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4346428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56.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资源描述:

《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4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二一三年度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 编 制: 技术负责人: 矿 长:织金县三塘镇秀华煤矿2014年1月1日 目 录前 言 3第一章 概述 4第一节 井田概况 4 第二节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5 第三节 矿井生产系统 6 第四节 2013年度采掘布局与生产接续 13 第二章 矿井可能发生事故的分析 16 第一节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 16第二节 各类事故的原因和地点 16第三章 矿井灾害事故的预防计划 22 第一节 预防瓦斯事故 22 第二节 预防煤尘事故 25 第三节 预防火灾事故 26 第四节 预防水灾事故 27 第五节 预防冒顶事故 28 第六节 预防机电事故 29第七节 预防车辆伤害事故 30第八

2、节 预防放炮事故 30第九节 预防物体打击事故 31第十节 预防起重伤害事故 31第十一节 预防坠落事故 31第十二节 预防机械伤害事故 32第十三节 预防锅炉爆炸事故 32第十四节 预防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事故 33第四章 矿井灾害事故处理计划 33第一节 处理重大灾害事故的组织和措施 33第二节 瓦斯、煤尘及火灾事故的处理计划 35 第三节 水灾事故的处理计划 36 第四节 冒顶事故的处理计划 37第五节 救灾物资 38第五章 避灾路线 39 第六章 计划的贯彻和要求 40 前言 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及矿山财产不受损失,遵照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根

3、据我矿的地质条件和自然因素,以及2014年采掘工程安排计划,编制2014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通过对计划的贯彻落实,达到防止事故发生,并在发生事故时,能有效地控制事故扩大和迅速组织抢救的目的。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地理概况该矿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南西部,织金县至三塘镇约32公里,三塘镇至秀华煤矿约18公里,三塘镇至纳雍县约45公里,交通较为方便,井田面积1.1683平方公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二、井田自然概况1、地形地貌矿区位于贵州高原西北部,属低中山地形,地势总体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以剥蚀、侵蚀作用为主的地貌形态。最高点二郎山(矿区北部),海拔2156.0m;最低点位

4、于矿区南部外围垮坡寨附近,海拔1910.00m,最大高差246.00m。2、水系及主要河流矿区属乌江水系三岔河流域。矿区地表水不发育,仅有两条小冲沟发育,冲沟水受季节性控制,旱季流量极小,雨季成溪流。3、气候及地震根据织金县气象局19982008年十年气象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13.6,年平均降水量1243.5mm,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平均日照时数1179小时,凝冻最长时间29天(2008年),积雪最大厚度18cm(1999年),十年中最多灾害性天气:暴雨四次、干旱22天(1995年),冰雹4次(2002年),大风季节一般出现在每年的34月,风向以东南风为主,最大风速23.1m/s,风力大于

5、8级的只有1998年3月18日一天。矿区气候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矿区地震烈度为度。 第二节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一、地质构造及煤层1、地层及地质构造(1)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为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龙潭组(P2l)、长兴组(P3c)、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及第四系(Q)。现由老至新描述于下: 1)峨嵋山玄武岩组(P2):厚度252.00400.00m,平均厚度326.00m。灰绿色、暗绿色、深灰色及灰黑色玄武岩,隐晶质结构,气孔、杏仁状构造,细密,坚硬,节理较发育。出露于矿区外北部。顶部以凝灰岩与龙潭组分界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6、。2)龙潭组(P3l)厚度318.00332.00m,平均厚度329.66m。主要由灰色至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岩、间夹数层生物屑灰岩、碎屑岩,岩石成分以玄武岩屑为主,含少量的长石、炭质、海绿石等。含煤层3240层,一般40层左右。出露于矿区中北部。产腕足类、瓣鳃类、腹足类、蜒蝌、珊瑚、海百合茎、苔藓虫等动物化石,以及羊齿类等植物化石。底部与峨嵋山玄武岩组呈假整合接触。3)长兴组(P3c)厚5.0024.00m,平均厚度22.31m。以深灰至灰色细砂岩、粉砂岩为主,间夹钙质泥岩及薄层灰岩35层。底部以K2灰岩底与龙潭组分界。出露于矿区中部。产中华准全形贝、阿尔法剌围脊贝、伸腰岩剌围脊贝、弯槽

7、阿尼丹贝、短心蛤等腕足、瓣鳃类动物化石。4)飞仙关组(T1f)厚度540.00740.00m,平均厚度625.00m。该组在本矿区只有第一段(T1f1)地层沉积,沉积厚度约0.00130.00m。出露于矿区中南部。该组由杂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细砂岩夹灰岩及泥质灰岩薄层岩组成,间夹泥质岩、产瓣鳃类动物化石。依据附近井田资料本组划分为五个段,分述如下:第一段(T1f1):厚度164.00220.00m,平均厚度180.00m。灰绿色绿灰色粉砂岩,间夹细砂岩、泥岩及灰岩薄层,薄至中厚层状,产等瓣鳃类动物化石。第二段(T1f2):厚度51.58102.00m,平均厚度78.00m。灰至浅

