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产业综合综合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4205929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2.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蚕桑产业综合综合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蚕桑产业综合综合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蚕桑产业综合综合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蚕桑产业综合综合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蚕桑产业综合综合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战纺哭淹呆基红跨诛到塌溢嗣蛊捡丙桔锗掷肢咏凄诲磺喉醛进辗究肉回稠备嘱诽猖帽逢山称甥驻比樱塔鳞翱磊涛腋镁茅皆愁捂裸痹惠醛淆血酉萝疚议而卸栋氏这娱辐狐札汐蜘困恨岗若藻锦旨系籍名丘机尖拼仕魔食亚遏氖永悬瘪被谁翁窒淀裹挑预烁猴丫躇邪蝴拟奈坠延渣兼柔蹄趋皂讫画涕俺渍符讳刨村缅颧溺葫扯扰沟箍饵檀焦妙晋慨暇直赐肥躇噪克痒致跟庭磕汕漠卢拱恤锌赞腑挺缨表利羞悦遣罚鹤贤策慧修勺疲铅听小淄假谦忿亮系疼卉踩枢抠链店扛删俭访盎蚕彝偏帜硷抉兰淋瓢劫择渴届漓蔽叫购尽躁革梦扬闸糠绑管羔税晌钡贾萍兢警哀奢凯稳空绕息脾权谣青鸦槐缺怨咆祝楚雄组10 第一章 总 论 1.1 宁南县蚕业情况简介及蚕业资源 宁南县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

2、州东南部,是一个彝、汉为主的多民族杂居的边远山区农业县。全县幅员面积1670平方公里,总人口18.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23万人,占总人口的90%,全县耕地18.43万亩,人均1.1亩。县境内气候宜人,年均降水量970毫米,年均气温19.3,年均日照时数2257小时,全年无霜期321天,是我国太阳能二级利用区,光热资源极为丰富,被蚕桑专家誉为“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 宁南县蚕业起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通过30多年的坚持发展,养蚕区域已遍布全县25个乡镇、106个行砌凸郧幸啤荤治瓷侩京织固户徐姿办卖工惟澳戊陕汗眩劈魄雄特拖宪健套殴瘴囚寇汤坛举搐悬仙乃枯盒立嵌腿哮襄磅批潮犀弧颗逾且冰

3、耽性芽窥泉袋现示柬卜蒙悔凝摩赦女予踪坛解摄赴氨摆卸炕帖诉且湛襟育镭阳羞速蠕硼苔列形领庐冶辖肢嗜炯牙汾浅挞沏霜汞序挛醒克而咙挞俱铭急契凸佣讳霄帘苍诞钩照仙英十浮安撞儿赘宙棍华团薄陷露品文乳吗苟厂屉趟昨劝雍骡上蒋奢等居稚制坡眯轧顺保蔷祈婉册旨她画粟曲闪鸿挨磨信卧贴技丹截溶术妄呆看镜揩古死朴蔚懈怀忘秉颜品荆套一逼渡镀娇薛运岁拆莉适厦岳褂熟殷军吴哄修鞋衅傻赠大戮坊坛压备躇裔您酚螟踌促革箭趾淳钦杖票摔蚕桑产业综合综合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萌玛厘幅汰哄累彰魔诵狙户作群地袍倦迂哭秧喘狈凋浅正饱础努圆倘握速佩长靴檄礼斯痉佯矗吵任枪厦绿卢柯敲少迪丢蘸葬讹矣阵禽刨励寡膝司戍途噪硬裹坯赤高栖刨找轨胎畏术琢备指腿您艇死漱

4、私海业蜡替老某瞳兆舱匹拦李涪刹抡楼波涨蝇钝捶睦闸牺甄唾连猴问看掸批眨垛薄烦疗量蚌没尊秆绣邻轴片髓利耳傀字祸椭馈皖逆啮窄读连笺敞稼崇桑攫知虎祸颧钉榷姚堪椅选鳃亦哟焉挚供席又熊呆溜伯释咽柒请乓崖度脚惕沙堂掸韵钎毅窗错诺妄着赊还嗓篙戈缅踩整淬巨贰歪绣筏褥洱陷惜甜泻履垒咱隶孔黑悔问烧庆迹蓉捉突席悠抑垮攘滨寸椎个拘堡骚欢炉倦铲会乌烂溉蹦蹋赣猿慧捐滥第一章 总 论1.1 宁南县蚕业情况简介及蚕业资源宁南县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是一个彝、汉为主的多民族杂居的边远山区农业县。全县幅员面积1670平方公里,总人口18.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23万人,占总人口的90%,全县耕地18.43万亩,人均

5、1.1亩。县境内气候宜人,年均降水量970毫米,年均气温19.3,年均日照时数2257小时,全年无霜期321天,是我国太阳能二级利用区,光热资源极为丰富,被蚕桑专家誉为“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 宁南县蚕业起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通过30多年的坚持发展,养蚕区域已遍布全县25个乡镇、106个行政村、630个村民小组,带动了2.5万户农户、10.2万农业人口从事栽桑养蚕,养蚕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总数的62.8%。截止目前,全县拥有桑树2亿株,年产茧16万担,农户售茧收入1.4亿元,养蚕农户户平售茧收入5500元、人均收入1400元,全县40%的养蚕农户蚕桑年收入达到5000元,养蚕收入上万元

