拴线铺灰砌与其等高的“胎子砖”宽与垂脊顶的眉子宽相同。胎子砖砌好后,里外都抹月白麻刀灰叫“拽当沟”,当沟外侧要刷青浆并扎光。在“盘子”之后胎子砖之上,铺灰砌一层“圆混砖”与盘子等高,只砌到兽前为止,圆混要出檐。然后在圆混砖上铺灰安放当沟小兽,它的第一个放狮子叫“抱头狮子”或“领头狮子”,在狮子之后一律用马,不管数目多少,都只能使用马。 垂兽砌筑:在瓦条上于垂兽位置铺灰安放兽座,再在其

23、上安放垂兽。垂兽与狮马之间以一块“兽后筒瓦”连接。垂兽后立砌圆混,使其与陡板圆混成圈。 兽后做法:在上面所述的延续瓦条层上,铺灰再砌一层瓦条,再在其上铺砌圆混砖,再上铺砌一层“陡板砖”,陡板砖高以脊顶高不超过垂脊龙爪为原则进行掌握。两边陡板砖用铅丝连牢,中间灌浆抹平,再砌一层圆混砖,再上铺灰盖筒瓦,最后用麻刀灰将筒瓦裹成圆弧顶,眉子两边应留有1.5cm的空隙。 打点刷浆:上述完成后应及时打点修理。眉子、当沟及排山勾滴部分都应刷烟子浆,其余部分刷月白浆。(2) 歇山式屋顶的屋脊1) 歇山屋顶正脊歇山屋顶一般都做成尖山式,很少为卷棚形式,故其正脊做成大脊,具体做法完全与尖山式硬悬山屋顶的正脊做法相

24、同。2) 歇山屋顶垂脊歇山屋顶的垂脊没有兽前部分,所以它的做法应与硬悬山屋顶垂脊的兽后部分做法相同,只是以垂兽为脊端,在垂兽座下需要放一块勾头,并将勾头四周用灰堵严抹平,这块勾头叫“吃水”,吃水应和兽座前端齐平。3) 歇山屋顶戗脊歇山屋顶戗脊的做法与硬悬山屋顶垂脊的做法基本相同,只是圭角、盘子等应与戗脊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不需咧角。但戗脊与其上垂脊相交处的瓦件应打凿成斜角。4) 歇山屋顶博脊博脊身由:当沟、头层瓦条、二层瓦条、圆混砖、盖脊筒瓦上抹眉子等组成,每层都与拴线铺灰砌筑,脊身里侧要用灰堵严抹平,眉子要抹出泛水,并与小红山相交牢固。博脊两端可仿照琉璃挂尖进行砍制,隐入到排山沟滴内;也可直接

25、与戗脊相交。(3) 攒尖顶屋面的屋脊1) 攒尖屋脊宝顶:攒尖屋脊的宝顶,同小式黑活攒尖屋脊的宝顶一样。2) 攒尖屋顶垂脊:攒尖屋脊的垂脊与庑殿垂脊做法完全相同。(4) 重檐建筑屋顶的屋脊1) 重檐屋顶的围脊:与其上层的博脊做法相同,也可以活山尖建筑的正脊做法相同,只是要求眉子要抹出泛水并与额枋下皮衔接牢固。2) 重檐屋顶的角脊:角脊与庑殿垂脊做法相同。第二部分、墙山墙的构造与施工(一) 硬山式山墙的构造及其名称硬山式山墙的墙体构造型式较多,但其基本构造从台基向上是由:下肩、上身、山尖和山檐等四大部分组成。1、下肩山墙下肩又称下碱、群肩。一般为檐主高的3/10,并以砌砖层数为单数定高。而背里砖里

26、皮线,当为普通建筑的山墙,应与山柱里皮在同一直线上;对较重要的建筑应较普通里包金大1/4山柱径。背里部分靠柱子的砖要砍成六方八字形,两块八字砖之间的距离叫“柱门”,柱门最宽处同柱径。比较讲究的房屋都是采用干摆砖墙砌筑,稍次的采用丝缝砖墙,最节省的做法是两端采用三出三进做法,中间干砌或浆砌虎皮石墙。对比较重要的建筑,下肩最上一层采用腰线石。2、上身山墙上身是指山墙的中间部分,墙厚较下肩的里、外皮退进一个距离,称“花碱”,花碱的尺寸一般为1/101/6砖厚。上身所用砖料一般要较下肩低一个档次,较重要建筑也可以与下肩砌法相同。当上身采用干摆、丝缝、淌白墙三七墙(三顺一丁)砌法,在正对正脊的地方,应每