8、灰色灰岩,鲕状灰岩 ,薄至中厚层状,缝合线构造发育,产瓣鳃类动物化石。第三段(T1f3):厚度115180m,平均厚度150.00m。灰紫色及紫灰色、紫红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薄至中厚层状,间夹灰岩及泥岩。产等瓣鳃类动物化石。第四段(T1f4):厚度6775m,平均厚度71 m,灰色及浅灰色灰岩,间夹紫灰色、绿灰色粉砂岩及泥岩,厚度较稳定。第五段(T1f5):厚度118160m,平均厚度140.00m,以薄层状紫红色粗砂质泥岩为主,间夹细、粉砂岩,含钙质结构及灰岩条带或透镜体,产等瓣鳃类动物化石。5)第四系(Q)厚度08.00m,平均厚度5.50m。以滑坡、坡积、残积物为主,其次为山间沟谷及

9、低凹地带的冲积、洪积物及崩塌物等主要分布在上二叠统含煤地层的露头部位,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2)地质构造矿区位于三塘向斜北西翼,张维背斜南东翼。矿区构造形态总体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东向,倾向南东向,倾角1631。现按断层、褶曲分述如下: 1)断层区内共发现断层(点)4条,其中落差大于30m的断层2条;落差小于30m的断点2点(条)。2、煤层煤层特征表煤层编号煤层采用厚度煤层夹矸煤层间距(m)稳定程度平均倾角(度)顶底板最小最大平均(点数)最小最大平均(点数)顶板底板5-10.76-1.891.2100较稳定20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7.29-20.6013.205-30.35-

10、1.050.7900不稳定20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7.39-20.4012.7062.58-2.662.620-10较稳定20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16.52-26.3122.0071.76-1.821.790-10较稳定20细砂岩、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泥岩或粉砂质泥岩40.88-49.8145.00141.00-2.321.570-10较稳定20粉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40.44-61.4849.00161.22-1.281.2500较稳定20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50.00-61.9955.90270.54-1.681.0100不稳定20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12.56-26.3019.002

11、90.65-1.621.150-21较稳定20粉砂质泥岩或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36.00-49.4045.00350.66-0.910.800-10较稳定20粉砂质泥岩铝土质泥岩二、水文地质条件当地最低排泄基准面标高为+1910m。矿区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自然斜坡有利于地表水排泄,故对降水渗漏较为不利,主要矿体大部位于当地最低排泄基准面(+1910m)以下,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导水性较好。矿井正常涌水量:Q正=29.5m3/h,最大涌水量:Q大=88.5 m3/h;矿井消防用水的50%,约2 m3/ h.综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属顶板直接进水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类型为简

12、单型。该矿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可采煤层位于龙潭组的上、中、下段,煤系地层顶部为长兴组、飞仙关组及第四系,底部为峨嵋山玄武岩组、茅口组。51号煤层距长兴组底界24m,35号煤层距峨嵋山玄武岩组顶界约46m。因此,不需要采取疏水降压措施。因此,该矿的主要水患为老窑及采空区积水、断层水。三、老窑及采空区现查明的老窑共13个,其中5-1号煤层有老窑1个(编号12),5-3号煤层有老窑1个(编号13),6号煤层有老窑1个(编号11), 7号煤层有老窑1个(编号10), 14号煤层有老窑2个(编号8、9),16号煤层有老窑2个(编号6、7),27号煤层有老窑1个(编号5),29号煤层有老窑2个(编号3、4)

13、,35号煤层有老窑2个(编号1、2)。采空区分布在7、16号煤层中,7号煤层的开采标高在1945m以上,采空区面积91000m2,16号煤层的开采标高在1916m以上,采空区面积7000m2。四、通风与安全1、瓦斯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行管字200754号对毕节地区煤矿2006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结果:秀华煤矿瓦斯绝对量2.96m3/min,相对量20.49m3/t,二氧化碳绝对量0.20m3/min,相对量2.08m3/t,鉴定等级为高瓦斯。2、煤尘爆炸性根据详查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5-1、6、7、14、16、29、35号煤层的煤尘无爆炸危险性,结果详见表2-3-4。5-3

14、、27煤层没有取样鉴定,建议业主及时对5-3、27煤层采样作煤尘爆炸性鉴定。3、煤的自燃倾向性根据详查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5-1、16煤层为容易自燃煤层,6为不易自燃煤层,14煤层为自燃煤层,7、29、35煤层为不易自燃。4、煤与瓦斯突出秀华煤矿通过对可采煤层6、7号煤层的突出危险性鉴定,矿井属高瓦斯矿井,但没有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根据相关规定,仍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设计和管理。5、地温情况本井田属地温正常区,无热害影响。6、冲击地压地质资料中未提供冲击地压的相关资料,该矿井及周围矿井尚未有冲击地压情况的发生,本设计按没有冲击地压危险考虑。第三节 矿井生产系统1、开拓方式井口及工业场地选择

