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众化报刊的勃兴与独立报纸的崛起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75240304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四章 大众化报刊的勃兴与独立报纸的崛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四章 大众化报刊的勃兴与独立报纸的崛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四章 大众化报刊的勃兴与独立报纸的崛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第四章 大众化报刊的勃兴与独立报纸的崛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大众化报刊的勃兴与独立报纸的崛起(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章 大众化报刊的勃兴与独立报纸的崛起 第一节 大众化报刊的历史条件第二节 主要国家的大众化报刊(美国大众化报纸的勃兴、法国的大众化报纸、英国的大众化报纸每日电讯报、日本的“小报”事业);大众化报纸的特点第三节独立报纸的兴起(泰晤士报的报道传统:沃尔特、沃尔特二世、两个优秀的主笔;美国纽约时报的成长:雷蒙对报纸的独立思想;乔治琼斯主持时期拒绝坦马尼派贪污赃款的“有偿不闻”;三、日本的时事新报:福泽谕吉)直到19世纪以前,报刊作为交流工具,一直是上流社会的精神特权,一般的下层民众是无由问津的。因为这种报刊除了价格高昂,下层民众在经济上难以承受外,其典雅深奥的内容、繁琐艰深的文字,也使得民众望而

2、却步。19世纪初期,伴随着工业革命和政治民主化的进展,在欧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涌现出了第一批面向普通大众的“便士报”、“一分钱报”,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近代报业的结构和性质。 第一节 大众化报刊的历史条件一、政治民主化的完成近代大众报业以新闻自由为基础,而新闻自由又以民主政治为前提。所以民主的政治秩序实乃近代大众报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诸如发行特许制之取消,新闻检查制度之废除,言论编辑政策之独立,均依赖民主政治的完成。而在18世纪末1 9世纪初,欧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均获得成功,“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学说深入人心,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秩序已经基本确立。公民的

3、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思想自由,大多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国家法制的保障。压制言论,取缔报纸,不仅与法律相矛盾,而且为公众道德所不容。这种宽松、自由的政治环境直接转化成了大众化报刊滋生的沃土。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美发达资产阶级国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学说深入人心,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秩序基本确立。 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法律保障了公民的言论、出版、思想自由,从整体上保证了宽松、自由的政治环境,客观上有利于大众化报刊的滋生。 法国1789年8月26日通过的人权宣言第11款提出了关于新闻自由的原则: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

4、版的自由” 美国人权法案(即宪法十条修正案)其中一条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之法律:确定宗教或禁止信仰自由;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情愿的权利”二、城市规模的扩张19世纪初期,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在数量、规模上都实现了很大的扩张。一方面,适应着工业发展对于劳动力的需要,大量的破产农民拥进城市,面对陌生的生存环境,他们迫切希望了解城市,并且要找一份满意的工作;而报刊正好可以成为他们认识社会,学习知识,顺应工作需要的工具。另方面,人口的集中及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都市已由过去的商品交易中心,变成了信息交流中心。与自给自足的封建农庄生活对外

5、部世界的冷漠态度绝然不同,近代都市居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要关心城市内外的各种信息。因此,城市规模的扩张,不仅增强了社会对信息交流的需要,而且为报业的发展准备了更多的读者。 三、工商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而经济的迅速腾飞带动了商品市场的繁荣,商人们为了赚取利润而需要一种传播广泛的载体推销其产品,这种需求带动了广告市场的大发展。当报刊与广告巧妙合作后,商业报社由原来单纯依靠发行维持生计转为靠发行和广告来维持其运做,广告费用的增加不但给报社带来高额利润和降价的空间,而且为近代大众报业逐渐脱离经济上的依附关系,走上政治上独立的道路奠定了基础。四、通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通讯技术的革命,是

6、从三个方面展开的。其一,是印刷技术的重大进展。1814年,一个德国人发明了滚筒式蒸汽动力印刷机。第二年,英国泰晤士报就装备了这种机器,从而大大提高了印刷速度和报纸的印刷能力 。其二,是交通电讯技术的发展。1825年,历史上第一条铁路通车。铁路网的使用,使陆路运输的最高速度提高了10倍。当年拿破仑在俄罗斯惨败后,从维尔纽斯到巴黎(1400英里),走了312个小时。用火车只需不到48小时。大洋航行,也由于蒸汽轮船的使用而缩短了距离。这些技术的进步,都直接地导致了新闻传播时效的提高。其三,是通讯社的出现及其发展。作为一种消息工厂、消息批发商,通讯社延伸了报刊媒介的新闻采集手段。通讯社则以廉价的服务,

