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分析化学练习题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5080637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8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经济学]分析化学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经济学]分析化学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经济学]分析化学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资源描述:

《[经济学]分析化学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分析化学练习题(4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绪论及实验误差和数据处理一、填空题1、用沉淀滴定法测定纯物质中的质量分数,得到下列结果:0.5982,0.6000,0.6046,0.5986,0.6024。则平均值为_;平均偏差为_;相对平均偏差_。2、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下列计算式的结果各应包括几位有效数字:(1)213.64+4.402+0.3244_位;(2)0.1000(25.00-1.52)246.47/1.0001000_位;(3)pH0.03,求H+浓度_位。3、在分析过程中,下列情况各造成何种(系统、随机)误差。(1)称量过程中天平零点略有变动_;(2)分析用试剂中含有微量待测组分_;(3)重量分析中,沉淀溶解损失_;(4

2、)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值估计不准_。4、有效数字是指_,它是由_加一位_数字组成。5、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是指_与_之间的符合程度。6、定量分析中,_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_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7、对一般滴定分析的准确度,要求相对误差0.1%,常用分析天平(万分之一)可称准到_mg。用减量称量法称取试样时,一般至少应称取_g,滴定时所用体积至少要_mL。8、偶然误差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其特点是_、_和_。根据上述规律,为减少偶然误差,应_。9、t检验法是检验与_、_、或_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的。10、为了检查分析过程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可通过_来进行检测,然后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具体

3、的有三种对照方式是_、_、_。 答案:1、0.6009,2.110-3, 0.35%。2、五、四、二3.随机、系统、系统、随机4.实际能测得的数字,准确数字,估计。5.测定值,真实值。6. 系统和偶然,偶然。7. 0.1,0.2,20。8.大小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几乎相等、大误差出现的机会少,小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多次平行测定取平均值。9.平均值,标准值,两组平均值10. 对照试验、与标准试样对照、与标准方法对照、用回收试验进行对照。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方法中可以减少分析中偶然误差的是( )A、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B、进行对照试验 C、进行空白试验 D、进行仪器的校正 2、测定某铁矿石中硫的

4、含量,称取0.2952g,下列分析结果合理的是( )A、32% B、32.4% C、32.42% D、32.420%3、在一组平行测定中,测得试样中钙的百分含量分别为 22.38、22.36、22.40、22.48,用Q检验判断、应弃去的是( )。(已知:n=5时,Q0.90 =0.64)A、 22.38 B、 22.40 C、 22.48 D、 22.394、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A、H+=0.0003mol/L B、pH=8.89C、c(HCl)=0.1001mol/L D、4000mg/L5、测得某种新合成的有机酸的pKa值为12.35,其Ka值应表示为( )A、4.5

5、1013 B、4.510-13 C、4.461013 D、4.4610-136、能更好的说明测定数据分散程度的是( )A、标准偏差 B、相对偏差 C、平均偏差 D、相对平均偏差7、测定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导致偶然误差的是( )A、砝码未经校正 B、试样在称量时吸湿 C、几次读取滴定管的读数不能取得一致D、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总是略偏高8、 分析工作中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字称为 ( ) A、精密数字 B、准确数字 C、可靠数字 D、有效数字9、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 ) 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系统误差包括操作误差 C、系统误差呈现正态分布 D、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 10、在不加样品的情况下,用测

6、定样品同样的方法、步骤,对空白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称之为 ( )A、对照试验 B、空白试验 C、平行试验 D、预试验 11、如果要求分析结果达到0.1的准确度,使用灵敏度为0.1mg的天平称取时,至少要取 ( )A、0.1g B、0.05g C、 0.2g D、0.5g 12、在滴定分析法测定中出现的下列情况,哪种属于系统误差( )A 试样未经充分混匀 B 滴定管的读数读错C 滴定时有液滴溅出 D 砝码未经校正13、滴定分析中,若试剂含少量待测组分,可用于消除误差的方法是( ) A、仪器校正 B、空白试验 C、对照分析 D、方法校正14、测定某试样,五次结果的平均值为32.30%,S=0.13%

7、,置信度为95%时(t=2.78),置信区间报告如下,其中合理的是哪个 ( )A、(32.300.16)% B、(32.300.162)% C、(32.300.1616)% D、(32.300.21)%15、下列关于平行测定结果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描述正确的有 ( )A、精密度高则没有随机误差 B、精密度高测准确度一定高C、精密度高表明方法的重现性好 D、存在系统误差则精密度一定不高16、 下列有关置信区间的定义中,正确的是( )A、以真值为中心的某一区间包括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几率B、在一定置信度时,以测量值的平均值为中心的,包括真值在内的可靠范围C、总体平均值与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相等的几率D、在一

8、定置信度时,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17、系统误差的性质是( )A、 随机产生 B、具有单向性 C、 呈正态分布 D、 难以测定 18、当置信度为0.95时,测得Al2O3的置信区间为(35.210.10)%,其意义是 ( )A、 在所测定的数据中有95%在此区间内B、 若再进行测定,将有95%的数据落入此区间内C、 总体平均值落入此区间的概率为0.95D、 在此区间内包含值的概率为0.9519. 衡量样本平均值的离散程度时,应采用 ( ) A、 标准偏差 B、 相对标准偏差 C、 极差 D、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20、在同样的条件下,用标样代替试样进行的平行测定叫做( )A、空白实验 B、 对照实