15、井田东部1号拐点附近,采用平硐-斜井进行开拓,布置有主平硐、副平硐、回风斜井三个井筒。主平硐铺设胶带输送机运输煤炭,副平硐铺设轨道作辅助运输,回风斜井安设主要通风机作专用回风,原煤通过胶带输送机运至工业场地,然后装车外运。回风斜井从矿井东部6号煤层顶板以5度的倾角施工至+1941m标高,然后以3的坡度施工,主平硐、副平硐从矿井东部7号煤层底板以3的坡度施工与回风斜井贯通,然后在主平硐内开口沿煤层倾向施工11运输下山、11轨道下山、11回风下山(下山距7号煤层20m)至+1862m标高,贯通形成矿井的开拓系统。通过斜巷揭穿上煤组各可采煤层,在下山西侧的6煤层中布置11601回采工作面,东侧6煤层

16、中布置11602运输巷、1160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在11轨道下山上口布置绞车房,绞车房的标高为+1941m;11轨道下山底部布置水泵房和井底水仓,水泵房底板的标高为+1842.9m。矿区内5-1号与5-3号煤层之间的层间距为13.2m,5-3号与6号煤层之间的层间距为12.7m,6号与7号煤层之间的层间距为22m,7号与14号煤层之间的层间距为45.0m,14号与16号煤层之间的层间距为49m,16号与27号煤层之间的层间距为55.9m,27号与29号煤层之间的层间距为19m,29号与35号煤层之间的层间距为45m,故将5-1、5-3、6、7号煤层划分为上煤组,14、16、27、29、35号

17、煤层划分为下煤组,采用分组联合布置,联合开采。矿井划分为3个水平,5个采区。一水平标高为+1941m,二水平标高为+1855m;三水平标高为+1744m,二水平以上的上煤组为一采区,二水平以下的上煤组为二采区,三水平以上的下煤组为三采区,三水平与四水平之间的下煤组为四采区,三水平以下的下煤组为五采区。二采区施工21运输下山、21轨道下山、21回风下山(下山距7号煤层20m)至标高+1800,贯通形成系统,通过平石门揭穿上煤组各可采煤层,然后布置回采和掘进工作面。三采区在主平硐、副平硐、回风斜井内开口分别施工31运输斜巷、31轨道斜巷、31回风斜巷至29号煤层底板20m,然后沿煤层倾向施工31运

18、输上山、31轨道下山、31回风上山(上山距29号煤层20m)至+1935m标高,贯通形成系统,通过正石门揭穿14、16、29号煤层,反石门揭穿35号煤层,然后布置回采和掘进工作面。四采区施工32运输下山、32轨道下山、32回风下山(下山距29号煤层20m)至+1744m标高,贯通形成系统,通过正石门揭穿14、16、29号煤层,反石门揭穿35号煤层,然后布置回采和掘进工作面。五采区施工41运输下山、41轨道下山、41回风下山(下山距29号煤层20m)至矿区深部矿界,贯通形成系统,通过正石门揭穿14、16、27、29号煤层,反石门揭穿35号煤层,然后布置回采和掘进工作面。井巷工程量为5439m,其

19、中岩巷4144m(新建2790m,利用1354m),煤巷1259m。通风方式:中央并列式。以一个走向长壁普采工作面达到30万吨/年设计能力,该矿井煤层平均倾角为20,属缓倾斜煤层,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 2、主要开拓大巷布置矿井划分为3个水平,5个采区,一、二采区的主要开拓巷道布置在7号煤层底板的岩层中,三、四、五采区的主要开拓巷道布置在29号煤层底板的岩层中。即如上述,将其层位选择在29号与35号煤层间的围岩中,这两层煤层间距在45m,层间距较大,根据相应钻孔资料,其间有一层相对稳定的粉砂岩可选择布置。其优点是:留设的保护煤柱少;开采14、16、27、29号煤层时掘正石门,开采35号煤层

20、时掘反石门。缺点是:运输、排水距离长。 3、采区、煤组、煤层间的开采顺序根据水平划分与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方式及采煤机械化程度,为了使采区划分能够做到全井田合理开采,前后期统筹兼顾,均衡开采,本设计煤组间的开采顺序:上煤组下煤组;采区间的开采顺序为: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四采区五采区;上煤组煤层间开采顺序为,5-15-367号煤层;下煤组煤层间开采顺序为,1416272935号煤层;区段间的开采顺序为区段下行式。4、“三下”采煤该矿井矿区范围内地表无铁路、公路,且矿区范围内地表也无大型建筑物。 第四节 2013年度采掘布局与生产接续月份工作面名称工作面倾斜长度(m)工作面走向长度(m)煤层厚度(m)

21、煤层倾角()煤层容重(t/m3)采煤工艺回采率(%)生产天数日进度(m)日产量(吨)月进度(m)月产量(吨)111601面1152122.2101.6高档普采95112769.1222846011601面补巷掘进2.2101.6炮采10049116.0 36463.0 211601面补巷掘进2.2101.6炮采10099116.0 8110440 11601面601902.2101.6高档普采9584802.6 326420.311601面601582.2101.6高档普采9574802.6 28561711601面1251302.2101.6高档普采95202836.0 4016720411

