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主报告2052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4947435 上传时间:2022-04-1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主报告2052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主报告2052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主报告2052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1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主报告205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主报告2052(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途径和方法研究 浙江省第二届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途径和方法研究 缙云县实验小学 赵力乾 祝桂义一、课题的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现代公民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而国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因此,在小学阶段教育中,加强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已普遍成为人们的共识,许多同行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但是,分析这些经验,我们发现,值得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借鉴和推广的很少。经济欠发达的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交通闭塞,文化落后,广大农民对

2、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往往缺乏了解,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相对淡薄,迷信思想较为浓厚,其生活方式也往往存在许多不科学的因素,这些无疑不利于本地区小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行为的养成教育。欠发达地区在我国占有很大的比重,要使中国走出强国之路,必须尽快提高广大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的科学水平。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更需要开展科学教育,而这种教育面临着双重任务:一是要有效控制农村环境对小学生开展科学启蒙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二要充分发挥学校对社区的正面影响作用,营造“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促进社区人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同时,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开展科学启蒙教育存在着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

3、几个方面:一是农村贮藏大量的探究材料。科学启蒙教育所需要的一些动物、植物、矿产、简单的机械等,这些在农村可以就地取材,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能为学生提供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第一性”探究材料,有利于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条件下观察、研究。二是农民中的部分能人为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提供了“专业”教师。农民虽然科学文化不高,但他们祖祖辈辈从事农业生产,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这些经验中包含许多科学的因素。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地区在种稻、种桑、种菜、养鸡、养鸭、养兔、养猪等方面都有能人,他们具有丰富的种植、养植知识,他们可以成为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专业”教师。三是大自然为科学启蒙教育提供了最好的

4、场所。农村广阔的大自然,便于教师把课堂搬到大自然,把大自然搬到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四是农业生产基地为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地。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农业生产基地开展种植、养植、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增长科学知识,实践科学方法,培育科学精神。五是“因特网”的建设弥补了农村信息闭塞的缺陷,为开展科学启蒙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目前欠发达地区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急需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充分发挥独特的地域优势,挖掘科学教育资源潜力,开辟符合欠发达地区自身特点的科学启蒙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更好地完成欠发达地区科学启蒙教育面临的双重任务,进

5、一步提高农村学校科学启蒙教育的综合效益。因此,我们提出本课题,试图摸索出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进而提高广大学生的科学水平,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二、研究的依据1.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我国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知,教育目的实现的途径是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应该与本地的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实际科学地结合起来。目前我国已将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为农村等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社区

6、大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有七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七种以上的潜能,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重要作用。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科学启蒙教育将以此理论来指导一系列的科学启蒙教育教学活动,将学校教育融入社区、融入自然、融入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的同时,又将社区、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引入学校,努力体现教育社会化的思想。多元智能理论拓宽了我国目前欠发达地区科学启蒙教育的

7、空间。3.情境教育理论“情境教育”之“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进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这种根据教育目标优化的环境,与儿童的情感、心理会发生共鸣而契合,促进儿童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全面发展。这种人为优化的情境,可以做到主体的能动活动与现实环境优化的统一,激发儿童潜能与培养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情境教育理论使欠发达地区的科学启蒙教育如鱼得水,为探求科学启蒙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在课题研究的过程当中,运用此理论把学生科学启蒙教育活动空间中的每一个区域构成一个连续的、目标一致的和谐整体,以充分利用环境,控制环

8、境。如,通过多样性的课外调查实践活动,营造科学的氛围;通过专题性的种养探究活动,强化科学启蒙教育的效果;通过社区的联谊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应用能力,开启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源泉。4.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把人看作与社会有密切关系,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它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因此教育时要把学生看作有自尊、有感情、有主动精神的人,而不是机器,不是动物,不是奴隶。反对压抑学生,反对无视学生心理特点而清谈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要突出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倡师生之间的真诚、积极的情感交流。学生一旦把自己看作学习的主人,对自己的学习潜能具有信心,

9、再加上外部和谐的情境,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转化不和谐的工作,就会迸发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活动就会成为其内在的需要。人本主义理论为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定下了理论基调,为构建科学启蒙教育的模式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5.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来看,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表达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得到迅速发展,潜力巨大,此阶段是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最关键的时期。同时,小学生对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遇到的科学问题怀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内部基础。可以说加强农村等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是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6.科学启蒙教育发展趋势回眸二十世

10、纪国际中小学的科学教育,不难发现,它大体经历了如下发展轨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素养 二十世纪初的科学教育等同于科学知识的教育,它关注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原理的传递。斯宾塞的“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可视为这一时期科学教育的最高理念。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有了很大的改变对科学方法的重视日益凸现,出现这一变化的背景首先是科学方法在科学知识形成中的重要意义日益被认识。同时科学知识的陈旧率加速,与其掌握各种具体知识勿宁掌握生命力更持久的科学方法。“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成为科学教育的新格言。二十世纪最后的二十多年里,科学教育又出现了以科学素养的培养为科学教育最高宗旨的发展趋势。科学素养是指“每个人

