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的发展及其影响

上传人:熏** 文档编号:75224567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7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数字出版的发展及其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数字出版的发展及其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数字出版的发展及其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数字出版的发展及其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出版的发展及其影响(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数字出版的发展及其影响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当今社会的需求,出版物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版物也不仅仅只是普通的纸质印刷品。时至今日,无论是其工艺、介质、传播手段抑或发行渠道都有了质的飞跃。为了进一步了解由传统出版发展而来的数字出版,我们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查询及整理。论文涵盖了数字出版的发展过程、与传统出版的异同、数字出版走向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内容的分析。关键词:数字出版 传统出版 发展影响 对比 文献述评一、数字出版是当前新闻出版行业的战略重点,数字化转型无疑成为传统出版社最迫切的时代命题。(一)、被理念有业界人士指出,事实上,传统出版社数

2、字出版进程时至今日仍然显得缓慢而随意,而这首先归结于理念上的被动。(二)、被网站传统出版社被卷入数字出版的洪流,于是建自己的网站,推介其新书,或者做成网上书店售书、售资源,即成为其所谓的数字出版战略,这也使得传统出版社的数字化沦为被网站的境地。用徐江的话来说,“网站只是数字技术在原有出版模式上的拓展”,并不是数字出版真正的商业运营模式。被集成在数字出版的探索上,一段时间以来,出版社都将自己的资源给内容集成商,然后根据彼此协商好的方式,内容集成商支付给出版社一定的费用。对于内容资源这样的一种被动集成方式,机械工业出版社副总编、北京华章图文信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中华说:“内容集成商圈走了我们的资源后

3、,我们几乎看不到回报。因为回报方式的不清晰,现在出版社内容在被集成上,有法律、赢利、信任上的三重假设,这样的集成方式肯定是走不远的。”(三)、被技术“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且传统出版对技术的投入都十分有限,我们是被技术商牵着走的,用人家的技术、人家的平台最大的风险就是我们把技术商养大了,而反过来技术商通过不断整合现有的出版资源形成了他们自己的数字出版产品。”重庆出版集团天健互联网出版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爱民如是总结出版社在技术上面临的被动局面。事实上,从纸质书到电子书,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技术对出版社而言是一座桥也是一道坎。(四)、被利润出版社做数字出版,会有利润吗?这是很多出版社的疑问,甚

4、至是无奈。山西出版集团从2007年开始做电子书,直到今年获得了第一笔总收入,不到10万元。安徽时代出版集团自2004年开始与中间渠道商合作,6年后总收益也不过数万元。广东一家出版社数字出版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几年下来数字出版总收入几百元,出版社甚至都没有兴趣向中间渠道商要回这点钱。出版社陷入了“被利润”的境地。游戏规则由合作者制定,标准是:出版社拿来内容,委托合作者或是其他人制作成数字内容,然后合作者搭建平台,在平台上售书,获得利润后按照比例与出版社分成。这个比例由出版社和合作者协商而定,但合作者会给出一个建议数字,出版社一般都会认同。记者获知的比例一般为四六分、五五分以及二八分,若合作者实力

5、雄厚,那么出版社收益的比例便会小一些。【1】二、探路数字出版 传统出版社争抢新媒体产业链“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已经向相关部门提交一份关于推动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项目申请。”昨日,有接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该项目已经递交财政部,近日即将公布。据了解,该项目总金额高达6.3亿元。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此前也曾在公开场合透露,未来新闻出版总署在数字出版方面的重点工作为:通过政策引导和重大项目实施,推动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等。此举标志着“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传统出版业或有望再次得到政府的重点支持。(一)、传统出版商“丢失”电子书市场由传统出版社转型为数字出版已经成为

6、业内人士的共识,政策的利好也让各大出版社纷纷上马数字出版项目。据记者调查了解,近日传统出版社如中国出版集团就有新的动作,准备打造一个规模化、集约化的数字化出版产品平台,将原有的 “工具书在线”、按需印刷网、东方杂志数据库全部整合到一个新的平台。而中国作家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安徽传媒集团等也纷纷采取积极姿态,或成立数字出版部门,或上马数字出版项目。业内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传统出版社纷纷转型涉足数字出版的原因是数字型的技术企业快速发展,正给传统出版社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目前在数字出版方面,传统出版社已经远远落后。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传统出版商在电子书出版市场上所占的份额比较少,大约只

