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校的德育实效性地实践地研究课的题目方案的设计

上传人:泽*** 文档编号:74380003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00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提高学校的德育实效性地实践地研究课的题目方案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提高学校的德育实效性地实践地研究课的题目方案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提高学校的德育实效性地实践地研究课的题目方案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提高学校的德育实效性地实践地研究课的题目方案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学校的德育实效性地实践地研究课的题目方案的设计(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用标准文案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的研究背景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中共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要求我们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2、思想道德建设的改进创新,重点在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三个方面狠下功夫。?2市场经济的急剧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他们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少年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少年儿童

3、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 腐蚀他们的心灵。 这些状况需要我们面对现实, 加强对学生主体意识、 价值观念、社会态度等方面引导,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辨析、自我教育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正确地分析各种社会意识、社会行为,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要求自己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3目前, 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一是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二是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艰巨;

4、三是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大,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给少年儿童教育带来新的问题;四是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些都需要我们更新观念,进行教育创新。二、课题的概念界定。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和受教育者道德实践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德育的实效性, 是指按照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通过通过有效的教育形式、方法、途径和实实在在的教育内容提高学

5、校德育预期目标要达到的程度和学生对学校德育预期目标的接纳程度。本课题研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点,根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情感因素,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挖掘和整合各学科教材德育教育内容,切实做好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最大限度、最大效率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三、课题的理论依据。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德育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其中道德认识为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表现奠定基础,道德情感为人们思想品德的形

6、成和表现提供动力性精神力量,道德意志为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表现提供调节性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人们形成和表现思想品德的关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是学生主体接纳外界各种刺激影响,通过自身的能动作用逐步形成的。其内在因素包括接纳程度、内化过程、行为需求程度和行为稳定程度。学生接纳程度是学生内化过程的标志,学生的行为需求是制约行为稳定程度的内在依据,学生行为的稳定程度是衡量学生内化程度和接纳程度的标尺。个体的德性形成,是不可能仅仅通过认知层面 ?关于道德 ?知识的掌握而实现的。对于个体而言,其道德知识能否成为道德观念,主要取决于其情感的投入程度。生命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在个体德育形成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奠

7、基的重要作用。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人格的、生命的、完整生活质量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不可能离开智育、美育等其它各育的。它必须依托其它各育而存在,以诸育为载体,而且诸育中也应该渗透道德教育。道德具有情感性,它在转化成人的德性、美德时就不同于人们认识、学习知识的过程,它必须要有情感上的认同、接纳,否则道德是不会真正内化为人的品德的。正所谓 ?行道而得之于心谓之德? 。而这种情感的产生离不开学生真实的体验。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从提高理论修养和丰富实践经验两个层面打造我校德育教师队伍,进一步完善我校 ?全员德育 ?的机制。2从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我校的德育目标、充实德育内容、 探索德育途径、

8、创新德育手段,提高德育效率。五、课题研究的内容。(一)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因素的研究。本课题着重从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研究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因素1、影响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社会因素:社会的日益商品化也导致了全社会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和社会心态的浮躁,学生在价值取向上会日益功利化,缺乏理性,不讲奉献,只求利益;在道德观念上集体主义观念和责任意识渐趋淡薄;在社会生活中往往会急功近利和贪图享乐。网络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网络却具有多元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当尚未获得免疫力的学生接触到不健康的网站时,其身心健康所受到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社会的法制化在为教育的实施提供保障的同时,法律法规的滞后又使学校对于学生不良

9、行为的教育处理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软肋。 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 维权意识日益增强, 我们就会越来越小心谨慎。对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恐惧,也使我们不敢放手开展群体活动,更不敢将学生带出校园,而德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它的实践性,当德育活动被局限在校园和课堂内时,德育的实效性就大打折扣了。2、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家庭因素家庭对孩子的过分关爱,容易造成学生人格缺损。?问题家庭 ?的日益增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的矛盾。3、影响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学校因素:学校的德育工作仍存在三大误区:德育是德育工作者的事情。德育方式的单一和陈旧。我们的德育工作往往过分倚重于耳提面命的灌输,辅

