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9课 说木叶同步习题 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4760044 上传时间:2022-04-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9课 说木叶同步习题 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9课 说木叶同步习题 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9课 说木叶同步习题 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9课 说木叶同步习题 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9课 说木叶同步习题 人教版必修5(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说木叶一、课内双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D)A袅袅(nio)得鱼忘筌(shun)疏朗(sh) 翩翩起舞(pin)B皎皎(jio) 窸窸窣窣(su)褐绿(h) 缠绵悱恻(min)C灼灼(shu) 四处漂泊(b)触及(ch) 空气湿润(rn)D寒砧(zhn) 冉冉升起(rn)凄清(q) 笑声爽朗(shun)【解析】A“筌”读qun;B.“窣”读s;C.“灼”读zhu。2下列句子中,选出语言最得体的一项 (B)A医生刘某回复病人,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B在向导师提出自己的意见

2、时,小康说:“望您对我的意见有所损益。”C淮海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D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解析】A最后一句太生硬,太肯定,不当。C“垂询”不当。D“责成”不当。3这篇文章实际上是谈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为什么把“说木叶”作为标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A把标题定为“说木叶”,就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作为论题,围绕它展开全文。B作者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有落叶的因素,最后从中得出诗歌语言的暗示

3、性问题,并加以阐发。C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谈到一般,从具体谈到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又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D如果把题目定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也无不可。因为作者考虑到读者是中学生,力求写得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所以采用这个标题。【解析】作者写本文时并未想到它被收入课本,也不是专为中学生写的。4下列对文章14自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A第1段,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文章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B第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

4、”,后来又发展到用“落木”。C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叶”字。由此可见,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D第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解析】关键在于“木”字。5捕捉文中信息,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B)A“木叶”这个独创性的词语,源出于屈原九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木叶”之所以成为历代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对象,是因为历代诗人们受到屈原诗的影响和启发。B“落木”这个独创性词语,源出于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杜甫创造出了千古流传的形象鲜明的诗句。使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

5、,想起了游子的漂泊。C“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桑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诗中的“落叶”是碧绿柔软的,是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屈原诗中的“木叶”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二者的颜色、质感、密度、动感都有所不同。D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诗中的“黄叶”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飘零之意,而且颜色湿黄而非枯黄。“木叶”是风中飘零的枯叶,属于风而不属于雨,是典型的清秋性格。【解析】“使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错,这是屈原九歌中的意境。二、文本精品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8题。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

6、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

7、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6从结构上说,这段文字起到什么作用?_【答案】这一段由“木叶”第一个艺术特征入手深入分析,引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7关于“木”会暗示着落叶的原因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A“木”具有着

8、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B“木”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C“木”与落叶有着必然的联系,想到它是正常的。D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解析】“必然的联系”不对。8古代诗歌中常用“叶”来替代“树叶”的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树”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B用“树叶”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C“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D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树叶”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解析】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

9、题。一种深久的不安乔叶有时候,走在街上,看见穿得很破的收废品的老人,骑着锈迹斑斑的三轮车,摇着牛皮纸扎成的拨浪鼓,在繁华的大街上一脸灰尘,我就会觉得不安。看见卖水果的小贩,小心地拎起一串葡萄,把那些裂了口的果子仔细地摘下,然后把它们最大最好的那一面朝外码好,在薄暮里用芭蕉扇赶着聚拢过来的蚊蝇,我也会觉得不安。看见人力车夫坐在树阴下,寂寞地抽着烟,眼神却毫不懈怠地关注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仿佛要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他们的乘客,我还会觉得不安。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每月赚多少,有几个孩子,住在什么地方。除了从表象上对他们的职业生活有一点认识,我对他们一无所知。可我就是无法抑制自己的这种不安。他们也是有幸福的

10、,我想。生意顺畅的时候,年节团聚的时候,雨天憩息在家里喝点小酒的时候我相信他们的快乐,也欣赏他们的享受,可我还是感到不安。而我不安的原因听起来竟是这样矫情和可笑因为我的物质生活比他们富足。精神生活充满了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是不能比较的。我知道。可物质生活上我确实比他们富足。每当我掏出钱夹去消费时,就不由得会想到他们。一件专卖店里的名牌T恤,一道豪华饭店里的特色佳肴,一辆已经在路边等候的帕萨特出租车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仿佛我在无形中欠了他们什么,而不能无所顾忌地去花这些其实是自己一分一角挣来的钱。有很多人的物质生活都比他们好,也比我好,我知道。我只是平民百

