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基本治则之制宜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74816666 上传时间:2022-04-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基本治则之制宜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基本治则之制宜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基本治则之制宜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基本治则之制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基本治则之制宜(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基本治则之制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时制宜,一年四季,有寒热温凉的变迁,所以治病时,要考虑当时的气候条件:例如,春夏季节,气候由温渐热,阳气升发,人体腠理疏松开泄,即使外感风寒,也应注意慎用麻黄、桂枝等发汗力强的辛温发散之品, 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而秋冬季节,气候由凉变寒,明盛阳衰,人体腠理致密,阳气潜藏于内,此时若病热证, 也当慎用石膏、 薄荷等寒凉之品, 以防苦寒伤阳。故曰:“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谓“用温远温” ,“远”,避之谓;前者之“温”。指药物之温,后者之“温”。指气候之温:就是说用温性药时,当避其气候之温:余者

2、与此同义。因地制宜:不同的地理环境,由于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不同, 人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也有区别, 所以治疗用药亦应有所差异:如我国西北地区,地势高而寒冷,其病多寒,治宜辛温;东南地区,地势低而温热,其病多热,治宜苦寒说明地区不同。患病亦异,而治法亦当有别:即使相同的病证,治疗用药亦当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例如,用麻黄、挂枝治疗外感风寒证,在西北严寒地区,药量可以稍重, 而在东南温热地区, 药量就应稍轻、 此外,某些地区还有地方病,治疗时也应加以注意。因人制宜:年龄不同,生理机能及病变特点亦不同,老年人气血衰少,上机减退,患病多虚证或正虚邪实,治疗时,虚证宜补,而邪实须攻者亦应注意配方用药,以免

3、损伤正气:小儿生机旺盛,但气血末亢,脏腑娇嫩,且婴幼儿生活不能自理,多病饥饱不匀,寒温失调,故治疗小儿,当慎用峻剂和补剂。一般用药剂量,亦必须根据年龄加以区别;男女性别不同,各有其生理特点,特别是对妇女有经期、怀孕、产后等情况,治疗用药尤须加以考虑。如妊娠期,禁用或慎用峻下、破血、滑利、走窜伤胎或有毒药物,产后又应考虑气血亏虚及恶露情况等;在体质方面,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不同,个体素质不仅有强弱之分, 而且还有偏寒偏热以及素有某种慢性疾病等不同情况,所以虽患同一疾病,治疗用药亦当有所区别。如,阳旺之躯慎用温热,阴盛之体慎用寒凉。其他如患者的职业、 工作条件等也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关,在

4、诊治时也应该注意。中医基础理论 ,只是学中医的基础的基础,它讲的全都是最基本的理论,其中所包括的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等基础理论课的内容都只是简单的叙述而已。 要想深入学习中医, 掌握基础理论是远远不够的。为此,从下期开始,我将继续学习诊断学、中药学以及方剂学等,并将所学的学习笔记上传,与有兴趣者分享,交流。基本治则之气血同病治则与调整脏腑气血同病治则: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气属阳,血属阴,一阴一阳,互相维系。由于气血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常相互影响,终致气血同病。气对血有温煦、化生、推动、统摄作用。气虚无以生化必致血虚,推动、温煦之功减弱必致血瘀,统摄无权必致出血,

5、气滞则血因之而瘀, 气机逆乱则血亦随之而上逆或下陷。此为气病及血。同样,血病亦可及气,如血虚无以载气,则血亦随之而少,血瘀则气亦随之而滞,血脱则气无所附,必随之脱逸,乃至亡阴、亡阳之危候。气血关系失调,常常表现为气血同病,故治疗则应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气血关系恢复正常状态。气病治血:气血互相维附,气虚则血弱,气滞则血瘀,气陷则血下,气逆则血乱,气温而血滑,气寒而血凝。气病则血随之亦病。故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即病矣,则血不得独行,故亦从而病焉。是以治气药中必兼理血之药”(医家四要)。这就是气病治血的理论依据。总之,治气不治血,非其治也。气虚宜“精中求气”,气郁宜兼顾其耗阴血滞,

