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特训 含答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4769633 上传时间:2022-04-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特训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特训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特训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特训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特训 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1讲1.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有3个嫡子,但他想传位给贤能的小儿子季历。季历深感为难,他的大哥太伯、二哥虞仲主动避逃荆蛮后,季历方才继位。这反映了(A)A嫡长子继承方式得到认同B墨家选贤任能思想的影响C周礼文化辐射到长江流域D宗法制的基本原则遭破坏解析:季历虽贤能,却只能在哥哥们出逃后继位,这说明他的继位顺序低于年长的哥哥们,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王位继承的原则是传长而非传贤,故B项错误;季历的哥哥们逃到荆蛮,并不能说明周礼文化辐射到长江流域,故C项错误;季历在哥哥们出逃之后才继承王位,表明当时遵守了嫡长子继承这一宗法制的基本原则,故D项错误。2西周时期,周天

2、子设置卿士协助管理王畿的财政等事务,同时建立了一系列官员选拔和升迁制度。这说明了当时(B)A国家实现权力高度集中B蕴含着官僚政治的因素C贵族政治已经形同虚设D奠定中华大一统的基础解析:西周时期由于实行分封制地方有很大的独立性,没有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周天子设置辅助管理国家事务的官员及官员任免和升迁制度,说明官僚由天子任免,与世袭的贵族政治不同,带有官僚政治色彩,故B项正确;西周时期仍以世袭的世卿世禄制为主,贵族政治形同虚设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奠定大一统基础是中央集权的作用,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3(2017湖北武汉新起点考试)历史学家陈旭麓说“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

3、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C)A宗法分封始终主导B君权至上意识浓厚C家国一体观念突出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解析:本题考查儒家的忠孝观念。分封指的是封邦建国,与材料中“忠臣”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君权至上突出君臣等级尊卑,材料“孝子”不属君臣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突出了儒家为人臣、为人子的道德伦理观念,于国于家具有道德上的一致性,故C项正确;家庭伦理道德至上,材料“忠臣”不属于家庭伦理,故D项错误。4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昭穆亲疏之法也。”而王国维先生指出,“殷以前无嫡庶之制”,“商人无嫡庶之制,

4、故不能有宗法”。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D)A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已经产生B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C宗法制只存在于统治阶层中D关于宗法制的起源目前存在着争议解析:“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已经产生”是丁山先生的观点,只反映了材料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是王国维先生的观点,只反映部分信息,故B项错误;丁山先生和王国维先生都没有提出“宗法制只存在于统治阶层中”,故C项错误;丁山先生和王国维先生关于宗法制起源的观点是不同的,由此可见存在争议,故D项正确。5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 000多件珍贵文物,

5、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这反映了(B)A秦国经济较其他诸侯落后B秦国政权的集权趋势加强C秦国盛行残酷的人殉制度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解析:题干中“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 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并未体现出秦国经济与其他诸侯国经济的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中“有3 000多件珍贵文物”说明当时的秦国国君能够将国家的财富集于一身,体现出了集权的趋势,故B项正确;题干中只提到秦景公墓的情况,因而不能说明当时所有秦国墓葬的形式都是如此,故C项错误;题干中“墓内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体现不出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6左传载昭公十一年“叔向曰:陈人听命,而遂县之

6、”,哀公二年“(赵简子)誓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史记载“(秦)武公十年,伐邦、冀戎,初县之”。材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C)A郡县制已在全国范围推广B郡的规模地位高于县C郡县设置与兼并战争有关D分封制遭到彻底破坏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而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是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故A项错误;按照材料信息“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可知春秋时期郡的规制是小于县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表述的三则信息间接或直接反映了在战争之后或战争前与郡县制的关系,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被破坏的信息,故D项错误。7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曾这样评析中国某一帝王:“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

7、格的中央专制之间走出一条中间路线。”该帝王符合“中间路线”的举措是(C)A设置御史大夫与刺史B推行中朝外朝制度C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D世袭与察举制共存解析:根据题目中“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可知探讨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即地方政治制度问题,御史大夫是中央监察机构,刺史是西汉时设立的地方监察机构,故A项错误;中外朝制度是西汉时期形成的中央机构形式,故B项错误;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设立的郡县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地方行政制度,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世袭制和察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故D项错误。8西汉丞相公孙弘在自己的府邸里建造“客馆”,以招揽才学之士。公孙弘去世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

