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规程讲义实用教案

上传人:牛*** 文档编号:75079387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1.4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规程讲义实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规程讲义实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规程讲义实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资源描述: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规程讲义实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规程讲义实用教案(4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shj)相关标准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 50-2011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 1596-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gol)矿渣粉: GB/T 18046-2008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 176-200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 JTJ 270-98 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GBT 12959-2008第1页/共48页第一页,共48页。水泥(shun)(shun)混凝土的定义 混凝土:简称为“砼(tng)”:是指

2、由胶凝材料(cilio)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经养护、硬化后具有一定强度的工程复合材料(cilio)的统称。 水泥混凝土: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cilio),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硬化而得的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结构或者构件,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第2页/共48页第二页,共48页。水泥混凝土配合(pih)比设计概述 1、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 质量比例。 确定(qudng)这种数量比例关系的工作,称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混凝土配合比的表示方法: (1)相对用量表示法: 水泥:砂:石子:水= (2)单

3、位用量表示法:第3页/共48页第三页,共48页。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shj)的四项基本原则 1、满足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要求; 2、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坍落度 (工作度)、和易性要求;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 的要求; 4、符合经济原则(yunz),即节约水泥,以降 低混凝土成本。第4页/共48页第四页,共48页。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jbn)(jbn)步骤 1.计算初步配合比2.试拌调整,提出基准配合比3.检验强度,确定(qudng)试验室配合比4.换算施工配合比(工地配合比)第5页/共48页第五页,共48页。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jbn)规定 1、混凝土配合(pih)比设

4、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配 合比设计所采用的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 含水率应小于0.2%。 2、除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外,混凝土的 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下表规定: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第6页/共48页第六页,共48页。 3、长期处于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环境以及盐冻 环境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引气剂掺量应根据混凝 土含气量要求经试验确定,混凝土最小含气量应符合(fh) 下表规定,最大不宜超过7.0%。 混凝土最小含气量 说明:含气量为气体占混凝土体积的百分比。第7页/共48页第七页,共48页。 4、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设计要求的工程,宜掺 用适量

5、粉煤灰或其他矿物(kungw)掺合料,混凝土中最大碱含 量不应大于3.0kg/m3;对于矿物(kungw)掺合料碱含量,粉煤 灰碱含量可取实测值的1/6,粒化高炉矿渣粉碱含量可 取实测值的1/2.第8页/共48页第八页,共48页。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shj)(shj)方法 (抗压强度为指标)初步配合比设计计算:一、确定试配强度(fcu,0)1、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2、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不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式中: 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kn y qin d)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

6、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第9页/共48页第九页,共48页。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当具有近1个月3个月的同一品种(pnzhng)、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资料,且试件组数不小于30时,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第i组的混凝土试件强度(MPa); n组试件的强度平均值(MPa); n 试件组数第10页/共48页第十页,共48页。 对于强度等级不大于C30的混凝土,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不小于3.0MPa时,应按上式计算结果取值;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3.0MPa时,应取3.0MPa。对于强度等级大于C30且小于C60的 混 凝 土 ,

7、当 混 凝 土 强 度 标 准 差 计 算 值 不 小 于4.0MPa时,应按上式计算结果取值;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4.0MPa时,应取4.0MPa。 当没有近期的同一品种(pnzhng)、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时,其强度标准差可按下表取值:第11页/共48页第十一页,共48页。 二、计算水胶比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时,混凝土水胶比宜按下式计算:式中:W/B混凝土水胶比;a,b回归系数 ,可按下表规定取值; 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MPa),可实测,也可以(ky)按下表确定。回归系数( a,b )取值表第12页/共48页第十二页,共48页。 当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

8、值( )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f、s粉煤灰影响系数(xsh)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 响系数(xsh),可按下表选用。 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MPa),可实 测,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c水泥强度等级富余系数(xsh),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 当缺乏实际统计资料时,可按下表选用。 水泥强度等级值( MPa ) 不同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xsh)( c )fb第13页/共48页第十三页,共48页。粉煤灰影响(yngxing)系数( f )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yngxing)系数( s )说明:1、采用级粉煤灰宜取上限值; 2、采用s7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下限值,采用s9

9、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 宜取上限值;采用s10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可取上限值加0.05; 3、当超出表中的掺量时,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应经试验(shyn) 确定第14页/共48页第十四页,共48页。混凝土结构(jigu)的环境类别及所对应的条件(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jigu)设计规范)第15页/共48页第十五页,共48页。 说明:1、室内潮湿环境是指构件表面经常处于结露或湿润 状态的环境; 2、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 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有关规定; 3、海岸环境和海风环境宜根据当地情况,考虑主导 风向及结构所处迎风、背风部位等因素的影响(yn

