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胶合木公司绩效管理方案【范文】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74320027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78.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正交胶合木公司绩效管理方案【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正交胶合木公司绩效管理方案【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正交胶合木公司绩效管理方案【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资源描述:

《正交胶合木公司绩效管理方案【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交胶合木公司绩效管理方案【范文】(8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正交胶合木公司绩效管理方案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3第二章 绩效管理方案6一、 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的含义6二、 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的策略选择9三、 薪酬调查的实施过程13四、 根据薪酬曲线确定薪酬水平25五、 战略性薪酬管理与一般薪酬管理的区别26六、 战略性薪酬管理概述30七、 传统的薪酬战略34八、 全面薪酬战略39九、 薪酬制度的含义及其设计目标49十、 薪酬制度体系设计的流程51十一、 绩效薪酬制度体系的概念及特点55十二、 绩效薪酬制度体系的实施条件58第三章 公司基本情况60一、 公司简介60二、 核心人员介绍60第四章 法人治理结构62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62二、 董事6

2、4三、 高级管理人员69四、 监事71第五章 项目风险分析72一、 项目风险分析72二、 项目风险对策74第六章 SWOT分析76一、 优势分析(S)76二、 劣势分析(W)78三、 机会分析(O)78四、 威胁分析(T)79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xx,分别高于全国、区域xx和xx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x,分别高于全国、区域xx和xx个百分点,位居xx个副省级城市之首,连续xx个报告期两位数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xx,扣除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可比增长xx;固定资产投资下降xx,扣除xx年恒力、英特尔项目投资基数较大因素影响,可比增长xx;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分别增长xx和xx,均超过GDP增长速度。区域经济社会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围绕既定目标抓落实,对标对表抓进度,扎实做好后续实施工作,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谱写新篇章。今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与全国同步,确保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xx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区域份额不减;实际利用外资增长xx左右;

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x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xx以内;单位GDP能耗降低完成省下达计划目标。正交胶合木(Cross-laminatedtimber,CLT)是一种至少由3层实心锯材或结构复合材(SCL)垂直正交组合,再使用胶黏剂压制而成的工厂预制工程木,层板的厚度一般介于15-45mm之间。与传统的木材相比,正交胶合木具有良好的隔热防火性、尺寸稳定性、物理力学性能以及较高的强度和装配化程度等,正交胶合木常作为梁柱、房屋墙板、屋板、楼板等在公共建筑、木结构建筑、中高层住宅等领域应用。正交胶合木在欧洲、北美等地区的住宅、非住宅建筑中应用较多,全球范

5、围内,应用正交胶合木的建筑包括纽伦堡音乐厅、宫古岛下地岛机场航站楼、Meteorite(陨石)、同济大学OTTOCaf(永续咖啡馆)等,随着全球建造能力增强,应用正交胶合木的建筑越来越多,随着研究进一步深入,正交胶合木的应用场景将不断丰富。我国木结构建筑历史悠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发展,我国木结构建筑在材料、体系以及构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速度较快,木结构建筑作为装配建筑的细分市场之一,行业也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2019年,木结构建筑销售规模在200亿元左右,正交胶合木作为新型工程木产品,在国内木结构建筑的应用占比较小,随着木结构建筑产业升级,以及国内市场消费

6、升级,正交胶合木在木结构建筑的应用占比将不断增加,未来正交胶合木行业发展前景较好。正交胶合木加工过程主要包括锯材选择、锯材表面加工、锯材表面施胶、锯材压制以及后期加工等环节,其中锯材表面施胶是加工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正交胶合木是一种新型工程木产品,原材料为生物质材料,具有储碳、固碳、可以回收利用等优势,符合当下绿色、健康消费潮流,且正交胶合木特别适合在木结构建筑中,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以及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增加,正交胶合木行业发展速度加快。正交胶合木是一种新型工程木产品,其厚度一般介于15-45mm之间,正交胶合木具有储碳、固碳、可以回收利用等优势,且装配化程度较高,在木结构建筑中应用较多,

7、近年来,随着国内研究不断深入,以及木结构建筑行业发展,我国正交胶合木市场需求增加,正交胶合木在木结构建筑的应用占比仍较小,未来行业发展空间广阔。第二章 绩效管理方案一、 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的含义薪酬水平(salarylevel)是指组织内部各类职位和人员平均薪酬的高低状况,它侧重分析组织之间的薪酬关系,是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组织整体的薪酬支付实力。一个组织所支付的薪酬水平高低无疑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取劳动力能力的强弱,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薪酬水平有不同层次的划分,它可以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部门或企业任职人员的平均薪酬水平,也可以指某一特定职业群体的薪酬水平,其中企业员

8、工的薪酬水平主要指以企业为单位计算的员工总体薪酬的平均水平,包括时点的平均水平或时期的平均水平,测定企业薪酬水平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企业支付给不同职位的平均薪酬,是一种绝对量指标;其二是企业薪酬水平在相关劳动力市场中的位置,是一种相对量指标。需要指出的是,不能简单地用薪酬水平的高低来判断一个企业薪酬的外部竞争性,衡量企业薪酬的外部竞争性,还要考虑企业内部薪酬结构和薪酬差距等因素,比如关键岗位的薪酬水平、重要职位与非重要职位之间的薪酬差距、企业的非经济性报酬、薪酬增长以及员工薪酬满意情况等。薪酬水平反映了企业薪酬的外部竞争性。所谓薪酬的外部竞争性,实际上是指一家企业的薪酬水平高低以及由此产生的

9、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大小。理解薪酬的外部竞争性需要注意以下两点:是薪酬的外部竞争性是指职位和职位之间或者是不同组织中同类职位之间的薪酬水平对比,而不是笼统的组织整体薪酬水平的对比。在实践当中,将一个组织所有员工的平均薪酬水平与另外一家企业的全体员工平均薪酬水平进行比较对员工而言意义不大,薪酬外部竞争性的比较基础更多地应落在不同组织之中的类似职位或者类似职位族之间,因为一个组织的整体平均薪酬水平高,并不意味着它在所有的职位上都具有外部竞争性。如果一个企业的内部薪酬水平差距很小,没有充分体现“优质优价”,重要职位和不重要职位之间的薪酬水平没有太大差异,那么,它在重要职位上的外部竞争性可能还

