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整体教学大纲

上传人:zhan****gclb 文档编号:74652394 上传时间:2022-04-14 格式:DOC 页数:104 大小:54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计算机系整体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计算机系整体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计算机系整体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资源描述:

《计算机系整体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系整体教学大纲(10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 录科技文献检索1计算机导论3C语言程序设计6电工电子技术10数字逻辑电路设计18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21计算机组成原理24操作系统28编译技术31计算方法34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7通信原理概论40Windows程序设计(Visual C+版)42程序设计方法学46数据库系统原理48软件工程52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55计算机网络59计算机系统结构62单片机原理及应用66计算机图形学68因特网与Internet开发71计算机仿真技术75Oracle数据库应用系统78微电子电路CAD80实用工具软件83数据挖掘87计算机维修技术89Java语言程序设计92组网工程96人工智能98多媒体技术101103

2、科技文献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课程编号:0317201学 分:1学 时:16 (其中:讲课学时:16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专业课、外语、计算机操作和文字处理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教 材: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黄如花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开课系部:图书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科技文献检索是一门应用性课程。该课是配合培养宽厚型、复合型的高级人才而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通过讲课和实习,帮助学生掌握文献检索和利用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培养大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获取文献以及自如地利用各种图书馆资源的能力,同时通过检索课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使大学生

3、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绪 论l、教学内容(1)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与方法、木的、任务、科技文献检索的意义;(2)信息、知识、情报、文献的基本概念;(3)科技文献的特点与类型。2、基本要求(1)了解本门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与方法、任务;(2)理解信息、知识、情报、文献的基本概念以及这几个基本概念的联系与区别;(3)了解现代科技文献的特点与文献的类型。第二章 科技文献检索基础知识1、教学内容(1)文献检索原理;(2)检索语言;(3)科技文献检索工具;(4)科技文献检索途径、方法和步骤。2、基本要求 (1)理解文献检索

4、原理;(2)了解检索语言的种类和作用,着重掌握主题法和学科分类法;(3)了解工具书的类型、各类型工具书的特点、作用;(4)对文献检索的全过程有初步的认识。第三章 计算机情报检察1、教学内容计算机情报检索的发展、计算机情报检索基本原理、数据库类型、检索基本指令、检索策略、搜索引擎知识。2、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检索技术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掌握计算机检索基本指令,检索式的编写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第四章 中文检索工具1、教学内容(1)我国检索工具的发展、结构、著录和特点(2)几种中文检索工具的使用(全国报刊索引、综合性、专业性题录、文摘(根据开课专业特点选择)、联合目录的作用和使用。(3)本校图书馆主

5、页简介(4)中文文献数据库(CAJ光盘数据库、万方科技文献光盘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CMCC等检索,按专业选讲)2、基本要求了解印刷型中文检索工具书的编排体例,初步掌握印刷性检索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中文文献数据库的使用,熟悉图书馆主页。第五章 事实与数据检索l、教学内容(1)参考工具书概述(各类参考工具书特点、作用、质量评价)(2)各类参考工具书;典型百科全书、词典、手册、年鉴、人名录、地名录及机构指南的使用。2、基本要求了解各种参考工具书的特点,作用,并学会正确选择。第六章 外文检索工具1、教学内容(1)美国工程索引(EI)及其检索(概况;EI的编排、结构、著录格式及其索引系统;EI的

6、印刷版检索工具和其光盘检索系统的使用)(2)英国科学文摘(SA)及其检索(概况;SA的编排、结构、著录格式及其检索系统;SA的印刷版检索工具和其光盘、检索系统的使用)(机械、计算机、电气工程专业选用)(3)金属文摘(MA)及其检索(MA的编排、结构、著录格式及其检索系统;MA的印刷版检索工具和其光盘、检索系统的使用)(仅材料专业选用)(4)化学文摘(CA)及其检索(CA的编排、结构、著录格式及其检索系统;CA的印刷版检索工具和其光盘、检索系统的使用)(生环、化学化工,材料、医药专业选用)2、基本要求掌握典型外文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以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第七章 特种文献检索1、教学内容 (1)