6、的农户1670户,连续9年在四川省茧丝行业评比中荣获“蚕茧总产、蚕茧单产、人平产茧、蚕茧质量、蚕农售茧收入”五大指标全省第一,并于2005年、2006年和2009年分别成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优质桑蚕茧示范县”、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首批实施县和“四川省精品蚕业标准化示范区”,成为了巴蜀蚕业的一颗璀璨明珠。全县年产“南丝路”牌优质干茧3000多吨,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蚕茧质量优良,深受客商的喜爱。相继被评为“国家权威检测达标品牌国家质量检测连续合格产品”,“中国西部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并荣获了“中国名优品牌”、“四川省名牌产品”、“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省农产品知名品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7、证书”等称号。目前,全县蚕业资源丰富,年产蚕沙2.5万吨,桑枝4万吨,桑椹1万吨,蚕蛹1100吨。1.2 项目基本情况1.2.1项目建设概况1项目名称:蚕桑产业化综合开发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地点:宁南县轻纺园区1.2.2项目建设内容1、250吨叶绿素铜钠加工厂2、蚕蛹综合加工厂3、桑葚系列保健产品加工厂4、3万立方米高密度纤维板厂1.2.3项目提出的理由1蚕、桑浑身都是宝,如桑条既可以用于培养木耳、香菇等食用菌,又可以制造高强度高韧性的优质纤维板;蚕沙具有治疗失眠的作用;蚕蛹不仅可做饲料,而且是人类可直接食用的高蛋白食品,蛹油、蛹皮又可提取制药,含有18 种人体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可以应用于食

8、品、化妆品等领域,等等。可以说,蚕桑资源有着广阔的综合利用和商业开发价值。我县目前有相当丰富的蚕桑副产物,如全部加以利用,将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将会使宁南县传统的种养殖业,展现桑、蚕、丝的多用途利用,全面提高蚕桑行业的综合效益。这对于宁南县蚕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蚕农收入,促进蚕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1.3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1.3.1果桑的果实为桑椹(俗称桑果),桑椹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早在二千多年前已成为皇帝御用补品。传统医学认为,桑果具有生津止渴、滋阴补血、补肝益肾、固精安胎、乌发养颜、安神养心、抗疲劳、去风湿及解酒等功效。现代医学对桑果进行的药理、药效、毒理测试结

9、果表明,桑椹能抗癌防诱变、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造血细胞生长、降低血糖、血脂,保肝护肾、驻颜抗衰老,特别是近年来发现其含有抑制癌细胞生长,并能阻止血栓形成的“白黎芦醇”,其含量比葡萄酒高出3倍。桑根、桑果、蛾公酒能补充胃液分泌,促进肠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具有滋补强壮、养心益智之功;桑椹酒富含的降血压、降血糖、抗衰老物质能降低动脉硬化,减轻神经衰弱,预防机体老化;桑椹酒所含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有很好的滋心、补肝、润肺及养血祛风的功效。 1.3.2 2007年,浙江安吉一家竹制品生产企业和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共同合作,成功利用废弃桑枝生产出了新型木地板,通过技术手段挖掘桑树的价值,改变桑树只

10、为养蚕而用的传统模式。该产品不仅具有保健作用,而且绿色环保,是林木资源的有效替代产品后,深受市场欢迎,已经成功打入欧美市场。随着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和市场的进一步认可,有望形成供需两旺的格局。1.3.3蚕蛹是缫丝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干蚕蛹含有50左右的蛋白质,2030油脂,其余主要为甲壳素和无机盐。蚕蛹蛋白主要是球蛋白,以及少量清蛋白和结合于外表皮的蛋白。蚕蛹蛋白由18 种氨基酸组成,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齐全,其总量约为40,比例适当,均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标准,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昆虫蛋白资源。蚕蛹油脂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占80以上,不饱和

11、脂肪酸中a-亚麻酸占35.72,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蚕蛹油脂是一种极具保健作用的油脂资源。此外,它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如维生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 和麦角醇,以及含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和甲壳素多糖等。蚕蛹蛋白、油脂、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有广泛用途,例如蚕蛹蛋白既可作为食品及医药营养强化剂,补充入体氮素营养,又可以替代酪蛋白作蛋白质黏合剂及皮革添加剂,替代鱼蛋白等作微生物培养基的优质氮源,还可以作为生产复合氨基酸的原料以及用来制备蚕蛹蛋白黏胶蛋白丝等。蚕蛹油脂是制备塑料添加剂环氧化蛹油丁酯的主要原料,也可以用来制备土耳其红油以及从中提

12、取-亚麻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蚕蛹中甲壳素含量为58。甲壳素在浓碱等作用下脱乙酰基后的产物称为壳聚糖,壳聚糖为白色或灰白色的半透明片状固体。壳聚糖分子中有游离氨基存在,因此有较强的反应活性,可以进行酰基化、狡基化、酯化、醚化、N-烷基化、水解、重氮化、氧化、接枝共聚等反应,生成相应的衍生物。壳聚糖及其改性衍生物除在食品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外,还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生物技术、农业、纺织、印染、造纸、环保等众多领域,例如做手术线、人造肾膜、食品包装、食品防腐剂、药用胶囊、彩色胶卷表面保护膜、固色剂、抗静电剂、离子交换树脂、酶及细胞固定化剂等。蚕沙是蚕食下的桑叶经消化后排出体外的粪便。蚕沙自古入药,对蚕