10、gxing), 由调查研究和工程经验确定; 4、受除冰盐影响(yngxing)环境是指受到除冰盐、盐雾影响(yngxing)的 环境;受除冰盐作用环境是指被除冰盐溶液溅射 的环境以及使用除冰盐地区的洗车房、停车楼等 建筑。 5、暴露的环境是指混凝土结构表面所处的环境。第16页/共48页第十六页,共48页。设计年限为50年结构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基本(jbn)要求第17页/共48页第十七页,共48页。 说明:1、氯离子含量系指其占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 2、预应力构件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最低混 凝土强度较上表提高两个等级。 3、素混凝土构件水胶比及最低强度等级可适当放宽。 4、有

11、可靠工程经验时,二类环境中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可 降低一个等级; 5、处于严寒和寒冷地区二b、三a类环境中的混凝土应使用引 气剂,并可采用括号中的有关参数; 6、当使用非碱活性骨料时,对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不作限制。 非碱活性骨料:用砂浆长度法进行试验,对于砂料,当砂浆半年膨胀率超过(chogu)0.1或3个月的膨胀率越过0.05时(只在缺少半年膨胀率时才有效),即评为具有危害性的活性集料。反之,如低于上述数值时,则评为非活性集料。对于粗集料,当砂浆半年膨胀率低于0.1或3个月的膨胀率低于0.05时(只在缺少半年膨胀率时才有效),即评为非活性集料。如超过(chogu)上述数值时,尚不能作最后结论,

12、应根据混凝土的试验结果作出最后的评定。 第18页/共48页第十八页,共48页。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shj)规程)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测试方法:JTJ270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shyn)规程 混凝土拌合物氯离子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第19页/共48页第十九页,共48页。三、确定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 每立方米干硬性或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mw0)应符合下列规定(gudng): 1、混凝土水胶比在0.400.80范围时,可按下表选取。 2、混凝土水胶比小于0.40时,可通过试验确定。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第20页/共48页第二

13、十页,共48页。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说明:1、上表用水量系采用(ciyng)中砂时的取值。采用(ciyng)细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 量可增加5kg10kg;采用(ciyng)粗砂时,可减少5kg10kg; 2、掺用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时,用水量应相应调整。第21页/共48页第二十一页,共48页。 掺外加剂时,每立方米流动性或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mw0)可按下式计算: mw0=mw0(1-)式中:mw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mw0未掺外加剂时推定的满足实际坍落度要求的每立 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m3),以上表塑性混凝 土的用水量中坍落度90mm坍落

14、度的用水量为基 础,按每增大20mm坍落度相应增加5kg/m3用水 量来计算,当坍落度增大到180mm以上时,随坍 落度相应增加的用水量可减少。 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混凝土试验确定(qudng)。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ma0)应按下式计算: ma0=mb0 a式中:ma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 kg/m3 ) mb0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 kg/m3) a外加剂掺量(%),应经混凝土试验确定(qudng)。第22页/共48页第二十二页,共48页。四、确定胶凝材料(cilio)(cilio)、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mb0)

15、应按下式计算,并应进行试拌调整,在拌合物性能满足(mnz)的情况下,取经济合理的胶凝材料用量。式中:mb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m3) mw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的用量(kg/m3) W/B混凝土水胶比。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用量(mf0)应按下式计算: mf0=mb0f式中:mf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用量(kg/m3); f矿物掺合料掺量(%),可参照下表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mc0)应按下式确定: mc0=mb0-mf0式中:mc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的用量(kg/m3)。第23页/共48页第二十三页,共48页。钢筋(

16、gngjn)(gngjn)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说明:1、采用其他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 合材量计入矿物(kungw)掺合料; 2、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3、在混合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矿物(kungw)掺合料时,矿物(kungw)掺合料总掺量 应符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第24页/共48页第二十四页,共48页。第25页/共48页第二十五页,共48页。五、确定(qudng)(qudng)混凝土配合比的砂率 混凝土配合比的砂率(s)应根据骨料的技术指标、混 凝土拌合物性能和施工要求,参考既有历史确定(qudng)。 当缺乏砂率的历史资料时

17、,混凝土砂率的确定(qudng)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 坍 落 度 小 于 1 0 m m 的 混 凝 土 , 其 砂 率 应 经 试 验 确 定(qudng); 2、坍落度为10mm60mm的混凝土,其砂率可根据粗 骨料品种、最大公称粒径及水胶比按下表选取; 3 、 坍 落 度 大 于 6 0 m m 的 混 凝 土 , 其 砂 率 可 经 试 验 确 定(qudng),也 可在下表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 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第26页/共48页第二十六页,共48页。混凝土砂率选取(xunq)(xunq)参照表 说明:1、上表(shn bio)数值系中砂的选用砂率,对细

