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焦虑症功利主义下的时代病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75181766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成功焦虑症功利主义下的时代病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成功焦虑症功利主义下的时代病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成功焦虑症功利主义下的时代病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成功焦虑症功利主义下的时代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功焦虑症功利主义下的时代病(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一种叫成功学的病毒当前,成功前所未有地被人们渴望着,成功的内涵却前所未有的褊狭。英语疯狂,“秒哥”盛行,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成功学大师们教导你“要成功就不要脸”。人们怎么了? 成功学是现时代的合法病毒,满世界忽悠,却从未撞上防火墙。课堂里、围脖上、办公室内,卡耐基、拿破仑希尔的“成功法则”、“心灵鸡汤”随处可见。全国各地的商场书店、机场书店,充斥着陈安之、梁凯恩等“成功学大师”的嚎叫与影像。街边的培训班、速成班,未必直接以成功学为卖点,但兜售的全是那一套。走进影院,也能一头扎进励志片变形金刚不正是3D版成功学吗?前两年小清新小文艺们热捧的阳光

2、小美女,女主角的爸爸恰巧是位成功学讲师!成功前所未有地被人们渴望着。中学生把考上名牌大学当做最大的成功目标,大学生把找到好工作当做最大的成功目标,白领把杜拉拉升职当做最大的成功目标唐骏说“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人们便拼命学习,希望自己的复制真能成功。直到“学历门”爆发。奇怪的是,成功的内涵前所未有地褊狭。尽管每一个成功学主讲人都时刻把自信、勇气、奋斗、幸福等大词挂在嘴边,尽管这门“学问”被包裹了花里胡哨的形容词,甚至和“神经链”这样的科学术语勾连,但他们传达的成功核心理念,既简单又粗暴:不发财,不成功,不成功,不成人。2010年的一项调查报告即显示,内地年轻人中,有43%想成为大企业家,有20%

3、希望年薪可超千万,有42.6%认为人脉是职场第一竞争力。失败、挫折,于是前所未有地不被容忍;平凡、怯懦,于是前所未有地遭到鄙视。连比较意义上的成功,也要狠狠嘲笑。成功学界有个广为流传的段子。讲师问学员:“世界最高峰是哪座?”底下阵阵嬉笑声:“那还用问,珠穆朗玛峰呗!”又问:“那第二高峰呢?”学员顿时蒙了,讲师遂大义凛然地往黑板上写道:“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在另外的版本中,最高峰换成了“谁最先进入太空”。当然,答案是一样一样一样的。现在讲师逼问:你是要最成功呢还是最成功呢还是最成功呢?拿出自信来!鼓起勇气来!令人费解的是,这种自信和勇气和自尊、自爱等传统美德背道而驰。在成功学讲堂上,讲

4、师让你做的第一件事情往往是撕下“脸皮”,丢到地上猛踩几脚。成功学大师们也都鼓动你,面对公众喊出最私人的秘密。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成功学大师们教导你“要成功就不要脸”。流风所及,公司的岗位培训也花样百出,让员工自轻自贱没底线。去年广州一公司让新晋女员工当街跳“艳舞”。南京一公司老总更雷人,要新员工喝掉自己洗的马桶水,理由是日本原内阁大臣野田内子就这么干过。至于有没有野田内子这人、她当没当过内阁大臣,记者咨询了相关专家,均未获答案。看来和大多数成功学案例一样,这又是成功学大师们炮制的“经典成功案例”。人们不禁怀疑,这么损的招都想得出,莫非他们都钻研过“变态心理学”?对于成功学爱好者来说,值得反

5、省的则是,变态果真是通往成功的捷径吗?成功学果真管用吗?保险界有句名言:“世上只有两种人,要么是你的客户,要么你拉他一起卖保险。”这句话套在成功学界也很合身。事实上,除了一茬接一茬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成功学主讲人,成功学大师们似乎并没有培养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成功人士。是的,他们都宣称自己熏陶出了多少百万富翁、亿万富翁,但福布斯排行榜上的大腕们哪一个是听成功学听出来的?然而,成功学大师们总能忽悠人,就像病毒捏住了程序的软肋,他们捏住了现代人的“七寸”。只不过,成功学是合法病毒,为不同的“成功病患者”开出各种以毒攻毒的药方。学生和白领们去学疯狂英语,因为他们觉得在物质上很不成功;等物质上成功了,成为