22、601面125902.2101.6高档普采9582836.0 166688.11601面调面742.2101.6高档普采9518600.0 4610800511601面调面282.2101.6高档普采9510600.0 28600011602面442762.2101.6高档普采611602面552212.2101.6高档普采11602面1101362.2101.6高档普采711602面1101112.2101.6高档普采11602面调面562.2101.6高档普采811602面调面382.2101.6高档普采95102802.5620802511603面1203192.2101.6高档普采95

23、262802.565220866 911603面1202992.2101.6高档普采95262802.5652208661011603面1202472.2101.6高档普采95272802.5654216691111603面1201932.2101.6高档普采95262802.5652208661211603面1201412.2101.6高档普采95272802.565421669总 计2014年全年产煤218064吨。1、本计划预计2014年1月正式投产,正式投产后出去检修及学习培训时间4天,计划按26天每月编排。2、2014年月11601补巷需掘进117m,计划按13天编排。3、2014年

24、5月、8月采煤工作面需搬家撤面,计划按21天编排。4、2014年1-12月采煤煤量为218064吨。5、预计2014年1月16日至2014年2月12日为春节放假日,因此没有安排作业计划。6、2014年全年产煤218064吨。41久泰公司秀华煤矿2014年掘进接续表序号单项巷道工程名称支护方式荒断面积()净断面积()巷道坡度()巷道性质预计剩余工程量(m)2014年备注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全岩锚喷岩巷掘进进度按3m/天;架棚煤巷掘进进度按5.0m/天架棚,全岩掘进3.0m/天。2、每月掘进生产建设时间除去安全培训学习时间、打探水钻及瓦斯抽放按24 天/月编排

25、。3、预计2014年1月16日至2014年2月12日为春节放假日。因此没有安排作业计划。4、因秀华煤矿开采方案设计中未设计11603工作面,因此三塘煤监局要求在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未通过前11603工作面布置巷道不能开工,本计划是预计2013年12月底拿到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11603工作面巷道排至2014年1月份开工。5、2014年共掘进2609m,其中全岩巷道预计258m,全煤巷道2351m。 6、2013年掘进煤量为34606.7吨。掘进头111603回风巷架棚9.28.035煤巷48575851251257511603切眼架棚9.28.035煤巷80503011604回风巷锚喷9.048

26、.315全岩4242架棚9.28.03-5煤巷300241251252611605回风巷架棚9.28.035煤巷46494125120125掘进头211603运输反上山锚喷9.048.322全岩72452711603运输巷架棚9.28.035煤巷6473212512012512012511604运输反上山锚喷9.048.322全岩144756911604运输巷架棚9.28.03-5煤巷34551251209511604切眼架棚9.28.0312煤巷5530合计120144250245250216250200194250240250第二章 矿井可能发生的事故分析第一节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 井工煤

27、矿发生事故的类别大体有:冒顶片帮事故、瓦斯事故、煤尘爆炸事故、水灾事故、火灾事故、车辆伤害事故、触电事故、放炮事故、物体打击事故、起重事故、坠落事故、机械伤害事故、锅炉爆炸事故、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事故,等等。第二节 各类事故的原因和地点一、 发生顶板事故的原因和地点1、 回采工作面:11601面是矿井联合试运转生产的首采面,位于井田的6煤层露头附近,断层密集,构造复杂。顶板泥质砂岩,比较松软,难以管理,易出现冒顶现象。2、 支护强度不够,支护质量差,违章操作。3、顶板事故的地点有:采掘工作面;巷道交岔口处;断层附近。二 发生瓦斯爆炸及燃烧事故的原因和地点1.瓦斯涌出量较大,为高瓦斯矿井。2.

28、形成瓦斯积聚,如通风不良、有无风区或微风区,存在盲巷或与盲巷贯通。1. 瓦斯检查不到位,如空检、漏检、虚报、瓦检器失效、监控系统失效或瓦斯探头失效2. 井下遇有明火,如电火花、放炮火焰、火灾、明火等火源。3. 发生瓦斯爆炸或燃烧的地点有: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上隅角;临时停风的盲巷;其它积存瓦斯的地点。三、煤尘爆炸事故的原因和地点1.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2.选择风速不当、不能排出煤尘或吹起煤尘。3.防尘措施不当、打眼、放炮、割煤、运输、破碎、装载、转载、卸载无洒水喷雾装载,或缺少或使用不当。未定期清扫、冲洗巷道,积尘再度飞扬,粉尘探头失效;1. 井下出现高温火源或发生瓦斯爆炸、燃烧煤尘事故。2