11、姓中的一分子。然而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有三六九等。我不是最低的一等,也不是最高的一等。如果作为最低等,我一定不会甘心。但是当我看到真的还有那么多人在我的界线之下生活时,我却无法对自己理直气壮地说:“花自己的钱,想他们干什么,比你过得好的人多着呢!”似乎是有些神经,有些自作自受。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可细细想来,难道不是么?我的上几辈的亲人中谁没有和他们一样在最狭窄的空间里挣扎过?谁不是和他们一样为了最基本的生计奉献着自己最浓稠的汗水?他们中有多少人敢去翻看“梦特娇”的标价?有多少人摸过五星酒店里的紫檀雕筷?有多少人会识别蓝鸟和奔驰的标志?作为一个在

12、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怎么能够容许自己这么快就割断我和他们之间最本质的那种血脉关联?我做不到。鲁迅说过,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而我已经看到有太多的人正在奢侈和放纵中苟活着。我不想这样。我常常会问自己:有必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么?有必要吃这么贵的菜么?有必要坐这么好的车么?答案常常不是肯定的。那么,我就会坚定地远离这些东西,去做一种最经济的选择。我不评价别人的消费。这是个性化的时代,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只尽力来控制自己,不让自己的欲望随着时尚的标准而高涨。仿佛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离那些底层的人们更远,同时也才能让心灵获得最质朴的感知和最踏实的

13、抚慰。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A看到其他人物质生活没有“我”富足就感到不安,在许多人看来,这种解释可能十分矫情可笑。B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主要是因为我挣钱太容易了,没有付出多少血汗。C本文作者的情感是清晰的,她对不甘心在社会底层生活的人们既抱有同情,又表达了崇敬之情,表现出一位知识分子的可贵良知。D虽然作者说不评价别人的消费,因为在个性化的时代这是不被法律许可的,但作者还是想通过本文去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解析】B项与文意不符。C项“对不甘心在社会底层生活崇敬之情”说法错误。D项“因为在个性化的时代这是不被法律许可的”

14、说法错误。10第段中作者说:“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答案】(1)这些人和自己上几辈的亲人一样,在社会的底层为生计苦苦挣扎,正是他们的努力,给社会贡献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他们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坚韧精神,给人们带来了大量的精神财富。所以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建立在他们的奉献的基础上的。(2)作者的这句话表达了其对社会底层辛勤的劳动者的亲近和敬意。11结合本文并联系现实,谈谈本文第段所引用的鲁迅的“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的现实意义。_【答案】鲁迅先生的话现在依然

15、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国家经济还不发达,还有一部分人在社会底层艰难地生活,而有些人却已在奢侈和放纵中苟活着,没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这是让人忧虑的。无论怎样都不能丢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掉悲天悯人的情怀,更不能为了钱而苟且偷生,奴颜婢膝。生活条件改善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挥霍浪费了,我们依然要考虑这样的消费有没有必要,可不可以作更有价值的投资。为了发展,我们必须消费,但在消费过程中,我们不能放纵,为所欲为,冲破法律、道德的底线。四、高考热点12下面是“江老师70岁生日庆祝会”上的一段发言,其中表达全恰当的一项是今天是江老师的70诞辰。我作为老师三十年前的莘莘学子,参加今天的活动倍感荣幸。时间

16、过得真快,当年风华正茂的江老师,如今已是耄耋老人了。就连我们这些学生好多都已经年过半百,进入天命之年。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今天我们相聚一起,一要表达对老师养育之恩的感激;二要祝愿老人家身如南山石,寿比不老松。今后,老师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尽管直言,学生们定会鼎力相助。 _【答案】 13下面这张图片反映出的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请写出该图片组成要素及寓意,并提出两条解决问题的建议,不超过120字。_【答案】组成及寓意:整体构图是一个家字,其中豕是一个手拄拐杖,弯腰驼背的老人形象。图片反映出的是“空巢老人”缺少关爱的社会问题。建议: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让空巢老人安度晚年;子女

17、要关爱老人,常回家看看,给予老人精神与物质的帮助;不断完善和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满足空巢老人的生活需要。14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内容连贯。中国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大多是因感情需要选择词牌,按照词牌决定韵脚。_,对此的情感基调影响较大。一般来说,_,越容易表现昂扬之情;韵字的开口度小,音阻越大者,则易与凄婉之情吻合。平声韵和于慷慨之意,_。我们在朗读、吟诵时,要充分尊重词的音韵搭配规律,注意字音所蕴含的感情色彩。_【答案】作者用什么样的韵脚韵字开口度越大仄声韵合于悲抑之情五、读写创新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一群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一座古老的宅院,他们很