7、有10%,其他90%以上的份额都被四大电子图书出版商方正、超星、书生、中文在线占据了。由此一来,传统出版商大多只成为电子书的内容提供者。北京某文艺出版社人士告诉记者:这几年文艺社的日子一直不好过,原来出版社培养出来的作者也被盛大文学旗下的起点中文网“摘了桃子”。这些作者已经不再和他们签订全版权合约了,都转而往向网络投稿,据说这样做作家还可以从自己作品的网络收益上分成。不仅如此,盛大文学有限公司传统图书总编张恩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未来盛大文学要在自己的网站上卖电子书,据说电子书的定价只占纸质图书的1/3至1/2,这样省去印刷成本和各级经销商的费用之后,每卖出一本电子书,收益相当于出版社销售

8、10册纸质图书。“这对我们的冲击是很大的!”商务印书馆信息中心主任刘成勇指出,以前都是作者求着出版社出书,技术服务商求着出版社要内容资源,现在他们反而把网络原创的版权卖给出版社了。刘成勇透露,这些网络作品其实都是通过一次性版权买卖完成的,“出版多少、好不好卖跟他们都没有关系。出版社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二)、内容提供商授权费用过低虽然各大出版社都开始涉足数字出版,但是却呈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窘状。去年,中国出版集团与北大方正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数字出版领域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希望共同规划基于出版集团的数字出版解决方案。但据记者了解,目前相关的业务并没有实质进

9、展。刘成勇认为,在传统出版领域,出版社无疑是主导者,一本书要出什么内容,出多少本,买给什么人,定多少的价格,这些都是出版社可以自己决定的。然而在数字出版时代,出版社却变成了弱势的内容提供商,很难掌握产业链条的其他部分。谋求延伸数字出版产业链 “数字出版产业链太长了,作者、出版社是内容提供商,到技术提供商、数字出版商,再到终端;还包括电信、支付、用户等等。”成城认为,在这样一条超长的产业链中,新加入的形形色色新厂商正越来越多,手机商、游戏商、通信运营商,这都让出版社的角色在无形中被弱化。而在缺人、缺技术、缺钱的情况下,如果不愿意和技术服务商合作,传统出版社数字化到底应该如何转型呢?刘成勇认为,最

10、重要的一点就是传统出版社要从自己是内容提供商的思维中跳出来。整个数字出版产业链中,传统出版社对自己的定位不仅要充当内容提供商,而且要充当数字出版商,争取并且掌握数字出版的主导权。 “一方面要笼络作者,为出版社保存住很好的内容源头;另一方面出版社也需要在数字出版技术上有所突破。”刘成勇说。成城认为,可以学习国外出版社的做法,委托技术提供商为其研发平台,或者直接并购技术巩固其在数字出版的主导地位,以实现成功转型。据了解,培生教育集团先后收购了学生信息软件公司Chancery以及苹果公司的PowerSchool网络教育软件,以获得在教育软件出版领域的领先地位。“技术服务商向数字出版商转型已经成为必然

11、,这在中国移动、谷歌、盛大等已表现得十分明显。”成城介绍,外研社同技术服务商的合作,已经采用一次性买断技术的方式,以摆脱以往只当内容提供商的尴尬,让自己成为数字出版商,甚至还参与产品的营销。(三)、手机阅读或成盈利最佳模式对传统出版社来说,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据作家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主任刘方透露,在数字出版业务上,传统出版社鲜有盈利。那么,什么样的形式可以为传统出版社打开数字出版的“金砖”呢?刘方认为,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让传统出版社看到数字出版盈利的曙光。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中国移动“手机阅读”产品网站已展开内测。收费模式方面,中移动提供两种方式供用户选择。一是书刊的单个购