8、庆、公孙贺、刘屈麓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而已。至贺、屈麓时,坏以为马厩、车库、奴脾(婢)室矣!”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D)A中央与地方斗争激烈B西汉时丞相更替频繁C丞相有任免官员权力D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地方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列举了西汉宰相的名字,并不能说明丞相更替频繁,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丞相权力,故C项错误;丞相府从“客馆”到“客馆丘虚”,再到“马厩、车库、奴脾(婢)室”,丞相府的地位不断下降,反映的是丞相权力的下降,结合所学可知与汉武帝设立中朝有关,故D项正确。9汉代以禄秩标志官员等级,考古学家陈梦家指出:“所谓俸给或吏禄制度,其内容是秩别、俸

9、禄数量、官职和俸禄性质;即哪一种官职属于哪一秩级,每年或每月应得多少俸禄,用什么物资作为俸禄。”材料反映了(B)A官员的品位与品级分离B官员禄秩从属于其职位C官僚政治由此开始D禄秩制毫无品位色彩解析:按照材料意思,官员的品位与品级没有分离而是相互关联的,故A项错误;“以禄秩标志官员等级”体现了禄秩是官员职位等级的外在象征,故B项正确;中国的官僚政治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哪一种官职属于哪一秩级”反映了官员的禄秩和品位是有一定关系的,故D项错误。10吕氏春秋审分:“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A井田制瓦解B工商食官制度的形

10、成C分封制破坏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解析:材料反映井田制下集体耕作积极性不高,个体生产积极性高,故A项正确;工商食官为西周手工业、商业发展概况,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分封制破坏是间接影响,故C项错误;土地私有制确立是私田出现的结果,故D项错误。11.史记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包括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当时水利事业的进步(B)A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B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C导致了铁制农具的使用D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巩固解析:水利事业的进步确实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发展,但是这是一种间接影响,故A项错误;水利成为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水利事业的发展直

11、接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铁制农具的使用促进了水利事业的进步,故C项错误;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巩固,但这也是一种间接影响,故D项错误。12均田制下授田并承担赋役的起始年龄逐渐从15岁调整到18岁,还田除役的年龄逐渐从71岁调整到56岁,与此同时女性逐渐不负担赋役也不授予土地。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C)A儒家思想的民本理念受到重视B垦荒使私有土地的范围缩小C土地占有不均衡的现象加重D农业的生产方式出现重大调整解析:材料反映均田制授田对象范围缩小,与儒家民本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垦荒使私有土地的范围增多,故B项错误;土地兼并严重造成国家均田制下土地减少,所以国家要减少授田对

12、象,故C项正确;此时中国农业进行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生产方式未出现重大变化,故D项错误。13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孔子又尝谓:“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又谓:“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反映了(C)A等级秩序的重要性B统治者从政应受到约束C仁者道德示范的重要性D民众应该服从施政者解析:材料中“政者正也”“上好礼莫敢不用情”体现了孔子对君主治国应当实行仁政的建议,并没有体现等级秩序,故A项错误;材料中孔子建议君主采用儒家的道德标准执政,而并没有提到统治者应当受到约束,故B项错误;材料中“上好

13、礼莫敢不用情”不仅建议统治者以德治国,还预见了该治国方略的好处,即“民莫敢不敬”“民莫敢不服”“民莫敢不用情”,正是体现了统治者施行仁政的为民众做了示范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民本、仁政的政治思想,民众对统治者的服从与材料意义相左,故D项错误。 14孔子说,“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荀子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上述义利观(B)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源B是先秦儒学批判现实的产物C体现先秦儒学对利的完全否定D直接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解析:材料重点强调的是义利观,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A项错误;孔子、孟子和荀子批判当时社会上一

14、些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行为,是先秦儒学批判现实的产物,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等,可知先秦儒学并没有完全否定利,故C项错误;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的是宋明理学,故D项错误。15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下列主张与上述言论观点相近的是(A)A“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B“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C“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D“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解析:材料“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

15、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是道家老子的主张,意思是善于用道治国者,不是教人民聪明,而是使人民愚朴,人民之所以难治,是因为智巧诡诈太多,所以,以智治国乃国之灾害,不以智治国才是国家的幸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与材料意思相符,故A项正确;“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意思是不仁慈的人会被他的亲人遗弃,不道义的人会被君主忽视,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意思是人民对于善政者是怀有忧惧的,对于善教者则由衷爱戴,善政可让施政者得

