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市X山泥石流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74882690 上传时间:2022-04-1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08.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X市X山泥石流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X市X山泥石流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X市X山泥石流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资源描述:

《X市X山泥石流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市X山泥石流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4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 市 X 山泥石流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XXXXXXXX学习参考.X 市北山泥石流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学习参考. .目录1前 言 .51.1项目来源 .51.2目的与任务 .52自然环境概况 .72.1灾害点位置 .72.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72.3气象和水文 .92.4地质环境背景 .122.5人类经济工程活动 .153地质灾害概况 .173.1灾情评估 .173.2险情评估 .174治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84.1治理的必要性 .184.2治理的迫切性 .195地质灾害特征与评价 .205.1泥石流危害现状 .205.2泥石流发育特征 .205.3泥石流发展趋势分

2、析 .285.4泥石流危害程度预测及分区 .296治理区工程地质条件 .316.1地壳稳定性评价 .316.2岩土体类型及特征 .317治理工程规划方案 .32学习参考. .7.1防治原则和目标 .327.2防治方案 .337.3治理参数的选择 .367.4拟定方案构筑物设计与初步计算 .377.5防护工程设施的基础地基和处理措施. 457.6防护工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分析 .458 施工条件及施工组织 .468.1建筑材料及开采条件 .468.2施工道路及供水、供电条件 .468.3占地、拆迁数量及临时占地与临时工程. 468.4施工进度与施工组织 .479 环境影响评价 .489.1有利影响

3、 .489.2不利影响及防治措施 .4810 工程投资估算 .错误 ! 未定义书签。10.1主要工程数量汇总 .错误 ! 未定义书签。10.2投资估算 .错误 ! 未定义书签。11 效益分析 .错误 ! 未定义书签。11.1减灾效益 .错误 ! 未定义书签。11.2经济效益 .错误 ! 未定义书签。11.3环境效益 .错误 ! 未定义书签。11.4社会效益 .错误 ! 未定义书签。12 结论和建议 .错误 ! 未定义书签。12.1结论 .错误 ! 未定义书签。12.2建议 .错误 ! 未定义书签。学习参考.1 前 言1.1 项目来源X 市北山泥石流位于 X 市西北侧,呈西南东北方向延伸, 西起

4、邓家庄以西,东至宝觉万寿寺北侧, 长度约 3.3km。北山斜坡带地形呈多级台阶状,山体中下部发生多处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据现场调查 , X 市北山斜坡带间形成有 9 处泥石流沟谷,在强降雨的影响下,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地质灾害隐患直接威胁着该区域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每年汛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地质灾害险情,特别是今年的几次强降雨,多次引发山洪泥石流,为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危害。为此 X 市人民政府对该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十分重视,多年来,号召动员干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开展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并多方筹措经费,修建了较为简易的防灾工程,并多次进行加固、提高和维护,在一定程度上减

5、轻了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但受资金所限,各种地质灾害隐患依然存在。为了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改善 X 市北山的环境条件。 根据省财政厅、 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组织申报 2010 年度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中央财政补助经费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 X 市国土资源局于 2010 年 9 月 24 日委托 XXXXXXXX开展 X 市北山泥石流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作。我院于 2010 年 9 月 25 日成立了由 4 名技术人员组成的专门项目组赴现场进行野外勘查, 历时 5 天,并编制了X 市北山泥石流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前期勘查报告(以下简称勘查报告),完成了治理工程前期的勘查工作。在勘查报告基础上,

6、进行了泥石流治理方案的设计和比选,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图件。于2010 年 10 月 21 日提交了 X 市北山泥石流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目的与任务学习参考.本次工作目的是对X 市北山泥石流灾害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保护受威胁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地方政府制定防灾减灾决策和灾害治理提供依据。主要任务有:1、充分收集和调查泥石流灾害发育类型、规模、历史及现状,查明治理区工程地质条件,查明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危害方式和发展趋势;2、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性,进行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方案设计和比选,确定科学合理的工程量,并进行投资估算。学习参考.2