12、买付费,二是图书的包月付费。目前,包月付费有两种价格,分别为2元和5元。 对于手机工具书的销售模式,刘成勇认为,工具书与手机的合作可以采用软件下载、飞信、手机嵌入等。虽然传统出版产业的数字出版探索之路还在继续,但这些正处于摸索阶段的盈利模式也将渐渐趋于明晰。经历过转型、阵痛、突破的先驱者,或许正在为传统出版社数字化产业升级摸索出一条路来。【2】三、数字出版一 数字出版的缘起从数字出版的发展沿革来看,数字出版与电子书脱离不了关系。故讨论数字出版,必须先讨论电子出版。(一)电子出版早期先有电子出版学术的研究,后有商品化的电子出版品。就学术研究方面而论,以淡江大学的邱教授炯友先生在电子出版的历史与未

13、来一文中指出就整体学术文献量而言,从1970年代到1980年仅累计约30篇论文述及电子出版,然而时至1999年有关于电子出版问题之探讨已累计至五千余篇(邱炯友,2000)。而最能够做为电子出版(electronic publishing)里程碑的事件,应属1993年德国的Frankfurt Book Fair(第45届)。从此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始有电子出版品的展出,地点是在展场的第三展览馆。次年第46届,自1994年10月5日至10日展开,也延续前一年推出的电子出版品活动,展出十八个国家的二百二十余种电子书产品,规模比1993年大一倍,自此电子出版品成为全世界第一大国际书展中的必展项目。经过多

14、年,约在1999年,台北的国际书展才开始有电子出版品的展出摊位。【3】正是因为电子出版的不断发展,传统出版不再笼络出版界,中国也于1994年11月,在上海成立上海电子出版有限公司,这也是中国大陆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家电子出版公司。(二)电子出版在印刷界的称谓印刷界的专家们,有时对电子出版另有用法,因为他们对这四个字的认知是电子输出印刷版。例如于 1996年1月23日由工业局主办、印刷工业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文化大学印刷传播学系及中华印刷科技学会共同协办的两岸电子印前技术研讨会,所邀请来专题报告的萧建国先生的论文电子出版技术的最新发展(大中华印艺网,1996)。其中讨论的全是调频过网,

15、不是e-publishing。【4】也就是说,在早期的出版界,电子出版也就是后来的数字出版,并没有被认同,更多的专业人士只是把它当做传统出版的另一种新模式,一种新型的印刷方式,或者只是传统出版的一种延续。这也就是后来我们看到的铺天盖地的各种电子出版物的前身。二 数字出版的现状在中国,数字出版还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也是近几年发展迅速的国内出版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其涉及领域广泛, 并且为出版单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因为如此,导致了数字出版定义的模糊,因此何为数字出版,也有了很多的定义。作为个人,列出的定义只代表自己的看法。(一)数字出版的概念数字出版可以理解为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各种图、文、声、

16、像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入信息库中,出版者根据市场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编辑、加工、整合,然后以纸介质出版物、光盘或网络出版物等形式投放市场的出版活动。它包括以CD、VCD、DVD、EVD光盘为载体的数字音像出版,以CD-ROM、FD、DVD-ROM光盘等为主要载体的电子出版,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出版,同时传输相同内容到不同媒体上以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的跨媒体出版(如手机出版)等。简单地说,数字出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或网络技术来代替一些传统的出版活动。 【5】当然除了这种广泛的定义,还有个人之言。如,贺秋白(2000)定义:数字出版是采用数字化技术来选编作品,并以数字化复制技术,将作品大量复制成为数

17、字出版品;然后,将这些数字出版品向社会大众传播的社会行为,称为数位出版(digital publishing)。赖文智(2001),运用光电技术之方式,将信息以数字的方式,附着在易受光、电、磁作用的物体上,必须透过计算机或其它信息处理设备,才能将信息以人类所能了解的方式呈现,将此种数字信息重制、散布于众,即是数位出版。【6】当然还有其他学者的观点就不一一列举了。综上所述,个人来说,大家对数字出版的定义都围绕着运用数字化的技术,经过各种操作运行,再以数字信息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或其他数字媒体将信息传播。也就是说,数字出版的前提一定要是在数字化的时代下进行。(二)我国数字出版的现状在数字化信息的时代下

18、,全世界都依赖于数字媒体技术,因此,数字出版也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当然由于不同的科技发展,导致了数字出版并不是全球统一的应用。在不同的国家也有着不同的应用水平。因此,我谨以本国为例,来探讨一下数字出版的现状。在信息化进程加快和新兴媒体的带动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速。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正式发布的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中国数字出版整体规模从2000年的15.9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362.42亿元,数字出版在今后几年内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收入规模每年的增幅可能都会在50%左右。 在我国数字出版的各业态中,手机出版最为引人瞩目。不断革新的移动通讯技术和成熟的收费模