9、验 C、 回收实验 D、校正实验答案:1.A 2.C 3.C 4.C 5.B 6.A 7.C8. D9.C10. B 11. C12. D13. B14. A15. C16. B17. B18. D19. D20. B三、判断题1、测定的精密度好,但准确度不一定好,消除了系统误差后,精密度好的,结果准确度就好。2、分析测定结果的偶然误差可通过适当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来减免。3、误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误差的大小说明分析结果准确度的高低。4、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 0.1% ,滴定时耗用标准溶液的体积应控制在1520ml。5、偏差表示测定结果偏离真实值的程度。6、采用Q检验法对测定结果

10、进行处理时,当Q计算Q表时,将该测量值舍弃。7、空白试验可以消除由试剂、器皿等引入杂质所引起的系统误差。8、用Q检验法舍弃一个可疑值后,应对其余数据继续检验,直至无可疑值为止。9、在有效数字中,最末位数字是可疑数字,其余都是可靠数字。10、有效数字就是可以准确测定到的数字。答案:1.()2.()3.()4.()5.()6.()7.()8.()9.()10.() 四、简答题1、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2)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3)滴定管未校准:(4)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5)在称样时试样吸收了少量水分:(6)试剂里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7)天平

11、零点突然有变动:(8)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9)重量法测定SiO2时,试液中硅酸沉淀不完全:(10)以含量约为98%的Na2CO3为基准试剂来标定盐酸溶液:2、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来源如何?各有何特点?如何清除或减少3、进行定量分析时,如何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答案:1.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 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可采用校正仪器消除,或更换。(2) 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可采用校正仪器消除。(3) 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可采用校正仪器消除。(4) 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可采用校正仪器消除。(5) 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可采用校正方法

12、消除。(6) 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可采用空白试验消除。(7) 偶然误差,可采用多次测定消除。(8) 系统误差中的操作误差,可采用多次测定消除。(9) 系统误差中的方法误差,可采用校正方法消除。(10) 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可采用对照试验消除。2.答:系统误差是由分析过程中某些经常出现的、固定的原因造成的。其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固定的,误差的正负具有单向性,大小具有规律性,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其大小、正负可以测定。系统误差的来源有:1)方法误差,可通过做对照实验来消除或减少;2)试剂误差,可以通过做空白试验来消除或减少;3)仪器误差,可通过校正仪器来消除或减少;4)操作误

13、差,可通过加强技术训练来消除或减少。偶然误差,是由于分析过程中有某些随机的、无法控制的不确定因素影响而造成的误差。其特点是误差的大小、正负是随机的,不固定的,是无法测量的,随机误差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具有单峰性、有限性、对称性。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减少偶然误差。3. 答: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的方法有:1)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2)要减少测量误差,根据滴定分析准确度的要求,减小称量误差和体积误差,一般称量物的质量在0.2g以上,滴定剂的用量控制在2030mL之间;3)进行仪器的校正;4)进行空白试验;5)采用其它方法对结果进行校正等。 五、计算1.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列结果。(1)7.9936

14、 0.9967 - 5.02(2)2.187 0.584 + 9.6 10-5 - 0.0326 0.00814 (3)0.03250 5.703 60.1 126.4 (4)(1.276 4.17)+(1.7 10-4)-(0.0021764 0.0121) (5)(1.5 10-8 6.1 10-8 3.3 10-5)1/2 2、EDTA法测定水泥中铁含量,分析结果为6.12%、6.82%、6.32%、6.22%、6.02%、6.32%。根据Q检验法判断6.82%是否应舍弃。3用草酸标定KMnO4 4次标定结果为0.2041、0.2049、0.2039、0.2043mol/L试计算标定结果

15、的平均值、个别测定值的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变异系数。4将下列数据修约成两位有效数字。7.4978;? 0.736;8.142;? 55.5将下列数字修约成四位有效数字 83.6424;0.57777;5.426210-7;3000.245、某测定镍合金的含量,六次平行测定的结果是34.25%、34.35%、34.22%、34.18%、34.29%、34.40%,计算:(1)平均值;中位数;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平均值的标准偏差。(2)若已知镍的标准含量为34.33%,计算以上结果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6、分析某试样中某一主要成分的含量,重复测定6次,其结果为49.69

16、%、50.90%、48.49%、51.75%、51.47%、48.80%,求平均值在90%,95%和99%的置信度的置信区间。7、用某法分析汽车尾气中SO2含量(%),得到下列结果:4.88,4.92,4.90,4.87,4.86,4.84,4.71,4.86,4.89,4.99。用Q检验法判断有无异常值需舍弃?答案:1.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列结果。(1)3.00(2)1.28(3)0.0884(4)5.34(5)5.3 10-62解:6.02%、 6.12%、 6.22%、 6.32%、 6.32%、 6.82%X6-X1 =6.82%-6.02%=0.80%X6-X5=6.82%-6

