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置与管理规范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4845151 上传时间:2022-04-14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3.4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置与管理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置与管理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置与管理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资源描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置与管理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置与管理规范(7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与管理规范农*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l时间性:时间性:突然发生的数小时、一天或数天l性质:性质: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人的病、伤、死亡及心理影响、社会行为l内容:内容:1.重大传染病疫情流行、爆发、死亡病例出现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疫情早期或新发疾病3.重大食物中毒集体就餐、同源致病4.职业中毒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5.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异常反应、肿瘤等慢病、灾害、恐怖袭击、菌毒种丢失等广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广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9.11事件、7.5事件此类所有与公共卫生有关的事件。狭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狭义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炭疽生物恐怖、针刺事件、传染病疫情、中毒、意外事件、不明原因等事件,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由公共卫生系统参与处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及响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 兵团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与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一般划分为:I.特别重大(级):常作为红色预警II.重大(级):常作为橙色预警III.较大(级):常作为黄色预警IV.一般(级):常作为蓝色预警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级)1

3、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疫情波及、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疫情波及2 2个以上的省份,并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有进一步扩散趋势。2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扩散趋势。3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4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5 5、发生

4、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6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7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级)1 1、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

5、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 6天)发天)发生的生的5 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 2个以上的县(市)。个以上的县(市)。2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3 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以内,一个平均期、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以内,一个平均期内多点连续发病内多点连续发病20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 2个以上市(地)。个以上市(地)。4 4、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霍乱在一个市(地)行

6、政区域内流行,1 1周内发病周内发病3030例以上,例以上,或波及或波及2 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5 5、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 2个以上县(市),个以上县(市),1 1周内发病水平超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过前5 5年周期平均水平年周期平均水平2 2倍以上。倍以上。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6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7 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8 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发生重大医

7、源性感染事件。9 9、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1010、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10例以上死亡病例。例以上死亡病例。1111、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50人以上,或死亡人以上,或死亡5 5人以上。人以上。1212、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1313、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

8、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事件。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超过5 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以内。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以内。2 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102929例,或波及例,或波及2 2个以上县(市)。个以上县(市)。3 3、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

9、域内发生,1 1周内发病周内发病10102929例,或波及例,或波及2 2个以上县(市),或市(地)级以上城市个以上县(市),或市(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的市区首次发生。4 4、一周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一周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病水平超过5 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 1倍以上。倍以上。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5 5、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病例。、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病例。6 6、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人,或出现死亡病

10、例。7 7、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反应。8 8、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104949人,或死亡人,或死亡4 4人以下。人以下。9 9、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有些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1、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2、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3、一次食物中毒人数

11、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4、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反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反应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调查确定、综合评估必要时向国务院提出成立应急指挥部组织、协调专业机构调查处理指导、协调采取措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上级卫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理工作。

12、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理工作。 发布、通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调查确定、综合评估必要时向省级人民政府提出成立应急指挥部采取控制措施、提出建议通报有关情况、发布信息对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督导协助控制、开展救治向有关省份通报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由市由市( (地地) )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调查确定、综合评估采取措施、指导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加强督导组织专家、提供

13、指导和支持适时向有关地区发出通报采取防控措施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提供技术支持、指导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调查确认、综合评估组织、协调专业机构调查处理按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根据需要提供技术支持、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时限和程序l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有关单位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有关单位小时小时内尽快向所在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内尽快向所在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l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14、的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经核实、调查确认后,经核实、调查确认后,小时小时内尽快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内尽快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l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接到报告后小时小时内尽快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内尽快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l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省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省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直接直接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报告的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

15、接到报告的1 1小时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部门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立即向国务院报告向国务院报告食物中毒食物中毒 分 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病人数达到30例及以上时,应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处理,事件分级如下:u暂不列出。u属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的食物中毒事件: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u属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的食物中毒事件: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u属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食物中毒事件:发病人数在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食物中毒

16、事件的分级响应原则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开展卫生应急处理工作。I.属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食物中毒事件(级)由卫生部负责应急响应;II.属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食物中毒事件(级)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III.属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食物中毒事件(级)由市(地)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IV.属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食物中毒事件(级)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食物中毒的报告时限及报告方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食物中毒后,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所在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由接到报告的卫