7、自然环境概况2.1 灾害点位置X 市地处黄河上游,平均海拔1800m,距省会 150km,为省西南部中心城市,是X 回族自治州府所在地和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有213国道及 309 省道通过,市区与各乡(镇)都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如图 2-1 所示。调查区图 2 1北山不稳定斜坡带地理位置图2.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X 市是 X 回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和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史称枹罕、河州,素有“茶马互市”、西部“旱码头”和“河湟雄镇”之称,享有“花儿之乡”、“彩陶之乡”和“牡丹之乡”的美誉。区域总面积学习参考.88.6km2,辖 4 个镇 41 个行政村, 6 个街道办事处2

8、7 个社区;总人口 25 万,其中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1.4%;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8.4%。北山不稳定斜坡带便位于X 市区西北侧,坡脚下为居民生活区,人口密集、财产集中,该不稳定斜坡带下居住着2 个街道办事处3 个社区 90%的人口,为人口密集区域。X 市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中原农区与高原牧区、 温带与寒带的过渡地带的中心和枢纽位置,是甘南牧区和中原农区两大经济板块的交址地带,两地的生产、生活方式差异较大,互补性很强。一方面,牧区需要的生活和生产物资从 X 市采购或途经运送。另一方面,牧区生产的牛羊活畜及其副产品,在 X 市加工、包装、销售或通过 X 运往各地,加上本市和周边

9、县畜牧产业的良好基础,使 X 市成为全国最大的畜产品集散地之一。由于 X 市地处农区和牧区结合部,交通便利,农畜产品市场资源极为丰富。非金属矿藏主要为石灰石和红粘土,其特点为杂质少、品位高,储量很大。近几年,经过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新城区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人居环境都有较大改善,完成了红园广场、中心绿地、新华小区、 X市政府统办楼、滨河体育场等一批基础设施的建设,三易黄金水岸、 X市实验小学(毛园小学)、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一批项目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市区干支道形成网络,完成了红园路拓宽,滨河中路、东路的建设,团结北路、大小西关路、新西路拓通改造等各项目也正在进行。电力供应充足,市区大电

10、网 110kv,联网变电 35kv,各种负荷的用电线路遍布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了电炊化。邮电通讯设施完善配套,信息通讯完全实现了电子网络化。电子商务、网上购物、连锁直销、大型超市等商业服务业迅速兴起。污水处理工程和垃圾处理工程已建成使用,大夏岸综合治理、工业园区和东城区建设正在进行,城市管理和经营水平日臻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学习参考.21 世纪, X 市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国家更加重视民族地区发展,为争取项目、争取发展资金创造了有利时机;省州提出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并制定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和措施,为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带来了良好机遇;“一线两点”发展布局中

11、,州委、州政府把X 市放在了全州发展的前沿位置,给予了高度重视,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动力;康临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加快了融入一小时经济圈的步伐,为扩大对外开放,增进经济往来创造了基础条件。2.3 气象和水文气象本区的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具有山地气候的特点,气候要素随地形高度变化十分明显。其气候特点光照充足,少雨多风。据双城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6.8 ,最低气温 - 18,最高气温29.8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6%(图 12),最大月均相对湿度78%(11 月),最小相对湿度 56%(二月);最热月为 7 月,平均气温 18.1 ,最冷月为 1月,平均气温 - 7.4 (图 13)。

12、X 市降水量分布明显受地形控制,多年平均降水量由西南向东北递减,西南部巴楞山、太子山一带年降水量在 800mm以上,中部黄土丘陵一带降水量在 600800mm,双城至折桥,降水量由 600mm降至 350mm(图 14)。本区降水量年际变化显著, 年最大降水量 763.9mm,最小降水量 325mm,相差 2 倍多。降水量年分配不均,多集中于 68 月。占全年降水量的 59%。X 一带为我省暴雨中心之一,降水强度大,日最大降雨量82.1mm,日平均降雨量 16.5mm。小时最大降雨量48.6mm,小时平均降雨量8.1mm,10 分钟最大降雨量19.8mm,10 分钟平均降雨量5.4mm,是引发