11、所应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它有5个方面:了解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把有关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能力;具有利用科学探究过程的能力;理解科学性质的一般原理和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具有明智的对待科学的态度以及具有与科学有关的事物的兴趣。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相比,科学素养的人文色彩明显加强,科学教育不再是“无情无义”的了,教育的新格言“还教育的另一半”,为世纪之交的科学教育开辟了新的视野。三、研究的原则1. 正视差异原则科学启蒙教育时既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又要正视学生间的个性差异。2. 实事求是原则科学启蒙教育时要实事求是,绝不随意拔高要求,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3. 面向

12、未来原则科学启蒙教育时要着力为学生的未来生存和发展奠定科学素质基础。4. 优势挖掘原则科学启蒙教育要以农村等欠发达地区自然和社会为背景,充分挖掘地域教学资源优势。5. 服务社会原则科学启蒙教育要面向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经济建设,以农业实用科技知识为主,努力改变生活中的不科学现象,促进农业科技进步。6. 重视过程原则科学启蒙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重智慧亲历发现、研究过程,努力让学生自主认识科学知识、感悟科学真理。7. 三位一体原则科学启蒙教育要尽量借助社区和家庭的力量,构建科学启蒙教育的立交桥。8. 激励欣赏原则教师在科学启蒙教育中要努力成为学生进步的激发者、引导者和欣赏者。9. 媒体整合原则教师

13、在科学启蒙教育中要运用好网络多媒体手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四、研究的内容和思路1.调查、了解、分析目前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科学素质方面存在的不足、问题和对策。2.调查、分析、研究农村等欠发达地区在科学启蒙教育方面存在的优势。3.探索、研究发挥农村等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优势的基本思路。4.寻求适合农村等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有效途径。5.探索适合农村等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有效方法。五、研究的过程和方法1.调查农村不科学的现象我们从调查不科学的现象为切入点,通过第一线的调查分析,使学生了解当前农村地区生活、生产各方面存在的不科学现象,让学生充分感受身边的科学,增强学生的危机感

14、,激发他们的责任心,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打下基础。我们一共分发调查表2000多份,参与活动学生5000多人次,回收表格1600多张。对回收的调查表格资料我们进行了认真地归类、分析和整理,对疑难问题进行了再次考证,共清理出有代表性的不科学现象600多条。我们及时地将调查的结果反馈给所有的老师和学生,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交流。 A.不科学现象调查记录表 调查人 不科学现象原因分析日常生活吃穿住行生产劳动学习其它B.不科学现象调查情况汇总表不科学现象后果及原因分析1、不洗手就吃饭。手上有细菌,把细菌吃下去就会生病。2、很热的时候,把衣服脱掉。一会儿热,一会儿冷,体内的热量排不出,身体

15、适应不了,会感冒发烧。3、住在家里把窗户关紧,人会感到很闷,很晕。把窗户关紧,空气不流通,氧气供应不足,人就会很闷。4、一边走,一边看书。边走边看书,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不时变化,容易引起疲劳,会影响视力。5、夏天穿很多衣服。体内的热量排不出,人会中暑。6、过马路不注意车辆。容易发生交通事故。7、坐车时把手伸到车外。手容易被折断。8、湿手碰有电的东西。会触电。9、吃饭时喝茶。对消化不好。10、天气冷穿衣少。容易感冒。11、睡觉时把被子掀了。会着凉。12、把杯盖正放在桌子上。会把桌上的细菌粘上去。13、常坐车,少走路。会发胖,易产生各种疾病。14、刚栽上的小白菜浇太浓的肥料。容易被浇死。15、饭后进

16、行剧烈运动。容易得病。16、吃过梨后,就喝开水。会拉肚子。17、剧烈运动,马上冲冷水。体内热量散不出,会得病。18、运动后马上脱衣服。会感冒。19、农村的许多房子楼梯太窄。行走搬运不便,容易出事。20、在马路上打球、做游戏。容易出事故。21、挑吃食物。容易引起营养不良症。22、太会吃零食。影响胃肠功能。23、边走路边吃零食。不利于消化。24、农作物喷洒过多的农药。农药会给人体的健康带来危害。25、水没开就喝。水中的微生物没被杀死,喝这种水会生病。26、房子结构影响空气流通。影响人们身体健康。27、迷信邪教法轮功。不利于国家,伤害别人,伤害自己。28、吃放久了的食物。可能会食物中毒。29、吃烧焦