7、专利文献及其检索(专利与专利文献基础知识、我国专利文献检索、Derwe专利检索依课时安排选讲)(2)标准文献及其检索(标准与标准文献基础知识、我国标准及其检索工具、国际标准及其检索)(3)会议文献及其检索,科技报告及其检索、学位论文及其检索、产品样本及其检索)2、基本要求了解特种文献检索工具,初步掌握各特种文献的检索方法。第八章 信息利用1、教学内容(1)信息需求及分析,信息调研及方法、信息利用及论文写作(2)科技查新2、基本要求了解信息调研及方法、文献的筛选、论文写作要点。科技查新目的、流程。三、课程学时分配章 节讲 课实 验上 机第一章 绪论1第二章 科技文献检索基础知识1第三章 计算机检

8、索基础1第四章 搜索引擎、本校图书馆主页介绍1第五章 中文文献数据库检索(按专业选讲)4第六章 特种文献检索2第七章 美国工程索引(EI)光盘数据库、原文查找4第八章 综合分析2四、大纲说明该大纲按16学时制定,各教师可根据专业需要适当调整。五、参考书目1、信息检索,张厚生主编,东南大学出版杜,1997年年第一版。2、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王立诚,邵婷芝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第一版。3、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郭太敏,中国矿业大学,2002年第一版。制定人:杲亮 审定人:石鲁生 批准人:王月敏计算机导论 Introduction on Computer课程编号:0311202学 分:2学 时

9、:30(其中:讲课学时:30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无要求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 材:计算机科学导论,王月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开课系部:三系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计算机导论是“面向21世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列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低年级学生入门性、引导性的专业课。它主要从学生学习中普遍关心的问题出发,就学科特点、学科形态、历史渊源、发展变化、典型方法、学科知识组织和分类体系、各年级课程重点以及如何认识计算机科学、如何学好计算机科学等问题,从科学哲学和高级科普的角度去回答学生的疑问,将学生正确地引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领域。本课程的基

10、本任务是:1较系统地介绍一些入门性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科学的全貌;2介绍计算机学科的一些主要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学习计算机科学的主要方法;3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兴趣,介绍正确的学习方法,以便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信息技术基础1、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演变及发展;(2)计算机科学的学科特性;(3)计算机科学的内容;(4)计算机科学的人文特性。2、基本要求(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2)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学科特性和人文特性;(3)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内容,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主线和它的分支学科。第二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1、教学内容(1)存储

11、程序式计算机 组成、工作原理;(2)数据存储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式、计算机中信息的存储方式;(3)数据操作 CPU对数据进行操作的基本过程、机器指令的基本类型和格式、存储程序控制的基本概念、与其它设备的通信,(4)并行计算机 并行处理、通道、并行计算。2、基本要求掌握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并了解其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式,并了解其信息的存储方式;了解数据操作的基本过程及相关概念;了解并行处理和并行计算的概念。第三章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l、教学内容(1)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知识 特点与功能、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软件的开发过程、软件开发工具、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2)算法 算法的

12、基本概念、特性、描述方法、算法的复杂性、算法的正确性和效率;(3)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设计语言的演变、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程序构成单元、程序的编制与语言处理程序、程序设计风格;(4)计算机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外部环境、结构、组成、常见操作系统简介;(5)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的作用、基本原理及其采用的方法。2、基本要求了解与计算机软件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流程图的表示方法及程序的基本结构。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基础1、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发展情况、特点、信息基础设施;(2)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技术 网络的分类及其拓扑结构、网络通信协议、IP地址和域名系统、连接方法;

13、(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 www应用、IE浏览器、电子邮件、文件传输服务;(4)计算机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的层次划分、网络防后防火墙与监督工具、应用网关与代理服务器。2、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基础技术及基本应用,了解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有关的基本概念。第五章 多媒体技术基础1、教学内容(1)多媒体数据 媒体、多媒体,超媒体、多媒体编著软件;(2)多媒体音频、图像、视频、技术2、基本要求了解多媒体数据方面的基本概念。第六章 数据库基本原理和应用1、教学内容(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数据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安全、数据库技术的发展;2、基本要求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熟悉数据库语言