18、纳闷,这座宅院的屋檐为什么特别大?为什么在屋檐下面还做了一间小巧的屋子?他们正在争论,导游告诉他们: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挡风遮雨,歇脚过夜的。游客们哑然了,同时感到一种从远古流传过来的温暖。也许,我们没有能力做一个屋檐,那就在自己的心里搭一个屋檐吧。因为,人心毕竟比屋檐大。请以“心灵的屋檐”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写作指向】这是一道非常好的话题作文。命题形式虽然传统,但话题新鲜引人,富有感染力,且自然深刻。尤其是其结尾部分内涵明显,并富有广度。如“温暖”一词能引发我们的无限联想,再如“在自己的心里搭一个屋檐”明显提示应从“心灵”的角度行文,这跟话题

19、呼应。话题很有意境,给考生营造了一个比较开阔的思维空间。该话题为譬喻类话题,考生必须弄明白“屋檐”一词所含有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这对考生理解题意、选择最佳切入点、拓展思路、丰富文章内容等方面,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审题层面来看,应从“屋檐”的作用,尤其是“温暖”一词来多角度思考,积极思维,话题中“屋檐”应含有如下内涵与特征:爱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学会关爱、怜爱、博爱,真正的奉献不问对象。容包容、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能原谅、体谅、理解、谅解他人。助援助、捐助,扶助弱者,不唯“回报”是图,不要太吝啬自己的爱心,要保留一份悲悯情怀。经过这样的细化,就可避免“屋檐”内涵的泛化,

20、而使文章的笔力高度集中。从选材层面来看,对“屋檐”的构建者和享用者的选择,应充分注意到两者之间的落差,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落差的大小与文章的震撼力是成正比的。从切入层面来看,应从细节入手,从一言一行入手,于细微处体现主旨和精神会更具有真实感、真切感、真挚感。只要你有细心观察之眼、普施大爱之情、纵横捭阖之思,即可笔下生花。【佳作赏读】屋檐下江苏盐城解放路实验学校徐小龙下雨了!我泡了一杯清茶坐到窗台边,在大自然的喧哗声中,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与凉爽。窗外的雨滴争先恐后地落下,近处的屋顶上,有数不清的雨花溅起,形成一层淡淡的轻烟。渐渐地,家乡小镇那“红砖青瓦”在雨中变得更加清晰,也更加美丽悦目起来。

21、这些“红砖青瓦”,让我倍觉亲切。是啊,我的童年就是在小镇的“红砖青瓦”间度过的。那里不是很大,如要绕完小镇,半小时足矣。整个小镇洋溢着浓郁的朴素气息。记得那时,镇上只有一两幢楼房,更多的是红砖青瓦的平房,每一户人家的屋檐下总有一条走廊。下雨天,在泥泞中玩耍,一定会挨大人们的训斥的,孩子们便在那屋檐下嬉戏打闹。那搬了凳子坐在门口,闲看风雨打发时间的屋子的主人,总是静静地看着我们,一脸浅浅的笑意。 有一次,恰逢镇上赶集日,附近村子里的人们几乎都集中在镇上仅有的一条街上,可是暴雨骤至,于是,集市上各家各户的屋檐下便站满了人。熟悉的彼此问候着,接着便唠开了家常,更多的是谈论今年的好收成,每个人脸上都洋

22、溢着温馨、喜悦和幸福;屋子的主人热情地搬出凳子让人们坐,自己也和大伙凑着热闹,屋檐下一片欢声笑语;也有一些人干脆在屋檐下摆起小摊做起了生意 屋檐外的风雨再大,也丝毫不能冲淡他们纯真、朴素、友善的情怀。 后来我们家搬到了城里。这里很少见到平房,满眼高楼林立,偶尔在老居民区看到平房,但它的屋檐也被围墙和大门给堵在了里面。一个夏日的中午,也是一场暴雨。路上到处是躲雨的行人,可是在这偌大的城市里,此时竟然一下难觅避雨之处。我终于躲进一家商店的屋檐下,那里已站了不少避雨的人。我拍拍身上,突然觉得环境很安静,我看了看身边的人,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冷漠的表情,没人说话,只是每当路上出现一辆出租车时,人们便一拥

23、而上商店的老板阴沉着脸,走到门口:“让一让!别堵住门口,妨碍我做生意了!”这样的气氛跟天气一样让人感到沉闷。 生活的屋檐啊,什么时候变得那么窄了?又为什么越来越少了?那么我们心中的屋檐呢?别让冷漠占据了我们的心灵,不要让爱没有了避风的港湾,在心中为自己也为别人留下一道屋檐吧!【名师点评】本文突出的特点就是联想开阖自如,语言晓畅朴实,富有真情实感,文字含情动人;同时也涉及当今一些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思想情感真诚深刻,引人共鸣,尤其是结尾段,对世事人情的体悟和认识,言简意丰,发人深省。另外,文中有关今昔“屋檐下”的场面对比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微妙的人性和人情的“反差”,语言质朴而有文采。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