10、之以各种规矩的制定和对过失学生的批评惩戒,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养成的规律。德育活动形式重于内容。学校的德育工作越来越多地染上了功利主义顽疾,学校德育工作的不落实、走形式是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在许多德育活动中,组织者对于其新闻性的关注远甚与对实效性的关注。目前,很多学校都有心理咨询室或心理研究室,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这其中有很多在轰轰烈烈的开张过后就没有了下文。在学生的眼里德育活动就成了好玩的做秀,或可憎的作假,如果学生将德育活动都当成了做秀,我们的德育活动就变成了儿戏或虚伪。(二)联系实际,确立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实践研究。根据 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的 中学德育大纲 ( 试行

11、 ) ,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确立我校的德育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着重研究德育目标如何体现整体性、层次性、阶段性,着重研究德育内容的系统性、继承性、稳定性、具体性。(三)德育实效性的途径和手段实践研究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让学生获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真实感受,知道做一个合格公民必须遵守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规范,使自己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优秀品质,做一个好公民。根据各年级的德育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安排系列活动,如(1)扮演一个职业角色,如商贩、工人等,体验该职业的伟大; ( 2)做小小服装设计师,感受创

12、造美的愉悦,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3)走进高科技企业,体验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小培养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品质;( 4)走近弱势群体,感受他们的生活,如 ?敬老院的一天? 、?做一天盲人 ?等,体验弱势群体生活的不易,培养爱心和同情心,为他们做实事; ( 5)开展和西部少年手拉手的活动,加强东西部少年儿童之间的交流,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 (6)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感受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注意研究活动实施的过程和细节对学生的道德影响。2通过心理辅导,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往往会在需要与可能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冲突;在需要与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引起

13、心理压力;在压力与随力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对抗。这些矛盾激化的结果,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障碍。所以,我们要助人自助,教会中学生自我调节,以减少冲突,降低压力,转移对抗,达到新的心理平衡,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相关研究表明,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大致有两类: () 有轻微心理失调。 如有的学生情绪波动,时而热情豪放,时而郁郁寡欢;有的学生脾气暴躁,冒险逆反;有的学生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有的学生依赖从众,情感脆弱;有的学生自卑烦恼,多思多虑;有的学生嫉贤妒能,难以自控;有的由过分紧张、焦虑而引起学习困难,有的由体象变化、异性交往、情感误区引起青春烦恼等等。 ()有轻度心理疾病。如神经衰弱,社交恐

14、怖症,紧张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或由人际危机、情感危机、学习危机引起轻生念头等等。当然,还有一类是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精神幼稚病(低能) ,情感性精神病乃至变态人格、性变态等等。这些人已无法从事正常的学习和活动,需住院或长期治疗。但是我们的心理辅导重点应该放在第一类心理障碍上,因为它是大量存在的,但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它不仅构成对心理健康的严重威胁,而且潜伏着进一步恶化的危险。为此,更要给予认真的咨询与矫治。因此,本课题需要研究预防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具体措施,如:( 1)加强心理教育: 这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形式, 其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因此,讲课内容不

15、仅是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还要矫正学生心理困惑的认识结构。为讲课有针对性, 必须通过座谈, 了解学生对心理保健知识的掌握、 要求和问题; 通过调查测试,分析受试者的心理障碍、偏异情况,然后讲知识、讲保健、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对心理问题进行剖析交流、专题讨论,以联系实际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与修养的教育。( 2)加强心理咨询: 这是帮助受询者克服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 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完成社会角色转移。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咨询员对来访者要给予信任,给予理解,给予换位(即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咨询过程中,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咨询员还要动之以情,要遵循聆听(让受询

16、者宣泄)、保密(有些深层内容要绝对保密)、疏导(对其提出的特殊问题作面对面的指导)原则。相互信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咨询过程是双方情感和心理交流的过程,只有这样方能取得消除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 3)加强心理治疗: 心理医生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患者建立关心、尊重、 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他那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矫治方法,减轻或消除个案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健全成熟的人格发展。3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提高德育实效的实践研究进一步办好 ?家长学校? ,各班选择关心教育事业,关心学校, 关心孩子的家长成立家长委员会,经常与班主任联系,及时提供德育工