17、的鱼。可能会致癌。30、到地摊买旧衣服穿。可能会带来许多病菌致病。31、吃棒冰时,大家轮着尝。会传染病菌。32、搬入油漆不久的房子住。油漆散发的有毒气体会致人生病。2.调查本地的自然资源 首先考虑的是大家相对熟悉的动植物。通过组织学生对本地动植物资源的调查,使学生了解家乡动植物的状况,开发和发展潜力,为家乡今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建议和依据。两年来,我校共组织各种规模层次的调查动植物活动二十多次,基本上掌握了本地动植物的种类、名称、数量、特点及分布情况,了解了本地比较适宜生长的动植物,知道了一些动植物的经济价值,初步认识了一些动植物所需的生态条件和开发潜力。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坚持点面结合,重点突破

18、。如:我们专门到新建走访了麻鸭专业户,了解了缙云麻鸭的历史、种类、特点、经济价值和发展趋势;亲自到大洋请教了师傅,了解了气候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知道了高山蔬菜、高山药材的发展远景;不厌其烦地到桑地和蚕场实地,研究桑树生长与土壤的关系,探讨种桑养蚕的科学管理和发展前景等等。 其次我们组织学生对土地和矿产资源进行了调查。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把握地形特征,认识土地资源的宝贵,土地潜力的巨大,增强珍惜土地的意识,树立开发土地潜力的信心;了解家乡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储量,知道目前家乡的开发利用情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如:我们了解到缙云县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地分布;知道了人均耕地不足

19、0.5亩、而农业人口占90%的严峻现实;熟悉了土壤的类型、特点和改良情况;掌握了本县丰富的氟石和凝灰岩储量极其开采情况;摸清了仙都丰富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及开发前景等等。 第三我们还带领学生调查了其它自然条件。如:好溪的位置、走向、长度、流域面积、洪水期及污染情况;了解了大洋梯级电站的灌溉、发电等开发情况;调查了湖泊、溪流的水域养殖情况;分析了大洋山区的气候特点、空气条件、水源情况;调查了五云镇、壶镇镇的空气污染情况;了解了城郊菜农的施肥用药情况等等。通过对家乡水资源的调查分析,了解了家乡的湖泊、溪流分布,水资源的利用开发情况及值得改进的地方,进而激发学生改良家乡水环境的意识。通过对家乡气候等自

20、然条件的调查分析,有利于认清本地经济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分析,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保护家乡环境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争取家长支持,拓宽教育平台 要提高科学启蒙教育的实效,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毕竟有限,许多科学现象的观察、调查、分析和研究必须在放学时间或双休日完成,这些都需要有家长的理解、帮助和支持。我们学校的家长学校专门有一块内容讲解对小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知识,定期聘请科技专家、农村技术能手来校辅导,切实提高家长素质,为拓宽家庭科学启蒙教育渠道扫清障碍。新生入学,学校就向家长介绍学校科学启蒙教育的情

21、况、措施和注意事项,家长应做好那些配合。每学期初,学校都将需要家长配合的实践活动的内容印发给家长。让家长协助子女搞好相应的观察活动、实验操作、调查考察、采集制作和种植饲养等活动。根据科学启蒙教育的进展情况,对家长作些适当的引导和督促,并阶段性地举行父(母)子共情活动,如:请父母参与学生科技活动作品的展览、汇报、交流活动,请父母参与学生的制作、比赛、评比活动,请父母介绍子女参与科学启蒙活动的过人表现,请家长一起编写科技小报等等。 4.优化社区环境,提高教育实效 影响科学启蒙教育效果除了学校和家庭外,还有社区教育。社区是学生生活、劳动的主要场所,时间大约占三分之一,是学生接受科学启蒙教育最灵活、最

22、具体、最有潜力可挖的时段。我们十分重视优化社区的教育环境,协助成立了雏鹰社区科技协会,开设有小制作、小发明、小观察、小实验、小调查等各种科技兴趣活动二十几个,每个星期六开展活动。充分利用社会和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开展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与社会联手我校先后建立了二十几个有本地特色的科学启蒙教育基地,成为常规性、阶段性开展科学启蒙教育的牢固阵地。如:舒洪的食用菌基地,使学生了解菌种的选择、栽培、加工等科学常识;官店的石器加工基地,让学生明确科学地开采我县丰富的凝灰岩矿藏,科学地加工石器有利于提高石头的附加值;仙都的种桑养蚕基地帮助学生了解桑树适宜生长的土壤,科学养蚕的方法,蚕丝加工的一些简单技术

23、;新建的麻鸭养殖基地,让学生参与养鸭活动,掌握养殖的一些科学知识;洋潭头的蔬菜基地,让学生参与耕地、播种、锄草、施肥、收获等种植活动,使学生了解本地蔬菜种植的一些科学知识,塑料大棚的使用知识等等。 5.丰富校园生活,创造竞争舞台 丰富学生校园生活,营造良好的科学启蒙教育氛围,创造积极的竞争环境是科学启蒙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和重要途径。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了“1234”计划,即:“1”指学校开展好一年一度的科技节,组织好一学期一次的科普宣传活动,出好一个月一期的科学启蒙专栏;“2”是指学生每人每年阅读两本科普书刊,每人每学期参加两次科学启蒙教育活动,每人每个月提出(或发现)两个科学问题;“3”是指

