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74776130 上传时间:2022-04-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华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华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中华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 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 专 业: 工商管理 指导教师: 张学鹏 一、引言1二、概念界定:战略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21、文化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22、战略管理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连接点43、东方企业战略管理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6三、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积极影响61、企业使命、愿景与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范围中的想象62、企业战略选择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描述83、传统谋略思想在竞争战略中的体现11四、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消极影响121、一味求大、擅长经营122、重视领导权威,影响战略制定12五、如何在战略管理中合理利用传统文化13

2、1、挖掘优秀的传统管理思想,并加以发扬。132、借鉴外来的优秀管理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加以融合143、整合、转型与新生1516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 朵小叶 指导教师:张学鹏内容摘要:战略管理是指组织高层战略决策和策略模式,一直以来在企业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的管理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也非常鲜明地体现在战略管理中。考察我国传统文化是如何在战略思维,战略制定,和战略变革等方面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清晰把握在我国文化环境下企业的战略管理方式,可以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提供借鉴。本文从多家中国企业近年来的使命称述,愿景勾画等战略管理

3、行为中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并且从传统文化中找到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暗合之处或者启示意义,将这一宝藏以企业战略管理的眼光挖掘。关键词:传统文化 战略管理 影响一、引言2008年起,已经具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好丽友将“仁”引入其品牌内涵,倡导“有仁有朋友”,即“以仁的心去与朋友相处,会得到真正的朋友”,并接连推出了两篇主题广告,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品牌效益;无独有偶,四年之后,国美电器在北京发布了未来企业发展战略及新品牌形象,同时推出新品牌口号“被信任是一种快乐”作为一家一直以“信”作为企业文化的基因,并以此为基础,立志成为倍受信赖的世界级零售企业,其本质是将多方利益相关者汇聚在一起,交换价值,

4、创造价值,同时共享价值。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儒家五常的“仁义礼智信”在中国现代商业社会中,仍可作为被反复提倡和不懈追寻的价值理念,并引起多数中国人的共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的力量或显或隐,无论愿或不愿,有意识或无意识,企业的行为总会被传统文化所影响,并且产生不同的结果,中国学者对此也做了不少研究,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道德理念或者口号,而且是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着重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试图从多家中国企业近年来的使命称述,愿景勾画,以及竞争行为中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并且从传统文化中找到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暗合之处或者启示意义,将这一

5、宝藏以企业战略管理的眼光挖掘。二、概念界定:战略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1、文化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1)“文化”界说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中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在广泛的研究基础上,人们已基本形成了如下共识:人类文化创造的过程的成果体现,反映在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更反映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生理与心理的、工艺与道德的、自律与律人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文化的产生历史决定了它对人类行为的约束力量,正如国学大师庞朴所言“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范围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

6、魂归宿)。而所谓个人的意志自由,在这里其实并没有多少绝对意义,正像肉体超不出皮肤一样,个人意志也超不出文化传统之外。”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本篇文章基本上以狭义文化作为研究范围。(2)有关传统文化“文化”的意义已经论述清楚,而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它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活的生命。所谓传统,不外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思想要素的、前后相继的、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特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风尚等深层文化的

7、社会心理和行为习惯。而所谓传统文化,就是受特定文化类型中价值系统的影响。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移易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传统文化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因此,传统文化离企业战略管理并不遥远,在现实商业竞争的强劲脉搏里,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3)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每一个民族内部深藏着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真切地把握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需要我们在纷繁多彩的文化形态中寻找主色调,主旋律,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

8、流长,其基本精神是包含着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天人合一”、“以人为本”、 “贵和尚中” 、“刚健有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命题,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道德理性和自然理性的一致。世所公认,中国文化具有超越宗教的情感和功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是恒定万物的尺度。天人合一的思想一方面用“人事”去附会“天命”,另一方面又把主体伦常和情感灌注于“天道”,将其人格化,使其成为主体意识的对象化和外在体现,“天”成了理性和道德的化身。天人之间,人是主导,人是目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贵和谐,尚中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 “贵和”思想