17、作信息,并总结推广家教经验,让所有家长,共同关心孩子健康地成长。可指导学生参与家庭生活和家务劳动,让他们了解每一个成员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学习与家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感受亲情和温馨 , 培养孝敬长辈,自立自强的品质。可着重让学生个人体验:( 1)帮助父母做家务 ; ( 2)星期天体验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学习安排一家人的生活;( 3)和父母谈心,学会与家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 4)和父母一起走亲访友,掌握必要的交往技能,体验亲情和友情 ; ( 5)跟爸妈上一天班,体验父母工作的辛劳; ( 6)做家庭环保小能手,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进一步借助 ?关公委

18、?和?退协 ?的力量,研究指导德育工作以及协调备方面的关系。充分发挥他们的宏观指导和家长、教师的微观教育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德育工作新局面。与相关单位建立共建关系,如区检察院、区消防大队、区武警中队、派出所,聘请法律工作者为我校法制副校长,大大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和发展。同时,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参加基地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今后走上社会、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德育工作网络。4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不

19、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 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是说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1)要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

20、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挖掘教材中的已有内容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寄寓思想教育因素 ( 3)通过教学内容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对学生进行变化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现象与本质等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4)通过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科学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根据学生兴趣,指导学生建立社团组织,开展健康的课外活动,从中渗透德育的内容,如书法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舞蹈兴趣小组、合唱队、文学社、环保先锋、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英语角等。6通过班集体建设,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推行班级管理民主化、自动化

21、,制定班集体工作目标,开好主题班会,指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培养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学校政教处组织力量根据各年级的德育任务制定主题班会系列,并搜集素材、编写活动方案,便于班主任操作。7通过校园网络建设,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校园网络德育与传统德育相比,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趣味性、预见性、能动性等特点,因此本课题应加强寻找校园网络与德育教育的衔接点的研究,构建以校园网络为依托的现代化德育教育平台,主要任务有:搭建网络平台的框架、建立网络德育资源管理小组、寻找使网络平台成为德育教育场所的方法。8通过校园文化

22、建设,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在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推动下,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受到激励、鞭策、健康成长。本课题着重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包括:( 1)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大力营造优于社会环境的独特氛围,使教育和引导体现在细微之处。扎实开展师德教育,建设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优良教风。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落实好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建设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认真诚信、充满兴趣、乐于探究的良好学风,合理规划,创建绿园特色。以新建校园为契机,修建场所着力体现人文

23、精神,以教化、激励功能为主;突出植物造景的景观特色,打造精品,做到一步一景,一区一景,一园一景,营造了多处绿化景观,园林景观,为校园植入了自然的文化性格。( 2)精心设计, 渲染浓郁的文化氛围。 学校对教学楼、 科学馆、 行政楼、 教室等建筑物墙面、过道以及校园内一切空旷边角场地的可视部分进行文化设计,用来配合绿化工作。按校园文化整体审美要求置放名人字画、 警示格言以及本校学生美术作品, 形成内容丰富的板报文化、标牌文化。与绿色植物融为一体,使校园散发浓郁的文化芳香,以此挖掘文化教育底蕴,提高品位,潜移默化,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学校主要干道与走廊里,设置艺术、教育、科学、文化、环保、体育等宣传

24、栏,定期地搞好宣传报道,举行摄影、书画、集邮展览。( 3)加强管理,培育良好的校园精神。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依法治教、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校纪校规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纪律、舆论等手段约束和制止一切不文明行为,不断提高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和依法管理的水平,形成良好的校园行为规范。( 4 )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学校或年级定期组织演讲比赛、绘画比赛等,每学期举办一次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让同学们展示各自的才能专长,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另外,结合形势,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如:抗战纪念活动、环保宣传活动等。9通过日常行为管理,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5、,制定 ?行为习惯千分制竞赛 ?规则,开展竞赛活动,加强值班领导和教师常规检查的力度,尽可能使竞赛成绩客观、真实地反映班级管理水平和学生行为道德素质。通过竞赛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细节管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审美、学会创新、学会报恩,促他律为自律,培养出负责任的公民。(四)德育实效性的评价激励机制的实践研究。1研究德育评价的标准。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 行为表现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规定,制订具体的评价标准。2研究德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激励,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分层评价学生,如进步成就奖、优秀成就奖、杰出成就奖

