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苑补堪及加固方案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74432748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翠竹苑补堪及加固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翠竹苑补堪及加固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翠竹苑补堪及加固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翠竹苑补堪及加固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翠竹苑补堪及加固方案(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深圳市地铁龙岗线 3102 标段【翠竹站 田贝站】区间左线地质补堪及建(构)筑物基础预加固方案1 工程概况 本区间设计范围内隧道自田贝站南端头始发, 沿翠竹路左转至大头岭, 后右 转穿越大头岭、翠竹苑居民小区、东门北路至翠竹站东端。本区间设计范围里程 ZDK10+165.970ZDK11+374.800 (含短链16.138m )。全区间有盾构开挖盾构衬砌隧道和矿山法开挖盾构衬砌隧道两种隧 道,其中:ZDK10+165.970ZDK10+635.000 和 ZDK11+022.000ZDK11+374.800 为 盾 构 开 挖 盾 构 衬 砌 隧 道 , ZDK10+635.000ZDK11

2、+022.000 为矿山法开挖盾构衬砌隧道。盾构开挖盾构衬砌隧道长 821.83mm (单洞);矿山法开挖盾构衬砌隧道长 387m (单洞)。区间在 ZDK10+470.117 和 ZDK11+017.5 处共设 2 处联络通道,在ZDK10+470.117 处联络通道中间设区间排水泵房, 在 ZDK11+017.5 处设矿山 法施工横通道,在横通道端头设施工竖井。本区间所处地段建筑物多,交通繁忙,盾构穿越东门北路北侧住宅小区约13 栋建筑,盾构施工至此须加强对地面建筑物的监测,本区间埋深大,隧道施 工对管线影响小。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区间依据地质勘察报告、 补充地质勘察报告及盾构工作井的开

3、挖记录, 从上 到下依次为人工填土层、淤泥质粘性土层、砂层、残积土粘性层、花岗片麻岩。岩石强度变化较大,全、强风化岩层大部分强度在 2040Mpa,最大强度最大 值为 116.4Mpa。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沿线地下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松散土层孔隙水, 二是基岩裂隙水。3沿线建筑物及管线情况根据翠竹站田贝站区间总平面图可知:翠田区间隧道下穿翠竹路后,过康宁医院进入矿山法隧道,出矿山法隧道穿翠竹苑小区,经东门北路到达翠竹 站。翠竹苑小区受隧道施工影响共有11座建筑物,其中6层的建筑物9座,1 层的建筑物2座。区间隧道穿越的地下管线众多,但管径均较小。主要管线有:给水、燃气、电力、电信、雨水、污

4、水等。但污水管管径大(一般均为500混凝土管),且埋置深度均在3.0m左右,距隧道顶距离较近,施工过程中尤其要加强对距离隧 道净距小于10m范围内的管线监测和保护。由于水泥砂浆抹口的砼管道对沉降 最为敏感,故其允许沉降量可作为地下管线控制的基准。表1地面建筑物一览表序号对应里程建筑物名称与线路关系与隧道关系层数结构类型基础类型预加固方法1CK10+275翠竹苑小区4、5、6 栋左右线从下方穿越与隧道净距12m6砖混条形基础袖阀管注浆加固序号对应里程建筑物名称与线路关系与隧道关系层数结构类型基础类型预加固方法2CK10+344翠竹苑泵房左右线从与隧道净距13m1砖混天然基础袖阀管注浆加固下方穿越

5、3CK10+349翠竹苑管理处左右线从与隧道净距16m1砖混天然基础袖阀管注浆加固下方穿越此段地层中,隧道范围内为全风化、 强风化岩地层且隧道范围内存在沙层,且隧道上部有4米的淤泥层,盾构穿越此范围对土体的扰动大,由于房屋的基础形式为条形基础,整体性不强,地下水丰富,在掘进 过程中极易造成房屋内部出现裂缝、局部不均匀沉降等,需提前加固处理。4CK10+392翠竹苑16、17栋左右线从与隧道净距17m6砖混不祥袖阀管注浆加固下方穿越5CK10+408翠竹苑18栋左线从下方穿越与隧道净距20m6砖混不详6CK10+530翠竹苑44、45栋左右线从与隧道净距23m6砖混筏板基础下方穿越7CK10+5

6、80翠竹苑48栋左右线从与隧道净距26m6砖混毛石基础下方穿越此段地层中,隧道范围内为强风化、中风化岩地层且隧道范围内为上软下硬地层,盾构穿越此范围对土 体的时对掘进施工参数不易控制,房屋的基础形式不明,前期调查结果可能为筏板、毛石基础,地下水 丰富在掘进过程中地面建筑物沉降较难控制,需提前加固处理。表2沿线主要管线调查一览表序 号管线名称对应里程与线路关 系数 量处理措施与隧道关系管径(m)备注1雨水管YDK11+044.5YDK11+374.8下方斜穿1与隧道净距1翠田序 号管线名称对应里程与线路关 系数 量处理措施与隧道关系管径(m)备注8m区间与隧道净距翠田2雨水管YDK11+044.