14、;了解数据库的分类和发展特点。第七章 计算机日常维护l、教学内容(1)计算机故障检测和维修方法;(2)计算机硬件故障处理实例;(3)计算机其他故障现象的维修。2、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各自特点,学会简单的计算机日常维护。第八章 Windows XPl、教学内容(1)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2)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2、基本要求能熟练操作Windows XP操作系统。第九章 Office 20031、教学内容(1)Word 2003文字处理;(2)电子表格;(3)演示文稿制作。2、基本要求熟练使用Office 2003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三种软件,并学会

15、综合应用。第十章 网页制作工具1、教学内容(1) FrontPage 2003(2) Flash MX 2004(3) Fireworks MX 20042、基本要求能使用简单的网页制作工具开发各种简单网页。三、课程学时分配章 节讲 课实 验上 机第一章 信息技术基础2第二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4第三章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4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基础2第五章 多媒体技术基础2第六章 数据库基本原理及应用2第七章 计算机日常维护与故障处理2第八章 Windows XP2第九章 Office 20036第十章 网页制作工具4四、大纲说明1、因培养计划中另安排有与本课程配套的计算机技术实践,

16、所以本课程中未安排实验和上机。2、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五、参考书目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陶树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制定人:王月敏 徐化祥 审定人:徐化祥 批准人:王月敏C语言程序设计Programming in C Language课程编号:0311203学 分:5.5学 时:72(其中:讲课学时:40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32)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 材:C程序设计(第三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开课系部:三系一、课程性质和任务C语言是我校理工类各专业必修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是数据结构、c+、操作系统等课程的前导课程, 也是一

17、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掌握概念,又要动手编程,还要上机调试运行。 对计算机专业和理工类专业来说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同时, 这门课程也是“江苏省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考试”二级考试的主要语种之一。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 C语言各方面的知识, 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过程和技巧,具备初步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 并能熟练应用 TURBO C集成环境进行C语言的编写、编译与调试,达到省二级考试要求的能应用C语言解决一般编程问题的水平。第一章 C 语言概述1、教学内容(1)C语言的历史背景(2)C语言的特点(3)C语言源程序的结构2、基本

18、要求(1)了解C语言的背景(2)掌握C语言程序的结构(3)领会 C 语言程序设计的风格重点:C程序结构。 第二章 程序的灵魂算法 1、教学内容(1)算法的概念(2)算法举例(3)算法的特征(4)算法的表示(5)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2、基本要求(1)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2)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3)重点:算法的概念、 N-S 图、常用算法思想。 第三章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1、教学内容(1)常量与变量(2)整型数据(3)实型数据(4)字符型数据(5)变量赋初值(6)各类数据之间的混合运算(7)算术运算符与算术表达式(8)赋值运算符与赋值表达式(9)逗号运算符与逗号表达式2、基本

19、要求(1)了解基本类型及其常量的表示法(2)掌握变量的定义及初始化方法(3)掌握运算符与表达式的概念(4)领会 C 语言的自动类型转换和强制类型转、左值和赋值的概念(5)重点:常用数据类型、常用运算符、数学公式转化为 C 语言表达式的基本能力。第四章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1、教学内容(1)C语句概述(2)赋值语句(3)字符数据的输入与输出(4)格式输入与输出(5)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举例2、基本要求(1)了解C语句的概念及种类(2)掌握C语言常用的输入 / 出方式(3)重点:C语句的种类、赋值语句、数据的输入输出及输入输出中常用的控制格式。第五章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1、教学内容(1)关系运算符与关系表达

20、式(2)逻辑运算符与逻辑表达式(3)if 语句(4)switch 语句2、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 if else 的三种语法(2)领会 switch 与 break 语句的作用(3)重点:关系运算符与逻辑运算符及其组成的具有逻辑值的表达式、二条分支语句的格式及第六章循环控制 1、教学内容(1)goto 语句构成循环(2)while 语句(3)do-while 语句(4)for 语句(5)循环的嵌套(6)break 与 continue 语句2、基本要求(1)领会程序设计中构成循环的方法(2)掌握 for 、 while 、 do-while 语句的用法(3)了解 break 、 continu