10、不如平均薪酬水平低的企业,很可能造成低素质员工对组织的强烈依恋而高素质员工因对自己的薪酬水平不满而另谋高就。这就类似于经济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虽然企业在薪酬方面的支出成本并不低,但却很难吸引、保留和激励高素质员工,而且高素质员工留下的工作职位也往往被更多的低素质员工所填补。二是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组织在薪酬的外部竞争性方面的考虑甚于对内部薪酬一致性的考虑。薪酬的外部竞争性往往与外部劳动力市场联系在一起,有时组织为了争夺高层次稀缺人才,会对这类人才的职位安排很高的薪酬水平。这样就会打破组织薪酬的外部竞争性和内部一致性之间的均衡,使外部竞争性和内部一致性之间产生矛盾。在这种情况

11、下,组织就必须做出决策:到底是依据组织的内部职位评价来确定薪酬水平,还是根据外部劳动力市场竞争状况来确定薪酬水平。从现实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强化外部竞争性的市场定价策略,但这又会破坏企业的职位评价体系,使其他员工产生不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目前一个比较折中的做法是在职位价值评估中,加入职位市场稀缺度的修正,以求得外部竞争性与内部公平性的一致。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在职位评价的评价因素设置中加入对市场稀缺度的评价;第二种是职位评价结果乘以职位市场稀缺度修正系数,但必须合理确定职位市场稀缺度的权重与评价标准以及市场稀缺度修正系数。在新的商业竞争环境下,企业间的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

12、比较呈愈演愈烈的趋势,并且由过去单纯的薪酬水平比较转变为全面的薪酬体系的整体比较。当前,企业间热衷于薪酬竞争力的比较主要基于以下4个方面的背景:一是人才竞争的需要。随着企业间竞争的。企业越来越重视竞争情报系统的建设,而薪酬信息日益成为企业竞争情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要了解其他企业的薪酬信息,以便吸纳人才和避免人才朝竞争对手方向流动。二是薪酬调整的需要。企业往往会根据市场、竞争对手的薪酬变化、企业自身的发展等因素定期诊断和调整薪酬体系。三是实施标杆管理的需要。为了应对不断加剧的竞争,特别是全球范围的竞争,一些企业总是希望与所在行业中的顶尖企业进行比较,即实施标杆管理.而薪酬系统逐渐成为标杆管理

13、的对象。四是国际化战略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许多企业开始推行国际化战略,这就需要企业了解更多国家的企业、更多文化中的薪酬信息与管理,以应对国际人才竞争。二、 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的策略选择虽然企业在确定薪酬水平的时候会受到来自外部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双重压力,3021但是它们仍然存在一些选择余地。这个选择余地的大小取决于组织所面临的特定的竞争环境。当存在较大选择余地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做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性决策就是:到底是将薪酬水平定在高于市场平均薪酬水平之上,还是将其定在与市场平均薪酬恰好相等或稍低一些的水平上。一般来说,企业在战略目标指引下,往往会根据企业战略和劳动力市场状况制定薪

14、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策略。可供企业选择的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策略主要有4种,分别为领先型策略、跟随型策略、滞后型策略和混合型策略。(一)领先型薪酬策略领先型薪酬策略是指支付高于市场平均薪酬水平的策略。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薪酬水平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高员工的士气和工作效率,但与此同时企业支付给员工的薪酬又会影响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从而降低其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因而采用这种薪酬策略的企业应具备以下特征:其大部分职位所需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供给不足;企业产品的需求弹性和品牌需求弹性较小;多为资本密集型产业;产品投资回报率较高;市场竞争对手较少等。当采用领先型薪酬策略时,

15、企业需要确定究竟应领先市场水平多少以及薪酬水平领先的实现方式。企业可以在每年年底调薪时考虑下一年度全年的市场薪酬水平变动趋势,据此预测下年年底时的市场平均薪酬状况并确定下一年全年的薪酬水平,从而确保企业的薪酬水平在全年中都能够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假如企业的薪酬水平要比市场高出5%10%,则其薪酬水平的调整趋势。水平企业5%-10%市场年初年底时间领先型薪酬策略的调整趋势图(二)跟随型薪酬策略跟随型薪酬策略也称为市场匹配策略,是指根据市场平均薪酬水平来确定本企业的薪酬定位,即支付市场工资水平的策略。跟随型策略是最常采用的一种薪酬策略,尤其在一个成熟的产业中。采用这种薪酬策略的企业既希望确保自己的薪

16、酬成本与产品竞争对手的成本保持基本一致,从而不至于在产品市场上陷入不利地位;同时又希望自己能够保留一定的吸引与留住员工的能力,不至于在劳动力市场上输给竞争对手,也不至于引起内部员工的反感。因此,采取这种薪酬政策的企业面临的风险可能是最小的,它能够吸引到足够数量的员工为其工作,只不过在吸引那些非常优秀的求职者方面没有显著的优势。采取市场跟随薪酬策略的企业往往生产经营特点不是很突出,不能或不愿负担过高的薪酬成本。有时企业为了防止人才流失影响其市场竞争力,也不得不对薪酬水平作出一定的调整。但这种调整在很多情况下是存在时滞的,企业往往是在一些优秀的员工已经离耶后才发现自己的薪酬水平已经落后于市场。因此