7、扩张了报纸的视野范围,降低了消息采集乃至报纸制作成本,从而加强了近代报业的经营基础。第二节 主要国家的大众化报刊一、美国大众化报纸的勃兴从美国独立至19世纪初期,经过联邦党人与共和党人的反复较量,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终于最终确立下来。在稍晚些时,工业革命又开始在美国出现,城市发展,工人数量激增,工商资本家也感到有必要寻找一种能在更大范围内诉诸消费者的广告媒介。所有这一切条件,美国比欧洲诸国都提前具备了。这样,在19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批大众化便士报(一分钱报)。美国第一张成功的便士报,本杰明戴(1810一1889年)于1833年9月3日创刊的太阳报。在太阳报之前,美国已有

8、数家便士报,但它一出现便成了大众化报纸成功的典范。本杰明戴宣称,他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能买得起的报纸,为公众报道当天的新闻,同时提供有利的广告媒介。”它每份售价一分钱,并且首创街头出售。作为一家仅有4页的小型报纸,其报道内容主要为当地发生的事件与暴力新闻,其取材大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琐事,但读起来极有趣味。它重视报道的人情味,有时甚至为人情昧而捏造新闻。如1835年,该报发表的由里查德洛克撰写的月球系列报道。太阳报,深受读者的欢迎。刚创刊时,它仅发行1 000份,6个月时发行8 000份,3年后达到,3万份。1837年,本杰明戴将太阳报转让给了他的内弟比奇。直到50年代,该报的销量一直居美国报

9、界首位。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句关于新闻价值的夸张的名言,就出自该报都市新闻部主任约翰B博加特(John B. Bgart)之口。查理德纳曾任太阳报主编,对新闻理论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他认为:新闻是一种令人惊叫的事情,凡是能让女人喊一声“哎呀,我的天哪”的东西,都能成为新闻. 太阳报的成功,美国出现了许多效法者。其中影响最大者,当推詹姆士戈登贝内特(17951872年)于1835年5月创办的纽约先驱报。贝内特创办纽约先驱报时,仅有500美元资本,独自担当编辑、撰写、采访、评论并掌管广告、发行等全部工作。他也采用耸人听闻的题材,在犯罪新闻的报道方面,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贝内

10、特一方面扩大报道领域,报道金融市场、货币交易和证券行情,以吸引商业阶级读者;另一方面,他还提出了“人道主义”、“改良社会”的口号,大肆攻击政客、议员和教会,以造成耸动性效果。至1860年,该报销数达到75万份,成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太阳报和纽约先驱报等大众化便士报的犯罪新闻与煽情宣传,使得它们还够不上称为一个负责的报纸,那么,霍勒斯格里利(18111872年)创办的纽约论坛报,则以其高尚的理想、客观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代表着便士报的最高典范。它的创刊、发展,标志着美国大众化报刊发展到了成熟阶段。霍勒斯格里利是美国新闻史上最有影响的报人之一。1841年创办纽约论坛报。在宣传该报的广告中,他

11、宣称“它将努力维护人民的利益和促进他们道德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权益。它将摒弃许多著名便士报上的不道德的、下流的警察局新闻、广告和一些其他材料。我们将尽瘁心力地把报纸办成赢得善良的、有教养的人们嘉许的、受欢迎的家庭常客。”他的指导思想是,“一方面不当政党的奴仆,另方面也不伪装中立。”论坛报创刊后,每期4版,每版5栏,编辑完善,印刷美观。出版一个月,发行量就达到了1万份。虽然在销量上,它始终落后于太阳报、纽约先驱报,但在对社会的影响方面,却远远大于上述两报。美国历史学家詹姆福特洛德甚至称该报是“美国过去没有的、以后也没有的一种权威。”据说,当时中西部的广大读者,都把纽约论坛报当作圣经来读。虽然该报也