6、高管、老板,他们抢着听“秒哥”的金玉良言,因为觉得在精神上很不成功。活到老,学到老,成功是一辈子的事业。所以,你要付一辈子学费。两千、五千、两万、五万你想有多成功就得花多少钱。什么,钱怎么挣?来听成功学吧!成功焦虑症,功利主义下的时代病成功,一个多么诱人的字眼。古往今来,人生在世,谁不追求成功?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盛行,弥漫在社会各个角落的浮躁风气强烈挟裹着我们的心灵,成功已变得那么迫不及待,那么狭隘偏执。无数人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趣味,被不自觉地套上了“成功”的枷锁,诱惑着,享受着,却又焦虑着,失落着,对成功的渴求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焦虑, “成功焦虑症”成为一种折磨现代人身

7、心的时代病症。症状:千军万马抢过“成功”独木桥新学期刚刚开始,南京遍布大街小巷的培训班已经热闹起来了。无论是与学科相关的强化班,还是长盛不衰的奥数班、英语班,一概人满为患,这些孩子身上普遍承载着家长企盼“成功”的梦想。西祠胡同“家有学生”论坛里,众家长都在急切地咨询着孩子的成功捷径,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成为全民共识。在南京某知名培训机构,一位家长刚为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报了四个班,分别是奥数、作文、英语和绘画。“奥数是升学必备,从小升初到考大学,都是金字招牌。作文是考试大分项目,马虎不得。英语重要性不言而喻,考什么都离不开。绘画算是培养儿子一份业余爱好,学好了也算是加分项。孩子今后的人

8、生要成功,哪一项都不能落下!”他坚定地说。“成功焦虑症”的实质是,人们怀着功利的心态,希望能迅速达到社会认可的成功标准。从小被这样教育长大的小孩,真正面临就业时,症状愈发严重。学的东西都是速成的,经不起考验;眼光却是很高的,工资要高,地位也要高。南京某大学的赵明同学说,看到一些高考不如自己的人都找到了好工作,心里感到强烈的不平衡,发誓一定要找一份对得起自己的工作,否则以后都不想参加同学聚会了。不久前,北京某名牌大学研究生小刘离家出走,原因在于小刘认为:一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不能拥有好工作、大房子、漂亮女朋友等硬件,实在“混”得太惨,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成功焦虑症严重到一定程度,类似罗玉凤征婚这

9、样的“案例”就出现了。作为2010年第一位网络红人,“凤姐”因开出令人咋舌的高标准征婚条件而一夜成名。她身高1.46米,大专学历,在上海家乐福超市工作,月收入千余元,自称9岁博览群书,“前后300年无人超越”。曾在上海地铁站发过成千上万份征婚传单,誓嫁1.8米的名校硕士生,并且要长得阳光、帅气。“凤姐”本是个普通人,却在“成功”的诱惑下,放弃尊严,一定要将自己塑造成大众笑料,可悲又可怜。但如此炒作博“成功”的人,罗玉凤并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从2004年凭借搔首弄姿的照片“成名”的芙蓉姐姐,到眼下盛行的各种选秀活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出格或者另类表现博人眼球,借助媒体的造势、网友的关

10、注,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而他们那些怪异和扭曲的行为,被不断放大,竟成为“成功”的标志。在一些艺人眼里,只要成名,不论美丑,无论好坏,都是一种成功。有的为了所谓的成功,不惜自毁形象,成功的概念被彻底异化了。病因:“成功”文化催生成功焦虑症从文化传统来说,“成王败寇”、“建功立业”等文化观念长期占据人们意识形态的顶峰。一个孩子刚生下来,就被灌输了这样的观念,而且在每一个细节中进行强化,从此,一个人的人生观便被彻底地绑上了追逐“成功”的战车。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很多人都患上“完美主义”病症,用一切完美的标准要求自己,容不得半点瑕疵和失败,除了成功,个人的喜怒哀乐已不足与外人道也。当前社会风尚,大家都

11、在往“成功”的独木桥上涌,社会评价标准是单一的,就是人人都做CEO,人人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成功学的泛滥,带来的后果是,为了所谓的成功人们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于牺牲人伦、正义。在这样急功近利的文化潮流中,很多人失去了平常心,失去了平平淡淡的人生境界,追求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有的不惜践踏尊严、破坏法纪。商人不踏踏实实做生意,树品牌,而是整天盘算着如何巧取豪夺,日进斗金;学者不是想着板凳一坐10年冷,而是梦想着一夜之间盛名天下,不惜趋附弄巧,剽窃抄袭。在追逐成功的道路上,人们失去了平和、中正之心,穿上那双据说能带来奇迹的“红舞鞋”,不停地跳,但一旦奇迹没有出现,心理便开始严重失衡。当代青年多有“成