27、隔一层砌一丁头砖叫“座山丁”。在小式建筑中,上身多采用“五出五进”、“圈三套五”及“池子”做法,墙心多用较粗糙材料砌法,“五出五进”软心的外皮要较四角退进11.5cm。上身里皮用料一般都较外皮粗糙。如果下肩里皮采用抹灰做法时,上身里皮不退花碱。当有排山柱时,山柱与金柱之间,被分隔的山墙里皮称为“囚门子”,囚门子做法可同廊心墙,也苦口婆心与普通山墙做法相同。若采用落膛心做法时,又称它为“棋盘心”或“圈套子”。3、山尖它是指墙身最上的三角形部分。大式建筑的山尖墙身一般与上身做法相同,小式建筑中当上身墙心是碎砖墙心,而山尖采用整砖砌筑时,这种山尖叫“整砖过河山尖”,简称“过河山尖”。过河山尖一般从挑

28、檐砖或挑檐石以上或盘头中荷叶墩同层开始。过河山尖的摆砌形式须同下肩一致,如采用三七缝法者山尖正中须隔一层砌一“座山丁”。山尖墙的里皮面,瓜柱之间被横梁分割成矩形块的空档叫“山花”,瓜柱与橼子之间形成三角形的部分叫“象眼”,对山花、象眼的砌筑称为“点山花”、“点象眼”。(1) 确定山花与象眼墙的里皮线位置和做法:当室内无顶棚时,山花、象眼露明,则里皮线位置按柱中线加出1寸计算;当室内有顶棚时,山花、象眼不露明,则里皮线按柱中线定位。山花、象眼不露明时,其外表可不讲究做法,若山花、象眼露明时,其做法有:丝缝墙面十字缝砌法、抹灰镂出假缝四周作成砖圈、抹灰刷烟子浆镂出图案花纹等三种做法。(2) 砌筑山

29、尖的操作过程:当山尖的上述内容确定后,就可以开始砌筑了。先拴好立线和槎子线:立线是柱注山尖的正中位置和确定座山丁的标志,它可从脊檩或扶脊木上设一悬挑木条,木条悬端挂一根立线,挑出长度应使立线与上身平或靠近。槎子线是确定三角形两个斜边的标志,它可依木构架上脑橼的脊支点,往上算出望板、灰背、脊瓦(或底瓦)的总厚度,即可得出屋面瓦底标高,由此标高往下减去博风砖和拔檐砖的厚度,就是槎子线上端的交点,同样办法可找出槎子线的下端点,连接上下点即为所求槎子线。拴好线后即可“退山尖”:因为山尖呈三角形,每层砌砖的两端都应比下面一层退进若干,退进的尺寸可直接依槎子线算出,计算出每层砌砖最边端的一块砖长叫退山尖。

30、退山尖确定好后,就进行“敲山尖”:先按退山尖的尺寸进行“砖找”(即对每层两端的边砖,砍成一面为符合山尖角度的斜边形),然后就开始“敲山尖”(即开始按山尖要求和坡度进行砌筑),有的又叫“敲槎子”。敲山尖应从中间砌座山丁开始向两边端赶。而山尖的形式有尖山尖和圆山尖等。根据设计需要采用。一般尖山式用于:有正吻的大式建筑;清水脊、皮条脊做法的小式建筑;圆山式用于垂脊为罗锅卷棚做法的小式建筑。4、山檐硬山的山檐是指与屋面瓦接壤的滴子瓦以下至敲山尖上皮的部分,它包括:拔檐砖、博风砖等。拔檐砖是在敲山尖后的基础上,用灰抹平,再砌两层拔檐砖,所用砖料与砌法同山墙下肩。拔檐砖的出檐尺寸应与犀头中的头层、二层盘头

