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心理学实验

上传人:shug****ng1 文档编号:75181436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0大心理学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0大心理学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0大心理学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10大心理学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大心理学实验(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们为什么要做当下正在做的事?虽然我们尽力去“了解自己”,但我们对自己的思维却知之甚少。就像查尔斯狄更斯曾说过:“每个人对别人来说,都是深远的奥秘和奇迹此事细想起来确实玄妙。”(“Awonderfulfacttoreflectupon,thateveryhumancreatureisconstitutedtobethatprofoundsecretandmysterytoeveryother.”)对于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和其行为背后的源动力,心理学家一直努力着对其一探究竟,如今已取得巨大进步。除了那些鸡尾酒会式的谈话,在过去的一个世纪,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已经展现了人性中普遍却令人惊讶的真相。下

2、面就是能改变自我认知的10大经典心理学实验。总会有恶在心中Weallhavesomecapacityforevil.24 可以说,心理学历史上最著名的实验,就是1971年斯坦福大学的监狱实验,研究了社会现状对人行为的影响。在心理学家PhilipZimbardo主导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在斯坦福心理学系地下室改造成一个模拟监狱,选择了24个(无犯罪记录,均精神健康)本科生来分饰狱警和囚犯,然后利用隐形摄像机观察囚犯(需小时呆在牢房中)和狱警(八小时轮班制)的行为。由于狱警的虐待行为,有时甚至上升到精神折磨的地步,以及囚犯的极端情绪压力和焦虑表现,原定为期两周的实验,不得不在进行六天之后被强制终止。“

3、狱警对囚犯的侵犯不断递增,先是脱衣裸露,用纸袋遮盖头部,最后是各种欺凌侮辱的性行为,”Zimbardo对美国科学家的记者说,“六天之后,我不得不终止实验,因为现场已经失去了控制我连睡觉都担心晚上狱警会对囚犯做出要命的事情。”对周遭熟视无睹Wedontnoticewhatsrightinfrontofus.你真的了解周围的一切吗?很可能你没有那么了解。1998年,哈佛大学和肯特大学的学者对在校园散步的人群进行了研究,调查这个人群对周围事情关注度。实验中,一个工作人员向路人询问方向。当路人给予指点的时候,两个扛着一扇大木头门的工人从他们两人间穿过,几秒钟内完全堵住问路和指路两人的视线。此时,工作人

4、员换成另一个工作人员,两者身高体重,外套发型声音完全不同。整整一半的实验对象没有发现问路的人变了。这个实验是最早阐释“变化视盲”现象中的一个。通过这个实验,反映出人们对所看到的一切存在很大的选择性认知与理性思考相比,更依赖记忆和模式辨别。延迟满足更成功Delayinggratificationishard-butweremoresuccessfulwhenwedo.上世纪60年代后期,斯坦福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测试学龄前儿童对即时诱惑的忍耐力。通过实验,人们获得了对于意志力和自律力的强大洞见。实验中,一群四岁的孩子被分别带进一个房间。每个孩子面前都摆着一个棉花糖,并被告知:“你可以现在把糖吃了

5、,也可以等15分钟后再吃,但那时候你会得到两个棉花糖。”时代周刊写到,虽然大部分孩子都答应要等待,但他们通常无法抵御诱惑,在实验员返回之前就将棉花糖吃掉。而那些能坚持15分钟后再吃糖的孩子们,通常会使用回避的战术,比如转身走开或者闭上眼睛等。这些孩子的行为具有很强的预示性:那些能推迟享受的人,更不容易肥胖、吸毒上瘾或者成为问题青年,而且更有可能日后获得成功。内心遭受道德审判Wecanexperiencedeeplyconflictingmoralimpulses.1961年,耶鲁大学心理学家StanleyMilgram做过一个著名(且惊人的)实验。实验测试人们在权威人士授意下能将一个人伤害到什

6、么程度;这是一次人性道德和盲从权威之间巨大的心理角力。Milgram想通过这个实验来了解为什么纳粹战犯大屠杀能做出如此惨无人道的行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双人试验,一人做“老师”,另一个做“学生”。每次学生答错问题时,老师可以用电击来惩罚学生(学生被安置在另一个房间,现实中没有受到任何电击)。Milgram用事先准备的惨叫录像来代替学生因痛苦发出的叫声。如果“老师”在过程中想终止试验的话,试验组织者会鼓励他继续下去。第一组试验中,虽然实验对象对这么做有明显的压力和不安,但65%的人最终施加了难以想象的450伏电击(XXX强度标识)。科学美国人在近期的回访中写到,虽然本实验普遍被认为是对盲从的一个

7、警醒,但本实验更多地反映人性深处的道德斗争。“人性本身就是对同胞和团体亲切和善,富有有同情心;对敌对个体偏于排斥、残酷和心怀敌意。”新闻记者MichaelShermer说道,“这惊人的试验,不仅仅反映了盲从,也体现了人们内心潜在的道德对抗趋势。”权力滋生腐败Wereeasilycorruptedbypower.那些身居高位的人会用盛气凌人的方式对待他人,其背后是有心理学原因的。2003年,心理学评论(PsychologicalReview)期刊发表了一个试验。实验将学生每三人分为一组同写一篇论文,其中两个学生撰写论文,第三个学生评估论文并决定撰写学生的报酬。论文撰写过程中,实验人员送来了五块饼

