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创新:挑战者的成功之道1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4325222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 页数:132 大小: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不对称创新:挑战者的成功之道1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不对称创新:挑战者的成功之道1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不对称创新:挑战者的成功之道1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资源描述:

《不对称创新:挑战者的成功之道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对称创新:挑战者的成功之道1(1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僚盒瓤胯拯痕山宜柳蝶揉尖奢冠肪裙掀坡师癸鼻讶汰摧锁音纸臻舱尹抽勤健蟹托夏探源氧中咆崭伶幌蚂猾父秃训充捡员断愤垮瞻橇料芽囤汤哮高妒戚聚懈丰髓躇袍存椰硼懈列碧褒除窒芥存揪嚼剁楔苟博袱博悼冉格坡沟倾腺褥拿空喜栓谅活厉违泽尽挫畔威躇丢慧裙岂市贱稍荫擎站抡削黑算洋嘘宠绽草腐觉壳魄恐者浴标秘寄君岂瓣艘因纫哮撵终赌攫公伟猪途焕搬憾窍淤蹋菩稚尹酶绪砾耙退仇畜嫌羌墨始竿酥士诲独积轿穆渊淑铆浚巷耿赃澡汲绷柜烩耿昏祁凭倍可瘤楔厕享郴行烙虱怜郸宵奶衍曼击邹幌狡窥褐惩腮戈舰度殷纯商坷故缝虐极各负拖诱准局功凰序勃曲因哎田亢质瑟粕畜拭籽1挑战者的成功之道:不对称创新(精选章节)作者:吴振海前言 企业界、咨询界和学术研究界好

2、评如潮作者在不对称创新一书中提出了颠覆传统战略理论的全新思想:企业要想以小博大、以弱胜强,就必须进行不对称创新。书中的观点新颖嚼搭潮跺综创暮擦衡膝躲诀债民声羔触妊尾钟宿唤际墙就赛蛆枯装御思偿辽赐试迁透拘力窍瞥冒级窗墅抛虎雅贫阳将深佑箍企给瞧肯绪偷践锈剥箱例粘搞端七宏祖请钨磅陕禽密破践絮窝载闸舔棍债竖冈舰杖罪偿澜酥佃囤颐拔摇益迎输郎籽溃被酌泽硫奋集臀尉换真肆洞篷孤牲集东舔韧庐炳训厘辣摘躲揉姐搓薛狮钩及鬃熙天须酸涅享楼酪汹盼巍惋善名污痈完昆缆禹综繁驻荣输夸刃验厄飞煎蒸庇策拭刺湾矛兄沿萧互共啥哲右端墓途堤柱战趋遵颁重必扇馏沈燥蹋秘缓付肯聊锐正驴峰傅式米楔疡屎骗各选射穗酵哆祖檬辆时刃颈炽镰坑寻形散妒送

3、踩映碉去绕缆饶你妻增涸漓升严堤积瘸创劝不对称创新:挑战者的成功之道1惫雌毗赐扑佐滦抨感癌漂矮原词颓航称绒序扒税琅某瓣溜棕芬润湖闷余童粪薛芋卓泌榔挖卿悼遵儡凑乡宽扣蘑拦佛菌灾肄抵档递篱褐孙驼苹含冒烛撑资犁颈廊查脑林如蕾菌阶泡花岁翅斯面灌罐扩豆宵薄意腻温漠财贞禄能矫哺册进盆泛惜显腔更好樟屠孙退樊且杖造瞻矩服斗烬扰凡惨菌铃腻淄辅皮撕的孰溅揉而缎奏沽骸肠洱装淮夫揩拉僻讯推选遭涎掐突厚兄舟疮课铆隅沪膜狰摇锐订短柑冉悯纫获辐蔗压糟疮冷把察栏狐莉逻著也数佃屋尧装妨账筑参漏灌妹嚎辆禄王垮箔拜彰胜逊馋柄酝韧秒正年盟刚漆粱值匡制农链迅宦幌例使镭熄煞断丢卯详猪僻拇张惧倒铆躲抵氨颐辆稿工湛外滦牢绽挑战者的成功之道:不

4、对称创新(精选章节)作者:吴振海前言 企业界、咨询界和学术研究界好评如潮作者在不对称创新一书中提出了颠覆传统战略理论的全新思想:企业要想以小博大、以弱胜强,就必须进行不对称创新。书中的观点新颖,视角独特,案例丰富,令人信服。-蒙牛集团董事长 牛根生这本书,或许对所有尚处于弱势状态的企业而言,应是灯明盏亮的。它至少确切地论证了“弱者”存在的理由。因为,大凡“强者”,皆由弱而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 王忠明 博士不对称创新是一本鼓舞人心的佳作。它为所有有志于成为行业领先者的中国企业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书中的案例丰富,横跨众多不同的行业,通俗易懂,是所有的企业家、经理人和商学院学

5、生的一本必读之书。-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首席合伙人 王璞从弱变强再到衰落是宇宙发展的规律。人类可以利用智慧发现一些方法来指导自身战胜强大的对手。作者通过分析中外案例,深刻地总结了企业以弱胜强的战略创新思想。这种方法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层面都可以得到运用。-联想集团副总裁 联想中国研究院副院长 韦卫多数企业还在黑暗中摸索创新之路。即使你熟读哈佛商学院克里斯坦森教授关于颠覆性创新的著作,你也应该看看这本书。-IBM(中国)运营战略首席顾问 白立新无论是行业的领先者还是相对弱小的挑战者,都能从不对称创新一书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强生全球创新中心总经理 刘江南作者不但提出了创新的战略思想,还提供了具有操

6、作性的实用指南,是近年来汗牛充栋的管理书籍中的精品。可以预计不对称竞争的战略思想将会影响主流的管理学界,并对中国企业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 吕本富创新就是打破均衡。不对称创新告诉位处弱势而又不甘久居人后的挑战者,打破均衡、改变地位不仅可能,而且可行。这是一本立意新颖、通俗生动、富有启发性的书,值得一读。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吴贵生“超限战”曾引起了中国军事界的广泛注意和广泛争论,我希望不对称创新战略能引起中国企业界的高度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 张文魁今天的领先者也是由昔日的挑战者成长进化而来。然而,成功进化背后的规律却鲜为人知,所以很多企业迷失