31、交圈。当前、后檐都有犀头时,前、后拔檐砖按犀头的中的头层、二层盘头砖位置进行砌筑;当后檐为封后檐无犀头时,拔檐砖一般很难达到与后檐的头、二层檐交圈,这时可将拔檐两端的端头安置一个靴头砖即可。砌好后要用麻刀灰将砖檐后口抹严。拔檐完成后,即“串金刚墙”:即在拔檐砖之上,博风砖位置之后,砌几层混水砖墙。金刚墙砌好后,用麻刀灰封顶,顶面上皮应与待砌的博风砖顶平。再后“熨博风(有称熨博缝)”:即配贴博风砖。熨博风的关键是做好博风两端的博风头和脊中博风顶。脊中博风顶所用砖料应根据所确定的山样形式进行砍制,即尖山用“宝剑头”,圆山用“活顶中”,顶中两边为“插钎”俗称“插旗”,插钎应待熨完博风砖后按实际所余尺

32、寸进行砍制。博风头一般用方砖或三才砖进行砍制。博风高度约为12檩径,视建筑等级酌定,也可按稍小于犀头宽。博风头位置的高低,若博风是砖博风,博风头上皮应与木瓦伉俪的“宛口”同高,若是木博风应与大连檐上皮同高。三才砖的规格:大三才按尺四砖高一半,小三才按尺二砖高一半。博风砖的用料和砌筑,一般与山墙下肩相同,砌筑时先将博风头和博风顶安装好,博风头上棱应与前后檐瓦口平,然后依此拴线熨博风砖,博风砖之间应严丝合缝,不合缝者应按实际砍剔。对博风砖砍制磨合后,稳在拔檐砖上的金刚墙旁,用钉子铅丝牢固在木橼子上然后灌浆并用麻刀灰抹平上口,打点整 齐即可。5、硬山建筑的封火墙这是我国南方地区常采用的一种山墙形式,

33、多用于南方民间小式建筑和园林建筑。它的山墙墙体超过 出屋面屋脊,做成两边对称的阶梯形,与邻近房屋起着封隔作用,墙顶做成挑檐式屋脊,以加强装饰效果。封火墙的每一阶级称为“一档”,一般屋面每一坡面分成2档,依房屋进深大小而定。(二) 悬山、歇山和庑殿式山墙有的构造及其名称悬山、歇山和庑殿式山墙有许多相同之处,故列在一起。1、悬山式山墙悬山式山墙大式建筑的下肩多带石活(腰线石);小式建筑多为整砖露明。悬山山墙的下肩和上身构造基本与硬山相同,而山尖有三种做法:(1) 五花山墙做法:墙体山尖两边沿柱、梁、瓜柱砌成阶梯形状,称为“五花山墙”,简称“五花山”。五花山的外轮廓垂线应以柱子和瓜柱的中线为准。(2

34、) 挡风板山千做法:墙身砌至梁底,而梁以上的山花、象眼处的空档用木板封挡,此称为“挡风板山墙”。上述两种做法的墙身上皮都做成外斜抹边形式,叫“签尖”,带拔檐的叫“签尖拔檐”。(3) 整体山墙做法:墙体一直砌至橼子、望 板底,与现代建筑的山墙相似。2、庑殿、歇山山墙庑殿、歇山的山墙没有山尖,山墙的下肩也多带石活(如腰线石、角柱石等);上身为混水墙多采用抹灰刷红浆做法,但也可以采用整砖露明做法,无论采用哪种做法,墙顶同悬山一样做成签尖形式,签尖的做法与檐墙签尖相同。山墙两端与前后角柱,可做成八字连接,也可包柱面砌,具体应与前后檐做法配套。悬山、庑殿、歇山山墙的上身,一般都有正升,抹灰做法的正升为墙

35、高的5/10007/1000,整砖露明作法的正升为墙高的3/10005/1000。廊心墙的构造与施工带廊子山墙的里侧面,犀头转角内侧檐柱与金柱之间的山墙面是廊心墙的位置。在古建筑园林建筑中,一般都很重视其面的装饰效果。廊心墙也由下肩、上身和象眼三部分组成。1、廊心墙下肩廊心墙下肩的外皮与山墙里皮在同一平面上,其高也与山墙下肩高相近,具体要以廊心的方砖心能排出好活为准。下肩的用料和砌方式均与山墙下肩相同,清水砖砌缝形式须为十字缝。在下肩与檐柱连接处的砖,要砍成八字形连接;但与槛墙连接时可不留八字,直接接槎即可。2、廊心墙上身廊心墙上身可用糙砌抹灰作法,也可用细砌落膛作法。(1) 细砌落膛作法:廊