9、往往和“尚中”思想联系在一起,儒家认为,实现“和”的理想根本的途径在于保持“中”道。刚健有为是积极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易传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健动不止,生生不已,人的活动乃是效法天,故应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反映到企业的战略管理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系统从各个侧面影响着企业商业行为,所以本文将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2、战略管理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连接点随着中国加入WTO、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来自国内外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利益与风险同在,对此,可否经营正确的战略,实

10、施有效的战略管理,关系到企业能否“做强、做大、做久”和永续经营的问题。如今企业已经进入战略制胜的时代,制定与实施行之有效的战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1954年,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讨论了企业战略的三个基本问题:我们的企业是什么?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为什么?战略管理是涉及对有关未来的组织方向和范围作出决策和决策的实施,也就是说,是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不断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其过程可以分为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三个部分。(1)我们的企业是什么战略制定即确定我们的企业是什么,企业战略关注的是“做正确的事”,战略因其投入资源大和不可逆转的特性决定了一旦企业犯了

11、战略性的错误,要纠正可能需要花上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在如今竞争激烈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经过取舍,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将自己战略定位于最能发挥自己特长与优势的企业才能取得成功。战略制定包括两个方面: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分析战略需要对企业使命或愿景进行确定,并且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评估。战略选择需要企业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对几个备选方案以选择的战略“是否充分利用了环境中的机会”和“是否能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为标准进行评价,并通过分析其风险来最终确定战略。我们可以看到,这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易经文言中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先天而天弗为,后天

12、而奉天时。”所谓与天地合其德,是指人与自然界要相互适应,相互协调,所谓“先天”,即为天之前导,在自然变化未发生之前加以引导;所谓“后天”,即遵循自然的变化规律,从天而动。天人协调就是指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又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企业战略管理而言,把握市场动态,确定消费者的需求,再充分了解自身条件,进行战略分析和选择,是战略制定的第一步。(2)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战略制定和选择说明了企业存在的理由,战略实施就是将战略方案化为实际行动并取得成果的过程。在制定了战略方案之后,我们需要考虑“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来保证战略的顺利实施,这需要对公司治理结构、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三个重点问题进行

13、考虑,企业通过设立年度目标、配置资源、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来保证企业战略的实施。这需要企业“刚健有为”,战略管理并非纸上谈兵,想要把战略落到实处,将资源有效配置、使员工充分理解战略并将充分的热情投入到战略目标的实现当中都需要企业有规划力和执行力,做出相应的行动,这种行动不仅仅是搞什么“运动”或是喊什么“口号”,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3)我们的企业为什么如此?战略管理的任务贯穿于战略的整个形成过程,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因素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对战略实施反馈回来的实际成效和预期的战略目标进行比较,是企业必须关注的工作。“为什么”的命题即这种工作的具体实施,战略实施为何和预期目标产生差距?如果是因为战术

14、确定不佳,就需要对战术进行调整,而如果是因为原来判断失误或是环境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企业就需要重新审视环境,进行战略调整和变革,灵活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从而保持或提高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3、东方企业战略管理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战略管理旨在确定企业下一步“拟做”什么,实际上是对企业内外部环境中的可做、该做、能做、想做、敢做的一种综合权衡的结果,东方企业的战略管理使这种综合权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日本经营大师涩泽荣一提倡的“论语加算盘”式经营理念,以儒家思想和道德伦理作为自己的立足点,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经营之道,成功地实现了经济思想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正因为对东方儒家文化的继承和再创造,他

15、被看做“儒家资本主义”的代表。当然,用现在的眼光看,涩泽荣一的理论似乎很常见,逻辑体系也不明晰。但是,他切切实实地影响了日本的历史进程,而且他的经营理念至今仍然有着极大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涩泽荣一已经成为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的典范和象征。许多著名企业家,例如日本的石坂泰三、土光敏夫,台湾的王永庆、孙法民等,都熟稔中国古代儒家和兵家的著作,并且在企业管理中加以应用。日本的大桥武夫可称为兵家经营学家,他曾将孙子的“先胜而后求战”类比日本商界的古老名言:“先卖而后造”。市场竞争就是争夺顾客。所以企业一定要做到“知彼”,必须深刻了解市场顾客需要什么,清醒地认识自身的资源能力,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

