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研习任务-高二语文同步课件+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74445574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单元研习任务-高二语文同步课件+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单元研习任务-高二语文同步课件+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三单元研习任务-高二语文同步课件+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研习任务-高二语文同步课件+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研习任务-高二语文同步课件+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活动设计活动目的探充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1. 感受古代散文骈散结合的艺术手法。2. 理清古代散文整体结构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 学习古人评点诗文的方法,提高概括能力。活动一:探究传统文化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一、阅读单元研习任务(一)古人云:“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坠汨者,其人必不孝。(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九)虽然说得有 点夸张,却点出了这篇文章所承载的文化观念一孝。本单元的六篇文章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从不同方面 体现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的是公认的准则,有的是共同的价值观,有的是深刻的哲思,有的是可贵的精神。 小组讨论,探究这些文化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二、思

2、路点拨本单元散文涉及到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陈情表一一忠与孝项脊轩志 情与志兰亭集序一一生与死归去来兮辞并序仕与隐种树郭橐驼传官与民石钟山记 真与伪探究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第一,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正确理解。第二,对作品中的文化观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做辩证的分析。第三,探究文章中所表现的文化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三、参考范例标举孝道,情真意切一一谈陈情表的孝道李密对祖母的孝心是真诚的,孝行是实际的。“孝”是中国人特别重视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成为中 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标准,一句“不孝”的评价,即使在今天也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难以承受的。项 脊轩志则以表现对亲人的深厚感情为主。所谓“

3、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礼记中庸),中国文 化在社会生活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家庭本位,重视家人之间的密切关系,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孝”只是其中最有代表性、带有较强强制性的人伦要求罢了。在上述两篇文章中,无论是李密自陈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 之僮”,还是归有光念念不忘“项脊”轩名,感叹“诸父异爨”,都能看到对家庭、家族的重视。可以说, 这两篇文章体现的主要是伦理性、社会性的“道”。对生命的沉思是永恒的话题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古人对生命的思考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则体现了中国古人对生命的沉思,是哲理性的“道”。随着“人的 觉醒”和“文学的觉醒”,对人生命本身

4、的思考在魏晋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的,魏 晋时期“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色彩的一个时代”(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兰亭 集序直面人生苦短、终有尽时这个令人无比痛苦的事实,对及时行乐、聊以忘忧和等同生死、齐一寿天 都表示了否定。归去来兮辞并序在远离尘俗和喜归自然的对比中,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真正价值的觉解, 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无论在哪个民族、哪种文化,对生命的沉思都是永恒的话题,而魏晋时期的 这种思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与隐逸之风并行而起,关系密切。或者说,动荡的时代和多难的人生共同促 成了知识分子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着意保护。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的“绪论”中曾概括中

5、国文化的十四个特征,家庭本位、“孝”道至 重、隐逸为高均在其列。这三点至今仍是中国文化中极具辨识度的特征。从民生到吏治种树郭橐驼传的思考种树郭橐驼传围绕着“养树之术”和“养人之术”的类比展开,表现了作者对民生的关注和对治 术的思考。关注民生疾苦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从孔子发端,至今不断。而柳宗元主张的为政要务 本、清静,不要政令频出、扰民妨民,既是对当时吏治的批评,也是对历史经验的某种总结,这里就包括 了 “与民休息”的文景之治等在内。本文的“道”是针对现实政治的,其中对政府主动作为和人民自主作 为关系的思考,与当下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的思考颇有相通之处。浅谈石钟山记的质疑精神石钟山记

6、表现出苏轼的质疑精神,也体现了他一贯的重视直接认识,不满足于间接认识的思想, 属于认识论方面的“道” o在强调“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 “圣人尽性,不以见闻格其心”(张载正 蒙大心)的时代,苏轼这种重视直接经验的认识论往往被视为他“所学不纯”的证据,但在今天看来, 这种求实的认识论是非常可贵的,带有现代科学的精神。何况苏轼还关注到了认识和表达之间的关系(“渔 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经验与常识之间的关系(“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这 就更加难能可贵了。由上面的概述可见,本单元选文中体现的文化观念层次颇为丰富,既包括体现中国文化基本特点的观 念,还包括切合实际的“治世之道”和相

7、对抽象的“致知之道”。当然,我们需要以多样的视角去考察本 单元选文中体现的文化观念,得到比较全面、辩证的认识。活动二:探究古代散文骈散结合语言特点三、阅读单元研习任务二(1)占代散文多注重骈散结合,诵读陈情表兰亭集序和种树郭橐驼传,感受它们不同的韵味。 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篇,说说文章是怎样通过骈句和散句的结合来表情达意的。各小组互相展示自己的学 习成果,进行讨论。二、思路点拨1明确骈散结合的语言特征,识别什么是骈句和散句。2.结合文本赏析骈句和散句的艺术效果。三、参考范例中国古代散文是一幅气象恢宏的壮丽画卷,在我国浩瀚璀璨的传统文化中流光溢彩,历久弥香。在不 同的历史时期,风格各异的散文流派

8、争妍斗丽,各领风骚。历经千年文化的积淀和酝酿,古代散文以其思 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更突显出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散文的语言:骈散结合,白然流畅“骈散结合”指的是文章中骈句和散句结合使用,达到文章整体 匀称,又参差错落的效果,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整体抑扬顿挫。运用骈散结合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把握词性的一致,字数的相等,使句子对偶工整,多运用对 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穿插一定的散句。尤其要注意一篇文章中的骈句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骈句 如果使用太少,也构不成这种用法。如兰亭集序一文中: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 躁不同,当其