12、功焦虑”,是社会巨变在他们身上的折射。进入互联网时代,技术、观念、信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因此比尔盖茨要说:正是这种“时不我待”的环境,给了现在的年轻人“饥渴成功”的主观体验,让他们产生生存、发展、成功的压力。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一批年轻的富人、年轻的行业领航人、新的高知群,让其他那些更多的普通年轻人,看到了年轻人可以成功的实例,燃起强烈的成功欲望,一旦受阻,焦虑感便愈来愈强烈。基于狭隘的成功标准,普通人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显得困难重重,民众心理上存在着“被社会边缘化”的危机感。同时,一个社会当中,如果社会资源配置多向强者积聚,普通人就会有一种危机感和不安全感,这就迫使他们更急切

13、地去追求所谓的成功。法国的朱力安说:“相比来说,中国人更渴望成功,因为美国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人对成功的渴望不大,对好的生活品质的渴望更大。中国人总觉得,我的钱多,我就能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治疗:人生舞台上做好自己就是成功在人生的舞台上,有大大小小各种角色,无论是主角、配角还是跑龙套的,他们对于整部戏都是不可或缺的。无需羡慕主角的风光,因为在这个舞台上,每个人最适合的角色就是自己,每个人最大的成功就是把自己的人生演好。成功的标准不只有一种,这不是奥林匹克竞技场,一定要分出金牌、银牌、铜牌,而更多的运动员似乎成了失败者。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一个生活拮据的贫困者,有可能在某种人生意义上获得同

14、样的价值感;一个身居高位的官员,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为什么就不能有一种标准,让后者赢得更多的尊严?为什么要用别人的所谓“成功”来挤压自己?原来的自己知足常乐,平淡质朴,而经过一些不适当的攀比之后,心理失衡了,原本健康的心态被破坏殆尽,人生轨迹也变得扭曲了。从“成功焦虑症”中走出来吧,打开那一扇小小的窗户,你会发现,外面的世界中,有参天大树,也有萧萧衰草,有春的温暖,也有冬的严寒,从审美意义上来说,这些都有它们的价值,都是自然时空中富有意义的细节。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谈起“平平淡淡才是真”,然而,有多少人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对大多数人来说,平平淡淡不但是一种理想的生存方式,还

15、应该是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所谓平淡,是指心境从容,不急不躁,引申开来,就是看得淡,看得透,能够入乎其中,出乎其外,不痴迷,不偏执。“平平淡淡才是真”是主张一种超拔的人生态度,一种超脱的精神境界。因而,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最难的其实就是做普通人:做一个清洁工,每天一丝不苟,一把扫帚描画自己平淡而美好的人生;做一个洗碗工,一辈子坚守在洗碗池边,一遍又一遍地淘洗那无穷无尽的杯盘,宁静而充实在最普通的人生舞台上,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有价值,有尊严。曾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一首歌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也许,今天重温这首歌,会别有一份感触

16、吧。成功虽然有外在的评价指标,但更多地取决于当事者的内在感受;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功认可度,与其所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寡,并无必然联系。世界上既有少年得志,也有大器晚成,既有万众瞩目的荣耀,也有清虚自守的安宁。在各自的领域和地域,建立起了不同层次和程度的功业的公民,都应有自己的尊严和成就感。由于禀赋、性格、成长环境、发展机遇的差异,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不可能成为比尔盖茨,但只要踏踏实实走好生活的每一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无悔的成功者。当价值的迷雾散去,人们回过味儿来,成功会回到更接近其本义的位置上,就像那个英文单词fulfillment:在努力之后获得圆满感、实现感。如此,向往成功就会从心底里尊重劳动,即

17、使那劳动非常卑微;就会尊重创造,即使那创造未必能够致富;就会尊重自由,即使自由的代价是一无所有。致富道路在哪里开了岔?考察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发现,根本就没有什么致富秘诀,炒股、炒房等致富道路与赌博没什么不同,那是“零和游戏”,只是货币的转移,不会为社会带来任何财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要通过劳动、用合乎法律和道德的手段取得财富,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科技水平和业务素质,增长获得财富的能力。没有哪个民族不喜欢财富。中华民族也是个尚富民族,老朋友见面总要问“最近在哪里发财啊”,拜年也要说“恭喜发财”、“财源滚滚”、“人财两旺”等,张口闭口都与致富联系在一起。任何财富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中