16、战略、计划,采取有成效的措施。这可视为,建立在“知彼知己”基础上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在企业管理上的一种具体应用。已故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亦提到:“事业的成功,首先在人和”。以上仅仅是一些企业家在战略管理的理念层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若想真正地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还需要我们深刻体察近年来中国企业或是在中国发展的企业的具体战略及其实施与变革。三、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积极影响 1、企业使命、愿景与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范围中的想象企业使命是指企业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与所追求的价值,是企业战略制定的前提,是企业战略的行动基础,纵览那些基业长青的公司,都保持着稳定

17、不变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的,并以此作为核心不变的动力和法则来不断地适应着变化的外部世界,塑造了令人敬仰的企业文化和伟大的事业。中国企业的使命陈述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1)受传统文化影响描述的理想境界战略是企业关于未来的决策,那么企业使命,愿景则可视为一个长远的战略目标,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企业,在描述其使命愿景时,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而将传统理念贯彻地好的企业,也因此受益: 中国移动公司以“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为企业使命,自2006年,中国移动作为业界翘楚,强势推出了以“正德厚生,臻于至善”为核心的企业价值体系。“正德厚生”是尚书大禹谟记载的帝舜和大禹在讨论如何治理国家对白中的话

18、。大禹对帝舜说,您时常说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我认为就是正德,利用,厚生,唯和。”臻于至善”典出古代四书中的第一本大学,大学开宗明义就有这样一句:“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就是,成年人为学的根本在于修明自身,用自己学问的道和德的成就,投向人间,亲身走入人群社会,亲近人民而为之服务,最终达到完美的境界。 按照中庸的说法,“正德”就是尽人之性,以正人德;尽物之性,以正物德。结合此价值观,中国移动于2007年发布了我国电信业首份企业责任报告,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移动通信的企业责任观。报告确定中国移动的责任观为:以天下之至诚而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即秉持做优秀

19、企业公民的诚意,以诚信实践承诺,以永不自满、不断创新超越的进取心态精益求精,追求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国移动的企业使命得到生动的体现。将企业的愿景以富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语言陈述出来,不但显得有厚度,有韵味,更重要的是能使广大的消费者感到亲切,易于理解,唤起共鸣和好感,这样的愿景或者使命陈述,令企业,也令消费者产生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豪感,由此塑造了企业的良好形象,若是企业的经营行为与陈述相一致,那么也会在消费者心中渐渐占有更高的位置。(2)受传统文化影响遵循的行为准则从总体上看,以儒道两家思想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本位的文化。无论是儒家的三纲领八条目,还是

20、道家的修道积德,无不以道德实践为第一要义。中国传统文化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企业,会在做好经营之前,先立企业之德,这作为一种公司价值观,使三一重工具有非同一般的凝聚力:2011年9月,福布斯中国400名富豪榜公布,除梁稳根仍居魁首之外,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向文波等4人跻身百强、7人入围,这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尚无先例,三一高管团队的凝聚力和梁稳根的魅力可见一斑。这与三一“先做人,后做事”的价值理念有很大关系,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1998年,长安大学副教授李冰接受梁稳根邀请,加盟三一。梁稳根承诺如果李冰能在三一工作满10年,将给予重奖。加盟三一后,李冰一心扎进工作,三一先后主持开发了一系列路机产品,为

21、三一路机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不幸,工作仅7年后,三一李冰在2005年因病辞世。“对于企业来说,必须一诺千金。”梁稳根说,经董事会研究决定,三一仍将一份高达3500万元的巨额奖励颁给了李冰家人。一诺千金,这是梁稳根着力在三一塑造的一种观念。而因为大家都相信跟着董事长会有肉吃,三一公司的核心高管从未被挖角。中国传统文化总是把人放在一定的伦理政治关系中来考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体道德精神境界的升进,寄托于整体关系的良性互动,我们可以看到,三一重工“先做人,后做事”的理念使其达到“人和”之境,获得成就。鲜活的实例说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使命表述,能更符合国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一个企业基业长青,无

22、非就是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员工价值与客户价值,中国传统的道德观依然在中国社会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受到提倡,因此,企业遵循传统的道德行为准则,对内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对外是对消费者负责任,成为消费者信任的组织,在国内的文化环境下,企业遵循一定的传统道德观念,会赢得良好的口碑。2、企业战略选择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描述(1)受传统文化影响秉持的自我定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谦虚,不自满是被持久和广泛地称道的,尚书大禹谟中有已经说到“满招损,谦得益”;在孔子那里是一种为人必须要具备的品格;“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在道家那里,更是一种遵循自然规律所应理解的哲学。这是传统文化在企业用以评价自我的位置时可供挖掘

