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联句练习讲解

上传人:m**** 文档编号:74657999 上传时间:2022-04-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成语联句练习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成语联句练习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成语联句练习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成语联句练习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联句练习讲解(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成语联句练习答案(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 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出处 淮南子兵略训:“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 ”晋左思蜀都赋 :“一人守隘,万夫 莫向。”(2)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浪头尚未平复 ,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 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 ,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 ,另一 个问题又发生了。 出处唐刘禹锡浪淘沙词:“流水淘沙不暂停 ,前波未灭后波生。 ”宋姜 夔白石道人诗说 :“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 ”(3)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 ,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 ,一定要算数。出

2、处论语颜渊 : “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 ”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 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4)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不见 ,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出处诗经王风采葛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5)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 整盘棋就输了。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 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 出处元李元蔚将神灵应第二折: “只因一着错, 输了半盘棋。 ”(6)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没有长远的考虑 ,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出处论语卫灵公 :“子曰: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3、”(7)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 ,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出 处论语为政 :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8)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处左传宣公二年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释义: “非”不,是。 “孰”谁。一般人 不是圣人和贤人 ,谁能没有过失 ?(9)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 ,经常中断 ,不能长期坚持。(1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释义: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出处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 ,莫如树谷 ;十年之计 ,莫如树木 ;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1

4、1)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 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 的困难。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回 : “道高一尺魔高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可恨 法身无坐位,当时行动念头差。 ”(1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义;寡 :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解释欲 :要;患:忧愁 ,担心;辞:言辞,指借口。要想加罪于人 ,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 地诬陷人。出处左传僖公十年: “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 (1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5、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 ,但因它有花和果实 ,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 ,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 要真诚、忠实 ,就能感动别人。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 : “谚曰: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此 言虽小 ,可以喻大也。 ”(15)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释义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只相信单方面的话 ,必然会犯片面性的 错误。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 : “君之所以明者 ,兼听也 ;其所以暗者 ,偏信也。 ”. (1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解释:户枢:门转轴 ;蠹:虫蛀。流动的水不会发臭 ,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 不易受到外物的侵蚀。 成语出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 尽数 :

6、“流水不腐 ,户枢不蝼,动 也。”(1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席间舞剑 ,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出处史记项羽本纪 : “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 ”(1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 ,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 ,水用完了 ,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出处北齐杜弼檄梁文 : “但恐楚国亡猿 ,祸延林木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 (19)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 ,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出处战国策赵策一 : “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20)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 ,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礼记经解 : “

7、易曰: 君子慎始 , 差若毫厘 ,缪以千里。 ”(21)养兵千日,用于一时平时供养、训练军队 ,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 指平时积畜力量 ,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出 处南史陈暄传 : “兵可千日而不用 ,不可一日而不备。 “ (22)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 ,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23)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竭:尽,完。拿不完 ,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 : “唯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 (24)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

8、过 ,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 “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2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着朱砂的变红 ,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出处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 “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 响清,形正则影直。 ”(2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者 :说话的人 ;闻者:听话的人 ;足:足以,值得 ;戒:警惕。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 ,听的人足以引起 警戒。成语出处 :诗经大序 :“言之者无罪 ,闻之者足以戒。 ”(2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 :下棋的人 ;旁观者 :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

9、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出处旧唐书元行冲传 : “当局称迷 ,傍(旁)观见审。“(28)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 ,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 ,就用来勉励自己。出 处:论语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宋”朱熹集注 : “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 ,有则 改之 ,.听取别人的意见 ,要做到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29)百尺竿头,更进一 步佛家语 ,比喻道行、造诣虽深 ,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 ,但不能满足 ,还要进一 步努力。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 “师示一偈曰: 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 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

10、是全身。 ”(3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 ,毛往哪里依附呢 ?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出处左传僖公十四年 : “皮之不存 ,毛将安傅 ?” (3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语出诗经小雅鹤鸣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意思是别座 山上的石头,可以取来制作治玉的磨石; 也可以用来制成美好珍宝。 指别国的贤才可以用来 治理本国。后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32)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解释 : 月晕出现 ,将要刮风 ;础石湿润 ,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出处 : 宋苏洵辨奸论 : “事有必至 ,理有固然,惟天下