12、是面向大众读者,但它的主要内容都是严肃的问题讨论与新闻报道,而非单纯追求情感刺激。在思想倾向上,该报和格里利本人都对付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予以充分的肯定;他同情工人农民,拥护工会制度,反对侵略墨西哥的战争,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尤其难得的是,他主张“均财富”,并且身体力行地将纽约论坛报不断地赚来的钱,除了自己留下很小一部分外,全部分给他的雇员。1872年,格里利逝世,纽约论坛报也一落千丈。 二、法国的大众化报纸在七月王朝(18301848年)及此后一段时间,由于宽松的言论政策、印刷技术革新、铁路交通发达及工商经济的发展,法国的大众化报刊事业也开始繁荣起来。其中影响最大、销量最多的,为吉拉丹的新

13、闻报和杜塔克的世纪报。吉拉丹(18061881年) 认为,廉价报刊才是使中下层人们获得消息,提高文化,增长知识与接受教育的必要工具。他还主张,报纸必须采取超党派的独立立场。1836年7月1日他创办了理想中的新闻报,将当时通行的年订费80法郎降为40法郎。新闻报的特点:一为减少政治新闻与言论的篇幅,大量刊登社会新闻、犯罪新闻;二为增强报道的生活色彩,以相当大的篇幅刊登有关公众卫生、健康、生育、食品、服装、家庭等方面知识的稿件和讨论文章;三为大量刊登文学作品,其中有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等。在经营上,吉拉丹重视广告收入,以保证经营的基础。从历史上看,法国报业大规模经营广告,是从新闻报开始的。183

14、6年7月1日,杜塔克也创办了廉价报纸世纪报。这是一家政治色彩很强的报纸。它立场鲜明,主张通过合法途径,根据大众的意见,进行国家体制的改革,从而以全民的利益作为衡量政府的社会职能的唯一标准。在业务上,该报与新闻报一样,削减政治新闻与评论,扩大报道面,着重报道社会新闻、犯罪新闻,并且比新闻报更加擅长使用煽情主义的手法。它还大量刊登名家的文学作品。这就使它在当时的中下层社会拥有大量读者。从40年代法国报界的基本情形来看,新闻报与世纪报的成功是很显著的。它们的成功,迫使其他报纸不得不步其后尘,降低售价,革新内容。三、英国的大众化报纸到19世纪初,尽管工业革命已席卷了整个英国,工商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英国

15、报业非但未承其惠,反而还在知识税的重压下,苟延残喘。在国会里,激进派议员组织了“废除知汉税联合促进会。”1849年,又有一个民间组织“废除广告税伦敦委员会”成立,这些组织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利用舆论的力量,对政府施加压力。政府不能不面对现实,逐步降低知识税。1833年,广告税从3先令6便士,减为1先令6便士;1836年,印花税从每份报纸4便士减为1便士。至1853年,英国国会最后取消广告税,1855年取消印花税。一时间,大众化廉价报纸纷纷创刊出来。 英国第一家成功的大众化便士报是每日电讯报。它是由斯雷上校在印花税废除的前一天创刊的。他的目的是在君主立宪的制度下,将该报办成一家质优价廉的日报,保

16、卫国家,提高道德和促进民主的福利。然而该报除了以当时普通价格的12出售外,几乎没有什么创新。故该报创刊1月,销路未能打开,广告大减,负债累累。在这种情况下,它最大的债权人约瑟夫摩西利维买进了该报,并大胆地改革。他首先将半价报改为便士报。在编辑业务上,则力图使报纸成为一家庄重的报纸,扩大社论篇幅,重视对读者来信的处理。同时,它还不惜花费,招揽人才,采写一手新闻,刊登权威的专栏文章。1856年初,其发行量就上升到27万份,为当时英国最大报纸泰晤士报的一半。 利维的努力,使每日电讯报起死回生,但每日电讯报的更大发展,还是在他的儿子爱德华利维劳森的主持下取得的。劳森首先不惜代价网罗人才,当时该报的主要

17、干将,都是英国新闻界的佼佼者,如李赛智、约瑟夫狄龙、丘吉尔等。其次,他还在英国首先采用美国式的编辑方法,对于重大消息,采用多行标题来表示。他不仅注意扩大新闻报道面,而且重视报纸的趣味性。直到1896年每日邮报创刊,它一直是英国乃至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除了大众化日报外,在19世纪中后期,英国还兴起了另一类重要报纸,是为星期日报。这类报纸有插图,不问政治,常刊登一些残酷的社会新闻和民间文学。首开此类报纸先河的是1779年创刊的星期日箴言报,此后又有观察家周刊(1791年创刊)、星期日泰晤士报、信使周报、世界新闻报、劳埃德每周新闻等。在19世纪末,这类报刊是英国报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

