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泽*** 文档编号:74897061 上传时间:2022-04-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4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散文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散文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散文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散文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知识点归纳(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散文知识归纳一、明确概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二、理解特点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 3)议论散文或( 1)写景散文 ( 2)状物散文( 3)叙事散文 ( 4)说理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根据

2、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 “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六、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概括主题的方法1.解读题目法。

3、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题,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主题,也往往与中心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2.分析首尾法。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思想,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3.分析议论抒情句法。这些句子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的主题。4.联系背景法。有的文章,只有了解它的背景,才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主题。要特别注意文后的注释说明的文字。5.因文而异法。写人叙事类散文主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作者对

4、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也深广,富于理趣;哲理性散文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地揭示或评价。1七、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平实( 2)生动、形象、明快( 3)深刻、隽永、含蓄( 4)华丽、优美、典雅( 5)幽默、诙谐、辛辣散文答题技巧一、解题的一般要求原则:忠实于原文观念:整体的观念;联系的观念步骤:第一步带着问题读文章第二步把握大意读试题第三步结合原文巧作答1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2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

5、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题干能显示答题区间。 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二、结构类答题1句子所处位置及其结构上的作用( 1)在文首段: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提挈全篇,提纲挈领渲染气氛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制造波澜。首段是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交代背景、铺垫后文等作用。( 2)在文中段: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在文末段:画龙点睛,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言有尽而意无穷2. 散文中的穿插性材料是近年来频繁考查的欣赏点。 所谓穿

6、插性材料, 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经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描写,不一而足;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视需要而定;就其作用而言,或对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或正衬,或反衬,或营造氛围,或表现风格,各尽其妙。a.准确定位。位置不同,结构作用就不同。b.三个角度思考( 1)内容本身所写。看穿插材料写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感情等有何作用。2( 2)上下文联系。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回答应具体。( 3)结合表现手法考虑结构作用。c.答题模式开头:(形象地)表现(强调、展现)了 领起(引出)下文,为下文 作

7、铺垫,衬托(反衬)了 。中间: (形象地)表现(强调、展现)了 与上文(下文)照应,与 形成对比,衬托(反衬)了 ,为展现主旨作铺垫。结尾:总结了上文 ,与上文 相照应,点明了 中心,引发思考等。三、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3.第三人称: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四、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 )较清楚地进行记叙。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

8、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五、描写手法1.景物描写:再现自然风光,营造某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2.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有时在结构上引起下文、推动情节发展。3.正面描写: A 渲染采用浓墨重彩的笔法描绘事物、感染读者。B白描: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的描写手法。侧面描写(烘托、烘云托月):正衬、反衬。4.点面结合:描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写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点面结合才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细节描写增加文章情趣和可读性。六、修辞手法1.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2.对偶:使词句有音

9、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3.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七、表达方式(记叙、抒情、议论、描写)3记叙、抒情、议论三者结合是散文常用的手法。叙散

10、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主旨的作用;文章中的记叙是为抒情议论服务的,而抒情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八、表现手法1抑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3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4托物言志,在事物中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含蓄、富有哲理,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6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7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