21、e 在循环语句中的作用(4)重点: C 构成循环的四种方法,尤其是后三种方法、 break 与 continue 语句的基本作用。第七章 数组1、教学内容(1)一维数组的定义与引用(2)二维数组的定义与引用(3)字符数组2、基本要求(1)了解一维数组、二维数组的基本概念(2)掌握数组类型变量的定义与引用(3)掌握数组元素的引用(4)重点:一维数组、二维数组的定义与引用;字符数组的定义与引用、常用字符串处理函数及字符处理函数;数组的应用(习题课)。第八章 函数 1、教学内容(1)函数的定义(2)函数的参数和函数的值(3)函数的调用(4)函数的嵌套调用(5)函数的递归调用(6)数组作为函数参数(7

22、)变量作用域(8)变量存储类别2、基本要求(1)掌握函数的定义与调用(2)掌握函数参数的传递方式(3)领会变量存储类型的概念及各种存储类型变量的生存期和有效范围(4)领会函数的嵌套调用与递归调用(5)了解带参数的 main 函数(6)重点:函数定义、函数调用、函数声明等基本概念;函数的嵌套调用与递归调用;数组作为函数的参数、变量的存储类别与作用域。第九章 编译预处理1、教学内容(1)宏定义(2)“文件包含”处理2、基本要求(1)了解预处理的概念及特点(2)掌握有参宏与无参宏的定义及使用(3)领会文件包含的使用及效果(4)重点:有参宏、无参宏的定义与应用;文件包含的基本概念。第十章指针1、教学内

23、容(1)指针与地址的概念(2)变量的指针和指针变量的指针变量(3)数组的指针与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4)字符串的指针与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5)指针与函数(6)指针数组(7)二级指针2、基本要求(1)了解指针与地址的概念(2)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初始化及指针的运算(3)掌握指针与数组、指针数组、二级指针等知识(4)了解指针与函数的概念(5)掌握指针作为函数参数的应用(6)重点:指针与地址的基本概念、指针与变量的关系;指针与数组;指针与字符串、指针数组与二级指针;指针的应用(习题课)第十一章 结构体与共用体1、教学内容(1)结构体类型的说明及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定义(2)结构体变量的引用(3)结构体变

24、量的初始化(4)结构体数组(5)指针与结构体数组(6)链表(7)共用体(8)枚举类型(9)typedef2、基本要求(1)掌握结构体和共用体类型的说明、结构体和共用体变量的定义及初始化方法(2)掌握结构体与共用体变量成员的引用(3)领会存储动态分配和释放(4)领会链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5)领会枚举类型变量的定义(6)了解 typedef 的作用(7)重点:结构体的基本概念、结构类型及变量的定义、结构数组;用指针处理链表;共用体及枚举类型的基本概念、 typedef 的基本概念第十二章 文件 1、教学内容(1)文件类型指针(2)文件的打开与关闭(3)文件的读写2、基本要求(1)掌握标准设备输

25、入 / 输出函数的使用(2)掌握缓冲文件系统的使(3)重点:文件的基本概念;文件的打开、关闭、常用读写方法。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 节讲 课实 验上 机第一章 C 语言概述1第二章 程序的灵魂 算法2第三章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32第四章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22第五章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34第六章 循环控制54第七章 数组44第八章 函数66第九章 编译预处理22第十章指针64第十一章 结构体与共用体42第十二章 文件22四、大纲说明1、计算机应用基础是C语言的先修课。本课程是后续课程数据结构及c+程序设计的重要基础。2、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程(笔试)。五、参考书目 1、C程序设计习题解答

26、与上机指导,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C语言解析教程,Al Kelley等,机械工业出版社3、C语言程序设计思想与实践,肖炜等,冶金工业出版社4、上机考试典型逼真试题及精解,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国宇航出版社5、C语言程序设计习题集,陈朔鹰等,人民邮电出版社 制定人:梁凤兰 审定人:徐化祥 批准人:王月敏电工电子技术Technology of Electrotechnics课程编号:0313204学 分:5学 时:72 (其中:讲课学时:56 实验学时:16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 材:电路(第五版),邱关源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5版