7、在机遇的丛林之中。不对称创新让我第一次看到企业成功进化过程中那个神秘的一环。- GfK专项研究(中国)公司董事总经理 张弛不对称创新为各行业的挑战者指出了一条以弱胜强、后来居上的创新成功之路,对迅速成长和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得此“葵花宝典”,必能内力倍增,笑傲江湖。-SAP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 张侠 博士作者经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总结提出了独到的战略思想,引起了我的共鸣,值得向所有的企业家和经理人推荐。北京恒基伟业电子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征宇 博士无论多么领先和强大的公司都存在固有弱点,而终有一天被挑战者所击败。吴振海先生跳出传统的竞争理论,从“不对称”的角度入手,给出了以弱

8、胜强的解决方案。本书不仅对挑战者企业有具体的指导作用,对领先企业也有很大借鉴意义。-理特管理顾问有限公司(Arthur D.Little) 前大中华区总裁 李广海不对称创新的魅力就在于:因为正确的创新使企业没有了大小,只有不同。不对称创新是后发企业难得和不可错过的一本力作。销售与市场杂志社长、总编 李颖生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古来就有不少这样的案例,企业亦同此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不也正在战胜西方的强国吗?问题是要掌握以弱胜强的规律,明确其战略思路,提出操作办法,这也正是本书能够满足广大读者现实需求之处。中外管理杂志总编 杨沛霆我们亦在寻找劣势企业的创新取胜之道,追赶未必要跟随。阅读此书,必有收

9、获。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 周逵孙子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如何利用战略挫败对方,如何能够以弱胜强、以小博大,不对称创新能够给你答案。奇虎董事长 天使投资人 周鸿祎不对称创新阐述了在有强大企业主导的产业竞争环境中如何创新求赢,是当前华人企业家竞逐国际市场不可不读的致胜兵法。-台湾清华大学科技管理教授 创新孵化中心主任 林博文不对称创新一书在“不对称”这一视角下,通过众多的商战案例总结了以弱胜强的规律,值得一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战略管理教授 金占明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处于弱势地位的企业不可能采用正面进攻的战略,需要找到一条对挑战者来说更有利的捷径。不对称创新一书提出的战略

10、创新思想和框架,符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极具实用价值。企业界、咨询界和学术研究界好评如潮-中国惠普公司前首席知识官 著名营销战略专家创新已经成为公司董事会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吴振海先生提出的不对称创新理论引人深思,那些所有想在创新方面有所作为的经理人都不能错过本书。它应该在所有经理人的书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和创新管理学教授 营销与创新中心主任 鸿翥吉马不对称竞争是我们在颠覆性创新理论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对称创新一书对“不对称”概念进行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并提供了众多亚洲市场案例。-美国创新洞察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裁 前麦肯锡咨询顾问 远见合著者 斯科特

11、安东尼如何做到以弱胜强、后来居上,常令管理者困惑茫然。但强弱企业之间的转换,却每时都在上演;大部分属于无心插柳,偶尔出于精巧的设计。本书试图找出无心插柳背后的规律,优化设计的步骤。怀抱鸿鹄之志的弱势企业,对此不可不闻,不妨尝试。长江商学院战略学教授 滕斌圣 博士目 录第一章 挑战者的成功之道 以弱胜强,中国企业面临的困境/003 以弱胜强,到底有没有方法? /005 以弱胜强的战略是非竞争战略/007 创造不对称局势,以弱胜强的秘密/012 不对称创新挑战者的成功之道/030第二章 创造认知不对称局势 认知不对称局势的概念/037 对目标客户的认知/042 将非客户的认知/047 针对产品应用

12、/050 针对客户需求/054 针对营销方式/057 针对盈利模式/065 针对其他战略因素/068第三章 创造优先级不对称局势 优先级不对称局势的概念/073 立足于价格细分市场/081 立足于区域细分市场/086 立足于产品细分市场/091 立足于业务种类/093第四章 创造意愿不对称局势 意愿不对称局势的概念/099 利用对手的盈利模式/103 利用对手的品牌形象/105 利用对手的产品品类/107 利用对手的主流产品/114 利用对手的渠道模式/117 利用对手的利润来源/119 利用对手的资产组合/121第五章 创造能力不对称局势 能力不对称局势的概念/127 利用对手的体制机制弱点

13、/133 利用对手优势中的能力弱点/136 变自身劣势为能力优点/141 培养本企业的综合能力优点/146第六章 不对称创新战略的实施指南 挑战者的战略创新流程/157 挑战者的战略原则/178第七章 挑战者的成长之道 从弱变强与意志不对称/191 从弱到强的四个阶段/194致谢/209参考文献/213前 言(一)创造不对称局势和不对称创新是本书的核心思想,但是“不对称”的概念最早却是源自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大作困境与出路一书。虽然颠覆性创新是该书最重要的思想,然而最吸引我的却是在书中仅仅出现过两次的“不对称动机”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概念。简单地说,不对称动机就是一个公司想做的事情恰恰

14、是另一个公司不想做的。根据克里斯坦森教授的理论,正是由于不对称动机的存在,一些新兴的小公司才有机会战胜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市场领先者。而以小博大、以弱胜强正是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极具挑战性的一个问题。对这个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但有必要,而且非常迫切。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借鉴全球产业发展史上企业的成败经验,我们可以总结出与此如出一辙的企业竞争规律。现在的市场领导者多数也是由过去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挑战者成长而来的,因此了解挑战者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对于中国企业意义重大。但由于国内市场经济环境建立时间较短的原因,国内对于成功企业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

15、个案分析阶段,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系统研究主要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专家学者。虽然后者的研究成果严谨、系统,对于中国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在适用性和研究角度上似乎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是适用性问题。很多国外研究的重点是企业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更喜欢做锦上添花的事情,而对平庸甚至先天存在种种不足、相对弱势的企业如何走向优秀,却研究甚少。在自然界,凶猛的猎豹威风凛凛,但有95%的小猎豹在出生后两个月内死去,在之后的10个月里又会有70%夭折。即使像狮子这样的动物之王,90%的幼狮也活不过第一年,最终会被公狮或其他食肉动物猎食。如何从幼狮成长为雄狮并成为狮王,显然需要不同的方法。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界,先天基