26、。多方位评价学生,如文明天使、数学神童、创新先锋、孝心楷模、运动健将等。多主体评价学生,实行班主任、家长、同学、科任老师、社区相关人员评价相结合。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多方式评价学生,如投以赞许的目光、发条信息告知家长、发放优点卡、颁发证书等。即时评价学生,只要发现学生闪光点,就应把握最好的机会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六、课题的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 调查现阶段各年级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和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因素。调查的范围和对象是本校教师、学生、部分家长及社会人士。2行动研究法。在现实教育教学场景中进行观察、访谈、案例分析和反思,在自然常态下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行动推进方式。3文献研究法。在研究过

27、程中,通过文献研究为学生思想品德的目标、操作、评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同时将成功经验总结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七、课题的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 2006.9 2006.11 )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召开开题会议,邀请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领导、学生家长等论证本课题的可行性。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2调查研究阶段( 2006.12 2007.2 )制定调查方案,实施调查,完成调查报告。3行动研究阶段( 2007.3 2009.7 )全面开展德育实效性实践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根据需要调整方案。每学期,参与研究的教师完成一篇论文。4结束总结阶段( 2009.8 2009.1

28、2 )收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八、成果形式本课题研究成果以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和典型课例、教案、个案分析及综合实践教育方案等形式予以反映。九、课题组成员1课题领导小组成员顾问:郑家强组长:黎令良副组长:陈家槽刘彪姜圣厚2课题研究小组组长:陈家槽副组长:沈发贵成员:梁俊华张有金戎家贵 杨晓臣戎家贵 徐薇 狄向飞 闵婷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围绕德育工作目标和德育工作的内容,按照以下几方面去组织实施,即首先对我校目前德育工作进行调查摸底,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 并对不足之处进行重点分析,查找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探寻解决途径。其次,针对德育的薄弱环节和?盲区?,以中华传统美

29、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内容,重新构建德育课程,重新?占领 ?德育主阵地。再次,要改变德育的方式与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领学生广泛参与德育过程,以活动化、生活化的德育模式向学生展示德育工作,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 2 、过程与方法:?( 1 )成立课题组? 组长:冯素如? 副组长:陈文敏 ? 陈南高 ? 成晓玲 ?主要成员:李先容? 王静 ? 黄志伟 ? 史敏 ? 各班班主任 ? 校医 ?陈可夫 ? ? 韦淑芬 ? 邢增强 ? 邓敦九 ? 刘兰丽?( 2 )研究方法:? A、问卷调查法:设计好教师、学生德育工作问卷调查表,发放给全体师生,着

30、重调查我校德育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为下一步采取措施提供决策。? B、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相关理论,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并做认真记录,并将这些理论应用到课题研究之中。? C、案例研究法: 将某位后进生或某个后进班级作为研究个体,进行案例分析和跟踪研究,记录变化的数据,分析其成因,得出正确的结论。D、行动研究法:开展好相关德育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德育工作的体验性特征、生活化特征,使一个个具体的活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3 ) 研究期限及研究过程:本课题打算用三年时间来完成(2009 年 1 月至 2011 年 12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A 、前期准备阶段(

31、2009 年 1 月 -2009 年 5 月):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工作。? B、研究阶段( 2009 年 6 月 -2011 年 6 月):对各个具体内容进行逐项研究,注意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同时做好中期总结工作。? C 、总结阶段( 2011 年 7 月 -2011 年 12 月):整理归档研究资料,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安排好专著或论文的出版。?六、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 、强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丰富学校德育课程;? 2 、重视校园文化特色的建设,创建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3 、将心理咨询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整合起来,为德育工作的成效性开展开辟新的途径;? 4、突出学

32、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德育工作创设真实的时空;? 5 、以活动为载体的德育工作更显生机与活力,使德育工作不再成为空洞的理论说教。?七、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阶段成果城乡结合部农村初级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调查报告2009年6月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城西中学学困生转化案例选案例汇编2009 年 12 月城西中学德育工作论文选论文集2010年6月城乡结合部农村初级中学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2010 年 10 月最终成果城乡结合部农村初级中学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2011 年 12 月城乡结合部农村初级中学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研究