17、.32%=0.50%Q= =0.62n=6时 Q =0.56 QQ表 6.82%应舍弃Q =0.76 QQ表 6.82%应保留3解: =0.2043 mol?L = (0.0002+0.0006+0.0004+0)=0.0003 mol?L 相对平均偏差=0.15%S= 0.00043 cV=0.00043/0.2043100%=0.21%4解:将下列数据修约成两位有效数字7.5; 0.74;8.1; 56将下列数字修约成四位有效数字83.64; 0.5778;5.42610 ;30005.解: (1)平均值=34.28%;中位值=34.27%;平均偏差=0.065%;相对平均偏差=0.19%

18、;标准偏差=0.082%;平均值的标准偏差0.033%。(2)绝对误差=-0.05%,相对误差=-0.15%。6.解:=(50.181.15)%, =(50.181.46)%, =(50.182.29)%。7.解:4.71舍弃,4.99保留. 3 滴定分析 4酸碱滴定法一、填空1、用0.2000mol/L溶液滴定0.1000mol/L酒石酸溶液时,在滴定曲线上出现_个突跃。(酒石酸的pKa13.04,pKa24.37) 2、列出下列溶液的质子平衡方程:浓度为cmol/L(NH4)2CO3_;浓度为c(mol/L)NH4H2PO4_ 。3、当用强酸滴定强碱时,若酸和碱的浓度均增大10倍,则化学计

19、量点前0.1%的pH减小_单位,化学计量点的pH_,化学计量点后0.1%的pH增大_单位。4、六亚甲基四胺的pKb=8.85,用它配制缓冲溶液的pH缓冲范围是_,NH3的pKb=4.76,用它配制缓冲溶液的pH缓冲范围是_。5、溶液中离子活度与浓度的关系式是_,活度系数与溶液中各种离子的_有关,也与各种离子的_有关。6、已知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为pH=5.3,该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应在pH_。7、有一碱液样品,可能是NaOH、Na2CO3、NaHCO3或它们的混合物溶液,今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若以酚酞为指示剂,消耗HCl溶液的体积为V1,若取同样量的该碱液,用同一HCl标准溶液滴定,而以甲基橙

20、为指示剂,消耗HCl溶液体积为V2,试由下列关系判断碱液的组成:(1)当V1V20时,组成:_(2)当V2V10时,组成:_(3)当V10,V2=0时,组成:_(4)当V1=0,V20时,组成:_8、强酸滴定弱碱的突跃范围受_和_的影响,因此一般要求碱的电离常数与浓度的乘积(cKb)应_。符合此条件,滴定才有明显的突跃范围,才有可能选择指示剂。9、水分子之间存在着质子的传递作用,称为水的_作用,这个作用的平衡常数在25度时等于_。10、因一个质子的得失而相互转变的一对酸碱,称为_。它的Ka与Kb的关系是_。答案1.12.H+HCO3-2H2CO3OH-NH3,H+H3PO4OH-NH3HPO4

21、2-2PO43-3. 1,不变,1。4.4.15-6.15,8.24-10.24。5.=.c,浓度,电荷。6. 4.36.3。7. (1)NaOH+ Na2CO3(2) Na2CO3+ NaHCO3(3)NaOH(4) NaHCO38.碱的浓度,碱的强度,10-8。9.质子自递,10-14。10.共轭酸碱对,KaKb= Kw。二 单项选择题1、用0.1mol/LHCl滴定0.1mol/LNaOH时pH突跃范围是9.74.3,用0.01mol/LHCl滴定0.01mol/LNaOH时pH突跃范围是( )A、9.74.3 B、8.74.3 C、8.75.3 D、10.73.32、测定某混合碱时,用

22、酚酞作指示剂时所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比继续加甲基橙作指示剂所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多,说明该混合碱的组成为( )A、Na2CO3+NaHCO3 B、Na2CO3+ NaOH C、NaHCO3 + NaOH D、Na2CO33、用盐酸溶液滴定Na2CO3溶液的第一、二个化学计量点可分别用( )为指示剂。A、甲基红和甲基橙 B、酚酞和甲基橙 C、甲基橙和酚酞 D、酚酞和甲基红4、能直接进行滴定的酸和碱溶液是 ( )A、0.1mol/L HF (Ka=6.810-4) B、0.1mol/L HCN (Ka=4.910-10)C、0.1mol/L NH4Cl (Kb=1.810-5) D、0.1mol/L

23、NaAc (Ka=1.810-5) 5、欲配制pH=5.0缓冲溶液应选用的一对物质是( )A、 HAc(Ka=1.810-5)NaAc B 、HAcNH4AcC、NH3H2O (Kb=1.810-5)NH4Cl D、KH2PO4-Na2HPO46、欲配制pH=10.0缓冲溶液应选用的一对物质是( ) A、HAc(Ka=1.810-5)NaAc B 、HAcNH4AcC、NH3H2O (Kb=1.810-5)NH4CI D、KH2PO4-Na2HPO47、双指示剂法测混合碱,加入酚酞指示剂时,消耗HCl标准滴定溶液体积为15.20mL;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剂,继续滴定又消耗了HCl标准溶液25.72

