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检测:第5、6、7单元测试及答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4759309 上传时间:2022-04-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品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检测:第5、6、7单元测试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品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检测:第5、6、7单元测试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品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检测:第5、6、7单元测试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精品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检测:第5、6、7单元测试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检测:第5、6、7单元测试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第五、六、七单元阶段检测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巩固(25分)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著力 大段:仔细。B圣贤教人,都提切己说话 切己:切身。C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 丑:厌恶,憎恨。D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 自文:自己写文章。解析D项,自文:自然成文。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A若读之数过 随其所见,笔之于书B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 然纵不读书C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 木受绳则直D变而为院本 化而为鸟解析第一个“则”表示判断,那么;第二个“则”是连词,表顺

2、承关系。A项,代词;B项,连词,表转折;D项,动词,成为。答案C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夫童心者,真心也A乃为人欲引去B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C君子喻于义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解析例句与D项为判断句。A项,被动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状语后置句。答案D4下列各句中,与“决定目之为经矣”中的“目”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B笔之于书C吾妻之美我者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解析B项,名词作动词。A项,名词活用为形容词;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名词作状语。答案B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B.C.D.

3、解析D项,竟,竟然。A项,因为/用、拿;B项,还是/大概;C项,句末语气词/兼词“于此”。答案D6翻译下列句子。(10分)(1)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求谏)(5分)译文:_(2)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原君)(5分)译文:_答案(1)近来看见前来奏事的人,大都心怀恐惧,以致语无伦次。(2)难道这些古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其实贪图安逸、厌恶劳苦,也还是一般人的思想感情。二、阅读鉴赏(50分)(一)课内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求谏(节选)吴兢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

4、。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

5、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节选自贞观政要求谏)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藉:借助。B冀凭直言鲠议 冀:希望。C实愿罄其狂瞽 罄:竭尽。D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 任:使用。解析D项,“任”的意思是“由着,听凭”。答案D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A. B.C. D.解析A项,代词,他们;语

6、气词,表婉商语气,还是。B项,偏指一方,我;副词,互相。C项,都是助词,的。D项,介词,因;介词,把。答案C9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均能表现太宗“求谏”的一项是 ()(4分)欲自照,必须明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之心公等亦须受人谏语A B C D解析是比喻句,体现不出“求谏”精神;是大臣王珪的话;是太宗希望大臣们也勇于纳谏。排除这三句即可。答案B10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唐太宗用比喻的方式,指出就像必须照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面容一样,皇帝要知道自己的过失,也必须依靠忠正之臣的谏诤。B唐太宗以隋朝灭

7、亡的史实为例,指出隋朝的灭亡虽然是隋炀帝的暴虐所致,但是臣子不能极言规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C唐太宗把君臣比之为鱼和水的关系。在他看来,君臣都有正邪两类,正主和邪臣的组合、正臣和邪主的组合,都不能使国家太平。D唐太宗认为帝王都有“任情喜怒”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最后结果只能导致“天下丧乱”。为避免这种情况,大臣们应该“尽情极谏”。解析D项,“帝王都有任情喜怒的现象”理解错误,原文是“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答案D11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4分)译文:_(2)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8、5分)译文:_解析第(1)句翻译的重点是“自贤”的“贤”和反问句式。第(2)句翻译的重点是两个反问句式。答案(1)国君如果自以为贤能,臣子又不匡正,想不陷入危亡失败的境地,怎么可能呢?(2)你们也要接受别人的规谏,怎能因为别人的话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便立即庇护自己的短处而不采纳呢?假若自己不能接受别人的规谏,又怎能规谏别人呢?(二)课外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与荆南乐秀才书宋欧阳修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

9、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

10、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注】 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11、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及门而贽贽:拿着礼物求见。B而又辱之 辱:辜负。C或过称其文字 过称:过分称赞。D不暇就师穷经 就:跟从。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辱:谦词,表示承蒙。答案B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 解析本题考查“以”“而”“其”“所”四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A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B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项,代词 ,自己/副词,表商量的语气,还是;D项,助词,和介词“为”一起表被动/代词,与“托”构成所字结构。答案A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

12、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解析本题从颠倒事实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作者并非因写时文而遭毁誉;相反,以前因写时文而遭到赏识和荐举。答案C1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而 涉 猎 书 史 姑 随 世 俗 作 所 谓 时 文 者 皆 穿 蠹 经 传 移 此 俪 彼 以 为 浮 薄 惟

13、恐 不 悦 于 时 人 非 有 卓 然 自 立 之 言 如 古 人 者解析联系前后文, 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如“者”等,必要时可以直接凭意思和修辞等断句。答案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5分)译文: _(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5分)译文: _解析本题涉及一词多义、同义词连用和判断句。第一句,“穷贱”指不得志且身份低微;“安”是“怎么,哪里”之意;“切切

14、”形容恳切的样子。第二句,“故”是“因此”之意;“比”,比较,相比;“工”指“工巧”;“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同时,要注意句子翻译的正确与通顺。答案(1)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2)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参考译文】欧阳修叩首禀告秀才足下:前些时候,我乘船从江上往来,多次让您屈尊过访。又劳您送自己所作的诗文一编,并先以书信通报,作为登门访我的见面礼。田秀才从西边来,承蒙您寄信问候;后来,我家仆人从江陵府回夷陵县,又带来您的信。我是个获罪的人,大家都厌弃我,而您却如此以礼相