17、生行政部门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负责接收食物中毒报告的部门,在经卫生行政部门对中毒事件核实无误后2小时内,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书面报告内容 u事件简要情况接报时间发生单位事件发生经过u患者情况l发病时间l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l中毒主要表现及严重程度l患者就诊地点及救治情况u事件原因及调查情况l可疑中毒食品、食品情况l可疑食品加工单位及地址l进食时间、进食人数l样品采集情况(包括患者、食品、从业人员等环节涉及的样品);u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效果(可疑中毒食品的封存、追回和销毁、食品生产场所的消毒、预防中毒危害扩大的其他措施)。非职

18、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分 级u级(特别重大)在24小时内,1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人数100人(含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15人(含15人)以上。u级(重大)在24小时内,1个县级卫生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人数60-99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10-14人。u级(较大)在24小时内,1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人数30-59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6-9人。u级(一般)在24小时内,1个社区、村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人数10-29人,或死亡3-5人。 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高于高于级级确认确认级级确认确认级级事件得到控制

19、,组织有关专家分析论证,终止应急反应事件得到控制,组织有关专家分析论证,终止应急反应市级政府及市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响应有关部门响应县级政府及县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响应有关部门响应省级政府及省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响应有关部门响应医疗救助、公共卫生调查及检测、卫生医疗救助、公共卫生调查及检测、卫生执法监督、组织专家核实、分类、事件执法监督、组织专家核实、分类、事件评估评估医疗救助、公共卫生调查及检测、卫生医疗救助、公共卫生调查及检测、卫生执法监督、组织专家核实、分类、事件执法监督、组织专家核实、分类、事件评估评估成立医疗救助、公共卫生、卫生监督专成立医疗救助、公共卫生、卫生监督专家组、指挥、协调相关部门、调

20、动应急家组、指挥、协调相关部门、调动应急物资储备组织专家确认、分类、事件评物资储备组织专家确认、分类、事件评估估市级卫生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行政部门卫生部卫生部应急办应急办省级卫生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行政部门县级卫生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行政部门国务院及有关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应急响应部门应急响应高于高于级级确认确认级级统一领导和指挥、协调统一领导和指挥、协调有关部门,社会动员有关部门,社会动员确认确认级级成立全国突发公共成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督导督导督导督导指挥指挥指挥指挥指挥指挥督导督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应急处理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应急处理流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突发

21、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简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监督提供保障督导、指导核实、确认、级别划分、上报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l 加强突发事件的加强突发事件的管理和预警预测管理和预警预测, 为做好防控工作提供依据为做好防控工作提供依据l 为进行快速为进行快速应对和处置应对和处置提供实时信息支持提供实时信息支持l及时及时发现发现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1、传染病事件2、食物中毒事件3、职业中毒事件4、其他中毒事件5、环境因素事件6、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22、7、群体性预防接种、服药事件8、医院感染事件9、意外辐射放射事件10、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高温中暑事件12、流感样病例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报告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报告标准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以下简称以下简称规范规范u报告范围与标准报告范围与标准 l报告事件:按报告事件:按1212大类事件进行报告大类事件进行报告l报告范围: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l报告标准:不完全等同于报告标准:不完全等同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

23、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判定标准。的判定标准。内容更具体、操作性更强、符合相关规定内容更具体、操作性更强、符合相关规定报告范围与标准传染病报告范围与标准传染病1 1 鼠疫:鼠疫:1 1例病例例病例 霍乱:霍乱:1 1例病例例病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 1例病人或疑似病人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 1例病例例病例 炭疽:炭疽:肺炭疽肺炭疽1 1例例1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 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肠炭疽病例或或1 1例

24、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报告范围与标准传染病报告范围与标准传染病2 2报告范围与标准传染病报告范围与标准传染病3 3 甲肝甲肝/ /戊肝:戊肝:1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等集体单位发生5 5例及以上甲肝例及以上甲肝/ /戊肝病例戊肝病例 伤寒(副伤寒):伤寒(副伤寒):1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 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 2例及例及以