27、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康华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开课系部:三系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电工电子学是高等工科学校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授课、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情况,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和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并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电工技术部分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教学内容(1)电路、系统和电路模型;(2)电路分析中的若干规定;(3)电阻、电感和电容;(

28、4)基尔霍夫定律;(5)电路中电位的计算。2、基本要求(1)了解电路的组成和作用,掌握电路的基本模型;(2)掌握电路中物理量的大、小写及下标的书写方法,理解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和关联参考方向的含义,理解电路中参考点的意义和在电路分析中的作用,掌握功率计算的规范化方法;(3)掌握电阻、电感和电容的伏安特性;(4)掌握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特性,掌握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5)了解电路中的节点、支路、回路、网孔等概念,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6)理解电位、电压和电动势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电路中任意一点的电位的计算。第二章 电路

29、的分析方法1、教学内容(1)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2)支路电流法;(3)弥尔曼定理;(4)叠加原理;(5)戴维南定理;(6)*Y-(联接电路的变换;(7)*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8)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2、基本要求(1)掌握实际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理解等效变换的含义;(2)掌握支路电流法,正确列写方程并求解,了解支路电流法的适用范围;(3)掌握弥尔曼定理和适用条件;(4)掌握叠加原理和使用条件;(5)了解二端网络及其等效的概念,掌握戴维南定理,了解诺顿定理,理解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之间的关系;(6)了解Y-(联接电路的变换,理解其变换的实质;(7)理解受控源概念,了解含受控源

30、电路的分析方法;(8)了解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方法,理解静态电阻和动态电阻的概念。 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l、教学内容(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2)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3)理想电阻元件上的正弦响应;(4)理想电感元件上的正弦响应;(5)理想电容元件上的正弦响应;(6)串联电路的正弦响应;(7)无源单口网络的端口特性和功率因数;(8)功率因数的提高;(9)相量图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10)复杂交流电路的计算。2、基本要求(1)理解正弦交流电的特点并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2)掌握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理解相量表示法的意义,理解参考相量概念;(3)掌握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电阻、电容、电感元

31、件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之间的大小、相位关系及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理解容抗、感抗的概念以及与频率的关系;(4)掌握R、L、C申联电路的分析方法,理解阻抗三角形、电压三角形和功率三角形的意义,理解欧姆定律的相量形式;(5)掌握阻抗串联、并联的等效阻抗的计算,掌握无源单口网络功率的计算方法;(6)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7)在电路分析中掌握向量图的使用;(8)理解电路定律向量形式并掌握在复杂交流电路中的应用。第四章 三相电路1、教学内容(1)三相电源;(2)负载星形联接的三相电路;(3)负载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4)三相电路的功率;(5)安全用电技术。2、基本要求(1

32、)了解三相对称电源的产生和相序的概念,掌握三相对称电源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时线电压与相电压之间的大小、相位关系;(2)掌握三相对称负载星形联接时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大小和相位关系,了解中线的作用,掌握不对称负载星形联接时相电压、线电流的计算;(3)掌握三相对称负载三角形联接时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大小和相位关系,了解不对称负载三角形联接时相电流、线电流的计算;(4)掌握三相对称负载的功率计算方法;(5)了解触电方式、触电对人体的危害,了解安全电压的等级,掌握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方法,了解触电急救常识,了解雷电与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第五章 电路的频域分析1、教学内