24、每班每年开好三次科学启蒙主题班会,每人每学期完成三件科技作品,红领巾广播站每月保证三次科学启蒙内容广播;“4”是指学校每学期举行四次科学启蒙知识、作品、活动比赛(全校一次、年级组一次、班级二次),学校每学期出四次科学启蒙小报(全校二次、班级一次、个人一次), 形成四种常规(设立金点子信箱随时收集科学上的奇思妙想,开展节日性科技活动如:3.12植树节、4.1-7爱鸟周、6.5世界环境日、4.7世界卫生日、3.28世界气象日,经常将学生优秀的作品向有关报刊推荐)。让学生在读书刊、做实验、搞活动、编小报、听广播、出点子、小制作、小观察、小论文、小讨论、小竞赛中受到全方位的科学启蒙熏陶,激发他们的科学

25、兴趣、增长他们的科学知识、增强他们的科学能力、启迪他们的科学创新能力。 6.发挥农村优势,搞活科学教学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科技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作为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课程小学科学课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更应首先着手激发学生的科技热情,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培养他们运用科技的动手能力,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科学教师要根据山村当地的自然条件、研究教材内容、教学目的与环境条件的联系,努力发挥当地自然条件优势。为此,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点:(1)努力将课内的教学延伸到课外的活动中去,如:教了植物的花,我们就引导学生到农村的田野、山上去采花,比较花,研究花;教了

26、鱼,就在父母的带领下让大家到溪塘里去捕鱼、观察鱼、研究鱼;学了土壤,就诱导学生到田地里去观察、比较各种土壤的异同,研究不同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2)努力把大自然搬到课堂中来。教学上涉及到的材料如果能在农村找到的,要充分发动学生采集到课堂中来,为教学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教材,增强科学启蒙教学的实效性。如:各种动植物、各种岩石矿藏、各种果实种子等等。(3)把课堂搬到大自然。回归自然是科学启蒙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师要努力将科学知识复原到大自然中,引导学生从自然第一线去认识科学、发现科学。如:教水域污染,我们带领学生到好溪流域去实地考察;上土壤的成分时,我们带领学生到田野、山地翻土分析,研究不同庄稼

27、适宜的土壤;上岩石时,就带领学生到山上、溪边观察、采集石块;上植物的根茎时,就请学生去挖番薯、藕、马铃薯、;上昆虫时,就发动大家到野外捕捉观察蝴蝶、螳螂等等。 7.积极创造条件,迈入网络教学 多媒体网络的使用,将成为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多媒体网络教学利用计算机可以访问遍及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资源,并通过网络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更广泛更及时的交流。同传统的教学相比,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千人一面的、单向的教学模式。它可以冲破时空的限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和认识材料及相关信息,扩大了学生的直接经验范围和交流区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用较少的

28、时间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虽然目前广大农村地区条件有限,不能大规模地让学生踏上信息高速公路分享自由交互的、平等共享的、多维高效的多媒体网络技术,但我们要把准教育发展形势,利用好可能的条件,拓展学生的网络时空。如:在教空气污染时,我们请学生三人一组协作在网上收集各地空气受污染的典型事例,讨论分析这些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然后由学生在校园网上自由相互交流信息、交流看法、发表评论;在修正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后,联系实际提出一些预防空气污染的措施,编撰环境保护小报。这样,运用多媒体网络将诸多的环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科学启蒙教育的效果。六、研究的效果与分析 1.构建了课堂教学研究化的

29、科学启蒙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研究化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转化为一个个可具体研究的小课题(问题),为学生提供有层次、有结构的材料,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探究,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解决的知识再发现过程中,获取丰富的感性体验,掌握科学的学习探索方法。本模式打破了通常的教学结构程序,坚持以学生的探究为中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了自主性,强化了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过程,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本模式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整理设计出可供学生研究的重点问题(小课题);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探索研究的环境条件;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如何引

30、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将要研究的知识问题还原到具体的实际环境中去;如何鼓励学生提出较合理的假设;如何提供有层次、有结构的材料及资料;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合理的探究过程方案;如何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探索方法和合作精神;在探究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和创新意识;如何使学生构造良好的探求创新心理、品质与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示、交流研究的成果;如何体现教师激励性的探究评价;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创新性地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探索、创新和发展的过程。发现问题激发兴趣提出问题收集材料提出假设总结提高创新应用验证假设分组协作竞争交流分析材料确定专题展示

31、评议筛选方法 2.摸索出了一系列科学启蒙教育的有效方法。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和研究,我们逐步摸索出一系列适合农村等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有效方法。如:小创造小发明法,撰写科学小论文法,服务社会法,调查感知法,行动追索法等等。 (1)小创造小发明法 小创造小发明法是指教师积极组织学生针对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小制作、小设计、小实验、小创新、小发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发掘他们潜在的科学创造力。促成他们形成健全的科学创新人格这样一种科学启蒙教育的方法。这种教法间于具体的课堂与课外之间,既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又渗透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是训练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

