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习题:板块二 强权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综合检测B卷 含答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4885431 上传时间:2022-04-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高考历史习题:板块二 强权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综合检测B卷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习题:板块二 强权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综合检测B卷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习题:板块二 强权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综合检测B卷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习题:板块二 强权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综合检测B卷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习题:板块二 强权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综合检测B卷 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历史备考资料(精校版)板块二综合检测B卷(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郑州质检)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之后,现代国际体系塑造出中国这一现代概念,她需要以一国的身份参与世界各国事务,而不再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领导无边无际的天下。由此,中国在外来军事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下列能够体现晚清逐渐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的是()A承认租界管理本国侨民B允许西方来华传教游历C互派公使进驻对方国都D甲午战后放弃宗藩朝鲜解析:选C租界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不能体现中国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故A项错误;允许西方来华传教游历,便利了列强对中

2、国的侵略,不属于中国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故B项错误;互派公使是近现代正常的国际外交行为,故C项正确;中国放弃宗藩朝鲜是中国实力衰落的表现,不能体现出晚清政府实行了近现代外交体系,故D项错误。2清政府下令不许地方绅士自行救灾,救济灾荒均以国家为主导,以免引发社会治安问题。到了光绪初年,来自江浙等东南沿海的地方绅士,开始跨越江南,进入华北地区去救灾。这说明()A民间救灾开始居主导地位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C政府的救灾政策发生变化D晚清中央权威趋于衰弱解析:选D材料不能说明民间开始成为救灾的主导,救灾依然是政府主导之下的行为,故A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属于光绪中后期,而不是“

3、光绪初年”,故B项错误;政策的变化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故C项错误;材料“不许地方绅士自行救灾”“开始跨越江南,进入华北地区去救灾”的变化反映出清政府的权威趋于衰弱,故D项正确。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近代军阀的跋扈,看似扰乱了中国好几十年,然这一班并无大略,至少是思想落伍,不失现代潮流的人,在今日的情势之下,复何能为?而在今日,国内即无问题之后,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吕思勉意在强调()A思想落后是军阀混战根源B中国自存之理在于打退侵略C当时中国内部已实现合作D中国革命的前途在内不在外解析:选B根据“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可知吕思勉认为外来侵略是关系国家存亡

4、的关键,所以中国自存之理在于打退侵略,故B项正确。4洪仁玕颇具深意地说,凡“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使用这些“轻污字样,是口舌取胜之事,不是经纶实际”。而左宗棠的幕僚骆秉章则将原来的英吉利夷船入寇记改为洋务权舆了。这表明了()A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B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C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D傲慢自大的观念开始起变化解析:选D材料“轻污字样,是口舌取胜之事,不是经纶实际”“英吉利夷船入寇记改为洋务权舆”体现了对西方认识的转变,表明部分先进的国人傲慢自大的观念开始起变化,故D项正确。5近代某学者在揭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困境时曾说:“工艺不兴,制造不讲,

5、土货销场,寥寥无几,能争利乎?”而洋人则可以利用条约特权,“投我所好,制造百物,畅销内地”,如是则通商不如不通。该学者()A反对开辟通商口岸发展国际贸易B反思近代民族企业缺乏市场意识C批判清政府限制民间办厂的政策D认为条约制度束缚民族资本发展解析:选D根据题干信息,该学者是反对洋人利用条约特权,“投我所好,制造百物,畅销内地”,并不反对开辟通商口岸发展国际贸易,故A项错误,D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无关。6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材料中的“中国当代观念”()A倍受当时的政府推崇B成为当时多数中国人的共同观念C

6、1915年的当代观念主体是资产阶级D1919年以后当代观念完全走别国道路解析:选C1915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所以当时的当代观念主体是资产阶级,故C项正确。7(2018届高三河南六市联考)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A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B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C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否定D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解析:选A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19世纪中叶,这一时期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有识之士提出

7、要向西方学习,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所以这一时期“商”思维说明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故A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是在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故B项错误;虽然是重商但并不是否定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故D项错误。8下表是19351937年中国工矿业生产简表(单位:吨)年份钢生铁煤锰矿1935年256 565787 06136 091 74731 4001936年414 315809 99639 902 98543 4001937年556 347958 68337 230 46979 187对上表蕴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政府

8、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B官僚资本控制国家经济命脉C政府实施“经济统制”政策D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结合解析:选D钢、生铁、煤、锰矿开采产量的不断增长显示了国民政府加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故D项正确。9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这些报刊中,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有专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时期报刊的突出特点是()A提倡民主与科学B服务实体经济C内容丰富,贴近民众D注重舆情监督,通达社情民意解析:选C根据材料“有专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可知,这时期

9、报刊突出特点是内容丰富,贴近民众,故C项正确。10对于蒋介石久攻南昌不成,中国共产党虽对他有不满,但仍尽力“去帮助他,不使他江西的战事失败,不使他离开北伐革命的战线,不使他失去军事上的地位”,并极力主张第四军、第八军东下对他进行增援。材料表明当时()A蒋介石展现较强的革命性B国共积极维护统一战线C中共右倾思想占据上风D革命统一战线名存实亡解析:选A在北伐战争的前期,蒋介石还是展现出了较强的革命性,所以得到了中共最强力的支持,故A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名存实亡的标志是1927年蒋介石于北伐战争后期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故D项错误;B、C两项在材料中未提及。11(2017临沂模拟)为了实现思想

