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0课】及答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4966111 上传时间:2022-04-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0课】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0课】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0课】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最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0课】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0课】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眼睑(jin)角力(ju)翘首(qio) 方兴未艾(i)B液晶(y) 戕害(qin)绮窗(q) 铩羽而归(sh)C标识(zh) 按捺(n)低徊(hu) 无耻谰言(ln)D欷歔(x) 瘦削(xio)桑梓(z) 浑浑噩噩(hn)【解析】A项,“翘首”的“翘”应读qio;B项,“铩羽”的“铩”应读sh;D项,“瘦削”的“削”应读xu。【答案】C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嘹亮奔波贫困潦倒熠熠闪光B布署 眷顾 灯影幢幢 一筹莫展C贫脊 奇诡 装模作样 敷衍塞责D守候 潦草 再接再励 万事俱备【解析

2、】B项,布署部署;C项,贫脊贫瘠;D项,再接再励再接再厉。【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众多莘莘学子济济一堂,正奋战在高考前线。B自从老伴去世后,40多年了,他独自孑然一身,艰难度日。C他工作起来不遗余力,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D童年那些快乐的时光,至今还记忆犹新,仿佛就在昨天。【解析】“莘莘学子”与“众多”、“孑然一身”与“独自”、“记忆犹新”与“还”表意重复,这是熟语使用中典型的语意重复现象。【答案】C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据老人后来回忆,包里除了刚从银行取的3000块钱外,还有手机等其他证件。B人生的目标要专一,抱定一个志向并锲而不舍地为之奋

3、斗,目标就很可能实现;否则,目标太多,结果什么目标也实现不了。C在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人人希望在拥有良好体魄的同时也拥有健康的精神。D26日晚香港艺人莫文蔚在首都剧场举办演唱会,虽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冻雨,但基本爆满的上座率还是给足了莫文蔚面子。【解析】A项,“还有手机等其他证件”不合逻辑;B项,“否则”与“目标太多”语意重复;D项,“基本”与“爆满”自相矛盾。【答案】C5名句默写。(1)_,_。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游子吟)(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_,_。(韦庄菩萨蛮)(3)男儿何不带吴钩,_。(李贺南园)(4)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4、。_,_。(崔颢长干曲)(5)_,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惊梦)【答案】(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2)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3)收取关山五十州(4)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5)良辰美景奈何天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9题。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离得远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好不容易能回家了

5、,偏又忐忑不安:“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梢,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开始感觉饥饱寒暖,发为悲啼笑乐。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戚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但懂得爱的另一面憎和恨,却须在稍稍接触人事以后。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时

6、一俗,一丝一缕,一饮一啜,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

7、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生灵,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鸟恋旧林,鱼思故渊,胡马依北风,狐死必首丘,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有一种聊以慰藉的迷信,以为人在百年之后,阴间有个望乡台,好让死者的幽灵在月明之夜,登台望一望阳世的亲人。

8、但这种缠绵的情致,并不能改变冷酷的现实,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金矿、铁路、种植园里,渗透了他们的血汗。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

9、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道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都表示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消失。株守乡井,到老没见到轮船火车,或者魂丧域外,漂泊无归的现象,早该化为陈迹。我们该有鹏举鸿飞的豪情,鱼游濠水的自在,同时拥有温暖安稳的家园,还

10、有足以自豪的祖国,屹立于现代世界文明之林。6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_【答案】父母亲族的爱,家乡的山水草木,悲欢离合的家史,邻里乡情。7作者为什么把乡思称为“情结”?请结合第二段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_【答案】之所以称为“情结”,是因为它像烙印、像蚕茧、像文身一样不能化解与消褪。一个人的出身地不仅给他自然的生命,而且给了他文化,他之所以成为这样的人,而不是另一个人,故乡的文化起了决定性作用。8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_【答案】把乡土情结

11、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升华了乡土情结的内涵。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 B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音容笑貌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C“失根的兰花,逐浪的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独无助的境遇。 D“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

12、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 E最后一段,写乡土之恋不会因科学的进步,东西文化的交融,地球的变小而消失,笔法生动具体,读来发人深省,回味悠长。【解析】从文章“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强调人的成长道路在变且不好预测,唯一不变的是“思乡”,可是B项中却说“童年的烙印”,决定自己的方向,与文章观点正好相反。D项中的“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是旧典,但并无新意,因为这句话自古以来一直都是表达“乡土情结”的典型用语。E项错在“生动具体”,最后一段全文文旨升华,以概括性的语言作全文的结语,而不是什么“生动具体”。 【答案】AC三、课

13、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3题。故乡成为中国人的心灵阴影徐冰正是春节期间,有很多人回到故乡过年。据报道,去年春运期间仅铁路客流量就达到1.7亿人次,旅客中绝大部分是回乡探亲的。在传统节日期间回到故乡走亲访友,可能是外地游子们一年中最感安慰的事情。然而,在他乡的日常生活中,故乡还会引起他们一种新的感受:既困扰又无奈,既摆脱不掉又有些不舍。这种复杂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意象构成了他们内心的一种阴影,即故乡的阴影。我们以来京游子的故乡体验来考察故乡的阴影。在京读书的外地学生刚来北京时,还饶有兴趣地向別人介绍自己的故乡。渐渐地,他们尽可能去说比较纯正的普通话。留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大学毕业生,他们要过上