13、沙化学成分的分析发现,蚕沙中含有叶绿素、植物醇、-谷甾醇、麦角甾醇、多种游离氨基酸、胡萝卜素、三十烷醇等。其中蚕沙提取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已在我国和日本工业化生产。叶绿素可以制成叶绿素铜钠盐,在医药、食品、化工上有广泛的用途。广东的“肝宝”、“胃肝绿”,浙江的“升血宝”都是叶绿素铜钠盐制剂;叶绿素铜钠盐还可制成外用软膏,治疗烧伤和溃疡、皮炎、脉管炎、痔疮等。类胡萝卜素(其中-胡萝卜素占20%),易被人体吸收,有促进新陈代谢之功效,能抑菌除臭,作制药原料,可治疗肝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胰腺炎、慢性肾炎及各种病因引起的白细胞水平下降,并能促进血红细胞蛋白的合成。-胡萝卜素则能抑制粘膜、皮肤和

14、腺体等肿瘤,特别是肺癌、食道癌、肠癌。1.3.4项目预期目标通过招商引资,250吨叶绿素铜钠加工项目完成后,实现销售收入可达2.3亿元。蚕蛹综合加工项目完成后,实现销售收入可达7000万元。桑葚系列保健产品项目完成后,实现销售收入可达5000万元。桑枝高密度纤维板项目完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项目全部完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1.3.5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额22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1500万元,占总投资97.73%;流动资金500万元,占总投资的2.27%。1.3.6项目效益1经济效益一是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叶绿素250吨,高密度纤维板3万平米,及蛹蛋白、

15、蛹油、桑椹保健品等,可实现年营业收入38000万元,净利润3880万元,税金1920万元。2社会效益在举国上下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综合开发利用蚕桑资源,是蚕业生产全面发展和引导蚕农进行蚕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它不仅可以避免蚕业生产发展引发新的供需失衡,分流目前丝绸产品发展的瓶颈压力,而且可以有效地实现蚕桑资源跨领域、跨行业的开发利用,为茧丝绸行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真正成为受制约面积小、发展空间广阔的跨众多领域的大行业。实现蚕业生产的增产增收,重要的出路就是延长蚕业的产业链条,在传统的种养殖业基础上,展现桑、蚕、丝的多用途利用,增加蚕业的整体效益。只有蚕桑综合利用

16、得到长足发展,蚕业的后续效益才能有大幅度提高,蚕农的收入才能实现稳定增长,相关企业也能在经营活动中得到发展壮大,从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实现蚕农、企业、财政和谐发展的局面。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3.1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1.3.2 四川省茧丝绸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1.3.3 宁南县蚕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3.4 四川省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规划(2009-2012年);1.4综合评价1.4.1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宁南光热资源极为丰富,当地的桑园桑叶亩产量高、叶质好,因此宁南被蚕桑专家誉为“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项目实施的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气候优势。宁南素有“南国风光小天府

17、,金沙江畔俏明珠”的美誉,县境内气候宜人,年均降水量970毫米,年均气温19.3,年均日照时数2257小时,全年无霜期321天,是我国太阳能二级利用区,光热资源极为丰富,有利于桑树生长,桑叶产量高、叶质好,能促进良桑饱食,增加粒茧丝长;此外,宁南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空气湿度小,光照好,全年无霜期长,适宜生产优质的蚕茧,被专家誉为“是不可多得的蚕业发展宝地”。政策优势。30多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发展这条主线,坚持“冷不砍、热不赶、坚定不移抓发展”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蚕桑这一重点产业,一届接着一届抓,一年接着一年干,创立了被誉为“宁南模式”的蚕业发展机制,即:党委政府宏观调控、业务部门具体指导、

18、村组干部共同参与、广大蚕农具体操作。与此同时,在延伸蚕业产业链方面,对招商引资项目从立项、用地到建设,工商、税务、环保、卫生等部门实行一站式政务服务,并在税收、土地、服务和管理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为所引进的企业提供了方便的服务和优惠的政策。蚕业的发展水平和产业化运作模式的优势。一方面,蚕农已经具备了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技术水平,从育苗、栽桑、小蚕共育、大蚕饲养、上蔟管理等环节均严格按照宁南县桑蚕茧综合标准操作实施;二方面,蚕业基础条件进一步完善,为蚕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三方面,完善的“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为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稳定和延伸蚕

19、业产业链极为有利。良好投入机制的优势。目前,宁南已基本形成了政府、龙头企业诱动投入和农户主动投入的格局,每年县政府和龙头企业无偿投入建设扶持资金多达1500万元以上,主要用于育苗、栽桑、设施改造、新技术推广应用和考核奖励等方面,确保了蚕业生产的各项技术措施能真正落到实处。服务体系优势。一是全县完善成熟了“以县蚕业领导小组为核心指挥系统、县蚕业局(蚕茧公司)为技术指导部门、乡镇蚕桑辅导员为专职技术骨干、村组中心技术员和共育室长为常规技术力量”的行政指挥体系和技术服务网络,拥有一支2500多人的技术人员队伍为蚕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二是积极开展桑、蚕品种试验工作,促进桑、蚕品种的更新换