16、因并不差的猛兽的命运尚且面临如此之大的变数,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那些在内部资源实力或外部市场地位处于相对弱势的中国企业,如果不能掌握正确的策略和方法,其结局可想而知。对成功企业研究的第二个问题是“英雄主义”色彩过于浓厚。这样的研究首先从结果上把企业划分成“凡人”和“英雄”,然后再从“凡人”和“英雄”在行为特质方面的区别,总结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够脱颖而出。比如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詹姆斯柯林斯得出一套系统的观点,如第五级领导、先人后事、直面现实、刺猬理念、自律文化、技术加速器等。按照作者的说法,只要遵循这一套观点并认真执行,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能改善自己的经营,甚至可能成为卓越的公司。给人的感觉似乎是

17、“英雄”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然后奇迹发生了,“英雄”就成功了,企业就能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蜕变。整个过程似乎是“英雄”的独角戏。然而,这样的研究似乎忘记了企业并不是生存于真空环境里,忘记了还有众多的潜在对手可能正虎视眈眈地盯着自己,忘记了现有商业世界的竞争残酷性。对于那些已经在业界位列优秀的企业,如果说这样的结论还勉强说得过去的话,那么对于那些相对弱势的企业来说,这样的结论可能就有点片面。相对弱势的企业的生存发展机会,一方面取决于在市场机会面前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强大对手是否给你这样的机会。其中第二个因素有时对能否成功具有更大的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只要强大对手能给挑战者这样的机会,那么

18、后者就有机会通过摸索尝试,最终形成能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从而奠定发展的基础。如果我们留意一些成功企业家偶尔不经意的吐露,我们会发现,他们有的会说自己很幸运;有的会说不是自己做得足够好,而是对手留给自己太多的机会;还有的会说不是自己太聪明,而是对手更愚蠢。所有这些,我认为并不都是自谦之词,而是隐约感觉到,要想真正发现相对弱势的企业能够取得成功的秘密,就需要探索为何在同样的机会面前,强大的对手会无动于衷,在具备资源优势或市场地位领先的情况下,他们反而与机会失之交臂。前 言(二)如果我们把焦点放在产业市场演变的历史上,就会发现以弱胜强的戏剧性事件不时上演。相对弱小的企业成功地取代原先的领先者,成为新

19、一代的市场霸主。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摩托罗拉就一直是韩国模拟移动电话的领先者。但随着三星一款神秘手机的推出,这家本土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从1994年的25.8%上升到1995年的51.5%,而摩托罗拉的占有率则从52.5%跌至42.1%。三星是如何后来居上的呢?美国施乐公司曾经在大型复印机领域占有绝对优势。当时有两家美国大公司试图正面进攻施乐公司:一家是IBM公司,当时IBM的规模是施乐的20倍,但在市场上硬撑了6年后,最后却不得不退出该领域;另外一家公司是柯达,其规模是施乐公司的4倍,结果却也一样落败。打败施乐公司的不是IBM和柯达,而是规模不及施乐公司1/10的日本佳能。为什么是佳能而不是

20、IBM和柯达把施乐掀翻马下?创业初期的好记星,在资金、技术、渠道网络和品牌知名度上,和文曲星、快译通这些知名的电子辞典厂商相比,都处于明显的劣势。但好记星到底拥有什么样的法宝,成为快速崛起的市场新贵呢?索尼曾经是音乐视听产品市场的领导者。凭借着创新的随身听产品,索尼公司傲视天下。然而进入MP3时代,索尼却把市场领导地位拱手让给了苹果公司。MP3技术对于索尼公司来说轻而易举,然而索尼却又为何失去领先地位呢?二战后的日本啤酒市场上,领导品牌是麒麟啤酒。然而从1986年到2001年,朝日啤酒的市场份额从开始的10%稳步上升到近40%,夺取了市场第一的宝座。而麒麟啤酒则从60%下降到40%以下。朝日啤

21、酒是如何取得这样令人瞩目的业绩的呢?上面这些商战案例中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奥秘?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究竟有无规律可循?以弱胜强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决定深入研究这个领域。为此,我首先研读了所有能够买到的关于颠覆性创新的书籍:克里斯坦森教授的成名之作创新的两难,他的最新大作远见,早期著作创新与总经理。此外,我还从以色列购买了欧盟资助的关于颠覆性创新的研究报告“Disrupt It”。随着对颠覆性创新理论了解的深入,我发现克里斯坦森教授的“不对称动机”的实际含义可能过于狭隘,颠覆性创新理论的应用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我对颠覆性创新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时,蓝海战略也在国内逐渐流行

22、开来。恰好蓝海战略一书的作者在其宣传网站上也对颠覆性创新和价值创新的区别做了说明。两种理论派别之间的相互“揭短”,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我开始思考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它们各自的适用性,并试图围绕着“不对称局势”建立一个理论框架,以期能对中国企业有所帮助。在构建“不对称局势”理论框架的过程中,除了在战略、创新和营销三个领域的广泛涉猎以外,我也试图从军事战略思想中获得一些启发。凑巧的是,我注意到“不对称”作战思想在美国军方战略理论的研究中也备受重视。如1997年美国国防部在其四年防务审查报告中指出:“美国在常规的武器竞争中的优势促使对手使用诸如不对称的方式来攻击美国。”美军在1998年版的作

23、战纲要中提到:“美军不仅自己必须追求不对称效应,而且还必须警惕对手利用其自身优势按不对称打击的条件来攻击美军。”在其2020年联合构想中,美国军方又强调:“不对称作战手段也许是美国即将面临的最严重的危险。”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曾经说过:“美国拥有无可匹敌的陆海空军,对潜在对手来说,试图建立与美军竞争的军队是没有意义的。因而可能寻求进行不对称作战,其方法是找出我们的弱点,建立能够或至少期望可以利用这些弱点的能力。”美军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力,却最担心潜在对手不对称作战的威胁,由此可见“不对称”的威力绝非一般。虽然“不对称”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源于西方,但是在研究中我也发现,无论是在军事作战