17、,这种力图确保本企业薪酬水平与市场薪酬水平保持一致的企业必须坚持做好市场薪酬调查工作,以确保及时掌握行业和市场的碗切薪酬水平。假如企业所在行业和市场的薪酬水平年底上涨5%,企业也应考虑将其薪酬水平上调5%,其薪酬水平的调整趋势。薪酬水平市场企业年初年底时间跟随型薪酬策略的调整趋势图。(三)滞后型薪酬策略滞后型薪酬策略是指将组织的薪酬水平更新至当前的市场水平,然后按照低于市场薪酬水平的调整速度予以实施的薪酬政策,在市场上表现为企业的大多数职位的薪酬水平是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采取滞后型薪酬策略的企业,大多处于竞争性的产品市场上,边际利润率比较低,成本承受能力很弱。受产品市场上较低的利润率有所限制,

18、没有能力为员工提供高水平的薪酬,是企业实施滞后型薪酬策略的一个主要原因。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并非没有支付能力而是因为缺乏支付意愿而采用滞后型薪酬策略。滞后型薪酬策略在市场上表现为企业本组织的薪酬水平低于竞争对手或市场薪酬水平的策略。滞后型薪酬策略对于企业吸引高质量员工是非常不利的,如果长期实施这种策略会造成员工流失率上升。不过,滞后型薪酬水平会削弱企业吸引和保留潜在员工的能力,但如果这种做法是以提高未来收益作为补偿的,则反而有助于提高员工对企业的组织承诺度,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并进而改善绩效。此外,滞后型薪酬策略还可以通过与富有挑战性岗位、理想的工作场所、良好的同事关系等其他因素的结合而得到适当

19、的弥补。假如预计企业的薪酬水平年底将滞后于市场水平5%,则企业的薪酬水平调整趋势。(四)混合型薪酬策略混合型薪酬策略是指组织在确定薪酬水平时,是根据职位或员工的类型或者总薪酬的不同组成部分来分别制定不同的薪酬决策,而不是对所有的职位或员工均采用相同薪酬定位的策略。通常情况下,企业会对一些核心职位族或核心员工采取领先型薪酬策略,而对于其他职位族或辅助员工多采用跟随型或滞后型薪酬策略。此外,有些组织在不同的薪酬构成部分之间实行不同的薪酬政策,比如在总薪酬水平方面处于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竞争性地位,但在基本薪酬方面处于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滞后性地位,同时在激励性薪酬方面则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领先地位

20、。假如以不同的职位族为例来描述混合型薪酬策略,则企业的薪酬水平调整趋势。三、 薪酬调查的实施过程薪酬调查的实施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准备阶段、调查实施阶段和调查结果分析阶段。(一)调查准备阶段(1)确定薪酬战略,明确薪酬调查的目的在薪酬调查的准备阶段,首先需要确定企业薪酬水平的战略,即确定本企业薪酬水平要达到的战略目标及薪酬水平政策类型。战略性薪酬管理要求企业能够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薪酬目标和政策。薪酬战略主要包括薪酬战略目标、薪酬水平政策、薪酬结构政策、薪酬管理政策等内容。只要在薪酬调查前确定企业的薪酬战略是什么,要求什么样的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及薪酬政策与之相适应,才能在调查过程

21、中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好地实现促进企业绩效和竞争优势的提升。在确定企业的薪酬战略之后,还需要明确薪酬调查目的和调查结果的用途,薪酬调查的目的和用途不同,则调查的侧重点也会不同。薪酬调查的目的和用途上文已经阐述,这里不再赘述。(2)根据需要审查已有薪酬调查数据,确定调查的实施方式调查准备阶段的第二步是审查已有的薪酬调查数据,并确定薪酬调查的实施方式。需要审查的已有数据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劳动力市场价位资料、已出版的权威机构编纂的统计资料、企业已经收集或通过其他渠道已经获得的薪酬调查数据等,对这些资料和数据进行审查评估,看是否能加以合理利用,以满足企业的需要。确定调查的实施方式主要是决定薪酬调查

22、由企业自己来做,还是聘请一个专门咨询公司或是购买专业机构提供的调查报告。实施方式的选择需要分析该项调查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和公关技巧,企业有没有这方面技能的人来规划并完成这项调查,输入、整理和分析数据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是否具备,各种调查方式所需要的费用是多少等问题。如果企业自身条件不具备,可利用外部专业咨询机构为企业进行调查。在实践中,许多企业都是利用第三方来完成薪酬调查工作的,选择第三方进行薪酬调查主要是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自行进行的薪酬调查往往容易引起其他企业尤其是竞争对手的警觉和不合作,而中立的第三方调查则比较容易说服目标企业的合作和参与;二是薪酬调查工作费时费力,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

23、人力和时间,因此,借助专业化的外部薪酬调查机构从事薪酬调查就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一种常见的外包形式:三是对薪酬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也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因为最终的分析一般要用到一些计算机软件和一些统计学的指标,企业往往没有能力或时间去做数据的处理工作。(3)选择准备调查的职位及其层次调查准备阶段的第三步是选择准备调查的职位及其层次。首先确定需要调查的职位类别,即确定到底需要调查哪些职位,是某些类型的职位还是所有类型的职位,需要分析的薪酬支付问题涉及少数职位还是所有类型职位。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分析,看哪些职位是典型职位或关键职位。其次,需要进行恰当的职位配比,准确的职位配比对于有效开展

24、薪酬调查至关重要。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职位体系比较混乱,同样的职位名称,在不同组织里其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有可能相差很大。比如同样是行政部门的经理,在有的组织主要是从事后勤、保安等工作,而在有的组织则可能还从事办公室或机关管理工作。为了确保准319确的职位配比,在确定被调查职位之后,最好对被调查的职位族进行清晰的层级划分,并对所调查的职位进行明确而清楚地描述,职位描述的内容包括职位名称、职位目的、主要职责、任职资格等。这样做有助于将企业的职位层级与调查对象的职位层级进行很好的配比。另外,在职位调查中所使用的职位说明书必须采用比较常见的或者是被普遍使用的职位名称,可先用一两句话描述某一职位的主要职