18、砂或粗砂,可相应地减少或 增大砂率。 2、当采用人工砂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可适当增大; 3、当只用一个单粒级粗骨料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应适当增大。第27页/共48页第二十七页,共48页。六、计算(j sun)(j sun)粗、细骨料的用量当采用质量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时,粗、细骨料用量应按下式计算: f0c0g0s0w0 cp式中:f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用量(kg/m3); c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shun)用量(kg/m3); g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 kg/m3 ); s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 kg/m3 ); w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

19、米混凝土的用水量( kg/m3 ); s 砂率(); 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kg); 可取2350 kg/m3 2450 kg/m3 。 第28页/共48页第二十八页,共48页。当采用体积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时,粗、细骨料用量应按下式计算:式中:c水泥密度(kg/3),可实测,也可取2900 kg/3 3100 kg/3; f矿物掺合料密度(kg/3),可按GB/T 208实测; g 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3); s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3); w水的密度(kg/3),可取1000 kg/3; s砂率(); 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shyng)引气剂或引气型外 加剂时,

20、可取。%10000sgsosmmm第29页/共48页第二十九页,共48页。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准(dio zhn)(dio zhn)与确定 一、试配1、 进行混凝土配合(pih)比试配时应采用工程中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混凝土试配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试验用搅拌机JG244的规定,搅拌方法宜与施工采用的方法相同。2、试验室成型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的规定。3、每盘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并不应小于搅拌机公称容量的1/4,且不应大于搅拌机公称容量。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第30页/共48页第三十页,共

21、48页。4、在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应进行试拌,以检查拌合物的性能。当试拌得出的拌合物坍落或维勃稠度不能满足要求,或粘聚性和保水性不好时,应在保证水胶比不变的条件下相应调整用水量或砂率,直到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然后修正计算配合比,提出试拌配合比。5、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应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应为本规程第4条确定的试拌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试拌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用水量应与试拌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2)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拌合物性能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 3)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个配合

22、比应至少制作一组(三块)试件,并应标准护到28d或设计规定龄期时试压。(一般制作7d、28d2组试件)6、配合比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第5条混凝土强度试验结果,宜绘制强度和水胶比的线性关系图 或插值法确定略大于配制强度对应的胶水比 2)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用水量(mw)和外加剂用量(ma)应根 据确定的水胶比作调整; 3)胶凝材料(cilio)用量(mb)应以用水量乘以确定的胶水比计算得出。 4)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mg和ms)应根据用水量和胶凝材料(cilio)用量进行 调整。第31页/共48页第三十一页,共48页。7、混凝土拌合物表观(bio un)密度和配合比配合比校正系数的计

23、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1)配合比调整后的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bio un)密度应按下式计算: c,c=mc+mf+mg+ms+mw 式中:c,c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bio un)密度计算值(kg/m3); m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3); mf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用量(kg/m3); mg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m3); ms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m3); mw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用量(kg/m3); 2)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 c,t混凝土拌合物表观(bio un)密度实测值(kg/m3)。第32页/共48页第三十

24、二页,共48页。8、当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时,按本第6条确定的配合比可维持不变;当二者之差超过2%时,应将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数。9、配合比调整后,应测定拌合物水溶性氯离子含量,试验结果应符合(fh)上表要求。10、对设计有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应进行相关耐久性试验验证。11、生产单位可根据常用材料设计出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备用,并应在 启用过程中予以验证或者调整。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 合比设计: 1)对混凝土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时; 2)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第33页/共48页第三十三页,共48页。

25、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 一、抗渗混凝土 抗渗透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shun)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shun); 2、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0mm,含 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3、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 大于1.0%; 4、抗渗混凝土宜掺用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等级应为 级或 级。 抗渗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最大水胶比应符合下表规定; 2、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20kg。第34页/共48页第三十四页,共48页。3、砂率宜为35%45%。抗渗混凝土最大水胶比配 合

26、 比 设 计 中 混 凝 土 抗 渗 技 术 ( j s h ) 要 求 应 符 合 下 列 规 定 : 1.配制抗渗混凝土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 2.抗渗试验结果应满足下式要求PtP/10+0.2 式中 Pt6个试件中不少于4个未出现渗水时最大水压值(MPa); P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值。 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外加剂的抗渗混凝土,应进行含气量试验,含 气量宜控制在3.0%5.0%第35页/共48页第三十五页,共48页。二、抗冻混凝土抗冻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粗骨料宜选用连续级配,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 块含量(h