7、5YDK11+374.8下方斜穿11.28m区间4地质补堪4.1地质补堪范围翠田区间左线经矿山法隧道进入翠竹苑小区,根据翠竹站田贝站区间左线纵断面图显示:盾构机先全断面经过相对强度较高的云开层微风化花岗片麻 岩段11-4;然后进入下部为云开层中风化花岗片麻岩11-3,上部为云 开层强风化花岗片麻岩11-2以及云开层全风化花岗片麻岩11-1段;逐 渐进入残积碎石土段6-2;本区间地层变化较大,上软下硬的地段较多且地 表建筑物密集。盾构机经过该区段时各种参数难以控制,地面易产生沉降危机建 筑物。为尽可能探明差异地层存在的位置及规模,应在ZDK10470.117ZDK10+1650970范围内进行地

8、质补堪,查明不良地质及地下水发育情况,保证 盾构机安全顺利通过。在翠竹苑小区内沿隧道方向选取四个点,东门北路人行道选取一个点,翠竹站左线到达端选取一个点。详见附图1地质补堪平面图。4.2补堪时间2009年11月2日至4日8时至12时及14时至18时。4.3安全措施在补堪过程中,按要求在补堪点前后20m范围内设置标识牌,围挡,并设专人值守指挥车辆通行和安全管理5 建(构)筑物加固5.1 建(构)筑物情况已查明有 11座建筑物基础位于隧道正上方且基础坐落在回填土上,埋深较浅。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得知,结合翠田区间右线施工经验,地质勘察报告可能 有误,盾构在掘进过程中易造成局部土体坍塌现象和房屋沉降量大

9、, 存在安全隐 患。为保证施工安全及施工的顺利进行, 必须对此房屋基础进行预加固处理。 针 对上述情况,决定对ZDK10+343.641 至ZDK10+401.641 (翠竹苑小区4、5、6、 16、 1 7号楼及小区管理处)采用扩散式倾斜钻杆回抽注浆法及压密注浆法施 工,对该段土体进行加固处理,增强地基的自稳性。加固土体34天单轴极限抗压强度I.OMpa。5.2 加固施工5.2.1 扩散式倾斜钻杆回抽注浆法施工本工程采用地面通过扩散式倾斜钻杆回抽注浆法施工方法注入双液浆, 对房 屋基础范围下方土体进行辐射型注浆加固处理, 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复合地基, 以 达到稳固土体的预期目的。双液浆配比,采

10、用水灰比 1 :1 ,水泥浆:水玻璃浆液体积比 1 :0.6。水玻璃 原液(3540Be )注浆参数:注双液浆孔直径46mm、浆液扩散半径:1m、浆液凝结时间:15min 以内,注浆压力 1 2bar 。注浆量以实际方量为准。图 1 注浆加固剖面图图2注浆工艺流程测量定孔位钻孔下喷管至设计深度匸 制浆Jz Jz旋喷注入双液浆丄冒浆土体稳定后成孔冲洗注浆管成孔补浆亠清理现场522施工设备表3主要机械设备表设备名称型号及规格单位数量功率(KW)备注钻机MGJ-50台215钻孔泥浆泵Y280M-4台290抽浆用注浆泵台218充填桩孔发电机JHS-111台1发电用搅浆机台210搅浆用523主要施工人员

11、施工员1人;班长2人;工人10人524施工质量保证措施表4各项质量指标表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允许偏差定位Mm准确50钻机就位Mm准确50孔位Mm准确50角度度%准确1.5孔深Cm按设计+10泥浆标号普硅32.5R水灰比0.8 : 1 1 : 1土体加固注浆施工要求钻孔施工:开钻前,严格按照施工布置图,布好孔位。钻机定位要准确,开钻前的钻头点位与布孔点之距相差不得大于 5cm。钻杆角度偏差不得大于1 。 钻孔时,密切观察钻孔进度,如发生涌水情况,应立即停止钻孔,先进行注浆止 水(压力应达到12bar),并确认止水效果后,方可停止注浆,向前继续钻孔 施工。钻孔过程中如发现有塌钻地段,先用填充石子和快

12、凝浆液(15s20s)进行 初步充填;正常注浆过程中,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而无压力时, 采用快凝浆液充 填后等待35分钟后再次进行注浆,以达到设计注浆压力。注浆:注浆按程序施工,每段进浆要准确,注浆压力严格控制在12bar之间,专人操作当压力突然上升或从孔壁溢浆, 立即停止注浆。每段注浆量应严格 按设计进行,跑浆时,应采取措施确保注浆量满足设计要求。注浆完成后,应采 用措施保证注浆不溢浆跑浆。施工记录:原始记录准确、及时,每天对桩机工作量和水泥用量核算,发现 超量或不足时,及时提出警告和补救措施。6压密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在中心区域内采用压密注浆,注浆孔间距为1000伽,梅花形布置,如图3