33、容(1)RC电路的频域分析;(2)谐振电路;(3)*非正弦周期信号分析。2、基本要求(1)理解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概念,理解高通、低通和带通滤波器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计算;(2)理解谐振的概念,掌握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特征,理解品质因数的概念和作用;(3)掌握非正弦周期信号的谐波分析方法和有效值、有功功率的计算。第六章 电路的时域分析1、教学内容(1)概述;(2)初始值和稳态值的确定;(3)RC电路的时域分析;(4)求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5)RC串联电路对矩形波的电压的响应;(6)RL串联电路的时域响应。2、基本要求(1)理解稳态、暂态、激励、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34、和完全响应的概念,理解过渡过程的内因、外因及实质;(2)了解电容和电感元件的储能特点,掌握换路定律;(3)掌握RC电路的暂态分析方法,包括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理解时间常数的意义;(4)掌握一阶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5)了解RC电路对矩阵波电路的影响,了解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概念;(6)掌握RL电路的暂态分析方法。第七章 铁心线圈与变压器1、教学内容(1)全电流定律和磁路的欧姆定律;(2)直流铁心线圈;(3)交流铁心线圈;(4)变压器;(5)*电磁铁。2、基本要求(1)了解磁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其与电路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磁路定律;(2)理解直流铁心线圈中的电磁关系,掌握

35、电流的计算;(3)理解交流铁心线圈中的电磁关系,掌握磁能的计算,了解交流铁心线圈中的能量损耗;(4)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理解变压器中的电磁关系,掌握变压器的电压变换、电流变换和阻抗变换作用,了解变压器的外特性;了解自耦变压器和三相变压器的结构特点,了解三相电压的变换,理解绕组极性的含义,掌握绕组极性的判断方法;(5)了解电磁铁工作原理及应用。第八章 电动机1、教学内容(1)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2)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3)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与机械特性;(4)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铭牌和技术数据;(5)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反转、调速和制动;(6)*单相异步电动机

36、;(7)*直流电动机;(8)*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9)*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反转和调速;(10)*电动机的选择;(11)*控制电机。2、基本要求(1)了解电动机的分类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2)理解旋转磁场的产生,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掌握同步转速、转差率的计算,理解转向与相序的关系;(3)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的计算式,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理解起动转矩、额定转矩、最大转矩、过载系数、起动能力等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4)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5)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各种起动、调速和制动方法;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在降压和转子绕组串电阻情况下的机

37、械特性;(6)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机械特性;(7)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励磁方式;(8)掌握他励式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9)丁解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和调速方法;(10)了解电动机选择的原则和方法;(11)了解直流伺服电动机、交流伺服电动机、直流测速发电机、步进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点和应用场合。第九章 电动机的继电器一接触器控制器1、教学内容(1)常用控制电6e与电气图形符号;(2)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环节和保护环节;(3)电动机的基本控制原则;(4)电气原理图的阅读要点。2、基本要求(1)掌握刀开关、熔断器、按钮、行程开关、断路器,交流接触器、中间继电器、热继器

38、、时间继电器等电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符号和用途;(2)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和连续控制、正反转控制、顺序控制和多处控制;(3)了解行程开关、时间继电器、速度继电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符号和用途: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行程控制方法、时间控制方法和速度控制方法;(4)了解电气原理图的阅读要点。电子技术部分第一章 基本放大电路1、教学内容(1)PN结;(2)半导体二极管;(3)特殊二极管;(4)半导体三极管;(5)基本放大电路;(6)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7)多级放大器及频率特性分析;(8)井集电极放大电路;(9)光电耦合器;(10)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11)场效应管放大电路;(12)*V

39、MOS简介。2、基本要求(1)了解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的共价键结构及其导电特性,理解PN结的形成,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2)了解半导体二极管的基本结构、符号、类型和参数,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3)了解稳压管的基本结构、符号和参数,掌握稳压管的伏安特性和稳压原理,了解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的符号和作用;(4)了解三极管的基本结构、符号、类型和参数,掌握三极管的伏安特性和工作原理,了解温度变化对三极管参数的影响;(5)了解电路的组成和作用,了解放大电路的分类及其特点,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估算方法,理解波形失真与静态工作点的设置间的关系,理解分压偏置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原理;(

40、6)掌握三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模型,掌握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理解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概念;(7)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理解放大器的频率特性,了解影响特性的因数;(8)掌握射极输出器的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理解射极输出器的特点;(9)了解光电耦合器的结构与作用;(10)了解功率放大的一般概念和特点,了解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交越失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11)了解场效应管的基本结构、符号和参数,掌握场效应管的伏安特性和工作原理,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特点,掌握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12)了解VMOS管的结构、原理、特点、参数和伏安特