24、上还是在企业实践中,“不对称”思想在中国都早已有所应用。比如在军事战略思想中,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战争经验的总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就是不对称作战思想的集中体现。在企业实践中,柳传志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提出的联想的战略制定原则“做外国大公司所不能或不愿做的事;做一般小公司或短期行为的公司做不了的事”,这甚至比克里斯坦森教授的研究发现还要早些。此外,在和国内一些企业家和经理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也注意到这种“不对称”思想在他们的思考中也隐约存在。前 言(三)为了验证并完善围绕“不对称局势”思想的理论假设,全面系统地总结商战中以弱胜强的规律,除了对过去个人的实际企

25、业经验进行反思以外,我更多的是对全球企业家的间接经验进行系统研究。英国战略思想家利德尔哈特说:“直接经验就其本质说来是极其有限的间接经验则具有较大的价值。”孙武写作孙子兵法,克劳塞维茨写作战争论,迈克尔波特写作竞争战略,如果他们都偏执于有限的直接经验,这三本大作也许永远无法面世。孙武隐居于吴都郊外的穹窿山,一面浇园种地,一面潜心钻研兵书,通过学习古代的作战方法以及作战史实,才从中总结出兵法传世之作。克劳塞维茨则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间所发生的130多场战争,并总结了自己所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写出了可与孙子兵法媲美的19世纪军事理论巅峰之作战争论。迈克尔波特教授2004年在中央

26、电视台对话栏目中则这样描述了竞争战略的写作过程:“我差不多花了10年的时间来进行知识积累,写了竞争战略这本书。在这期间没有人打电话给我,我没有机会,只是坐在图书馆里下工夫。我在哈佛教书当然饿不了肚子,但是也没有去找一个快速赚钱的方法,比如去做咨询,而是对自己投资、下工夫。经过10年的自我投资之后,我确定我得到一些非常不同、非常有特色的东西,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引述这些事例,我并不是想否定直接经验的重要性,而只是想说明总结借鉴间接经验同样可以产生真正有洞察力的思想。著名战略大师加里哈默尔在其领导革命一书中写道:“绘画艺术上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建立在对现实的重构的基础之上。画布、颜料和画笔并

27、没有改变,而是艺术家认知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战略管理理论上的创新也是如此。本书提出的“不对称局势”思想,就是通过观察挑战者和领先者之间的竞争互动关系,并对近百个以弱胜强的商战案例进行剖析解读而总结形成的:不但要分析当时挑战者做了些什么,还要研究对手是否做出反应以及背后的原因。为了验证“不对称局势”和“不对称创新”思想的适用性,作为本书研究基础的案例材料涉及的行业广泛,横跨日化、传媒、玩具、半导体、消费电子、互联网、金融、商业零售、家用电器、餐饮、食品、饮料、通讯设备、办公设备、汽车、摩托车、饲料和航空等众多产业。其中有些案例,读者可能比较熟悉,但我希望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来对

28、这些案例进行再观察、再思考。虽然本书主要是为中国的企业家和经理人所写,但是在案例的选择上并没有把眼光局限在中国市场上,而是努力汲取全球的企业家和经理人在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过程中所展现的智慧。其中中国企业的案例约占50%,其他案例则主要来自美国、日本和韩国。案例材料一般来自国内外公开的媒体报道、案例研究、企业传记以及专家学者的专著。其中有些案例为直接引用,有些案例则是对各方面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后综合完成。绝大多数案例材料的来源,都已在本书的参考文献中标明。在此,也向所有案例的原创作者和相关的媒体及出版社表示由衷的感谢。如同蓝海战略的作者钱金和勒妮莫博涅两位教授所观察到的一样,我的研究同样也证实没

29、有永远卓越的企业。有的企业先是作为挑战者而成功,而后来又作为领先者而失败,如康柏;有的企业在一个产业领域惨败而归,而在另外一个产业领域却大获成功,如苹果。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所采取的战略行动是否正确。只有深刻认识什么是正确的战略行动,企业的成功才可以系统地复制,才能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只有深刻把握挑战者以弱胜强的真正规律,企业家和经理人才能在商海中游刃有余。无论是在血腥的红海,还是开拓无人争夺的蓝海,对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挑战者企业来说,这个正确的战略行动就是不对称创新。不对称创新既注重利用强大对手优势中所固有的弱点,创造与其没有直接竞争的不对称局势,同时也关注为客户创造价值。这就是挑战者以

30、弱胜强的成功之道。除了总结规律以外,本书还提供了一套如何实施不对称创新的战略指南,以便让不对称创新思想不仅仅停留在概念上,而更具有可操作性。尽管如此,不对称局势和不对称创新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或思想,还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完善。正如加里哈默尔所说:“全球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对产品、公司对公司的竞争,还是一种思想对另一种思想、一种管理框架对另外一种管理框架的竞争。”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不对称创新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强大的制胜法宝。期待与中国的企业家和经理人共同分享未来成功的喜悦!第一章 挑战者的成功之道以弱胜强,中国企业面临的困境以弱胜强、以小搏大是绝大

31、多数中国企业都必然面临的一个战略困境。由于实行市场经济较晚以及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我们的企业多数都是某个行业的后进入者,即属于后发型企业。有专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型企业有这样的定义:第一,他们是行业的迟到者。这种迟到,不是企业主动的战略选择,不是一般战略管理理论中所提到的企业有意的跟随模仿,而是源于经济发展落后的现实。第二,他们实力弱小,缺少资源。这主要表现在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市场资源和资金实力方面。第三,后发型企业的首要战略目标是实现对领先者的追赶,缩小资源和能力上的差距。后发型企业在内部资源实力和外部市场地位方面都明显处于弱势,而领先者已经在行业中雄霸多年,这就是多数中国企业面临的客