19、式的形成,为手机出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认为,作为网络出版的延伸,手机出版具有便捷、全球化、互动性、跨文化传播、多媒体等网络传播的优点,而且便于携带,是“带有体温的媒体”,人们外出时间是手机媒体的黄金时间,这为手机出版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将会从单纯的通讯工具向移动媒体终端发展,手机读物、手机视频等都有较大增幅,数字出版向无线移动、个性化按需定制和跨媒体出版发展的步伐将会大大加快。从世界范围看,手机出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7】张毅君介绍说,总署所属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07年我国数字出版产

20、业的整体收入超过360亿元,比2006年增长70.15%。其中互联网期刊和多媒体网络互动期刊收入达7.6亿元,电子图书收入达2亿元。数字报纸这其中含网络报和手机报收入10亿元,博客收入9.75亿元,在线音乐收入1.52亿元,手机出版这其中含手机彩铃铃声,游戏、动漫,收入达150亿元。网络游戏收入105.7亿元,互联网广告收入75.6亿元,预计08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可能会接近或超过530亿元,比07年又增长46.42%。【8】综上,也就是说,数字出版的前景非常乐观,并且竟会更大一步的发展。三 对数字出版的存在问题和新认识(一)数字出版面临的问题在不断发展中必然也就存在着一些问题,让我

21、们来细数一下目前而言,数字出版所面临的问题。(1)数字化产业收入尚未形成规模,赢利模式不清晰 (2) 复合型人才匮乏(3)缺乏统一的标准【9】(4)对于数字出版的认识依然有待深化。(5)数字出版的管理模式有待完善与创新。(6)数字出版的产业化瓶颈亟待突破。(7)数字出版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尚需加大。【10】当然,我这只是大概的一些列举,可能还会有纰漏,譬如,数字出版的版权问题也是一项严峻的问题。(二)对数字出版的新认识提高认识,创新管理,推动数字出版更快更好地发展。近年来,数字出版加快进入我国出版业生产、流通、消费领域,其势头锐不可当。数字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其成就令人振奋,其困境也有目共睹。为

22、了推动这一出版业具有革命性的历史进程,我们有必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对数字出版的认识。(2)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数字出版的支持力度。(3)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和发展战略,推动数字出版的产业化。(4)以工程、基地建设引领出版业,提升行业整体的数字化水平。(5)传统出版业要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首先,要制定自己的数字化发展战略。其次,积极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与数字技术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第三,积极探索新的赢利模式,加强投入产出的规划。第四,出版业务流程要全面数字化。)(6)数字出版企业及技术提供商应加大探索内容创新模式的步伐。(7)出版集团要成为数字出版

23、的主力军。 (8)以数字化传播技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11】总的来说,数字出版对于我们来说,是未来必不可少的,相当于古人书籍的不断发展研究,我们也将把数字出版延续下去,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想必,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出版也会全球普及,并把人类代领到一个新的高度。四、传统出版于数字出版的对比(一)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不同【12】出版业发展至今,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虽并存,却相互影响着。时至此时,我们都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传统的出版工艺、出版介质以及出版物的流通方式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媒介、新的技术手段正在颠覆人们的阅读和生活习惯。与传统出版相比较

24、,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只有短短十几年,却也初步形成一些特点。这些较传统出版而言,又可以算是数字出版的优势。首先以一些网络中的图表来显示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不同:(1)资产集中度【13】据新闻出版总署计划财务司的统计,2004 年全国573 家图书出版单位的资产总额不过是504.4亿元,一家出版社平均不足1亿元的资产。而7家涉及互联网业务的网站新浪、搜狐、网易、盛大、九城、TOM、腾讯,总市值是73.9 亿美元,折合为人民币是613.4亿元,平均一家86亿多元人民币。传统出版社与数字出版在资产等方面的对比:【14、15】(2)技术进步的主动权这就是为什么数字出版始终是由技术提供商提出并推动的,而传