14、北京人的生活,在北京找到伴侣,不仅要改变故乡的地方口音,还要改变故乡的地方性格。当这些来自外地的年轻人在北京成家后,他们很难每年带着自己的家小回老家看望父母。当他们想念自己父母的时候,自然会想起自己的故乡。当他们激动的时候,放松的时候,总是自然流露出故乡的地方性格。这种流露给他们带来刹那间自在的感觉,但是这种地方性格既不为外部环境所容,也不完全为他自己所欣赏,他们不想恢复它。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地缘离不开血缘,地缘是血缘的投影。“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关系固定了。生,即意味着血缘,也决定了人的地缘,各地的自然条件对人们的性格有很大的影响。故乡连带着亲情,塑造着性

15、格,内化到人们的自我之中。因此,传统的中国人爱家乡也是爱自己。因为横向交流较少,也因为推己及人地相互尊重,他们也较少嘲笑别人的故乡性格。一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激烈的冲击,故乡不再具有原来的神圣价值。近二十年来,改革开放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人口流动机会,因此,离开家乡去谋取更好的生活环境,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理想。然而,浅薄地解释和利用传统思想也使一些不甚健康的地方认同流行开来。譬如,一些北京人自认为最大气,开口就谈天下。其实,他们内心里隐藏着一种天子脚下臣民的封建意识,去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被踩在脚下,这种大气就打了折扣。一些上海人自认为最洋气,最先散掉土味步入现代社会。而现代社会是开放的世界,西

16、方人其实并不会像他们那样排外。一些广州人认为自己是改革开放的先锋,新时代的新“贵族”。而改革开放生产“贵族”,新时代圆封建梦,这种意识本身就是扭曲的。中国人需要开放的文化平台,构建现代自我观念,才能走出故乡的阴影。如果有一个更开放的文化平台,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就会与外地游子有更多的相知相交的机缘,每个人也能更充分地表达自我的情感、发挥自我的潜力。建立这个现代文化平台的过程,也是建构中国人现代自我的过程。中国人需要建构现代自我,而现代自我的建构实际上是一个更新、重塑、创造的过程,它应该吸收中国传统中最有包容力的思想,它应该有开放而真诚的现代旨趣。可以期许,真正拥有现代自我观念的中国人将走出故

17、乡的阴影。(选自2005年11月新语文学习,有改动)10选文为什么要从春运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解析】一是起强调作用;二是引出下文、埋下伏笔、作好铺垫;三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等。【答案】(1)强调中国人的故乡情结。(2)为下文写故乡成为中国人的心灵阴影作铺垫。(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11第段画线句子中“这种复杂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意象”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_【答案】一是既摆脱不掉又割舍不了的乡情、亲情;二是故乡的性格不为游子生活外部环境所容、也不为自己所欣赏的困扰和无奈。12故乡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人的心灵阴影?请分条概括产生“故乡的阴影”的因素。_【

18、解析】先了解原因,然后筛选出造成这种原因的因素即可。【答案】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激烈的冲击,故乡在游子心中不再具有原来的神圣价值;改革开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人口流动机会,许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去谋取更好的生活环境,人们之间的横向交流增多。一些人浅薄地解释和利用传统思想,使一些不甚健康的地方认同流行开来。13通观全文,分点概述怎样才能使中国人走出“故乡的阴影”?_【解析】此题的答案应从最后两段中寻找。【答案】有更开放的文化平台,让都市人和外地游子有更多的相知相交的机缘;要建构现代自我,吸收中国传统中最有包容力的思想,推己及人地尊重别人,有开放真诚的现代旨趣。四、语言表达14依照课文原句写几个排比句,写出故

19、乡的特点。原句: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仿句:但是,我的故乡却有_,有_,有_,有_。【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要注意符合句式要求,同时还要写出故乡的特点。【答案】宁静安详的村庄/潺湲清澈的小河/田园诗般绿树掩映的瓦房/青得能引发你全部生命豪情的田野15.(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4题)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 瑟瑟秋风从高挑的枝头剥落我(秋叶)。为祖国而死,这也是最美的命运。落叶归根,落叶归土,我会面向土地而飘荡自己的灵魂。我的面孔枯黄憔悴了,甚至我的颈项也开始霉烂,但我终生不悔,也不哀伤,因为我的青春已化为同伴的光泽,即使我在寒风中离开枝头也决不离开大树生长的土地。_【解析】这段话是记叙性的。“瑟瑟秋风从高挑的枝头剥落我(秋叶)。为祖国而死”,这是在谈生命。“我在寒风中离开枝头也决不离开大树生长的土地”,这是说永恒。中间的内容是在谈奉献,由此,就可进行文字处理,整理答案。【答案】生命在奉献中永恒。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