36、心墙面部的落膛砖,有:廊心方砖、穿插当、小脊子、立八字,线枋子和拐子等分件。其中线枋子、小脊子和立八字等用质地较好的停泥砖砍制,线枋子和立八字棱边要“起线”。小脊子高约为0.5立八字宽,看面要砍成圆混形,两个边端做成“象鼻子”。其他分件用方砖砍制,穿插当苦口婆心分成三级砍制和雕刻。廊心墙的面部常用干摆或丝缝作法,背里用碎砖填陷,层层灌浆。砌完后修理打点,小脊子用烟子浆刷色。(2) 糙砌抹灰作法:即采用糙砖墙砌法,然后抹红灰或黄灰。不做小脊子、立八字,边框可做成与下肩的六方八字一致。3、廊心墙象眼穿插枋至抱头梁之间的空档叫“穿插当”,抱头梁以上的空档称为“象眼”。廊心墙象眼可同清点腮帮做法叫“清

37、点象眼”;也可抹灰做假缝,四周砌一道砖圈;也可在抹灰面上刷烟子浆镂出图案花纹。当廊心墙处在游廊的通道上时,就成为带门洞的廊心墙,此叫做“廊门桶子”或“闷头廊子”。一般常用木门框圈成一个矩形门洞,称“吉门”,在吉门上方做成小落膛心叫“灯笼框”。槛墙的构造与施工槛千可以说是前檐部分的下肩墙体,因为,在一般古建筑园林建筑中,房屋的前檐墙主要是由槛框内的内窗和窗下墙所组成,门窗为木装修工程,除去门窗外,剩下的就只有槛窗下的墙体,这是前檐部分惟一的一种墙体,该墙体就称为“槛墙”。其高接近山墙的下肩高。槛墙厚一般等于或稍大于檐柱径,即里、外包金各为1/2檐柱径,若为重要建筑,里、外包金可再加大1/4檐柱径

38、;槛墙高依槛窗高低而定,如果先砌墙后做窗者,槛墙高可按0.3檐柱高;槛墙长为柱子与柱子之间距离。槛千与柱子接触处,无论里、外皮都要砍成八字“柱门”,但与山墙或廊心墙交接处不留“柱门”而直接交槎连接。槛墙用料和砌法有三种:与山墙下肩一致,砖缝要为十字缝;落膛心形式做法;砖池子海棠做法。九檐墙的构造与施工一般建筑的后檐墙有两种:一种是檐墙不砌到屋顶,只砌到檐枋下皮,露出橼子的叫“露檐出”或“老檐出”,可用于硬悬山、威殿和歇山建筑。另一种是檐墙砌至屋顶,不露出橼子的叫“封户檐”或“封后檐”,多只用于硬山和悬山建筑。在硬山建筑中,这两种不同的后檐墙之主要区别就在于有否犀头:露檐出式的后檐墙体有犀头,即

39、后檐墙外皮与犀头里端相交;而封后檐式的后檐墙无犀头,即后檐墙外皮与山墙外皮相交。除犀头和檐口部分外,这两种后檐墙的墙体结构完全相同。后檐墙的墙体由:下肩、上身、檐口等三部分组成。(一) 后檐墙的下肩后檐墙下肩与山墙下肩一致,墙厚为:里包金等于1/2檐柱径加花碱尺寸,外包金等于1/2檐柱径加2/3檐柱径。其用料和砌法也与山墙上肩相同。后檐墙的背里与柱接触处,应留“柱门”。(二) 后檐墙的上身后檐墙上身的里、外皮,应与山墙相同,退花碱。用料和砌法均可与山墙相同,也可稍糙。上身墙除做成整砖露明外,还可做成抹灰软心、海棠池和五丑五进等做法,此时砖檐以下,可砌25层砖叫“倒花碱”。当设有窗户时,应在窗口