25、统出版单位则一直是被动跟进。(3)股权结构及现代企业制度【16】(4)产业整合力有了先进的技术,有了雄厚的资金,有了灵活的机制,新兴的数字提供商必然要对出版业进行整合。【17】同时,随着各大网上电子图书馆的建立,无论是搜索引擎还是投资财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陆陆续续与多家电子图书出版社、图书馆、传统出版物出版社等进行了合作。比如:【18】 2002 年,香港TOM 集团投资收购台湾的出版集团,并进行整合。整合后的“城邦出版集团”,包括原来的商业周刊集团、尖端出版集团、电脑家庭文化集团、城邦文化事业集团,共24 个出版品牌、杂志43 本及新书品种约1300 种。2004 年末,Google

26、宣布将在互联网上建立数字图书馆,准备以扫描的方式将哈佛、牛津、斯坦福、密歇根大学和纽约公共图书馆的藏书以及各大出版商发行的图书数字化,计划用5 年的时间把5000 万册图书搬上网络。目前该计划已经覆盖了欧洲的各大主要语种,并将以此为跳板,向全世界进发。Google 全球的图书搜索始于2004 年,目前全球已有上万出版社加入到这个平台。在中国市场,截至2006年6 月,Google 先后签订了四家图书搜索合作伙伴,分别是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中信出版社。【19】而国内最为成功的搜索引擎百度,也在陆续与北大图书馆、超星图书、书生电子、北大方正签署数字图书领域的战略合作

27、后,于2006 年7月6 日,再次和国内最大的专业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数字图书搜索的开发。这足以见得数字出版产业整合力之强,发展前景之广阔。(5)迅速向内容提供商转型【20】在占有技术和平台优势的同时,数字技术提供商正迅速地向内容提供商转型,这也许是传统出版单位始料不及的。【21】二、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密不可分性【22】以上所说的,都是数字出版较传统出版的不同与优势,或许这因为这些,数字出版对于一些人来说已成为了将来出版业发展的全部,传统出版也将随之被代替。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产业既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取代关系,而是一个支撑性的互补关系。

28、【23】(1)技术性支撑:数字出版技术由于采用了大量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管理技术,因此,在内容的编辑加工过程中,特别是编辑出版流程再造,大型工具书、教材编辑及科技类图书编辑,出版资源积累,能提供大量的技术性支撑。同时,数字出版特有的节省时间、节省人力、物力,节约资源等特点,使得传统出版业,无论是出版工艺还是发行,都有了更多的提升。使得传统出版产业完成出版规模工业化、出版过程精细化管理、出版工艺流程化控制、出版质量分量化管理,满足不断细分的小众市场和专业市场的产品需求,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4】来源:( -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关系_稀里哗啦_新(2)服务性支撑:【25】数字出版技术是信息技

29、术在出版产业的重要应用之一。由于其构架在成熟的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之上,因此,在内容编辑加工环节中,其大规模快速处理和管理文稿数据的能力以及遍历性地查找处理问题的能力,为编辑加工带来了全新的出版理念和技术手段,为出版物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26】(3)产品的拓展性延伸:由于构架在信息技术上的数字内容产品,不仅能为纸介质图书的出版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而且,其产生的数据可以在书、盘、网上共享,特别的,还可支持三网合一(即手机、电视和广域网)环境下的产品发布和传播,诸如音频视频,动态图画等出版物展示方式都更加的丰富,数字化。因此,其产品的发行销售渠道比传统图书宽广了许多,赢利模式及推广模

30、式也丰富了许多,使得产品的增值空间大了许多,从而使得整个产业在一个全新的产业链中,得到有效拓展和延伸。五、数字出版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一) 对出版社的影响数字出版技术改变了传统出版社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数字出版技术几乎影响到传统出版社图书出版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并由此形成了一些新的业务和业务模式(1) 数字出版对组稿流程的影响传统出版业务流程中,组稿是出版流程的开始。而在数字出版中,组稿的环节不仅没有缺失,反而有所加强,因为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容和创意的组织,是内容产业的源泉和起点。数字时代的“组稿”不是简单地组稿或约稿,其介质也不是传统的纸质稿件,而必须是数字化内容的组织或创作,可以在光盘上,在