41、性。第二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1、教学内容(1)直接耦合放大器;(2)差动放大器;(3)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4)集成运放电路中的负反馈;(5)集成运放在信号运算电路中的应用;(6)集成运放在信号处理电路中的应用;(7)集成运放在信号发生电路中的应用;(8)集成运放的选择与使用;(9)集成运放应用实例。2、基本要求(1)了解直接藕合放大器存在的问题,理解零点漂移的概念;(2)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组成特点,理解共模信号、差模信号和共模抑制比的概念,理解差动放大电路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方式;(3)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特点、符号和参数,了解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和传

42、输特性;(4)理解反馈的基本概念,理解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掌握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类型的判断;(5)了解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点,理解虚短和虚断的概念,掌握比例运算、加法运算、减法运算,微分运算和积分运算电路,掌握电压比较器;了解复杂运算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6)掌握比较器,了解有源滤波电路的分析方法;(7)掌握正弦波振蔼器的工作原理和振蔼的条件;了解矩形波信号发生器、三角波发生器和锯齿波发生器的工作原理;(8)了解集成运放使用中的调零、自澈振荡消除、输入输出保护、输出电流扩大等方法;(9)了解电桥放大器和双限温度自动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第三章 直流电源1、教学内容(1)整流电路;(2)滤波电路

43、;(3)串联型稳压电路;(4)集成稳压器。2、基本要求(1)掌握单相半波、全波和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参数计算,理解整流电路中变压、整流、滤波和稳压等环节的功能,了解整流电流元器件的选择,了解三相半波和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理解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和复合式滤波电路的组成和原理;(3)了解串联型稳压电路的组成,掌握串联型稳压电路稳压原理;(4)掌握三端集成稳压块78007900系列的应用。第四章 晶闸管电路1、教学内容(1)晶闸管;(2)可控整流电路;(3)晶闸管的触发电路;(4)*晶闸管无源逆变电路;(5)晶闸管的保护;(6)*闸管电路应用实例。2、基本要求(1)了解晶闸管

44、的结构、符号、工作原理和参数,了解可关断晶闸管、双向晶闸管、逆导晶闸管、快速晶闸管的概念和作用;(2)理解半控、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了解单结晶体管的结构、符号、工作原理和伏安特性,了解单结晶体管组成的触发电路和工作原理,了解集成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4)了解逆变的概念和单相并联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5)了解过电流、过电压保护电路措施;(6)了解温度控制、固态继电器、灯光自动调节器等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三、课程学时分配章 节讲 课实 验上 机电工技术部分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的基本定律4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42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42第四章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42第五章 电

45、路的频域分析4第六章 电路的时域分析42第七章 铁心线圈与变压器4第八章 电动机42第九章 电动机的继电器一接触器控制4小 计3610电子技术部分第一章 基本放大电路82第二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62第三章 直流电源42第四章 晶闸管电路2小 计206合 计5616四、大纲说明1、本课程的实验要求见电工电子学实验教学大纲。2、本课程讲授时不应拘泥与章节,授课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将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本大纲是基本教学内容,打“*”的内容为选讲内容,教师可根据课时情况自行掌握,统一考试时不做考试要求。有些简单的内容教师可布置学生自学,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教师可安排专题研讨。3、本大纲为基本要

46、求,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掌握、理解和了解。掌握是指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清楚,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是指对教学内容正确认识,能够一般应用。了解是指对教学内容应具有基本知识,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4、本课程侧重于基本概念和电路的分析方法,教师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注重实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鼓励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压缩课堂学时,增加实验学时。5、每次课后布置习题23题,作业总量约为60120题。可根据学生负担灵活掌握。五、参考书目1、电工技术,高福华、杨晓萍,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第1版电子技术,罗会昌、高国琴,机械工业出版

