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刑法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74175065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历代刑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历代刑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历代刑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中国历代刑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代刑法(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刑罚是对犯罪分子进行刑事制裁、 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工具。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开始, 犯罪现象就从来没有消退过, 而且也永远不可能消失。 自从国家正权的建立,就代表着公力救济取代了私力报复, 国家成为了唯一有权行使刑罚权的主体,从此,人类告别了原始社会时期的血亲复仇, 人类向文明和理性迈进了一大步。由于原始社会的报复思想的痕迹依然存在, 所以在最初的奴隶社会时期, 刑罚多为肉刑, 较为野忙。对于夏代和商代的刑罚制度, 目前还缺乏有效的考古证据,仅能根据史书记载略知一二。在西周时期,礼法并存,统治者实行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的刑事政策,认为治国应当以德为主,以刑为辅。这一时期,形成了较为

2、完整的奴隶制五刑,即墨、劓、刖、宫、大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经济形态向封建制经济形态过渡的一个时期 ,而战国时期被多数历史学家定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这一时期 ,刑罚制度主要还是沿袭了西周的刑种 ,总体上没有大的变化 .值得提出的是 ,这一时期 ,大量的成文法出现并向社会颁布 (在这以前的朝代中 ,由于受当时宗教思想的影响 ,统治者制定法律但不公之于众 ),如和 , 其中以魏国法家改革派李悝颁布的 影响最大 .秦国在商鞅变法中 ,改法为律 ,同时规定了什伍连坐的制度 ,把全国百姓五户编为一伍 ,十户编为一什 ,在什伍组织中 ,一人犯罪 ,其他人必须向官府举报 ,否则要连坐受刑 .按

3、照秦国的法律 ,告奸者与杀敌一样受赏 ,而匿奸者与降敌同罪 .秦朝统一以后 ,基本上沿用了原来秦国的刑种.当时全国统一的法典是 .秦朝的法定刑有黥刑 劓刑 徒刑 宫刑 死刑 罚金刑 株连刑等等 .其中的徒刑非常完善 ,从重到轻分为 :(一)城春 (男犯 )城春舂 (女犯)(二)鬼薪 (男)白灿 (女)(三)隶臣 (男)隶妾 (女).其劳役的时间和劳动强度依次递减 ,且女犯的劳动强度小于男犯 . 这一徒刑不仅有效地惩罚了犯罪 ,同时也给当时修筑长城等大型工程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秦朝的法律过于严苛 ,这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一个次要原因 .所以后来的西汉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的教训 ,实行了较为宽松的刑

4、事政策 .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下令废除肉刑制度的皇帝 ,他将斩左趾改为了笞五百 ,把斩右趾改为了弃市 .汉景帝继续执行废肉刑的政策 ,他下令废除了宫刑 (但宫刑在汉武帝时期又恢复了 ),同时规定笞刑不得超过二百 ,行刑时不得换人 ,以尽最大限度防止受刑人死亡的情况 .汉亡以后 ,中国历史进入了长达 300 多年的大分裂 大动荡时期 .这一时期 ,各个割据政权虽然在法律制度上多有变革 (如改变刑法典的结构 ,魏律将具律改为刑名 , 增加了法例 , 将名和例合并 ,置于律首 ;增加了若干保护封建统治阶级特权的法律制度 ,比如八议制度 官当制度 ,等等 ),然后在刑种上没有多大改革 .隋朝时 ,

5、中国终于确立了封建制五刑 ,从而奴隶制五刑彻底结束 .隋文帝制定了, 减轻了刑罚的残酷性 ,规定灭族刑仅适用于谋反 谋大逆和谋叛三个罪名 ,将笞 杖 徒 流 死规定为法定的刑种 (即封建制五刑 ).唐代基本上继承了隋朝的刑罚内容 ,规定死刑只采取绞和斩两种方式 (绞刑轻 ,斩刑重 ).当时全国的刑罚分为二十等 ,分别是笞十 ,笞二下 ,笞三十 ,笞四十 ,笞五十 ,杖六十 ,杖七十 ,杖八十 ,杖九十 ,杖一百 ,徒一年 ,徒一年半 ,徒二年 ,徒二年半 ,徒三年 ,流 2000 里 ,流 2500 里,流 3000 里,绞 ,斩.唐律还限制了刑讯制度 ,规定拷打犯人只能用杖刑 ,且所杖之数不

6、得超过 100 下(对于轻刑犯 ,所仗之数不得重于可能判处的刑罚数目 ).五代时期,统治者第一次执行了凌迟死刑。 而这一制度被辽朝所沿用, 并且第一次成为了法定刑。而且,这一时期宋朝的刑罚制度也趋于严苛,除了五刑以外,又出现了刺配刑, 这是将古代的墨刑又恢复了, 应当可以说是刑罚制度的一大倒退。元朝统一以后,基本上沿用了自隋唐时期形成的封建制五刑的制度,不过元朝对于笞和杖刑的数目不一样,分别是十七、二十七、三十七,如此直至一百零七;同时,元朝废除了绞刑,死刑改为斩和凌迟两等。随后的明清两代沿用了元朝的死刑制度,用斩和凌迟两种方法执行死刑。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 大兴酷刑,他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法

