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4401571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第二单元测评A(基础过关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氓隶/流氓渐染/逐渐果脯/胸脯B.偕老/诙谐垝垣/诡计牲畜/畜牧C.宴席/晏晏绿林/露水殷红/殷实D.偌大/若非霓裳/衣裳模范/模样解析:A项,分别读mng/mng,jin/jin,f/p;B项,分别读xi,gu,ch/x;C项,分别读yn,l,yn/yn;D项,分别读ru,chng/shng,m/m。答案:A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获得幸福的关键不在于某

2、些标准或者避免某些问题,而在于保持着一种谦卑而认真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痛苦和希望。(2)乐伎俑眉目刻画清晰,姿态各异,神情专注。特别是执拍板俑,侧耳凝神,像是陶醉于那美妙的音乐中,给人以的感觉。(3)对于学生大众而言,生僻字虽然不是汉字学习的重点,但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多掌握一些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又何乐而不为呢?A.遵循呼之欲出甚至B.遵守呼之欲出乃至C.遵循栩栩如生乃至D.遵守栩栩如生甚至解析:“遵循”意为遵照;“遵守”是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联系(1)句语境,与“标准”搭配,应选用“遵循”。“呼之欲出”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栩栩

3、如生”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甚至”和“乃至”都表示强调和突出,有时可以互换。从语意轻重来看,“乃至”语意较轻,有意料之中的意思。“甚至”语意较重,有意料之外的意思。从语体色彩来看,“乃至”多用于书面语,“甚至”则书面语和口语都常用。答案:C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一些古村落,本是当地历史文化的见证与象征,理应得到保护,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却无视这种传承,为了建设新城镇,遭到肆意破坏。B.湿地尽管有着天然的“城市之肺”的美誉,但仍然面临着面积越来越小,湿地的功能越来越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破坏。C.不要小看一副副春联,眼前这些春色跳跃的大红门对子,展

4、示的不仅是中国诗歌传统的魅力,而且还有汉字书法艺术的神韵。D.在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今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全球华人中间,它已是华人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也是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节日。解析:A项,偷换主语,“遭到”的主语应是“古村落”。B项,成分残缺,可在“破坏”后面加上“的局面”。D项,搭配不当,“春节民俗”与“节日”不搭配。答案:C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一连好几天,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

5、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A.B.C.D.解析:句意思相同,句倒装,意在强调,与前文“不禁为之震颤”相呼应,故选;句“望它们”与下句顶真相连,更为连贯;根据语境“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寂寞”等,故应选与之对照呼应。答案:B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一直以来大多赞成唐弢先生的观点: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焦母如此仇恨兰芝,仇恨到宁可舍弃

6、儿子,宁可断后?真是她要维护封建礼教、门阀制度?我们知道,汉代在武帝以前,统治阶级主张的一直是“无为而治”,朝廷对地方、对百姓并不怎么干涉管束。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这一点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我们也能感知。兰芝被休回家后,只有十多天时间,就有县令派人上门为“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提亲;接着又有太守派人为“娇逸未有婚”的五公子说媒。当兰芝应婚后,太守家“金车玉作轮”“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杂彩三百匹”“从人四五百”,浩浩荡荡去迎亲,没有因为兰芝是二婚,是寒门,就有丝毫的慢待。可见当时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也

7、不看重头婚二婚,看重的主要还是人品和相貌。这一点恐怕比现代更开明开放。连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真的会那么看重吗?焦母丧夫,儿子外出公干,女儿尚小,内心孤独郁闷却无处诉说,兰芝正好成了她发泄苦闷的对象。所以在她眼里,兰芝的一切都是“无礼节”“自专由”。兰芝的一句“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媳妇都难做,只是“君家”的儿媳才难为。可见焦母的行为只是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整个时代。焦母是出于个人情感与私心才时时处处刁难儿媳。这种刁难不是在维护封建礼教,而是在排解内心苦闷的近于变态的情绪。所以我认为,纯粹是一个寡母强烈的“恋子

8、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活生生拆散了一对鸳鸯,导致了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从刘兄来看,说刘兄是封建礼教的帮凶,实在是冤枉他了。他对兰芝的一番开导,合情合理。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他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有什么错呢?再说,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兰芝本就是二婚,已经二十岁了,这在当时已是大龄青年。与仲卿的复合不可能,如果又没人再敢提亲,那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就算有错,不过是有点虚荣心罢了。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正是这样的虚荣心,才使刘兄这个人物更

9、真实,作品更生动。说他“热衷富贵”“时刻希望往上爬”“自私自利”,这么上纲上线,罪状似乎太大。如果他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哪里还会坐等太守的儿子再来说媒呢?因此,作品的主题思想应该是: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兰芝与焦母之间的婆媳矛盾,深刻地揭示了焦母因恋子情结而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有力地表现了兰芝的美丽、贤惠与反抗精神。(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有删改)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画横线的“合情合理”的一项是()A.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刘兄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B.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