18、英国报业的基本特征。 四、日本的“小报”事业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性扩张,大众化报业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缓慢滋长起来了。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为亚洲的日本。 日本报业的初期历史,可以追溯到德川幕府时代,但是其大规模的发展,还是明治维新时期的事情。在明治维新期间,伴随着革新与保守,佐幕与尊王的对立,出现了众多的近代政论报纸。如日新真事志、邮政报知新闻、东京日日新闻等。它们以言论为中心,和欧美早期报业一样。这些报纸由于高昂的价格,艰涩的汉语体文字,而将其读者限定在社会的中上层。下层民众无由接触,也无力拥有。在1874年前后,情况有所变化。在东京和大阪两大报业中心,在传统的以言论为主体的“大报”之外

19、,又出现了一些以报道娱乐为中心的“小报”。1874年,读卖新闻创刊于东京,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家有代表性的小报。现在是一家全国性的报纸,它极力突出报纸的“群众性”,“庶民性”,以一般市民,中小企业主为主要对象,特点是社会新闻和体育新闻的花样繁多。它每天出早刊和晚刊。第二年,东京又出现了假名读新闻和东京插图新闻。由此东京的小报开始繁荣起来。1875年,大阪出现了第一冢小报浪花新闻。4年后,朝日新闻又创刊于大阪。大阪的小报也兴盛起来。 历史回顾 :1874年创刊,创立者为子安俊。初始时期为小型报纸,刊登社会新闻、小说为主;白话文写作。 1924年转入正力松太郎手中,开始第一次改革:效仿美国赫斯特的报

20、纸方针,增加“煽情主义”成分.从1934年开始组织“巨人军”棒球队,使忠实球迷成为忠实读者.通过经常举办活动,如著名艺术家油画展览,来扩大社会影响 1969年务台光雄正式接管该报,担任社长,通过以下手段扩大销路,终于在1976年超过朝日新闻成为日本日发行量之一.向订户赠送礼物.改进服务质量,几乎全部上门送报.压低报价.对老客户打折扣继续利用“巨人军”棒球队赢得读者.与先前的大报相比,这些新兴的小报主要特点为:其一,大报是以评论文章为主的,而小报则没有评论,突出的是社会新闻;大报的记者多是幕府旧臣等士族出身者,小报的记者则多为通俗小说作家等庶民出身的人。其二,大报的读者是社会的中上阶层,小报则属

21、于社会中下阶层的读物;大报的订价远比小报为高。其三,大报的篇幅大,题材严肃;小报则篇幅小,其内容多为有关警察和风流艳闻等发生在读者身边的事件。大报文风典雅,小报则浅显平易。上述的区别,使得小报在中下层社会赢得了愈来愈多的读者;报则因醉心于谈论天下大事,以及在政治上的激烈言论,在自由民权运动时期,不时受到当局的打击,因而在发行量上,开始慢慢地落后于上述小报。小报作为新生事物,在日本报界终于站稳了脚跟,并逐渐成了日本报业的主流。五、大众化报纸的特点大众化报纸与政党报纸及初期的商业报纸相比,表现出了许多鲜明的个性。首先,几乎所有的大众化报纸,都标榜自己是超党派独立报纸。而政党报刊公开表明党性原则绝。

22、政党报刊作为政党的宣传工具,出于宣传的目的,政党报刊主要是讨论政治问题,攻击甚至是谩骂对方,客观报道不是它的任务。大众化报纸的读者队伍明显地超越了政党报刊读者的阶级界限。在这种情况下,标榜党性,不仅无益于扩大发行,甚至会赶走已有的读者。 其次,大众化报刊都维持了经济上的独立。在此之前,几乎所有国家的报人们一直在为经营的困难而苦恼。在更多的情况下,为了维持生存,报刊不得不出卖自己的立场,以此为条件,接受政府、政党或某些利益集团的津贴 。19世纪初期的工业革命,给报纸增加了大量的具有购读能力的读者;与此同时,出于拓展市场的需要,新兴的工商资产阶级大大地增加了广告开支。报纸的收入空前地增加,发行与广