24、mL,那么溶液中存在( )A、NaOH + Na2CO3 B、Na2CO3 + NaHCO3C、NaHCO3 D、Na2CO38、双指示剂法测混合碱,加入酚酞指示剂时,消耗HCl标准滴定溶液体积为18.00mL;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剂,继续滴定又消耗了HCl标准溶液14.98mL,那么溶液中存在 ( )A、NaOH + Na2CO3 B、Na2CO3+ NaHCO3C、NaHCO3 D、Na2CO39、以NaOH滴定H3PO4(ka1=7.510-3, ka2=6.210-8, ka3=5.010-13)至生成Na2HPO4时,溶液的pH值应当是 ( )A、7.7 B、8.7 C、9.8 D、10

25、.710、下列弱酸或弱碱(设浓度为0.1mol/L)能用酸碱滴定法直接准确滴定的是 ( )A、氨水(Kb=1.810-5) B、苯酚(Kb=1.110-10) C、NH4+ D、H3BO3(Ka=5.810-10)11、用c(HCl)=0.1 mol/L HCl溶液滴定c(NH3)=0.1 mol/L氨水溶液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值为 ( )A、等于7.0; B、小于7.0; C、等于8.0;D、大于7.0。12、用NaOH溶液滴定下列( )多元酸时,会出现两个pH突跃。A、H2SO3 (Ka1=1.310-2、Ka2=6.310-8)B、H2CO3 (Ka1=4.210-7、Ka2=5.61

26、0-11)C、H2SO4 (Ka11、Ka2=1.210-2) D、H2C2O4 (Ka1=5.910-2、Ka2=6.410-5)13、用0.1000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的H2C2O4时,有几个滴定突跃?应选用何种指示剂( )(Ka1=5.910-2、Ka2=6.410-5)A、二个突跃,甲基橙( ) B、二个突跃,甲基红( )C、一个突跃,溴百里酚蓝( ) D、一个突跃,酚酞( )14、某酸碱指示剂的KHn=1.010-5,则从理论上推算其变色范围是 ( )A、4-5 B、5-6 C、4-6 D、5-7 答案1. C 2. B 3. B4. A 5. A 6. C7. B

27、 8. A 9. C 10. A11. B12. A 13. D14. C 三判断题1、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大多是弱酸或弱碱,所以滴加指示剂的多少及时间的早晚不会影响分析结果。2、邻苯二甲酸氢钾不能作为标定NaOH标准滴定溶液的基准物。 3、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含量,已知试样消耗标准滴定溶液盐酸的体积V1V 2,则混合碱的组成为Na2CO3 + NaOH。4、酸碱滴定曲线是以pH值变化为特征的,滴定时酸碱的浓度愈大,滴定的突跃范围愈小。5、缓冲溶液是由某一种弱酸或弱碱的共轭酸碱对组成的。6、按质子理论,Na2HPO4是两性物质。7、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无关。8、 强碱滴定一元弱

28、酸的条件是CKa10-8。9、H2C2O4的两步离解常数为Ka1=5.610-2,Ka2=5.110-5,因此不能分步滴定。10、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电荷数越高,则离子强度越大,离子活度越小。11、在滴定分析中一般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12、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只要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就是酸,只要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就是碱。13、在滴定分析过程中,当滴定至指示剂颜色改变时,滴定达到终点。14、变色范围必须全部在滴定突跃范围内的酸碱指示剂才可用来指示滴定终点。15、在酸性溶液中H+浓度就等于酸的浓度。答案1.()2.()3.()4 .(

29、)5.()6.()7.()8. () 9.()10.()11.()12.() 13.()14.()15.()四简答题1、什么叫质子条件?它与酸碱溶液H+计算公式有什么关系?写出下列物质的质子条件。(1)HCOOH 、(2)NH3 、(3)NaAc 、(4)NH4NO3 、(5)NaH2PO4 。2、何谓滴定突跃?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什么?3、如何选择缓冲溶液?4、什么叫指示剂的变色范围?5、满足什么条件时就能用强酸(碱)分步进行滴定?6. 借助指示剂的变色确定终点,下列各物质能否用酸碱滴定法直接准确滴定?如果能,计算计量点时的pH值,并选择合适的指示剂。0.10

30、molL1NaF,0.10molL1HCN,0.10 molL1CH2ClCOOH。7. 下列多元酸能否分步滴定?若能,有几个pH突跃,能滴至第几级?0.10mol L1草酸,0.10mol L1H2SO3。答案:1. (1)HCOOH 、(2)NH3 、(3)NaAc 、(4)NH4NO3 、(5)NaH2PO4 。答:质子条件是指:根据酸碱反应平衡体系中质子转移的严格数量关系列出的等式。根据质子条件可以计算酸碱溶液的H+。(1) HCOOH : H+ = HCOO- + OH-(2) NH3 : H+ + NH4+ = OH-(3) NaAc : H+ + HAc = OH-(4) NH4