25、上死亡以上死亡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 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10例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或出现2 2例例及以上及以上死亡死亡报告范围与标准传染病报告范围与标准传染病4 4 麻疹:麻疹:1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10例例及以上及以上 风疹:风疹:1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周内,同一学校、

26、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体单位发生1010例例及以上及以上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 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 3例例及以上流脑病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或者有2 2例例及以上及以上死亡死亡报告范围与标准传染病报告范围与标准传染病5 5 登革热:登革热:1 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 5例例及以上;或及以上;或首次首次发现病例发现病例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1 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周内,同一自然村寨、

27、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单位发生5 5例例(高发地区高发地区1010例例)及以上,或)及以上,或死亡死亡1 1例例及以上及以上 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1 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 5例例及及以上,或以上,或死亡死亡1 1例例及以上及以上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1 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 5例例及以上,或及以上,或死亡死亡1 1例例及以上及以上 疟疾: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以行政村为单位,1 1个月内,发现个月内,发现5 5例(高发地区例(高发地区1010例)及以上当例)及

28、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地感染的病例在近在近3 3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1 1个月个月内发现内发现5 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 1个月内发现个月内发现2 2例及以上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报告范围与标准传染病报告范围与标准传染病6 6报告范围与标准传染病报告范围与标准传染病7 7 血吸虫病:血吸虫病:在未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

29、在未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 2周内发生周内发生1010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地点1 1周内连续发生周内连续发生5 5例及以上;例及以上;在传播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在传播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 2周内发生周内发生5 5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地点1 1周内连续发生周内连续发生3 3例及以上;例及以上;在传播阻断地区或非流行区,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钉螺在传播阻断地区或非流行区,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钉螺报告范围与标准传染病报告范围与标准传染病8 8 流感:流感:1 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

30、下列情况之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下列情况之一 5 5例相关联病例;例相关联病例;2 2例含例含1 1例重症;出现死亡病例例重症;出现死亡病例 流腮:流腮:1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10例及以上例及以上 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1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20例及以上,或死亡例及以上,或死亡1 1例及以上例及以上 猩红热猩红热:1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

31、发生1010例及以上例及以上 水痘:水痘:1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10例及以上例及以上报告范围与标准传染病报告范围与标准传染病9 9 输血性乙肝、丙肝、输血性乙肝、丙肝、HIVHIV: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3 3例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HIV感染感染报告范围与标准传染病报告范围与标准传染病1010 新发或再发传染病: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发生本县近发生本县近5 5年从未报告的传染病

32、年从未报告的传染病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 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范围与标准食物中毒报告范围与标准食物中毒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30人及以上或死亡人及以上或死亡1 1人及以上人及以上 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中毒人数5 5人及以上或死亡人及以上或死亡1 1人及以上人及以上 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数5 5人及以上或死亡人及以上或死亡1 1人及以上人及

33、以上报告范围与标准报告范围与标准环境因素环境因素 急性职业中毒:急性职业中毒:发生发生1010人及以上(预案要求发生人及以上(预案要求发生1 1人即报告)人即报告),或者死亡或者死亡1 1人及以上人及以上 其他中毒: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外的急性中毒其他中毒: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外的急性中毒3 3例及以上例及以上 环境因素事件: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环境因素事件: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3 3例及以上例及以上报告范围与标准报告范围与标准意外事故意外事故 意外辐射照射事件: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意外辐射照射事件: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1 1例及以上例及以上 传染病菌、毒种丢失:发生鼠

34、疫、炭疽、非典、艾滋病、传染病菌、毒种丢失:发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丢失事件霍乱、脊灰等菌毒种丢失事件报告范围与标准报告范围与标准预防接种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10例及以上;例及以上;

35、或死亡或死亡1 1例及以上例及以上 报告范围与标准报告范围与标准其他其他 医源性感染事件: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医源性感染事件: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 2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 3例及以上例及以上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事件的分级突发事件的分级级级 级级卫生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地市级卫生行政