11、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 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33)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指自己还糊里糊涂 ,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出处孟子尽心下 :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4)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短:不足 ,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 ,也各有短处 ,彼此都有可取之处。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 : “夫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数有所不逮 ,神有所不通。 ” (3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它说是仁 ,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出处周易 系辞上 : “仁者见之谓之仁 ,智

12、者见之谓之智。 ” (3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老虎窝 ,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出处后汉书班超传: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37)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 ,作恶就要受惩罚 ,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 ,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比喻作 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第 73 章: “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 ”(3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 ,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出处老子第六十四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3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都准备好了 ,只

13、差东风没有刮起来 ,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 ,只差最后一个重要 条件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孔明索纸笔 ,屏退左右 ,密书十六字曰 :欲破曹公 ,宜用火攻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40 )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不管多聪明的人 ,在很多次的考虑中 ,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成语出处 :史记 淮阴侯列传 : “臣闻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 愚者千虑 ,必有一得。 ”(41 )文武之道, 一张一弛 宽严相结合 ,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出处 : 礼记 杂记下 : “一张一弛 ,文武之道也。 ”(42)学而不厌 , 诲人不倦

14、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教导人特别耐心 ,从不厌倦。出处论语 述而 : “默而识 (zh )之,学而不 厌,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 ?”(43 )韩信点兵, 多多益善【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 :上问曰 : “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 : “陛下不过能将十 万。 ”上曰: “于君如何 ?”曰: “臣多多益善耳 ”(44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出处】孙子 谋攻 :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45 )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外面象金象玉 ,里面却是破棉絮。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出处 明 刘基卖柑者言 : “观其坐高堂 ,骑大马 ,醉醇醴而饫肥鲜者 ,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

15、?又何往而不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46)明枪易躲, 暗箭难防 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躲避 ,暗地里的攻击难以防备。(47 )疑行无成, 疑事无功疑:怀疑,犹豫。行动犹豫疑虑 ,就不能成功。 出处 商君书 更法 :“臣闻之 ,疑行无成 ,疑事 无功。 ”(48 )锥处囊中, 脱颖而出囊: 口袋。锥子放在口袋里 ,锥尖就会露出来。 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 ,终能显露头角。 出处 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 : “夫贤士之处世也 ,譬若锥之处囊中 ,其末立见。 ” (49)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 ,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二回 : “

16、冰厚三尺 ,非一日之寒。 ”(50 )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读书上百遍 ,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人有从学者 ,遇不肯教 ,而云 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51 )道不拾遗, 夜不闭户遗: 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成语出处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 “国无盗贼 ,道不拾遗。 ”战国策 秦策一 : “道不拾遗 ,民不妄取。 ” (52 )亡羊补牢, 未为迟也 亡:逃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成语出处战国策 楚策 : “见兔

17、而顾犬 ,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 , 未为迟也。 ”(53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国家的兴盛或衰亡 ,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成语出处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 : “保;一行动就象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 ” (54 )静如处女, 动如脱兔 处女 :未嫁的女子 ;脱兔 :逃跑的兔子。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出处 孙子 九地 : “是故始如处女 ,敌人开户 ;后如脱兔 ,敌不及拒。 ” (55 )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比喻势家豪族 ,虽已衰败 ,但因势力大 ,基础厚 ,还不致完全破产。成语出处 : 三国魏 曹冏六 代论 : “百足之虫 ,至死不僵 ,以扶之

18、者众也。 ”(56 )言者谆谆, 听者藐藐 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 费口舌。诗经 大雅 抑: “诲而谆谆,听我藐藐。 ”(57 )看菜吃饭, 量体裁衣量体 :用尺量身材的大小长短。裁 :裁剪。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成语出处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 “看菜吃饭 ,量体裁衣。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事。 ”(58 )将欲取之, 必先予之(59 )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厌:满足 ;脍 :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 ,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成语出处: 论语 乡党 : “斋必变食 ,居必迁坐。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60)言之