31、NO3 : H+ = NH3 + OH-(5) NaH2PO4 : H+ + H3PO4= HPO42- + 2PO43- + OH-2. 答:(1)在滴定到化学计量点前后0.1% 时,滴定曲线上出现的一段垂直线称为滴定突跃。(2)弱酸(碱)溶液浓度和它们的离解常数。(3)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处于滴定突跃范围之内。3.答: 缓冲溶液对测量过程应没有干扰;所需控制的pH值应在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之内。如果缓冲溶液是由弱酸及其共轭碱组成的,则所选的弱酸的pKa值应尽量与所需控制的pH值一致。缓冲溶液应有足够的缓冲容量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为此,在配制缓冲溶液时,应尽量控制弱酸与共轭碱的浓度比接近

32、于11,所用缓冲溶液的总浓度尽量大一些(一般可控制在0.011mol/L之间)。 组成缓冲溶液的物质应廉价易得,避免污染环境。4.答:当溶液的pH由pKHIn-1向pKHIn+1逐渐改变时,理论上人眼可以看到指示剂由酸式色逐渐过渡到碱式色。这种理论上可以看到的引起指示剂颜色变化的pH间隔,我们称之为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5.答: 当 10-8时,这一级离解的H+可以被直接滴定; 当相邻的两个Ka的比值,等于或大于105时,较强的那一级离解的H+先被滴定,出现第一个滴定突跃,较弱的那一级离解的H+后被滴定。但能否出现第二个滴定突跃,则取决于酸的第二级离解常数值是否满足 10-8 如果相邻的两个K

33、a的比值小于105时,滴定时两个滴定突跃将混在一起,这时只出现一个滴定突跃。6. 答:KHF=3.53104 cKF-=(1.010-14)/(0.103.53104) 108 即NaF不能被强酸直接滴定KHCN=4.931010 cKHCN=0.104.931010108 即HCN不能被强碱直接滴定 KCH2ClCOOH=1.4103 cKCH2ClCOOH=0.101.4103108 可被强碱直接滴定=,pOH=6.23, pH=7.77, 酚酞为指示剂7. 答:H2C2O4 Ka1=5.90102 Ka2=6.40105 cKa1109 cKa2109 Ka1/Ka2104只能一步滴定到

34、第二终点,有一个pH突跃。H2SO3 Ka1=1.54102 Ka2=1.02107 cKa1109 cKa2109Ka1/Ka2104 有二个突跃,二级电离的H+可被分步准确滴定。五、计算题1、计算pH=5.0时0.1mol/L的HAc溶液中Ac-的浓度。2、计算pH=5.0时0.1mol/L的H2C2O4中C2O42-的浓度。3、计算下列溶液的pH值:(1)0.05mol/L的NaAc 查表:Ka(HAc)= 1.810-5(2)0.05mol/L的NH4Cl 查表:Kb(NH3)= 1.810-5(3)0.05mol/L的H3BO3 查表:Ka(H3BO3)=5.710-10(4)0.0

35、5mol/L的NaHCO3 查表:Ka1(H2CO3)=4.210-7;Ka2(H2CO3)=5.610-114、若配制pH=10.0的缓冲溶液1.0L,用去15mol/L的NH3水350mL,问需要NH4Cl多少克?5、用0.10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的甲酸溶液时,化学计量点时pH为多少?应选何种指示剂指示终点?6、欲测化肥中氮含量,称样品1.000g,经克氏定氮法,使其中所含的氮全部转化成NH3,并吸收于50.00mL、0.5000mol/L标准HCl溶液中,过量的酸再用0.5000mol/L NaOH标准溶液返滴定,用去1.56mL,求化肥中

36、氮的含量。7、称取混合碱试样0.6839g,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2000mol/L的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用去HCl溶液23.10mL,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滴定至终点,又耗去HCl溶液26.81mL,求混和碱的组成及各组分含量。8、某混合碱试样可能含有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或两种,称取该试样0.3019g,用酚酞为指示剂,滴定用去0.1035mol/L的HCl溶液20.10mL;再加入甲基橙指示液,继续以同一HCl溶液滴定,一共用去HCl溶液47.70mL。试判断试样的组成及各组分的含量?答案:1.解:Ac= Ka/(H+ + Ka)= 1.8 10-5/(10

37、-5 + 1.810-5)=0.64Ac-=AcCHAc = 0.64 0.1 = 0.064mol/L2.解:(C2O42-)= Ka1Ka2/(H+2 + Ka1H+ + Ka1Ka2) =5.910-26.410-5/(10-10+5.910-210-5+5.910-26.410-5)= 0.86 C2O42-=(C2O42-)c = 0.86 0.1 = 0.086mol/L 3.计算下列溶液的pH值:(1)0.05mol/L的NaAc 查表:Ka(HAc)= 1.810-5解:c/Kb = 0.05/(Kw/Ka) = 0.051.810-5/10-14 500又cKb = 0.05

38、10-14/1.810-5 = 2.810-11 10KwOH- = = 5.2710-6即:pOH = 5.28; pH = 8.72(2)0.05mol/L的NH4Cl 查表:Kb(NH3)= 1.810-5解:c/Ka = 0.05/(Kw/Kb) = 0.051.810-5/10-14 500又cKa = 0.0510-14/1.810-5 = 2.810-11 10KwH+ = = 5.2710-6即:pH = 5.28(3)0.05mol/L的H3BO3 查表:Ka(H3BO3)=5.710-10解:c/Ka1 = 0.05/5.710-10 500又cKa = 0.055.710

39、-10 10KwH+ = = 5.3410-6即:pH = 5.27(4)0.05mol/L的NaHCO3 查表:Ka1(H2CO3)=4.210-7;Ka2(H2CO3)=5.610-11解:c/Ka1= 0.05/4.210-7 10又cKa2 = 0.055.610-11 10Kw4.8510-9即:pH = 8.314. 解:c(NH3)=15350/10000=5.25mol/LpH = pKa + lgc(NH4+)/c(NH3) c(NH4+) = 0.945mol/Lm(NH4Cl) = cVM = 0.9451.053.45 = 51g5. 解:查表 Ka(HCOOH)=1.