32、培养学生创新运用知识能力的好办法。下面就是运用此法的三个基本思路: 寻求缺点,进行改进。引导学生经常想一想,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烦恼、费劲的事情,用敏锐的眼光看看自己使用的物品有什么不方便,不得劲的地方,抓住这些生活中的“烦恼、不方便、不得劲”进行分析研究,经过筛选,从中发现小发明的目标,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将思路付诸实践,进行创新性劳动。移植成果,克服难题。引导学生学会将现实生活中早已发现的新原理、新技术或在其他物品上早已运用的结构、组合,移植到自己所思考,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使创新思路豁然开朗,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适应需要,推陈出新。人们在现实生活、生产和学习中,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引导学

33、生多去发现收集这些需要,根据这些需要去选题,进行思考改进和创新,是训练创新能力相当有效的方法。几年来,我采取了课内引导选题研讨,课后深化实践的有效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生在愉悦的思考、交流和制作中,获得了可贵的创新体验,学生优秀科技创新作品也不断涌现,单2001年下半年,就有学生祝成的“方便信封”等7件科技创新作品发表在雏鹰导刊上,学生王一佳的“易晒卫生鞋”等8件作品获县级以上发明创新奖。 (2)撰写科学小论文法撰写科学小论文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生产和学习实际,发现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各种观察、实验研究、分析综合,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路径,并把实践探究的过程和结论

34、用科学小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有利于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改组和重建;有利于学生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产生新的思维、新的设想、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培养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坚忍不拔等心理素质。在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敢于大胆质疑,根据实际确定题目。确定题目后,引导学生学会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筛选。在材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观察、调查、研究方案的设计。然后引导学生开展全方位的科学实践活动,在实验数据、考察调查记录、科学现象中作科学的推理判断,得出新的发现、新的结论

35、,新的设想。最后帮助学生整理成文,形成有一定价值的科学小论文。在一系列的学习、交流、探索、分析、总结活动中,学生得到了充分的科学研究体验,激活了潜在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操作能力。如我在上水的污染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实地考察好溪沿岸的情况,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基础上分析了好溪的水污染情况,提出了八条保护措施,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其中学生黄芳的科学小论文不能让好溪变恶溪于96年获县三小竞赛唯一一个一等奖。在上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一课时,学生对人们捕蛇酿酒的事发生了兴趣,我引导学生到菜场卖蛇现场、卖药酒的商店、农村老农家庭等实地及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查研究,到图书馆、书店进行了资料检索,增强了学生的生态保护

36、意识,提高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祝成的科学小论文从卖蛇谈环保意识于2000年获县学习常识小论文一等奖。学了植物与环境后,祝成研究总结的小论文植物体内有空气吗于2001年获县常识小论文一等奖。学了水土保护后,学生丁昭君探究总结的小论文洪水的成因于98年获县常识小论文一等奖。看到学校多媒体教室门口的菊花枯萎后,学生祝成运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进行实验探究,发现了油漆污染的问题,总结的科学小论文对油漆污染问题的发现和思考于2001年获县三小竞赛一等奖。学生们通过研究并撰写科学小论文,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各科考核成绩也随着水涨船高,起到了半两拨千斤的作用。 (3)服务社会法 服务社会法是指教师引导学

37、生将课内学到的科学常识应用于现实社会中去,引导学生发现现实学习、生活、生产当中的科学的现象,并通过宣传、指导等方法学用结合,服务社会,努力使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变得更为科学、进步和美好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科学启蒙教育方法是自然常识课课内外结合的有效方法,它既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对学生利用乡土人文地理环境特点进行学习,用好用活大自然教材,训练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勇于探索的精神、大胆创新的意识作用很大。同时,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考方法,实事求是的学风,改造自然、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另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意识,提升科学水准,改变生

38、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3.摸索出了一系列科学启蒙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研究逐步摸索出一些适合农村等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有效途径。 (1)逐步形成了发挥农村等欠发达地区资源优势的基本思路根据小学生知识结构和背景,结合农村生活和生产实际,我们逐步总结形成的科技知识运用的最佳途径或假设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因地制宜。根据本地“一村一品”“三种两养”的农村经济发展规划,通过观察,调查、分析各种现象、问题,寻找相应的对策。根据凝灰岩、竹木等山区资源引导学生寻求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措施。调查本地的环境和动植物的情况,找出保护生态平衡,保护和利用结合的方法和措施。按需制宜。根据本地人们常患的疾病的现状,探索

