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祛暑剂之概述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74816816 上传时间:2022-04-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祛暑剂之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祛暑剂之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祛暑剂之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祛暑剂之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祛暑剂之概述(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祛暑剂之概述祛暑剂从定义来讲, 是治疗暑病的方剂。 总体的适应病证是夏月的暑热证。暑病的特点,从性质来讲,暑为阳邪,其性炎热,那反映的主要是一种阳热之证, 所以祛暑清热是它一个比较基本的治法。暑病特点第二个,暑多夹湿。暑天特别是到长夏,那往往多夹湿,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人在气交之中,多为暑病夹湿这个特点。所以治疗祛暑的方,经常要结合一些利湿化湿的药。暑病特点第三个,暑天人们容易贪凉饮冷,也就是说乘凉太过伤寒了,或者过份吃冷的东西,饮冷了,容易受寒,所以暑天反而还多兼夹表寒之证,容易发生,那形成一种寒包火。有两种情况:一种,没有感受暑热,在暑天感受表寒;另一种情况是感受暑热又

2、兼夹表寒。所以要在祛暑解表上和一般解表不同,有它特定的一些治法。暑为阳邪,容易伤气阴。所以四个方面,伤气伤阴。暑病治法针对四个特点产生的四个方面相应的方剂。祛暑清热是用清络饮。 清络饮实际上是一张当年宫廷的清凉饮料。它用的东西都是新鲜的, 两张皮,两朵花,两片叶子,加起来是六味药。有祛暑清热的作用。 花叶类能够透热,加上芳香的,暑天多湿浊秽浊,兼顾这一特点。 这是祛暑清热这个代表方。 祛暑解表的有香薷散和新加香薷饮这个附方, 这个作为来概括暑病外感特点和它的治法。祛暑利湿,是针对暑多夹湿,采取既清暑热,又特色在于利水相结合,使暑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基础方像六一散,常用方还包括桂苓甘露饮。实际上桂

3、苓甘露饮就是一个由祛暑清热,清气分热力量较大的 “三石”和五苓散、六一散这些的结合, 体现出祛暑清热方法和较强的利水渗湿方法的结合。在清暑益气养阴方面,以清暑益气汤为代表,既清暑热,又兼顾气阴两伤。这样四个方面的方剂,概括了暑病的治法。治法特点是针对了暑病的病机特点来的。所以作为暑病, 暑是六淫之邪,要清透,包括祛暑清热,用药都尽可能要有清透的特点。暑为阳邪,很容易伤气伤阴,所以要及时地照顾气阴。暑为阳邪,暑气通于心,所以要保护心神,伤暑心神病变产生较快。暑多夹湿,要分清暑热和夹湿轻重主次这一特点。暑病的特点,开始它所谓辛凉,就是要清透。暑容易伤津耗气,要甘寒养阴。伤津到一定程度,甘酸敛津。也

4、就是说益气养阴收敛,就像生脉散治暑病的道理, 甘酸,这配伍当中如生脉散。湿热病篇里面认为“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而效。”也就是说治暑病当中,清暑热、益元气,清暑益气汤本身就包括了益气养阴,兼顾扶正了,效果较好。那“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这是又强调了夹湿,夹湿问题通过清心利小便,暑热随小便而解。这是前人简要地讲治暑,暑病治法的一些特点。对于暑病夹湿,应该说,夹湿应该要燥湿,但是不可过于温燥。暑病容易伤阴,也不可过于甘润,甘润碍湿,这都是用药的一些特点。这个,既要解决问题,又不能太过。兼顾到它的可能产生的一个或者过温燥伤津,或者过甘润以后滋腻这个不良反应了。三物香薷豆朴先,若云

5、热盛加黄连。或加苓草(茯苓、甘草)名五物,利湿祛暑木瓜宣。再加参芪与陈术,兼治内伤十味全。二香(散)合入香苏饮,仍有藿薷(汤)香葛(汤)传。香薷辛温香散,能入脾肺,发越阳气以散蒸热。浓朴除湿散满,扁豆清暑和脾。黄连香薷饮,活人治中暑热盛,口渴心烦。香薷饮,加木瓜名六味香薷饮,木瓜、茯苓治湿盛。六味加参、黄芪、陈皮、白术,名十味香薷饮。五味香薷饮合香苏饮。香附、紫苏、陈皮、苍术,名二香散,治外感内伤,身寒腹胀。三物香薷饮合藿香正气散,名藿薷汤,治伏暑吐泻;三物香薷饮加葛根,名香葛汤,治暑月伤风。香薷散出自和剂局方,它主治的病证叫阴暑。暑为阳邪,阴暑,就是暑天感受阴邪,往往由夏月乘凉饮冷感受寒邪,

6、具体来讲即寒湿。所以寒湿本身风寒夹湿,风寒束表又夹湿,所以表寒证反应还是表实证为主,恶寒,发热,无汗,可以头身疼痛。这里夹湿反应,可以有沉重,头身沉重疼痛,痠楚疼痛这类夹湿特点。脉浮有表证。所以这是作为香薷散主治,由于夏月,特别乘凉太过感受寒湿。这类病,暑热重的地方还挺容易发生。有些白天感受暑热,晚上又感受寒湿,就造成寒包火的特点。香薷散主治,是感受暑热不明显,主要是暑天这个季节特点,乘凉饮冷感受寒湿为主,所以叫阴暑证。这个作为湿来讲,它夹湿,湿邪很容易内外相引,也就是寒湿在表,引动内湿,引动脾胃内湿,而这个内在脾胃运化障碍,有水湿内停的病人,也容易遭致外湿。脾胃运化障碍的,有水湿内停的,一感