10、觉醒的目标,国民政府于1934年发起了新生活运动。这场运动强调培养卫生习惯、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学者和官员被督促去研读19世纪政治家曾国藩的著述,培养精忠报国的精神。这反映了()A国民政府意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B国民政府为应对日本入侵积极准备C国民政府得到全国民众的广泛支持D运动的开展有助于民众素质的提升解析:选D根据材料国民政府的行为是“为了实现思想觉醒的目标”,这有利于民众素质的提高,故D项正确。12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的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十四年抗战”看法已成为人们共识。

11、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B“十四年抗战”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C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D“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解析:选B材料“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十四年抗战看法已成为人们共识”说明对“十四年抗战”史学家没有太多学术争论,故A项错误;“十四年抗日战争”相对于“八年抗日战争”更强调反侵略的长期性,故B项正确;C项说法太绝对,主流认识也不一定最科学,故C项错误;按“十四年抗战”计算,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12、料一中国自古以来是大家庭制度,这个大家庭源于农业社会。定居,种田,那人愈多愈好,人多好做事。所以就鼓励多子多孙,多少代都不分家。这是中国的长处,中国社会的优点,自古以来就过社会团体生活,团体生活要照顾别人,因此中国人心量也就大。大家庭好处在哪里?教育,父母不用操心,那是整个家族的事情。养老不用操心,老了怎么办?落叶归根,是回家养老,享天伦之乐。你在外面做事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家庭支持你,家庭是最可靠的支持者。你在外面所赚的,都贡献给家庭,让家庭这个力量愈来愈大,你在外面办事愈来愈好。摘编自古代中国的大家庭制度材料二20世纪初,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

13、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人们的工作不再局限于以家庭为本位,而是转变为在不同的工业、商业机构之中。因此,年轻人大多离家工作,甚至离开自己生长的农村,到城市、工厂寻找工作机会。在这种生活环境下,父母子女、夫妇之间的工作随着职业、地点而不同,无须透过大家庭带来生产力,因此小家庭模式逐渐衍生。另外,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随着彼此生活环境不同而较易变得淡薄,导致夫妇的关系较难长久地发展,离婚个案增多,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亦变得较为疏离,兄弟姊妹的争吵亦趋于频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以家庭为本的观念渐为个人为本的观念所取代,人们更重视个人的发展与地位,倾向于将个

14、人置于家庭之上,冲击传统家庭文化所建立的道德价值观与行事规范。据李永芳改革开放30年中国家庭文化的嬗变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大家庭制度形成的社会根源和积极作用。(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家庭制度的变化及其原因,谈谈你对家庭建设的认识。(16分)解析:第(1)问,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是大家庭制度形成的社会根源;结合材料一第二、三段话概括其积极作用。第(2)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二中“小家庭模式逐渐衍生”“人们重视个人的发展与地位”这两核心句分析;第二小问,可以结合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像工业文明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式教育的发展、民主、平等、自由思想的传播、国

15、家法律建设和法治观念不断进步等角度回答;第三小问,可以从家庭和家风建设、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的家庭优良传统,民主、平等、互爱的和谐家庭关系,以及国家政策、社会舆论应该引导建设良好的家风等方面回答。答案:(1)根源: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3分)作用:团体意识强;社会保障功能强,解决了教育和养老问题;为家庭成员提供财力支持和帮助;保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性。(6分)(2)变化:大家庭逐渐解体,被小家庭取代;个人为本的观念取代家庭为本的观念。(4分)原因:工业文明的发展;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式教育的发展;民主、平等、自由思想的传播;国家法律建设和法治观念不断进步。(6分)认识:高度重视家庭和家风建设;

16、发扬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的优良传统,建立民主、平等、互爱的和谐家庭关系;国家政策、社会舆论应该引导建设良好的家风。(6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依据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国民政府考试院陆续颁布各种相关法规,正式建立起了一整套以西方文官制度为模板的近代文官制度。其考选机构独立化、事务官与政务官分离、按职位分类、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取代四书五经等,不仅在考试形式、考场管理、考官、应试资格、法规等方面都吸收了科举的环环相接、细密有序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对科举公平竞争、平等开放、择优录用、机构公正等选才精神的继承,使公务员考选制具有了名副其实的科举特色。摘编自陈

17、小锦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公务员考选制的科举特色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结合材料内容和文章出处,可拟定具体论题是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从成因、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说明即可。答案:示例论题: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3分)阐述:1927年国民政府建立后形式上统一了中国,政府需要专业行政人才来有效执行中央号令,于是,南京国民政府借鉴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的思想(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弹劾权、考试权,各自独立运作并互相监督制衡),将西方文官制度与传统科举制度相结合,建立了公务员考选制度。这种公务员考选制度有利于为政府选拔高素质人才,为各阶层知识分子参政提供机会,也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但是,由于当时政治腐败,军阀割据,战争连年,公务员制度很难有效实施。(9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