23、的一笔宝贵财富,海尔可以作为一个典型例子: 海尔在办公大楼前面做了一组雕塑,雕塑的图形来源于周易中的“未济”一卦,周易总共有六十四卦,最后一卦叫“未济”。所谓“未济”就是未成功。海尔人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激励,“攀登没有终点的高度”。海尔领导人张瑞敏深深了解“谦”的含义,在众多人眼中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然而在张瑞敏看来,“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成功的企业。”他在“全球睿智领袖精英奖”致辞的时候,提到差不多九年前,他偶然从财富杂志看到一个忠告,“成功是失败之母”。说这些年来,他一直把这个封面的照片摆在办公桌上,认为它对激励自己今天能够站在这个会场上有非常大的作用。早在1995年,海尔就已经向美

24、国输入小型电冰箱和冷藏酒柜,1999年,正当很多美国企业到中国建立工厂,充分享受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渗入中国蒸蒸日上的国内市场时,海尔开始在南卡罗莱纳的汉姆顿建设她在北美的第一个家用电器生产基地,该基地是海尔独资企业。选择美国,意味着海尔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对手,选择国际化战略,也意味着海尔面临更大的挑战。可是海尔高层有着更胜一层的战略眼光: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市场机会不再像往日那么多,公司采取国际化的脚步越慢,创造国际品牌的角度越慢,被挤出国内市场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正体现了我国传统兵家哲学中“围魏救赵”的智慧,也体现了海尔因为“谦”的启示所具备的战略理念。 (2)传统文化提示下的战略方向选择

25、道德经第二十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无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的思想没有拒绝多种多样的印象和体验机会,但他强调,我们应当注意到我们真正的需要。作为一个企业,目标自然是销售出产品,获得利润,然而有时,尽管市场机会很多,企业“想做”的也很多,可是需要考虑到自身真正的需要和条件;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受这样的观念的影响,善于从市场的薄弱环节入手,传统文化对战略的选择具有提示的意义:海尔在进军美国市场初期,采用的就是寻找市场缝隙的战略方法,选择诸如小型冰箱、葡萄酒冷藏柜等大的跨国公司不愿插手、容量较小、盈利较低

26、的产品,在这样的细分市场,海尔几乎不会遇到什么大的竞争对手,因此很快就打开了市场。庄子庖丁解牛的故事也向我们讲明了这个道理,庖丁的刀十九年没有换,刀刃还像刚刚从磨刀石磨出来的一样,是因为他对牛的结构十分了解,因而总是依照牛的骨架结构,切入牛体筋骨相连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用“无厚”(锋利的刀刃)入“有间”(筋骨间的缝隙),总是有余裕,怎么会损害到刀呢。善于从缝隙中发展壮大,是海尔的中国智慧。(2)传统道德连接下的战略联盟学者研究表明,在合作网络状态下企业之间的交易并不完全是在非人格化的市场中为获得利润进行原子状竞争的一般市场交易关系,而是深深地嵌入在产业甚至整个社会之中的。就资源基础观

27、而言,通过长期的组织合作关系,所形成的企业间特定的联结关系是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关键性资源。这种关键性资源可能会跨越企业边界,嵌入企业间的常规惯例和程序,从而节省交易时间和费用;而且长期合作关系下产生错综复杂的交互联结,创造出资源私有性与合作对象稀少性,更形成了非产业集群的模仿障碍。因此企业之间的互信互利,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义利观”、“信义观”使合作联盟更为牢固,可以使企业间的连接这种关键性的资源发挥更为持久的作用。2013年国美联合微软在京举办深化战略合作发布会。会议期间,国美与微软签订推广正版软件合作备忘录,并和电脑厂商签订了300万台电脑采购大单,呼吁全社会共同打击盗版。对此,国美高级副