25、责或目标,然后再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句列举出该职位最为重要的一些职能。对职位的描述应当注意不要过分关注发起调查企业的特殊情况,而应当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除此之外,为了提高薪酬调查的精确性,调查者还可以为调查问卷附上一张与调查职位相关的简要的组织结构图,以帮助被调查者做好典型职位或基准职位与本企业职位之间的匹配。(4)界定调查范围,明确调查的目标企业及其数量薪酬调查的初衷是为了了解与企业在同一人力资源市场上争夺人力资源的其他企业的薪酬状况,因此,企业首先需要界定薪酬调查所要面向的人力资源市场的范围。从人力资源市场的覆盖范围而言,人力资源市场可以分为地方性、地区性、全国性和国际性人力资源市场

26、。一般来说,对于低层级职位或无专长的普通工种岗位,如文员、半技术人员等,薪酬调查在企业所在地进行即可;而对于所需的高新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等,由于其学历高、流动性大、竞争范围广,则需要扩大调查范围,进行地区性甚至全国性的薪酬调查。其次,企业需要明确作为调查对象的目标企业及其数量。在明确调查范围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分析哪些企业是从特定的人力资源市场上招聘员工,哪些企业具有足够的所需调查的特定职位等,由此可从既定的市场中确定调查的目标企业。对于调查企业来说,没有一个企业是所有职位的竞争者。比如有些企业可能是管理、行政类职位的主要竞争者,而另一些企业可能是技术、信息领域的竞争者等。这就意味着为了获得

27、不同种类职位的薪酬数据,就必须对不同的企业进行调查。调查的目标企业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位的类型,当然也受到时间和预算方面的限制。通常情况下,参与调查的企业数量越多,所获得的信息越多,作回归分析或者对数据进行分类分析的效果就会更好。对于所涉及的特定人力资源市场而言,一般有1020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就能够提供足够可靠的薪酬调查数据。(5)选择所要收集的薪酬信息内容同样的职位在不同的企业中所获得的价值评价通常并非完全一样,获得的报酬方式也是不同的。有些企业给予某个职位的基本薪酬可能比较低,但奖励性的可变薪酬或者福利却可能会很好。因此,薪酬调查的内容不能仅仅包括基本薪酬部分,一般薪酬调查所涉及的薪

28、酬信息主要包括:基本薪酬及其结构,年度奖金和其他年度现金支付,股票期权或虚拟股票等长期激励计划,各种补充福利计划及薪酬政策等。另外,在薪酬调查中,如果所调查的职位属于中高层管理职位或者监督类职位,则询问其权限范围的信息(如管辖人数及其类型、所支配的预算资金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该职位在企业中的地位。对于一些诸如财务、资产规模、销售额等方面的敏感信息,调查者可采取间接方式或转换问题进行调查,比如在房地产行业询问某职位所负责的平方米数,在医疗行业询问某一职位所负责的病床位数等。(二)调查实施阶段1、设计薪酬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收集调查数据最常用的方法。调查问卷的内容一般包括企业本

29、身的有关信息,如企业名称、地址、所在行业、规模等,还包括有关职位和任职者的信息,如职位类别、职位名称、任职者的教育程度、相关工作年限等。调查问卷关于员工薪酬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薪酬、奖金、津贴、员工福利及其他收入,有关调薪幅度和措施、工作时间和假期的规定等。薪酬调查问卷除了要涵盖以上有关内容外,有时还需要做出更详细的划分,如员工福利可细化为养老金、医疗、住房、休假制度、交通饮食等,由于福利通常不以现金的形式发放给员工,因此,对于福利的调查一般以单项标准为调查的内容。调查问卷的设计应当尽量方便被调查者使用,以确保问卷易读、易懂、易回答。为了确保所有的调查参与者都能够理解调查内容,最好准备一份详

30、细的问卷填写说明。在问卷设计完成之后,还需要做一次内部测试,可将自己的数据试着填写一遍,或者请其他人员试着填写一遍,以便发现需要改进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调查问卷。2、实施调查由于薪酬信息往往涉及企业机密,不少企业与员工之间都有关于薪酬保密的约定,甚至一些人力资源部门经理也不一定了解企业全部人员的薪酬信息,或者即使知道也不允许向外泄露。因此,在发放薪酬调查问卷时,首先需要做好与企业总经理的沟通工作。通常可以采取合作调查的方式将被调查者作为成员之一纳入合作队伍中,被调查者可以分摊一定的调查费用。在调查结束后,被调查者可以获得专项调查报告,还可以向被调查者提供优惠的综合性调查报告,其优惠率根据调查规模

31、来确定。这两种合作方式需要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并约定保密条款,为企业提供的薪酬资料严格保密。调查问卷的发放尽量采取直接上门发送的方式,确实不便直接上门的可采取特快专递、传真或电子邮件等方式来发放。在被调查企业填写问卷的过程中还要做好解释和指导工作。除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以外,还可以采取电话访谈、实地访谈、网络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调查数据。尽管邮寄问卷的方式是一种最常见的方法,但在确保职位的可比性和薪酬数据的质量方面也存在很大问题,它要求调查者在制作问卷和定义概念时要非常小心。如果问卷调查再配以专业人员面谈,则问卷调查的效果会更好。因为在薪酬调查中,确保职位的可比性是数据收集时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而专

32、业调查人员与被调查企业中的薪酬管理人员的直接面谈无疑有助于提高数据的质量和有效性。在双方面谈的情况下,他们比较容易对不同企业间的相应职位进行比较,调查者也能够就一些特殊问题直接征求被调查者的看法。电话调查的目的主要在于获取有关薪酬政策、薪酬管理实践方面的信息。当通话双方都是专业的薪酬管理人员时,他们有可能就部分职位的具体薪酬信息进行交流。网络调查作为一种新兴的调查方式,由于其良好的保密性,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因此,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三)调查结果分析阶段1、核查数据在调查问卷被回收以后,调查者首先要做的是对每一份调查问卷的内容作逐项分析,以判断每一个数据是否存在可疑之处