40、810-4化学计量点时:c(HCOONa)=0.05mol/L;Kb(HCOO-)=5.5610-11cKb 20Kw ; c/Kb 500OH-= = =1.6710-6mol/L; 即pH = 8.22化学计量点时的 pH=8.22;可选用酚酞作为指示剂;6解:= 7解:因为V1V2,所以混合碱是由Na2CO3和NaHCO3组成。(Na2CO3) = = 71.61%(NaHCO3) = 9.11%8. 解:V1=20.10mL,V2=47.70-21.10=26.10mL V1V2,所以混合碱是由Na2CO3和NaHCO3组成。(Na2CO3) = = 73.04%(NaHCO3) =

41、= 21.60%5 配位滴定法一、填空题1、在1.010-3mol/L铜氨溶液中,其中游离氨的浓度为1.410-2。平衡时Cu(NH3)32+_mol/L,Cu(NH3)42+_ moL/L。(Cu2+NH3络合物的lg1lg4分别为4.30,8.0,11.0,13.3)2、采用EDTA为滴定剂测定水的硬度时,因水中含有少量的Fe3+、Al3+,应加入_作掩蔽剂,滴定时控制溶液pH=_。3、EDTA酸效应曲线是指_,当溶液的pH越大,则_越小。4、EDTA的化学名称为_。配位滴定常用水溶性较好的_来配制标准滴定溶液。5、EDTA的结构式中含有两个_和四个_,是可以提供六个_的螯合剂。6、EDT

42、A与金属离子相键合,形成稳定性较强的具有_,具有这种环形结构的配合物称为_。7、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不论金属离子是几价,绝大多数都是以_的关系配合。8、EDTA配合物的有效浓度是指_而言,它随溶液的_升高而_。9、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有:_和_。10、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M时,有时要加入掩蔽剂X来掩蔽干扰离子N,则掩蔽剂必须符合KNX_KNY和KMX_KMY以及掩蔽剂本身须_。11、用EDTA滴定Ca2+、Mg2+总量时,以_为指示剂,溶液的pH必须控制在_。滴定Ca2+时,以_为指示剂, 溶液的pH必须控制在_。12、配位滴定曲线突跃范围长短主要决定于_和_。 答案:1.6.710

43、-4,3.310-42.三乙醇胺,103.lg() pH,()4.乙二胺四乙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5.氨氮,羧氧,配位原子。6.多个五元环的配合物,螯合物。7. 1:1。8. Y4-,酸度,降低。9.利用掩蔽剂增大配合物稳定性的差别,控制溶液酸度。10. ,无颜色。11. EBT, 10, 钙指示剂, 1212. C(M) ,二单项选择题1、某溶液主要含有Ca2+、Mg2+及少量Fe3+、Al3+,今在pH=10的加入三乙醇胺,以EDTA滴定,用铬黑T为指示剂,则测出的是( )A、Mg2+量 B、Ca2+量 C、Ca2+、Mg2+总量 D、Ca2+、Mg2+ 、Fe3+、Al3+总量2、准确滴

44、定单一金属离子的条件是 ( )A、lgcMKMY8 B、lgcMKMY8 C、lgcMKMY6 D、lgcMKMY6 3、在配位滴定中,直接滴定法的条件包括( )A、lgcKMY 8 B、溶液中无干扰离子C、有变色敏锐无封闭作用的指示剂 D、反应在酸性溶液中进行4、EDTA 滴定 Zn2+ 时,加入 NH3-NH4Cl可( )A、防止干扰 B、控制溶液的pH值 C、使金属离子指示剂变色更敏锐 D、 加大反应速度5、取水样100mL,用C(EDTA)=0.02000mol/L,标准溶液测定水的总硬度,用去4.00毫升,计算水的总硬度是( )(用CaCO3 mg/L表示)A、20mg/L B、40

45、 mg/L C、60 mg/L D、80mg/L6、配位滴定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 )A、游离金属指示剂的颜色 B、EDTA与待测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颜色C、金属指示剂与待测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颜色D、上述A与C的混合色7、在EDTA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酸效应系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的稳定性愈大 B、 酸效应系数越小,配合物的稳定性愈大C、 pH值愈大,酸效应系数愈大 D、酸效应系数愈大,配位滴定曲线的pM突跃范围愈大8、以配位滴定法测定Pb2+时,消除Ca2+、Mg2+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 )A、配位掩蔽法 B、控制酸度法 C、沉淀分离法D、解蔽法9、 EDTA的