39、原因,寻求避免或治疗方法。根据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科学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枝未节的现状,针对性地训练学生防水,防电、防火的技能,培养他们使用电器,烧菜做饭、营养搭配,科学滋补,科学锻炼的能力。运用科学知识改进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便的能力,进行小创造小发明的引导。因势制宜。根据“科技兴县,科学兴农”的经济发展需要,寻求开发资源利用资源的渠道,探索连接科学与致富的纽带。根据“立体高效农业”的战略,培养学生栽培、饲养、引种、嫁接的能力。根据森林绿色蔬菜受青睐的趋势,调查本地的野生蕨菜和菌类,寻求开发和培植的途径。根据本地气候和水土特点引种或改良各种植物和蔬菜,提出合理化建议。 (2)初步构筑了家庭社区

40、学校之间的立交桥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们逐步构筑成功了适合农村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合力网络,为科学启蒙教育的成功实施奠定了基础框架。 让家长成为科学启蒙教育的坚强后盾。在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对各种科学现象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了解当前农村地区生活、生产各方面存在的不科学现象,充分感受身边的科学,增强学生的危机感,激发他们的责任心,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打下基础。在家长的协作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对本地动植物资源的调查,使学生了解家乡动植物的状况,开发和发展潜力,为家乡今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建议和依据。在家长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更具体地对家乡气候等自然条件的调

41、查分析,有利于认清本地经济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供科学依据。才能更深入地对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保护家乡环境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让社区成为科学启蒙教育的肥沃土壤。我们倡导成立的雏鹰科技协会,开设有各种科技兴趣小组二十几个,每个星期六开展活动。充分利用社会和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开展活动,为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拓展了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联手我校先后建立了二十几个有本地特色的科学启蒙教育基地,成为常规性、阶段性开展科学启蒙教育的牢固阵地,开启了学生科学启蒙之源。 让校园成为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渠道。丰富学生校园生活,营造良好的科学启蒙教育氛围,创造

42、积极的竞争环境是科学启蒙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和重要途径。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了“1234”计划让学生在读书刊、做实验、搞活动、编小报、听广播、出点子、小制作、小观察、小论文、小讨论、小竞赛中受到全方位的科学启蒙熏陶,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增长他们的科学知识、增强他们的科学能力、启迪他们的科学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社会、家长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普遍肯定。 (3)疏通了科学启蒙教育与农业携手的绿色通道 通过调查、观察和种养活动,使小学生的科技启蒙教育与农村的生产、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拓宽了农村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道路,开启了农村地区科学启蒙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的源流。如:教学植物时,请学生调查

43、一下家乡有哪些常种的农作物,各有什么特点,适宜什么土壤生长,有多少经济和社会价值,发展前景如何,并参与一些种植、观察活动;调查本地的野生植物中,哪些有观赏价值,哪些有药用价值,哪些可以做建材,哪些可以食用,哪些可以充当化工原料,哪些可以作饲料,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开发利用建议。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对植物的科学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了科学的实践应用能力。又如:教学动物时,请学生参与一些本地动物的捕捞、饲养及观察研究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捕捉、喂养、观察等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握昆虫的特点、各种鱼的特点及所需的生活环境、各种家禽家畜的科学饲养方法等科学知识。再如:在教学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44、时,请学生调查田野里有哪些植物和动物,哪些动物对植物有益,哪些动物对植物有害,水稻喜欢怎样的土壤、水分、气候,哪些昆虫对水稻危害最大,应该怎样消灭这些害虫,稻田里有哪些鱼类动物,它们有没有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等等。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分析、饲养、种植、调查活动,学生能在具体的实践中领会生态平衡方面的知识、食物链方面的知识、动植物生活环境方面的知识,深化理解一些动植物特点、家乡动植物开发的一些潜力、动植物之间的复杂联系。 4.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通过一系列课内外科学启蒙教育的实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科学的求实精神,科学造福人类的精神;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能力;丰富了学

45、生各方面最基本的科学知识。附表一 小学生科学精神评价情况统计表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完全达到大部达到基本达到很少达到不能达到2000年9月2001年9月2002年5月人均得分优秀率人均得分优秀率人均得分优秀率5分4分3分2分1分诚实在学习和研究中能较好地表现出实事求是的品质3.950%4.368%4.890%毅力在学习和研究中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320%3.938%4.451%兴趣热爱科学,对科学现象感兴趣,能主动参与各种科学活动。3.637%4.362%4.886%创新意识能对科学现象经常提问,勇于改革创新。2.712%3.121%3.928%合作竞争敢于竞争,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乐意与

46、人合作,互相谦让。319%3.931%4.552%合计3.227.6%3.944%4.561.4%从表一的评价数据分析可以发现,通过科学启蒙教育的有效实施,学生的科学精神得到了有效的培养,特别是在科学兴趣和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上更有显著的进步。附表二 小学生科学能力评价情况统计表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完全达到大部达到基本达到很少达到不能达到2000年9月2001年9月2002年5月人均得分优秀率人均得分优秀率人均得分优秀率5分4分3分2分1分观察能简单阐述观察的方法,并能以语言描述观察的过程和结果。3.320%4.132%4.756%分类能按一定的标准给事物和现象分类,并能说说科学依据。3