8、干。在大部分实验中,做评价的)“大老板”总会吃掉四块而且吃得理所应当,肆无忌惮。“当实验人员给予实验对象更多权力时,他更可能在行为上侵犯他人,更可能做出冒险的决定和行为,更可能在协商中首先提出想法,更可能直话直说,更可能(像前个试验中)肆无忌惮的吃饼干。”心理学家DacherKeltner在伯克利大学的大科学中心一文中写道。寻找团体忠诚感,团体矛盾却一触即发Weseekoutloyaltytosocialgroupsandareeasilydrawntointergroupconflict.上个世纪50年代的经典社会心理学实验,为社会团体、国家间的互相争斗的原因以及如何更好地寻求合作,提供了可

9、行的心理学基础。实验领头人MuzaferSherif挑选了两组11岁男孩,每组各11人,分开去Oklahoma的RobbersCave国家公园进行“夏令营”。在完全不知道组别的情况下,两组男孩(分别叫做“鹰组”和“蛇组”)和睦相处了一周,在这期间互相玩耍、建立团队协作。然后两组合并为一组,男孩们开始互相叫骂另一组成员,做游戏互相较劲,冲突变得频繁,最终两组成员拒绝一起吃饭。接下来的实验中,在娱乐活动未能化解两组男孩的冲突之后,Sherif让双方通过一起解决困难的方式,最终才化解了矛盾冲突。关于快乐,有爱就好Weonlyneedonethingtobehappy.哈佛大学一项长达75年的实验系世

10、上最长的实验之一记录了268位1938-1940年入学的男性本科生人生中的点点滴滴。有什么普遍结论呢?爱是一切,至少对于长远的快乐和生活的满足来说,是这样的。本次实验的负责人,神经专家GeorgeVaillant,告诉赫芬顿邮报:“快乐需要两个支撑,一个是爱,一个是容纳爱的生活方式。”(Oneislove.Theotherisfindingawayofcopingwithlifethatdoesnotpushloveaway.)举个例子,一个研究对象期初生活贫困潦倒,未来无望而且曾经有尝试自杀的行为,但现在他是活得最开心的。为什么呢?Vaillant解释说:“因为他用一辈子寻找爱。”自尊强大,

11、会让你更健康Wethrivewhenwehavestrongself-esteem.根据对奥斯卡获奖者的研究发现,拥有名利和成功并不仅意味着自我提升还涉及到长寿方面。来自多伦多的森尼布鲁克和女子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员发现,奥斯卡获奖演员和导演比那些提名却落选的对手要相对长寿。比起落选的演员,获奖的男女演员和导演要多活近四年。“这并不是说,你如果获得奥斯卡奖就会活得更久,”本次试验负责人DonaldRedelmeier告诉ABC新闻频道,“也不是劝说大家辞去工作去演戏。我们的主要结论是:社会因素是重要的。研究表明,就健康和身体保健而言,强大的内在自尊是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子。”我们千方百计地为自

12、己的经历辩护Weconstantlytrytojustifyourexperiencessothattheymakesensetous.上过Psych101课的大一学生对于认知失调一定不陌生。该理论认为,人类天生就倾向于避免由观念冲突而引起的心理冲突。1959年的一个实验经常被人引用。实验中,心理学家LeonFestinger要求参与者进行一系列无聊的任务,比如转动木门把手一个小时,得到1美金或20美金,然后被要求去欺骗下一个实验对象(即实验人员),告诉他们所做任务很有趣。相比拿20美金的,拿1美金的参与者认为这个任务更有意思。那结论呢?那些钱多的参与者觉得,他们从那个无趣的一小时工作中已经得

13、到了足够的补偿,而那些只拿了1美金的参与者却需要通过描述工作的有趣性,来辩护自己的经历(从而减少认知和行为之间的冲突)。换句话说,我们经常告诉欺骗自己,以此让这世界变得更理性,更和谐。对于“刻板印象”,我们如此买账Webuyintostereotypesinabigway.即使我们有意避免,但几乎所有人都会根据社会群体、种族或阶级来区分社会上的各种人这会导致我们对整个人群得出不公平、不利的结论。纽约大学心理学家JohnBargh的“社会行为自律性”实验发现,我们会根据潜意识里的典型案例来判断别人并且我们对此似乎无能为力。同时,我们也会因为觉得自己属于某个团体而有意向那个群体的典型靠近。在一个实验中,Bargh要求一组参与者整理和年纪有关的词语,例如“弗罗里达”(美国养老圣地)、“无助的”和“满是皱纹的”等。实验结束后,此组参与者明显比整理与年龄无关的词语的对照组走路要慢得多。在两个其他重复可比试验中,通过加强种族和礼貌两种典型,Bargh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根据刻板印象来进行划分,实在是有些过分了。”Bargh对今日心理学说,“当我们使用刻板印象,我们会考虑眼前这个人的性别、年龄、肤色,然后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向我们反馈不同的信息,比如敌对、愚蠢、迟缓、脆弱等。这些结论不是通过外部的逻辑观察得到的,不能代表现实的状况。”CarolynGregoire|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