33、专著2011 年 12 月城乡结合部农村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纪实影碟2011 年 12 月?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 、课题组核心成员情况:? 课题组核心成员均为中、高级教师。他们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每年至少有两篇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或竞赛中获奖,有的则在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教育刊物上发表。他们年富力强,有事业心,教科研热情高涨,教科研能力较高。? 2 、前期准备工作:? 本课题经过近 5 个月的筹划准备,着重做了调查研究、文献研究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了我校德育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课题组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为下一步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34、? 3 、保障条件:? 学校高度重视此课题的研究, 在各方面都给了很大支持, 校领导亲自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并提供足够的专项经费用于课题研究。此课题打算用三年的时间来完成,分阶段实施,每个阶段各有侧重点,并有专人负责。?城西中学德育室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塑造人类的精神和铸造人的灵魂,始终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使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各种思潮、观念使价值观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时代特征。在这种变化下,我国的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德育显露出种种弊端和不足,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无法真正地理解和交流。为此,我们有必要从批判的视角认

35、真审视当前的学校德育。我们认为,只有触动心灵的德育才会是有针对性的实效德育。因此,我们试图探讨建立一种新的德育模式对话模式,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对话德育是主体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相互理解和交流的过程, 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精神沟通,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德育是民主、平等的德育,是沟通、合作的德育,是互动、交往的德育,是创造、提升的德育。在对话中进行的德育过程试图摆脱枯燥的说教,而使德育过程在充满生命的激情与脉动中,使学生获得道德情感和道德理性的升华。因此,对话德育将有助于弥补传统德育的缺失,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对于探索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德育新途

36、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提出对话概念,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德育实践研究,选题本身就有创新之处。对话模式在班集体管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宿舍集体建设、心理教育等德育实践活动中具有很广的实践空间。进行对话模式实践策略的研究,可以调整师生关系,唤醒学生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实现道德的自我建构。中共中央国务院 2004 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意见强调 ?根据各自担负的职责和任务,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贯彻落实,勇于开拓创新,注重工作实效,切实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话德育的研究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将更有利于德育工作扎实

37、有效地开展和实施。?二、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国外在教育领域,围绕着教育理念早已展开了探究,并且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理论,如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的教育理论、杜威的教育理论等等。关于 ?对话和德育 ?的研究也正在深入和展开。但是由于我们的视野和条件所局限,目前尚难以获得更为详细的资料。我们将随着课题的展开,对国外的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深入的了解,从中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有益成分。在国内,有人认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经常采用自由和平等的对话方式,是对话德育的鼻祖。近年来已有人对对话德育进行研究,本课题主持人孙建军的论著对话德育即为其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国内实施的新课程改

38、革,在广泛吸收和整合这些理论的同时,结合国内的教育现状和国情,提出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本课题同领域的问题在小学和初中实施新课程改革阶段,已被相关部门广泛关注和研究,也初步形成了一套具体操作的经验和办法,但是,对高中阶段德育实践如何有效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等问题上,尚缺乏成熟的操作模式。为此,结合校情,有效贯彻理念,整合形成教育、教学各项管理和实践体系,是目前非常有现实意义的研究工作。?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1、理论价值随着时代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正步入对话时代,对话将发挥它在当代德育以至未来德育中的价值, 德育必然与对话联姻, 从而生成一种新的教育形态。 它既与对话相

39、联,又与德育相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征,我们开展这项研究,有利于拓展和充实教育理论研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究,为教育理论研究提供实证性资料。2、实践意义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本课题旨在研究探索出有效贯彻新课改理念、符合我校实情的德育实践模式及制度体系和评价体系,以校本研究为手段,改革传统德育实践模式,探究有效的贯彻办法,形成有效的操作机制,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四、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1、课题界定本课题旨在提出学校德育中对话的概念,并根据现代德育价值、中学生道德形成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建构学校德育中对话模式的基本理论规范及实践操作模式,通过计划、实践