47、.028%3.940%4.551%实验能利用一些工具、材料有目的地进行一些简易的科学实验,并学会分析实验现象。2.616%3.226%4.241%创造能对一些科学现象进行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创新性的解决办法,并能付诸实施。2.15%312%3.922%应用能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产和生活当中,促进科学普及和科技进步。2.810%3.523%431%种养能根据学习、实验需要,进行一些基本的种植植物和养殖小动物的活动。3.841%4.258%4.770%整理能较科学地收集整理观察、实验、分析的材料、观点和结论,会初步撰写实验观察报告和科学小论文。2.16%320%4.13

48、8%合计2.818%3.630.14.344.1%从表二的评价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科学能力在科学启蒙教育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有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科学创新能力和整理科学材料的能力上表现得犹为突出,观察实验的能力也有显著的变化。附表三 小学生科学知识评价情况统计表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完全达到大部达到基本达到很少达到不能达到2000年9月2001年9月2002年5月人均得分优秀率人均得分优秀率人均得分优秀率5分4分3分2分1分术语知道一些常用的科学术语,了解一些常见的科学概念。3.130%3.846%4.561%动物能认出本地常见的哺乳动物、昆虫、鱼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并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特点及生

49、活习性。3.532%4.253%4.880%植物能了解适宜本地生长的一些树木、花草、水果、庄稼、蔬菜,能说说它们的一些特点和用途。3.635%4.356%4.988%环境能了解一些本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明确一些优势和不足。掌握一些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的科学道理。312%427%4.437%新科技能及时了解最新的科学技术信息和科学应用情况。3.116%3.932%4.347%合计3.325%442.84.662.6 从表三的评价数据可以得出,通过科学启蒙教育研究的有效实施,学生掌握有关动植物科学知识的优秀率更高,对科学概念了解得更多,更为关注前沿的科学技术知识。学生的科学知识比以前更为丰富,更为

50、全面。附表四 近三年学生创新作品竞赛情况统计表 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小实验集体先进合计省地县省地县省地县省地县1999.9-2000.80281240160080322000.9-2001.823132312131502121662001.9-2002.5512563716252616282169 从统计表中可看出,通过对学生实施一系列有农村特色的科学启蒙教育,学生在三小竞赛,劳技作品比赛中,不论是获奖档次还是获奖数量都不断提升。实验班的学生基本上人人参与,特别是小发明、小论文,地级以上获奖的学生全部来自实验班。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对学生开展有农村特色的科学启蒙教育的有效性。 5.培养了一批科学启

51、蒙教育的骨干教师通过几年来的实验和研究,共举行大小讲座30多次,组织各类科学启蒙教育活动100多回,科学启蒙知识广播200多次,出学科学黑板报100多次,出科技知识专栏20多版,科学启蒙教育研讨30多回,开各类科学启蒙教育研究课50多节,编科学小报2000多张。一系列的研究举措为科学启蒙教师的培养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学校逐渐涌现出一支有农村特色的科学启蒙教育的教师骨干队伍,成了全市的排头兵。其中涌现出了科学教育的省名师培养对象1名,市学科带头人1名,县学科带头人多人。教师整体的素质不断提升,教师的科学教育论文频频在省级以上获奖和发表。附表五 近五年教师科学启蒙教育成果统计表省级以上地市级县级小计

52、荣誉先进291728优质课公开课 指导课361019发表获奖 成果论文15264990辅导学生 获奖发表19205291合计3961128228 如祝桂义的论文做活实验,上好常识课于97发表在小学自然教学第六期上;赵力乾、祝桂义的在常识教学中进行创造教育研究报告于99年获市教科所一等奖,于2001年获省教科院二等奖,于2002年获全国自然专业委员会二等奖;祝桂义的论文农村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一些做法于97年获省科技教育论文二等奖,并发表于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当代论文集中。祝桂义的在常识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探索于2000年获全国第八届科技辅导员论文评比一等奖,并发表于科技辅导员杂志上。夏绍洪的论

53、文新、活、精、实于2000年发表在实验教学与装备第一期上。夏绍洪的自主学习 自行探索于2000年发表在实验教学与装备第五期上。 6.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本课题经过近十年来的研究和成果推广,不仅总结出了欠发达地区科学启蒙教育的宝贵经验,而且大大推进了本地科技进步的进程,提高了本地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改变了周围的许多不科学现象,受到了各级组织部门的奖励和广大群众的肯定,各级报刊、电视台报道、宣传、发表本课题成果达50多次。本课题的前期研究成果发挥山村教学优势92年就已获省三等奖;阶段性成果农村小学生科技启蒙教育的一些做法96年获省二等奖;课题研究前期成果在常识教学中进行创造教育99年通过教科所