29、. 煤尘爆炸事故的地点: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运输巷;煤仓上口;其它易积尘的巷道。四、火灾事故的原因和地点。1.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2.其它火源(如电火花、爆破火花、摩擦起火、放炮火焰、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等)。3.采空区密闭不严,井下留有大量浮煤。4.火灾事故的地点:采掘工作面;皮带运输井巷;机电设备硐室;采空区。五、水灾事故的原因和地点1.地表洪水灌入井下是矿井发生水灾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洪水主要来源于矿井南、北、东侧的山坡,矿井四周及工业场地挖了排水沟,雨季发生洪水直接灌入井下的可能性不大,但也要做好防洪。2.井下水灾的原因是老空积水涌出,矿井浅部原有的几个矿井形成采空区,这些采空区内有积

30、水,积水可能通过裂隙涌入。3.断层内的积水也是水灾的一个因素,本矿井只在南部角及东北部有两条断层,临近断层涌水量可能增大或发生事故。4.水灾事故发生的地点:主要是采掘工作面和回风井井口。六、车辆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地点:1.提升绞车的各类保护装置缺少或损坏或使用不当;2.提升绞车配用的钢丝绳未检验;3.斜井防跑车装置缺少或损坏或使用不当;4.违章蹬车、超挂、信号错误、操作错误;5.人车各类保护装置缺少或损坏或使用不当,未做脱钩试验。6.车辆伤害事故发生的地点:副斜井;轨道上山;使用小绞车的各类巷道。七、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地点:1.电气各类保护缺少或损坏或使用不当;2.电气操作中未使用绝缘用具

31、或用具绝缘性能差;3.非电气作业人员操作电气设备;4.设备的绝缘保护装置损坏;5.未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违章操作。6.触电事故发生的地点:供电线路、供电设备处;地面变电所、井下变电所及其它供电硐室。八、放炮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地点:1.违章放炮或非放炮人员放炮;2.未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联锁放炮制度;3.未设警戒线或警戒位置错误,或警戒人员责任心差;4.工作人员或设备未撤到安全位置放炮。5.放炮事故发生的地点:炮掘工作面;其它需要放炮的地点。九、物体打击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地点:1.违章投掷工具或物件;2.较大设备或物件摆放不稳定而倾倒;3.高处物件掉落。4.物体打击事故发生的地点:设备和物件存放地点

32、;有高差(2m)的地点作业;违章作业。十、起重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地点:1.起重设备未检验,各类保护缺少或损坏或使用不当;2.起重钢丝绳、勾头强度不够;3.重物捆绑不稳、重心不正,捆绑绳索质量差,绳头未栓紧;4.重物下有人;5.起重指挥错误,司机操作不当,或非本司机操作。6.起重事故发生的地点:井口平台龙门吊处;库房或机修车间;井下起吊重物处(如绞车房、皮带机头硐室、水泵房、变电所等)。十一、坠落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地点:1.高差超过2m的作业点或场地缺少防护栏或防护栏损坏;2.大风、雷雨、雪天在高处(2m)作业;3.在高差超过2m或倾角超过30的斜面上作业,未使用保险绳;4.坠落事故发生的地点:煤仓

33、或溜煤眼上部或倾角超过30的倾斜巷道;地面(井下)有高差超过2m的作业点或场地。十二、机械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地点:1.机械传动、转动部位无防护或防护损坏或被拆除;2.操作机械设备衣袖穿着不紧,长发外露;3.违章乘坐皮带机、刮板机或违章操作;4.设备运转中检修、注油、清理皮带下的煤炭;5.皮带机的各类保护缺少或损坏或被拆除。6.机械伤害事故发生的地点:皮带运输井巷;设备安装处。十三、锅炉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地点:1.锅炉未检验,各类保护装置缺少、或损坏或随意拆除;2.安全阀、压力表、水位计缺少或损坏或随意拆除;3.锅炉缺水或缺水后高温、干锅补水;4.非司炉工操作或违章操作。5.锅炉爆炸事故的地

34、点为所有有压锅炉的锅炉房。十四、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地点:1.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未检验,各类保护装置缺少或损坏,或随意拆除;2.安全阀、压力表缺少或损坏,或随意拆除;3.违章操作。4.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是爆炸事故的地点:所有使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地点。根据以上分析,瓦斯爆炸事故是本矿重大危险源。瓦斯爆炸事故除造成人员伤亡、井巷设施损坏外,还可引燃煤尘爆炸事故和矿井火灾事故。矿井采掘工作面巷道的冒顶片帮事故,则可造成人员直接伤亡,同时阻塞井巷正常通风断面,易造成瓦斯积聚,又为瓦斯爆炸储备了瓦斯量,触电事故可造成触电人员的伤亡,同时又是瓦斯爆炸事故的最广泛的火源。所以瓦斯爆炸、