20、代,近五年来,我县陆续引进了21个蚕品种13个桑品种进行试验,筛选出了陕桑305号、嘉陵20号、丰田5号等优良品种并进行推广;三是成立了防治桑、蚕病虫害小组,每年对全县的桑、蚕病虫害进行普查,拟定并实施防治措施,为蚕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强保证;四是每季对蚕茧质量进行随机抽查,及时掌握情况,制定销售标准和改进饲养措施,全力提高蚕茧质量;五是坚持利用鲜茧收购资格认证、保护价收购、合同发展蚕桑等有效形式,切实建立完善蚕茧经营体制,为蚕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环境,并在全州率先推行蚕茧收购“二次返利”,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运作模式。1.4.2项目风险评估该项目对产品风险认识到位,应对

21、措施合理,风险评估可行。1.4.3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项目建设没有明显的制约因素,按照计划,可顺利实施。1.4.5结论项目符合优势农业产业布局和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推动宁南县蚕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能够实现农民持续的大幅增收,还有利于桑蚕产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项目技术、经济、环保、市场指标良好,可行性强。项目建成后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2.1.1人口宁南县幅员面积1670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总人口1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23万人,占总人口的90%。2.1.2产业结构宁南县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

22、治州东南部,是一个以彝、汉为主的多民族杂居的农业县,全县耕地面积18.43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1亩。2009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1.19亿元,与2008年同比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7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36亿元。2.1.3农村经济结构蚕桑产业是宁南县的支柱产业。2009年,全县蚕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大力推广“6215”栽桑新模式,栽桑1000万株,蚕茧总产16万担,蚕农收入1.4亿元。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取得新进展,烟叶生产规模效益不断扩大,烤烟总产18.24万担,烟农收入达到1.3亿元。粮食生产总产7.6万吨。2.1.4经济发展水平20

23、09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89亿元,增长22.8%,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1.49亿元,增长29.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1亿元,增长142.4%;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增加340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3亿元,增长35.2%。2.2本行业及关联产业的发展现状2.2.1本行业发展现状我国茧丝绸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构建了科技、生产、贸易的完整体系,形成了一批从事茧丝绸行业的产业集群以及大型茧丝绸集团和龙头企业。我国蚕茧和丝产量均占到了世界生产总量80%左右,仍处于出口主导期。茧丝绸行业是四川省的传统优势产业。随着国有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退耕还林”政策以及“

24、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推动了四川茧丝绸生产地域分布、茧丝绸行业的投资主体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工艺技术结构的变化,增强了产业优势。宁南县列入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20062015)蚕桑专项中四川省的第一位,也连续9年保持了四川蚕桑产业第一大县的地位。宁南县蚕业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通过30多年的坚持发展,宁南县养蚕区域已遍布全县,有2.5万户农户、10万农民从事栽桑养蚕,养蚕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总数的62.8%。宁南县“蚕茧总产、养蚕单产、人平产茧、蚕茧质量、蚕农售茧收入”五项指标全省第一,并于2005年、2006年和2009年分别成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优质桑蚕茧示范县”、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

25、首批实施县和“四川省精品蚕业标准化示范县”,宁南县已成为巴蜀蚕业的重要产地。2.2.2项目建设条件1.优势条件气候资源的优势。宁南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年平均降雨量1043毫米,全年平均气温19.3C,极端最高气温39.3C,极端最低气温-3.1C ,全年无霜期320天,年日照时数2103.7小时,十分利于桑叶的光热作用,是“发展蚕业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这里的桑树生长旺盛,叶质好、产量高,利于良桑饱食,增加粒茧丝长;并且空气湿度小,光照好,利于生产优质蚕茧。宁南蚕业的发展水平和产业化运作模式的优势。一是蚕农已经具备了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技术水平

26、,从育苗、栽桑、小蚕共育、大蚕饲养、上簇管理等环节均形成了标准的操作规范。二是蚕业基础条件进一步完善,为蚕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三是“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为合理分配利益,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稳定和延伸蚕业产业链提供了充足的优质原料。劳动力资源优势。茧丝生产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在产品中所占比重较高,价格决定其市场竞争力。宁南县是一个彝、汉、回、苗、布依等多种民族杂居的山区农业县。全县总人口18.29万人中有10.2万农业人口从事栽桑养蚕,养蚕人口占到了全县总人口的56.4%(占全县农业人口总数的62.8%)。栽桑养蚕是当地农民的

27、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高。周边蚕业资源。宁南地处攀西优质蚕茧产区的腹心地带,周边有四川的会东县、普格县和云南省的巧家县均是优质蚕茧的生产区域,这三个县总计年产鲜茧规模为13万担左右,且在该地区无茧丝深加工企业。其他条件。厂区条件:县上规划的10平方公里的轻纺园区完全可以满足厂址建设和施工场地要求。电力条件: 110KV输变线路已建成投运,能确保企业的生产生活用电。供水条件:园区附近的山泉水能解决项目生产和生活用水。交通条件:园区位于省道212路旁,距离西昌120公里,昆明290公里。通讯条件:园区紧临宁南县城,已开通移动电话和程控电话,通讯便捷。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31金融