15、待,我怎么担当得起?您来了信,我没来得及回复,本应因此断绝往来,可是又劳您再次给我写信;再次来信又没有答复,就可以绝交了,可您还是来信。这是何等辛苦劳累呵!像我这样的人,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罢了,怎能值得您恳切到这种程度呢?大概因为您勤学好问,急于为自己谋求进取才这样的吧。然而承蒙您索取我所作的诗文,这恐怕是您误听了有关我的言过其实的传闻了。我年少的时候,决心从进士的途径被举荐于官府,学习写诗作赋,准备参加按规程举行的科举考试,共考了三次才中进士。因为与各方面的士人君子相识的很多,所以他们往往能说出我的名字,又因为大家相从游学,私人交情很好,有的人便过分夸赞我的文章。因此使您听到我的虚名

16、,便想看看我写的诗文,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我年幼时,父亲死了,家里贫困,贪求俸禄以供养母亲,没有时间跟随老师穷究经书,来学习圣人留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只是泛泛地浏览些书史,姑且追随时俗作些所谓“时文”,那都是在经传中穿凿剽窃,东拼西凑的,我认为这些时文轻浮浅薄,只担心不受时人的欢迎,并不能像古人那样,有卓越而自成一家的言论。然而官府误加采纳,多次列名在众人的前面。直到考中进士以来,自认为以前所写的文章实在当不起官府的荐举和长辈的赏识,这才开始大力改变过去的文风,希望在文章学问上有所建树。然而文章一出便招来罪过,学问有成就了,自身却蒙受羞辱,写以前那样的时文会得到荣誉,写现在这种有独立见解的文章却

17、遭受祸害,这真是效果鲜明呀。时文虽说轻浮纤巧,但要写得好,也是不容易的。我天性不喜欢时文而勉强去写这种东西,因此,与同时代的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然而已经足够用来谋取官位俸禄和窃取名誉了,这都是因为能顺应时俗的缘故。您现在正值少年之时,志气远大,正想在社会上博取荣誉,那么还不如顺应时俗为好。天圣年间,天子下了诏书,告诫学者要去掉浮华的文风,从那以后风气大变。现在士大夫所写的文章,已文质彬彬,有两汉文章的遗风了。您去向他们学习,不仅足以顺应时俗,博取荣誉,如果达到最佳境界,还能与两汉名家比肩呢。像我这样,以前所写的东西已经不值得学习,以后所写的东西却又千万不能学,所以我迟疑着不敢拿出自己所写

18、的文章,就是这个原因啊。易经的困卦说:“有言不信。”这是说,人在困境中,他说的话就不被人信任。我现在可以说是处在困境中了,怎么能够被您所取信呢?承蒙您多次来信,态度又是那样的恳切,我不敢不予答复。希望明察。三、语言运用(15分)17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用一个精练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其寓意。(5分)一只蛋壳里的鸡,正准备顶破蛋壳,忽听外面的同伴说:“下雨了,快躲;刮风了,快逃;猫来了,快藏!”蛋壳里的鸡一阵紧张:“多亏我没有出去,原来外面如此烦恼,我何不舒舒服服地蹲在壳内呢!”不久,这只小鸡未出世便憋死在蛋壳内。答:_解析材料内容虽然浅显,却有大智慧,就如百喻经里的小故事,耐人寻味。很明显,蛋壳里的小

19、鸡因为害怕外面的风雨,选择了一味逃避,以致最后死在蛋壳里,是要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难免,我们要勇于面对。答案面对困难,要勇于迎难而上,不能一味逃避。18在下文标号的横线处续写句子。要求:(1)续写的句子要符合文意,与下文衔接自然,文意贯通。(2)处的句子要与它前面画横线的句式相同。(3)句要从正反两方面对整段文字作总结。(5分)历史是一面镜子。假如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_ 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_综上所述,不难看出:_解析此题从内容上看要与“纳谏”有关,句式上要求是假设句,而且

20、是反例正设。是正例反设,又是一个对比句,可谓综合性很强。答案(示例)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谋士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如果当初唐太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又怎么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善纳人言者,昌(纳谏者,昌);拒纳人言者,亡(止谤者,亡)。19请用简明的语言概述下面文字的中心思想。(5分)劝人向善,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一大特色。所谓菩萨,即指立下宏大誓愿,要救渡一切众生脱离苦海,从而得到彻底解脱的佛教修行者。大乘佛教徒把释迦牟尼成佛以前的修持阶段,即在修习“菩萨行”的阶段作为自己修行的榜样,因此大乘佛教徒主张可以在家修行,并不强调一定要像小乘佛教徒那样需

21、要出家修行,这也是大乘和小乘的重要区别之一。中心思想:_(不超过16字)答案大乘佛经劝人向善并可以在家修行。解析佛经是对佛教经典的一种简略说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汉文佛教经典总称为“大藏经”(佛教的圣典是经律论三大典藏,也就是“三藏”),包括印度和中国的佛教主要著述在内;狭义的佛经专指经藏。大乘佛经和小乘佛经为佛经分类。本题主要考查对象为大乘佛经,是压缩语段和使语言简明。四、作文(6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英国最古老的建筑物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矗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一段著名的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

22、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会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思路导引】材料中墓碑的主人从年轻到成熟再到暮年,人生的理想一再缩小,但结果还是梦想落空。行将就木时他也曾大胆地想象:假如他年轻时先从改变自己做起,说不定随着年龄的增大,可以改变家庭,改变国家,甚至改变世界。墓碑的主人没有时间来验证自己的推想是否正确,但后来有很多人依旧重复着他的故事,也有些人在验证着这位墓碑的主人最后的想法,且证明了他的想法的正确。于是,我们可以确定这样一些立意:选择好自己的近期目标,并努力去实现;欲创大境界需要从小目标出发;凡事需要选择好切入口,从小处切入是一种做事的智慧;贪大求全弊端多,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下去等。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