13、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学习参考.气温相对湿度90相对湿度20 气温80( % )()157060105054030020-5100-10123456789101112(月)图 22治理相对湿度、气温曲线图蒸发量降水量180 蒸发量( mm )160140120100降水量806040200123456789101112月份(月)图 2 3双城降水量、蒸发量柱状图学习参考.调查区图 24工作区降水量等值线图水文治理区附近河流主要有大夏河及其支流红水河等。大夏河发源于省县,古称漓水,在夏河县境与桑科曲合流为大夏河。大夏河为本区主要河流,自西南土门关入境,横贯全区,于塔注入家峡水库,83境流程约

14、53km,其中 X县境 30km,X市境 23km。多年平均径流量 8.59 10 m。3,历年最小流量383历年最大流量 960m/s1.37m /s 。年均径流量 1110 m,冯学习参考.家台水文站实测平均流量为34.3m3/s ,含沙量 3.49kg/m 3,输沙量419.2 104t/a 。红水河为大夏河一级支流,发源于X 县营滩乡大荒地沟,从蒋家滩入境,经枹罕镇、城郊镇、市区后在毛园村附近汇入大夏河,境长13.4km。红水河流域面积238385.67km ,平均流量 0.096m /s ,平均径流量为 0.1410 m,最大洪水量 120 m3 /s ,含沙量 2.06kg/m 3

15、。2.4 地质环境背景地形地貌X 市处于陇西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总的地势是西南高, 东北低。最高处为南部太子山,海拔4162m;中北部为低缓的丘陵地带,海拔22002700m,相对高差 400500m。根据地貌的成因类型及形态特征,本区地貌可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剥蚀侵蚀黄土丘陵:由黄土梁峁和黄土残塬组成,分布于本区西北部大部分,海拔 20002500m,地形遭受强烈切割,形成孤立、不连续的黄土峁梁、黄土丘陵等地貌形态。沟谷平均切割深度 400500m,切割密度 1.8 3.6km/km2。侵蚀堆积河谷平原:由河谷平原和黄土掩埋的河谷高阶地组成。河谷平原主要分布于大夏河一带,沿河谷、沟

16、谷呈条带状展布,包括大夏河级及以下阶地和部分沟谷级以下的沟台地,区阶地保存完好,阶面平坦宽阔,以、级阶地最为发育,海拔高程一般为19002200m。地层岩性工作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一)第四系( Q)1、黄土( Q3eol ):广布于北山坡顶,岩性以黄褐色风积黄土为主,稍湿,土质较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摇震反应中等,干强度高,韧性中等,无光学习参考.泽。层面整体沿现有山体山势呈“披风盖头”状覆盖于第四系冲洪积物及新近系 X 组之上,层面起伏大。al+pl2、冲洪积物(Q3):分布于北山中下部, 直接覆盖于上新统X 组之上。具二元结构,上部为黄土状粉土,夹薄层粉土及中、细砂层,局部含砾石,植物根系

17、发育,具层理,厚度一般1020m;下部主要由砾卵石组成,灰青灰色,粒径一般为2050mm,最大可达300mm,分选、磨圆较好,颗粒形状以次圆状为主,成份主要为砂岩、灰岩和花岗岩等,泥砂充填较少,胶结较差,厚度2040m。3、重力堆积物( Q4col ):主要为滑坡、崩塌及坍塌堆积物。沿北山坡脚呈带状分布,规模较小,成份以粉土和卵石为主,结构松散。dl-pl4、坡洪积物( Q4):分布于北山的各个支沟,厚度一般12m,局部缓坡处厚度可达45m,岩性以粉土和粉质粘土为主,含有圆砾、卵石等。(二)新近系( N)新近系 X 组(N2l ): 主要出露于北山下部及东侧北山中部,岩性以红色泥岩为主,夹砂质