23、告成了支撑大众化报纸的两大支柱。由此,报纸也从赔钱的政治事业变成了赚钱的盈利企业。经济上的自立,为政治上的独立创造了条件。 其三,大众化报纸大大地拓展了报道领域,尤其是重视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人情味新闻以及煽情主义新闻。这显然是为了满足广大中下层读者的需要。他们固然关心政治,但是其关心程度远不及上层社会的读者。这也是政党报刊何以重视评论、政论,以政治报道为主的原因。其四,由于是面向社会中下层读者,大众化报刊都显得很通俗,平易近人。在文字上,摒弃深奥典雅的书面语言,而以口语为主;不用充满陈腐气息的古代语言,而以现代语言为主。在版面编排上,使用多行标题,大量采用图片,使报纸摆脱了过去庄重、呆板、严

24、肃的传统,而显得醒目、生动,富有变化的活力。在内容上,还大量地刊用非新闻性题材,如刊登诗词、连载小说、知识小品。 最后,大众化报刊的定价远比政党报刊低廉。这正是大众化报刊得以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在此之前,面向上流社会的政党报刊的订价,是远非下层民间所能承受的。英国知识税废除前,每份报纸售价5便士,相当于后来每日电讯报的5倍。美国大众化报纸闻世前,普通报纸每份售价3美分,为此后大众化报纸的3倍。日本的大报每份售50至70钱,而小报每份仅20钱。报纸的廉价化,使得下层民众都有能力购买,从而在根本的意义上拓展了报业的生存空间。总之,大众化报业是以一种全新的面目登上历史舞台的。固然,大众化报刊有许多弊

25、端,如低级趣味,粗俗下流,过分注重犯罪新闻与色情报道等。但是它对于报业的发展,也有独特的贡献。这主要表现在它重视报道时效,注重消息的全面报道,以揭露黑暗、改良社会为天职,这些内容大体上是顺乎历史的潮流的。 第三节独立报纸的兴起此处所谓独立报纸,除了经济自立外,更重要的还是指言论立场,政治倾向的独立。固然,前述的大众化报纸就已经与政党、政府拉开了距离。但是大众化报纸,就其本质而言,商业性重于政治性,对利润的追求高于一切。这与独立报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一、泰晤士报的报道传统泰晤士报是世界历史最悠久而又最有权威的高级报纸之一。它于1785年1月1日创刊于伦敦。创办者为当时伦敦有名的煤碳大王约翰沃尔特

26、(17391812年)。该报初名为每日寰球纪录报,后改为每日寰球纪录报或泰晤士报,1788年3月,最后定名为泰晤士报。沃尔特认为,报纸应为时代的记录。故泰晤士报创刊伊始,便力求以全面及时的报道服务读者。几年之后,泰晤士报逐渐成长为英国第一流的报纸。但是,沃尔特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独立报人,他经常接受政府的津贴(每年300英镑),并利用报道新闻的便利,对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敲诈勒索。不过,在当时的英国报界,沃尔特毕竟还算是敢于说话的。正因此,他曾数度受到罚款、坐牢、带枷示众的处罚。 泰晤士报的大发展及其权威地位的确立,还是在沃尔特的儿子沃尔特二世时期的事情。1803年,沃尔特二世正式主持该报。没有多久

27、,便表现出了在报业方面的天才。他首先坚决地使报纸与政府完全分离,坚持独立的言论政策。他公开声明,泰晤士报今后决不出卖或出让任何权利。其次,沃尔特二世还积极搜罗人才,加强报社阵容。在其掌握报纸期间,成功地选择了两个优秀的主笔,汤姆斯邦斯(17851841年)和约翰狄兰(181 71879年),他们先后主持该报笔政达60年之久,为泰晤士报增添了光彩。 汤姆斯邦斯系剑桥大学的高材生。1810年服务于泰晤士报。1817年升任主笔,时年32岁。作为主笔,邦斯思想自由,处事稳健,主张改革社会,反对压制自由。在其主持下,泰晤士报尽力反映社会舆论,大量采用读者来信,同时与政府政党保持距离。由此泰晤士报权威大大