40、、观察、反思,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完善。2、主题词界定对话:哲学家认为,对话就是对话者双方相互理解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人类和平共处的基本方式。我们认为对话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具体来说,显性对话就是主体双方从各自的理解出发,以语言为中介,以交往、沟通、意义为实践旨趣,促进主体双方取得更大视界融合的一种交往活动。隐性对话是指人对外界(人、物、环境、实践活动等)的刺激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对话德育: 我们称发生在德育过程和德育情境中的对话为 ?对话德育? 。对话德育模式, 既是一种古老的德育艺术的复兴,也是对当代社会对话精神呼唤的回应。对话德育的范畴包括人与人的显性和隐性对话,比如:

41、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等等;人与环境的对话,比如:社会、社区、校园文化与学生心灵的对话;环境与环境的对话,比如:学校与社会、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庭的对话。该课题仅以教师与学生的德育对话研究和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德育实践活动研究为抓手,探索出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对话德育模式,促使师生在民主平等的关系中敞开心灵,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双向沟通,在沟通合作中相互理解,在互动交往中交流碰撞,从而使学生获得道德情感和道德理性的升华。3、支撑性理论( 1)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认为, 生活的本质是对话 , 思想的本质是对话 , 语言的本质是对话 , 文学的本质也是对话。在他看来,人现实

42、地存在于 ?我?和?他人 ?的形式之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存在,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价值,都应当受到尊重和关怀。有了这个前提,才可能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才可能有思想与思想之间的平等对话。他在思想精神领域提倡思想的对话,反对思想的独白。在他看来,思想是通过对话得到发展的,只有思想的对话才能给思想带来生机和活力,而思想的独白只能使思想僵化和枯萎。( 2)弗莱雷的对话教育理论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 ?弗莱雷将传统教育概括为 ?储蓄式教育? ,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这种方法让学生只能接收、输入并存储知识,把学生变成了 ?容器? ,变成了可任由教师 ?灌输?的?存储器? 。这种灌输式教育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43、首先是使学生失去了批判意识,只能成为现实世界的适应者,而不能成为世界的改造者。针对其弊病,他提出了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建立了以培养批判意识为目的的解放教育理论。他在揭示灌输式教学弊病的基础上,深刻阐述了对话的实质、条件与特征,进而指出教育和教学应该是对话式的,是一种对话、创造的活动。他认为, ?只有通过交流,人的生活才具有意义。只有通过学生思考的真实性,才能证实教师思考的真实性。 ? 师生交流是通过对话实现的。 作为一种人类现象的对话, 其构成包括两个基本要素:反思与行动,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真正的对话同时也是一种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实践。因此,对话即意味着对世界的改造。( 3)马丁 ?

44、布伯的对话哲学德国哲学家马丁 ?布伯于 20 世纪初提出了 ?对话哲学 ?这个概念,他基于人本的立场,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认为真正的对话是?从一个开放心灵到另一个开放心灵之话语?。马丁 ?布伯认为 ?我它? 的关系, 这种关系在他看来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去经验和利用它者的关系。?我?是世界的中心,?我?去感知世界,去认识他者,接下来便是如何利用和改造之,使之为我服务。 ?我它 ?之间基本上是一种对立关系,而不是交融的关系,?我它 ?的关系是不平等的, ?我?是主动者,?它?是被动者; ?我?是经验 ?它?、利用 ?它?的主体。在这种关系之下不可能构筑真正的?对话? 。于是,马丁 ?布伯提

45、出了 ?我你?这种真正的关系。首先这不是一种功利的工具关系,是你我之间原本就有的一种亲密关系,并被称之为 ?对话 ?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我向你诉说,你则对我做出回应。这种关系强调一种?直接性? ,即直接的体认, 而这个直接性并不是两者的完全融合,其间永远存在着一个距离,马丁 ?布伯称之为 ?之间? 。从对话哲学出发, 布伯对传统教育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以 ?对话?为主线的教学观。在 ?对话 ?的教学观中,教学思想的核心是重新确定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师承担着提升学生生命,使其灵魂得以再生的重任。师生之间的信任是对话教学的首要条件, 是师生关系最重要的特征,师生双方彼此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共同的教学行为