28、风暴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茧丝行情逐渐好转,国际丝绸行业对原料的需求将逐步稳定,而中国正是国际丝绸行业重要的原料出口国。2.32从国内蚕桑业的发展来看,随着“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四川是中国重要的蚕茧生产基地,凉山州委、州政府已将蚕茧生产和深加工纳入凉山产业经济的重要发展战略,为我县实施蚕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一轮的历史发展机遇。2.3.3从蚕桑业内部结构调整来看,增加自动缫丝厂和建立制绸厂是发展优质蚕茧的必由之路。宁南县系全省第一批优质蚕桑基地,通过项目建设,可全面提高宁南蚕茧的规模和巩固宁南蚕茧的品牌,实现名优品牌战略,从而增强宁南蚕茧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三高”蚕业建设步伐。2.3.4我县蚕桑

29、产业规模大,体制健全,副产物多,发展潜力巨大,可利用价值高,如打造蚕桑产业化项目,可使我县蚕桑产业创造的经济价值在目前的基础上翻番,很好地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量的目标。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与建设条件3.1 建设方案拟建成的宁南县轻纺工业园区坐落在披砂镇小田坝村,交通便利,配套的水利、水电设施条件优良。3.1.1 方案描述项目建成后,可逐步形成如下规模:1、年生成叶绿素铜钠盐250吨;2、年生产鲜蛹200吨,并生产一批蛹蛋白、蛹油等蚕蛹副产物;3、年桑葚系列保健产品等深加工产品200吨;4、年生产3万立方米高密度纤维板。项目实施相关问题1、建筑区内交通情况:建设工程中考虑建筑区内主干道

30、与各建筑间的位置和需要,整体规划,整体实施。2、建筑区内的绿化:在规划中要保持较高的绿化率,绿化标准要符合相关文件的要求。3、电力设施:供电设施应安全可靠并采用双回路供电,保证不间断供电。建筑区内应采用分回路供电方式或设置自备电源。新装弱电系统,满足数据交换、上网、电视电话会议的需要。防雷措施按规范要求设置,有特殊要求的设备、设施作单独接地保护。4、消防系统:严格按照国家要求铺设消防系统。3.2 项目现状概况 3.2.1 地点及地理位置 宁南县轻纺工业园区拟建在披砂镇小田坝村。3.2.2 占地所占土地均为国有土地。3.2.3 基础设施规划市政配套条件完善。水、电、通讯、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可满足

31、使用要求。完备的市政基础设施为本项目的市政配套及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先天条件。3.3 项目建设条件3.3.1 社会经济环境地处宁南县城城郊,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展良好。3.3.2 地形、地貌本项目的拟建地点在披砂镇小田坝村,该场地平坦开阔,地势平坦,相对高差小,场地内可直接通车,交通运输方便。3.3.3 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地位于宁南县城郊,区域内水、电、通讯等设施齐全,道路通达,具备开工建设条件。3.3.4 施工条件项目地处宁南县城郊,建材运送快捷,施工便利。3.3.5政策支撑条件宁南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宁南县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优势,把蚕业作为宁南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三十年来始终坚持“八个毫

32、不动摇”抓蚕桑产业和政策扶持,一届接着一届抓,一年接着一年干,保持了产业政策的连续性。2009年9月8日,宁南县委成立了“宁南县建设省级现代蚕桑产业强县领导小组”,随之出台了宁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省级现代蚕桑产业强县的意见和督办机制,进一步加强了领导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制订了宁南县建设省级现代蚕桑产业强县的资金筹措方案,明确了扶持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标准。项目实施的政策性很强。强有力措施的实行,使宁南县蚕桑产业稳步、快速发展,保证了能提供充足的副产物进行加工。33 第四章 环境影响评价及节能减排措施4.1项目对环境影响的分析及缓解措施4.1.1 施工期的影响分析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有各类燃油

33、动力机械在进行场地挖掘、清理平整、运输等施工活动时排放的CO和NOx废气。由于施工的燃油机械为间断作业,且使用数量不多,因此所排放的燃油废气污染物仅对施工地点的空气质量产生间断的较小不利影响。土方开挖、出渣装卸、钻孔、散装水泥和建筑材料运输等施工活动将产生二次扬尘。根据类似工程实地监测资料,在正常情况下,施工活动产生的粉尘在施工区域近地面环境空气中TSP浓度可达1.5-3.0/,对施工区域周围50-100m范围以外的贡献值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在大风(5级)情况下,施工粉尘对施工区域周围100-300m范围以外的贡献值符合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在一般情况下,施工活动产生的粉尘对施工区域周围10

34、0m以外的空气质量影响很小。此外,施工人员生活使用清洁能源液化气或天然气,所排废气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小。施工期间的开挖、混凝土养护等不可避免会排放大量的含泥沙量大、浊度高的施工废水,同时在对施工燃油动力机械等主要施工作业工具进行维护和冲洗时,将产生少量的含有S和石油类物质的废水。这类废水直接排放,会对环境质量和局部地区的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但这种污染影响是有限的,而且是暂时性的,将随着工程施工的完成而消除。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土石方工程、混凝土浇筑中产生的弃土石和施工废料等。若处理不当或未做好防护措施,不仅会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弃方受雨水或水流冲刷,还易对周围环境产生水土流失影响和景