36、部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监测机构事件的确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浏览、填报浏览、填报报告单位报告单位 / / 报告人报告人事件分类事件分类 / / 分级分级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临床症状 / / 体征体征事件发生原因事件发生原因 / / 病因病因控制措施控制措施经济损失经济损失 其他必要的信息(附件)其他必要的信息(附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与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与处置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突发性:突然、紧迫、非预期、意外发生突发性:突然、紧迫、非预期、

37、意外发生公共性:可能影响发生区域内所有人公共性:可能影响发生区域内所有人严重性:人员伤亡或心理恐慌造成压力严重性:人员伤亡或心理恐慌造成压力复杂性:种类多,原因复杂复杂性:种类多,原因复杂易变性:处理难度大,结局存在较大变数易变性:处理难度大,结局存在较大变数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1.1.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2.2.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3.3.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

38、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卫生行政部门重点抓好三件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卫生行政部门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开展调查,立即组织疾控中心等有关单位对事件发生的原因,涉及的人一是开展调查,立即组织疾控中心等有关单位对事件发生的原因,涉及的人群、地域范围、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及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并初步判定突群、地域范围、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及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并初步判定突发事件的等级;发事件的等级;二是采取控制措施,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分别采取不同的现场控制措施,如二是采取控制措施,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分别

39、采取不同的现场控制措施,如保护现场、隔离患者、现场消毒、切断传染源、保护水源等,防止进一步扩保护现场、隔离患者、现场消毒、切断传染源、保护水源等,防止进一步扩大;大;三是开展医疗救治,对事件的伤病员进行抢救、转送、治疗,对传染病人进三是开展医疗救治,对事件的伤病员进行抢救、转送、治疗,对传染病人进行隔离治疗。行隔离治疗。疾控机构在卫生应急工作中的作用疾控机构在卫生应急工作中的作用:1.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及预警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及预警2.储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相关技术储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相关技术3.健康教育健康教育4.组织现场调查及样品采

40、集检测组织现场调查及样品采集检测5.组织群体性不明原因事件病因推断组织群体性不明原因事件病因推断6.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与沟通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与沟通7.提出并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措施提出并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内容监测:监测:长期系统收集资料,有时可控制发生。长期系统收集资料,有时可控制发生。报告:报告:语音、文字、图像、电子文档等语音、文字、图像、电子文档等分析:分析:专业人员提供技术分析报告,负责人做出决策专业人员提供技术分析报告,负责人做出决策预测与预警:预测与预警:依据分析报告进行预测,提出预警信息依据分析报告进

41、行预测,提出预警信息预备与准备:预备与准备:人、物资、资金、程序、技术支持方案、处理现场前准备人、物资、资金、程序、技术支持方案、处理现场前准备现场处理:现场处理:迅速评估病伤情、抢救处理危重病人、核实诊断、调查并提出假迅速评估病伤情、抢救处理危重病人、核实诊断、调查并提出假设和措施、实施控制措施、调查验证病因、防扩散、防重症、防死亡设和措施、实施控制措施、调查验证病因、防扩散、防重症、防死亡事件恢复:事件恢复: 善后、回顾与查遗补缺、责任划分、应对媒体善后、回顾与查遗补缺、责任划分、应对媒体 总结与讨论:总结与讨论:分析总结、报告上级分析总结、报告上级完善预案:完善预案:建立或完善有针对性的

42、预案建立或完善有针对性的预案提供科学信息:提供科学信息:技术信息、工作信息、需传递的信息技术信息、工作信息、需传递的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报告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报告系统: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系统2、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3、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4、 救灾防病信息管理监测系统救灾防病信息管理监测系统5、 重点传染病监测系统重点传染病监测系统6、 病媒生物监测病媒生物监测7、 卫生状况监测卫生状况监测8、 媒体与群众举报媒体与群众举报(12320)预警预警: :1公共卫生状况