54、鉴定,并获地区一等奖;深化研究成果在常识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研究报告2001年获全国自然专业委员会二等奖;推广子课题成果支援农村薄弱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研究2001年获省实验分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本课题终结科研成果农村小学生科技启蒙教育特色研究2002年6月获市一等奖第一名;2002年7月经修改整合后的成果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途径和方法研究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实用性、普遍性和推广意义,是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难得的宝贵的基层经验,于2002年10月获市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2.10论文地区一等奖初步研究成果发挥山村教学优势获地区一等奖1992.11论文省三等奖初

55、步研究成果发挥山村教学优势获省教研室三等奖1996.9论文地区一等奖阶段性研究成果常识教学中进行创造教育获地区一等奖1996.12论文省二等奖阶段性研究成果农村小学生科技启蒙教育的一些做法获浙江省科技教育理论研讨论文二等奖1997.5论文省三等奖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常识教学中进行创造教育获省三等奖1997.12论文国家阶段性研究成果在活上小功夫,做好观察实验论文发表在小学自然教学97年第6期上1998.4论文省三等奖阶段性研究成果实验教学论文做活常识实验获省教委三等奖1999.9论文省三等奖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常识科贯彻科技素质教育的一些思考获省常识教学论文三等奖1999.11.29科研成果地一等课题

56、研究成果在常识教学中进行创造教育通过教科所鉴定,并获地区一等奖2000.6论文地区一等奖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常识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探索和思考获地区教研室一等奖。2000.12论文地区一等奖阶段性研究成果常识科如何进行创新教育获丽水市实验学校专业委员会一等奖。2000.9论文全国一等奖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常识教学中进行创造教育在第八届全国科技辅导员论文比赛中获一等奖2000.9论文国家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常识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探索和思考发表在科技辅导员上。2001.3论文地一等奖推广成果创新教育的探索获地区教育学会一等奖。2001.10科研成果全国二等奖深化研究成果在常识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研究报告获自

57、然专业委员会二等奖。2001.12科研成果省推广课题成果支援农村薄弱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研究获省实验分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1.11科研成果市一等奖推广课题成果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研究获市重点课题一等奖第一名。2001.11科研成果市一等奖推广课题成果支援农村薄弱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研究获市重点课题一等奖。2002.6科研成果市本课题终结科研成果农村小学生科技启蒙教育特色研究2002年6月获市一等奖第一名。2002.10科研成果市课题终结成果的修改稿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途径和方法研究获市第二届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七、研究的结论1.实践证明:在农村等欠发达地区

58、开展有特色的科学启蒙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既是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又是发挥农村地理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同时也能有效地弥补农村等欠发达地区教育经费不足的缺陷。2.实践证明:在农村等欠发达地区开展有特色的科学启蒙教育是十分可行的。农村地区有广阔的科学研究天地,田野、山川、菜地、路边、房前屋后都可以成为学习研究的场所,各种庄稼、树木、野草、家畜、家禽、溪鱼、昆虫、石头、土壤都可以成为学习研究的对象。3.实践证明: 我们从调查不科学的现象为切入点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成功有效的突破口。通过第一线的调查分析,使学生了解当前农村地区生活、生产各方面存在的不科学现象,让学生充分感受科学就在身边,增

59、强学生的危机感,激发他们的责任心,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打下基础。4.实验的效果告诉我们: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因势制宜是发挥农村优势开展科学启蒙教育的较好思路。5.实验过程使我们深切地认识到:构筑好家庭、社区、学校之间的立交桥,形成三位一体的合力网络,是农村等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础框架和有效途径。6.从实验反馈的情况分析可知:利用家庭、社区、学校三位一体的合力网络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可以解决广大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碰到的一些简单科学问题,改变农民一些不科学的习惯做法,推进科学知识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为科技兴农服务。7. 从几年来的实验效果可以得出:小创造小发明法,撰写科

60、学小论文法,服务社会法,调查感知法,行动追索法是农村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值得推广的有效方法。8.从实践中我们感觉到: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科学启蒙教育是拓展教学空间,提升科学启蒙教育层次的发展方向。9.实验告诉我们:开展有农村特色的科学启蒙教育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任意延伸,同时在内容和形式上要不断创新。八、参考文献1.周庆林的青少年科技写作指导,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周又红的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郭治的城市小学科技活动,由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 4.陈欢庆的创造力开发教程,由浙江文艺出报社出版。 5.张先翱的打开科学之们,由晨光出版社出版。 6.徐飞的科学家的失误,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7.裴娣娜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8.朱长超的挖掘大脑中的财富,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9.朱小蔓的小学素质教育实践与理论反思,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0.齐管社的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实践和思考,发表于科技辅导员2001.310. 开殿强的科技教育的基本要求与活动特点,发表于中国科技教育2002.2( 2003.7浙江省第二届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4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