47、社,1999年第1版2、电工技术(电工学),姚海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3、电子技术(电工学I),刘全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l版。4、电工学唐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杜,1999年,第1版。制定人:查根龙 朱慧博 审定人:查根龙 批准人:王月敏数字逻辑电路设计Digital Logic Circuit Design课程编号:0314205学 分:45学 时:64 (其中: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16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物理、离散数学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 材: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康华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1开课系部:三系一、课程的性

48、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了解数字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常用的设计方法。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数字系统与编码1、教学内容(1)数字系统中的进位制(2)数字系统中的编码2、基本要求(1)掌握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及数制之间的转换(2)掌握原码、反码、补码的概念。十进制数的编码及可靠性编码第二章 数字电路1、教学内容(1)数字信号基础(2)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3)基本逻辑门电路(4)TTL集成门电路(5)COMS集成门电路(6)TTL电路与CMOS电路之间的接口2、基本要求(1)掌握数字信号基础如脉冲信号、逻辑电平与正负逻辑、半导体器件

49、的开关特性(2)掌握基本逻辑门电路如与门、或门和非门、复合门、三态门与OC门(3)掌握TTL集成门电路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4)了解CMOS集成门电路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TTL电路与CMOS电路的接口等其它接口电路第三章 组合逻辑设计1、教学内容(1)逻辑代数基础(2)逻辑函数的化简(3)逻辑函数的化筒(4)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5)ABEL硬件描述语言(6)VHDL硬件描述语言(7)基本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举例(8)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与险象2、基本要求(1)理解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基本定理、基本规则(2)掌握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3)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及组合逻辑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4)

50、了解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5)掌握常见的基本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6)了解硬件描述语言(ABEL、VHDL)的逻辑描述(7)了解组合电路中的竞争与险象第四章 触发器1、教学内容(1)双稳态触发器(2)单稳态触发器(3)多谐振荡器(4)施密特触发器2、基本要求(1)掌握双稳态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如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T触发器。(2)了解单稳触发器、多谐振蔼器、施密特触发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第五章 时序电路的分析与设计1、教学内容(1)时序逻辑电路的结构与类型(2)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3)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4)ABEL时序电路设计特点(5)VHDL时序电路设计

51、特点(6)同步时序逻辑电路设计举例2、基本要求(1)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结构与类型(2)掌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了解常用同步时序逻辑电路(3)掌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的方法(4)了解用硬件描述语言描述与设计逻辑电路方法第六章 集成电路的逻辑设计与可编程逻辑器件1、教学内容(1)常用中规模通用集成电路(2)半导体存储器(3)可编程逻辑器件2、基本要求(1)掌握用常用中规模通用集成电路设计逻辑电路的方法(2)了解半导体存储器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3)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几种可编程器件如PLD,PAL、GAL的基本结构,掌握利用这些器件设计数字逻辑电路的方法第七章 高密度可编程器件1

52、、教学内容(1)在系统可编程技术(2)ISP逻辑器件(3)ispLSI器件的结构与原理(4)在系统编程原理(5)ispLSI的开发(6)FPGA器件2、基本要求(1)掌握高密度可编程器件的特点(2)了解ispLSI系列器件如ispGAL系列、ispGDS系列、ispGDX系列的结构及特点(3)掌握ispLSll016的结构与工作原理(4)了解在系统可编程原理、器件编程元件的物理布局、ISP编程接口、ISP器件的编程方式(5)了解ispLSI的开发工具及ISP器件的设计流程(6)子解FPGA的结构与特点第八章 数字系统设计基础及设计举例1、教学内容(1)数字系统的基本概念及设计方法(2)综合设计举例2、基本要求(1)掌握数字系统的基本概念(2)了解复杂电路逻辑设计的思路及方法三、课程学时分配章 节讲 课实 验上 机第一章 数字系统与编码4第二章 数字电路4第三章 组合逻辑设计102第四章 触发器4第五章 时序电路的分析与设计102第六章 集成电路的逻辑设计与可编程逻辑器件6第七章 高密度可编程器件812第八章 数字系统设计基础及设计举例2四、大纲说明1、本课程的实验要求见数字逻辑电路设计实验教学大纲。2、本课程结束后安排15周的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