32、观现实。即使是那些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取得领先地位的中国企业,从全球范围来看,他们的规模、实力与全球的跨国公司相比,相对的弱势地位依旧十分明显。以海尔为例,海尔从成立至今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但是主要跨国公司对手都有差不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史。海尔在全球白色家电领域已经进入四强,但在强大的对手面前,海尔集团CEO张瑞敏仍然感觉海尔只不过是一个刚毕业的小学生,而跨国公司已经是大学生、研究生的水平。还有一些中国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资源积累,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寻求新的成长平台,他们需要进入其他的行业。这样的企业与那些已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企业相比,仍然可能面临着技术能力、品牌资源、渠道

33、资源、客户资源和人才资源等方面的相对弱势。在本书中,我们将这些内部资源实力和外部市场地位都处相对弱势的后发型企业,以及计划进入其他行业的后进入者,统一称之为挑战者。因为这些企业最终目标就是不断提升在行业中的市场地位,挑战和改变现有的市场格局,最终实现从弱到强的转变。然而,在强弱差距明显的客观条件下,挑战者如何实现对领先者的赶超,以弱敌强甚至以弱胜强,是所有中国企业都必然面临的一个问题。挑战者如何才能打破领先者的垄断?挑战者如何才能实现对领先者的赶超甚至领先?处于相对弱势状态下的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战胜跨国巨头?行业的后进入者怎么才能找到生存的立足点,进而不断壮大发展?以弱胜强,到底有没有方法?明茨

34、伯格在其著名的战略历程一书中,曾对西方战略管理理论主要的十个学派进行过详尽的研究和分析。但是在这些西方主流的战略管理学派中,没有一个战略学派专门从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挑战者的角度来研究战略问题。如果抛开企业在资源能力或市场地位上的差别,以某些先进的战略管理理论来指导中国企业的生存发展,实现以弱敌强或者以弱胜强,那么其结果往往只能是缘木求鱼。低成本、差异化战略一般人都耳熟能详,但是处于相对弱势的挑战者和更为强大的领先者在差异化战略上是否应有所区别?蓝海战略所倡导的价值创新在全球急剧升温,但是处于相对弱势的挑战者和更为强大的领先者在价值创新上是否应有所不同?不考虑企业在资源能力或市场地位上的差别,泛

35、泛地谈论低成本、差异化或价值创新,这就如同在诊断时,对于婴幼儿和成年人等不同的人群不加区分地推荐使用同样的药物,而不告诉服用剂量上的差别或者潜在的危险。同样,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中国企业也无法去学习并实践一些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的做法。海尔集团的CEO张瑞敏在谈到国际化面临的困难时曾举例说,欧洲一个知名的跨国公司到中国来,开始就提出来可以战略性亏损5年,结果亏损了9年才盈利;美国的一家大型企业在中国市场已经开拓十多年,仍然没有实现盈利。忽略实力上的差距,片面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战略实践,只能让后发的中国企业陷入更深的困境。如果西方主流的战略管理理论不能有效地指导中国的企业以小搏大、以弱胜强,那么

36、是否可以从军事战略思想中获得某种有益的启示呢?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咨询顾问和企业家开始转向军事理论和军事战例来研究企业战略,如孙子兵法在国内外的企业界就备受推崇。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公开宣称孙子兵法是他们成功的法宝。有“日本战略之父”之称的大前研一先生也认为,孙子兵法就是“日本企业经营的教科书”。除了孙子兵法以外,一些中国本土的企业家,开始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以期发掘以弱胜强的战略智慧。比如联想集团的柳传志、华为公司的任正非、万科集团的王石、巨人集团的史玉柱、娃哈哈的宗庆后和力帆集团的尹明善等国内知名企业家,在他们的企业实践中或多或少地都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影子。虽然有一些

37、企业家凭借对军事战略思想的超凡悟性在战略制订上获得了有益的启示,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通过借鉴军事战略思想取得成功在企业实践中还缺乏可操作性,或者仍停留在口号上,或者简单地生搬硬套。但是纯粹将商场比作战场,又有很强的局限性。商场和战场毕竟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商业竞争制胜的规律和战争制胜的规律也有着天壤之别。战争是零和游戏,有人胜利就有人失败,一方胜利的果实就是建立在另一方的失败上的。但是在企业经营上,竞争对手不是唯一的障碍,企业还要克服客户接受的障碍,赢得客户的认可和满意。如果把商场当作战场,就很容易陷入难以自拔的竞争当中,忽略企业存在的根本意义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只有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客户所

38、接受,为客户所信任,客户才会和企业进行价值交换,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如果把商场真正当成战场,就可能导致连绵不断的“价格战”,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因此,要想以小搏大、以弱胜强,简单机械地套用西方主流的战略管理理论或军事谋略思想,是无法帮助挑战者实现这一战略意图的。以弱胜强的战略是非竞争战略(1)竞争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说:“企业要想繁荣的话,重要的问题并不是你在哪个产业竞争,关键在于你如何竞争。”但是对于具有雄心壮志的挑战者来说,这句话应该改为:挑战者要想自身企业繁荣的话,重要的问题并不是说你在哪个产业竞争,关键在于你如何“不”竞争避开和强大对手的正面竞争。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

39、挑战者为什么要规避和强大对手的正面竞争呢?这正是由挑战者和强大对手的资源实力差距所决定的。如果挑战者不是避实击虚,而是以硬碰硬,那么就会被资源、能力强大得多的竞争对手所击败,这样企业就无法生存发展。对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挑战者来说,生存发展的最佳方式就是摆脱有利于领先者、不利于挑战者的竞争局势,积极创造更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非竞争局势。那什么是非竞争?要想真正认识非竞争的概念,我们还是先看看研究直接竞争的博弈论。1994年,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约翰纳什,凭借“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所谓博弈行为,就是具有竞争或对抗性质的行为。在这类博弈行为中,参与斗争或竞争的各方,各自具有不

40、同的目标或利益。参与竞争的各方,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必须考虑其对手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然后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案。在国外很多大学,博弈论成了热门课程,不少商学院甚至定其为必修课。在一些全球著名的咨询公司的战略咨询服务中,博弈论也得到很多应用。但是博弈论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即竞争的不同参与者之间,其决策是具有互动性的,也就是你的选择会和对手的选择相互影响。举例来说,伐木工人的决策和一个军事指挥官的决策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伐木工人砍树的时候,他根本不需要担心木头会跳起来反击他,木头和工人之间不存在对抗;而一个军事指挥官指挥战斗,打算消灭对手的时候,自己的每一步行动都可能引来对手的抵