10、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C.如果刘兄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D.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解析:C项,这是作者的评价,不属于刘兄的做法。答案:C6.下列各项中,对作者得出末段主题的理由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B.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也不会那么看重的。C.焦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拆散了这对鸳鸯,导致了刘焦的爱情悲剧。D.刘兄有点错,他帮助刘母劝兰芝;也有点虚荣,尽

11、管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解析:D项,这是文中退一步来证明刘兄不是“帮凶”的话,因此不是得出作品主题的理由。答案:D7.下列各项中,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县令、太守相继来刘家为其儿子提亲,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头婚二婚等问题。B.现代人的婚姻爱情观更看重地位、头婚、富贵,不大看重人品,这一点看来还不如刘兰芝时代更开明开放。C.焦母与兰芝都想在感情上独占仲卿,因而婆媳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于是焦母处处为难兰芝,这是唯一原因。D.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而是写出了病态的心理的危害。解析:B项,对“现代人”的说法过于绝对;C

12、项,“唯一原因”理解错误;D项,对作品的主题的理解不当。答案:A三、古代诗歌鉴赏(8分)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孟冬寒气至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注: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十月。惨栗:寒冷。蟾兔:月亮,传说月中有蟾兔,故以“蟾”为月的代称。区区:真挚的情意。(1)“愁多知夜长”一句的含义是什么?在整首诗中具有怎样的作用?(4分)解析:对这句话的理解,要紧扣“愁多”与“夜长”的关系。因愁多而夜不成寐,才仰观星辰,写相思。参考答案

13、:由于愁多,故而不能成寐;由于不能成寐,方才知晓冬夜何其漫长,从而凸显出思妇备受相思之苦的心理状态。引出下文对月亮、愁思和远方人书信的描写。(2)钟嵘在诗品中称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请谈谈这首诗是怎样抒写“别离”之哀的。(4分)解析:这首诗开篇不言别离而写季节,由季节的变换,景物的凄清写心情,由夜不能寐写相思。因而“文温以丽,意悲而远”。参考答案:这首诗先写季节转换、外界风寒,用景物的凄清衬托主人公内心凄凉,再集中描写她夜不能寐,只好仰观星月,借以打发漫漫长夜的生活场景,然后用一个最令人唏嘘感叹、惊心动魄的情节“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写出她对远方的游子可悯可哀的感情,

14、最后向读者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既表现了她真挚不变的感情,又展示了自己可悲的遭遇,令人同情。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重峦叠嶂间的田园余秋雨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就会发现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而且,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

15、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魏晋之前,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安静,是一种哲学。历史上许多文人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也曾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这样一个陶渊明,使

16、大家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人们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可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人们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大众的关注之外。到了唐代,陶渊明还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东坡是热闹中人,由他来激赞一种几百年前的安静,容易让人信任。细细一读,果然是好陶渊明成了热门。文化上的高峰有时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而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人们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

17、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请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自然意境,可以看成陶渊明整体风范的代表。但是王安石最推崇的却是前面四句,认为“奇绝不可及”,或许就因为这几句平实的话语道出了人生哲理:在热闹的“人境”也能找到安静,关键就在于“心远”。正是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而且,即便处在边缘,也还是充满意味。什么意味?只可感受,不能细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哲理玄言诗的

18、痕迹。陶渊明让哲理入境,让玄言具象,大大地超越了魏晋名士。但是,魏晋名士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方位却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平静、优雅。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神释)大化,成了陶渊明的思维起点。一切依顺自然,因此所有的喜悦、恐惧、顾虑都被洗涤得干干净净,顺便,把文字也洗干净了。(取材于余秋雨同题散文)9.“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如何理解这句话?(4分)解析:这句话在文章的第一段,处在开头的位置,具有统领这一段的作用。可以从这一段概括归纳。参考答案:陶渊明与魏晋名士有相似之处,比如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

19、但是不同之处更多:他更接近道家的自然观念;生活在众人视线之外,真正彻底的放达,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10.“魏晋之前,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和陶渊明各是如何突破的?(4分)解析:这句话后面的内容是对这一观点的解释,可以从中分析概括。参考答案:魏晋名士通过极端的方式,让它回归个体;陶渊明更进一步,生活在众人视线之外。11.在饮酒中,陶渊明是怎样在热闹的人境获得“安静”的?(5分)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可以结合“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作答。参考答案:在饮酒中,诗人认为,是否安静不取决于自然环境,而取决于人本身。诗人“结庐在人境,而无

20、车马喧”的原因是“心远”,而不是身处何地。12.作者说:“文化上的高峰有时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而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人们心间。”这句话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列举一下本文之外的例子,谈一下。(6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举例时,可以考虑那些长期被湮没却被后人发现其光辉的伟人。参考答案:“文化上的高峰有时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而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人们心间。”意思是在文化领域某些达到很高境界的人物,有些时候可能因为短见、偏见,而长时期不为人们所认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像孔子、凡高等。五、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4分)13.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在空格里续写合适的一句话,