28、总裁李俊涛表示,国美与供应商开创了零供双方联合打击盗版的新模式,拓展了维护正版的路径,这不仅满足消费者使用正版软件的需求,而且还有效地保障了软件提供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权益。这是国美“信”战略的又一体现,以“信”维护各方利益,争得各方的信任。在国美的“信”之道中,明确提出了四个“信”,分别是倍受消费者信赖、互信互利互助汇为产业合力、做值得信赖的员工和互信导向的管理。四信行缺一不可,全数遵循则有望达成一种良性循环。国美高级副总裁魏秋立在发布会阐释“信”的意义时表示:所谓信,首先来就是讲成就品质生活,在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服务这样一个过程中,体验备受消费者信赖的快乐,这是我们企业永恒的追求。其次,备

29、受消费者的信赖是需要整个合力的,这样就需要和我们的供应商和各类合作伙伴一同建立互信互助互利的合作关系,我们就可以降低合作成本,更好的在这个平台上来整合我们的信息资源,资金资源。通过技术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理解消费者变化的需求,会聚为产业合力。再者,“信”也是离不开值得信赖的国美员工对“信”字的领悟的,我们要在内部去强化对于国美的信品,信实,信言,信能,这四个方面的严格要求,培训,锻炼,我们所说叫做锤炼信品,凝聚信识,提升信能,塑造信行,使我们的员工上下同心同德,打造一个值得信赖的国美团队。国美电器将“信”重新诠释,适应了现代企业运行的环境,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3、传统谋略思

30、想在竞争战略中的体现(1)赢得先动优势目前的杀毒软件中,市场份额最大的就是奇虎360,从一开始就推出的永久免费策略使其得以迅速抢占市场,放弃一时的利润而将目光聚焦长远,令之后采取免费的瑞星也无法赶上,360因此赢得了先动优势。“善战者,不待军;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故争胜与白刃之前者,非良将也;设备于已失之后者,非上圣也。”高明的决策者往往是在战争爆发前就已经赢得胜利,高明的竞争决策者往往是在战争爆发之前就已经取得优势。360的确在竞争开始之前就已经取得了优势,值得借鉴。 (2)与竞争者的对抗商业竞争是十分残酷的,要求企业不断地将资源投入到对抗当中,可是商业竞争也

31、是无所不在的,在竞争中,直来直去、缺乏策略掩护的行动,成功的概率往往会低的很多。孙子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远而示之近,近而示之远。”说明竞争战略需要精心设计,需要隐蔽地间接地攻击。美国学者曾经指出:“事实上,你只要浅层次地接触那些所谓的强大竞争者的企业,你就会发现,它们竞争的历史往往就是回避竞争的历史”,因此需要企业善于运用谋略制定竞争战略,从侧面进攻,与竞争者对抗。 (3)战略变革、出奇制胜 企业往往更愿意选择利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行动来组织和实施竞争行动,成功的企业管理者,也往往会把行动的范围局限咋遗忘曾经带来成功的行动类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倾向必然会带来企

32、业竞争战略的简单化,从而使企业的战略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预测,进而加以模仿和超越,而这是成功的组织由成功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孙子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所谓“奇”便是不受经验限制,不按常理出牌,寻求变革。 联想公司最辉煌的战役便是1995年的个人电脑之战,在奔腾机刚刚推出的时候,杨元庆放弃了通常采用的“撇脂战略”,将价格一降到底,令国外品牌无法反击:如果跟随联想降价,就必然牵连到国际市场,使自身遭受巨大损失;如果不跟随联想降价,那就只能看着联想攻城略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市场落入联想之手。 正因为如此,动态竞争的研究者们警告企业的管理者,要想持续地成功,就必须克服行为的惯性,不断创新

33、,不断破坏现有的优势,推出新的行动,创造新的优势。迈克尔波特也强调:“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本市必须成为一个不定向的飞靶,在竞争者赶上旧的优势钱已发展出新的优点”,“甚至必须适时放弃现有的优势以成就更高层次的新优势”。 四、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消极影响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同时也带来因袭的重负。中华传统文化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1、一味求大受中国文化背景熏陶的企业家管理的企业,在企业经营方向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中国人具有天生的资产经营本能,他们比较灵活,善于在流通领域中赚钱,对于投资比较擅长,因此,选择企业的经营方向主要集中在投资和流通领域,诸如房地产行业、贸