28、加强,当时英国首相林德赫斯特勋爵对邦斯的地位感到吃惊:“为什么邦斯是全国最有力量的人物?”另一位主笔狄兰,在邦斯的基础上为泰晤士报带来了更大的荣誉。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前夕,泰晤士报抢先发表了英国致俄国的最后通牒。战争期问,该报又接连以头条刊出特派战地记者罗素的长篇战地报道,描述了英军因缺乏医务照料的悲惨情形。狄兰亦亲赴前线调查,认为这种情形完全是由于政府的疏忽所致。他们一面募集基金救济伤患,另方面猛烈地抨击政府。在泰晤士报的强大火力及舆论压力下,现内阁倒台,远征军总司令亦被撤职。它不仅以言论指导着英国的舆论,就是在发行量上,也占有明显的优势。虽然在19世纪后期,由于大众化报刊的崛起,在发

29、行上泰晤士报被抛在后面,但是在权威性与影响方面,其崇高的地位并未动摇。 泰晤士报的历史沿革小资料 泰晤士报创刊于1785年元旦,原名为每日环球纪录报,也有资料翻译为世鉴日报,创办人是约翰?沃尔特。1788年正式定名为泰晤士报。该报创刊时并不显眼,但由于它致力于详尽而迅速的报道国内外新闻、整版刊登国会辩论实况,以及时报道法国大革命的进程,几年后便成为伦敦第一流的大报。1. 到1803年沃尔特儿子小沃尔特接手泰晤士报时,又进一步扩大该报的报道面,一步步把泰晤士报推上了它历史发展的第一次巅峰。这一时期,小沃尔特对泰晤士报进行了全面改革:(第一次颠峰时期) 在经营方面,该报完全割断和政府的联系,依靠广

30、告和发行收入而充分自立。2. 在报道方面,它大量刊登国内外要闻,派遣干练的记者奔赴国内外热点地区采访获得许多独家新闻, 1815年拿破仑滑铁卢战败的消息就是由泰晤士报抢先报道的。当时泰晤士报在国外的影响力很大,以至于报社的驻外记者常被人们视为第二大使。3. 在言论方面,它崇尚独立,通过遍布全国的记者网经常了解各基层的情绪和意见作为评论依据,因此逐步成为舆论界的重要力量。4. 在技术方面,重视新技术,率先采用蒸汽印刷机、轮转印刷机,不断提高印刷质量和速度。经过这些改革泰晤士报成了当时英国首屈一指的大报,到1847年小沃尔特去世时,泰晤士报的发行量已达三万多份,竟然超过了伦敦其他大报发行量的总和。

31、 到十九世纪后期,随着英国一些新兴报纸的产生,泰晤士报就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由于它长期墨守陈规,固步自封,导致发行量不断下降,直到1908年被当时英国最早的报业集团北岩报团买下,才使它起死回生。北岩勋爵任命道森为主编,全力革新,使泰晤士报重有起色,发行量由3万份上升到31万份,这是泰晤士报的第二次巅峰时期。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广播电视的问世,英国报业受到严重的冲击,泰晤士报也逃脱不了衰落的命运。北岩勋爵去世以后,它的后代把泰晤士报卖给了阿斯特家族,阿斯特家族又因财政困难转卖给了国际报业大王汤姆森。汤姆森本是加拿大人,50年代到英国闯荡,创建了汤姆森集团公司,该公司是二战以后英国最大的报业

32、公司,目前尚拥有五十多家地方日报、五十多家杂志。尽管由这么大的报团来经营泰晤士报但也没能挽救泰晤士报。老汤姆森曾为弥补报纸赤字花掉了80万英镑的家产,老汤姆森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小汤姆森不堪重负,最终将泰晤士报以120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了传媒大王默多克。在默多克接手泰晤士报之后,泰晤士报开始注重施展商业手段,在编辑方针、经营策略、人员管理等方面都做了较大调整,既要抑制报纸下滑势头,又要向竞争对手发起挑战,向市场争夺读者。泰晤士报的调整是多方面的,在编辑方面力求新颖,泰晤士报注意寻找严肃性和可读性之间的平衡,更多地采用彩色报纸和大幅彩色照片,总体风格进一步软化,对重要文章都要求“以跳动的文字抓住读