7、冒往往以寒湿这个形式出现,以这个形式出现。所以它的主治证候,看来是外感引动内湿,是表里同病,产生内在的湿滞脾胃, 引起升降失常的表现。具体来讲,水湿阻滞,升降失常,呕吐泄泻。气机阻滞不能正常升降了,不通则痛,腹痛泄泻。湿滞气机,胸脘可以痞闷。湿阻,舌苔白腻。所以这一组是湿邪阻滞中焦气机,造成升降失常的表现,内外两组证候就构成了香薷散的全部证候表现了。从病机来看,它有个特点,一个,外来感受寒湿,暑天;一个,表湿引动内湿,造成气机阻滞,表里同病。在治疗方面,既要祛暑解表,针对暑病特点,向外发散,散表寒祛湿,又要化湿和中,和中是和脾胃,恢复脾胃的气机升降。当然治湿来讲,可以有几种方法:开宣、芳化、苦

8、燥、淡渗几种方法。暑天的特点,以化湿为最好。这个方里,以化湿为主,兼顾苦燥淡渗。用香薷作君药,香薷可以外散风寒,而且又能芳化湿邪,芳化湿邪,通过化湿和中, 外散风寒,它有“夏月之麻黄” 的这个说法,夏天不用麻黄用香薷。 那它这个发散表寒是针对表实证, 风寒表实证,前面主治里边谈到它是无汗。厚朴作为臣药, 在这个方里它有两个意义。厚朴是个行气药,气行则湿化。本身厚朴带有芳香特点,性味又是苦温,性苦温,苦温苦燥,辛散芳香化湿。所以苦燥芳化,它同时具有这个。又可以畅通中焦气机,有助于气机的恢复升降。这个扁豆作为佐药,扁豆在这里淡渗,渗湿。所以体现了芳化、苦燥、淡渗相结合,而是以芳香化湿为主,针对暑湿

9、特点。这个方里用少量的酒,服法有酒,帮助药力的布散。所以香薷散是治疗暑天外感风寒夹湿,内证又有湿滞脾胃, 升降失常的一个表现, 表里同病,采取祛暑解表,化湿和中。实际上它有解表散寒、化湿和中作用,这是主要的。运用方面,辨证要点是一种风寒夹湿的特点,而且表里同病。恶寒发热,头身重痛,胸闷,苔腻,脉浮。当然作为这个暑天外感,要注意暑天很容易伤暑, 内热的状况。内热如果明显,可以加黄连清热。水湿比较盛,光是芳化为主不够,像茯苓这类药可以增加淡渗,同时运脾可以除湿。若脾虚气虚之人,又要加人参、黄芪这类增加它益气健脾之效,人参、黄芪、白术益气健脾,当然这类药壅滞,陈皮这些可以理气化湿。在使用当中,表虚证

10、不适合,因为香薷本身是“夏月之麻黄”,辛温发散力量相对来说还是较大的。中暑发热汗出,心烦口渴,这是伤暑了,不是说夏季天感受风寒夹湿,而是直接伤暑热,而以发热为主,中暑发热迫津汗出,而且伤及心神比较突出了,这个是这个方不能用,因寒温有别。新加香薷饮证,这是它的附方,这个新加香薷饮证是很常见的。新加香薷饮,从病机来说, 新加香薷饮和香薷散不同,它首先有伤暑的前提,也就是暑热,内有暑热,伤暑这个前提,又加感受风寒,所以说这个方治法体现辛凉、辛温复合的了,辛温和辛凉复合,辛温复辛凉法。那就是说,本身有暑热要清,又外面寒包火,有表寒要散,这两个结合起来。所以祛暑解表,清热化湿,清暑热、散表寒结合。从症状

11、来讲,它暑温夹湿了,复感于寒,总的来说就说内有暑热,外有表寒,又兼夹湿邪,这类发热头痛,发热较高,临床上看发热较高。由于外来还有风寒表实,所以恶寒无汗。口渴面赤是一种暑热较重。胸闷不舒是夹湿,包括舌苔白腻。从脉象来说,有表证脉浮,暑热脉数,结合起来还是反映出浮数这个特点。这类证在夏天并不比香薷散证少,还比较多的。而且这类证候,由于它寒热夹杂,表寒内热,又夹湿,所以热势往往起伏,退热又容易反复。这个方,它是在香薷散基础上增加银花、连翘,银花、连翘可以清内热,增加它清热作用,同时这个清热用连翘可以外透。香薷是用来发散风寒,又能化湿。香薷,扁豆、厚朴,是香薷散,加了银花、连翘,把扁豆用花,增加它的化湿作用,花一类能够轻清宣透,透邪化湿这个作用。所以这样这个方寒温并用,说它辛温复辛凉法,辛温辛凉相结合,用于这个夏月外感风寒表实,本身又有内伤暑热的基础, 外寒内热这样一个常用方。这类证小儿还发生挺多,夏天,因为它是暑热很重的时候,他是稚阴稚阳之体,易寒易热,一受热,暑热的基础经常容易存在,又加上不足以适应外来的气候变化, 感受风寒这个机会也比较多。特别是小孩子,夏天很热,大人抱着就睡着了,一下子反而感了寒,气候变化。而且这类病证中医有它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