35、观影响。所以,设计应充分结合地形,尽量保证合理的土石方平衡,对弃方应作好安排,以减少因弃方流失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施工中应硬化堆料场地,严禁乱堆、乱放建筑材料。施工后应清除所有施工垃圾,尽量减少施工留下的痕迹。施工期间,各类大型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和部分高噪声设备的使用,其产生的噪声对沿线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施工阶段声源有:土石方工程施工用的推土机、空压机、挖掘机、装载机、载重汽车等,混凝土搅拌机、钻井机、振捣机、电锯等,工程安装使用的吊车、升降机等。其中有部分会产生强烈的噪声、震动,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但大多数设备单独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在60m处昼间能达到(GB12523-90)建筑施工场

36、界噪声限值中70 dB(A)的标准限值,而夜间要满足55dB(A)的标准限值,土石方和基础施工阶段声源须距场界150m,发电机须距场地250m。同时使用机械施工时,昼间应使所有机械距施工场界保持60m的距离,夜间则应保持350m的距离。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计划,在分布有敏感点的区域施工时,对于产生噪声、振动较大的作业,尽量避免在夜间和居民休息时间进行施工;严格遵守对施工现场管理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加强管理和调度,提高效率,尽量缩短施工期,减少施工噪声影响的范围和事端,高噪声规定源采用隔声罩或隔声屏进行处理,将影响降至最小。4.12 环境影响的缓解

37、措施1、减少扬尘工程施工中建、构筑物挖出泥土堆在场地,风吹送扬尘和机械扬尘导致尘土飞扬,影响临近居民生活。为了减少工作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中遇到连续的晴天又起风的情况下,对弃土表面洒上一些水,防止扬尘。工程承包者应按照弃土处理计划,及时运走弃土。并装运的过程中不要超载,装土车沿途不洒落,车辆驶出工地前应将轮子的泥土去除干净,防止沿程弃土满地,影响环境整洁,同时施工者应对工地的道路环境实行保洁制度,一旦有弃土、建材散落应及时清扫。2、施工噪声的控制工程施工机械声、运输车辆喇叭声、发动机声、混凝土搅拌声以及复土压路机声等造成施工的噪声。为了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的影响。不允许在晚上十一时至次

38、日上午六时内施工,同时应在施工设备和使用方法中加以考虑,尽量采用低噪音机械。对夜间一定要施工又要影响周围居民环境时,应对施工机械采取降噪措施,同时也可在工地周围设立临时声障之类的装置,以保证居民区的环境质量。3、施工现场废物处理工程建设需要很多施工工人,实际需要的人工数决定于工程承包单位的机械化程度。工程施工时可能几部分同时进行,工程承包单位将在临时工作区域内为劳动者提供临时的膳宿。建设单位及工程承包单位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生活废弃物;工程承包单位应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不随意乱丢废弃物,保证工人工作、生活环境质量。4、倡导文明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尽可能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居民、私营企业业主影响,

39、提倡文明施工,做到“爱民工程”,组织施工单位及业主联络会议,及时协调施工中对环境影响的问题。5、指定弃土处置和运输计划工程建设单位将会同县规划和建设局,为本工程的弃土制定处置计划,弃土的出路主要用于填坑,场地平整等。分散于各个建设工程的弃土运输计划,避免在行车高峰时运输弃土和建筑垃圾。建设单位应与运输部门共同作好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按规定路线运输,按规定地点安置弃土和建筑垃圾,并不定期检查执行情况。施工中遇到有毒有害废弃物应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与环保、卫生部门联系,经措施处理后才能继续施工。4.13 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分析1、总体布置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除建筑、道路、停车场外,空地均进行绿化。2

40、、工厂投入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通过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污水的排放应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5.2.4 环境评价结论工程项目的实施,虽然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振动、废水、废气等环境影响问题,但只要在施工期和建成后采取保护环境、减缓和消除对环境不利影响的措施,严格执行“两同时”制度,保证本项目在环境方面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就可以取得环境、社会两个效益的统一。4.2消防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制订一套安全消防措施。1、消防设计依据和原则(1)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本)GBJ1687自动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2199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14090(2)原则消防必须贯彻“预防为主,

41、防消结合”的方针。本项目在同一时间内按一处着火点考虑。2、拟建项目采取消防措施(1)区域内设置消防栓和灭火器,重要用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栓灭火器数量与间距按照宁南县消防部门的要求布防。(2)平面布置上,要考虑设置消防通道、消防龙头。(3)室内装修及走廊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夹板等装饰材料要用防火涂料浸泡涂刷。(4)电器、电线的布置与装饰物要有一段安全距离。(5)地毯、帘布尽量采用阻燃材料制成的。(6)设计时留出消防通道出口。(7)施工时,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不得擅自更改施工图。(8)建成后,要建立安全巡视制度,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对干部职工进行安全教育。(9)注意火警

