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复习思考题

上传人:tiangk****ingyu 文档编号:74436571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世界现代史复习思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世界现代史复习思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世界现代史复习思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世界现代史复习思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现代史复习思考题(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WORD格式世界现代史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试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动因以及取得胜利的历史经验。2、二月革命后俄国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3、列宁“四月提纲”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4、试论俄共(布)在二月革命后确定革命和平发展方针的依据和意义,为什么说革命暴力在十月革命中取得了光辉的胜利?5、简述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俄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奠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等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6、试论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的原因和意义。7、战时共产主义的内容、性质,并予评价。8、试论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如何理解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历史新时代?第二章复习思考题1、结合巴黎和会,综

2、述战胜国列强各自的战略地位和称霸计划。2、试述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和结果。3、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内在矛盾以及对一次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4、试析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俄改善关系的历史前提和动因。5、试论热那亚会议和拉巴洛条约的历史意义。第三章复习思考题1、德国十一月革命的性质和经验教训。2、 1919 年匈牙利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意义。3、试将俄国十月革命与德国、 匈牙利革命相比较, 阐明其成功和失败的主要原因及经验教训。4、 1922 年法西斯政权首先在意大利建立的原因。5、日本米骚动发生的原因和影响。6、 1923 年德国革命运动重新高涨及失败的原因。7、共产国际成立的历史背景

3、和历史地位。第四章复习思考题1、综述一次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历史背景。2、略论两次大战之间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3、简述印度第一次和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过程和失败的原因。4、如何评价甘地和甘地主义?5、简述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的进程、性质及其意义。6、如何评价凯末尔主义?7、简述朝鲜“三一”起义的原因、性质和意义。8、简述埃及独立运动的经过及其意义。9、简述里夫人民反对西班牙、法国殖民统治的经过和意义。专业资料整理10、综述一次大战后拉丁美洲反美斗争主要事实。11、简述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内容和意义。第五章复习思考题1、试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动因、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2、简述 1924

4、1927 年反对托洛茨基反对派、托季联合反对派斗争的内容并试作评价。3、试析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方针政策以及经验教训。4、简评 20 世纪 20 年代末反布哈林斗争的实质和教训。5、试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初期发生严重偏差的原因和教训,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发展缓慢的原因何在?6、从新宪法和肃反运动评30 年代苏联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成就及失误。7、试论 20 世纪 30 年代形成的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地位。第六章复习思考题1.试析 20 世纪 2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形成的主要原因、表现和内在矛盾。2.简述美国柯立芝繁荣的前提、进程和主要表现。3.简述 2

5、0 世纪 20 年代英、法、德、日、意等国经济发展的概况和特点。4.评述各国左翼政府的内外政策。5.试析鲁尔事件,道威斯计划和洛加诺公约对欧洲国际格局的影响。6.简述共产国际第五、第六次代表大会的内容和教训。第七章复习思考题1、简述 1929 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及特点。2、试析 1929 1933 年经济危机冲击下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3、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4、简析日本法西斯专政的特点和形成过程。5、试论德国纳粹党上台的原因。6、简析德国纳粹独裁体制的形成。第八章复习思考题1、概述 20 世纪 30 年代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2、简述法西斯侵略集团初步形成的过程。

6、3、简述苏联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和成果。4、简述共产国际“七大”的策略转变及其作用。5、试析美国的中立政策对国际局势的影响。6、从希特勒的全球战略与张伯伦的绥靖战略之间的重合和矛盾,分析慕尼黑会议和捷克斯洛伐克沦亡前后英德关系的变化。7、试析慕尼黑会议前后欧洲战略格局的变化。8、简述 1939 年欧洲局势的特点及外交舞台上的四种谈判。第九章复习思考题1、简述大战前期德意日侵略欧亚非洲各国和太平洋地区的主要过程。2、分析波兰沦亡、法国败降和苏美参战初期失利的教训。3、分析法国败降前后世界战略格局的演变。4、简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过程。5、分析斯大林格勒会战、中途岛海战和阿拉曼战役发生前后各战场及整个大战战略态势的变化。6、简述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上各大国的协调与斗争。7、简述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8、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