33、者”。另外,该报扩大了报道范围,在保持言论、头版头条独家新闻报道这些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社会新闻、体育、音乐和文学等内容也明显增加,目的在于适应青少年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吸引更多的年轻读者。在市场营销方面花样繁多,采用报纸降价、强化报纸品牌、赞助公益活动等商业手段。例如,年,该报赞助了在伦敦大英博物馆举办的名为“中国的奥秘”的展览。年,该报还赞助举办了中国陕西文物珍品展览。1998年默多克还通过新闻集团向中国洪灾重灾区捐款100万美元。在人员管理方面求新求变,人员管理上出现了年轻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开始招聘非英国籍的编辑与记者,比如目前常驻中国的记者郭橄农就毕业于牛津大学,但出生于德国。自泰晤士报

34、被传媒大王默多克控股后,泰晤士报的变化就一直是个敏感话题。当时很多英国人担心,泰晤士报将会像默多克先期收购的太阳报一样,大肆刊登“丑闻、半裸女郎照片”,该报总编辑斯托萨德先生等认为,报纸既要保持传统优势,又要符合当代读者的口味,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在报纸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如今的泰晤士报虽然不无默多克传媒经营手法的痕迹,但是近年来泰晤士报的调整,更多地体现在竞争手段上,而传统风格变化不大,政治性报道的数量并未减少。事实证明,正是该报编辑方针和报道内容等方面的调整,成为其发行量上升、报纸影响力扩大的有效措施。据介绍,在英国近年来的报刊大战中,其它报纸发行量一般至多增加了左右,但该报发行量则翻了一

35、番,从年前的万份上升到今天的多万份,现在泰晤士报正处在其发展历史的第三次巅峰时期。二、美国纽约时报的成长纽约时报是美国权威报纸。它创刊于1851年9月18日,初名纽约每日时报,1857年删去“每日”,而得现名。创立者亨利雷蒙德和乔治琼斯均作过纽约论坛报的雇员。该报和大众化报纸一样,街头发售,每份1分钱,发行不到3个月,销量已达2万。在版面上,它仿效英国泰晤士报,自始就是一份庄重的报纸。它重视国内外新闻,力求客观公正,材料丰富,颇受社会好评。纽约时报的创立者,一开始就想把它办成一家超党派的独立报纸。尤其是雷蒙德 ,他一贯厌恶政党报纸,认为政党报纸“不是新闻事业的合法成员,它们不对新闻事业负责,没

36、有资格享有新闻事业的荣誉。”在他看来,“报纸能够取得公众的信任,必须是超党派而独立的,它一定要让人们感到它不是根据政党的利益,或忠于政党的需要,而是出于真正对公正、福利的责任心。” 所以他打算不使纽约时报卷入政党斗争的纠纷,不追求政治利益。然而雷蒙德同时又是一个活跃于政坛的政治家,这与他的报纸独立思想是矛盾的。他的合伙人纽约时报的经理琼斯就警告过他,“政治与主编的职责不能混为一谈。”1869年,雷蒙德去世,纽约时报转由他的合伙人乔治琼斯主持。在1870年至1871年反坦马尼派的斗争中,纽约时报声誉大振。所谓坦马尼派,乃是民主党在纽约最大的集团,其头目推德及其同伙,在纽约市政府贪污赃款达2亿美元

37、之巨。纽约时报经过周密探访,终于取得全部证据。起初,太阳报对上述证据拒绝采用,待纽约时报公布全部证据后,才有纽约先驱报及其他少数几家报纸出来报道。纽约报界之所以保持缄默,主要是因为受了该集团的收买,据推德集团的帐目记载,当时被收买的报纸达89家。其中有27家完全赖此维持。在全部证据发表之前,推德集团来人访问琼斯,说如不公布证据,将补偿美金500万元。琼斯断然拒绝。最后,纽约市成立了市民委员会,负责调查此案。结果推德被捕,坦马尼派土崩瓦解。纽约时报赢得了空前的胜利。在1884年美国总统大选时,该报正式脱离共和党,这才完全成了真正的独立报纸。纽约时报泰塔尼克报道 1896年,当时该报的编辑部主任奥