40、两侧和下边砌砖檐圈叫“窗套”。(三) 后檐墙的檐口1、老檐出式后檐墙的檐口老檐出式后檐墙的上端,应砌成向外倾斜的抹肩形并带一层拔檐叫“签尖”,签尖高约等于外包金尺寸。2、封后檐式后檐墙的檐口封后檐式檐墙因直砌到顶,故不做签尖,而做成不同形式砖檐,砖檐的形式有:菱角檐、鸡嗉檐、抽屉檐、冰盘檐等。封后檐式和檐墙的砖檐与山墙拔檐博风的交圈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后砖檐或犀头与拔檐博风等的砖缝正好交圈,另一种是两者不能交圈,此时山墙拔檐端头砖应做成靴头形式。3、后檐墙砖檐的构造(1) 菱角檐:一般为三层挑檐,以第二层菱角(即等腰三角形)而得名,由下而上为:头层檐、菱角檐、盖板。(2) 鸡嗉檐:也为三层挑檐,

41、以第二层并混(形似鸡嗉)而得名,由下而上为:头层檐、半混檐、盖板。(3) 抽屉檐:也为三层,以第二层挑出方橼砖(形似抽屉)而得名,由下而上为:头层檐、抽屉檐、盖板。(4) 冰盘檐:这是砖檐中最讲究的一种做法,它由多种形式的檐砖,层层妥出而成,一般可做成四至八层。四层冰盘檐为:头层檐、半混、枭、盖板。五层冰盘檐为:头层檐、半混、炉口、枭、盖板。也有不用炉口而改用砖橼子的。六层冰盘檐为:头层檐、连珠混、半混、炉口、枭、盖板。也有不用炉口而改用砖橼子的。七层和八层冰盘檐:在六层冰盘檐基础上,多加一层砖橼子和飞橼,砖檐的用料可用方砖、停泥砖、开条砖、城砖等进行砍制。4、砖檐施工注意事项(1) 砖檐第一

42、层的位置,应事先进行计算确定,计算方法为:先根据彩云砖檐形式得出檐尺寸,再找出橼子以上望板、泥背、灰背等总厚度,以此厚度为面线顺木架下斜划延长线,延长线与总出檐尺寸的垂直距离相交得一点,此点即为最上一层盖板上棱的外口,然后以此向下减去砖檐总厚,即为头层檐位置。(2) 檐口砖可用干摆砌法叫“干推”,也可用灰浆砌法,灰浆砌法要灰浆饱满密实,灰口要做勾缝。院墙的构造与施工院墙构造仍可分为四部分,即:下肩、上身、砖檐、墙帽。院墙下身:其要求和做法与房屋山墙下肩基本相同,在用料和砌法上也可稍糙于山墙。下肩高也为本身檐口高的1/3左右,以要求砌砖层数是单位数为准则。其墙厚的里外包金相等,总厚不得少于24c

43、m。院墙上身:它为下肩至砖檐的距离,为檐口高的2/3。其厚度按下肩外皮各收一退花碱.做法可整砖露明,也可糙砌砌抹灰,五进五出、比较讲究的还可采用砖池子做法。但园林中多采用花墙子和什样锦做法,墙高可为直线一字形的通长形式,也可为高低波浪形的云墙形式。院墙砖檐:院墙砖檐一般多采用一层或二层的直檐形式,一层直檐砖的挑出约为0.8砖厚,二层檐砖挑出稍小于一层,约为0.5砖厚。对比较讲究的大式建筑院墙砖檐,有采用四层冰盘檐的。院墙墙帽:院墙墙帽是指院墙砖檐以上墙顶的部分,它是院墙装饰的主要部位,墙帽的形式对院墙的观赏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常用的墙帽顶有10种形式,即:蓑衣顶、宝盒顶、真假硬顶、兀脊顶、

44、馒头顶、道僧顶、鹰不落顶、筒布在顶、花瓦顶、砖花顶。其他墙体的构造和施工(一) 扇面墙扇面墙是指平行前后檐墙,位于金柱轴线上金柱之间的墙体,故又称为“金内扇面墙”。扇面墙的基本构造与老檐出后檐墙大致相同,也分为下肩、上身和檐口。扇面墙下肩与山墙或后檐墙的下肩做法相同,下肩厚一般等于或大于1.5金柱径,里外包金相等。扇面墙上身里皮如果需要装饰时多采用落膛心做法,外皮常采用整砖摆砌或抹灰做法。扇面墙檐口外皮多采用拔檐签尖做法,里皮可与外皮同,也可以直接在枋木下抹成倒角。(二) 隔断墙隔断墙是指进深轴线上的墙体或平行于山墙的墙体,这种墙有两种情况:一种为梁架下的墙体,砌至梁架下皮;另一种是没有梁架直