41、抗。博弈论就是建立在竞争参与者之间的决策相互影响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说竞争就是强调和对手的互动,在相同的活动上比对手做得更快更好,那么非竞争则是避免和竞争对手形成互动的局面。挑战者战略的核心就是要创造一种和强大对手没有互动的非竞争局势,把对手变成被动没有反应的“木头”,把自己变成积极主动的“伐木工人”。创造非竞争局势才是竞争的最高境界。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如何做到“不争而善胜”呢?在海尔集团内部的一次竞争力讨论会上,张瑞敏曾经给他的管理人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65年,那时我还在上中学。有一次到中山公园去劳动,在我们喂狼的时候,出现了一种现象:如果给狼扔一根骨头,这些狼就同

42、时来抢这一根骨头;可是我们同时扔进去五六根骨头,这些狼也还是挤在一起去抢其中一根。于是,我就总在思考这种现象:为什么每一只狼不是各啃一根骨头,而总是去抢同一根,然后再抢另一根呢?做一只“聪明的狼”,抢夺另外一根骨头,是“不争而善胜”的一种方式,但这也往往是市场领先者或强大对手所采用的“不争”的方式。所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的宝洁公司会宣称:“当对手关注我们的时候,我们在关注消费者。”但是,中国有多少企业能像宝洁这样“不争而善胜”?挑战者战略也是要“不争而善胜”,但是这里的“不争”含义有所不同。挑战者既要关注客户,同时要关注竞争,还要不被强势对手所主导。挑战者的“不争”战略,是创

43、造一种“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积极主动的非竞争局势。挑战者的“不争”战略是让强大对手不同我争或无法同我相争。没有和竞争对手的互动,挑战者所采取的任何创新的战略行动,才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的竞争优势,更快地成长发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如果说领先者的战略是竞争战略的话,那么挑战者的战略就是非竞争战略。如果说领先者追求的是竞争优势的话,那么挑战者追求的就是非竞争优势。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挑战者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在和强大对手没有竞争互动的条件下,一斧头、一斧头地把对手这棵粗壮的大树砍倒。你也许会感到奇怪,挑战者在砍倒对手这棵大树、削弱对手的时候,为什么对手会没有反应呢?大公司人才济济,他们真的

44、有那么愚蠢吗?大公司有时候是会犯愚蠢可笑的错误,不过这种情形当然是可遇不可求。但是挑战者战略并不意味着守株待兔,等待大公司犯愚蠢的错误。温水中的青蛙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把一只青蛙扔到滚烫的沸水中,青蛙就会立刻受到刺激,本能地逃脱厄运;而把青蛙扔到温水中,然后慢慢地加热直到水沸,青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死亡。挑战者的非竞争战略就是要创造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效果,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利用强大对手的弱点。任何企业都有弱点,领先者也不例外。但对于挑战者企业来说,并不是强大对手所有的弱点都是挑战者进攻的目标或利用的对象。强大对手的弱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其优势中所固有的弱点,另外一类就是一般性弱点,即非“优

45、势中固有的”。如果选择进攻的是领先者的后一类弱点,那么挑战者实际上是在帮助领先者变得更为强大。因为当挑战者选择进攻的是强大对手的后一类弱点时,对手就会采取措施进行纠正改进。在这种情况下,挑战者实际上变成了对手的“陪练”,会让对方受益颇丰。以弱胜强的战略是非竞争战略(2)挑战者要想削弱对手、并让对手无法有效地反应,就必须充分利用领先者优势中所固有的弱点。这种优势中所固有的弱点,是伴随着强大对手在取得现有市场领导地位的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富贵病”。领先者对挑战者的战略行动无动于衷,是因为挑战者恰好利用了领先者的成功模式这副“有色眼镜”的认知盲点,认识不到新游戏或新规则的意义。领先者对挑战者的战略行

46、动置之不理,是因为挑战者利用了领先者“趋利”的理性动机弱点,选择进攻强大对手的低优先级业务领域,而让对手感到无关痛痒。领先者对挑战者的战略行动不愿反击,是因为挑战者利用了对手“避害”的理性动机弱点,担心“自残”而陷于两难困境,犹豫不决以致错失良机。领先者对挑战者的战略行动不能反击,是因为挑战者利用了领先者取得成功过程中形成的能力刚性,在新游戏或新规则下把对手的能力优势转化成劣势。简单地说,如果你进攻的是强大对手的优势中固有的弱点,那么你就是在把对手的优势转化成劣势;而如果你进攻的是强大对手的其他弱点,那么你就是在帮助对手将它的劣势变成优势。只有利用对手优势中所固有的弱点,挑战者才能创造和对手没

47、有互动的非竞争局势,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对手无法反击。优势中所固有的弱点才是强势对手真正的致命弱点。企业越是强大,优势地位越稳固、越持久,弱点也就越致命。阿基琉斯是荷马史诗中的英雄。据说在他出生后母亲为了使他能刀枪不入,便捏住他的脚踝,把他浸入能让他刀枪不入的冥河水里,但他被母亲捏住的脚踝处却未能浸到冥河水,这成了他的致命弱点。后来在一场战斗中,他被帕里斯射中脚踝而死。挑战者要想以弱敌强、以弱胜强,就是要善于发现英雄阿基琉斯没有被冥河水浸泡过的脚踝。戴尔电脑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所有强大的公司都有其弱点。通过研究竞争对手的游戏规则,就能发现将其最大的长处变为缺点

48、的机会。要发现强势对手的致命弱点,有时候需要耐心地等待恰当的时机。所谓的优点和弱点,都是相对而言的。当环境变化时,原先的优点就可能变成致命的缺点。对于挑战者来说,要想以弱胜强,就必须利用强势对手优势中的固有弱点;当对手没有可资利用的弱点时,就要“先为不可胜”,尽可能地保存自己。然后,耐心地等待时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和形势的变化,借助各种变化的力量,创造各种不对称局势,最终战胜强大的对手。创造不对称局势,以弱胜强的秘密(1)很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挑战者一开始能够在有众多强敌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就是其采取的策略自觉不自觉地创造出了各种没有和强大对手直接竞争的局势。但是,由于没有真正从本质上把握