46、,?我你 ?的人际关系在教学中就是师生之间双方施加影响于彼此,好象存在于另一方的灵魂中,教学活动是共同分享的。( 4)戴维 ?伯姆的对话思想英国著名学者戴维?伯姆认为对话是个多层面的过程,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谈话和交流,它旨在探索对话中人们的思维作用方式。戴维 ?伯姆提出了共享思维的观点。他认为社会的组成基于意义分享基础之上,通过对话实现意义分享形成新的文化人们不再固执己见。在对话中要辨证地看待冲突,对话者要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了解对方的观点和看法,并且要意识到冲突的现实性和意义,通过悬置冲突并对冲突进行反思,使冲突向着创造性的方向转变,从而产生新的观念和看法。 在戴维 ?伯姆的对话理论里,

47、 对话是一种纯粹的意义之间的流动而已,不拘泥于固定目的的界限,强调在对话过程中对话者思想间的激荡、交流和创新。( 5)哈贝马斯的对话交往理论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在 ?交往理论 ?中把 ?对话 ?更多地视为一种方法,认为 ?对话 ?是达成现代交往最为合理、最为有效的一条途经,只有在真诚的、可理解性的对话过程中,才能达成新型的交往关系。而在这种社会交往中的人,总是处于和他人的相互关系之中,不存在绝对的真理拥有者,也不存在任何垄断话语的特权者。哈贝马斯关于主体间性的描述进一步阐述了对话中自我和他者的交往,主体间性也就是自我和他人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所以可能,是基于这样几个条件:首先是平等,不存在任何人

48、的特权和优势;其次是可互换性,言者和闻者的角色是不断地互换的。五、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升本校教师的校本科研能力,并使全校师生员工全面领悟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认识对话德育的内涵和特征,并成为自身实践工作的价值取向。2、通过进行对话德育实践模式的研究,构建学校德育新体系。包括目标体系、制度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和心理教育体系,以期为其他学校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实践模式。?六、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本课题重点根据对话德育的内涵、特征等相关理论研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探索对话德育模式,形成与新课程相匹配、相一致的具有鲜明校

49、本特点的学校德育风格。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1、对话及对话德育的理论研究( 1)国内外对话及对话德育理论研究( 2)对话德育理论框架研究2、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德育实践方式研究( 1)对话德育模式与传统德育管理、德育实践的有效整合研究德育对话是师生双方精神上的交流,通过达成德育共识,实现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促进双方的道德观念发生更高层次的变化。但它仅仅是观念上的变化,而德育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理解、获得德育知识,更要把这些德育知识应用于实际。因此,对话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模式, 还必须与其他的德育模式相结合, 使德育知识与德育实践共同提高, 做到知行统一,从而形成学校新的德育管理体系。( 2)对话

50、德育模式在班集体管理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模式与精神价值的体现优化班集体的结构要素促进班集体德育对话经常化班集体管理实践活动方式探究班级家长委员会运行机制探究( 3)对话德育模式在学科教学的扩展研究( 4)对话德育模式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5)对话德育模式在社会、社区德育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探究3、建立在对话德育模式基础上的德育评价体系的整合与建构研究评价体系诸要素的设定必须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必须符合高中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并且注意与传统德育模式的评价体系的整合。对师生德育工作的评价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师生德育工作过程状况的评价,一类是师生德育工作效果的评价。( 1)教师德育

51、工作过程状况及效果的评价研究任课教师德育工作过程状况及效果的评价研究班主任德育工作过程状况及效果的评价研究非教学人员德育工作过程状况及效果的评价研究( 2)学生德育工作效果的评价学生集体德育工作效果的评价研究学生个体德育工作效果的评价研究?七、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分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1前期准备(2006.9 2007.3 )(负责人:孙建军)(1) 采用文献法, 查阅相关资料, 学习相关理论, 认识对话德育的本质, 作出初步的概念界定;了解国内外对对话德育研究的现状,并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2) 组建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方案,撰写课题立项报告。2实