18、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有史以来为世界创造了巨量财富。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逊的研究,中国在公元1世纪时人均GDP为450美元,当时世界领先的欧洲国家人均GDP为550美元。到公元960年,中国人均GDP超过了欧洲,在此后的4个世纪里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如果按照GDP总量比较,中国从公元1世纪到鸦片战争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直到19世纪90年代才被美国取代。历史事实证明,勤劳确实能致富,而且是社会财富增加的唯一手段。近些年来,靠贪污受贿致富、靠损人利己致富、靠投机钻营致富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这些不德不法的致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人们的财富观。道德滑坡使一些中国人变得浮躁起来,于是乎,想

19、投机致富的人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又于是乎,好多人出书办班,教给人们如何“复制成功”。一次,我与天津外国语大学的黄思迪同学在一起聊外语学习的问题,旁边坐着一位50岁上下的先生,他听见我们聊语言学习的话题,就主动加入了我们的讨论。他介绍自己说是某学院的,新引进了一套美国课程,问我有没有兴趣加入他们这个产品的推广。我问他是哪方面的课程。他说,是关于致富的,告诉人们致富的秘密。我对这位先生说,很抱歉,我对这个课程不感兴趣。他问我为什么。我回答,告诉别人致富秘密的人不是傻子就是骗子,致富没有秘密,即使有秘密,知道致富秘密的人也不会告诉别人。他看上去有些疑惑,我就进一步给他做了解释。假如你知道某个地方有珍

20、宝(这就相当于是个致富的秘密),你会把藏宝的位置印出来到处宣扬吗?绝对不会,因为你知道,藏宝的位置要是被别人知道了,你就有了竞争对手,知道的人越多,竞争对手也越多,你获得财富的机会就越少。有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到处探求致富的秘密,于是,出现了好多分析师为人们致富“指点迷津”,有分析股票行情的,有分析黄金价格的,有分析房价走势的。读者自己不妨作些统计分析,从那些分析师嘴里出来的各种预测正确概率充其量也就是50%,这和你自己抛硬币作决定没什么不同。比如炒股,如果长时间观察,股票分析师提出的股票行情正确率也就是50%,你还不如用枚硬币作“分析师”,早晨起来先抛硬币,如果落地时正面朝上,你就买进,背面

21、朝上,你就卖出,抛硬币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的概率各是50%,这还节省你的时间和信息成本,其效果与你看电视、上网或读报获取分析师建议完全一样。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格拉斯曼和凯文阿西特在1999年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道指36000点:在未来牛市中发财的新战略。当时的道琼斯指数是11000点,作者预测35年内会攀升到36000点。作者在推销这本书时忽悠说:“赶快入市!”“不要错过你一生中最好的发财机会!”“把你的房子抵押了买股票吧!”这本书很快就成了畅销书,格拉斯曼还被当时的小布什总统任命为副国务卿,阿西特则分别被麦肯恩和小布什聘为总统竞选经济顾问。实际情况是,2002年10月道琼斯指数跌到7286点,

22、直到2011年6月13日,道琼斯指数也才升到11952点,与书中预测的完全相反,读者大呼上当,骂声一片。一读者在亚马逊网留言道:我来写条评论,是看看作者又写了什么书,他忽悠人们做什么,我就得放弃什么。1929年10月14日,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欧文费希尔在演讲中说:“股市已经登上永久性的高台。”两周后股市就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跳水,千百万股民一夜之间由富翁变成穷光蛋,他自己也从荣誉的顶峰沉重地摔了下来。考察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发现,根本就没有什么致富秘诀,炒股、炒房等致富道路与赌博没什么不同,那是“零和游戏”,只是货币的转移,不会为社会带来任何财富。不错,有人炒股发财了,但那种致富的概率与买彩票中大奖一样,并且也是众多人的财富向少数人的转移,有发财的,必定有破产的,不会为社会制造出一分钱的财富来。法国19世纪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皮埃尔-约瑟夫普鲁东认为,如果靠牺牲别人的利益获得财富,那“财富就是盗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要通过劳动、用合乎法律和道德的手段取得财富,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科技水平和业务素质,增长获得财富的能力。这种能力本身就是财富,是储存在身体内的财富,只要活着且健康允许,就可以随时支取。6 / 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