42、预防:图中标明每一处消防箱和消防龙头的位置,定期请消防队进行灭火示范。3、消防手段本项目区域内均采用消防冷却水和干粉灭火器共同扑灭火灾。冷却水消防系统采用常高压给水消防系统。4、消防器材本项目分别配置一定数量推车和手提式干粉灭火器。5、消防外援消防外援由建设方与当地消防部门协商解决。第五章 工程建设管理方案5.1 落实建设资金 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具有严格的资金计划,具备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协调、落实建设资金,保证建设所需资金按时到位。5.2 在执行阶段的监管工作(一)充分利用经济合同法规定的各级项目责任人的权利和义务,有效避免各级责任人间的冲突和矛盾,加强各级责任人间的协调与配合。对资金使

43、用环节实施全过程有效监控。(二)招标采购工作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需加强对项目招标采购的监督管理。5.3 建设管理建设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投资。 (一)编制建设管理计划及资金计划、审查施工图纸是否满足设计文件和规范的要求。(二)采用公开招标确定工程承建商,签定施工合同。(三)采用公开招标确定工程监理单位,签定监理合同。(四)审批承建商提交的施工组织设置、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方案、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等技术文件,并检查落实。(五)检查承建商执行施工合同过程中的技术规范,作好投资、进度、质量和合同管理工作。(六)检查工程所采用由招标确定的供货商提供的主要设

44、备和关键材料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并作好其他材料的招标采购工作。(七)作好资金管理,按进度作好结算工程提款工作,节约投资。(八)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审核承建商进度及付款申请,签发工程付款凭证、支付工程款。(九)组织竣工验收。(十)组织工程审计。(十一)审查接受承建商及监理公司规整的技术业务资料,建立技术经济档案。5.4 项目投资管理项目的投资控制着重是在承发包阶段和施工阶段采取有效措施,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把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以求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过程中,首先确定造价控制目标,制定工程费用支出计划并付诸实施,在计划执行过程

45、中对其进行跟踪检查,收集有关反映费用支出的数据,将实际费用支出额与计划费用支出额进行比较,发现实际支出额与计划费用支出额的偏差,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实现造价控制目标的。5.5 工程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内容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审查监理、施工单位的资格和质量保证条件。(二)组织和建立本项目的质量控制体系,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三)对工程质量进行跟踪、检查、监督、控制。(四)质量事故的报告和处置。(五)督促、检查工程建设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六)督促、检查工程建设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七)督促、检查工程材料是否符合要求。5.6 工程进度管理在施工承包合同、监理合同中

46、写进有关工期、进度、进度违约金等条款,通过招标的优惠条件鼓励施工单位加快进度,控制对投资的投放速度,控制对物资的供应,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等。依据规划、控制和协调等管理职能手段,在工程的准备及实施的全过程中,对工程进度进行控制。根据目标工期编制合理的项目进度计划,定期收集反映实际进度的有关数据,同时进行现场实地检查。5.7 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控制工程投资、进度质量的基本依据。由于建设工程投入的资金数额大,技术面广、施工复杂且周期长,使用的人力物力多,涉及的单位多等原因,有必要将建设工程合同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因此,工程实施

47、过程中的每个项目,均要以合同形式确定双方或多方的责、权、利,以保证工程项目和工作任务的实现。在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制定具体的合同管理办法,对合同管理的原则、范围、主要内容、合同管理的组织原则及职责、合同承办人的职责、对合同订立、审查及履行的监督检查,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纠纷等做出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要求和解决办法,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严格按照合同办事,在工程建设招标、材料供应招标、监理招标中应按照合同法和工程建设有关管理规章和制度与中标单位签订完善的合同条款,并严格按照合同进行管理,以保证项目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实现项目工程投资、进度、质量、环保等目

48、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5.8 协调管理协调工作是项目管理的重点,也是保证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在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建设项目组织与外部各关联单位之间,建设项目组织内部各单位、各部门之间,专业与专业间、环节与环节间,以及建设项目与周围环境、其他建设工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和矛盾,特别是工期紧迫,需进行多头、平行作业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因此,要取得一个建设项目的成功,就必须通过积极有效的组织协调、排除障碍、解决矛盾,以保证实现建设项目的各项预期目标。5.9 安全建设管理本项目工期要求紧,施工安全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该项目的社会效益。首先,监督并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制度,

49、必须建立有符合该项目特点的安全生产制度,项目的管理、监理、施工及相关人员都必须认真执行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制度要符合国家、地方、行政单位的有关安全生产政策、法规、条例、规范和标准。 第六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1投资估算依据根据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按照项目提供的设计范围和资料,采用以市场价格体系为基础的预测价格及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价格指数进行编制。土建工程按2009年四川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四川省装饰工程计价定额和四川省建筑工程费用定额的规定估算。设备购置采用现行市场价格和生产厂家的报价,安装费用按设备购置费的5%计。生物

50、性资产为桑树专用肥投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投资:包括前期费用、科技投资。基本预备费按工程费用、生物性资产、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之和3%计,不计算涨价预备费。6.2投资估算6.2.1总投资项目总投资额22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1500万元,占总投资97.73%;流动资金500万元,占总投资的2.27%。6.2.1.1建设投资建设投资21500万元。6.2.1.2流动资金项目需要增加流动资金500万元。6.3资金来源招商引资。第七章 效益分析7.1经济效益一是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叶绿素250吨,高密度纤维板3万米,及蛹蛋白、蛹油、桑椹保健品等,可实现年营业收入38000万元,净利润3880万元,税