45、接砌到桁檩位置,叫“硬山搁檩”,砌成山尖形式。隔断墙的厚度同扇面墙一样,里外包金相等,各0.8金柱径,隔断墙做法与山墙或后檐墙的里皮做法相同。(三) 金刚墙凡是隐避而作为骨撑的墙体都叫金刚墙,如博风砖后面的背里墙体,单面做花瓦或其他构件装饰的背后砖体、陵寝建筑中的地下墙体等,都叫金刚墙。它的高厚和做法随所使用的对象或手设计要求而定。(四) 护身墙护身墙是一种护栏墙,多用于作为马道、山路、楼梯等两侧的矮墙,高不过人体胸部。护身墙多为实砌墙,厚约24cm左右,在园林建筑中也可采用院墙中花瓦顶、砖花顶和兀脊顶等做法。砖券的构造与施工砖券是代替古建筑中的门窗洞口及其空圈上“过木”的一种砖过梁,常用形状

46、有:平券、木梳背、半圆券、圆光券等。砖券的砌筑称为“发券”,平券和木梳背的跨度一般不超过1.5m,其他几种形状的跨度不限。发券时,应先用木料制成券胎,也可用砖码成券胎,然后在券胎上进行砌筑。发券用的砖胎应适当增加起拱度;平券按跨度的1%,圆光券按可度的2%,木梳背按跨度的4%,半圆按跨度的5%等增加。发券注意要点如下:(1) 券砖应为单数,最中间一块砖叫“合龙砖”,应加工成上宽下窄的楔形。(2) 发券之前应经排活,由中间向两边排,排完后再开始由两端向中间砌筑。(3) 砖与灰浆的接触、应达到100%,砌完后应在上口用片石塞缝,然后灌浆。影壁的构造与施工影壁是一个独立的横堵墙体,是门楼的一种附属建

47、筑,实意为“隐避”,它的作用是让门内的情况不直接暴露于外,称为“隐”,门外的视线受一墙堵截,称为“避”,由此对环境气氛起到庄重、森严、神秘的效果。(一) 影壁的类型和构造影壁是种类根据其位置和平面帮助可分为:一字影壁、八字影壁、撇山影壁和座山影壁。一字影壁:它是指与大门相对的一种横堵墙体,大多位于大门之外,也有个别特殊情况位于大门之内,而在园林景点中多为一种不附属任何建筑而成独立的影壁。八字影壁:它是指位于大门之外并与大门相对,在一字形的两边再加八字形联成的一种横堵墙体。座山影壁:它是指位于大门内,正好与大门相对的房屋建筑山墙上所做的影壁,实际上是对山墙面的一种装饰。撇山影壁:它是指位于房屋建

48、筑两旁的一种影壁,按平面形式分为:普通撇山影壁和“一封书”影壁两种。普通撇山影壁是在房屋建筑两边各连接一个斜面八字形的影壁;“一封书”影壁又叫“雁翅影壁”,是在房屋建筑两边各先做一个短一字形影壁后,再做八字形影壁。一般影壁由下肩、上身、檐口、瓦顶等四部分组成。1、影壁下肩:影壁下肩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采用干摆墙作法,具体参看山千的施工内容;另一种是须弥座作法。2、影壁上身:影壁上身采用“影壁心”做法。即四周作成边框,框内为方砖心。3、影壁檐口:影壁檐口也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采用冰盘檐做法;另一种是用砖料做成仿木构架檐口做法,如檐枋上置檐檩、檐橼、飞橼等,比较讲究的还可安置斗拱。4、影壁瓦顶:影壁瓦