34、易、运输和服务业等方面。这些产业范围宽,且缺乏差异,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在这中间独占熬头。而对于生产经营,尤其是产品科技含量较高,需要创造发明性的领域,则比较地不成功。华人管理的企业,他们在生产方面,没有创新性的技术,在新产品的研制上,没有突破性的东西,因而也就没有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拳头产品。这样,由于不能在生产性的产业方面占有一席之地,就导致在经营方向的战略选择上,飘忽不定,今天服装赚钱,就去做服装;明天房地产赚钱就搞房地产。这样很难产生出世界级的大公司、大企业。而西方企业经营方向的选择,主要建筑在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创新产品的开发上。2、重视领导权威,影响战略制定有人曾形象地说,美国人擅长

35、效率,日本人擅长文化,欧洲人擅长平衡,而中国人则擅长集中统一。“集权制”能够提高决策效率,即灵活性强、手续简单、办事快捷。但“集权制”会抑制其他员工的创新动力,而且计划性不强、操作程序不明确。中国的封建国家就是一种宗法制国家,它按血统建立统治阶梯,实行长子继承制,其他儿子被分封为诸侯。由此,这时的国家管理实际上家族管理的一种扩展。统治者采取调整家族内部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来调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宛如封建家族中的家长,采用宽严相济的方式,使被统治者对其忠诚。例如,皇帝统治天下称为“子万民”,称老百姓为“子民”。地方上的官吏称为“父母官”。而处于被统治者地位的百姓,也受家族观念的影响,

36、满足于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只要统治者为政清明,自然界又风调雨顺,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即使历次的农民起义,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求得一位贤君的统治。这种根深蒂固的家族管理观念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意识,深入到民族成员的灵魂之中,并带入到今天的企业管理和国家管理中来。除了大陆的国有企业以外,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现代华人企业,大都采用家族式的纵向管理模式。我们且不说港、澳、台的企业家李嘉成、包玉刚、霍英东、李兆基、蔡万霖、王永庆等一个个灿若明星的企业家,就拿移居海外、但血管里仍然流着华人血液的华人家来说,不管他们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氛围中,其经营模式仍以纵向型家族管理为特色,诸如亚洲糖王郭鹤年、美国的王安等。中国

37、文化为中国人企业家实行家族式管理提供了土壤。中国文化自古以来的尊官思想对领导权威的重视,使得中国员工不能充分地参与到企业战略的制定中来,因此对战略实施的效果会有影响。五、如何在战略管理中合理利用传统文化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企业在战略管理的过程中也有了一定的利用,但是,对其意义的充分挖掘,国内的企业还远远做得不够,反而在某些时候受到了传统文化中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对合理利用传统文化还需要一定的考虑,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1、挖掘优秀的传统管理思想,并加以发扬。 (1)我国文化实践理性的特征在管理思想上的反映之一就是重视权变,即不固守规律,而应随环境的变化作相应的调

38、整与改变。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下,经营条件瞬间万变,企业必须保持敏锐的感觉,捕促每一丝变化,自身做出积极反应,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2)重谋略的管理思想则是传统文化的又一精华,筹划谋略是中国智慧的集中体现,孙子兵法一书中的谋略一直为古今中外的管理者称道和使用。目前我国企业的竞争,尤其是部分家电、电子商务的竞争形式比较单一,“价格战”的方式也会令企业陷入困境,因此企业还需要对谋略思想进一步思考。(3)中国传统管理崇尚“和”的思想。典型表现为中国人重视人际关系,无论是国企、民企、私企还是职工都很注重人际关系,力图形成和谐的环境,这点与现代管理中强调重视人的社会方面不谋而合。(4)中国管理思

39、想的本质特征是以“人”为本。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对人的管理,如何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潜力始终是管理所要解决的西方管理学中的X理论否定人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性,把人看作是企业管理者必须加以组织、控制和监督的对象。Y理论虽然倡导人在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和能动作用,但仍不同于儒家文化熏陶下的管理思想中的“伦理人”。传统文化中的人被融入家族伦理关系之中,维护伦理纲常和宗法秩序是目的,个人的独立存在和发展要服从于这一目的。这样的价值观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在中国的企业管理思想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5)中国管理思想中注重塑造创业者个人形象的使用。通过“店规”、“公司守则”等形式进行传播,有时还举行特定的