35、煤尘爆炸、火灾、冒顶片帮、触电五类事故具备连锁性,应重点防范。第三章、矿井灾害事故的预防计划第一节 预防瓦斯事故1. 加强矿井通风管理,首先要保证通风系统合理化,矿井通风能力要满足生产要求,各种用风地点的配风量,通风设施的工程质量要达到质量标准。提高有效通风率。加强局部通风管强,局扇和风筒要严格检查,保证风筒出风口到工作面的距离不超过作业规程的规定。采掘工作面的风量、风速必须符合规程规定,对全矿各采掘工作面进行严格的瓦斯管理,设有专职检查员,定人定岗进行瓦斯监测检查,进一步完善瓦斯监控系统。2. 加强通风巷道的维护和修理,使一般巷道的失修率不超过7,严重失修率不超过3。3. 采掘工作面严禁无风

36、、微风作业或扩散通风。4. 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及三人联锁放炮制度。对瓦斯检查人员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并经常进行责任心的教育,对脱岗空班,漏检等要严肃处理。5. 瓦检员要认真填写瓦斯检查手册、牌板、报表,并必须由通风队长签字,报矿长和总工程师审阅后签字。6. 瓦斯检查员要走在采掘工人前面,在每班开工之前要认真检查瓦斯,并将检查时间、地点、有害气体浓度在瓦斯纪录本上填写清楚,要填写好工作牌板,按规定时间向调度汇报瓦斯结果,每班检查不少于三次,让工作面班组长签字,否则视为漏检。7. 及时认真的处理局部地点瓦斯积聚,排放瓦斯要按排放瓦斯规程要求进行,临时停工地点不准停风,否则必须设置警标栅栏,切断

37、电源,严禁人员入内,瓦斯浓度达到3的停工区不能立即处理时,必须在24小时内封闭。8. 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达到1.0时,严禁爆破。 井下禁止使用煤电钻,采用风钻和风镐进行打眼和破岩,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其开关安放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巷道内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对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被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

38、.0以下时,方可人工开动。9. 瓦检员严格执行井下交接班制度。10.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对破坏通风设施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矿有关文件进行处理。炮掘巷道贯通前20米,机掘巷道贯通前50米,必须下发贯通通知单,必须停止一个工作面作业,贯通后要及时调整风流或控制风量,避免风流短路。巷道贯通均应制定贯通措施,并在贯通和被贯通两侧均正常通风。只有两侧瓦斯浓度在允许范围内方可贯通,贯通时两侧必须设置警戒。11.井下煤巷和半煤岩巷工作面,必须设置瓦斯报警断电仪。各掘进工作面必须实行“三专两闭锁”。12.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作业规程规定进行装药、放炮。严禁携带烟火、易燃、易爆品下井,非防爆设备不准下井,采掘工

39、作面班组长,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报警仪。13.停送电和停送风要有计划。严禁无计划随意停风,如无故发生无计划停风,当班瓦斯检查员要按临时停风规定妥善处理,并立即向矿调度、通风队、矿值班领导汇报,通风队应立即组织人员落实瓦斯排放工作。排放瓦斯必须制定相应排放措施。对每次无计划停风均要按事故进行追查。14.要制定完整的停送电、停送风程序。15.局部通风机因故障停止运转,在恢复通风前,必须首先检测瓦斯,只有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1时和最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且符合本规程第129条开启局部通风机的条件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恢复正常通风。16.停风区中的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

40、时,最高瓦斯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3.0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控制风流排放瓦斯。17.加强对主扇供电线路的检修,减少无计划停风现象的发生。18.发现瓦斯超限的现象,要按事故进行追查。19.每年进行一次矿井反风演习,要求扇风机反风装置灵活可靠,主扇司机熟悉反风操作技术。20.半年检查一次井口防爆门的灵活度状态。21.风门要全部实现闭锁,并要进行监控,对主扇、局扇开停也要进行监控。瓦斯传感器位置要按规定设齐,并且设置合理,每7天效正一次,误差不超过0.1。22.每个掘进工作面瓦斯传感器,必须设有二个,工作面一个,回风一个。23.根据投产后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情况,考虑进行瓦斯局部抽放。第二节 预防

41、煤尘灾害事故1.掘进工作面要采用湿式钻眼(风钻),放炮喷雾装货洒水等综合防尘方法。2.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水炮泥。采煤机。综掘机必须使用好内外喷雾。3.各运输巷道、回风巷道、运输转载点、煤仓、溜煤眼及进风巷,必须实现喷雾洒水,净化风流。4.要定期冲洗巷道中的煤尘,产生煤尘较大的巷道(如皮带道、总排,采面回风巷道)要重点冲洗,每星期冲洗23次,其它煤尘较小的巷道每月冲洗12次,不能冲洗时,要按期清扫,总之要防止煤尘飞扬,杜绝煤尘堆积。5.要严格控制巷道及工作面风速,增大风量或改变通风系统都要及时调节好风速,防止煤尘飞扬。6.井下煤仓不得放空,上风眼不能兼做溜煤眼。7.建立测尘制度,每月至少测尘一次