18、泥岩及砂砾岩,略现韵律性,受区域构造运动的影响,岩层产状有一定差异,总体倾角较缓,产状近水平,泥质结构,钙质胶结,表部 3-5m 为强风化层,岩体较破碎。地质构造(一)地质构造本区处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和陇西旋卷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属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前缘西翼东南端X临洮凹断束的一部分(图25),是夹于马衔山太子山之间的广大红层与黄土丘陵地区,实质上是一个以前震旦系变质岩和加里东旋回中期的侵入岩为基底的新生代盆地,盆地主要为新近系上新统X 组与第四系黄土。区域性的深大断裂构造均在评估区外围,本区断裂构造不发育,次一级褶皱构造也发育较弱,新近系岩层产状学习参考.较为稳定。(二)新构造运动及地震第

19、四纪以来,构造运动在工作区主要表现为老构造运动的复活和大面积的不均匀升降运动。老构造运动的复活主要表现为石门滩至新发断裂带,隆起的继续抬升,使下部老地层出露,该段河床变窄,河床堆积物薄,两岸形成不对称的基座阶地。大面积的不均匀升降表现在使区III级以上阶地及大夏部 II级阶地也为基座阶地。而大夏岸和黄河西岸的II级阶地则为叠阶地。调查区图 25本区及周边地带构造纲要图根据省地震区带划分,本区处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震区的河西走廊地震带,根据有关资料,本区外围地震活动强烈,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学习参考.地震,邻区频繁、强烈的地震,每次都能波及到本区。2008年 5月 12 日,汶川地震时本区震感明显。

20、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反映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资料,评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5g ,设计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工作区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含水岩组性质,将地下水类型划分为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一)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该类水主要储存于新近系红色砂岩、砂砾岩地层中,并构成层间孔隙裂隙潜水或承压水。该类水的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和阶地松散岩类孔隙裂隙水,迳流缓慢,最终以泉和地下径流的形式向阶地前缘和大夏河排泄。(二)松散岩类孔隙水该类水主要分布于高阶地卵石层中,在高阶地前缘则以泉水的形式排

21、泄。高阶地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农田灌溉及西侧南部基岩裂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的补给,由高处向低处径流,以开采或潜流的形式向外排泄。2.5 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近十几年以来,城市建设向X北山的延伸引起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大多与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 1)由于修建居民生活区,对原始斜坡的开挖和堆填,改变原始坡角和坡高,并且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边坡失稳崩落,甚至发生滑坡,同时在泥石流下游及沟口地带修建建筑物,堵塞泥石流排泄通道,在上游堆积生活、建筑垃圾,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松散物源。学习参考.(2)坡脚多处修建建筑物,改变了坡体的形态,对坡体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22、3)治理区段城市供、排水系统尚不完善,且设施条件较差,常发生降水肆意泄流的情况,引起湿陷性填土变形,破坏地面的建筑物。同时由于居民公共意识不强,污水的任意排放也容易造成类似的后果。学习参考.3 地质灾害概况3.1 灾情评估X 市北山泥石流发育区曾发生过多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曾多次造成人员伤亡, 并造成了财产损失。 仅 2010 年就发生了两次较大的灾害。2010 年 8 月 10 日,X 市北山发生泥石流,对北山下居民社区道路产生了破坏。大量卵石堆积在社区道路,造成部分住户围墙破坏,同时带给当地居民很大精神压力。2010 年 9 月 18 日, X市北山发生崩塌,造成坡体前缘数间平房被毁