43、恶化预警公共卫生状况恶化预警 (1)水环境污染预警)水环境污染预警; (2)食品污染预警)食品污染预警; (3)大气污染预警)大气污染预警; (4)工作环境污)工作环境污染预警染预警2传染病流行因素异常预警传染病流行因素异常预警(1)病媒生物、宿主动物预警)病媒生物、宿主动物预警:“惊惊”现带(菌)毒宿主动物现带(菌)毒宿主动物;宿主动物、传播媒介密宿主动物、传播媒介密度明显增加度明显增加;宿主动物带(菌)毒率大幅度增加宿主动物带(菌)毒率大幅度增加;宿主动物大量死亡。宿主动物大量死亡。(2)病原体演变预警:流感抗原变异、出现新亚型大流行;流脑流行菌群改变)病原体演变预警:流感抗原变异、出现新

44、亚型大流行;流脑流行菌群改变大流行;耐药性改变。大流行;耐药性改变。(3)人群易感性预警)人群易感性预警3. 突发事件次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突发事件次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早期预警:早期预警:1.综合征预警综合征预警发热发热急性出血、皮疹症候群急性出血、皮疹症候群或或急性腹泻症候群急性腹泻症候群或或急性呼吸道感染症候群急性呼吸道感染症候群或或急性神急性神经症候群经症候群或或急性黄疸症候群急性黄疸症候群2.类似事件预警类似事件预警 在某一单位、某一社区或某一区域,发生中毒、疾病暴发等公共卫生事件,向有在某一单位、某一社区或某一区域,发生中毒、疾病暴发等公共卫生事件,向有可能发生类似事件的单位或

45、区域发出预警。如:同一类食品、同类环境(可能发生类似事件的单位或区域发出预警。如:同一类食品、同类环境(CO中毒)、中毒)、河流下游。河流下游。3、 传染病早期预警传染病早期预警-出现个别特殊病例:已消灭疾病出现个别特殊病例:已消灭疾病 (天花、脊灰天花、脊灰),传入本土没有的疾病(埃博拉),传入本土没有的疾病(埃博拉),传染性、致死性极强的疾病(鼠疫)传染性、致死性极强的疾病(鼠疫)-呈现聚集性病例:时空间上的聚集性,与历史同期比较,有流行病学联系呈现聚集性病例:时空间上的聚集性,与历史同期比较,有流行病学联系贮备:贮备:1.预案体系和标准和规范预案体系和标准和规范预案体系包括:重大传染病,

46、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中毒事件。预案体系包括: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中毒事件。技术标准和规范包括:现场调查与处置、标本采集与检测、专家管理。技术标准和规范包括:现场调查与处置、标本采集与检测、专家管理。2.技术研发与储备技术研发与储备监测及数据分析技术、预警技术、快速风险评估技术、致病原因快速诊断与监测及数据分析技术、预警技术、快速风险评估技术、致病原因快速诊断与鉴别技术、医疗救治技术、病原体及病媒生物消杀技术、化学、核和辐射污鉴别技术、医疗救治技术、病原体及病媒生物消杀技术、化学、核和辐射污染物洗消技术、安全防护技术、预防控制技术。染物洗消技术、安全防护技术、预防控制技术。3.物资储

47、备物资储备物资储备方式:实物储备、计划(能力)储备、经费储备物资储备方式:实物储备、计划(能力)储备、经费储备储备物资种类:现场处理防护的装备设备设施、诊断治疗药械(包括诊断试储备物资种类:现场处理防护的装备设备设施、诊断治疗药械(包括诊断试剂血清细胞毒物标准品、疫苗、消杀灭洗消药品及器械、诊疗药械救治药剂血清细胞毒物标准品、疫苗、消杀灭洗消药品及器械、诊疗药械救治药品)、交通工具、通讯设备。品)、交通工具、通讯设备。技术培训工作:技术培训工作:1.预案、技术标准预案、技术标准2.现场调查技术方法和技能现场调查技术方法和技能3.现场处置方法和技能现场处置方法和技能4.消杀及洗消技术消杀及洗消技

48、术5.标本采集及检测技术标本采集及检测技术6.风险沟通技能风险沟通技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 :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 ;2.2.公民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义务和报告方法公民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义务和报告方法; ;3.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自我防护知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自我防护知识; ;4.4.突发应急事件的现场自救和现场逃生技巧等。突发应急事件的现场自救和现场逃生技巧等。1 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关联强度、关联强度、可重复性、可重复性、分布趋势、分布趋势、终止效应、终止效应、剂量反应、剂量反应、特异性、特异性、合理性、合理性病因