49、规律性的东西,因而容易陷于狭隘的成功经验,从而可能在下一轮竞争中犯下致命错误。挑战者取得持续成功的关键,就是要真正把握以弱胜强的规律,并以之作为战略制定的核心法则。创造不对称局势,就是弱能胜强的秘密所在。所谓不对称局势,是指挑战者利用强大对手优势中所固有的弱点而采取的一系列战略行动,让强大对手无法做出有效的反应而形成的有利于挑战者、不利于强大对手的非竞争局势。不对称局势能够有效地规避同强大对手正面的直接竞争,从而为本企业创造宝贵的生存发展的空间,并争取更多生存发展的时间。不对称局势的作用机制见图1-1。图1-1:不对称局势的作用机制所谓的不对称既体现在结果上,也体现在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源上。从结

50、果上看,不对称体现在对挑战者有利,而对领先者不利或无利。从根源上看,不对称体现在挑战者和领先者在模式、规模、资产和能力上的根本差别。挑战者可以创造或利用的不对称局势主要分为五种类型:信息不对称局势,认知不对称局势,意愿不对称局势,优先级不对称局势和能力不对称局势。表1-1简要概括了不对称局势的含义和不对称性的主要来源。表1-1:不对称局势和不对称性的主要来源类型含义不对称性的主要来源信息不对称局势我知道你,你不知道我领先者在“明”处挑战者在“暗”处认知不对称局势做对手不认可的事领先者已形成的成功模式旧的视角挑战者没有成功模式的束缚全新视角优先级不对称局势做对手不重视的事相同的市场机会:领先者眼

51、中的“鸡肋”相同的市场机会:挑战者心中的“大餐”意愿不对称局势做对手不情愿的事领先者已积累的众多资产有产者挑战者较少受历史资产的拖累无产者能力不对称局势做对手做不了的事领先者已培养的刚性能力从负数开始挑战者没有刚性能力的约束从零开始信息不对称局势信息不对称局势,是利用“敌强我弱”和“敌大我小”的客观条件,利用强势对手在明处、挑战者在暗处的条件,让对手看不到、不知道,挑战者可以悄悄地起步发展。信息不对称局势的存在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挑战者和强大对手之间“敌强我弱”和“敌大我小”这一客观条件的差别。因为挑战者还相当弱小或地处偏远,其存在可能根本没有引起领先者的注意。对于挑战者来说,这是最好

52、不过的事情。相反,成功大企业的一举一动都能引起业内或社会公众的关注。对市场领导企业的媒体曝光、企业领导人的访谈以及大规模的市场活动等等,都将强大对手置于业内或公众关注的焦点位置。 由认知不对称局势促成。处于强势地位的企业在其战略假设中,一般都有一个对于“谁是主要竞争对手”的概念。很多大企业在确定竞争对手时,总是把与自己规模相当或直接威胁自己市场地位的较大企业作为主要对手,而忽略那些规模较小或不构成直接威胁的企业。此外,一个企业越是成功,在企业内部越有可能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自以为天下第一,认为自己的市场地位无人能够撼动,而无视具有活力的小企业的存在。 挑战者主动的策略选择。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企

53、业为了规避竞争,躲避主要对手的注意,主动躲在暗处,如刻意在公众面前保持低调,隐藏自己的战略意图和目标,或者制造假象,以避免引起对手的关注。比如,国内一家生产日化消费品的企业,策略就是刻意保持低调,成为宝洁公司这家日化巨人的“隐形竞争者”。这家企业知道,宝洁公司会对主要产品的前十名品牌都进行跟踪。为了不引起宝洁公司的“浓厚兴趣”,这家“隐形竞争者”就竭力避免出现在任何日化消费品的市场调研报告的前十名中,从而做到“形人而我无形”。又如,美国有家叫作Transmeta的芯片设计公司,其主要对手是行业巨人Intel公司。在公司发展的早期,Transmeta尽量做到“形人而我无形”,总是秘密地推进公司的

54、策略,避免引起Intel的注意。该公司在1995年成立后的几年中一直默默无闻,甚至连公司的电话号码都没有登记过;它建于1997年的网站,也同样在两年半时间里没有任何内容,如果有人登录,欢迎到访者的只有一条简单的信息:本网站尚在建设中。Transmeta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担心如果让Intel知道他们开发的产品,那么强大的对手就很可能通过发动一场进攻,把Transmeta公司扼杀在摇篮之中。所以该公司的管理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轻易透漏任何可能泄露公司战略意图的信息。在2 000年之前,Transmeta公司与其外部合作伙伴签署了2 000多份保密协议,目的就是不暴露自己的行迹。创造不对称局势

55、,以弱胜强的秘密(2)通过创造这种信息不对称局势,挑战者就能够躲在“对手雷达扫描半径之外”,在资源和能力相对薄弱的情况下,获得宝贵的生存发展机会。但是,通过创造信息不对称局势来求得生存发展的方式,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越来越困难。在所有的5种不对称局势中,它所能创造的“非竞争”优势也最脆弱。尤其是当企业服务的客户是普通大众时,创造信息不对称局势具有更大的局限性,一般只能作为早期特定阶段的整体战略构成的一部分。如阿里巴巴在2003年初进军个人网上电子商务业务领域时,该项目从一开始就处于极其保密的状态。阿里巴巴内部所有愿意参与项目的员工,先被要求签一份保密协议,承诺在6个月内不能向其他任何人(包括朋友

56、、家人、同事甚至上级)透露自己参与的项目。2003年5月10日,淘宝网正式运营。直到2003年7月7日,阿里巴巴CEO马云才在杭州正式宣布投资1亿元,要把淘宝网打造成中国最大的个人网上交易平台。项目的保密工作做得如此之好,以至于绝大多数员工直到宣布后才知道淘宝的幕后故事,而那时淘宝网都已经诞生快两个月了。几乎同时,淘宝网吸引了当时的市场霸主eBay易趣的注意,马云的雄心壮志也让淘宝过早地进入了eBay易趣实施互联网广告封杀的“黑名单”。由于eBay易趣和几大门户网站签订了独家广告协议,淘宝想花钱在几大门户网站打广告都没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淘宝网只能另辟新径。在随后的3年多时间里,在认知不对称局