23、,死亡 1人。综上所述,该泥石流发育带在最近几年,发生过多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非常巨大。根据地质灾害灾情与险情 (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划分,灾情分级为较大级。X 市北山泥石流X 市北山崩塌3.2 险情评估经调查北山共有9 处泥石流沟,自西南至东北沿北山分布,泥石流沟堆积有松散的崩塌堆积物,遇强降雨时,雨水携带泥沙顺沟道冲出,形成泥石流,近年来每次大雨时总会发生泥石流灾害。北山泥石流对北山脚下居民及环城北路构成了极大的潜在威胁。据本次调查并结合收集资料,泥学习参考.石流沟危害区主要为沟居民及沟口环城北路,危害方式以淤埋、冲刷为主(表 3-1 )。调查区泥石流沟主要危害特征

24、表表 3-1危害威胁特征序号规模易发性威胁对象威胁人员威胁财产威胁险情(人)(万元)程度N1小型中易发居民、公路340300大型中N2小型中易发居民156220中型小N3小型中易发居民、道路110140中型小N4小型中易发居民、道路160200中型小N5小型低易发居民、道路180220中型小N6小型中易发居民180200中型小N7小型中易发居民、公路180230中型小N8小型中易发居民、道路200250大型中N9小型中易发居民250220大型中通过估算,北山泥石流危害、威胁人口 1756 人,危害、威胁财产约 1980万元。4 治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4.1 治理的必要性X 市北山地区是地质灾害高

25、易发区。其区域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形成高差较大的不稳定斜坡。地貌类型属侵蚀剥蚀堆积黄土丘陵区。区域冲沟发育,沟谷坡降大,并且不稳定斜坡产生较多表层松散物,并且随着人口大量增加,人类活动强度不断增大,这些原因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的发生。X 北山泥石流已成为直接影响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具不完全统计,该区域在近几年发生过数次小型的泥石流,给当地居民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为确保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全面预防地质灾害, 将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给当地居民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对北山泥石流的综合治理是十分必要的。学习参考.4.2治理的迫切性受多次泥石流灾害的影响

26、,在汛期,每遇大雨或暴雨天气,泥石流和洪水就会涌入当地社区的巷道中,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生活财产安全无法保障。针对这一恶劣的地质环境状况,该地区地质灾害引起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当地居民进行群测群防,筹措资金对修建简易的排洪渠,并对已有的排洪渠进行拓宽及清理淤积的堆积物等预防措施,进行的地质灾害预防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防灾效果,但未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当地居民及地方政府迫切希望对X 北山区域进行综合治理,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还居民一个安全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学习参考.5 地质灾害特征与评价5.1泥石流危害现状经调查北山共有 9 处泥石流沟,自西南至东北沿北山分布, 泥

27、石流沟堆积有松散的崩塌堆积物, 遇强降雨时,雨水携带泥沙顺沟道冲出,形成泥石流, 近年来每次大雨时总会发生泥石流灾害。 2010 年 8月 10 日 X 市持续大雨,北山多处发生泥石流,最大一处为环北103巷沟,泥石流堆积物沿沟道冲到环城北路路边, 冲出堆积物约 700m。北山泥石流对北山脚下居民及环城北路构成了极大的潜在威胁。 据本次调查并结合收集资料, 泥石流沟危害区主要为沟居民及沟口环城北路,危害方式以淤埋、冲刷为主。表 5-1调查区泥石流沟主要危害特征表表 5-1危害威胁特征序号规模易发性威胁对象威胁人员威胁财产威胁险情(人)(万元)程度N1N2N3N4N5N6N7N8N9小型中易发居

28、民、公路340200大型中小型中易发居民15620中型小小型中易发居民、道路1104中型小小型中易发居民、道路160100中型小小型低易发居民、道路180120中型小小型中易发居民180100中型小小型中易发居民、公路180130中型小小型中易发居民、道路200150大型中小型中易发居民250120大型中通过估算,北山泥石流危害、威胁人口1756 人,危害、威胁财产约 1980 万元。5.2泥石流发育特征泥石流基本特征根据泥石流的形成、运移、堆积特征,治理区N1N9泥石流沟以流域为周界,受一定的沟谷制约,属沟谷型泥石流,因此可将N1N9学习参考.泥石流沟流域划分为形成区、堆积区两部分, 各区面