49、推断的八条准则病因推断的八条准则在确保已有伤病员得到处理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群体不明原在确保已有伤病员得到处理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的处置中,查找原因非常重要,特别是怀疑为中毒事件时,迅速查因疾病的处置中,查找原因非常重要,特别是怀疑为中毒事件时,迅速查明致病原因,对抢救中毒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特异治疗方法以及撤离和保明致病原因,对抢救中毒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特异治疗方法以及撤离和保护处理危险之中的人群,至关重要。因此,在采取防控措施的同时,应尽护处理危险之中的人群,至关重要。因此,在采取防控措施的同时,应尽快查明致病原因,而原因明确也必将提高防控措施的针对性。其病原

50、学病快查明致病原因,而原因明确也必将提高防控措施的针对性。其病原学病因调查和流行病学病因调查同等重要。因调查和流行病学病因调查同等重要。不明原因疾病疫情的调查方法:不明原因疾病疫情的调查方法:核实诊断,明确疫情存在;核实诊断,明确疫情存在;初步调查,了解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初步调查,了解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病因假设并采取控制措施;提出病因假设并采取控制措施;深入调查和收集证据,尽可能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验证病因假设;深入调查和收集证据,尽可能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验证病因假设;结合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检测综合分析推理,得出病因结论。结合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检测综合分析推理,得出病因结

51、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三重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三重点减少死亡减少死亡-最优先最优先控制扩大蔓延控制扩大蔓延-最重要最重要查明原因查明原因-最有效最有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在不明原因事件的现场处理中,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在不明原因事件的现场处理中,控制疫情非常重要。不能在查明原因后才采取控制措施。不明控制疫情非常重要。不能在查明原因后才采取控制措施。不明原因疾病,特别是新出现的的传染病很难在短期内查明原因。原因疾病,特别是新出现的的传染病很难在短期内查明原因。此时,查明传播途径及其主要危险因素,就成为控制疫情蔓延此时,查明传播途径及其主要危险因素,就成为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对于多

52、数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的控制比查明病原更为重的关键,对于多数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的控制比查明病原更为重要。在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时,不仅要积极调查初期,可根要。在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时,不仅要积极调查初期,可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实施一些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切断传播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实施一些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蔓延。随着调查分析的深入再及时、有针对性途径,控制疫情蔓延。随着调查分析的深入再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防控措施,并尽快落实。地调整和完善防控措施,并尽快落实。传染性、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置包括如下措施:传染性、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置包括如下措施:1 1、组织技术力

53、量,定点救治危重病人、隔离治疗病人疑似病人;组织技术力量,定点救治危重病人、隔离治疗病人疑似病人;2 2、切断传播途径,避免、减少新感染者;、切断传播途径,避免、减少新感染者;3 3、在疫点、疫区及周边地区开展主动检测,实行病例的日报、零、在疫点、疫区及周边地区开展主动检测,实行病例的日报、零报告制度,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控制;报告制度,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控制;4 4、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寻找共同暴露者,排查可疑致病源;、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寻找共同暴露者,排查可疑致病源;5 5、疫点、疫区的排泄物、污染物和环境的消毒;、疫点、疫区的排泄物、污

54、染物和环境的消毒;6 6、启动预警机制,开展公众健康教育;、启动预警机制,开展公众健康教育;7 7、做好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做好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8 8、开展应急预防接种、预防性服药。、开展应急预防接种、预防性服药。非传染性或传染性较弱的群体性不明原因非传染性或传染性较弱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置原则为:疾病的应急处置原则为: 减少发病减少发病 减少死亡减少死亡 避免后遗症避免后遗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现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现状 成绩成绩报告数量逐年增加报告数量逐年增加报告质量有所提高报告质量有所提高及时掌握发生情况及时掌握发生情况动态掌握进展及处理情况动态掌握进展及处理情况 不足不足报告管理有待加强报告管理有待加强事件分类、分级有待进一步规范事件分类、分级有待进一步规范缺乏管理和危机处理经验缺乏管理和危机处理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