13、。图3施工平面布置图6.1钻孔钻孔遵从如下步骤及工艺要求:(1) 根据附图测量放线定出孔位;(2) 钻机就位后,利用垂球结合水平尺检查钻机水平及钻杆垂直度。同时,在钻孔钻进过程中对钻孔垂直度进行检查;(3) 钻孔时采用比重为1.21.3 (水:膨润土 =1:0.360.58 (重量比)的护壁泥浆;(4) 必须做好钻孔施工详细记录,以指导后期注浆施工参数。6.2下管钻机成孔后,利用钻机吸浆管将套壳料混和液压入钻孔内。 分节(每节4米) 将袖阀管下入已填满套壳料的孔内,相邻两节袖阀管采用套箍联接。袖阀管接至 地面后,用封口盖盖紧袖阀管管口。6.3 封口(1) 时间选择:在套壳料混合液已达到初凝后进

14、行;(2) 封 口材料及施工:选用C15细石混凝土或砂浆并掺加适量速凝剂进行封口作业6.4注浆芯管下放(1) 封孔后2436小时,下放注浆芯管。(2) 注浆芯管采用2m 一节20镀锌钢管制成,节间用螺纹套管连接。(3) 芯管下放前根据袖阀管深度配足芯管节数,并检查芯管及注浆管头内是 否残留结石体,清理干净后方可下管;(4) 注浆芯管下放时,防止地面泥浆回灌入袖阀管内,造成注浆芯管下放及 提管困难;(5) 将注浆芯管插入袖阀管中保持方向竖直向下,两人或三人协调配合,均 匀使用管钳下放芯管。6.5注浆浆液为双液浆配比,采用水灰比1:1;水泥浆:水玻璃浆液体积比1 : 0.6。 水玻璃原液(3540

15、Be )注浆参数:注双液浆孔直径46mm、浆液扩散半径:1m、浆液凝结时间:15min以内,注浆压力12bar。6.6机械设备注浆施工所需主要机械设备如下表所示表5袖阀管注浆主要机械设备表名称规格及型号单位数量备注地质钻机XY-100台2钻孔注浆泵BW-150台1拌浆机QV 500/50台26.7施工人员配备表6压密注浆施工人员配备序号工种人数(每班)职责备注1工班长1做好施工管理工作,负责劳动力安排兼机修工2钻孔4丿/ J / JJn 1负责旋喷机的操作及注浆施工记录3制浆1负责浆液的配置4注浆2负责浆液的注入5值班工程师1负责现场技术指导和管理合计97 土体加固质量检查施工过程中,可以定性

16、的通过观测返浆情况,判断桩体连续性和均匀性,通过返浆体的强度推测桩体的强度。 在加固体加固完毕后、盾构再次掘进之前对加固体进行12个注浆孔的抽芯检测,进行抗压试验。7.1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组织保证措施(1) 按高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做到事前交底,中间检查,事后验收三个环节 控制。(2) 建立健全各级管理组织机构,管理人员必须尽职尽责。(3) 接受甲方现场管理人员、监理单位的监督。(4)严格材料进场管理,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场图3工区质量保证体系项目经理:陶云超项目总工:彭世杰技术管理:王龙飞施工队7.2施工技术措施(1) 施工前根据现场环境和地下埋设物的位置等情况,复核喷射注浆的设计 孔位。施工前预先

17、挖设排浆沟及泥浆池,施工过程中将废弃的冒浆液导入或排入 泥浆池,沉淀凝结后运至场外存放或弃置。(2)施工前检查高压设备及管路系统, 其压力和流量满足设计要求。注浆管 和喷嘴内杂物清除干净,注浆管接头的密封圈良好。(3)正式施工前进行试喷,以确定合理的注浆压力,提升速度,浆液配比和 气压力等参数。(4)注浆过程中保证桩体的连续性,若因故停止,第二次注入深度必须大于 200mm。(5)返浆正常与否对成桩质量影响很大, 若返浆不正常,及时分析原因,采 用复喷或调整旋喷参数。若漏浆严重,必须停止旋喷,用水泥浆或水泥水玻璃 双夜浆回灌以稳定地层,确保加固质量。( 6)钻孔位置和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大于 50

18、mm 。实际孔位、孔深和每个钻 孔内的地下障碍物、洞穴、涌水、漏水及与工程地质报告不符等均详细记录。7.3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施工中应保护好施工场地周围的树木、 花草绿地, 不得不迁移的树木花 草,加固完成后立即恢复,保持原有环境。( 2)施工中设立安全警示牌,围挡,专人疏导交通。( 3 )施工噪声控制 在允许范围内,满足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 限值( GB12523-90 )的要求,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居民休息时间进行施工(8时至 12 时及 14 时至 18 时),不安排夜间施工。( 4)减少泥浆和成孔泥浆对环境的污染, 施工中产生的淤泥废水集中到自制 的斗车内,运至指定位置处理。8 附件附件 1 地质补堪平面图附件 2 翠竹站田贝站区间隧道左线纵断面图附件 3 隧道穿越建(构)筑物平面图翠田区间左线工区2009 年 10 月 28 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