49、顶一般采用硬山过陇脊筒瓦屋面、悬山过陇脊筒瓦屋面、庑殿正、垂脊琉璃瓦屋面等。(二) 影壁施工的注意事项1、影壁上身的砌法与廊心墙大致相同。影壁心做法分带撞头和不带撞头:“撞头”是指影壁心边框之外所砌有的一段延续砖墙,无撞头者,砖柱可做成圆角棱柱或圆柱形,柱顶安装耳瓶子。有撞头者,砖柱作成“窝角棱”矩形柱。影壁心常为干摆做法,撞头为丝缝做法。影壁心下端框线为线枋子,没有大枋子。墙心多为方砖硬心做法,称为“膏药幌子”。2、影壁上身与瓦顶之间的檐口部分,分硬山、悬山和庑殿等三种做法;硬山式的前后檐做法同封后檐一样,两山面做法同硬山山尖一样。悬山式的前后檐作成仿木构架结构,即在大枋子上做砖垫板、砖檩、

50、砖橼望、砖飞橼等,大枋子两端悬挑端作成三叉头,砖垫板两端悬挑做成燕尾枋。两山面做法同悬山山尖一样。庑殿式常采用琉璃构件做法。墙体抹灰一、靠骨灰靠骨灰是指直接在砖的墙面上(即靠骨)涂抹二三层麻刀灰的一种工艺,也是抹灰工艺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按其颜色分为浅灰色的月白灰、灰黑色的青灰、红色的葡萄灰以及白麻刀灰和黄灰等。宋制抹灰,营造法式卷十三述“用石灰等泥涂之制,先用粗泥搭不平处,候稍干,次用中泥趁平,又候稍干,次用细泥为衬,上施石灰泥毕,候水脉定,收压五遍令泥面光泽”。而清式靠骨灰的做法,同现代抹灰相似,其操作过程为:基层处理打底灰抹罩面灰赶扎刷浆。1、处理基层在抹灰前要对砖墙面进行湿润、填补、钉麻

51、等处理。(1) 湿润墙面:即用清水浇湿墙面,以利于灰浆与墙面的粘结。要求洒水匀浇透,使砖的表面充分湿润。(2) 墙面填补:即对墙面灰缝脱落处,应凿掉旧灰补上麻刀灰;将局部砖面缺损或酥碱的部分去掉,用麻刀灰补平。(3) 钉麻处理:这是对要求比较高的抹灰所增加的一种处理,即将麻丝缠绕在钉子上打入灰缝内,钉子之间的距离以便于麻丝缠绕为准,错开布置,待抹灰时将麻丝分散铺开织成网状。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先钉钉,后缠麻丝按网状拉结。2、打底灰即在基层处理基础上抹一层找平灰,此层一般用大麻刀灰,要求平整严实。抹灰厚度为35分(约11.6cm)。3、罩面灰待底灰干至七层左右,再抹一层大麻刀灰,即罩面灰,要求槎平

52、抹光。有刷浆要求的,可在抹完后马上刷一遍浆,用木抹子槎平,随后用大铁抹子光面叫“赶扎”。4、赶扎刷浆当罩面灰全部抹完后,要用铁抹子进行反复赶扎,一般为“三浆三扎”,即刷一次将赶扎一次,往返三次。赶扎次数越多,灰的密实度就越高。抹红灰和黄灰墙面时,最后12次刷浆后一般不再赶扎;抹青灰墙面时应刷一次赶扎一次。二、泥底灰泥底灰是指用素泥或掺灰泥打底,麻刀灰罩面的一种抹灰。一般多用于小式建筑或民居建筑上,施工工艺参照以上所述进行处理。三、滑秸泥滑秸泥是用素泥或掺灰泥拌合麦秸(大麦、小麦、荞麦、莜麦或稻草秸等)而成的抹灰工艺,俗称“抹大泥”。麦秸在使用前,应用斧子砸劈剁短,放入白灰浆内“烧”软,最后掺泥