46、有效浓度Y与酸度有关,它随着溶液pH值增大而(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10、产生金属指示剂的僵化现象是因为 ( )A、 指示剂不稳定 B 、MIn溶解度小 C、KMIn KMY11、产生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是因为 ( )A、指示剂不稳定 B、MIn溶解度小C、KMIn KMY12、配合滴定所用的金属指示剂同时也是一种 ( )A、掩蔽剂 B、显色剂 C、配位剂 D、弱酸弱碱13、使MY稳定性增加的副反应有 ( )A、 酸效应 B、 共存离子效应 C、 水解效应 D、 混合配位效应14、在Fe3+、Al3+、Ca2+、Mg2+混合溶液中,用EDTA测定Fe3+、Al3+的

47、含量时,为了消除Ca2+、Mg2+的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 )A、沉淀分离法 B、 控制酸度法 C、 配位掩蔽法 D 、 溶剂萃取法15、水硬度的单位是以CaO为基准物质确定的,10为1L水中含有( )A、1gCaO B、0.1gCaO C、0.01gCaO D、0.001gCaO16、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金属离子M,若要求相对误差小于0.1%,则要求( ) A、CM KMY106 B、CM KMY106C、 KMY106 D、 KMYY(H)10617、 配位滴定中加入缓冲溶液的原因是 ( )A、 EDTA配位能力与酸度有关 B、 金属指示剂有其使用的酸度范围C、 EDTA与金属离子反

48、应过程中会释放出H+ D、 KMY会随酸度改变而改变18、测定水中钙硬时,Mg2+的干扰用的是( )消除的。A、控制酸度法 B、配位掩蔽法 C、氧化还原掩蔽法 D、沉淀掩蔽法19、EDTA与金属离子多是以( )的关系配合。A、1:5 B、1:4 C、1:2 D、1:1 答案1. C2. C 3. C4. B5. D6. A 7. B 8. B9. A 10. B 11.D 12.C 13. D 14. B 15. C 16. A 17. C18. D 19. D 三判断题1、EDTA的酸效应系数与溶液的pH有关,pH越大,则酸效应系数也越大。2、金属指示剂是指示金属离子浓度变化的指示剂。3、E

49、DTA滴定某金属离子有一允许的最高酸度(pH值),溶液的pH再增大就不能准确滴定该金属离子了。4、用EDTA进行配位滴定时,被滴定的金属离子(M)浓度增大,lgK MY也增大,所滴定突跃将变大。5、条件稳定常数是考虑了酸效应和配位效应后的实际稳定常数6、 金属指示剂的僵化现象是指滴定时终点没有出现。7、在配位滴定中,若溶液的pH值高于滴定M的最小pH值,则无法准确滴定。8、配位滴定不加缓冲溶液也可以进行滴定。9、酸效应曲线的作用就是查找各种金属离子所需的滴定最低酸度。10、只要金属离子能与EDTA形成配合物,都能用EDTA直接滴定。11、配位滴定中pH12时可不考虑酸效应,此时配合物的条件稳定

50、常数与绝对稳定常数相等。12、一个EDTA分子中,由2个氨氮和4个羧氧提供6个配位原子。13、掩蔽剂的用量过量太多,被测离子也可能被掩蔽而引起误差。14、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时,不论金属离子的化学价是多少,一般均是以11的关系配合。15、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常用方法有:控制溶液酸度和利用掩蔽的方法。16、在配位滴定中,要准确滴定M离子而N离子不干扰须满足lgKMY-lgKNY 5。17、在只考虑酸效应的配位反应中,酸度越大形成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越大。18、水硬度测定过程中需加入一定量的NH3 H2O-NH4Cl溶液,其目的是保持溶液的酸度在整个滴定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答案1.()2.()3

51、.()4.( ) 5.( )6. ()7.()8.()9.()10.()11.( )12.()13.()14.()15.()16.()17.()18. () 四简答题1、EDTA和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有哪些特点?2、配合物的绝对稳定常数和条件稳定常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引入条件稳定常数? 3、配位滴定中,金属离子能够被准确滴定的具体含义是什么?金属离子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是什么?4、金属离子指示剂应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金属离子指示剂使用时要求一定的pH范围。5、配位滴定的方式有几种?它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6、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7、影响配位滴定突跃的因素?答案1. 答:(1)EDTA与金

52、属离子配位时形成五个五元环,具有特殊的稳定性。(2)EDTA与不同价态的金属离子生成配合物时,配位比简单。(3)生成的配合物易溶于水。(4)EDTA与无色金属离子配位形成无色配合物,可用指示剂指示终点;EDTA与有色金属离子配位形成配合物的颜色加深,不利于观察。(5)配位能力与溶液酸度、温度有关和其它配位剂的存在等有关,外界条件的变化也能影响配合物的稳定性。2.答:(1)没有任何副反应存在时,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称为绝对稳定常数;有副反应存在时得出的实际稳定常数称为条件稳定常数。(2)当M与Y在一定酸度条件下进行配位,并有Y以外的其它配位体存在时,将会引起副反应,从而影响主反应的进行,此时稳定常数

