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学习心得

上传人:泽*** 文档编号:74471730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伤寒论学习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伤寒论学习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伤寒论学习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伤寒论学习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学习心得(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读伤寒论之心得体会伤寒论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医著之一 , 著者为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此书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专著 , 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 , 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著。伤寒论是通过六经传变、 六经辨证来讲述疾病, 张景仲真是个伟大的医学家和文学家,他采用了很多种手法:省文法、倒序法。让我们这些没有什么中医文化底蕴的新一代读起来还真的不好理解。但还好,他按六经传变规律来描述这也给我们很清晰的思路去探讨这方书之祖、 医方之经了, 也不是没有窍门可寻的。 再者他的脉法有独到之处: 1、各病有主脉 ;2 、一脉主数病 ;3 、一病见数脉 ;4 、脉法颇灵活 ;5 、用脉象

2、解释病机 ;6 、以脉象指导诊断 ;7 、以脉象指导治疗 ;8 、据脉象推测预后 ;9 脉象相同,舍脉从证以认病 ;10 、证候相同,舍证从脉以认病。在治则治法上也是非常具体的: 1、治未病 ;2 、注重顾护脾胃 ;3 、注重因势利导的治则 ;4 、强调标本缓急;5 、突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6 、指出疾病的治法及治禁 ;7 、注重整体护理。 8、也体现了张仲景多一证则加一药,少一证则减一药的思维。这不仅给我们理解伤寒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丰富和拓展了我们的中医思维和临床思维。自仲景之伤寒论的出现,后世医家多对此有所发挥,或依原文而解,或有所补益,但于临床较为实用,讲得很是朴实的,我多遵刘渡

3、舟、陈瑞春,二老多以临床为出发点,无累赘之言,指导我们.精品文档后学有很深的实际意义。近日再读伤寒论时,突有所感,现书写于此。近日坐门诊,接触的上感病人较多,这个疾病本身不是重病,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普通感冒,如无并发症,一般经 5-7d 痊愈。但若治疗不及时、 不彻底,可能会引动很多旧病复发, 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加重原有心脏疾病,比如导致心衰、心律失常等等。忽然想起,早在 1800 多年前的伤寒论中,仲景仙师就对此有详细的论述, 我们一起来看 伤寒论第 7 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 ; 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可知,中医对于急

4、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程时间有精确的论述, 但此处之“病”也不是单指感冒而言,学者应灵活看待。再如伤寒论 43 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主之。”18 条:“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这两条论述了太阳中风兼肺失宣降的证治。以方测证,临床应有“太阳中风”的临床表现, 即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象浮缓等证,再兼有喘息等症状的病症,治疗选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加厚朴、杏仁降气平喘,消痰导滞,表里同治,标本兼顾,为解表宣肺,化痰定喘的有效方剂。 我理解,此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感冒,引动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而表现的症候, 或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临床表现为此

5、证型者, 均可用之。如伤寒论方医案选编记载治疗外感引动宿喘案例,刘某,男, 42 岁,.精品文档素有痰喘之疾,发作较频。春日伤风,时发热,自汗出,微恶寒,头痛,且引动咳喘,发作甚于前,胸闷而胀,气喘倚息,痰白稠量多,咳喘之时则汗出更甚。不思食。舌苔白腻脉浮缓,关滑有力。此风邪伤表引动痰喘复发, 外风挟痰浊壅滞胸腕, 肺胃气逆不降所致。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处方为:桂枝6白芍6炙甘草4.5 生姜2片厚朴9 杏仁9 麻黄1.5 贝母9 苏子9 炒枳壳 9。连用 3 剂后,表证去,自汗止,痰喘亦平。再看蒲辅周医案 中,蒲老用本方治疗重症腺病毒肺炎 1 例,患者为一 3 个月大的男婴,因发热 4

6、 天,咳嗽气促抽风 2 次住院治疗,经用西药以及大剂麻杏石甘汤治疗无效,当时体温在 40,无汗,面色青黄,咳而喘满,膈动足凉,口周围色青,唇淡,脉浮滑,舌淡、苔灰白,指纹青,直透气关以上。 蒲老认为是辛凉苦寒撤热不退, 是营卫不调, 寒邪闭肺所致,遂用桂枝五分 白芍六分 炙甘草五分 生姜二片 大枣二枚 厚朴五分 杏仁十粒 僵蚕一钱 前胡五分 一剂得微汗,体温渐退,热降喘平,营卫得和,后再以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而愈。细读蒲老这则医案, 有如肺炎并发心衰, 忽又忆及读毛以林老师的 步入中医之门讲到刘新祥教授用桂枝加厚朴、 杏子汤治疗心衰的案例,并重点地说到汗与不汗的重要性。 可知,本方不仅用于治疗外

7、感引动宿喘, 还可用于治疗喘息胸满, 不能平卧的心衰疾患。 原文40 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本条论述了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的证治。 用小青龙汤辛温解表, 温化水.精品文档饮,方中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配桂枝增强通阳宣肺之功, 芍药与桂枝相配,调和营卫,干姜、细辛散寒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且使干姜、细辛不至升散太过, 半夏降逆化饮,炙甘草和中兼调和诸药,诸要合用,共凑辛温解表, 温化水饮之功。 现代医家对于此方的临床运用较为广泛,其适应范围是:治表有寒邪,内有水饮,发热干呕而有咳喘者。溢饮,心下有水气,咳嗽喘息,遇

8、寒必发,吐痰沫,不能卧,喉中涩。支饮,发热干呕,吐涎沫,咳逆依息不能卧。总之,寒饮咳喘,不论有无表证,均可用之。本方对现代医学的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肺心病,只要辩证准确,多有很好的疗效。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中有案例为证, 李某,男,44 岁,自幼患过哮喘,天冷遇水劳动则喘更甚。1964 年 8 月 12日因重感冒而复发哮喘,咳嗽连声,咽中漉漉,多吐白沫,伏坐不得卧,吐痰不松,食欲减退,大便结,小便清长,舌苔白滑,脉浮紧。土衰木盛,水寒金冷,津液不得蒸发, 则留而为饮, 上迫于肺,肺络受阻,气机被遏,遂致咳喘,治宜温中蠲饮,宣肺纳肾。处方为:麻黄 4.5 肉桂 0.9 沉香 1.5

9、 白芍 6 细辛 2.1干姜 3 五味子3 半夏 6 炙甘草 6 蒌仁 15 莱菔子 12 服后喘定咳轻,咯痰大减,亦能卧睡。再以温化饮邪肃降肺气, 连服六剂而瘳。 用小青龙汤治疗咳喘,常屡建奇功,并总结出小青龙汤的运用的六个要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与小青龙汤皆为表证兼喘的方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为表虚兼喘,临床以有汗而无水饮内停的咳喘病症,而小青龙汤为表实兼喘,为无汗而有水饮内停的咳喘病症。.精品文档在多次阅读伤寒论后我却发现想要真正读懂它并不是件易事,不仅需要知识积累更需要一颗探求的心。要深刻细读伤寒论,首先就必须要有一种中医思维框架,不仅是要翻看医案著作, 领悟前人经验,更要自己结合日常多多思考书中为何如此阐释,而不是死背医案记录。这些是我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