27、nling)不得大于0.5%;3、细骨料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hnling)不得大于1.0%;4、粗、细骨料均应进行坚固性试验,并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的规定;5、抗冻等级不小于F100的抗冻混凝土宜掺用掺引气剂 ;6、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中不得掺用含有氯盐的 防冻剂;在预应力混凝土中不得掺用含有亚硝酸盐或 碳酸盐的防冻剂。第36页/共48页第三十六页,共48页。抗冻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1、最大水胶比应符合下表规定;2、复合矿物掺合料掺量宜符合下表规定,其他矿物掺合料掺量 宜符合本规程相关(xinggun)规定。抗冻混凝土

28、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第37页/共48页第三十七页,共48页。复合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说明:1 1、采用其他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可将水泥混合材料掺 量20%20%以上的混合材料计入矿物掺合料。 2 2、复合矿物掺合料中各矿物掺合料组分(zfn)(zfn)的掺量不宜超 过表: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中规定的 单掺时的限量。第38页/共48页第三十八页,共48页。3、掺用引气剂的混凝土最小含气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长期处于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hnlng)和严寒环境以及盐冻 环境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引气剂掺量应根据混凝 土含气量要求经试验确定,混凝土最小含气量应符合 下表规定,最大不宜超过

29、7.0%。混凝土最小含气量说明:含气量为气体占混凝土体积的百分比。第39页/共48页第三十九页,共48页。三、高强度混凝土高强度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粗骨料宜选用连续级配,其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5.0mm, 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0% ,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 块含量不应大于0.2%;3、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为2.63.0,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 含量不应大于0.5%;4、宜采用减水率不小于25%的高性能减水剂;5、宜复合(fh)掺用粒化高炉矿渣粉、粉煤灰和硅灰等矿物掺合粉;粉 煤灰等级不应低于级;对强度等级不低于C80的高

30、强混凝土 宜掺用硅灰。第40页/共48页第四十页,共48页。高强度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在缺乏试验依据的情况(qngkung)下,配合比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1、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和砂率可按下表选取,并应经试配确 定。高强度混凝土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和砂率2、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品种、掺量,应通过试配确定;矿物 掺合料掺量宜为25%40%;硅灰掺量不宜大于10%;3、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00kg/m3 。第41页/共48页第四十一页,共48页。 高标号混凝土在试配过程中应采用(ciyng)三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其中一个可为依据上表计算后调整拌合物的试拌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

31、胶比,宜较试拌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2。 高强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确定后,尚应采用(ciyng)该配合比进行不少于三盘混凝土的重复试验,每盘混凝土应至少成型一组试件,每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配制强度. 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测定宜采用(ciyng)标准尺寸试件,使用非标准尺寸试件时,尺寸折算系数应经试验确定。第42页/共48页第四十二页,共48页。四、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xili)规定:1、水泥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2、粗骨料宜选用连续级配,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0% ,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宜符合下表规定

32、:第43页/共48页第四十三页,共48页。3、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其通过公称直径为315m筛孔 的颗粒含量不宜少于15%;4、泵送混凝土应掺用泵送剂或减水剂,并宜掺用矿物掺 合料。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下列(xili)规定:1、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2、砂率宜为35%45%。泵送混凝土试配时应考虑坍落度经时损失。第44页/共48页第四十四页,共48页。五、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应宜采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 水泥,水泥的3d和7d水化热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 热硅酸盐水泥 低热硅酸盐水泥 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GB 200规定。当采用硅

33、酸盐水泥或普通(ptng)硅酸盐水泥时, 应掺加矿物掺合料,胶凝材料的3d和7d水化热分别不宜 大于240kJ/kg和270kJ/kg 。水化热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 家标准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GB/T12959执行。2、粗骨料宜为连续级配,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小于31.5mm,含泥量不应大于1.0% 。3、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应大于3.0% 。4、宜掺用矿物掺合料和缓凝型减水剂。第45页/共48页第四十五页,共48页。 大体积混凝土当采用60d或90d龄期(ln q)的设计强度时,宜采用标准尺寸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胶比不宜大于0.55,用水量不宜大于175kg/m3;2、在保证混凝土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宜提高每立方米混 凝土中的粗骨料用量;砂率宜为38%42%;3、在保证混凝土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减少胶凝材料中 的水泥用量,提高矿物掺合料掺量。矿物掺合料掺量 应符合本规程相关规定。在配合比试配和调准时,控制混凝土绝热温升不宜大于50。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施工时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要求。第46页/共48页第四十六页,共48页。 谢谢(xi xie)大家!第47页/共48页第四十七页,共48页。感谢您的观看(gunkn)!第48页/共48页第四十八页,共48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