33、。比如,调查者需要检查企业所提供的薪酬浮动范围与其报告的职位实际薪酬水平之间是否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如果某一职位的基本薪酬数据远远超出其应属于的薪酬范围,要注意核查该职位与基准职位之间的匹配性,看某一职位所承担的职责比基准职位描述中的内容是更多还是更少。对于某一职位所承担的职责比基准职位更少的情况,要及时给接受调查的企业打电话询问和核对数据。如果经过核实,职位匹配性的问题确实存在,就要根据实际职位与基准职位之间的匹配程度,调整薪酬调查数据。2、分析数据在数据核查完成之后,就需要对调查数据进行系统分析。薪酬数据的分析方法一般包括:频度分析、集中趋势分析、离散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1)频度分析。频度

34、分析也称为频次分析,就是将所得到的与每一职位相对应的所有薪酬调查数据从低到高排列,然后看落入每一薪酬范围之内的企业的数目。这是一种最简单、最直观的分析方法,一般会使用直方图来显示结果(2)集中趋势分析。集中趋势分析具体可细化为简单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值等几种数据分析方法。简单平均数(非加权平均数),这种方法不考虑在不同企业中从事某种职位的员工人数之间的差异,对所有企业的薪酬数据均赋予相同的权重。在操作层面上,简单平均数通常是将与特定职位相对应的所有数据简单相加,再除以参与调查企业的数目,从而求出平均值。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极端值有可能会影响其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有些企业会首先用频度分析将极端值

35、剔除掉。当调查者所获得的数据不能全面代表行业或是竞争对手的情况时,采用简单平均数分析方法是最好的。加权平均数。这种方法给不同企业的薪酬数据赋予不同的权重,而权重的大小则取决于每一企业中在同种职位上工作的员工人数。换言之,企业从事某种职位工作的人员越多,则该企业的薪酬数据对于该职位最终平均薪酬数据的影响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规模不同的企业支付的薪酬状况会对最终的调查结果产生不同影响。在调查结果基本上能代表行业总体状况的情况下,加权平均数的分析结果是最好的,因为这时经过加权的平均数比较接近人力资源市场的真实状况。中值。这种分析方法是将收集到的某职位薪酬数据进行降幕或升幕排列,然后取恰好位于中间位

36、置上的那个薪酬水平数值。这样分析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排除掉极端高或极端低的薪酬数据对于平均数的影响。不过,这种数据分析方法也是比较粗略地,只能显示当前市场平均薪酬水平的大概情况。(3)离散分析。离散分析方法有三种:标准差分析、百分位分析和四分位分析。标准差分析可以检验各个分布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距大小,但在薪酬调查中却很少被使用。百分位和四分位是薪酬调查分析中最常用的衡量离散程度的分析方法。标准差分析。标准差分析是指一组数值自平均值分散开来的程度。运用标准差进行薪酬数据分析可以衡量每个薪酬数值与平均数之间的差别,即观察值比平均值大多少或小多少。通过标准差分析可以看出某一类职位上的大多数人员的薪酬变动

37、范围,同时可以发现某一个人的薪酬水平与同类职位人员的平均薪酬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否合理。百分位分析。百分位分析就是将某职位所有薪酬调查数据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并用百分位来表示特定企业薪酬水平在全部薪酬调查数据中的相对位置。对于薪酬水平处于某一百分位的企业来说,该百分位反映出有百分之几的企业薪酬水平是低于该企业薪酬水平的。(4)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测试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利用可以得到的其中一个变量的值(如销售额)来预测另外一个变量的值(如销售经理的薪酬)。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数据统计软件如SPSS等所提供的回归分析功能,分析两种或多种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影响薪酬水平,薪酬差距或者薪酬

38、结构的因素,并预测其发展趋势。3、撰写薪酬调查结果分析报告薪酬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分为综合性分析报告和专项分析报告两种。综合性分析报告涵盖薪酬调查地区不同性质、规模、行业领域的企业,对这些企业的薪酬福利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统计处理,全面反映被调查地区企业薪酬与福利现状的全貌。专项分析报告则根据企业需要从参加薪酬调查的企业中选择一定数量具有可比性的企业,经过数据分析处理,获得针对性、指导性更强的专项薪酬信息。这两种报告对于企业制定薪酬策略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规范的薪酬调查结果分析报告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资料概述,主要涉及所调查企业的常规数据、人事聘用制度、薪酬和福利保险政策等;二是职

39、位薪酬水平,主要包括所调查的每个职位的数量及简要职位说明、薪酬范围(即薪酬最高和最低值)、以平均数或百分位数来体现的薪酬数额等。在采纳或利用薪酬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时,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计算薪酬总额标准。企业确定薪酬总额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的支付能力、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以及现行的市场行情。在确定薪酬总额标准时,企业可以参照薪酬调查结果分析报告中当前本地区同类型、同行业企业的有关指标,如平均薪酬总额、平均基本薪酬水平、职位薪酬信息等,并与企业实际支付能力以及员工基本生活费用状况相结合进行综合考虑,兼顾企业与员工的利益,最终确定出一个合理的薪酬总额标准。制定薪酬政策的依据。企业薪酬政策的内容涉及薪

40、酬体系、薪酬结构、福利和保险政策。薪酬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可以清楚地显示目前本地区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企业所执行的薪酬政策。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管理模式、行业特点以及企业的发展需要,确立最适合自己企业的薪酬政策体系。调查资料与企业情况的四配性。企业利用薪酬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制定职位薪酬方案时,要同时参考薪酬报告提供的各职位的平均薪酬水平和所附的职位说明书,还要结合本企业职位实际工作特点、任职人员状况和企业对不同职位的需求程度。四、 根据薪酬曲线确定薪酬水平对薪酬水平除了根据市场薪酬调查数据确定之外,还可以根据薪酬曲线来确定。企业的工作岗位通常可以分为一般岗位和特殊岗位,一般岗位的薪酬水平(工资率)可由薪