7、令不严, 且执法不严,提出了 “明刑弼教 ”的刑法思想,实际就是重刑主义,于是在制定了大明律以后又制定了 “御制大诰 ”,在大诰里,大量的古代残酷刑罚被恢复,如剥皮、抽筋、枭首等等。由于明代厂卫制度的设立,锦衣卫有权在朝堂上实行廷杖,就是当场用大棒杖击大臣, 受刑者大量死去。 同时,明朝还发明了 “立枷 ”,就是一个重达 300 斤的夹子,犯人一旦戴上,肯定会在三天以内痛苦地死去。清朝继续沿用封建制五刑, 并且废除了明朝的一些残酷的刑罚, 但是仍然保留了凌迟。清代的刑讯制度也较为宽松, 规定拷打犯人,每次杖刑不得超过三十,对于杀人、强盗等重刑犯,允许使用夹棍(夹男犯人的脚)和拶指(夹女犯的手指

8、),但两种刑罚对于同一犯人均不得超过两次。概括而言,我国古代书籍制度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简牍制度、卷轴制度和册页(叶)制度。这三种书籍制度大体上代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也有交叉。简牍制度: 简牍制度是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对后来书籍形制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简册形制的书,其编连长度要视书籍内容的长短而定。但如果太长,抄写、阅读和收藏都不方便,因此就需要分成若干 “篇”。每一篇往往是由若干支简编成的一册,然后合为一书,如论语二十篇、孟子七篇等。卷轴制度卷轴制度书籍,包括帛书和纸卷书两种形式。帛书与后来的纸卷,质软而薄,卷的时候就需要有一个轴,粘连在卷子的末端,以此为中心,从左向右卷。而竹木的简册,质硬且厚

9、,最末一根简就起着轴的作用,所以无须另用轴。 这也是卷轴形制书籍之所以不包括简册的原因之一。 卷轴制书籍所用的轴,要比卷子的宽幅稍长,卷起之后两头在外。纸卷的质地远不如缣帛柔韧结实, 所以也更需要保护。 于是,在帛书卷轴上已开始采取的一些保护措施, 到了纸卷时代, 便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 纸卷的卷头,除了自身留有的空白 “赘简 ”外,往往要加一块 “包首 ”(后称 “包头 ”),来保护书卷。包首或者用坚固的硬纸,或者仿效帛书,用绢帛之类的丝织品,中间系上一根带子,用来捆扎卷子,叫 “带”。为避免与他书混淆,并保护卷子不受磨擦损伤,还要用 “书衣 ”包裹,叫作 “帙 ”。架上的卷轴如果很多,

10、为便于寻找,就在轴头上挂一个小牌子,上写书名和卷次,叫 “签 ”。这样带、帙、签连同卷、轴,就构成了卷轴形制书籍的各个组成部分, 这种卷轴形式一直沿用到唐代末年, 才演化为折叠形制,如经折装、旋风装,并进而发展为散页装订,导致了书籍形制上的一次革命。册页(叶)制度唐代发明雕版印刷之时, 书籍形制渐由卷轴向册叶过渡。 唐代后期出现了经折装、旋风装,不过有的书籍也还用卷轴。所以早期的雕版印刷书籍,不像后世那样单独成页,而是用比后代书版长而窄的长条形木版来刻字印刷,再把印好的印张粘连起来,卷成卷子或折叠成经折装、旋风装。大约从五代时期开始,人们便开始采用散叶装订的形式了,首先是蝴蝶装,后来改用包背装

11、,最后是线装。蝴蝶装出现以后的散叶装订书籍, 彻底改变了沿续一千多年的卷子式样,是我国书籍制度上的又一次革命。其方法经不断的改进、革新,一直沿用到今天。新石器时代晚期:小件铜器(只是生活用具,不是生产用具)商周:青铜器( 1、生产规模大; 2、西周时青铜器是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利和秩序)春秋晚期:人工冶炼铁器战国中期: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汉代:推行铁业官营制度(匠户制度):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自然通风 人力皮囊鼓风 畜力鼓风 水利鼓风(水排 有东汉太守杜诗发明)南北朝:出现灌钢法北宋:有了以煤作燃料的书面记载影响: 1、商周时期,青铜器作为礼制的象征,在国家管理上起到一定作用。2、铁器的发明,推动了铁制农具的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的改革发展。3、金属冶炼的改革发展带动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4、金属将古代中国带入冷兵器时代。5、但自古以来的匠户制度使金属冶炼受限于统治集团,只是为统治者服务,匠户缺乏人生自由,劳动创造性严重受缚;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新技术难以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