31、邮件中,也可以在博客里。在数字出版中,传统意义上的“交稿”环节淡化了,没有“齐、清、定”的说法,因为可以方便地复制,作者和编辑人员不需要针对稿件进行交替地审读和修改,可以同步或交互地对数字内容进行组织和编写。互联网平台可以使编辑在网络上进行各项工作包括国际版权贸易,出版信息的组织与交流不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2) 数字出版对编辑流程的影响传统编辑的直接工作对象是书稿,而数字出版中的编辑对象呈现新的特点:多媒体化、数字化海量存储、随机检索、即时传播等,这些特点对编辑流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出版信息的多媒体化造成编辑流程的复杂化和个性化。数字出版使出版信息由文字和静态图片扩展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

32、、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要求编辑流程不能仅仅局限于审读和校对,还要包括软件的测试和评价,多媒体信息的同步监听监看等。数字出版物的随机检索增加了出版物的交互性,加之信息的海量存储增强了信息传播的能力。可以随机检索的海量信息,突破了纸张版面的限制,大大提高了编辑的工作量。因此,编辑流程必须进行细化和分解,编辑人员也要根据专业进行分工。数字出版的即时传播增强了出版物动态变化的特点,要求编辑流程不能固定,而必须对数字出版物进行全方位、随时随地跟踪,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3)数字出版对印刷流程的影响数字出版对印刷流程的影响有两个层次:首先,最直接的影响是方便快捷、批量小。数码印刷技术的成熟真正实现

33、了按需印刷,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市场、客户的需求完成印刷任务,打破以往按成本核算的保本印量,从3000册可以降到300册,甚至几十册,使以前“不够本”的优质选题可以自由地得到出版,个性化的印刷业务和出版物的品种数增多了。其次,数字出版使出版载体从有形到无形,印刷流程甚至消失了。纸张作为目前出版业的主要载体,被广泛应用于图书报刊出版中。纸媒体是有形的,承载的信息(文字和静态图片)也是可见的。在音像出版中,磁带取代唱片。在电子出版中,光盘已成为主要载体。音像电子出版的载体是有形的,但内容必须借助录音机或计算机等设备才能读取。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载体,无形的物质实体。在网络出版的整个过程中,信

34、息是以数字化形式保存和传播的。、纸媒体出版是现代出版业的主体,它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印刷,余姚把内容复制在纸介质上,以图书、期刊、报纸等形式进行传播。电子出版物仍然采用关盘作为存储介质,取代传统印刷厂的是光盘压制的光盘复制厂。而网络出版则通过数字化的“复制”取代了“印刷”,传统意义上的印刷环节被“偷工减料“,消化于无形之中。【27】数字出版将改变传统发行业的业务活动和工作模式。促使网上书店的兴起。数字出版对发行流程的影响数码印刷解决了困扰出版界很久的库存和退货问题,但这只是冰山之一角。数字出版对发行环节的影响是实质性的,如网上书店,改变了传统意义的图书发行,取消了二级批发商和零售商,相应

35、的发行流程被大大缩减了。尽管目前还停留在办传统、半现代的程度,通过传统的货运渠道送货,但随着电子商务技术和数字版权博湖技术的发展,出版物的发行完全可以在网上完成。网络出版实质上是一种“无发行“的电子出版。其突出特点是作品的发行环节可以在网上自动完成。简单地说,出版内容提供商把信息发布到网上,而出版内容的消费者到网上去下载,“交易”双方在互联网上借助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来进行,信息传播过程不需要“发行人员”去推动发行流程。当然,传统意义上的结款过程需要通过一个特殊的方式去实现。总之,数字出版对出版业务流程的改造表现在以下三点:(1)出版业务流程的简化。在数字出版技术的推动下,有些出版流程被简化,如传

36、统的“核红”环节,而且必将进一步简化,呈现合并的趋势。(2)出版业务流程的细化。针对数字信息的特点要进行个性化的流程设置,如增加软件的测评环节等。(3)出版业务流程的一体化。尽管出版业务流程发生了变化,但是其中心事不变的,那就是内容(或创意),一切出版业务流程都是围绕内容展开的,呈现一体化的趋势。利用多媒体、远程网络等先进技术,可以加强书店的宣传和市场调查能力,并使它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快捷、优质、全面的服务。(二)对图书馆的影响在数字出版时代,图书馆的职能将发生变化。电子出版物引起了图书馆收藏文献类型的变化传统图书馆只收藏印刷型文献,现代图书馆不仅收藏印刷型,而且收藏缩微型、电子出版物等多种类型