53、已经不能客观地反映主反应进行的程度,应引入条件稳定常数。3.答:(1)目测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二者的pM之差pM为0.2pM单位,允许终点误差为0.1%时,可以准确测定单一金属离子。(2)lg cKMY 6 时,可以准确滴定。4.答:(1)在滴定的pH范围内,游离的指示剂本色同MIn的颜色应显著不同;显色反应灵敏、迅速,变色可逆性良好;MIn稳定性适当;In应较稳定,便于贮藏和使用;MIn应易水解,否则出现僵化。(2)In在不同pH范围内呈现不同的颜色,影响终点颜色的判断。5.答:(1)直接滴定:用于金属离子和配位剂配位迅速;有变色敏锐的指示剂,不受共存离子的“封闭”作用;在一定滴定条件下金属离子

54、不发生其它反应。(2)返滴定:用于金属与配位剂配位缓慢;在滴定的pH条件下水解;对指示剂“封闭”;无合适的指示剂。(3)置换滴定:用于金属离子与配位剂配位不完全;金属离子与共存离子均可与配位剂配位。(4)间接滴定:用于金属离子与配位剂不稳定或不能配位。6.答:金属指示剂是一种有机染料,也是一种配位剂,能与某些金属离子反应,生成与其本身颜色显著不同的配合物以指示终点。在滴定前加入金属指示剂(用In表示金属指示剂的配位基团),则In与待测金属离子M有如下反应(省略电荷):M十In MIn甲色 乙色 这时溶液呈MIn(乙色 )的颜色。当滴入EDTA溶液后,Y先与游离的M结合。至化学计量点附近,Y夺取

55、MIn中的M MIn十Y MY十In使指示剂In游离出来,溶液由乙色变为甲色,指示滴定终点的到达。7.答:(1)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对滴定突跃的影响 酸度:酸度高时,lgY(H)大,lgKMY变小。因此滴定突跃就减小。 其他配位剂的配位作用:滴定过程中加入掩蔽剂、缓冲溶液等辅助配位剂的作用会增大值lgM(L) ,使lgKMY变小,因而滴定突跃就减小。 (2)浓度对滴定突跃的影响 金属离子CM越大,滴定曲线起点越低,因此滴定突跃越大。反之则相反。五计算题1、当pH=5.0时,Co2+和EDTA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多少(不考虑水解等副反应)?当Co2+浓度为0.02mol/L时,能否用EDTA标

56、准滴定Co2+? 2、在Bi3+和Ni2+均为0.01mol/L的混合溶液中,试求以EDTA溶液滴定时所允许的最小pH值。能否采取控制溶液酸度的方法实现二者的分别滴定?3、在pH=10的氨缓冲溶液中,滴定100.0mL含Ca2+、Mg2+的水样,消耗0.01016mol/L的EDTA标准溶液15.28mL;另取100.0mL水样,用NaOH处理,使Mg2+生成Mg(OH)2沉淀,滴定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10.43mL,计算水样中CaCO3和MgCO3的含量(以ug/mL表示)。4、称取铝盐试样1.250g,溶解后加入0.05000mol/L的EDTA溶液25.00mL,在适当条件下反应后,以

57、调节溶液pH为56,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0.02000mol/L的Zn2+标准溶液回滴过量的EDTA,消耗Zn2+溶液21.50mL,计算铝盐中铝的质量分数。5、条件稳定常数计算(1) pH =10 EDTA与Mg2+形成配合物时计算lgKMgY(2) pH =8 EDTA与Ca2+形成配合物时计算lgKCaY(3) pH =5 EDTA与Zn2+形成配合物时计算lgKZnY(4) pH =10 NH3=0.1mol/L时,EDTA与Zn2+形成配合物时计算lgKZnY6、分析Pb、Zn、Al合金时,称取合金0.4800g,溶解后,用容量瓶准确配制成100mL试液。吸取25.00mL试液,加

58、KCN将Zn2+ 掩蔽。然后用c(EDTA)=0.02000mol/L的EDTA滴定Pb2+ 和Mg2+ ,消耗EDTA溶液46.40mL;继续加入二巯基丙醇(DMP)掩蔽Pb2+ ,使其置换出等量的EDTA,再用c(Mg2+)=0.01000mol/LMg2+ 标准溶液滴定置换出的EDTA,消耗Mg2+ 离子溶液22.60mL;最后加入甲醛解蔽Zn2+,再用上述EDTA滴定Zn2+ ,又消耗EDTA溶液44.10mL。计算合金中Pb、Zn、Mg的质量分数。答案1.解:(1)当pH=5.0时,lgY(H) = 6.45;lgK= 16.31-6.45 = 9.86 即:K= 109.86(2)lgcK= lg0.02 + 9.86 = 8.16 6 ; 能准确滴定2. 解:查表得 lgKBiY = 27.94 ; lgKNiY = 18.62lgK= lgK - lgY(H) 8,即 lgY(H) lgK - 8对于Bi3+离子:lgY(H) 19.94;对于Ni2+离子:lgY(H) 10.62查表4-3,lgY(H) 19.94时,pH 0.6lgY(H) 10.62时,pH 3.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