52、施阶段(2007.3 2009.10 )(负责人:孙建军)( 1) 2007 年课题开题论证( 2)按计划开展研究;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法,结合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研究过程中要求遵循总的课题研究方案。( 3)通过中期评估,形成中期成果3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09.10 2010.6 )(负责人:孙建军)(1) 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2) 举办研究展示活动(3) 举办课题结题报告会。?八、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以行动研究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式:基于本课题研究是实践者兼作研究者,是以实践者对实践的变革和对

53、实践情境的理解和发展两方面展开的。这种研究方式重视从经验中学习,重视辩证分析批判与反思,以及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循环转化。研究过程中要求遵循总的课题研究方案和阶段研究方案,注意研究数据及数据分析的真实性,及时做好阶段总结分析,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制订出后阶段研究目标,确保研究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九、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1、我校在课题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式研究十五期间立项为江苏省教育学会课题, 已于 05 年 12 月 31 日结题, 十五无锡市立项课题 高中生学习方法指导方式研究也已结题,研究期间,形成了一套不断完善的教科研体系,有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和基础

54、,有一批热爱教科研并且有良好科研能力的教师群体。2、本课题主持人孙建军在基层担当过国家级示范高中的教科室主任,有强烈的科研意识和良好的科研能力,是我校教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强劲动力和保障。学校一把手校长亲自担任领题人,将对本课题的研究做直接、有效的组织和协调,并为本课题提供经费、人员、时间等各方面的充分支持。3、我校地处无锡市惠山区,区教育局领导把教育科研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十五期间立项的江苏省教科院重点规划课题已结题,并获省教育成果二等奖。这为我校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证和制度环境。?十、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成果名称成果形式负责人完成时间阶段成果对话及对话德

55、育的理论研究论文孙建军200710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德育实践方式研究论文、案例孙建军200910建立在对话德育模式基础上的德育评价体系的整合与建构研究论文、案例孙建军200910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最终成果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德育实践研究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孙建军20106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德育实践研究专著孙建军20106?十一、课题研究人员1、领题人:孙建军2、子课题领题人:对话及对话德育的理论研究:刘丹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德育实践方式研究:陈建良、姚振宇建立在对话德育模式基础上的德育评价体系的整合与建构研究:秦小萍3、核心组成员:秦小萍、陈建良、谢建新、姚振宇、强陆新、刘丹、陈维铭、肖文革、邹晓虎

56、新时期职业学校德育体系构建与实践课题调查分析报告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杨英在湖北省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立项课题新时期职业学校德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中,按照课题研究方案, 以我校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在 2010 年 11 月对我校 2009 级、 2010 级七个系、部 200 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如下分析意见。一、对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分析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1学生价值取向基本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较明确的是非观和荣誉感。在 ?当听到国歌奏响时,你会怎么做?问题的回答上,90%以上的同学都能作出 ?肃然起敬,行注目礼? 的正确回答, 他们认为听到奏国歌、看到升国旗感到无比自豪;

57、在回答?你选择读中职学校是为了什么 ?时,有90%以上的学生能选择 ?学一技之长 ?,说明大部分学生能积极求上进;在回答?你赞成学校哪种管理模式?时,有 70%以上的学生能选择 ?严格管理 ?,说明学生还是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价值取向基本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明确的是非观和荣誉感,正所谓的 ?大事面前不糊涂 ?,让我们看到了中职学校学生的可塑性,这也正是中职学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石所在。2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 在问卷调查中, 对于?是否参与过赌博 ?、?是否有乱扔垃圾或随地吐痰的习惯 ?、?你如何看待男女学生非正常关系 ?等问题的回答上,有 50%以上的同学承认自己有过赌博或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的行为; 40%的学生在 ?男女生非正常关系?和?在寝室里不跟同学打招呼,就用了同学的洗衣粉 ?两个问题时回答均属正常; ?对于乱花钱,你的看法 ?, 20%学生回答 ?自己的钱,怎么花别人管不着 ?等问题。这既说明了学生对上述部分情况的司空见惯,从侧面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做人的心理,也就是经常说的 ?语言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 ?,如何将普遍认同的人生价值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准则,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还有待我们教育者研究更合理的教育方法。二、对学生思想品德情况的分析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