37、文献。随着图书馆现代化设备的应用和电子出版物的急剧增长,电子出版物的收藏比例日益增大,促使图书馆由单一的服务方式向多种服务方式转变。收藏文献类型的变化引起图书馆的一系列变化。电子出版物的出现给图书馆和读者提供了新的要求。首先要求图书馆建筑设计适应电子出版物的存放和阅读,其次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学会计算机等现代设备的操作和开发,再次要求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次,由此也对读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是图书馆人员和读者不再是在书本上而是坐在计算机前面加工和阅读文献。【28】3.电子出版物的出现促进了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使文献资源共享由理想变成了现实。(三)对信息传播模式的影响传统信

38、息传播模式是:著者出版者图书馆或用户最终用户(读者)。数字出版技术的出现导致这一传播模式的改变,使著者、出版者、图书馆(书店)和用户形成新的关系。(四)对信息传播、信息行为的影响对信息表达方式的改变。数字出版实现了各种信息表达的一致性;对信息载体的改变;对信息产品结构的改变(五)对读者的影响数字出版影响着读者的传统观念与心理接受能力;(1) 阅读习惯的问题人们习惯于利用印刷型出版物,它可以随时随手翻看,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然而,数字出版物载体的外形是磁盘、关盘等,肉眼看不到其中的信息,必须借助于计算机等设备才能阅读。(2) 屏幕显示问题目前,无论是PC显示器,还是专用的阅读器,其分

39、辨率都还是低,使得屏幕清晰度无法达到读者阅读传统书籍的程度。一般情况下,阅读数字出版物眼睛的舒适度最多只能达到阅读传统出版物的三分之一,很容易使人的眼睛产生疲劳,致使读者难以保持长时间的阅读。国外一些出版出版公司为了鼓励人们大胆地使用数字出版物,让人们免费浏览,以此消除人们对数字出版物的陌生感,从而达到普及、推销的目的。数字出版要求读者有新的知识结构;读者将可能以较少的花费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娱乐;读者可以获得更大的阅读自由;读者可以便捷地检索网络读物,并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随意购买。购买对象也很灵活,可以买整部书,也可以选择购买其中的文章。人机交互、及时更新、海量存储、多媒体集成等特点,使读者可

40、以随心所欲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选择表现形式。而各种便携式数字阅读装置的出现,又使数字出版物的阅读更加自如便捷。读者将有更多的“发言权”;受众可以随时转换成传播者,参与作品的修改和创作,主动发布信息,展示其创造性,而出版者也可以根据读者的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数字出版使个性化出版成为了事实。 像交互网络多媒体出版这样的技术,必须对人类的认知行为以至整个文化发展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六)对著作权法的影响各国的著作权法在制定之处,主要是针对传统印刷型出版物的保护。因此,随着数字出版这一新的出版形式的出现,各国原有的著作权法都受到了挑战。(1)数字出版带来的著作权问题数字出

41、版形态多样、传播途径广泛,是新兴的、具有网络特征的信息传播方式,数字出版离不开两个基本条件,这就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出版”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必须是经作者同意,以制作复制品形式公开其作品;第二有关作品必须被复制一定数量,能“满足公众的合理要求”。数字出版的版权特征,从本质讲师作品的数字化。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极大地推动了传统文化产品内容的传播,然而无条件地随意传播,又极大地妨碍了内容提供者(作家、电影厂商、唱片公司)的利益,挫伤他们尝试使用互联网扩展业务的积极性。数字技术使作品的复制、整合、传播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使得版权保护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数字侵权大致包括以下几种:在网上将他人作品下

42、载并复制到一定介质上,如软盘、光盘、硬盘等;利用图文框链接技术,将其他网站的网页内容链接到自己的网页中,损害其他网站网页的完整性;未经许可将他人作品上载到网上,或者将网上可明辨的侵权作品进行其他通道的散布;未经许可去除或改变权利管理信息,如冒用作者姓名或篡改作品许可使用条件等;非法破解技术措施的解密行为,使保护版权的技术屏障失去作用。(2)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目前的数字版权保护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数字水印技术,另一类是以数据加密和防拷贝为核心的DR技术。(3)我国在数字出版版权法规方面的进展数字出版史一种全新的出版方式,它给各国现行著作权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法律法规及版权方面,我国已出台了互