41、酬调查数据得到,而特殊岗位的薪酬水平则需要借助于薪酬曲线得到。确定薪酬曲线的具体做法是,以职位评价数据为横轴、以薪酬的市场调查数据为纵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中标出各种岗位的职位评价与市场调查数据,用最简洁的直线将这些散点连接起来,即得到一条薪酬曲线。企业也可以将所有岗位的薪酬水平完全按照薪酬曲线来确定,这样就把市场调查的外部信息与职位评价的内部信息结合了起来,充分考虑了薪酬制度的内部公平性。具体做法就是,在得出薪酬曲线及其方程式之后,将所有岗位(包括一般岗位和特殊岗位)的职位评价得分代入薪酬曲线,即可计算得出各个岗位的薪酬水平。五、 战略性薪酬管理与一般薪酬管理的区别薪酬管理理论的形成

42、和发展与时代的特征密切相关,我们可以把一般的薪酬管理分头三个阶段: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管理阶段;而战略性薪酬管理是现代薪酬管理的新发展,主要指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经济初期阶段的薪酬管理。各个阶段的薪酬管理都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战略性薪酬管理与一般薪酬管理的主要区别。衡量工人表现的标准是以历史形成的平均工时为基础,而不是以工作本身及完成任务应当花费的时间的研究为基础。在科学管理阶段,薪酬仍表现为直接的货币薪酬,但薪酬总额中包含了奖金和小额福利。这个阶段大体是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企业很少在总货币薪酬之外提供任何其他报酬,只有少数企业向技术工人提供养老金、利润分享计划和有

43、保障的工资,员工的经济保障程度完全取决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公司的业绩。这一时期,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了差别计件工资制度,提出把钱付给人而不是职位,薪酬与个人绩效紧密结合。1938年,约瑟夫.F.斯坎伦提出了团体激励的薪酬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建议以计划和生产委员会为主体,寻求节省劳动成本的方法和手段,认为工人节约劳动成本应给予奖励。斯坎伦计划建议实行团体付酬,认为工人分享的是节省的成本,而不是增加的利润。在现代管理阶段,薪酬总额中福利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不仅考虑人们的货币需求,也开始考虑人们的心理需求。这个阶段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迅猛发展,复杂产品

44、和大型工程相继出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剧烈,工会势力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增长,工会在工资决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些工会推动企业实施有保障的工资计划,并且将资历作为决定工资、晋升以及解雇的一个重要依据,强化了福利在总薪酬中的地位。到了新经济初期阶段,即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战略性人力资源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薪酬管理的作用已经超越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局限,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战略本身。许多企业在探讨如何通过加强薪酬战略与组织战略之间的联系,让企业的经营变得更有效。这一时期,企业开始从战略视角看待薪酬和薪酬管理,并将薪酬的内涵拓展至非经济报酬和部分内在报酬领域,使员工的报

45、酬不仅包括薪资和福利,也涉及发展机会、工作认可、工作环境等。1、薪酬管理的目的不同在经验管理阶段,薪酬管理的重点在于如何通过降低工资来获取稳定的劳动力队伍。当时的雇主们认为,最饥饿的工人就是最好的工人。于是他们就尽可能地降低工人的工资,让工资稳定在最低水平上,只够维持生计,从而不得不使工人稳定地到工厂上班。在科学管理阶段,薪酬管理的重点是制定科学的薪酬制度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当时的泰罗主张采用的刺激性工资计划,取得了生产率在200%甚至更高范围内的持续改进。由于美国制造公司较早地接受了科学管理方法,从而使它们比外国公司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至少在其后的50年里,美国制造业的效率一直令世界瞩目。在现

46、代管理阶段,薪酬管理的重点是设计薪酬的激励机制,来吸引、培养、激励和储备人才,建立人力资源优势,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正规的薪酬决策程序、政府的规章制度以及工会和企业之间的谈判,已经取代了监工和主管对薪酬决策的控制权。到了战略性薪酬管理阶段,薪酬管理的重点则是设计并执行与企业战略匹配的薪酬战略,保证组织的战略重点以及组织的变革,推进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2、薪酬功能的侧重点不同人们获得的报酬越多,工作越努力他认为当时欧洲各地工资的差异其实是“对某些职业的微薄金钱报酬给予补偿,对另一些职业的优厚报酬加以抵销”。在科学管理阶段,薪酬发挥补偿功能的同时,也开始注

47、重激励功能。甘特(HenryL.Gantt)曾是泰罗的同事,后来独立创业,从事企业管理技术咨询工作他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设计了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表,即甘特图,这种图像现在常用于编制进度计划。甘特还提出了“计件奖励工资制”,对完成定额的给予日工资,对超额完成定额部分给予计件奖金,而且工长也会得到一笔奖金。这种制度比泰勒的“差别计件制”更受工人们的欢迎,可使他们感到收入有保证,有效地激发了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现代管理阶段,伴随着激励理论的发展,人们对报酬的需要也逐渐从低级的需求向高级的需求转变。薪酬管理在满足员工经济性报酬激励的基础上,开始注重非经济性报酬和部分内在报酬的激

48、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Herzberg)1959年提出的双因素理论指出,工作效率高低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包括企业政策、监督、1资等10项,激励因素则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工作本身的性质等6项。他认为保健因素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而各种激励因素主要来自于工作本身根据美国全民民意研究中心197974年的调查,半数以上的男性员工把成就感作为工作的首要条件,认为有意义的工作才是第一位的。到了战略性薪酬管理阶段,薪酬功能的侧重则转向信号功能和战略导向功能。企业通过薪酬政策的制定向员工发出信号:哪些技能是企业所关注的?哪些行为是企业所期望的?哪些绩效跟企业

49、战略密切相关?员工可以从企业的薪酬战略中读懂这些信号。企业通过薪酬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员工的行为朝着有利于企业战略的方向努力,实现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相融合。六、 战略性薪酬管理概述(一)战略性薪酬管理的含义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爱德华罗勒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学者提出了战略性薪酬体系的理论。与此相对应,战略性薪酬管理的概念孕育而生。战略性薪酬管理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首先表现在人力资源战略性地位的提升。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日益成为企业的战略资源,人才成为企业争夺的主要资源,员工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及其行为等,成为影响企业之间经营绩效差异的决定性因素,薪酬管理