9、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段文字写出尽管人们的生存方式不相同,但思想感情却是相通的:热爱自然,对流逝的欢乐时光伤 感。句子形式灵活,有骈句,如两个“或”句,节奏明快,有音乐美;其他多是散句,长短不-,错 落中见精致。又如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信,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中以骈句为主,骈散结合,主次分明,多用对偶句。以五言为主,又以四言、六言,句式 参差,文章一韵到底。句

10、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末句又是散句, 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整篇文章表达了作者雅致、闲适的生活情趣,体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和安贫乐道的志趣.再如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 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 爱,宜乎众矣!整篇文章运用排比句,句式有长有短,长短句相间,骈散结合,错落有致,音节和谐,顿挫有致,朗 朗上口。首段开头

11、运用散句,中间运用骈句,又以散句结尾,参差错落,和谐一致。末段以排比为主, 表现莲高洁的品质,体现作者不与人同流合污的君子品行。活动三:理清散文整体结构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一、阅读单元研习任务二(2)古人为文,讲究章法,重视文章的结构和内部联系,就连一些看似信笔写就的作品,也大都有章法可循。 如归去来兮辞(并序),虽然被誉为“不见有斧凿痕”(宋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李格非评语),但全 文由“归程”写起,历“归舍”“归园”“归田”,结于“归尽,章法严密。反复诵读本单元课文,选择其 中一篇,理清其整体结构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用你喜欢的形式加以展示。三、思路点拨分析文章结构思路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明确文

12、体,把握全貌。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的文章类型,行文思路有所不同。 圈点勾画,抓关键句。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句子有可能是中心 句,阅读时尽量能标注出来。 概括段意理出文章的内在脉络。 通读全文,合成段意,理清思路,把握结构。组织答案,合理表述。三、参考范例散文的结构:讲究章法一篇散文的具体结构首先取决于它的主题思想的逻辑结构。为了把握思想内容的逻辑结构,需要在弄 懂字句、疏通章节之后,再进行抽象的逻辑分析,以便把握全篇思想内容的内在联系。比较而言,叙事文、 说理文的内容结构容易分析和把握,写景文、抒情文则要困难一些。因为前者直接表现为逻辑

13、结构,而后 者则往往以具体形象或形象性手法来表达思想,并且常常具有古代抒情诗的特点,即形象的跳跃性和逻辑 省略,如寓情于景、用典喻理、比兴寄托等,这就必须分析具体形象的含义,把握它们的逻辑联系。陈情表十分讲究章法。首段作者交代r自己苦难的身世,说明了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关系。 第2段作者笔锋一转,交代了自己“辞不就职”的尴尬境况:一方面,自己“欲奉诏奔驰”;另一方面, “刘病日笃”,“则告诉不许”,含蓄表达了自己“尽忠”“尽孝”难两全的矛盾心理。第3段,为了进 一步打消晋武帝的顾虑,作者先抓住“圣朝以孝治天下”这个纲领,表达了自己对皇恩浩荡的高度认可和 感激之情,接着宕开一笔,谈及了自己的

14、做官经历、政治理想、现实处境等,指出自己辞官并不是为保全 名节而“不事二主”,真正原因是自己侍奉祖母,实在是“区区不能废远”。这种真情的力量,自然能穿 越晋武帝的情感“壁垒”。尾段,有了前三段的情感铺垫,作者勇敢提出“愿乞终养”的要求,并表示“臣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这种对皇帝绝对尽忠的感情,情辞恳切,如金石掷地有声。一篇散文的艺术形式结构是由作者依据主题思想的需要,进行选材、剪裁和安排而完成的。分析一篇 散文的艺术形式结构,实质是具体分析它的选材、剪裁和安排,凡所选材,都作详略曲直的适当处理,置 于恰当地位,结合成思想清楚、重点突出的层次段落,而完成整体结构。活动四:对古代散文进行评点一、

15、阅读单元研习任务二(3)评点,是古人品析诗文常用方法。学习评点,既能培养细读文章的能力,又能提高概括表达的水平,有 助于研习古代诗文。从本单元所选的古代散文中选择篇,试作评点,并与同学交流。二、思路点拨评点,文言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之一。古代所谓的“评点”,是又评又点的意思,即在用标点断句后,再 加以评论。“点”是为了便于阅读,“评”则在于帮助理解。而“评点”即评注、赏析、点拨,它既要求把 握作品整体的内容与特点,又要深入理解每个词句的含义与用法,在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对原作进行全面而 细致的赏析(“评”的部分有句评、层评、段评和总评)。例如,评论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优劣,指点遣词 造句、技法风格的

16、长短。要求评论中肯,言简意赅,一语破的,发人深省,能够培养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眉评(亦称眉批),在竖排作品的上方写上评点文字;夹评,在作品行文中间插进评点文 字;段评,在作品的每一个段落之后写上评点文字;旁评,在横排作品的旁边写上评点文字。评点的容量 大,形式活,密切联系作品实际,激发人们积极思维。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可乎? ”驼曰:“我知种树而已, 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 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四、参考范例 提出“以子之道,移之官理的建议,由养树过渡到“养人。 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简要概括了当时“长人者“养人之不当。将“养树和“养人对应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