6、气逆宜求于气血冲和, 这是治疗气病的重要原则。血病治气:气病血必病,血病气必伤,气血两者,和则俱和,病则同病,但“气为主,血为辅,气为重,血为轻”(医学真传 气血)。所以“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 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医宗必读水火阴阳论)。此虽指治疗虚证而言,实为治。血之准则,一言以蔽之,治血必治气,气机调畅,血病始能痊愈。血虚者,补其气而血自生。血虚补气之法,以健脾益气、温养心气、补益肾气为主。因为脾能健运,化源充足,血脉充盈,心生血,水谷精气赖心阳之温煦,才能变化而赤为血。肾阳为一身诸阳之本,肾精赖真火之蒸化方能化而为血: 血滞者,行其气而血自调。 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

7、之不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瘀气亦滞。故治疗血瘀必须重视调气。因气虚、气滞均可致瘀,且血之运行与心、肺、肝、脾等有密切关系, 所谓调气又有疏肝理气、 宣畅肺气、温通心气,和补益元气之分,其中尤以调肝气为最。肝主疏泄,疏通气机,促进气血之运行。若肝郁气滞,疏泄失职,气滞则血瘀。所以必用疏肝理气之药物,疏通气机,气行则血亦行,不治瘀白化。血溢者,调其气而血自止。血随气行,气和则血循经,气逆则血乱溢,气虚、气实、气寒、气热均属气失冲和之列。故治血必调气,气和则血宁。综上所述,气之与血,两相维附,气为主,血为辅,气为橐龠,血如波澜,故“有因气病而及血者, 先治其气;因血病而及气者,先治其血”(医

8、宗必读辨治大法论)。临证时,应综观全局,燮理阴阳,俾阴平阳秘,气调血和,则其病自愈。调整脏腑:调整脏腑就是在治疗脏腑病变时, 既要考虑一脏一腑之阴阳气血失调, 更要注意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关系, 使之重新恢复平衡状态。这是调整脏腑的基本原则。 调整脏腑阴阳气血是调整脏腑的基本原则。脏腑的生理功能不一, 其阴阳气血失调的病理变化也不尽一致。因此,应根据脏腑病理变化,或虚或实,或寒或热,予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顺应脏腑的生理特性: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六腑传化物而不藏。脏腑的阴阳五行属性、气机升降出入规律、四时通应,以及喜恶在志等生理特性不同,故调整脏腑须顺应脏腑之特性而治。 故治脾常

9、宜甘温之剂以助其升运, 而慎用阴寒之晶以免助湿伤阳。 治胃常用甘寒之剂以通降, 而慎用温燥之品以免伤其阴。协调脏腑之间的关系:根据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调节,根据五行相生规律调节:其治则主要有“补母”与“泻子”两个方面。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调节: 其治则主要有抑强和扶弱两个方面。 根据五行制化规律调节:五行之间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互生化,相互制约,循环不息。因此, 根据五行调节机制对脏腑功能进行调整,不仅要补母泻子,抑强扶弱,调整相关两脏的关系, 而且更要将两者结合起来,调整相关三脏之间的关系,如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既要抑木扶土,又要培土生金,佐金平木,使之亦制亦化,协调平衡。根据五脏互藏理论调节

10、:五行互藏,五行配五脏,而五脏互藏。一脏统五脏,五脏统一脏。人体任何生理功能既受五脏共同调节,又有主从之分。就呼吸功能而言,肺主呼吸,但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肝调畅气机,使之升降相宜,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参与生成宗气;心主血脉而藏神,血为气母,心血给气以营养,心神又为呼吸调节之主宰。故五脏均参与呼吸的调节,其中尤以肺脾肾为要。所以,呼吸功能失调,常重在调治肺脾肾三脏。根据脏腑相合关系调节:脏病治腑、腑病治脏、脏腑同治,实则泻腑,虚则补脏: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和,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以藏为贵。五脏六腑皆可表现为实证,实则泻之。不仅六腑之实泻腑以逐邪,如阳明腑实证之胃肠热结,用承气以荡涤胃肠之实热。而五脏之实亦借泻腑以祛邪,如肝经湿热,可借清泄肠道,渗利小便,使湿热从二便而出。 五脏之虚自当虚则补之,六腑虚亦可借补脏以扶正。如膀胱气化无权而小便频多,甚则遗溺,多从补肾固摄而治。小肠泌别清浊功能低下,多从脾肾治之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