50、也因此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工具。其次,薪酬管理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大。薪酬管理受到市场、法律等的约束越来越多,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和多重的利益相关性驱使薪酬管理向战略方向转型。另外,薪酬管理的权能也随着人力资源战略地位的提升而扩展,从单纯的交换劳动力和控制人工成本的职能上升为战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职能。所谓战略性薪酬管理,是指在进行薪酬决策时需要对环境中的机会及威胁作出适当的回应,并且要配合或支持组织全盘的、长期的发展方向以及目标,将薪酬管理作为企业构建竞争优势的工具。并非所有的薪酬管理都具有战略性,美国著名薪酬管理专家米尔科维奇(Milkovich)教授认为,“战略性薪酬管理”应该被界定为“

51、对组织绩效具有关键性影响的薪酬决策模式”,就是说,能对组织绩效产生重大影响的薪酬决策模式才具有战略性。我国学者(2003)则指出,战略性薪酬管理实际上是看待薪酬管理职能的一整套崭新的理念,其核心是做出一系列的战略性薪酬决策。综上所述,战略性薪酬管理过程应该包含以下4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企业薪酬体系的设计必须基于企业的战略来展开;二是企业需要思考人力资源在企业战略规划中的作用,以及企业通过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系统来支撑企业的战略与目标;三是应当把薪酬战略作为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在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设计中,把薪酬系统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来思考如何支撑整个人力资源战略的实现;四是应当将薪酬

52、战略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薪酬制度技术和薪酬管理流程,只有这样才算完成了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二)战略性薪酬管理的作用战略性薪酬管理作为企业构建竞争优势的一种工具,对于提升企业绩效和企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作用。1、对于提升企业绩效的作用战略性薪酬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绩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降低人工成本。这里讲的人工成本既包括直接人工成本,也包括薪酬管理等间接人工成本。人工成本一般要占组织整体运作成本的20%50%,一些服务行业的人工成本更是高达70%以上。因此,降低人工成本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对于初创企业和处在困难时期的企业,依靠有效的薪酬管理减少薪酬开支,对企业的生存与

53、发展更具有关键的作用。二是吸引和留住人才。一方面,薪酬管理具有吸引与甄选人才的作用。较高的薪酬水平和多样化的薪酬形式,可以吸引和激励企业的稀缺人才和创新人才;另一方面,薪酬以及管理问题也是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激励体系,对于吸引和留住人才是至关重要的。三是引导员工行为。一个设计优良的薪酬体系可以传达这样的信息:什么样的员工是企业需要和关注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企业认可并给予鼓励的?比如岗位薪酬有助于激励员工尽职尽责的行为;技能薪酬有助于激励员工学习知识和掌握更多技能的行为:而绩效薪酬则能促使员工为企业价值增值作出更大的贡献。企业可以根据对员工管理的需要,

54、设计符合战略需求的薪酬体系。四是促进劳资和谐。薪酬管理是一把双刃剑,不科学或不公平的薪酬管理往往是劳资争议的焦点。战略性薪酬管理以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为依据进行薪酬决策,通过企业战略将企业利益、部门利益和员工利益统一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局面,既缓解了劳资冲突,又促进了企业与员工的双赢。2、对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战略性薪酬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价值性。价值性指薪酬管理能否对控制人工成本、吸引和维系人才以及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等有直接和较强的影响。应该说,对上述因素不产生影响或影响较弱的薪酬管理行为,不具有对组织竞争优势的显著价值性。

55、二是难以模仿性。如果一个薪酬决策很容易被模仿,那么所有的公司都可以通过它来获得竞争优势,其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为了使战略性薪酬决策具有难以模仿性,必须将薪酬战略嵌入企业战略系统中,使得薪酬管理具有组织的专属性特征它根植于组织内部,内化为员工行为,最终与组织文化融为一体。三是有效的执行力。战略性薪酬管理的关键不仅在于它的制定是否科学,更重要的是它能否得到贯彻和执行,唯有如此,才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薪酬管理领域从不缺乏战略,缺乏的是战略执行,而薪酬的战略执行力又主要体现在组织全体成员对薪酬战略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上。七、 传统的薪酬战略(一)传统薪酬战略下的薪酬构成特点

56、在企业中,员工的薪酬构成包括基本薪酬、可变薪酬和员工福利三部分。在传统的薪酬战略指导下,企业员工的各个薪酬构成部分的特点如下:1、基本薪酬在传统薪酬战略下,基本薪酬是员工为企业工作所获得的绝大部分报酬,而这部分薪酬则主要依赖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员工所从事的特定的工作;二是在组织内部维持员工薪酬公平性的需要;三是与市场上、行业中或地区内的其他企业相比,支付具有竞争力薪酬的需要。其中,特定工作的价值是决定员工薪酬水平的最关键因素,而对工作价值的评价通常是通过要素计点法等职位评价方法来完成的。在传统薪酬战略指导下,企业的基本薪酬往往被划分成很细的、数量较多的等级,以适应员工在企业内部职位晋升和加薪

57、的需要。因此,在这种薪酬导向下,员工所关注的主要是职位的提升,而不是技能的增长,即使涉及技能的问题,员工所重视的往往也只是本职位所需技能的增长,而不是范围更宽的技能增长。对于那些现代企业非常看重的员工的内在个人能力特征和胜任素质(如灵活性、实践判断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也不支付报酬。2、员工加薪在传统薪酬战略下,基本薪酬在员工的总体薪酬收入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所以在最初272!的基本薪酬确定以后,基本薪酬的增长对于员工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传统上,员工基本薪酬的增长主要取决于晋升、绩效加薪或生活成本加薪。尽管后两种基本薪酬增长的依据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在传统薪酬体系中,绩效加薪和生活成本加薪之