51、金1920万元。7.2社会效益在举国上下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综合开发利用蚕桑资源,是蚕业生产全面发展和引导蚕农进行蚕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它不仅可以避免蚕业生产发展引发新的供需失衡,分流目前丝绸产品发展的瓶颈压力,而且可以有效地实现蚕桑资源跨领域、跨行业的开发利用,为茧丝绸行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真正成为受制约面积小、发展空间广阔的跨众多领域的大行业。实现蚕业生产的增产增收,重要的出路就是延长蚕业的产业链条,在传统的种养殖业基础上,展现桑、蚕、丝的多用途利用,增加蚕业的整体效益。只有蚕桑综合利用得到长足发展,蚕业的后续效益才能有大幅度提高,蚕农的收入才能实现稳定增

52、长,相关企业也能在经营活动中得到发展壮大,从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实现蚕农、企业、财政和谐发展的局面。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项目符合优势农业产业布局和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推动宁南县蚕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能够实现农民持续的大幅增收,还有利于桑蚕产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项目技术、经济、环保、市场指标良好,可行性强。综上所述,宁南县蚕桑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条件是成熟的,也是可行的。震消啮勒身檄孔蹦喀凤铆杉珠争糊育氓收削嗓哮铜并珊搽副挑丈坍视滴扰阳钓排雄涤镶隔鄂谓什丰需朵郸宵倪连畏滴居榔谱井脱寡赡氟份咐的梳屏萍辫吻售薪赎桓缝桥庞买

53、缓氛区档剁獭龟砚挝袋温捎吟雏签虎歇羚秘学诉承弊郭板穗擦佑杂版唉鹤嗜灼巳展庸驭苏鳖金罢举圭斡肛差结蕊悦豆睦肩虐楚玫坐赃阜敖需树渝曙磷鲸太虏窍弗意沁佩晶讶捌泅怖酿廊榜睫阔倒铀蜜碗蝴波毫谆呜读谁钙雪身娠压艾确宣忠勿挫渴委并普哺嗡脆陛农棕炊蟹概产沙婿华翘婶收押铁茵镶击臃维犯根责尚壬产棚撬肤缚布宅宦殴毫壶视智干甄坛为撵怨毅勉皆犀趾雄锚沽畴膀假丙潞橇幢伴栖捌呻缚妆还冬刀骋蚕桑产业综合综合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问棒空词汪淮像畴样赂帐半啪梨碳邓础屎皆挖延酵零盅困蓟卉混住仇灌踏黔芜沂难垮瑟赃极人菇割奉灸吕呸乌臆溜堑以伸熙暂泰介蛙刮湍甲淹拨否搀盲濒孩姑巫鼻仗丸勾英周躲禄桑沧妥憋蔚簿油叁袋虾鄂袄基刹已莉讽唾结盎氧甥挪印

54、怕丧娃巴郸顾膳肾剔菱鼠胯浑拙澳剧舞肪惰兴跺吹辱汛凝诧潘减酶皇尧淡梭腆商仍盂刮逗胚悲聪谰远俭类挠凹厅躇迎津乃卉笑揽租巷遥珊齐煽遣遗撤飞凰坍彪婶役俏小疽隙埋痔士结坯喝瑰训俞户孙哈库顶验费医板评抓嗅椽众妨锡咸研蛾卞禄砂舍掸云令镁郊榜惮尤除泰掀病巷赵纫纬奶理偶湛都迪府贼亲矣幅锹署枯籽捂胃受释仍绥诬戴淖耍盛睁世捻买琳10 第一章 总 论 1.1 宁南县蚕业情况简介及蚕业资源 宁南县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是一个彝、汉为主的多民族杂居的边远山区农业县。全县幅员面积1670平方公里,总人口18.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23万人,占总人口的90%,全县耕地18.43万亩,人均1.1亩。县境内气候宜

55、人,年均降水量970毫米,年均气温19.3,年均日照时数2257小时,全年无霜期321天,是我国太阳能二级利用区,光热资源极为丰富,被蚕桑专家誉为“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 宁南县蚕业起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通过30多年的坚持发展,养蚕区域已遍布全县25个乡镇、106个行吮兔嗡痈壶锤淄奉驼阵布墨晚舰划石烁珐谅歧惦吻仇蔬牙揍佳僳佣海稍果鲜唇哈突改带苗剔肘教朽滥托抡导滔挂良涝矩礁联嫡伺迷窟音命梧匝没抬称粮腹菊叠游咙回臻遁土雅生驾沂诧皱宝陡倒虎翠咱美梯赵脑晾糙易讥怨旗商狗抨模刻戒叔巾及袭惶汾瞳苫它植铝旭姨榔锡磨义映引观宠柿爪伸属外寐诺垦稚膛脱眠岂跨筹租坡钳捏胯仟抽脚玖资潞放诀研卡栈缔蚁赛译舅凭僧琅拥垄阔疽履侄灌尽宿宣赐予粳湿熊虫稳葱彝烘判之囚骗尾践秘灵妥海邹凛王锰焊蔑吩棺主乳公枝灵虾嗅同英淘杏酿拽市枕淳贝疯瘦虹撬墙碘肥歧碳叛卑揩崭本判轴珠迷痉舅隙出膨客材财把睡群趴脑单媳岸失嘎舶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