38、克斯获得经营权. 奥克斯针对黄色新闻潮,从1896年10月5日起,每天报纸的左上角均刊登一句话:“本报所有新闻都是值得刊载的.”(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报纸还刊出广告词:“本报不会玷污早饭的餐巾.”(It dose not soil the breakfast cloth.美国人习惯于吃早饭时看报纸). 这样,在与黄色报纸相形对照下,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一批报纸,成为所谓“高级报纸”. 至今该报的走廊里还刻着当年奥克斯的报训:“公正地报道新闻,不畏惧或不偏私,不卷入任何政党、派别和利益之中。”(to give the news impartially,

39、without fear or favor, regardless of any party, sect or interest involved)小资料 纽约时报的重大事件-“泰坦尼克号”事件:1912年纽约时报在总编辑范安达(Van Anda)的组织下,成功地连续报道了冰海沉船的新闻,为该报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后来关于冰海沉船的影片,最早的历史资料便来自该报。 纽约时报的重大事件-越南问题事件: 1971年该报因发表五角大楼关于越南问题的文件并取得发表这一文件的法律上的胜利,增大了声望。 纽约时报的现状: 以纽约时报为龙头,已经形成由苏氏家族控股的纽约时报公司,公司在6个州拥有21家报纸,还

40、拥有6家电视台、7家广播公司、4家出版公司、一批杂志和数家新闻信息机构;另外,还拥有在巴黎出版的国际先驱论坛报的全部股份(几年前与华盛顿邮报各拥有一半股份)。该公司是美国一个较大的媒介集团,年收入在20亿美元以上。纽约时报关于911的报道 三、日本的时事新报 1882年,日本著名教育家福泽谕吉,以庆应义塾为阵地,创办时事新报。福泽谕吉在该报创刊号上声明,时事新报将以庆应义塾的办学精神一独立不羁为活动基调。“凡与此精神不悖者,无论是现任政府、诸多政党、各工商企业、各学者团体,不问对方足准,我们都将其作为朋友栩助。若是违背此三精神者,亦不问谁,皆作为敌人而排斥之。”可见,时事新报贯彻的是“独立不羁

41、”的编辑方针,并以此为准则来衡量是非,决定批判的方向和程度的。 在当时小报蜂起,大小报泾渭分明的情况下,时事新报是作为大报出现的。但是它的主张,同被政党、政府等外部势力操纵的机关报性质完全不同。此外,它还重视报道活动,在取舍信息时,其立足的不是“公平无私”的暖昧立场,而是“独立不羁”的立场。在这个意义上,时事新报可以说是日本最初的独立报纸。时事新报的独立立场和编辑方针,在当时的政治现实中,对政府是比较有利的。因而受到了民权派人士的批评。但是由于福泽谕吉的威望,时事新报的方针逐渐得到了读者的好评,尤其是这一方针符合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的新闻观,使他们也参加了读者队伍,并从广告上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42、,这就为时事新报在经营上也打下了作为一家独立报纸的基础。 除英国、美国、日本外,在其他的一些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的国家,也出现了一些小有名气的独立报纸。从世界报业演进的历程看,独立报业的产生与“无冕之王”、“第四等级”、“第四权力”观念的出现是密切相关的。正是基于独立报纸在政治上的表现,人们才把记者看成是“无冕之王”,把报人看成是与教士、贵族、平民并列的“第四等级”,把报纸看成是与行政、司法、立法平行的“第四权力”。第五章 通讯社的出现与发展第一节通讯社的历史前提一、通讯社的性质二、通讯社出现的历史前提 其三是近代报业的初步发展,为通讯社提供了为数众多的消息客户。第二节西方四大通讯社的由来一、哈瓦斯通讯社二、沃尔夫通讯社三、路透社四、美国联合通讯社第三节“联环同盟”及其解体一、“联环同盟”的缔结二、联环同盟的解体第四节通讯社的发展一、欧洲的通讯社二、亚洲大洋洲的通讯社三、美洲非洲的通讯社第六章 无产阶级报刊事业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早期工人团体报刊二、法国早期工人报刊三、美国早期工人报刊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报业生涯与报刊思想二、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观念第三节巴黎公社的革命报纸一、巴黎公社的新闻政策二、公社时期的革命报刊第四节 列宁与俄国工人报纸一、俄国工人报刊的起源和发展二、列宁的无产阶级党报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