58、间的界限却变得越来越模糊。尤其是在企业的薪酬预算水平不高时,绩效加薪的水平可能会仅仅比生活成本加薪高出一点点。这样,绩效奖励的含义就被弱化了,员工会逐渐将绩效加薪也看成是一种像生活成本加薪一样天经地义的权利,而不考虑个人或组织的绩效水平是否达到可以加薪的程度,3、可变薪酬:奖金在许多传统的美国企业中,除了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和销售部门的员工有资格获得不确定的奖金或参与年度奖金计划之外,大多数人都只能拿基本工资,再加上绩效加薪和生活成本加薪。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许多企业也实行了浮动工资或绩效工资计划。但是,由于在绩效管理尤其是绩效考核方面遇到很多问题,很多企业的绩效工资也

59、往往演化成了一种变相的固定工资,浮动工资或绩效工资根本拉不开差距。对于员工而言,他们也同样将这种浮动工资或绩效工资当成是自己的一种既得权利,而不是一种真正的绩效奖励或者是与企业分担风险的一种报酬4、员工福利从国际上来看,员工福利和额外补贴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起初数量不大,发展也比较缓慢,但是后来已经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成本开支项目,而对员工来说则成为一种重要的价值来源:用于儿童看护、卫生保健、学费报销,以及弹性支出账户的成本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企业承担的。过去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许多企业在福利上花了不少钱,但是并未将这种支出作为薪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没有认真研究和分析福利

60、如何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乃至企业战略目标服务,结果导致企业在福利上花钱很多,但是效果却并不明显。(二)传统薪酬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传统薪酬战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薪酬战略的目标定位过于单一。传统薪酬战略往往将薪酬目标界定在吸引、激励和保留员工方面,采用的战略通常是支付市场化的薪酬。由于不同的企业在目标以及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仅仅以吸引、保留、激励员工为目标的薪酬体系,无法保证薪酬战略配合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其结果往往是无法在组织中保持目标的一致性,薪酬体系是“自己过自己的日子

61、”,很多企业的薪酬体系甚至是简单地对竞争对手的一种拷贝。此外,传统薪酬战略下的薪酬体系大多以利润最大化为单一目标,只关注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等一些可量化的指标,对于处于激烈竞争环境当中的需要达成多元目标的现代企业来说存在很大的局限性。(2)传统薪酬战略过于强调单个职位的价值,而对跨职能和跨部门的团队价值重视不够。基本薪酬加上绩效加薪的战略,对于强调稳定性和一致性的职能组织来说是非常适用的,但是这种将基本薪酬与特定的、单个的职位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做法,对于强调创新、绩效、服务、流程以及速度等的组织来说却存在局限性。这是因为,这类组织依赖的往往是要求团队成员共同分享工作角色的跨职能团队,组织的整体绩

62、效比员工的个人绩效更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过分强调单个职位价值的薪酬体系显然是不适用的。(3)传统的薪酬战略难以适应扁平化组织的需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开始从原来的金字塔状职能型结构向扁平型结构转化。而传统薪酬战略的基本薪酬部分所强调的,却是保障性和职位的持续晋升,显然,这种薪酬导向是难以适应扁平型组织的要求的。在扁平型组织中,员工向上垂直流动或晋升的机会是非常有限的,个人和组织的成功也主要取决于绩效和员工的“横向成长”,即新的技能和能力的获得,而不是所谓的保障性。因此,原来的薪酬设计理念和思路就必须改变,以适应组织结构扁平化的需要。(4)传统薪酬战略的激

63、励性和灵活性不足。新的竞争环境要求企业不断改善绩效和生产率,改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同时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从而谋取竞争优势。而传统薪酬战略的激励性和灵活性却较差,尽管其中也有绩效加薪的成分,但是加薪的幅度很多时候仅仅维持在每年3%4%这种几乎接近生活成本上升率的水平,对员工和组织绩效的影响实际上并不明显。不仅如此,在传统薪酬系统中,除了福利部分外,其他部分为员工所带来的价值增值是停滞的或者是下降的,这对于追求生活质量的新一代劳动者来说也是非常缺乏吸引力的。八、 全面薪酬战略(一)全面薪酬战略的含义全面薪酬战略是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新型薪酬支付方式,它源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国。当时

64、美国的企业处在结构大调整时期,许多公司将相对稳定的、基于岗位的薪酬战略转向相对浮动的、基于绩效的薪酬战略,使薪酬与绩效紧密挂钩。全面薪酬战略的概念则在此基础上产生。全面薪酬战略(totalcompensationstrategy),也叫整体薪酬战略或总薪酬战略,是一种以客户满意度为中心,鼓励创新精神和持续的绩效改进,并对娴熟的专业技能提供奖励的新型薪酬战略。它摒弃了原有的科层体系和官僚结构,在员工和企业之间营造出了一种双赢的工作环境。全面薪酬战略关注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帮助企业达到组织目标的行动、态度和成就,其关键在于设计正确的奖酬计划组合,将传统的薪资项目和新型的奖酬项目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

65、挥薪酬对于组织战略的支撑作用。全面薪酬战略与传统的薪酬战略强调的着重点是不同的,它们的具体差异传统的薪酬战略与全面薪酬战略比较。(二)全面薪酬战略下的薪酬构成特点在全面薪酬战略下,不同的薪酬构成要素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出现了变化,这些薪酬构成部分的变化特点如下:1、基本薪酬在企业支付能力一定的情况下,尽量将基本薪酬水平紧密地与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保持一致,以保证组织能够获得高质量的人才利用基本工资来强调那些对企业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工作和技能。同时,基本薪酬还起着充当可变薪酬的一个平台的作用。2、可变薪酬全面薪酬战略非常强调可变薪酬的运用。与基本薪酬相比,可变薪酬更容易通过调整来反映组织目标的变化。在动态环境下,面向较大员工群体实行的可变薪酬能够针对员工和组织所面临的变革和较为复杂的挑战做出灵活的反应,这不仅能够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将员工和企业联系在一起,为在双方之间建立起伙伴关系提供便利,而且还能起到鼓励团队合作的效果。可变薪酬一方面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