16、到财物,善教则可得到民心,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意思是圣人治理国家,不是依赖人们自觉为自己办事的善行,要的是那种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16周武王伐商,是利用了商朝士卒的临战前倒戈而取得胜利的。周公将之总结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朝贵族对周之所以取代商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一思考带来的结果是(D)A提出了中央集权思想B形成了官僚政治理论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D出现了天人感应学说 解析:中央集权思想是将权力集中于中央,与材料中“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不符,且西周时政治统治相对松散,因而中央集权思想与西周

17、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西周政治为贵族政治,因而不可能形成官僚政治理论,故B项错误;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各级贵族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则是分封的依据,与材料中“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周武王灭商利用了商朝士卒的倒戈,由此得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说明人类社会政权变迁是天意,与“天人感应”相符,故D项正确。17董仲舒在评论一件寡妇改嫁的案例时指出,依春秋大义,“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故寡妇改嫁“皆无罪名,不当坐”。这折射出汉代(C)A司法判案“重情轻法”B妇女的整体社会地位较高C婚姻受礼教束缚相对较小D妇女拥有婚姻自主的权利解析:题干中董仲舒的判案标准是按照春秋操

18、作的,有其内在的框架,与“重情轻法”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讨论的仅仅是关于寡妇改嫁这一单独现象,不能得出整体地位较高的结论,故B项错误;按照材料意思,汉代是允许寡妇改嫁的,封建伦理纲常对婚姻的束缚较少,故C项正确;寡妇改嫁只是妇女婚姻的一个环节,而且材料并没有表明寡妇改嫁就是能够自主选择的意思,故D项错误。18汉代以来,大臣上书皇帝,不论是颂扬功德还是直言过错,都以“臣诚愚鄙”、“臣昧死”之类开篇,意味着自卑、放弃尊严。这类官场语言的使用说明(B)A“君权神授”观念深入人心B“君为臣纲”思想影响较大C“皇帝独尊”思想逐渐形成D“皇权至上”观念受到冲击解析:“汉代以来,大臣上书皇帝,不论是颂扬功

19、德还是直言过错,都以臣诚愚鄙、臣昧死之类开篇,意味着自卑、放弃尊严”,反映了汉以来的君臣关系,但不能用以说明“君权神授”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汉代以来的君臣等级关系,体现了“君为臣纲”思想影响深远,故B项正确;“皇帝独尊”思想形成于秦始皇时期,与材料“汉代以来”不符,故C项错误;汉代以来,大臣上书都以自卑、放弃尊严的形式开篇,不能体现“皇权至上”的观念受到冲击,反而体现了“皇权至上”的观念一直受到重视,故D项错误。19汉代桑弘羊认为:“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杀藏,利以施刑。”其观点(D)A体现了汉初无为而治的理念B表达了对独尊儒术的强烈不满C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经济观念D反映了汉代

20、法律儒家化的特点解析:汉初的无为而治思想强调的是“以静制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独尊儒术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法律观念,不是重农抑商的经济观念,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西汉桑弘羊认为春夏是万物生长时期,应该实行仁政,而秋冬则是生命蛰伏时期,适合实行刑法,体现的是汉代法律与儒家思想的结合,故D项正确。20文献三辅旧事载:“卫太子大鼻,武帝病,太子入省,江充曰:上恶大鼻,当持纸蔽其鼻而入。”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一张西汉早期的纸质地图。对两段材料进行解读并推断,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C)A汉武帝时日常使用纸已经十分普遍B考古发现的纸质地图与文献记载的纸可以互相印证C由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可推定使用纸不晚于西汉D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纸都是绘图用纸解析:材料中提到两则纸的使用史实,一是西汉太子“当持纸蔽其鼻而入”使用纸,二是西汉绘制地图时使用纸,太子地位仅次于皇帝,地图古代极其贵重,所以不能反映日常纸的使用十分普遍,故A项错误;文献中太子用纸为皇宫生活用纸,而考古发现用纸为绘图用纸,不可互相印证,故B项错误;文献和考古发现的纸均出现于西汉,所以可推定纸的使用不晚于西汉,故C项正确;文献记载中的纸不是绘图用纸,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