29、积大小及发育特征见表 5-2 及附图。N1N9泥石流沟均为北西至南东向展布。 流域面积均小于 0.5km2,主沟长度短,均小于 1.0km,沟床平均纵比降 104396,松散物质沿程补给长度比均可达 8085。区沟壑密度大,地形高差较大,一般 6080m,产生泥石流的地形地貌条件和水动力条件优越。各泥石流沟形成区和堆积区明显,而流通区不明显,基本与形成区重叠。形成区和流通区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地带,松散物质储量丰富; 堆积区位于沟口地带, 多呈扇形,现状由于人类活动开发利用,堆积区的原始形态大部分被改造,目前泥石流堆积物多堆积于沟口的环北公路,时常阻塞交通。学习参考.表 5-2N1N9 泥石流沟基

30、本特征一览表沟名N1N2N3N4N5N6N7N8N920.4160.2400.0720.1970.1240.1240.2040.0.107流域面积( km)主沟长 (km)0.910.820.380.760.480.540.460.230.48沟床纵坡降()115104242141179183191396223相对高差 (m)105859210786998891107沟床平均坡度405031434742392734沟谷形态V 型V 型V 型V 型V 型V 型V 型U 型V 型形流域面积( km2)0.3850.2250.0640.1880.1170.1160.1940.0.098成主沟长 (k

31、m)0.760.650.220.630.380.440.350.150.37区沟床纵坡降()112103341144203205211493238及相对高差 (m)856775917790747488流通沟床平均坡度435334475146432937区沟谷形态V 型V 型V 型V 型V 型V 型V 型U 型V 型流域面积( km2)0.0.0150.0080.0170.0070.0080.0.0060.009堆主沟长 (km)0.150.170.160.130.100.100.110.080.11沟床纵坡降()1331061061239090127213173积相对高差 (m)2018171

32、699141719区沟床平均坡度地形较为平坦,坡度小于 5沟谷形态无沟谷形态学习参考.泥石流形成条件分析泥石流形成需具备 3 个基本条件:沟谷斜坡地带分布有大量的松散堆积物;沟谷中具有陡峻的谷坡地形和较大的纵坡,有利于松散堆积物与水流汇集,并使之迅速下泻;沟谷上、中游必须有充沛的急(剧)水源,如暴雨,并因地形陡峻可产生强大的水动力。(1)地形地貌条件治理区属黄土丘陵和大夏河级阶地后缘的交会地带,地貌类型为黄土丘陵和山前冲洪积平原,区沟壑密度较大,沟坡陡峻,沟道纵比降大,沟程较短,极利于降水在短时间汇集,使坡面水流和支沟洪水迅速获得能量汇集在主沟道中,使主沟道泥石流的规模和峰值快速升级,从而形成

33、大规模泥石流冲出沟外。沟道破山而出后,在沟口处的开阔河谷地带形成泥石流堆积扇,成为泥石流的渲泻场地,而沟口处密集的民房和人口,使各泥石流沟具备了成灾条件。(2)松散固体物质补给条件N1N9泥石流流域松散固体物质受地层岩性及先期地貌和气候的控制。治理区出露的基岩主要为新近系X 组砂质泥岩和泥质砂岩,该类岩体属软岩,结构疏松且节理裂隙发育,有利分于地表与地下水的渗入,且泥岩块体遇水易软化崩解。 X 组上部广泛覆盖第四系。 因此区松散固体物质储量较丰富,分布广泛,主要以老泥石流堆积物,崩滑体,洪冲积为主,残坡积物分布围较广,但堆积极薄。形成区和流通区以坡面堆积物和崩坡积物为主,沟岸崩滑体发育;堆积区