42、。8.完善防尘洒水喷雾制度,主要回风道、主要进风道、采煤工作面的进回风巷中均要设置水幕,净化风流。9.采掘工作面放炮后,应及时进行喷雾洒水。10.装药、放炮严格按规程作业。11.加强机电设备管理,严禁电器设备失爆,严禁违章操作。12.各采掘工作面回风流中,都要设置隔爆水袋。13.搞好个体防护,作业人员佩戴防尘口罩。第三节 预防火灾事故1.通风构筑物的标准必须达到质量要求,杜绝密闭漏风。2.回采工作面结束半个月内,要对上下巷进行永久行封闭。3.建立防火检查专用纪录薄,检查人员签字,分析结果都要有详细纪录,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4.对于采空区的密闭墙,每半月检查一次,检查项目包括密封性及老空区

43、瓦斯、一氧化碳的浓度,温度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5.清净浮煤,特别是采煤工作面浮煤要清扫干净。6.要制定并实施井下润滑油及其它各类油类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严禁油类物品、火药纸、锯末、棉纱等易燃物品乱扔乱放,要及时装箱运往地面。7.要编制进风井口防止烟火进入井下的安全措施。井口建立检身房,并要在井下机电峒室,设备安装处,油脂、木材集中存放点配备灭火器。8.井筒、井下机电峒室、皮带机机头前方15米范围内必须采用不燃材料支护。9.各运输巷、皮带巷及回采工作面上、下巷均要设置消防水管,井下皮带要全部使用阻燃皮带。10.各皮带道、机电峒室要储备适量灭火材料和工具,并要定期检查更换。第四节

44、 预防水灾事故1.所有下井人员必须掌握透水预兆的常识,以及水灾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原则。在采空区,河槽附近施工的巷道必须有防透水措施。2.布置采掘工作面要和老空区要留有足够的保安煤柱。3.雨季要加强地面防洪,下暴雨时要将井下工作人员全部撤出。4.定期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煤矿和废弃的矿井情况。并在井上、下对照图上标出井田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限、积水情况。5.相邻煤矿的分界处,必须留好防水煤柱。6.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声、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发出警报,撤出所

45、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7.每年在汛期到来前,将井下水仓淤泥清理净。8.矿井必须做好水害分析预报,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原则。第五节 预防冒顶事故1.采掘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所有支架必须架设牢固,并有防倒措施。2.严格执行敲邦向顶制度,开工前,班组长必须对工作面的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准人员进入工作面。3.巷道掘进使用棚式支护时,必须使用前探支架。4.掘进工作面放炮后及时挂前探梁支护,严禁空顶作业,严禁先拆后支。掘进工作面使用锚杆支护时,必须使用有效的临时支护,保证施工质量,认真检查锚杆角度、深度、间排距,托板接顶情况,一旦出现问题,立即停止

46、前进,进行返工。5.采面局部来压时停止割煤,加强维护。6.初次放顶及回采结束回收工作面时,都要制定相应安全措施,加强顶板管理,具体措施和应急办法都应在作业规程的安全技术措施中明确制定。7.单体液压支柱,下井前必须逐根检查、试压,严禁使用失效支住。8.对重要地点如巷道交叉点,顶板破碎工作面,压力显现明显地点,年久失修巷道等要及时处理,采取合理有效的支护方式进行维护。9.编写作业规程时,支护选型、支护强度确定都要有科学的计算依据。10.技术部门应做好顶板的预报工作。第六节 预防机电事故1.电气的各类保护装置齐全有数,发现损坏或失效的必须立即更换或修复。2.电气设备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并使用绝缘良好

47、的用具,绝缘用具应经常进行检查,使其保持良好的绝缘性能,对达不到绝缘要求的用具必须更换新用具,而且将旧用具毁掉,防止人员误用。3.设备的绝缘保护应经常检查,发现有损坏的,必须立即更换或修复。4.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5.所有设备入井前必须进行防爆试验,不合格的严禁入井,设备入井后,必须保持良好的防爆性能,严禁井下出现失爆现象。6.入井电缆必须是阻燃电缆。7.严禁带点检修、搬迁电气设备(包括电缆)。8.设备的摆放、电缆的悬挂,必须符合标准化要求。9.严格对电气操作人员(电工)进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责任心。第七节 预防车辆伤害事故1.提升绞车及钢丝绳必须进行检验,提升绞车的各类保护必须齐

48、全有效,发现有损坏或实效的必须立即更换或修复。2.斜井巷的防跑车装置必须齐全有效,发现有损坏或失效的必须立即更换或修复。3.人车各类保护装置必须齐全,发现有损坏的,人车停止使用,而且人车要进行脱钩试验。4.严禁蹬矿车,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制度。5.各类小绞车必须由专职司机操作,小绞车的安装必须安全可靠,应有牢固的地锚和压柱,钢丝绳符合安全要求,护绳板齐全,操作按钮灵活可靠。6.对绞车司机、信号工、把钩工必须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必须做到持证上岗。第八节 预防放炮事故1.放炮必须按照作业规程规定参数执行。2.放炮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3.放炮前,必须设好警戒线,警