19、无文 , 行而不远文章没有文采 ,就不能流传很远。 出自 :左传 襄公二十年 :“仲尼曰 :志有之 ,言以足志 ,文 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 ?言而无文 ,行而不远。 ”(61 )古已有之, 于今为烈烈:厉害。某件事过去就已经有过 ,不过现在的更加厉害罢了。出处 : 孟子 万章下 : “殷受 夏,周受殷 ,所不辞也 ,于今为烈 ,如之何其受之 ?”(62)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堤:堤坝;溃:崩溃;蚁穴 :蚂蚁洞。一个小小的蚂蚁洞 ,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 成大祸。 出处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 : “千丈之堤 ,溃于蚁穴 ,以蝼蚁之穴溃 ;百尺之室 , 以突隙之烟焚。 ”(63

20、 )黄钟毁弃, 瓦釜雷鸣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 ,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出处 :战国楚屈原楚辞 卜居 : “世溷浊而不清 ,蝉翼为重 ,千钧为轻 ; 黄钟毁弃 ,瓦釜雷鸣 ;谗人高张 ,贤士无名。 ”(64 )当断不断, 反受其乱 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出处 史记 齐悼惠王世空 : “当断不断 ,反受其乱。 ” (65)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比喻开始时虽小 , 但有远大发展前途。出处书 盘庚上 : “若火之燎于原 ,不可向迩。 ” (66 )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知道的就说 ,要说就毫无保留。出处 宋苏洵衡论 远虑 : “知无不言 ,言无

21、不尽 ,百人誉之不 加密 ,百人毁之不加疏。 ”(67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渡:越过;陈仓:古县名 ,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也隐喻 男女私通。出处 :元 无名氏暗渡陈仓第二折: “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 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 (68 )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 ,不用扶持 ,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出处:荀子 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69)为虺弗摧, 为蛇若何虺:小蛇;弗:不;摧:消灭。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

22、灭,必有后 患。出处 : 国语 吴语:“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 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70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 ,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 ,苟且偷生。 出处 北齐书 元景安传 : “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71 )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刀俎 :刀和刀砧板 ,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出处 史记 项羽本纪 : “如今人方为刀俎 , 我为鱼肉。 ”(72 )以叶障目, 不见泰山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 ,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

23、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出处 鹖冠子 天则: “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73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鹬 :长嘴水鸟 ;蚌 : 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 ,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 今 日不雨, 明日不雨, 即有死蚌。 蚌亦曰: 今日不雨, 明日不雨, 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 渔者得而并禽之(74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指勤勤恳恳 ,竭尽心力 ,为革命 ,为人民奋斗终身。出处 三国 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臣鞠躬 尽力 ,死而后已。 ”(75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蝉

24、 ,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 比喻目光短浅 ,只想到算计别人 ,没想到别人在算 计他。 出处 庄子 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 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汉 韩婴韩诗外传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 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76 )落花有意, 流水无情比喻这一方面有情 ,那一方面无意 (多指男女恋爱 )。 出处 : 续传灯录 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 师 : “落花有意随流水 ,流水无情恋落花。 ”(77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足赤 :足金,纯金。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 没有一点缺点错误。 出自 :宋戴

25、复古寄兴 : “黄金无足色 ,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 ,妾愿 老君家 .”(78 )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 秀:出众,突出;摧:摧残。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倒。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 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 出处:三国 魏 李康运命论 : “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 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79)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人的诚心所到 ,能感动天地 ,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成语出处 :庄子 渔父 : “真者 ,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 ,不能动人。 ”汉 王充论衡 感虚 篇 :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80 )