40、仪式加以渲染,这样有助于加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2、借鉴外来的优秀管理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加以融合(1)将中国的集体主义和美国的个人主义加以融合并引进。中国在管理中,过去一直更多地强调集体的作用,包括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各项工作都要走群众路线,实行集体领导,由集体决策,反对个人冒尖主义。正是这种集体主义的精神,教育了新中国整整一代人,不计个人得失,不追求个人名利,但同时,在管理上出现了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问题,而且这种集体主义还抑制了人的个性,在企业中只重视集体性,而抹杀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难以形成企业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应该运用“中庸”的思想,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

41、既可以发挥团队精神,分工协作;又可以针对中国人的本位主义,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2)提倡“经营即教育”的思想。经济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发展经济不可以只见物质投入,不见智力投入。虽然我国一直在大讲教育是立国之本,强调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以来都是薄弱的环节。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扭转把接受教育仅仅当成谋职生存的“敲门砖”和进入劳动市场的“一次性投资”的教育文化心态,其次,要提倡完善、健全的职工教育制度,通过这种“干到老、学到老,知识更新到老”的思想和职工教育机构,分层次对职工进行培训,使企业的所有职工不断得到充实提高,同时也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战略制定中来,丰富战

42、略形成的机制。(3)提倡内让外争的思想。中国企业管理者们似乎把精力都放在击败对手上了,总是脱离不了传统竞争就是击败对手的管理思想。我们应该提倡“内让外争”,使中国企业联手进入国际舞台,实现相互补充,相互利用,利益共享与效益循环和共同发展。(4)借鉴西方的“硬”管理思想,造就中国“软硬结合”的管理思想。中国的管理思想中一直都很重视人,重视“软”管理。但在“硬”管理方面感到不足。中国人重人轻法的管理思想缺乏制约性。中国人主张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章之以法”的精神,这种情理法的次序观并非不讲法,因此我们提倡在积极应用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制定具体的制度和指标来保障战略的实施,衡量战略的效果,尤其是在

43、人才战略中,需要以传统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也需要制定一定的绩效标准,将西方文化的注重效率应用到战略管理中来。3、整合、转型与新生理论的生命在于创造,传统管理思想必须经过脱胎换骨的改造后才能与市场经济相容。现代管理是一门创造性非常强的学问,要适应现代竞争的需要,就必须进行多方面的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理念创新、方式创新等等,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因此,现代管理最需要一种创造精神、创新意识。我们在发掘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宏扬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同时,融会贯通中西方管理理念,促进企业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创新,才能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后记 通过写这篇论文,使我全面地认识到

44、战略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同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有所加深,我认识到,在中国社会中生存发展的企业,其战略的制定必然会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论文的写作过程当中,我深感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欠缺,准备在以后的工作中再对此问题作出思考。注释: 腾讯财经: 、 中国文化概论,方克立、张岱年,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1-3页,第23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我国企业文化的构建王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7页 中西方文化与管理比较分析研究,杨红娟,昆明理工大学,第1页,第80页 、 、 、战略管理,黄旭,山东:山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页,第39页,第109页 中国移动东方财富网(试论产业集群租金和产业,臧旭

45、恒,第1页 、 新浪财经参考文献:1 樊爱军.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影响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03) 2 邱州鹏.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对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1) 3 王瑞永.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其借鉴J. 科学与管理. 2010(06) 4 石薇.浅谈佛教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5 卜一凡.浅谈传统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7(02) 6 万略,郑辉军.论人际关系对企业管理的影响J.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46、 2006(01) 7 沈人同.企业文化形成过程影响因素浅析J.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4) 8 丁虎.传统文化对安徽乡镇企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 中国集体经济. 2008(18) 9 吴文固,宋华志.传统文化对销售企业文化的影响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04) 10 邱州鹏.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对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1) 11 宋继华.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借鉴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1(02) 12 牟佳媛,刘禹宏,唐杰.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影响J. 才智. 2011(01) 13 黄旭.战略管理:思维与要径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4 许浚.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J.通信企业管理.2007(04)15 杨鑫辉.与企业管理心理J.1991(04)16 美德兰诺夫,戴维、玛西亚诺,索尼娅.凯洛洛战略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17 宫玉振.取胜之道孙子兵法与竞争原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