34、以泥石流堆积物、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为主。现按照崩塌、坍塌、坡面堆积和沟道生活与建筑垃圾堆积等四类分别论述。崩塌治理区 N1N9泥石流流域崩塌主要为土质崩塌,主要分布于沟谷中上游,在河(沟)道两侧零星散布,部分地段崩塌体直接堆积于狭窄的沟道,学习参考.堵塞沟道形成天然堆积坝,现已大部分被切开,加之崩塌体松散,粒径较小,易被水流直接冲蚀搬运,补给泥石流。北高程(m) 塬201019901970195019300高程(m) 北塬201019901970195019300拉张裂缝Qeol3居al+pl民Q3区Qcol41N250100150图 5-1B1崩塌剖面示意图拉张150裂缝B2Q3al护坡面co

35、lQ4居民Q3al区TJ61N250100150图 5-2B2崩塌剖面示意图图例eolQ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黄土3al+plQ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砾卵石lN2新近系泥岩夹砂质泥岩Qcol4崩塌堆积物推测破裂面及方向(m)200 距离( m)图图例Qal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黄土Qal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卵石Nl2新近系泥岩局部夹砂岩colQ崩塌堆积物4推测滑移面及方向(m)200距离( m)图图滑塌、坍塌滑塌、坍塌即是沟坡松散物质直接向沟的塌落或垮落,它是泥石流是直接、最易起动的固体松散物质。N1N9泥石流沟沿岸滑塌、坍塌单个体积较小,尤其在中、上游自然渠道段非常发育,沿沟岸两侧呈连续群状分布学习

36、参考.特征。坡面松散堆积主要是残坡积物和部分黄土,治理区,尤其是各泥石流沟道沟坡处松散堆积物丰富,质地松散,细粒物质多,地形坡度陡,呈裸露状态,极易被水流冲刷、搬运。沟道堆积物沟道堆积物是本泥石流沟的主要物源,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流域早期泥石流物质在搬运过程中沿主沟道及支沟沟口堆积,另一类为沟谷下游段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堆积于沟道。这些堆积物均为后期泥石流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3)降水条件N1N9泥石流属暴雨型泥石流, 形成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降水,区年降水量较多,为501.7mm,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于79 月份,占年降水量的 5670%。其最大特点是降水集中、 降水强度大,而且

37、往往以一次或几次大(暴)雨的形式降落,极易诱发泥石流的暴发。泥石流的形成过程与流动特征治理区松散固体物质主要集中于各泥石流沟谷的中上游段, 其补给量占流域总补给量的 8085。暴雨期间,雨水顺陡峻的坡面而下,迅速汇集于支沟,并冲刷携带坡面及坡脚的松散物质及支沟沟床物质,使支沟泥石流渲泄而下在主沟汇合并与壮大,沿程冲蚀主沟道的沟床和岸坡,携带走大量松散固体堆积物,特别是主沟中下游沟道及沟坡两侧分布的建筑生活垃圾等松散物质的冲蚀汇入,迅速加大了泥石流的容重及流量,从而形成完整的泥石流冲出沟口进入堆积区。泥石流的规模N1N9泥石流具有汇流快、洪峰流量大的特点,据当地居民介绍,暴雨学习参考.期间,各条

38、泥石流流动时泥沙、石块翻滚,遇降雨量大时,时常淹没冲毁沟口处的房屋及道路。依据省地方标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按配方法计算,并用形态调查流量验证。采用形态断面调查推算治理区各3泥石流流量一般在 520m/s 。1、泥石流流量泥石流流量采用配方法计算:cBQ=Q(1+)D3c式中: Q泥石流流量( m/s );3BQ同频率的清水流量( m/s );泥沙系数;D堵塞系数,取 1.1 。其中泥沙系数()按该式计算:=( c-1 )/ ( h- c)式中: c泥石流重度( t/m 3),取值1.572 (根据泥石流数量化评分与重度关系对照表直接查得) ;h固体颗粒比重,取值2.65 ;百年一遇清水流量按水利部门经验公式计算:QB(1%)=19.3F0.683);QB(1%)百年一遇清水流量( m/s2F流域面积( km)。2、泥石流规模泥石流规模按照一次最大冲出量来划分(表5-3 )。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