21、不超过20字。匠人们在选择小提琴木料时,非常在意树木的年轮。在他们看来,每棵经历岁月洗礼的大树中都藏有一个精灵,而这个精灵正是一把提琴的灵魂。木料选出,风干切割后,放入一个终年不见阳光的房间四到五年。这样,本来混沌的木板就有了灵异,万籁俱寂中那些曾经吐纳的自然之气、收藏的百鸟之声,才会像沙漏一样从木头中渗透出来。琴的制作如此,人的成长也是如此。一个人要成大器,必须。解析:所给语段包含两层意思:“木料选出,风干切割后,放入一个终年不见阳光的房间四到五年”长期积淀;“这样,本来混沌的木板就有了灵异,万籁俱寂中那些曾经吐纳的自然之气、收藏的百鸟之声,才会像沙漏一样从木头中渗透出来”韬光养晦。参考答案

22、:长期积淀,韬光养晦14.阅读文段,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再写两个恰当的语句(不要求字数完全相同)。“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那些感人的诗篇,是作者生命的倾诉,是作者情感的跃动。这样的倾诉,这样的跃动,王维将之投射于清新静谧的空山森林中,徐志摩将之融化在柔美潋滟的康河水波里,。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仿写和对诗人诗歌内容的理解,可联系我们学过的诗歌,采用“某某将之中”的句式表达。参考答案:曹操将之体现在何时可掇的皎洁明月中陶渊明将之寄托在恬静幽美的远村深巷中(杜甫将之体现在汹涌磅礴的滚滚江水中李清照将之沉浸于凄切冷清的梧桐细雨上)15.某校“创意廊”准备展出一组创意作品,请为下面的

23、作品配上恰当的文字。要求:突出作品的创意,语言生动形象,不少于10字。创意油灯解析:能揭示油灯(传统)、灯泡(现代)和两盏灯的寓意,对作品的创意解读正确即可。答案示例:(1)古今融合一盏灯,互倾互照两情真。(2)油灯,在“电灯”上点燃;传统,在现代中坚守;你与我,彼此倾诉相互照耀,和谐美好满人间。六、写作(60分)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屈原在汨罗江边的纵身一跳,唤醒了多少有骨气的文人,这一跳,为他们树立了坚守的榜样;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一跃,警醒了多少固执己见的家长,这一跃,让他们明白了坚守爱情的力量;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守拙”二字,让多少人明白了坚守品节的高尚

24、。请以“坚守”为中心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错别字一字扣1分,重复不计。写作提示:“坚守”从语法上看是个动词,可以添加宾语,补写出许多现实具体的内容,如必胜的信念、高洁的志趣、人生的准则、精神的家园、道德的底线、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也可着眼于“坚守的意义”,在其后加“的力量”“的奇迹”。例文:坚守正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守正直,人生才气象峥嵘,风采绚丽。题记生活的大海,深邃浩渺,辽阔无际。生命的航船朝向远方的灯塔,颠簸摇荡,拼搏着前行。高高挺立的风樯,从不畏惧前面的千里狂

25、飙,万仞惊涛;也不躲避身旁的汹涌旋涡,迅猛暗流,总是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气魄,百折不挠的意志,执着地出没于波峰浪谷间。艰危的环境里,欢乐,是它的桨声;正直,是它的帆影。人生远航的画卷被渲染得十分壮观。其实,正直与真理血脉相连,它是生于真理树上的一朵蓓蕾的热烈绽放;正直与正义骨肉相亲,它是出自正义源头的一股清泉的踊跃奔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一代先哲对世人的鞭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代良吏对自己的箴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代忠臣对生死的抉择。于是,这样的人就有了一身正气,即使霹雳轰顶而色不改;就有了一腔豪情,即使狂沙扑面

26、而眼不迷;就有了一颗赤胆,即使万箭穿心而志不移。动乱岁月,去留肝胆两昆仑,凛凛的雄风在血火中长啸;和平年代,富贵于我如浮云,浩浩的英气使天下同钦。屈原正道直行,自沉汨罗,一篇离骚震撼天地,万古流芳;司马迁刚正不阿,秉笔直书,一部史记彪炳史坛,成为绝唱;林则徐宁折不辱,虎门销烟,一炬烈焰照耀神州,惊破敌胆;张志新甘为玉碎,反抗强权,一腔热血倾洒刑场,染红真理。是啊,多少仁人志士挺起正直的脊梁,撑起了华夏一片明净的蓝天。媚俗的笔墨写不出传世的文章,伪饰的包装掩不住猥琐的心灵。秦桧夫妇长跪于岳王墓前,洪承畴遗臭青史,汪精卫断魂东洋不守正直,欺世盗名,变节失贞,为虎作伥,必然遭到历史的唾弃!坚守正直吧,朋友!说什么红尘滚滚,悲什么物欲横流,叹什么世事沧桑,怨什么人情冷暖,无论月黑风高,浪急滩浅,树正危樯,扬起云帆,在生活的大海上出发,你的前面将是掌声与鲜花!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