49、戒距离:直巷200m,弯巷100m。通往放炮地点的所有通道及被贯通的巷道均必须设警戒线。4.放炮必须使用水炮泥。5.放炮必须待警戒线内的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工作面设备撤到安全位置后方可进行。6.警戒人员必须是谁布置,谁招回,不得乱人指挥,警戒人员严禁私自脱离警戒岗位。7.严格对放炮员进行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对警戒人员加强教育,提高其责任心。第九节 预防物体打击事故1.在任何条件下,不准抛掷工具和物件。2.设备或较大物体必须放置平稳,严防倾倒。3.高处作业要把物件、工具放置稳妥,防止坠落。上方有人作业时,其下方不得人员作业和停留。4.严禁违章作业。第十节 预防起重伤害事故1.起重设备必须进行检验,

50、各类保护装置齐全有效。发现有损坏的,起重设备停止使用。2.起吊物件必须与钢丝绳、钩头承载能力相适应,严禁超强度起吊。3.捆绑起重物,必须找中重心,捆绑绳索牢固,绳头捆扎结实。4.起吊物件时,其下部严禁有人作业或停留。5.加强起重指挥人员和司机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指挥正确,操作准确。第十一节 预防坠落事故1.高差超过2m的作业点或场地必须设置坚固的防护栏,临时施工点应设施防护网。防护栏一旦破损,必须及时修整,否则严禁作业或使用。2.大风天、雷雨天或雪天禁止在高处(2m)作业。3.高差超过2m,或倾角超过30的斜面上作业,必须使用保险绳,保险绳必须每人一根,不准多人使用一根保险绳。4.井下煤仓、漏

51、煤眼上口必须设置坚固的防护栏。第十二节 预防机械伤害事故1.机械设备传动,转动部位必须设置防护罩或防护栏,防护罩或防护栏损坏,设备停止使用,待修复或更换后,方可恢复使用。2.操作机械设备的司机衣服穿着整齐,衣扣紧扣,长发罩在帽内。3.严禁乘坐皮带机、刮板机。4.设备运行中严禁检修、注油、清理皮带下的煤炭。5.皮带机必须设备紧急停机的装置。6.皮带机的各类保护必须齐全,如有损坏,皮带停止使用,待修整或更换后,方可恢复使用。第十三节 预防锅炉爆炸事故1.锅炉必须进行检验,各类保护装置齐全有效,如有损坏锅炉必须停用,待更换或修理合格后,方可恢复使用。2.安全阀、压力表、水位计必须齐全有效。3.锅炉严

52、禁缺水。4.司炉工必须经过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第十四节 预防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事故1.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必须进行检验,各类保护齐全有效。2.安全阀、压力表必须进行检验。3.必须由压力容器操作工操作。第四章 矿井灾害事故处理计划第一节 处理重大灾害事故的组织和措施1.为了有秩序迅速抢救遇难人员,处理事故,尽快恢复生产,特成立救灾指挥部。救灾指挥部成员:总指挥:汤玉山副总指挥:程传勇、何春模、何远跃、纪德宽、黄证权、梁建国救灾指挥部设在调度室。发生重大事故时,现场人员要首先通知调度室,矿调度室通知救灾指挥部成员,立即到调度室集合。2.为了迅速有效进行救灾抢险工作,指挥人员分工如下:矿长是处理灾

53、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矿总工程师和矿山救护队长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计划。矿总工程师是矿长处理灾害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矿长领导下组织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计划。各分管副矿长根据矿长命令和“计划”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工作,并负责组织工人待命,随时准备投入救援行动,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须的设备材料和物资,严格控制入井人员,签发救灾人员所用的入井许可证。矿山救护队队长:带领导矿山救护队和辅助救护队,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难人员的救援和事故的处理工作。安全矿长根据救灾指挥部制定的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计划以及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抢救工作的各项安全措施实行有效的

54、监督,并对入井人员进行清点。通风队长按照矿长命令负责执行矿井临时通风制度,掌握主要通风机的工作状况和组织完成必要的通风工作,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它措施。受灾区威胁的队长负责查明留在本工作面以内的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的撤退到安全地点或地面,将在现场所见的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详细如实地报告矿调度室,并随时接受矿长的命令,完成有关抢救灾害的任务。矿值班调度员:负责纪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向矿山救护队报警,向矿长、总工程师报告,按“计划”规定召集有关人员到调度室集中及时传达矿长的命令,随时向公司汇报井下抢险救灾情况,统计和掌握出入井人数和留在井下各作业点的人数。矿灯、自救器发放室负责人:根据入井人员挂牌和领取矿灯、自救器牌号码查清在井下的人数及姓名,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对没持有入井特别许可证的人员,不得发给矿灯,自救器,并在井口严格检查,制止入井。后勤矿长和材料供应科长及时准备好必需的抢救器材,并根据矿长的命令,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机电队长根据矿长的命令,负责改变矿井主要扇风机工作状况,并掌握矿井的停送电工作。及时抢救或安装机电设备,完成其它有关任务。运输队长:负责将遇险人员及时运往井上保证救灾人员和器材能及时运到事故地点,满足救灾需要。生产技术科长负责准备好矿井的图纸和资料,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