26、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 ,有毅力。出处 荀子 劝学 : “锲而舍之 ,朽木不 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81 )塞翁失马, 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 ,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 “塞翁失马 ,安知非福”。 【出处】: 淮南子人间训(82)一人向隅,举座不欢一人不乐 ,众皆为之不欢。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 . 夫“一人向隅而泣 ,则举坐为之不乐。 同里共井 ,其视同坐也 .”(8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处是孟子 ?告子下意思是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8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出处:战国策齐策三惆易系辞上

27、方以类聚 ,物以群分 释义: 意思是说同类的东西常 聚在一起 ,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 ,反之就分开、现在多比喻坏人相互勾结在一起。(8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出处: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8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 ,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 (87)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 ,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出处】唐韩愈原道: “然 则如之何而可也 ?曰:不塞不流 ,不止不行 ,人其人 ,火其书 ,庐其居

28、。 ” (88)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 ,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成语出处后 汉书桓谭冯衍传 : “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江海带地 ,不足以比 .” (89)为淵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为政不善 ,人心涣散 ,使百姓投向敌方。同“为渊驱鱼 ,为丛驱爵”。出处 : 孟子离娄上: “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 (90)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喻只看到局部 ,看不到整体或全部。(9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 :日出的地方 ;桑榆:日落的地方。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在另一个时候等到补偿或成功。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

29、“始虽垂翅回溪 ,终能奋翼黾池 ,可谓失之 东隅 ,收之桑榆。 ”(92)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不杀掉庆父 ,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出处 :左传闵公元年 : “不去庆父 ,鲁难未已。 ”(93)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 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出处 后汉书黄琼传 : “阳春之曲 ,和者必寡 ;盛 名之下 ,其实难副。 ”(94)青出于蓝,而青于蓝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 ,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成语出处荀子劝学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0、”(95)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 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出处: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 .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 其人勿能应也。 ”(96)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 ,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出处 : 史记淮阴侯列传 : “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 ,必有一得。 ”(97)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指兵法运用得巧妙灵活 ,全在于善于思考。 成语出处 :元脱脱等宋史岳飞传 : “阵而后战 , 兵法之常 ,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 ”(98)重于泰山,轻于鸿毛鸿毛 :大雁的毛。

31、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人固 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趣异也。 ”(99)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 ,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出处礼记大学 :“曾子曰 : 十目所视 ,十手所指 ,其严乎。 ”(100)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持:持论,主张 ;有故:有根据。之 :代词,指所说的话。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话说 得有一定道理。成语出处 荀子非十二子 : “然而其持之有故 ,其言之成理。 ” (101)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居小者之首 ,不为大者之后。成语出处 :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 : “宁为鸡口

32、,毋为牛后 , 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 ,宁自啖而不足。 ”(10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 ;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 ,事先有准备 ,就能得到成功 , 不然就会失败。出处 礼记中庸 :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 (103)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释义 : 比喻礼物虽轻而情意深厚。 【出处】徐谓路史千里送鹅毛 ,礼轻情意重。 (10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出处老子第七十四章 : “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惧之。 ” (105)明察秋毫之末, 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 ,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33、成语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 :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 ?” (106)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成语出处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第九卷: “世 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 ”(107)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 之心 ,属厌而已。”(108)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自己的床铺边 , 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 ?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 成 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 145回: “昔人云: 卧榻之旁 ,岂容他人鼾睡 ,养痈 致患 ,猝然一发 , 势若燎原矣。

34、”(10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出处史记高 祖本纪 : “夫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 , 吾不如子房。”(11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比喻只要有决心 , 肯下功夫 ,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成语出处 :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 :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器: 工具。要做好工作 ,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 , 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处 论语魏灵公 :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

35、 ,事其大夫之贤者 ,友其士之仁者。 ” (112)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指本来没有事 , 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出自: 新唐书陆象先传 : “天下本无事 ,庸人 扰之为烦耳。”(113)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 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 , 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 字第四折 : “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 , 那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张千, 你再去看来。”(114)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 不要 ; 为: 做。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出处】诸葛亮集 :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115)只许