43、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国务院法制办及国家版权局正式出台互联网传播保护条例;不久,互联网游戏管理办法、网络传播权行政保护办法等规章即将公布实施;更重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也在紧张起草中;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规定也进入草拟阶段。新闻出版总署2005年启动了“24小时网络内容实时动态审读监管”机制,并积极筹建国家网络出版管理中心。由于网络出版、网络传播的跨时间、跨空间性,使得在这个数字出版时代,各国联合起来制定合理的国家标准,并对现行的著作权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已迫在眉睫。(七)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数字出版技术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它的广泛应用及发展将给我们的社会、思想文化、行为方式带来很大的影响

44、。(1) 社会文化将趋向多元化随着数字出版在全球的延伸,数字媒体完全打破了传统上的或者物理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实现了文化信息无阻碍化传播,传播速度的加快提高促成了地球空间实质上的变小,而空间的越来越小又进一步保证了时间上的同步。于是,各种文化都可以借此便捷地传播渠道,深入到地球的各个角落。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成为发展的主流和不可改变的趋势。数字出版凭借信息量大、交互性强、传播范围广、成本低、易流通、易检索、节约资源等优势,提升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存储的数量,促使了各种文化资源的全球共享,增强了各具特色的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也正是在这种交流过程中,产生了世界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相互冲突,扩大了

45、受众的文化选择,社会文化将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2)有利于文化知识的传承来源:( - 数字出版对现代社会的影响_畅小北_新浪博客数字出版使那些只有少数人感兴趣、结构特殊、篇幅长或由于无利可图而不能印刷的作品得以传播,对于人类文化发展至关重要的书再不会因为僵化的印刷出版业受到人为的限制。除了写作受到更少的经济条件限制之外,作者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在数字出版物中尼可以加入音乐、音响效果、动画和复杂的超文本链接,这些创作手段几乎不受经济及其他实际情况限制。(3) 扩大了平等自由获取知识的机会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以机读形式存储在各类型饿数据库、互联网上的知识与信息将会不断积累起来,人们将更方

46、便平等地获取知识。当然,数字出版也将加大民众的话语空间,民间舆论的影响力将大大增加。总之,数字出版技术的出现,影响了出版业的方方面面,包括:出版社、图书馆、读者、著作权、信息传播、知识和文化等,也将为整个信息社会带来深远变革。【29】参考文献:1、2、3、4、应用KPI方法分析数字出版对印刷业的影响5、中国数字出版的现状分析及未来思考 6、7、中国数字出版的现状及思考8、手机出版已成长为最快的数字出版类型9、10、11、12、职业技术李智新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期13、解读数字出版张立 出版参考2007年7月上旬刊14、数字出版终结传统出版?张元缘 中国广播网010-04-0215、

47、中国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平分秋色朱玲 北京青年报2009/09/0216、2009-2012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产业投资咨询报告中国市场调研网2008年11月17、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报告 张立 慧聪网2006/10/18/18、传统出版业陷入滞胀状态 数字出版引领产业未来 周婷 中国经济网2006年11月06日19、中国数字出版年会报告 孙寿山 中国出版网2009年06月15日20、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跨越的策略分析 代杨 余欣 数字出版在2008.10.1421、传统出版涉足数字出版的三大模式 出版参考2009年4月上旬22、传统出版业进军数字出版赢利模式的几点思考 北京科技出版社贝壳阅读网2009-11-1623、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对应关系 王勤 王勤专栏博客2009.8.724、传统出版应对数字出版:抓住内容 掌控运营陈兴昌 沈海牧 中国新闻出版网2010年03月02日25、数字出版为传统出版开辟新径 苏静 产业聚焦2009年7月上旬刊26、传统出版融入数字出版 关键在于找准定位中投顾问 凤凰网财经2010年04月1427、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业务流程的影响28、电子出版物与图书馆的发展29、论数字出版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