53、拌匀待用。多用于民居和地方建筑。四、壁画抹灰宋制壁画抹灰的做法,营造法式卷十三述“造画壁之制,先以粗泥搭络毕,候稍干,再用泥横被竹蔑一重,以泥盖平,又候稍干钉麻华,以泥分披令匀,又用泥盖平(以上用粗泥五重,厚一分五厘,若拱眼壁,只用粗细泥各一重,上施沙泥收压三遍),方用中泥、细衬泥,上施沙泥,候水脉定,收压十遍令泥面光泽。凡和沙泥,每白沙二斤,用胶土一斤、麻捣(即刀)洗泽净者七两”。清式壁画抹灰也分打底灰和罩面灰,底灰做法与前述底层相同,面层的抹灰有用:蒲绒灰,棉绒灰、棉绒泥、麻刀灰等。面层抹灰需赶扎出亮,但一般不再刷浆。蒲棒灰是在灰膏内掺入蒲绒,经调和均匀而成。灰:蒲绒=33:1(重量比)。

54、棉花灰是在灰膏内掺入棉花绒,经调和均匀而成。灰:棉花绒=33:1(重量比)。棉花泥是用过筛的好黏土,掺入适量细砂加水调和均匀后,再加入棉花绒拌均匀即可。黏土:棉花绒=33:1(重量比)。五、纸筋灰纸筋灰多适用于室内抹白灰的面层,其操作与现代纸筋灰相似,一般厚度约为2mm,要求抹灰平整。六、抹灰做缝1、抹青灰做假缝,简称“做假缝“,它是先抹出青灰墙面,待干至六七层时,用竹片或薄金属片,按规定尺寸沿平尺更换出灰缝槽。2、抹白灰刷烟子浆镂缝,简称“镂活“,它是先抹好白麻刀灰,再用排到刷上一层黑烟子浆,待浆干后用金属片等尖硬物镂出白色线条花纹图案。3、抹白灰描黑缝,简称“抹白描黑“,它是先用白麻刀灰或

55、浅月白麻刀灰抹好墙面,用毛笔沾烟子浆按砖的排缝形式,沿平尺描出假砖缝。第三部分、基础与台基基 础一、基础换土法它是指将台基以下一定范围的软弱土层挖去,换填无侵蚀性、低压缩性的散体材料,经分层夯实后为基础垫层的一种处理方法。换填材料有两种,一种夹层土料,另一种是灰土料。1、夹层层料的施工工艺这种换填料多见于宋、元时期,宋营造法式规定:“凡开基址须相视地脉虚实,其深不过一丈,浅止于五尺或四尺,并用碎砖瓦石扎等,每土三分内添碎砖瓦等一分”。即深度要求根据地质虚实情况,最深不超过一丈(约3.12m)最浅四、五尺(约1.25或1.56m)。对具体做法则曰:“筑基之制,每方一尺用土两担,隔层用碎砖瓦及石扎

56、等亦两担,每次布土厚五寸,先打六杵,次打四杵,次打二杵,以上各打平土头,然后碎用杵碾蹑,令平,再攒扇扑,重细碾蹑,每布土厚五寸,筑实厚三寸,每布碎砖瓦石扎等厚三寸,筑实厚一寸五分。”即采用土层与碎砖瓦层间隔铺筑夯实,夯实后的土层厚三寸(约9.4cm),与碎砖瓦层一寸五分(约4.7cm)之比为2:1。2、灰土料的施工工艺这种换填料是明、清时代常用的做法。灰土是用泼灰(生石灰经水洒后的消解灰粉)和黄土(黏性土)按一定比例拌和的混合物。配合比多为3:7、2:8、4:6等几种,普通房屋多用3:7,比较重要的建筑多用4:6。(1) 基础地槽的开挖:槽深,清工程做法细例规定:“凡创槽以步数定深,如夯筑灰土一步,得深五寸(约16cm),外加埋头尺寸,如埋头六寸,应创深一尺一寸”。即挖深以铺筑灰土的层数加地下埋头尺寸之和而定。步数,一般小式建筑的灰土约12步;大式建筑多为2步;重要建筑可达10步之多,依具体情况“临期酌定”。每步厚“凡夯筑灰土,每步虚土七寸(约22.4cm),筑实五寸。素土每步虚土一尺,筑实七寸。应用步数,临期酌定”。埋头(指埋入土中的角柱石)深,依屋架的檩数定高低,如45檩,埋头深6寸;67檩,埋头深8寸;若9檩,埋头深1尺。槽宽,工程做法细例曰:“凡压槽如墙厚一尺以内者,里外各出五寸;一尺五寸以内者,里外各出八寸;二尺以内者,里外各出一尺;其余里外各出一尺二寸。如通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