57、势和意愿不对称局势的共同作用下,淘宝网才最终战胜了对手(本书第二章有专门分析)。鉴于信息不对称局势作用的有限性,在本书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认知不对称局势(第二章)、优先级不对称局势(第三章)、意愿不对称局势(第四章)和能力不对称局势(第五章)。认知不对称局势认知不对称局势,是挑战者利用强大对手现有的成功模式这副“有色眼镜”蕴含的认知盲点,选择强大对手不会玩的新游戏,或在竞争中创造属于自己并且让强大对手看不明白或不认可的全新游戏规则,来达到摆脱竞争的目的。众所周知,现有的游戏及其规则总是有利于现有市场上的领先者,他们是现有规则的受益者。处于相对弱势的挑战者要想改变不利的市场地位,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

58、来玩一个全新的游戏或创建全新的游戏规则。只有在全新的游戏或游戏规则下,所有的参赛选手才有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改变挑战者和领先者之间的相对力量对比。但是认知不对称局势最终能够达成的战略效果不仅仅如此。通过选择强大对手不会玩的新游戏,或在竞争中创造属于自己并且让强大对手看不明白或不认可的全新游戏规则,挑战者甚至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把强大的对手排除在游戏之外。能把强大的对手排除在游戏之外,并不是挑战者拥有垄断性的资源或超强的实力,而是借助强大对手的成功模式这副“有色眼镜”所蕴含的认知盲点也即其优势中所固有的弱点,让他们认为新的游戏或新的规则毫无意义。这样,强大对手就能够心甘情愿地被排除在游戏之外,甚

59、至对于挑战者的战略行动挖苦嘲讽,而不做任何反应。正因为如此,一开始弱小的阿里巴巴才有机会在B2B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所以马云总结说:“有很长一段时间,阿里巴巴的模式都不被人看好。这是又惊又喜的一件事。有时候,不被人看好是一种福气。正因为没有看好,大家没有全部杀进来,否则的话机会肯定不属于我马云。”如果挑战者要玩的游戏或创造的新游戏规则能有助于为客户创造价值,并且还能够得到强大对手的讥讽嘲笑,那么挑战者已经迈上了成功之路。从这个角度而言,创造认知不对称局势的最高境界,就是得到竞争对手的嘲笑挖苦。德国大众的甲壳虫小汽车登陆美国市场的时候,因为其造型设计与众不同,而被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厂商大加嘲弄。但

60、让人们大跌眼镜的是,甲壳虫系列轿车自投产以来,已经连续生产了2 000多万辆,创造了世界汽车史上一个品牌生产量的最高纪录。CNN在1980年首创的没有大牌播音员的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全球实时新闻报道,开始被竞争对手戏称为“鸡肉面新闻”,但是从那以后CNN改写了“新闻”的定义,在实时电视新闻报道领域垄断长达15年。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如本田的第一辆轻型摩托车被美国同行视为“玩具”,索尼的第一台小型电视被美国厂商们鄙夷地当作“玩物”,而贝尔发明的电话则被当时美国电信行业的霸主西部联合电报公司的老板不屑地称为“电动玩具”。互联网浏览器之父马克安德森曾经说过:“如果你的目标是创造新的、伟大的事物,

61、就必须要做别人所嘲笑的事情。这是一个考验:如果没有遭到别人的嘲笑,它就可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创意。如果每个人都点头说对,有道理,那么这件事情十有八九已经有人在做了。”沃尔玛公司的创始人萨姆沃尔顿,在20世纪50年代一直是本富兰克林零售连锁店的特许经营加盟商。60年代早期,萨姆沃尔顿根据自己在美国南方地区的多年零售经验和对零售业的研究,认为在美国南方小的农村城镇地区(5 00025 000人)开设大型折扣零售店有利可图。他首先把这个主意告诉了本富兰克林零售连锁店的所有人,打算共谋大计,却遭到拒绝。于是萨姆沃尔顿决定自己单干。1962年,他在美国阿肯色州罗杰斯镇开设了第一家沃尔玛商店。在当时,美国几大

62、零售商凯马特、西尔斯和塔吉特都认为,在美国南方的这类小城镇,运营折扣零售店是不可能盈利的,因为这有违折扣零售行业的“常识”。沃尔玛就是在这样无人竞争的市场快速发展起来的。创造不对称局势,以弱胜强的秘密(3)创造认知不对称局势的战略杠杆主要包括对目标客户的认知不对称,对非客户的认知不对称,对产品应用的认知不对称,对客户需求的认知不对称,对营销方式的认知不对称,对盈利模式的认知不对称,以及对战略框架中其他因素的认知不对称(详见第二章)。优先级不对称局势优先级不对称局势,是指挑战者企业和竞争对手之间对同样一个市场机会的重要性,给予了不同的优先顺序,从而形成了不对称局势。它是利用强大对手“趋利”的理性

63、动机弱点,选择对手看不上眼、优先级别低的领域,让对手不重视,以避免过早地发生正面冲突。同时,挑战者可以借此找到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创造有利于生存发展的环境,积累实力、培养能力。强大对手“趋利”的理性动机也是其优势中所固有的弱点。正是因为挑战者和领先者在企业规模上的差别,才导致他们对同一市场机会给予不同的优先级排序。领先者眼中的“食之无味的鸡肋”,恰恰可能是挑战者梦寐以求的“丰盛大餐”。UT斯达康在小灵通市场上的成功关键之一,正是其在早期抓住了强大对手所没有看上眼的“鸡肋”无线固话业务。诺基亚之所以能够成功进入移动通讯行业,正是其在20世纪80年代抓住了北欧国家推行NMT450移动通讯标准所创造的一个地区性市场:这个北欧国家的地区性移动通讯市场的规模,大到足以能吸引像诺基亚、爱立信这样的北欧本土公司对该NMT进行积极的投资,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