36、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 ,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出处宋陆游老 学庵笔记卷五 :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116)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想要静下来 , 风却不停地刮着。儿女想奉养老人,对父母尽点孝心,可是他们不能等待, 己经不在人世了。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出处 :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 :“树欲静 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也。”(117)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 ,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成语出

37、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 “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 ,若有些儿好歹 ,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 , 可不道路遥知 马力 ,日久见人心。”(118)满招损,谦受益自满会招致损失 ,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出处尚书大禹谟 :“满招损 ,谦受益 , 时乃天 道。”(119)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把他们招抚来 ,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 , 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出自:论 语季氏 :“夫如是 , 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 ,则安之。”(120)丁是丁,卯是卯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 ,不能有差错。形容对事认真 ,毫不含糊。出处清曹雪 芹红楼梦第四十三回 : “我看你利害 , 明儿有了事

38、,我也丁是丁 , 卯是卯的 ,你也别抱 怨。”(121)三折肱,成良医几次断臂 ,就能知道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 ,成为内行。也指高明的医道。 出处 : 左传定公十三年 :“三折肱 ,知为良医。”(122)求大同,存小异在大的、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 ,而对某些小的、次要的问题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见。(123)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 ,做事一定办到。 出处: 论语子路 :“言 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124)胜不骄, 败不馁胜了不骄傲 , 败了不灰心。 出处 商君书战法“王者之兵 , 胜而不骄 , 败而不怨。” (125)是可忍,

39、孰不可忍是:这个;孰: 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 ,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 ?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出处 论语八佾 :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26)玉不琢, 不成器琢:雕。玉石不经雕琢 ,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 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出处:礼记学 记: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道。”(127)小不忍, 则乱大谋 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出自 : 论语卫灵公 : “巧言乱德 , 小不忍则乱大谋。”(128)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高山:比喻道德崇高 ;景行: 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成语出处 诗 经小雅车辖 : “高山仰

40、止 , 景行行止。”(129)为山九仞, 功亏一篑亏:欠缺;篑: 盛土的筐子。 堆九仞高的山 ,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 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 没能完成。 出处 尚书旅獒 : “为山九仞 ,功亏一篑 . “(130)高岸为谷, 深谷为陵陵: 大土山 ;谷: 两山之间的夹道。 丘陵变山谷 , 山谷变丘陵。 比喻世事变迁 ,高下易位。 成语 出处 诗小雅十月之交 : “高岸为谷 , 深谷为陵。”(131)善游者溺, 善骑者堕会游泳的人 , 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 , 因此而惹祸。 出处 淮南子原道 训: “夫善游者溺 , 善骑者堕 , 各以其所好 , 反自为祸。”(132)有容乃大, 无

41、欲则刚 大海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广泛 , 数量巨大。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欲 望的话, 他就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必怕了。 有容乃大,出自 尚书。无欲则刚,出自 论 语。林则徐的对联 :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133)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萧何 : 汉高祖刘邦的丞相。 成事由于萧何 , 败事也由于萧何。 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 一个人造成的。出处 :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 : “信之为大将军 , 实萧何所荐 , 今其死也 ,又出其谋 ,故俚语有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之语。(134)两虎相争, 必有一伤 两只老虎相互争斗,必有一只受到伤害。比喻力

42、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必有一方受到伤害。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 : “今两虎诤人而斗 , 小者必死 ,大者必伤。 ”史记春申君列传 : “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135)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唳: 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 , 都疑心是追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 晋书谢 玄传 : “闻风声鹤唳 , 皆以为王师已至。”(136)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文章没有文采 , 就不能流传很远。 出自 :左传襄公二十年 : “仲尼曰 : 志有之 , 言以足 志 , 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 ?言而无文 , 行而不远。”(137)西施捧心, 东施效颦 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 ,效果极坏。 成语出处 : 庄子天运 : “故西施病心 而矉其里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归亦捧心而矉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 , 坚闭门而不出 ;贫人见 之, 絜妻子而去之走。”, 纷纷轻薄何(138)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 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出处:唐杜甫贫交行 : “翻手作云覆手雨须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